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错别字的对策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年级错别字的对策与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1、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的错别字就像割韭菜一样,越割越茂盛,割了一批又一批,总是没完。预防和纠正错别字早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教师们始终精心纠错,但一直高耗低效。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与纠错之法”也成了识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知觉水平、迁移作用、提取失败理论、有意注意等。外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
(3)以识字教学法为依据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准确地把字写出来,否则,它就可能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3、小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小学语文低年段错别字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通过课题研究,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特别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小课题研究内容
(1)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2)针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探究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5、小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以我镇小学低年段部分班级为观察、研究对象。
6、小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1)在县教研部门、专家及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完善机构,规范管理,保障课题的有序进行。
(2)以我镇小学低年段部分班级为观察、研究对象,以课题为中心,以课堂实践为重点,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找准突破点,有的放矢地研究预防错别字和消灭错别字的对策,有效地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
(3)做好每一阶段的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反思与评价,针对问题及时梳理对策,重新审视研究的有效性,通过“假设--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总结--提炼”的研究方式,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
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综合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
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3)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4)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7、小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期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①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组织课题成员研讨课题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②组织语文老师通过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明确课题研究方案和重点,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1月)
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整理资料,不断反思研究方法。进行论文、优秀教案、案例分析的搜集与整理。每月与课题组成员开展一次以上的研讨活动,全年不少于九次,举行一次识字教学观摩活动。
(3)总结阶段(2014年12月)
①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②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③收集学生优秀作品。
④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8、小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首先,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2)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以往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不够重视。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3)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
(4)规范了学生的汉字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大部分学生远离了错别字。课题实施一年来,很多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9、小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
困惑: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总有回生现象,导致错别字的反复出现;有些孩子易受周围人事的影响,觉得写别字反而更酷;有时候明明课堂上指导书写是那么到位了,学生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可过后不久又用所谓的“连笔”了。
今后设想:我们不会因课题的结题而终止这个课题的延续,我们将继续研究并坚持这项工作,在实施推广更规范地书写汉字。
10、小课题成员名单
负责人:尤燕鹏 达埔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刘春兰 达埔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吕丽端 达埔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第二篇:错别字结题报告
关于生活中错别字的调查研究
——结题报告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而汉字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产物,自他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永远都是华夏子孙的灵魂。几千年来,汉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构架条理,比划繁琐,如行云流水般,飘逸修长。作为华夏子孙,特别是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顶梁柱,这样写好规范字就尤为重要。
近期,我们在周围的生活环境就对写错字.别字.繁体字进行了调查。
首先,我们上网查找了国家教育部对错别字的有关规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创建文明社会。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错别字分为两类,错字和别字。错字就是本身就写错了,别字就是同音不同义,或指用错的字。根据搜索结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调查。
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以维客为中心进行地毯式搜索,一广告牌和张贴的广告为主,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两位同学负责记录,一位负责拍照,剩下一位同学则负责走访周围各处寻找错别字。
经过几十分钟的奔走调查,我们找到了干洗店.旅馆.饭店等十几处广告牌上的错别字,不仅对其进行了拍照和记录,还挨家挨户得对业主们指出了错误之处,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改正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并非常支持我们的这项活动,受到业主们的鼓励,我们又亲自改正了
几处小广告上的错别字,回来撰写了结题报告,顺利结束了本次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们感触颇深。在此,我们倡议:为了中华文明的繁荣衍生,为了坚固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柱,为了创建文明美好的社会,全体华夏子孙都应该自觉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我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加人员:吴桐 马晓宁 常平郭环环权珊珊 金潇
时间:2009.3.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普集镇中心小学
郭彦侠
周玉美
经过了一年的研究活动,我们课题组的二位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两人也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获得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现将我们课题组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成绩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和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老师普遍反映,使用了新教材后,每课的识字量过大,形成了识字进度过快,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巩固,学生的遗忘速度快,影响了识字效果的现状。大家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平时在教学时,平均每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新授课过后,安排5—10分钟巩固,再读一遍,就算这课的生字今天过关了,第二天又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如此往复,学生缺少的是巩固生字记忆的时间。
(二))在课堂授课时,尽管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识字,但识字效果不尽人意。
(三)我们学校学生好多都来自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和本地农村家庭,家长文化底蕴低,没有空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生字。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内容不可能改变,教学进度不可能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法,这就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两名成员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的课题,努力探求出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组员学习
充分利用教科研时间和业余时间,我们两个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主要从《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文献中汲取教育新理念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山东教育》、《上海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报刊中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上网浏览相关的信息及文章,多方面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与识字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能力。
(二)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识字途径
1、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识字现状调查,随机抽取一(1)班的15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从第一册生字表
(一)中选取10个生字,让他们认读。统计调查结果。我们又采用访谈形式,让这些学生仔细回忆,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这些字的,然后将学生认字的途径作了一个分类统计。
2、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又向一(2)班42位家长发出了问卷调查表。家长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三)实践、探求
1、课题组在本学期内先后多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们在讲课、听课、评课中,不仅立足本组课题,更以发展的眼光去探索优化识字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课题组成员在本学年里坚持每周一小结的工作惯例,实施跟踪和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自主交流“我的识字乐园”,在展示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课题组成员适时汇报在研究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整个课题组能够都做到与时俱进,最快最及时地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研究效率。
3、课题组成员在一学年的识字教学研究中,积极吸收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上网收集与课题相关的各项资料,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都运用到教学研究中。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蓝关街办大寨小学 惠小艳 安珍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不多,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其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仅一年级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小学生就可以提前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走由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的识字快乐之路,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的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我们学年预计通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的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交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⑴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⑵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3)转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识字教学中改变单一,被动,陈旧的教与学方式,寻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4)让学生获得成功识字的喜悦,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5)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措施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识字过程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实验内容:
1、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 低中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2、注重识字技巧的培养 低中年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如何发挥好有效地主导作用,让学生如何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注重识字环境的创设 针对低中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规律,怎样把自主学习延伸于社会、家庭中去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每学期都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课改精神,研究课程标准,钻研实验教材,探索教学方法,着重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创新,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创新,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创新。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与理论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2、人人参与课题的实验研究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归还于学生,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获取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力争由“匠人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
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
(1)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由职业的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上的师生关系,始终要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课堂上,除了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外,还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创设问题、操作、竞赛、游戏等情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其次,在呈现学习任务时,尽量提供具体的、能完成的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尝试,使其成就动机中的三种成分(即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共同发挥作用,内外作用,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3)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主阵地,坚持在“放”字上做文章,每节课讲课时间最多为15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在空间上“放”: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4)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当好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法的指导,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构建一种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儿童本性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识字,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加识字量,提高单位时间内识字效率,尽早实现阅读。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科研,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效果”的意识,经历了设计实施方案,撰写实验计划---行动验证,探索方法---考察---总结反思四个过程。具体途径、措施和做法
1、途径与措施:取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
(1)高质量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的识字任务,主要以课本为依托,随课文教学进行,为增识汉字打下良好基础。
(2)研究识字教学方法,通过提高单位教学时间效率,提高学生识字能力。(3)补充开放性识字教材,大力鼓励生活情境识字,加强课内与课外联系。(4)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实践活动,提高自主识字能力。(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发挥评价调控促进作用。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增识情况,加强个案跟踪,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调整教学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研究。
2、主要做法:
(1)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再加上生动、鲜活的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识字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古诗、名言、儿歌、成语接龙、《百家姓》。
(2)注意吸取各种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通过随文识字和归类识字(构字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部首识字、姓氏识字、同音字区分和形近字比较等),力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达到识用结合。(3)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通过开火车、手拉手、摘苹果、一字开花等游戏在玩中学,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指导学生办《我爱识字》专版手抄报,评选“识字大王”“读书小状元”,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巩固识字。
五、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过程设计。本课题的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全面深入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对课题进行论证,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1)建立课题研究组。(2)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实验的意义、作用、要求。
2、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5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论文,同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进行实践的再深入,理论的再升华。具体计划如下:
(1)教课前预习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2)课堂上给学生一点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意识地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尽量养成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4)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5)根据自己班级的事情,确定实验的措施和方法。
(6)在课题教学中,营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课题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
3、总结阶段(2016年6月):进行终端研究,形成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1)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文字,为课题的全面总结做好准备。(2)全面的补充、收集、整理各类实验资料。(3)撰写课题论文,总结经验成果,结题。
(二)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法和途径)。主要采用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观察法、对比法等。在途径方面,课内课外结合,以课堂为主;家庭学习与校内学习结合,以校内为主,个人测评与集体测评相结合。
1、开展形式学习状况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科学性状况等等。这是整个教学工作体系赖以存在的事实基础。这种调查不是一次性的,必须是经常性的。因为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保证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根据调查所显示的情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核心是积极性的激发、升华和稳定,以及学习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指导的方式要全面,即有总体的学习指导课,又有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内进行的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根据年级出现的共同问题而开设的年级指导课;以及根据学生个别问题而进行的学习个别辅导等等。只有指导面向全体,发式多样,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可以说是整个新的教学工作体系的核心。
3、和家长的学习培训。家长是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的、潜移默化作用的不在编的“教师”,教师和家长能否转变观念,真正正确地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动性”是新教学工作体系能否正确运转的关键。因此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学习培训工作成为新教学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研究结果与结论
(一)研究结果
本课题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究”为载体,从构建一种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儿童本性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模式入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师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增加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识字量明显增多,实现了尽早阅读,收集信息和积累语言的能力明显增强,语文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增强,教育教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结论
探索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究”,并通过实践检验,证明科学可行。具体方法如下:
1、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识字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观察人体识汉字》、《看画识字真有趣》、《我在家里贴字卡》、《边看电视边识字》、《我在街上识汉字》、《我读对联识汉字》,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自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从而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的过程中去。
2、研究识字教学方法,通过提高教学时间效率,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注意吸取各种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通过随文识字和归类识字(构字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部首识字、姓氏识字、同音字区分和形近字比较等),力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达到识用结合。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认字,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为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教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如让学生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了识字效率。
3、补充开放性识字教材,大力鼓励生活情境识字,加强课内与课外联系。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背诵古诗、名言、儿歌、成语接龙、《百家姓》等,以及让学生走进日常生活通过社会环境识字。
4、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实践活动,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指导学生办《我爱识字》专版手抄报,评选“识字大王”“读书小状元”,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巩固识字。
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发挥评价调控促进作用。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增识情况,加强个案跟踪,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调整教学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研究。
七、反思与设想
(一)科研意识提高了,更感理论的贫乏。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是时代对新型教师的要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的开展,给我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平台,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更感理论的贫乏,今后一定坚持理论学习。
(二)研究意识增强了,更需操作的规范。作为教师,在研究中,成了教育科研的主人,是科研活动的主体,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社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提高,我充分利用在教学第一线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然后在教学中实践检验,并形成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把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当中、信息搜集当中或在任何时间产生的新灵感、新思路、新的教学思想,随时记录、整理,使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工作方式。今后我一定在实验的操作上做得更规范。
(三)今后还需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因为实验时间紧,所以实际学生人均识字量1743个,与实验的预期目标——学生识字量达到1800以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有决心同时也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实现我的目标。今后引导学生学会用“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指导学生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以积累词汇,为自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王东子
一、课题的提出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寻找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在不断探索,在实施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同时,加大课堂教学启智的力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究。二、课题的实验目标
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变革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从多种活动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改革以教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题的实验假设
1、研究对象:
我们分别从中年级段选择两个实验班,暗设两个对照班,从每个阶段的起始入手。通过对照比较,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2、实验方法:
⑴实验法:在理论假说的引导下,制定研究目标、思路和实验步骤,将理论假说转化可供操作的材料、程序和方法。
⑵调查法: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实验班与暗设对照班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依据。
⑶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⑷个案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
四、课题的实验研究过程
1、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师生双向活动的主体,看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从根本上说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客观反映,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正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初期,教师的态度、行为,会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可畏的,又是可亲可信的,这正是学生人格稚嫩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关注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情绪会随之高涨,对语文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的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处于自主积极的探索之中。
3、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力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求知心理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质疑问难,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他们有自主探索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教学中引发学生的质疑,再通过同学们的讨论辩疑,解开学生心中的疑云,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5、实践应用,拓宽自主学习空间。
实践应用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更熟练的运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6、改革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适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自主探索的动力的目的。为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提炼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对这些方法、策略有所体悟,以便自觉运用这些方法、策略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能逐渐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能主动健康的获得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研究以来,在学校教科室领导的关心下,在同年级老师的支持下,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达到了课题预期的研究效果。
1、学生方面
⑴良好的自学习惯已经养成。
研究期间,经过研究老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已经养成,能够较好地适应接下来的高年级的学习。
①听的方面。老师指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听的习惯。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能够明白老师说的内容,知道老师说的话的主要意思。平时,也要善于倾听同学、家长的话。同时,在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比如两眼要看着对方,要尊重对方,不能心不在焉的样子,脸上一般可带着微笑,还应不时的配合对方的话没做出相应的反应。
②说的方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老师所致力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宗旨。所以,老师要利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声发言。同时,我们非常注重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句话经常让学生反复说上好几遍。为了训练学生的胆量,我们也经常让学生上台发言,这对学生说话的自信也有一定的培养。③读的方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学生其他素质的一个基础。一个句子,一篇课文,如果不读,就无法理解他的意思。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很适合学生阅读。但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中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所以,我们精选了一些古诗文,让学生阅读、背诵。还要求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
④写的方面。中年级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写话,到现在的写一篇文章,这一个转折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多练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每个星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我们比较注重读写的有机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的组合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学期都开展一些作文竞赛,教师也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投到校刊上发表。⑵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学习中,实验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调整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同学们还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在学校举行的课文朗读赛中,有6人分别获得 了一、二、三等奖。在少先队大队部最近举行的“我阅读,我快乐”征文比赛中,吴家琳同学写的《读〈小寓言大哲理〉有感》获一等奖,华顺洁同学写的《读〈我的妈妈〉有感》获二等奖。
2、教师方面
①提高了对语文自主学习的认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老师对语文自主学习的认识提高了。所谓语文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自觉地主动地经历语文学习学习的全程,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点,许多时候,老师都主动地搜集相关的资料,学习、研究,加深自身的理论素养。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要让学生做到的,老师应该首先做到。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手段新颖了,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同年级的老师还把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对比课的形式,探究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③加大了科研的力度。
教学的实践必须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组的老师经常反思教学,把这些反思通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做出相应的总结。一个阶段下来,研究组成员也写了一些论文。但没有在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需要继续努力。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教学”在很多地方,有很多老师都在研究,因此,该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但是,我们如何集众家之长,少走弯路,使该课题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绩?
2、本课题的研究是否可以在更宽泛的知识背景下展开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更多的切入口?哪种切入口最具实效性?语文自主研究如何向其它学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