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共5篇)

时间:2019-05-15 08: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

第一篇: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

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 考试时间:1月14日 10:20-12:20 考试地点:学正505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20空

二名词解释题5题(下定义和诠释)三简答题5题(只列条目即可)

四论述题2题(列条目+举例+分析理解)五全文默写题(4选1)复习要点: 1.宋词兴盛的原因

“词萌生于唐,而大盛于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词谱》)

据唐圭璋《全宋词》 ,作者凡一千三百馀人,作品两万馀首

“一代之文学”

1)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汴京、临安、建康、成都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2)宋词的兴盛也离不开君主的欣赏和提倡

如:宋代的君主如真宗、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既知音识曲,能按谱填词,又刻意提倡奖掖词才。“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宋史·乐志》)

3)宋词的兴盛又是诗歌方面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

如:长短句这种富有新鲜活力的文体形式,则打破了近体诗整齐、单

一、呆板的格局,具有灵巧多变、音律和谐、富于张力和弹性的特质,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漪。

4)“词代诗兴”近体诗展现士大夫文人正大的心志胸臆,词体则主要偏重于抒写绮美婉约的情思。

2.北宋前期作家

1)晏殊,字同叔,被称为“太平宰相” 词集《珠玉词》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2)张先,字子野,乌程人。代表作《天仙子》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3)范仲淹,字希文

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3.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又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临轩发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首先,他扩大了词固有的题材范围,向着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柳永的爱情词作也体现着创新。例如:《望海潮》《雨霖铃》

其次,柳永发展、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这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到了柳永手里,才开始真正走向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均由此而大量出现。所以说柳永对词体、词调的开拓创造,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基本的文本范式。

柳永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置、言情,而自创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方式,使得布局完整,层次清晰而有波澜。

4.北宋中后期作家

1)黄庭坚:“苏黄”;“秦

七、黄九”,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有《豫章先生文集》 兼具豪放、旷达、婉丽的风格。

2)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3)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有《东山词》

贺铸词风格多样,张耒称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

“贺梅子” 出自《青玉案》 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词的典雅精工

首先表现在构思精巧而顿挫有致的章法结构。他避免了柳永慢词的平铺直叙、直露无馀,而是力求曲折变化,回环往复,增加一唱三叹的摇曳之美。

其次表现在词语的雕琢上。周词极重锤炼字句,力求“语意精新”。他善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且能浑然天成,如同己出。例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再次表现在声律方面的突出贡献。周氏妙解音律,在提举大晟府任上自度新曲五十多调。

6.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论》的内容

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论断。

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作“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概括词体在高雅、情致、浑成、铺叙、典重、故实、协律等方面的要求。

7.辛弃疾

初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 《美芹十论》、《九议》

“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辛词的艺术造诣

辛弃疾对词体作了很大的改造,采用“以文为词”的手段,进一步促进了词体的散文化,打破了诗、词、文甚至小说的界线,达到了融汇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

托古喻今,成功地运用大量的典故。辛弃疾还具备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才能,经常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点化前人诗句,或是吸取和融化骚赋、散文、小说、民间口语等入词。南宋词人

张孝祥,有《于湖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刘克庄 有《后村词》。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先世济南人,他的词与吴文英风格接近,并称“二窗”,有《草窗词》。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有《竹山词》。

8.宋诗的三个特征: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概括出宋诗的三大特征:“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9.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10.宋朝的诗人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有《宛陵先生集》。苏舜钦,字子美,有《苏学士文集》。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有《剑南诗稿》。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有《石湖居士集》。

文天祥,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民族英雄,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11.江西诗派: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南渡之初的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罗列黄庭坚、陈师道等26人,因其领袖黄庭坚为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

遵循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

“一祖三宗”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陈师道,字无己,又字履常,自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有《后山先生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有《茶山集》。

12.“诚斋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有《诚斋集》。

“诚斋体”最基本的创作精神是回归自然,主要描写天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内容,从中发掘诗材,感悟情趣。

杨万里的诗歌构思新颖奇特,想象丰富,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并且使之富有盎然情趣。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诚斋擅写生,„„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快,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钱钟书《谈艺录》)

“诚斋体”的流弊:如垂近姑苏特转弯,盘门只隔柳行间。望来望去何时到,且倚船窗看远山。(《船过苏州))

13.江湖诗派:

杭州书商陈起编辑姜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刊刻为《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入选作家庞杂,然以生活在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百年间诗人,尤以遭逢不偶、浪迹江湖的下层落魄文士为主。他们被称为江湖派诗人,其中代表作家有姜夔、刘过、戴复古、刘克庄等。

14.永嘉四灵:

他们是指今浙江温州地区的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和翁卷(字灵舒)这四位诗人。他们彼此以诗唱和,风格相近,而且其字号当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合称永嘉四灵。

他们反对江西诗派典故堆砌、生涩瘦硬的诗风,主张学习晚唐,以贾岛、姚合的五律为楷模,用诗歌自抒胸臆,诗风野逸清瘦、生新可喜,对江西派或有纠偏补弊的作用。

15.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散文的成就:

苏轼的散文手法多变,往往突破凝固格局,使情景事理多重融合,浑然一体;语言庄谐并用,韵散结合;文体不拘常套,因题制宜,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真正达到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妙境界。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云:“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所作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了词的地位。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唐五代以来普遍存在的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就把词体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其次,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境界。他将传统伶工之词表现女性柔情绮思,扩展为士大夫之词表现文士复杂的内在情感,将只表现花前月下的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包蕴丰富的性情之词。如《赤壁怀古》《密州出猎》等

第三,“以诗为词”,即把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具体表现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题序的大量使用,交代了填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创作动机及缘起,加强了情感抒发的确定性,有助于表明词人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状态。在词中大量用典,使得短小的词作当中包孕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令词人的抒情言志带有历史的深度,显得越发的厚重浓烈。

第四,开创了豪放词风。苏轼的填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往往突破固有音律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16.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同时它也是唐宋以来在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著录,元人钟嗣成 《录鬼簿》著录杂剧作家共152人,作品450余种。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著录收录了作家71人,作品156种。

元杂剧的选本,现存最早的元杂剧选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明人臧晋叔编《元曲选》,又称元人百种曲,选录了一百余部作品,今人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收录《元曲选》没有选现存的元杂剧作品,大约六十余部作品。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17.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的结构:通常一本四折,还可加一个楔子。

剧本有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是元杂剧的核心,宾白起解说剧情,介绍人物等作用。

元杂剧的音乐和演唱: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的角色基本上可分末、旦、净三类。

元杂剧的舞台动作提示:科(介)

18.关汉卿

大都人,号已斋叟。

窦娥的性格特征:孝顺(守妇道)与反抗的对立统一。

窦娥的形象:窦娥就是在一些系列摧残、迫害下,由一个普通善良的女子,发展成为敢于反抗官府、痛斥天地的反抗者的典型女性。

关汉卿的艺术造诣:

1)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2)人物塑造:成功塑造了窦娥、赵盼儿、张珪、关羽等等一系列文学形象。

3)情节关目的设置:集中,紧凑,运用突转、意外、偶然等等设计情节。

4)语言特色:自然(通俗易懂、不修饰)、本色(原汁原味)、酣畅(语言气势)

19.《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张生、莺莺与老夫人的冲突

2)莺莺与老夫人的矛盾,张生与老夫人的矛盾,“寺警”矛盾冲突的激化,“赖婚”是冲突高潮。

3)莺莺与红娘、张生的冲突

4)红娘与老夫人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延伸与妥协。

人物刻画:

张生:率真,自负,书生气,对爱情执著。

崔莺莺:多面性,既有一种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同时也深受礼教的束缚,在张生和红娘面前表现出言行不一。

红娘:机智,倔强,大胆,泼辣。

20.白朴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著录杂剧十六种,现存三种《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存疑);词集《天籁集》、散曲四十余首。《梧桐雨》的题材:唐代宫廷画

根据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唐五代的杂史小说,如《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杂录》等等以及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

《墙头马上》的题材:爱情剧。

故事渊源: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21.马致远:

《录鬼簿》记载:字东篱,大都人。浙江行省务官。

梨园影响很大,人称“曲状元”。

一生创作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六种,另有《黄粱梦》一种,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写。

《汉宫秋》的改编:

1)正史“和亲”是在汉朝与匈奴关系缓和的时候提出的,而剧中则代有明显的强迫性。

2)正史上并无毛延寿的记载,而在剧中毛成了“中大夫”,是叛国投敌,贪赃枉法的典型。

3)故事的结局,正史记载昭君“从胡俗”,生儿育女,成为两代单于的阈氏,而剧中昭君则在到达胡地以前就投水自尽。

22.其他元杂剧作家和作品的对应

高文秀的《双献功》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号称水浒戏的双璧。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杨显之《潇湘夜雨》 郑庭玉《看钱奴》 武汉臣《老生儿》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郑光祖《倩女离魂》,郑光祖字德辉。

23.倩女的形象及意义

在环境的重压下(礼教、门第婚姻),个体人与社会人产生了分裂:倩女之魂象征着冲破礼教的束缚,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而卧病在床的躯体,则象征着不敢抗争而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无奈。

孟称舜《柳枝集》:“昔时《西厢记》,近日《牡丹亭 》,皆为传情别调,兼之者其此剧乎!”

24.元散曲的基本常识

1)体制

小令,又称叶儿,一般为单支曲,另外有一种“重头小令”,同题同调、内容相联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又叫联章体。

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大令,同一宫调下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押同一韵部,一般有尾声。

带过曲,联用同一宫调的三支以下的曲子而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不是随便可以相联的。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的形式。

2)散曲的调式

倚声填词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提出元曲12个宫调,335个曲调。比如[仙吕·点绛唇],[南吕·采茶歌] 3)散曲的句式

引入衬字。所谓衬字,指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

句式灵活,韵散结合。

口语化的语言,雅俗兼蓄,以俗为美。4)散曲的音韵

用北方音韵。周德清《中原音韵》分为19个韵部,平分阴阳,入派四声。

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5)散曲的对仗(修辞)

两句对——合璧对

三句对——鼎足对

四句对——连璧对

隔句对——扇面对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膝上琴横,哀怨动离情。指下风声,潇洒弄清声”。6)散曲与词及剧曲的异同

词曲同源而异流

在音韵、语汇、句式等方面更为自由、灵活

散曲与杂剧都以单支曲为基本单位。

剧曲以敷衍剧情、烘托场面、塑造人物为主要功能;而散曲则以抒情为主,但不排除带有叙事性的套数。

例如: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

25.元代南戏的定义:

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者永嘉杂剧。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南戏中最优秀的作品,被称为“南曲之宗”。

26.《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的南戏作品

《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2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1)描摹人物的内心,如吃糠部分 2)双线结构

3)以情动人

4)曲文雅俗共赏

28.南戏四大传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9.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 1). 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2). 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3). 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4). 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30.《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说:“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可谓识知之良材,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曹操:陈寿《三国志》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毛宗岗十七回评)

关羽: 陈寿《三国志》说:“关羽、张飞皆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31.《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七实三虚:历史小说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如桃园等事,学士大夫直用作故事用矣。(章学诚《丙辰札记》)处理虚构与史实的关系:踵事增华,张冠李戴。

2)战争描写与计谋艺术

3)结构错落有致,章法变通严谨。

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人物塑造上的缺憾: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唯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背诵篇目(四选一)1.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窦娥冤的第三折【滚绣球】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4.西厢记的地四本第三折【叨叨令】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显示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表达了最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3)洪水神话:鲧(gǔn)禹治水——集中体现了先民与自然作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来的智慧。

(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表现了反抗精神。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6)英雄神话:夸父逐日——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总结: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灾害、人为恶事的反抗精神。

4.中国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删削、改造、解说;道家改造;神话的仙化。神话散失的原因: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神话转化为仙化。5.神话的历史化:

(1)中国的历史意识发展很早,很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都被当作历史事实而被载录下来,神灵被理解为人类祖先编入历史谱系中,从而丧失了神话的本来面目。

(2)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站在理性的立场而否定神话的价值,这对后世神话的载灵和流传有着重大的影响。

(3)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引导,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概是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诗经》的内容:祭祀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

2.《诗经》成书过程:

《诗经》编订于春秋时期,《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为商末或周初(学术界争议),下限为春秋中叶,最晚的作品是《陈风·株林》。

3.三家诗(今文经和古文经说诗):

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今文经学)和“毛体”(古文经学)。

“三家诗”:汉代出现了齐、鲁、韩三家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嬰,所传诗先后亡失。

“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cháng)。今本《诗经》为“毛诗”。4.《诗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诗经》三体:风(国风,各地的乐调)、雅(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

6.《诗经》三用:赋(平铺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7.《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以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3)诗经的抒情艺术:《诗经》中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言情。

8.《诗经》的语言艺术: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诗经》词汇丰富,大量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

《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是: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另外还有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运用。

9.《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2)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3)《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4)《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5)“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6)“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

(7)《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10.《秦风·蒹葭》和《氓》的艺术特点赏析:

(1)《秦风·蒹葭》:《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的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2)《氓》:在形式上是首赋体叙事诗,但也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采用顺叙与倒叙交叉的叙事手法,以第一人称抒发感情,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诗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住,起兴中兼有比喻。诗歌结构存在着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和按心理感情变化的抒情线索。此外还有运用了对比手法。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创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成熟的文本形态,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1.《尚书》的文学常识: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周书》、《商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为《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古史、第一部散文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2.《春秋》的文学常识: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记述了春秋时期3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明确的时间观念。

《春秋》是“礼仪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和暴政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3.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

4.《春秋》的“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等。将感情含蓄地写作表达出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寓情于文字,通过历史选择以寓褒贬,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5.《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而《左传》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6.《左传》的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22-前468)。《左传》以《春秋》为本,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和民本思想。

7.《左传》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手法:

(1)《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长于叙事。

《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序,但是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对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还有插叙与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

《左传》以第三人称为叙事角度,作者从旁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左传》叙事往往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2)《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

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很好地把握,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但《左传》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

(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我繁复的事件、线索及其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明确地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善于在战争中叙写中表达对战争胜败的原因的交待和分析。

(4)《左传》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对政治、军事、外教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累积式,而是呈现式。《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段式的,但是作者却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词浅义深。叙述语言则是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

8.《春秋公羊传》的文学常识:

《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9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9.《春秋谷梁传》的文学常识:

《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其记载时间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体裁《春秋公羊传》相似。

10.《国语》的文学常识: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为左丘明。《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11.《国语》的特点:

(1)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贵民等观念。

(2)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且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3)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些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有虚构的情节。

(5)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一个人的言行。12.《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并取名为《战国策》。

13.《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则追求公明显达、富贵利禄,提倡追求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

14.《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多。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是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加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3)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以此来反映任务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4)在写人上,继承了《国语》先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经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5)“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6)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色。

(7)大量运用对偶与排比。(8)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编辑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全书共20篇。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形式完整的篇章。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与文学等多方面,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

2.《论语》的特点:

(1)以语录体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善于将抽象深奥的哲理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常用比喻和描摹的手法。多譬善喻是其特点。

(3)不专门塑造人物形象,但通过提供对话的语境以及富有很强表现力的人物言谈

(4)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与此同时,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5)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6)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

(7)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8)《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

(9)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血肉、有多重性格侧面、有七情六欲的灵气活现的孔子。

3.《孟子》的文学常识: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是《论语》之后儒家的重要著作。《孟子》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文章,比《论语》篇幅更长,议论增多,有较强的文学性。

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是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2)巧设机辟,善于辩论。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是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形象生动。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借助形象来说理。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也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4)多方修辞,表现力强。除了譬喻,孟子还喜欢用排比句、反问句和对比句。

(5)语言晓畅,警策动人。《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简历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5.“养气”:按照人的天赋本性,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浩然之气”:具有“浩然之气”的人,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

7.《庄子》的文学常识:

先秦说理文,最具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本是学术著作,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庄子》文章体裁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8.《庄子》文章特点的“三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卮言:随情况的变化而出于本心自然流露的随机应变的语言。重言:引用别人的话,以增强可信性,借以自重的语言。

寓言:把自己要说的话寄寓在他人、他物、他事中,借以表达的语言。《庄子》一书,大多都是用“三言”形式来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9.《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善于比喻。全文想象奇特,手法夸张,充满浪漫主义气息。文章结构似松散实则奇特。

首先是“汪洋自肆以适己”,其次是炽烈而隐蔽的情感。

庄子的散文挥洒自如。在结构方面,不讲究起承转合、逻辑推理以及形式上的对称等等,他的结构随文思喷涌,当行即行,当止即止。

庄子的寓言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他塑造的各种构成了一个新奇的形象世界。10.“有待”和“无待”:

“有待”和“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

有待: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指的是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无待: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获得逍遥游的自由境界。

“有待”和“无待”两个概念是在《逍遥游》的第一则寓言,即“鲲鹏与斥鴳”的故事中出现的,直接对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寓意揭示。“有待——无待”是贯穿全篇的主题,“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为圣人的精神境界。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文学常识:

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楚辞的开创者。2.《楚辞》的涵义:

楚辞:其本义指的是楚地的言辞。在传播过程中,已经有了三层涵义。(1)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楚地地区,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文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

(3)书名。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题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人所写的诗歌。

3.《离骚》的文学常识: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恢宏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前往汉北之时,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其主旨是忠君爱国。

4.“香草”与“美人”:

香草、美人:《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创造出的两种意象。香草的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正义的一方。

美人的意象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比喻贤臣。

5.《离骚》的感情:五个“将”字,还有“忠”、“怨”、“去”、“死”。6.《离骚》的内容:

(1)从平叙生平着笔,历数内美,论修明志。(2)诗人全力揭露群小丑态。

(3)《离骚》通过上下求索抒发了自己“进而退”的激烈思想斗争。(4)《离骚》抒发了“去”与“留”的矛盾与斗争。7.《离骚》的思想:

(1)存君兴国的美政思想。(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8.《离骚》的艺术成就:

(1)灵均形象的塑造。(2)创作方法的突破。(3)表现手法的开拓。(4)语言形式的创新。9.《离骚》的主旨:

(1)“离愁”之“忧”,及不能通过政治变革实现“美政”之忧。

(2)实现美政约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君主支持,由上而下实行变革,一是靠志同道合者齐心协力,团结支持而实现。

(3)两种手段的失败,使诗人既深感不得君主信任的苦恼,又深感孤立无援的凄凉,这就构成了《离骚》的两大主题旋律,反复回荡其中。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

一、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u>。

2、《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3、《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4、“古书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 一书。

5、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6、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7、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8、汉乐府诗中最代表性的作品是《陌上桑》与。、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史记》是“,”。

10、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 中。

1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年间的 篇作品。

12、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1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史记》共______ 篇,包括本纪____ 篇,世家_____ 篇,列传____ 篇,表 _____篇、书_____ 篇。

15、《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16、《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17、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8、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填空题参考答案:

1、淮南子;

2、风雅颂;

3、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

4、《文选》

5、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神话

6、《国语》

7、《战国策》

8、《孔雀东南飞》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淮南子

11、《诗经》、500、300

12、《甲骨文》

13、《尚书》 14、130、12、30、70、10、8;

15、语录体;

16、长于论辩;

17、庄子;

18、九章

二、简答题

1、《楚辞》

2、建安风骨

3、神话

4、骚体赋

5、列传

6、永明体

7、赋比兴

8、《左传》

9、互见法

10、两汉乐府诗

11、元嘉三大家

12、志怪小说

1、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2、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也就是建安风骨。有四个特点:第一,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实传统,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二,表现建安作家个人的政治抱负和及时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第三,由于建安时代特定的社会氛围,作品表现出“慷慨多气”的抒情特征。第四,建安文学艺术成就的取得既有明显的民歌成分,同时也借鉴了汉代辞赋的写作经验。

3、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4、骚体赋是继承战国时代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汉高祖至汉武帝初年,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种。

5、列传是史记中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6、永明体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得名。

7、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发端。

8、《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

9、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10、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11、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三人,他们文才不减诗才,技巧高妙,冠绝一世。

12、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三、选择题 单选题:

1.“建安七子”之说出自()。A曹操 B曹丕 C陆机 D钟嵘

2、引致“洛阳纸贵”的人是()。A左思B潘岳C陆机D刘琨

3、《登楼赋》作者是()。A王勃B辛弃疾C王粲D祢衡

4、《世说新语》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刘义庆D张华

5、《饮马长城窟行》作者为()。A曹植B王粲C陈琳D孔融

6、被人称为“玄远”的诗人是()。A阮籍B阮咸C嵇康D潘岳

7、奠定中国山水诗写实雏形的人是()。A陶渊明B柳宗元C王维D谢灵运

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中的名句。A《神女赋》B《洛神赋》C《登徒子好色赋》D《舞赋》

9、鲍照《芜城赋》中的广陵指的城市是()。A杭州B扬州C南京D宁波

10、《恨赋》和《别赋》的作者是()。A江淹B庾信C鲍照D王粲

1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刘义庆D张华

12、“人以为龙章凤姿”指的是()。A阮籍B曹植C嵇康D江淹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A;

7、D;

8、B;

9、B;

10、A;

11、C ;

12、C 多选题:

1.()是建安七子中人。

A曹植 B孔融 C.陈琳D蔡琰E应旸 2.()是曹植后期作品。

A《野田黄雀行》B《吁嗟篇》C《白马篇》 D《赠白马王彪》

3.以下名、字、号,属于陶渊明的是()。A五柳先生B元亮 C潜

D靖节先生 E稼轩居士 F草木子 4.属于南朝的是()。A晋B宋C陈D秦E齐F梁 第二题参考答案:

1.BCE 2.ABD 3.ABC 4.BCEF

四、简述题

1、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1、简述北朝民歌及特色。

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简述南朝乐府民歌及特色。

1、简述鲍照诗的特点。

2、〈世说新语〉艺术特色

简述题参考答案:

1、①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如《对酒》等。借古题以写新事的,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①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即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②超常的想象力。《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③深邃的哲学思想。《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南海之帝修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这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明了“有为”之害。

④瑰丽诗意的境界。《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

⑤《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3、(1)北朝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有描写北国风光的,如《敕勒川》写尽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有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的,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有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的,如《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2)反映爱情婚姻的民歌,也是快人快语。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表现出北方民族的粗犷直率。

(3)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有着雄浑而深远的情思和苍凉慷慨的英雄气,如《敕勒川》和《木兰诗》。

4、(1)谢灵运认真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从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2)谢灵运山水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创造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

(3)其第二个特点是在局部景物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朝着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4)谢灵运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注意到诗中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汤惠休评“谢诗如出水芙蓉”。

(5)谢灵运山水诗有佳句而无完篇,存在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节奏冗缓等不足之处。

5、①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山海经〉中对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等。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它们的出现经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③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

6、(1)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表现男女之情。内容广泛,角度多样。(2)南朝民歌格调鲜丽明快,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语。如“莲”通“怜”,“芙蓉”通“夫容”。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3)南朝民歌艺术水平最高为《西洲曲》,情思缠绵,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联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

7、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

8、鲁迅曾概括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事简瑰奇”具体说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第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第三把记言与记事相结合。第四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五、默写题:

1、《君子于役》第一章(君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2《山鬼》 3〈汉乐府·东门行〉 4〈饮酒〉其五

六、论述题

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答题要点: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诗歌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保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热爱之情。

2、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答题要点: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心境;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具体说来表现在陶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3、略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答题要点:

1、〈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2、〈古诗十九道〉中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4、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题要点:〈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5分,5道)+选择(15分,15道)

1、谷梁传》。

2。

56、左思曾以《三都赋》出名,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7、西晋太康时期的诗人,“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一左”指左思。

8、南朝民歌,北朝民歌事长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9、10鸿,手挥五弦(《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11、西汉乐府大概存在哪些东西?

12;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秦嘉的《赠妇诗》。

13话、发明创造神话。

14。

15、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

16。

17、。

18、下面哪一首诗表达归隐的意愿:A陶渊明···B阮籍···C王维《山居秋暝》···D杜荀鹤《山中寡妇》···

19。

20、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21、最早提出“删诗说”。2223、2425、26、“春秋笔法”是一种什么样文章的写法,主要特点是(?)

2728、“建安七子”(建安风骨)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29神话传说。

3031、。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33体,并日渐兴盛。

34、齐梁时期,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七大家,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宫体诗?方面功不可没;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学术成就方面较为突出,尤其是《文选》的编纂。35363738、39、40、风雅颂,“雅”的意思

41。

4243、志怪小说的分类44、45、46、孔子、孟子是谁的弟子?

4748、国学典籍的分类有经史子集四类,下面哪一属于史部?选项:汉书,礼记,左传···

4950、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并蓄,融合众家。(?)

52的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5354、东汉时期,除了《汉书》,还出现了历史散文:赵晔的《吴越春秋》。

55了完整的体系。

56、57

5859、。60、6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改名为的《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

62、《行行重行行》主要的表现方法

364

6566、。

67、《赠白马王彪》在章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6869、语录体的代表作《论语》。

二、名词解释(20分,4道)

九歌古诗十九首元嘉三大家建安七子春秋三传汉赋玄言诗

三、简答题(20分,4道)

1、墨子为什么会沉寂两千年?(啰嗦)

2、简要说说《世说新语》这本书。

3、陶渊明诗歌艺术及其渊源。

4、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是什么?

5、汉赋四大家成就

6、楚辞的生成背景

7、苏轼对陶渊明的诗歌评价

8、简析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怀才不遇 本身艺术

成就)

9、《谏逐客书》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10、《史记》的体例有哪些?

1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1道)

1、试比较班固与司马迁

(1)书的体例(2)书的风格(3)作家思想

2、汉代文学的生成背景

3、《诗经》和《楚辞》的比较

第五篇:古代文学史大三上复习知识点(宋元文学)

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背诵19句(考5句)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6.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9.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2.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3.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 池怀旧》文学史P60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文学史P74 15.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 门。——秦观《满庭芳》文学史P93 1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文学史P95 1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 夔《暗香》文学史P147 18.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 夔《扬州慢》P147 19.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元好问《壬辰十二月》文学史P179

二.名句赏析(考5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P38 2.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P39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P46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P52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P54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文学史P90 9.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 夔《踏莎行》文学史P146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文学史P297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大处着笔勾勒,“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景小处着手。重”山多,“复”水曲,为“凝”作烘托;“暗”柳木茂盛;“明”众花繁盛,柳花相映,生机勃勃,暗示有人存在,“又”突出惊喜、欣喜之情,化用前人之句,又赋予其新意。

三.具体知识 1.白体P20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2.西昆体

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内容过于空虚、过分追求技巧、浮艳之风浓,缺失了生命力和生动性,形式主义一派,一味标榜李商隐。

3.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 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4.晏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P29 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而这又构成了晏殊词的“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夕阳”、“落花”两种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

5.柳永词内容的创新P34 ①加强了世俗女性的描写。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②帝都生活,都市风情。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③羁旅行役。多山川风物,自然美景,秋景创作最多。④狭邪生活、放浪心绪。⑤歌舞

总结:柳永词对反映中下层市民生活和自己的身世穷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6.柳永艺术内容的创新。P36 ①大量创制慢词,始于柳永,表现情感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境界更阔大。创作慢词主要有四中方式,即利用民间原有词调,旧曲翻新,小令扩展为慢词,自创新调。

②铺叙,白描。慢词最重要的是结构和布局,柳永词多层次鲜明,其铺叙类似于赋,吸收了六朝小赋的特点 ③吸收俚语、俗语 ④雅俗并陈 ⑤情景交融

7.诗文革新运动P41 是在北宋时期酝酿发展完成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以是韩柳文章为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北宋政治变法的一次全面的文风革新,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8.半山体P49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9.苏轼的诗P60 自己看书

10.苏轼“自成一家”

“自是一家“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在词的创作上自称一家。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11.苏轼词艺术的创新

①开拓词镜,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

②开创豪放词风,吸收豪壮之风,用清新雅丽的句子,豪放雄浑的调子去写。大量的激情融入词作之中,始终认慷慨豪迈的气象悲恸峥嵘的气势,扩开雄伟的场面取胜,奔放雄狂的音调,善于悲壮铿锵的音调,强音促节。③认诗为词,打破词依附音乐的处境,提高词的品格。④浪漫主义手法

⑤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传统上是词必协律,而苏轼写词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

⑥灵活借鉴,运用语言,借鉴前人,化用前人词语,引用民间口语等,其词也呈现出多样风格,雅俗同在。

12.苏轼辛弃疾的比较

同:苏辛并称,都是至情至性之人,都有豪放之作;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异:

风格.苏轼:旷;辛:豪。苏词主自然雄放,有一种清旷超逸之美;辛词主悲壮苍凉,是沉郁顿挫之美。苏词基调是旷达,豪中带旷;辛词更多了一种悲壮之气,将词的豪放发展到极致。苏词的旷是生性使然,有一种平和质感;辛词有一种英雄之气,自我形象,主观性极强。

写人:辛作品人物多少英雄;苏轼多写疏狂异趣,如达士,游仙,隐者,居士,酒徒。

写景:辛多写磅礴悲壮之景;苏轼多写古淡、幽远、雅洁之景。

怀古:辛抒发“古之英雄”用以自比,抒发身世之悲;苏轼赞“古之达者”,写英雄也不过是表达人生如梦,力求旷达与解脱。

生活态度:对待隐逸:辛更多地表达无奈与不甘;苏则真心向往、由衷赞美欢心

写饮酒:辛醉酒后的痛苦;苏则喜欢沉醉在酒香之中。

13.如何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的话?P63 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苏词中的“旷”主要来自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他把不平苦难当做宝贵的人生经历。“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这绝不是自嘲之语。辛词的“豪”则源自辛弃疾极度自信,睥睨天下的那气度。两人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形式到内容都很相似,从回忆古之人事起,篇尾感及自身,细读后很容易发现他们为何谓之“旷”“豪”。

(念奴娇用的是直笔少顿挫,追忆周郎功绩后,虽然喟叹“早生华发”,从中并没有郁结之情。像周郎那样的千古风流人物都已在无情的历史中泯灭,自己又能如何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历史、现实、英雄、凡夫皆为灰灰有种勘破世情的平淡,“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胸中块垒一浇而尽。

辛的永遇乐也是紧扣时空,多顿挫,几起几落,穿梭古今。用往昔之辉煌映照今日的萧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书写中凸显自己的不平。要注意的是,词中对孙权刘裕的描写用的是平视视角,所以指点江山的豪气自然而来。曾出现孙权的地方再也找不到英雄了!他的怀古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式的自艾自怜,有的是不平与控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平沉郁之气几抑几扬,最终崩裂,人间自有英雄,只是如今英雄无用武之地!)

14.黄庭坚的诗歌理论P73 创作方法: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点句,在多读书,学养深的基础上,继承、典化、改装前人的诗、文、书中的语言;夺句,对点铁成金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更强大构思的变化。

表现风格:兀傲生新,瘦硬峭拔,语言尚奇生新。受其孤高清傲的性格影响,兀傲其实是孤傲清高的性格品质、,在七律中体现较为明显;追求奇和神;善用奇字、怪字、僻字;比喻新颖。总体是一种怪的感觉,标新立异。

音律、章法上:音律,拗峤,避熟求生,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章法,回环曲折,要有出乎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

15.江西诗派P77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形成期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12.小山词P90

13.李清照“别是一家”的理论。P103 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立“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征。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14.中兴四大诗人P116 中兴四大诗人是指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陆游,是此期也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取材广,用力深,诗风雄健悲壮,意境开阔宏大,各体兼工,不囿一格。代表作有《金错刀行》《书愤》《示儿》等。杨万里师法自然,诗风活泼,意象生新谐趣,语言通俗流畅,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诚斋体,著有《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等九个诗集。范成大面向生活,风格轻巧工致,温润流婉,其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著有《石湖集》,出使金国写下七十二首绝和一卷日记《揽辔录》。尤袤的诗集已散失,现有辑本《梁溪遗稿》。

15.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P116 将李白的奔放与杜甫的雄浑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奔放”的风格,注重人格涵养

①现实主义基调:真实广泛地反映来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生活,有一代史诗之称。手法着重抒发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见解,很少作细致的刻画,抒情意味浓重;高度概括,如《关山月》线条粗犷,展现时代的缩影,写了十五年的事,高度凝练。②浪漫主义色彩:“小李白”之誉,内容上主要表达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诗篇;形式上七古诗中浪漫气息最浓郁;手法上借助想象表达浪漫,借助于梦境或醉境描写理想,展示浪漫,通过夸张表达激荡的情绪。如《醉歌》、《楼上醉书》、《出塞曲》通篇均是想象。③奇特的想象

④语言通晓平易,圆转流畅。与白居易诗语言十分相似;反复雕琢;反对奇险;节奏明快丰满。

⑤风格多样,众体兼备。更多地表现了阴柔美;最擅长七体:七古、七绝、七律,七律对仗非常工整。

16.诚斋体P123 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17.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23 ①以活法为诗。活法,包括新奇活快风趣幽默,层次曲折,变幻无穷。非常钟爱自然景色,从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

②幽默诙谐的情趣,有天生的幽默感,多数题目含有“嘲”包含喜爱之感,也含有讽刺,理趣等。

③语言平易浅近,插有具有特点的口语、俗语、浅显易懂,作品生动有趣。

18.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P134 ①诗、词、文合流。在保持词固有的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合流,《水龙吟》借词论评古论今,有一种驳诘的口气,近似散文,诗的比兴寄托在词中有所表现;保护词固有的本色,即立足本色,在感情表达上要深沉委婉含蓄,非寄托不可,辛词曲折而不直接,十足把握词。

②艺术风格:沉郁雄浑,缺少了一种旷达,有更大的悲旷之气,也有精致温柔。③艺术境界:雄奇阔大,豪放的情感;阔大的情感;悠久的时间,富有力量的意象等创造雄奇阔大的境界;喜欢用一些大的数量词,如百、千、万等。

④艺术创新:形式上不分篇;风格上多变;手法上比兴寄托、用典使用灵活,反映君国大事,用典多样;想象近似庄子,想象奇特,用想象追求光明,继承了浪漫主义传统;语言上兼具柳永、苏轼之长,呈现出一种庄重、雅丽、雄放、平易为一体的风格,无斧凿之痕,毫无妮子之态。语言高度融合,既能学习古人,又能添加口语,具有生活气息;化用前人诗,稍加改造;散文化倾向,用韵不受限制,内容阔大,突破非常成功。

⑤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写景不重在景,更多地是为情作铺垫。多情语,少景语,只是因情叙景,简单勾勒。辛特喜写议论,但又不是枯燥地写议论,将议论融入情景之中。

19.话本201 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20.窦娥的艺术形象P219 性格是发展变化的。①软弱、妥协,集中表现在第一折中:只怪自己命不好,没有清醒认识自己命运的不幸②反抗性:和张驴儿的斗争,对自己婆婆的反抗③从不自觉的反抗发展到不妥协的反抗:对时代、对恶势力、对官吏乃至对天地的指责,展示了窦娥的觉醒。

21.关汉卿的语言艺术P223 ①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②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情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③关汉卿剧作所变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22.《西厢记》的语言艺术P231 ①“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

②《西厢记》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红娘则显得鲜活泼辣。

③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

23.郑光祖《倩女离魂》倩女的形象P267 ①追求爱情,义无反顾。离婚的倩女她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②盲目自卑,对爱情信任感的缺乏,或者说对“婚姻”这种外在形式的过分注重。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只能忍受离愁别恨的煎熬,担心文举另娶,被礼教所禁锢。

24.南戏

又叫南戏文,也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地曲,用南曲读唱的戏曲艺术。

25.南戏和杂剧体制上的区别P276 ①南戏没有楔子②角色区别:南戏生旦净末丑外贴非常齐全③音乐上:南戏不限宫调,可以换韵④南戏不限长短⑤题目:南戏一般在剧本的开端⑥乐器: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以管乐为主 26.《琵琶记》赵五娘的形象

典型的孝妇,体现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义无反顾的承担养家的义务,吃糠,奉养公婆,修筑坟茔,身背琵琶,上京寻夫;最可贵的是她在绝境中一刻也没有想过离开,处处为别人着想,承担一切有一种强大的责任感,有贞有烈,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

2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P281 ①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说明在元代后期,戏剧舞台逐步摆脱了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注意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在形象创作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②结构双线交错,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在关目安排上,特别注意让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

③语言自然澄澈。在语言运用方面,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语言也富于动作性,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韵味深厚的潜台词。

28.四大南戏P284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9.散曲

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韵文形式,从词发展而来,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照一定宫调的曲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调,由于散曲能够入乐,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北乐府”或“新乐府”。

29.散曲的体制P291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叶儿”,分属于不同的宫调,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套数的体式特征主要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带过曲:音律要衔接,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带过曲属于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30.杨维桢铁崖体P307 元代文学的一种诗歌流派,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从而创造了元代中期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杨维桢的乐府诗。多为怀古、咏史之作,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杜甫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伟的奇特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经,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例如《鸿门会》。铁崖体以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的特征,与元代中期诗风背道而驰,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杨维桢有时一味求奇,不免诡异晦涩。

31.科范

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

下载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试题(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二) 一、 填空题。 1、《红楼梦》的创作达到了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高峰。 2、龚自珍首先突破了清中叶以来拟古注意和形式主义,成为近代早期的一个浪......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一、 选择、填空 1、1949.7.2-7.19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当代文学史的开端)。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共5篇)

    古代文学作品选1、建安文学的特点: 建安时代是个大**的时代,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受破坏。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卷入汉末**的漩涡,对于人民遭受的苦难有深刻的感受。所以,他们的诗......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论述题: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一百二十五首诗。其中主体部分是田园诗,另外还有咏怀、咏史诗。 贡献之一:田园诗的开创 前人出于观赏......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txt

    骑士文学 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

    三上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

    期末复习阅读理解 (一)妈妈的手 手,谁都有一双。妈妈的手粗糙而灵巧。 妈妈每年总是在屋后的空地上种下许多菜。什么萝卜、白菜、菠菜等,数不胜数。她每天总是起早贪黑,煮饭、......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5篇可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 整理人:王宰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一.填空题:(15分) 1. 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 “《春秋》三传”包括《左传......

    中国古代戏曲导读 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戏曲导读 期末复习一、曲词背诵 1、【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