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

时间:2019-05-15 07: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

第一篇: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麻斗波

物电学院2011级物理学

一 案例背景

一个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整体功能。这些因素包括: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和媒体。其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主题动作于客体而实现的。教学是教与学两种活动的统一为特征的。这种统一是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由教师指导着进行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地位,其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在灌输物理知识的地位。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体现。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环境,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受到全面的物理基本训练。

所以,在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一节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放弃传统讲授课的模式,采用自学讨论模式。二 案例描述 1.备课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及眼睛的视物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情况; 3.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4.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懂得爱眼护眼,拒绝近视。2.新课教学

主题是自学的起点。所以,首先,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眼睛吗,知道我们是如何看到世间万物的吗?要了解我们的眼睛,就需要我们本 节课的知识。所以,本节课的主题是《神奇的眼睛》

接着,我发给学生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光屏,用来模拟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概况以及其矫正的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我在黑板上留下的问题。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以下问题供学生回答。1.眼睛的基本构造。2.眼睛的视物原理。3.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情况。4.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5.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显微镜以及望远镜)及其应用原理。

中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需要督促。所以,在学生阅读课文期间,我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他们的阅读情况,起到监督的作用。

除了监督,我会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对学生的思路有一个引领的作用。

阅读完本课大约需要15分钟时间,做模拟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试验大约需10分钟。完成阅读和试验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开始上讲台回答我留下的问题,(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剩下5分钟,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及巩固。

在阅读、试验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进去,比例比传统授课的时候大,学生显得兴趣很浓厚,愿意自己动手做、自己动脑思考。三 案例分析

传统授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总是教师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小,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参与进课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的负担也重,所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学生掌握不好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物理,学生会心生厌倦,渐渐的失去对物理的兴趣甚至放弃物理。

采用自学讨论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观察,我发现,采用自学讨论模式,能够让学生活跃起来,课堂不会在死气沉沉,大多数学生也很愿意去阅读并上讲台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一来,我讲得比以前都少了,而学生的反应却比以前积极,学到的东西也比以前扎实。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式,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学得更扎实了,对教与学双方都有益。四 案例反思

物理教学的模式有很多,每一个物理教师都有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一个模式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校或每一个班级。各个学校或班级的情况都不会完全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同的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这样,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对学生的帮助也会越来越大。同时,学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情景,掌握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以后学习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

第二篇: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沙文中学

邓叶花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睛结构

②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③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②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二、媒体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探究为主,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有如下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三)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应用新知解释现象

(五)巩固评价,形成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让学生倾听2008年残奥会盲人歌手杨海涛的《天域》及他在演唱结束后的深情独白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眼睛的爱护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讲解新课:

本部分内容又分为4个环节

1、眼睛的结构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重新温习眼睛的结构,在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重新规律作类比,知道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

2、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我先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如何看清物体”,在做演示实验:在气球中加水当做晶状体,而两手相当于睫状体,演示眼睛看远处及近处时晶状体的收缩情况,在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

3、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眼疾,关注人们最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关注,爱护眼睛。

(1)播放动漫视频:不注意用眼的危害(2)生活中引起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3)怎样保护眼睛?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说说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保护眼睛,不然会有哪些危害。这样设计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采用学生回忆反思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难点,脉络清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本课的思考与设计,如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2.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活动过程:

重点: 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难点: 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教学具准备:显微镜、牙膏盒、胶带、小刀、镜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能看清你看不到的东西,你信吗?因为我有一件神奇的武器。展示显微镜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看到了什么?

认识显微镜。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镜座、镜臂、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准焦螺旋等。

三: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这样易于疲劳。

先是认识各种观察仪器。教科书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了生命探测仪、哈勃望远镜、电子胃镜、CT扫描仪、电子验钞机、电子监控设备等辅助人们观察的仪器。卡通语言:“人类的‘眼睛’还有哪些?”提示学生进一步交流课前准备搜集到的资料,认识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仪器设备。

再是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功能。教科书呈现了一个资料卡,介绍了电子胃镜的主要组成和功能。这只是一个提示,意在提示学生要针对上各环节认识到的各种观察仪器进行功能的认识,不仅知道各种观察仪器的名称,还要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用途、结构、种类等。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眼睛易疲劳。四:制作显微镜 1:分小组讨论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及评价 六:小结-略

11种植辣椒

【教学目标】

1.通过栽培辣椒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学习种植辣椒的方法,学会尊重农民的劳动。2.能根据需要,从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能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结论。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

二、探究活动

三、交流辣椒种植信息

(一)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哪些关于辣椒种植的信息?结合自己对辣椒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该如何种植辣椒? 生:„..(二)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下,然后总结:

1.苗床选择 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地块作苗 床。2.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并不断搅拌,至30℃停止,浸泡8~12小时。然后用10%磷酸三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3.注意播种密度、浇水、盖土。

12植物的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3.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的使用 镊子的使用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2.初步研究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2、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3、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 花被。雄蕊——由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着花药)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三、拓展活动

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

四、总结: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教学重点:雄蕊和雌蕊的构造教学难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简略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研究果实的共同特征(1)从外形上找。(2)从内部找。

2、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 得出结论:花有了完整的结构不一定能结出果实。

(2)引导学生提出从花到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的问题。

(3)播放课件:植物传粉受精的过程。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雄花;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雌花。例如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的花就是这样。(4)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有些花靠蜜蜂、蝴蝶等昆虫在花间吸食花蜜时,把花粉传到柱头上。传粉后,花粉在雌蕊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里有精子。花粉管不断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前端破裂,放出精子。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这叫做受精。卵子和精子结合以后,子房不断膨大,形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形成苹果子的种子。其他植物的果实,大致也是这样形成的。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认识克隆技术;及其这一技术在世界及我国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 ●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了解克隆技术及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了解克隆技术,感受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1.讲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领域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找有关克隆羊“多利”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2.学生交流

交流资料环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般的羊要经过公羊与母羊交配,通过卵和精子结合以后繁殖出来的,而多利只是利用了母羊的细胞就培育出来的,换句话说,多利是个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孩子。总结:由于多利是人类利用生物技术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出来的,所以这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

三、学生交流对克隆技术的体会和感受。了解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讨论:克隆技术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有没有可能造成一些问题?

14植物的分身术、教学目标

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教学过程

1.学习扦插法

扦插法是用茎繁殖植物中相对简单的方法 出示月季成株,逐步讲解、演示扦插方法:(1)收集茎段。

(2)茎段的处理。在本步骤中,需要明确:A.茎段上保留第二、三对叶片,叶片过大时需要修剪掉一半;B.上下断口处用草木灰涂抹,并放置晾干。

(3)插入繁殖用介质。在本步骤中,需要明确:A.选用的介质——净沙要晾干消毒后装入繁殖槽;B.插入加工好的茎段时注意插入的深度,深度为将第三对叶被净沙刚好覆盖住为准;C.插入茎段时要保持茎段的正常生长方向。

2.提出茎繁殖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进行繁殖的方法叫扦插;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进行繁殖,叫嫁接。

3.提出问题:下面一起来认识一种嫁接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教材中的靠接操作图,了解靠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强调靠接中的注意事项:(1)切割用的工具必须要进行完全消毒;(2)靠接选取的植物必须是同科,可以采用靠接方式进行繁殖的植物;(3)茎的愈合期较长。4.学生进行靠接操作的练习。

第四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神奇的眼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的原理 难点: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探究相互补充和辅助的教学模式。【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稍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尽量让他们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准备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副远视眼镜)。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再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了简单的眼保健操,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一做)。

【新课引入】:用几幅图片给学生介绍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来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人眼看物原理:

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和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对比讲解)

(1)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复习照相机的调节作用)提问:眼睛也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

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提问:那么眼睛调节什么才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学生思考)(F1ash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

(1)看远物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2)看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

3、简介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人眼看物的范围大约是:10cm到无穷远

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请班上的患近视眼的同学帮忙做个小实验,让同学们总结出近视眼的特点)(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学生思考: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实验演示:如何矫正近视眼)

2、远视眼(对比近视眼讲解)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实验演示:远视眼的矫正)

3、眼睛的保护(投影:保护眼睛的方法)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做简单的眼保健操(跟着视频一起)

三、小结(由学生讨论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一、人眼看物原理:

1、(1)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3、简介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3)矫正方法:配戴用凹透镜

2、远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3)矫正方法: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3、眼睛的保护

第五篇: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至于后者,学生相对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已不属于本章知识内容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教学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重点放在它们的发展前沿,和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学方式〕擂台赛式活动课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再让他们用自己搜集的信息优势参与擂台赛式的竞赛。

〔教学策略〕

1.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课的这种教学形式不适应。比如,信息怎么查找?到哪里去查找?同学之间该怎样交流?怎样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赛等。教师应给予指导、鼓励与培养。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网站,以及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查阅。

2.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广,为了更好地、顺利地引导比赛,教师最好事先通读学生的信息资料,并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进行预测并采取一些对策。

3.刚开始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强弱互补,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和学校的实验资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做一些观察。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3.教师将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阅读、批阅并标注闪光信息。

4.指导学生熟读信息,并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优势参与竞赛。

5.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三组为显微镜赛组;第二、四组为望远镜赛组,以便同学之间交流合作。

6.黑板上用板画设计好擂台赛图案,准备为参赛组计分,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赛前准备

1.主持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二、擂台赛开始

活动一: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构造和用途展开竞赛。

活动二: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发明、发展史及相关杰出的科学家展开竞赛。活动三:围绕我国科学家对显微镜、望远镜发展的贡献展开竞赛。

活动四:围绕显微镜、望远镜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展开竞赛。

1.比赛按比赛规则进行。

2.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竞赛引导。一方面对参赛学生加以表扬,并对欲参赛而胆量不够的同学进行暗示和鼓励;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方向方面,如果学生过多地介绍国外科学家的贡献,忽略我国科学家的贡献时,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也提供一些我国科学家做出贡献的例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若相同的信息,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出现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暂根据信息源的可信度来评判。如相同的信息一个来自网站,一个来自各类大百科全书,我们可暂以大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为准,同时提醒学生再进一步考证。

三、比赛结果 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擂主。

课堂实录

一、主持人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两大赛组轮流进行。

2.各赛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赛组提出疑问(问题的内容尽可能合理、科学),被质问方应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信息资料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问方的问题内容科学、有意义、水平较高也可加10分。答辩方的回答,根据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水平的高低,同时根据答辩方的反应快慢,由主持人和别的赛组共同商定,给答辨组评分。

三、擂台赛开始

第一参赛选手是显微镜组的谢静同学,内容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喜悦之色,啊!原来,课本上介绍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这几位科学家发明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抓住时机,主持人将谢静同学信息中的闪光点总结,并建议应加分,同学们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组的选手(程思遥)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问世。据新华网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主持人抓住时机,肯定第二组选手的新闻内容的价值性,提议同样可以得5分)

(望远镜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主持人提醒同学,显微镜组竞赛暂停并准备下轮比赛,望远镜组同学比赛开始。

第一位选手(韦洁):简单明了介绍了望远镜的主要构成和作用,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得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选手(武毅):信息来源《少年百科知识》,17世纪初,欧洲风行一时的显微镜给意大利科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很大启发。由此,伽利略终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根据计算,它的放大倍数只有8倍,这只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称它为伽利略望远镜。后来,为了观测天上的星星,他把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他观察太阳,看到黑子的运动,并作出了太阳正在转动的结论,从而用实验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和他的望远镜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热打铁:选手的阐述有根有据,同学们同意加5分)

(显微镜组第二轮比赛开始)显微镜第一组同学向第二组选手挑战:你们刚才提到的日本科学家成功开发的立体显微镜中的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吗?

第二组选手不甘示弱: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现在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但我想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学习到的(同学们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组选手反应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应得5分)

显微镜第一组又一位选手: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吗?又是谁第一个将它应用于科学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显微镜是谁制造的?回答同学们被他的问题和答案深深吸引,个个心悦诚服(加5分)。

(望远镜组又一轮比赛)

汪亮同学手拿搜集来的资料,在介绍一架望远镜的构造参数,读得有些吃力,还没等他读完,望远镜第二组的何麒同学站起来向他发出炮火,你读的这些数据,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汪亮无奈一笑(未得分)。

有选手开始介绍鲜为人知的信息:一万多年前就有天文望远镜,而且有史料记载。并且指出,人们认为的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俐略发明的(至今不过300年)值得探讨。(问题中处处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意识)

(有人提醒该轮到显微镜组比赛了)

显微镜第一组选手:电子显微镜虽然是外国科学家发明的,但1958年我国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信息);1982年,宾尼格和罗勒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但1988年中国科学家白春礼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得5分)。

显微镜第二组选手:显微镜的应用:1.文检专业(内容略);2.痕迹专业(内容略);3.法医专业(内容略);4.毒化专业(内容略)。

(内容详细,同学们基本能听懂,加5分。)

又是一场恶战,又有选手:还有超声显微镜,它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超声学显微镜(加5分)。

(又轮到望远镜组比赛了)

望远镜第一组有新招: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内容详细,易懂加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李旭明来一个大满贯:他拿着下载的打印出的6页16开纸的内容在选读,介绍望远镜的发展简史: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空间红外望远镜、新哈勃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学们鼓掌,加10分)。

比赛结果:显微镜组两组各得40分,打了一个平手;望远镜组第一组40分,第二组45分,望远镜第二组是本次擂台赛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将学生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供学生传阅,以便进一步交流。

下载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六节 神奇の眼睛 教學分析 "神奇の眼睛"一節安排在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這樣安排符合初二學生の認識規律。在學習了凸透鏡の成像規律,了解了凸透鏡成像の特點,由淺到深,同......

    《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本节课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

    神奇的眼睛教案(5篇范文)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课时9)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本节......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实录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老师和学生互谈“眼睛”,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眼角膜”(借助课件,教师叙述什......

    4.6 神奇的眼睛教学反思(合集)

    4.6 神奇的眼睛 教学反思 本课题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次我将该课题分成2个课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的这种分法是合理的。从学生的学习效果......

    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5篇

    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科技小论文:神奇的照相机——眼睛

    科技小论文:神奇的照相机——眼睛 虹膜的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部分,它通过边上的睫状肌调节,看近处的时候能够变凸,看远处的时候能够变平。哦,对了,大名鼎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眼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神奇的“眼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