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时间:2019-05-15 08: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摘 要:时代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敢于否定权威,敢于陈说创见,使他们的思维开出最美的花朵,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思维是智能的核心要素,只有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智能的提高才有可能。思维训练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问题意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属于动态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或流畅,或阻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说,思维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 教学 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个别学生不听讲、不看书,小部分同学只听讲、不看书,把听到的记在书上。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繁琐肤浅地提高、分析,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天长日久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一状况,阅读教学必须从学生思维训练人手,激发他们乐于动脑,善于动脑。以下是几点思维训练的方法。

1、阅读教学以读为根本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书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读者对语言的感知、摄取、内化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对于学生来讲,只有读才能读出韵味来,读进去才能把文章与读者相融合,完全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把读书与理解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就自觉地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学生阅读中教师以多种形式给予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

2、掌握阅读思维的方式

常言说“多读胸中有书”,可是要提高阅读能力单靠诵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走出繁说细讲的分析模式。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分析[1]。首先学生要掌握阅读的一般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什么渠道来掌握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一般思路。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时,教师精细组织学习过程,讲课后让学生反思,得出如下学习步骤:

(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的写作顺序;

(三)理清段落;

(四)写作重点;

(五)运用的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确通常学习一篇文章都是从整体结构到重点语句的把握到体会其思想。学生掌握了分析文章的思维方式,就能在各种文章中找到思维的方向,达到了教会学生思考,开动思维机器的良好效果。

3、掌握阅读思维的方法

3.1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有下面四种。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关键处、易错处、难点处、困惑处。教师应把各处疑点抓出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这就是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深沉的感情、丰富的思想却常常被十分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包容。这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往往是学生忽视的,他们对这些地方的小视,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满足感。教师应该在这些地方要通过质疑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出其不意地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开掘[2]。

3.2 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1)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就会提高质疑的自觉性。

(2)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比如对于质疑有质量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以提高质疑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也许只能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是书上现成的思考题,教师不要忽视,应通过启发,让他们逐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提出的“傻问”,教师要正面引导,切忌挖苦讽刺。总之,只要我们能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差生,也能在不断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3.3 评价性阅读思维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理解性阅读思维,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鉴赏性,所以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这一层次思维表现为:

(一)评价文章内容性质和价值;

(二)评价文章表达技巧和风格;

(三)评价文章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

(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批判性阅读思维是提出至关重要的疑问和问题,清楚精确的进行阐明;收集和评估有关的信息,并且能有有效的对信息进行阐释;不同的阅读思维体系中进行开放式思考。简而言之,批判性阅读思维就是自己把握方向、自律、自我监控和自我改进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评价性阅读思维训练是有其心理发展基础的。实际上在新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向师性渐渐弱化,逆向性心理,这表明从小学开始批判性思维已成雏型,但带有幼稚和片面性。所以,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诱导、启发,使之在健康的思维道路上发展。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学生讨论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这是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思索、探求精神的体现。教师应每节课都安排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不敢提高到敢于提高,逐步做到善于提高,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无论学生提出的阀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以提倡鼓励的态度对待[3]。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学生能发现问题,是好学、思维活动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适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释疑,对学生讲得不全面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指正。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应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各种方法开发学生思维,运用得力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裕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J].快乐阅读,2015,22:47.[2] 程文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3] 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思维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中的几种思维训练方法

黄尾中心学校常维俊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把常见的简便运算梳理成口算、凑、分、估、合、转、变、略、消等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

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如25×48=25×4×1225×48=25×(50-2)25×48=25×(40+8)(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如(2+5)+3=(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2和5加在一起再同3相加,结果相同。(3)估。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变。就是改变运算思路、顺序,变型不变值。如学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车合运77吨货物,甲车比乙车多运了1/3,甲、乙两车各运多少吨货物?我要求学生先分析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然后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解答。当大部分学生都把它归入分数应用题来解答后,我提醒学生能否从其他思路去深思。学生经过分析,概括出这是一道“把一个总量分成两个部分量”的题目,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策略来解答。接着要求学生说出按比例分配题目的特点,即“已知总量和两个部分量的比,求两个部分量”,让学生根据“甲车比乙车多运了1/3”得出“甲车与乙车所运货物的比是(1+3)∶3”,从而用按比例分配的策略来解答。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2、消。把两个相对应的数(如+3与-3)对消,减少运算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篇: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专家、教师著文论述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在教学时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下浅谈自己的一些培养方法。

一、单向延展法

即以某一知识为端点,将若干项知识经过联想活动纵向组合起来,形成有

层次有过程、动态发展的思维的方法,体现出逻辑递进关系。

(一)由因导果演化延展

以果为因演化延展。如要求学生口述平面几何图形的演化过程;平面几何

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比如问:长方形的一边延长时,变成怎样的几何图形?当此几何图形的一个底逐渐缩小到一点时,变成了什么样的几何图形?

(二)由易到难逐层延展

如:⑴一班4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二班有多少人? ⑵一班有4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两班共有多少人? ⑶一班二班共有9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两班各有多少人?  ⑷一班二班共有90人,从二班调5人到一班后,两班人数相等,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⑸一班二班共有90人,从二班调3人到一班后,二班比一班多4人, 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⑹两个班共有90人,二班调给一班8人后,二班比一班少6人,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这样的练习思考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练习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是书本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这种方法是依照思维递进的程序性和数学的逻辑性的统一,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注重逻辑推理延展。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教学中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就是很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甲车从A城到C城,乙车从B城到C城,两车共行使1620千米, 甲车行了4/5,乙车行了3/4后,没走的路程相等。甲乙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根据甲车行了4/5推想到甲车所行的路程平均分成了5份,行了4份,没行1份;从乙车行了3/4推想到乙车所行的路程平均分成了4份,行了3份,没行1份。从没行的路程相等推想到乙车所行路程的1份相当于甲车所行路程的1份,可知两车所行路程的和恰有这样(5+4)份。从总路程和总份数可以推想到1份的路程S1=1620÷(5+4)(千米),所以甲车所行路程是5S1,乙车所行路程是4S1。

二、多向延展法

即以某一知识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的扩展开,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方式。平时有些学生思维狭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我注意引导学生沟通前后单元、此单元和彼单元的知识联系,打破知识单元的框框,促使学生在多思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一)叙述理解延展

如根据:“甲相当于乙的3/5”我要求学生改变角度叙述:“甲相当于乙的60℅”、“甲与乙的比是3:5 ”、“ 乙相当于甲的5/3倍”、“甲比乙少2/5”、“ 甲与乙的和相当于乙的8/5”、“甲与乙的差相当于乙的2/5”。

(二)转化基准多向延展

如“乙筐西瓜的个数是甲筐的3/5”:以甲筐为单位“1”,则乙是甲的几分

之几?(3/5),以乙为单位“1”,则甲是乙的几分之几?(5/3),甲比乙多多少?(5/3-1=2/3),总数是乙的几分之几?(1+5/3);如果以总数为单位“1”,则甲是总数的5/5+3,乙是总数的3/5+3等。

(三)思路辐射延展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有两人各自骑自行车行走。当甲车轮滚动40圈时,乙车轮在同样的距离中滚动了30圈,如果乙车轮的周长比甲车轮的周长长0.32米,求这段距离。”

解法一:用归一法解。先求出甲车轮旋转一周的距离,再求总距离。

0.32×30÷(40-30)×40.解法二:用倍比法解。先求出甲车轮旋转10圈的距离,再求出总距离。

0.32×30×〔40÷(40-30)〕.解法三:用分数法解。以这段距离为单位“1”。

0.32÷(1/30-1/40)。

解法四:用列方程求解。根据车轮滚动的距离相等关系,设甲车轮的周长为X米,那么可以列出这样的方程:

40x=30(x+0.32).解法五:运用比例来解。根据距离一定,车轮周长与周数成反比例关系,设甲车轮的周长为X米,则

30:40=x:(x+0.32)。

解法六:根据求最小公倍数方法解。

有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2×5×3×4=120,0.32×120=38.4(米)。

这样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反思延展法

许多教育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了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就能很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学好数学。解题后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思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他人经验,指导学生解题后反思,在反思中训练学生思维,发展思维水平。

如:“给你一段20厘米长的细铁丝做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做几个?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有以下几种:

长方形 长 9厘米 宽1厘米 面积9平方厘米

长8厘米 宽2厘米 面积16平方厘米

长7厘米 宽3厘米 面积21平方厘米

长6厘米 宽4厘米 面积24平方厘米

正方形 边长5厘米 面积25平方厘米

学生做到这一步都停住了,觉得问题解决了,不再深究。如果这样,学生得到的仅仅是这道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思维并没有一个提高的过程。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反思:这道题里还隐藏着秘密,你有发现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长方形长、宽、面积之间的新的关系。“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反而越大。”“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大。”为了思维的再深入延展,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反思:这条规律是不是只在这道题目里适用?学生通过举例、小组交流,得出了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规律。解题后如此反思,既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也使思维得到了提高。

四、破思维定势训练法

就是教师以一组一组的题目呈现,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

训练方式。学生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同类问题而形成思维定势后,再遇到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机械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越明显。思维有了较多的定势,就会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我常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整体出现。

如基本题:甲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比一月份多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吨?

变式题:去年,甲厂收入比乙厂多1/5,乙厂收入1000万元,甲厂收入多少万元?

结构变式题:甲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吨?

叙述变式题:甲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如果再多加工一月份加工吨数的1/4,就和一月份一样多,二月份加工多少吨?

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

五、常规求异法

我所讲的常规求异法,不是指一题多解的求异思维训练,是指摆脱常规思维的支配,独辟溪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

如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时,我出示下题:“用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你能摆出来吗?”按习惯思路,学生往往在平面上摆弄,显然是无法达到题目要求的。我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很快解决了问题,都摆出了一个正方体,找到了六个相等的正方形。

又如在新授结束后进行复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张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240个,7小时完成。如果要在6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应加工多少个?学生都是这样做的:240×7÷6=280(个)。觉得容易,不再思维。我在学生不再思维时,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算式:240+240÷6=280(个)。问: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许多学生傻眼了。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合作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终于知道了这样做正确的理由,而且简便。经过一番思维,体验到了常规求异法的精彩。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篇: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方法

内容摘要:呼吸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声乐呼吸在满足呼吸的生理功能之外,要服从于声乐演唱的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分出强、弱、急、缓,使演唱时的气息更饱满、更舒畅,使歌声更具有表现力。本论文首先对声乐教学中呼吸的常用分类进行了说明,表明我国声乐教学的呼吸现状,然后分别从姿势、呼吸的具体训练方法、气息控制、感情投入等角度对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字:声乐教学 呼吸 训练

1前言

呼吸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声乐呼吸在满足呼吸的生理功能之外,要服从于声乐演唱的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分出 强、弱、急、缓,使演唱时的气息更饱满、更舒畅,使歌声更具有表现力。许多声乐大师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明确的指示,伊丽莎白•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 因此,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本论文首先对声乐教学中呼吸的常用分类进行了说明,表明我国声乐教学的呼吸现状,然后分别从姿势、呼吸的具体训练方法、气息控制、感情投入等角度对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声乐教学中呼吸的常用分类

在进行声乐学习过程中,老师通常会教我们一下几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2.1胸式呼吸法

这 种呼吸法在18和19世纪的欧洲西部被广泛采用,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在我国被广泛采用,胸式呼吸法能够在进行声乐的过程中比较自然的进行呼吸,这种呼 吸法重点在于通过胸腔来调整自身的呼吸,这种呼吸法具有吸气少,吸入的空气少等缺点,比较易于诱发喉咙生硬不放松,造成声音软弱无力,没有特色,无法有效 利用呼吸器官来进行声乐表演,无法有效拓展音域以及推动声区之间的统一。所以,这种呼吸方法无法完全发挥声乐家自身的具体实力,无法进行完美的演出论文。2.2腹式呼吸法

这 种呼吸法主要是利用拓展胸廓下方气体容量来帮助声乐家进行呼吸,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充足的向喉部供应足够的气体,即使能够吸入的气体较多。不过因为胸腔无法 有效的对呼吸进行调整,所以声乐家发出的声音通常没有太大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声乐家无法有效对自身声音的大小进行有效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无法符合声乐 家表演的需要,所以,在声乐表演中采用的较少。2.3胸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帮助声乐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呼吸,这种呼吸方法关键在 于利用调整模膈膜高度来使腰围增加,小腹收缩的方法来帮助声乐家对自身呼吸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和”控制”呼吸。所以,这种呼吸方法才是最有 效,最合理的呼吸方法,在平时的声乐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被采用的最多。3声乐教学中呼吸的训练方法

本论文对声乐教学中呼吸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整理与总结,以期能够对教学中的呼吸训练做出系统性的训练,具体如下: 3.1保持正确的姿势

如 果想要比较好的控制调整自身的呼吸,首先应摆正自身姿势,不管是在声乐学习过程还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均需要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精 神状态,不能够毫不认真或者太过于紧张,要将自己的状态保持在松紧有度的状态。在呼入空气时腹腔要扩张,小腹进行收拢动作。同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口和鼻 同时呼入空气.头部的位置同前颈、下巴、喉结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头部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摆正良好的头部位置。声乐家进行演唱的过 程中,口型应当根据具有差异性的母音来进行调整,对角度进行实时调整,提升笑肌高度,上唇升高显示牙齿,下唇不可覆盖齿。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加大关节 张开角度,尤其是演唱的高音部分,特别要加大槽牙之间的张开角度,同时保持下巴不过于紧张。通过这种方式,在后颈部的推动下,嘴的张开角度增加了,不过完 全没有皮肤紧绷的影响;在演唱者保持站立姿势时,演唱者的双腿应保持一定的角度和距离,有明显的前后区别,将身体的重要主要集中在前脚上。在开始演唱之 后,马上收拢小腹提臀,利用骨盆肌进行收缩运动来帮助自己有效进行深呼吸。

3.2呼吸的具体训练方法 3.2.1吸气训练

小腹朝内也就是朝着丹田进行收缩,同这一活动不同的是,大腹、胸、腰部需要一起朝外进行拓展,通过上述活动能够清楚的收缩腰围,前腹和后腰同时利用向各方向分散的力量来进行活动。同时利用鼻进行呼吸,严格按照快、静、深的要求进行呼吸。(1)闻花式吸气训练

在 声乐教学过程中这种吸气训练方式通常都会被广泛采用,每个老师提出的标准基本相似,不过通常会有学生不能利用这种吸气训练,不能吸入足够的空气,无法有效 调整模膈肌的高度,有的学生会出现吸气的过程中肚子同样向里缩,同时肩膀和胸腔高度上升的情况,这样使得无法吸入足够的空气,无法满足进行歌唱表演的标 准。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给学生以下几点建议:挺起胸膛,保持放松状态,双肩尽量放松,保持自然状态,腰腹不要过度用力,在做完调整工作之后进行吸气,重 点在于吸气时胸腔和双肩要保持准备时的放松状态,不能胡乱摆动,尤其是不可以随意调整高度,所以在进行吸气的过程中,假如胸腔和双肩的高度不能有效保持将 会导致吸入的空气仅仅能运动到胸腔和肺部,无法更加有效的进入,同时横膈膜无法通过空气形成的压力来调整自身高度,不能有效的进行转移,假如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无法自主的调整胸腔和肩膀的高度,通常需要老师利用措施来帮助学生进行掌握。

(2)平躺吸气训练

当人保持着最轻松的身体状况时来进行 呼吸的身体部位就是在进行表演时进行呼吸的身体部位。通常人们在身体平躺休息时进行呼吸通常也相当于表演时进行呼吸,即使休息时进行的呼吸同表演时进行呼 吸之间在呼吸的程度和容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过进行呼吸的身体部位却是一致的,都集中在身体上腹部。

(3)惊讶吸气训练

当人受到意外 刺激时,胸腔容量快速增加,呼吸受到一定的抑制。这同呼入空气后进行闭气是一样的原理。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首先摸索这种“惊讶”的经验,随之对这种经验不断进行积累,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使自己适应这种状态,不断保持闭气的状态,不过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还要存在不断进行呼吸和胸腔空气容量 增加的感觉。不然的话身体会产生疲劳感,不利于自身调整呼吸。通过这种联系能够有效对横膈膜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支持意义,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控制横膈膜。另 外,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调整自身呼吸。(4)打“嘟噜”吸气训练

这种呼吸方法需要学生保持身体保持正立姿势,同时尽可能放松自己的肩膀和胸腔,像平时呼吸一样进行深呼吸,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拓展横膈膜。在学生呼出空气的过程中,要能够有节奏的发出“嘟噜”声。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切身感受横膈膜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的作用。3.2.2呼气训练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紧缩状态,不能放松小腹,通过对胸、腹的合理调整,将吸入的空气有节奏的缓慢释放。呼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嘴的要求,要达到均、慢、稳等要求。在进行呼气训练时,声音应当具有连续性,能够产生一定的韵律,富有动感。

通过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拓展小腹和丹田的空气含量,能够为进行声乐学习准备足够的“气”。另外,因为小腹始终保持紧缩状态,胸腔气体含量增加,通过几个基准点,能够有效位发音准备足够的“气”。“气”和“力”达到完美的结合,将为优秀的声乐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1)断音训练

在 一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调整呼吸的基准集中在某个确定的点上,直到许多个断音进行完毕以后,方可进行调整呼吸空气。部分接受者通常在训练的过程 中完成第一个断音之后,就无法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呼吸了,这种状态时不正常的。断音训练能够通过“嘟”来完成,也能通过其他的音来进行,或者将几种音同时进 行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呼气肌突然的爆发力和冲击力,能够快速提升空气形成的压力,同时能够保证调整呼吸和声带之间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提升声带 自身机能,帮助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日后追求更高的目标奠定良好的根基。(2)s音吹气训练

牙齿保持微触状态,张开嘴,将舌尖放置 在牙齿后方位置,通过小腹收缩来大量吸入空气,使空气能够从牙齿间隙中缓慢流出,理解空气发生作用的感觉。摸索出呼吸产生的反作用,就能够有效的调整呼吸 从身体深处有节奏的、慢慢的释放出来。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就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调整自己声音的高低,从而获得更优秀的表演效果。(3)数数训练

不 断的在1到10之间进行重复数数,之间不能进行呼吸运动,能够数几遍就数几遍;还能够有节奏的进行这一训练。在数数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大的声音,仅仅要求能 够保持自身的韵律,尽量不要考虑呼吸,在每个数字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重点关注身体的动作上,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进行呼吸了。(4)叹气训练

首 先,在吸入大量空气后保持一定时间的闭气状态,随之在“嗓子眼儿”(第二个纽扣的高度)的高度,通过叹气的形式来不真正发生声音的说“哎”字,将胸腔中的 气体快速释放出来。通过这种叹气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同胸腔呼出体外所经历的一系列器官,即声音进行传递的“声道”。另外,能够使学生清楚的理 解呼气时的容量和速度,呼气的感觉同闭气的感觉之间清楚的差异。通过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喉咙,从而使发生更加流利,使发声器官能够保持更加自然的状 态,这样才能坚持长时间的训练。3.2.3呼吸结合(1)缓吸缓呼

在身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端正的基础之上,由口鼻缓缓吸入空气,要求学生双手放在腰部,理解吸入气体的量和所在位置,直至无法吸入结束。随后慢慢收缩小腹,根据一定的节奏缓缓将胸腔中的空气呼出,持续的时间尽量长。(2)快吸缓呼

通过口鼻快速吸入空气,然后通过小腹的慢慢收缩缓慢释放空气,这种方式是在表演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通常会有以下几点要求,吸气讲究快、多、深,呼气讲究慢、匀、连、长。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有效调整自身呼吸。3.3做好气息控制

对 自身呼吸进行调整同样是对呼吸的程度进行调整,需要根据一定的节奏。在吸气时用力过猛容易削弱呼气的力度,造成声带作用不明显,无法使声音连贯。如果呼气 的力度过猛,将会造成声音的破裂,给声乐表演者的器官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呼吸的力度,通常呼气的强度应稍稍大于吸气的强度,可 能进行的调整需根据具体去那个框而定。通过长时间的联系,逐渐形成一种身体机能反应。3.4循序渐进的练习呼吸

进行呼吸训练首先应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保持良好的积极地心态,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实施。呼入的空气量不宜太大,能够有效减少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学生应重点关注如何才能有效减少用气。

3.5歌唱中投入感情

面 带微笑的声乐练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练习的时候颧骨的肌肉是处于一种的紧张的状态,发出的声音音色就会更加具有色彩,更有感染力,能更加容易和 头腔产生共鸣。“当一场戏快结束时,只感参涵部肌肉疲劳,那说明你唱得非常好,如果唱变成弧形,那证明你用力过度了”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和教育家巴拉用这 句话对歌唱要有饱满的感情诠释的淋漓尽致。4结论

总之。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动力,它决定着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声乐实践中,只有把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使歌唱更加轻松、自如,才能更好的控制声音,使歌唱更富于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本论文对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1)保持正确的姿势

(2)吸气训练:闻花式吸气训练;平躺吸气训练 ;惊讶吸气训练;打“嘟噜”吸气训练;

(3)呼气训练:断音训练;s音吹气训练;数数训练;叹气训练;(4)呼吸结合:缓吸缓呼;快吸缓呼;(5)做好气息控制;

(6)循序渐进的练习呼吸;(7)歌唱中投入感情。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news/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定量思维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定量思维

王飞

(濉溪县临涣 235143)

摘要: 定量思维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一定的要求,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定量思维 定性思维

学生从九年级到高一后,发现以前不是很难的化学变得越来越难学,老师也会发现,一个学生他的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好,可是思维性要求明显不高的化学学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调查会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化学时只需要简单记忆即可,不需要定量运算,事实上并非如此。定量思维是学好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定量思维的意义

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定量思维发展与工业生产有关。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制造能力的提高使化学家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化学研究的手段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纯经验式的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和实验,从而使一些发现、发明具有可重复性。正是因为有了精密的仪器,拉瓦锡才有可能发现质量守恒,使得化学摆脱了纯经验的发展进入到精密的科学的发展。在分析化学中,定量分析是对物质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即定量方法就是对事物做出量的规定性,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的方法。一门学科是否称之为科学,要看是否存在定量分析。因为只凭经验或猜测的方法,其结论无数据分析就会缺乏精确性,无科学性而言。而科学的定量思维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客观事实进行数的描述,得出数学模型,按数字描述的条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再现。

因而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材编写中的定量思维

那么,在高中学习阶段对定量分析有没有要求呢?有人认为现在高考对计算题的要求比较低,就认为高中教学不需要定量思维的培养,还有人认为化学脱胎于实验事实,不像物理逻辑性很强,在高中阶段不必要使用定量分析。果真如此吗?首先,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 1 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中对物质的量的教学要求: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提出,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另外一些高考题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释,比如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29题第一问: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特别强调酚羟基的卤代只考虑邻位和对位。

比如199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25题: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致癌性。能够跟1摩尔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摩尔 1摩尔

B.3.5摩尔 7摩尔 D.6摩尔 7摩尔 C.3.5摩尔 6摩尔

这两题产生很大大的争议,原因是分析的方法不一样。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酚羟基的定位效应使得后进入的基团在间位上是微量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从定性的角度看,只要苯环上存在氢就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不需要考虑数量,写可能的结构简式时不应该忽略间位,但在数字计算时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其次,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相比与旧教材更加注重定量思维的应用。比如在选修教材中,在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中,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讨论用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总结。这样摆脱了以往教材中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讨论化学平衡移动的不确定性。教材对定量实验也比旧教材有了高的要求,以前高中化学定量实验主要是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和中和滴定等实验,新课标中的实验化学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基础实验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定量实验的增加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看出,定量思维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掌握化学计算,它是对学生一种 2 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

1、教学要从感性出发

定量思维的培养不得不提定性思维,定性思维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认识物质的思维方法,与数量无关或者是模糊处理数量关系,比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提出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教材中就没有明确指明浓稀的分界线。但是这并不表明在处理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不需要定量分析,而是因为学生的认知程度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实际上,学生在学习中会对硝酸的浓度提出疑问。可见,在人的思维中,了解了外在关系后会提出量的要求。也就是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是统一,定性思维是定量思维的前提,定量思维要在定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定性思维错误,定量思维也必然失去表述的目标。定量分析中所得的数据不准确或者没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就是模糊的、不精确的。学生如果根据这种模糊的、不精确的认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困惑。

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往往先认识是事物的外在性质。在分析化学中,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的组分,在无机化学中这些组分通常表示为元素或离子,在有机分析中,所鉴定的通常是元素、官能团或化合物①。定性思维的意义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性、外在的性质开始的,是定量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确定了事物的质,对事物量的研究才有意义,才能认识理解量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遵循科学的认识观,先让学生接受感性的知识,通过有趣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轮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最后通过定量分析,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理性的思维观。使知识的学习从感性开始,结束于理性。这样做使知识易于掌握,符合认知规律。例如,中和滴定的学习,学生先从认识仪器开始,了解到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用已知浓度的溶液测量另一溶液的浓度,此时提出探究问题,自然过渡到定量分析。如果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一个感性认识或者只是罗列一些总结让学生去记忆,不去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去培养,则课堂学习是肤浅的、无意义的学习。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养成了用感性方法去处理理性的知识,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2、定量思维法培养的深度

鉴于化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定量思维的深化应达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决定。

一般来说,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只是通过质量守恒对定量分析初步接触,还不能独立的运用定量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在高一年级的学习中通过物质的量运算来获得对定量思维的培养,从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看,若再加深对学生定量思维的培养,则是下一发展阶段的任务,在教学上是高二年级的任务。比如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中,高一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只是强调通过感性的认识了解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把定量计算引进,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计算,则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的初级学习中,由于受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还不具备用数学关系和数学模型来描述思维过程的条件,分析解决问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所以,在九年级的学生学习化学期间存在着重视定性思维,轻视定量思维的情况,这在当时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到了高中阶段仍然还采用,则不适合知识的发展,同样在高一的学习中不切实际的拔高对定量思维培养,也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只强调感性知识的掌握,不把它上升到理性的对知识的把握,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①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0-2版.第7页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作者:贺彩莲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摘 要]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青腰中学:欧征 “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写字教学要讲究训练方法

    写字教学要讲究训练方法训练是写字教学的主线,应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始终,练中学,学 中练。我在写字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效果较好。1、指腕训练。 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习......

    羽毛球教学训练方法讲义

    http://www.xiexiebang.com/infos/3220.html羽毛球动画教学羽毛球教学训练方法讲义羽毛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羽毛球球感练习与发球技术训练法 (一)握拍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

    平面构成教学中视觉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平面构成教学中视觉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 作者:王利支 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5期 摘 要:在平面构成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分析、构想、表现、创造......

    浅谈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科学训练方法 -

    【标题】浅谈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科学训练方法 【作者】冉红梁 【关键词】舞蹈技巧美舞蹈重心规格性呼吸放松 【指导老师】谈相东 【专业】舞蹈学 【正文】 引言 科......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来说,其核心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