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8:1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

第一篇: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

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

课文中,由于“吃狗肉”而引起的一系列课堂紧张,较为典型的反映了跨文化交际因素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凸显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文化输出”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也突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疑惑,值得深思。

赵刚“吃肉狗”课堂最后草草结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问题。第一,“吃狗肉”的文化认知差异。课堂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吃狗肉”这一现象激烈争论,归根结底是对于这一文化现象的认知差异。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原因,狗肉,在旧社会的中国,被认为是可以吃的。而在英美等西方文化理念中,够被看做是人类的朋友,“吃狗肉”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第二,赵刚对教师角色的把握。课堂讨论进入白热化,并出现紧张尴尬气氛时,赵刚没有及时发挥教师的调节作用。当被要求发表意见时,其又无语带过,给学生留下了大问号,也给他们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第三,对于教学环节的把握不到位。课堂出现了紧张气氛,赵刚草草结束;学生离开后,赵刚才想起来布置作业这一环节,可见其对课堂把握不合理。

下面就逐一详细解释上述问题。

对于“吃狗肉”这一异文化的认知差异。中国有俗语:狗肉不上席。可见,在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里,狗肉是没有牛羊肉那样的饮食地位的。但在旧社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很多,衣食无着。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吃狗肉”越来越少了。其实,“吃狗肉”还有一个原因,即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饮食有八大菜系之称,东南西北各不相同。南方菜原料复杂,凡可入口,皆可成馔。因此,以粤菜为代表的南方菜样式繁多,飞禽走兽皆是佳肴,狗肉入菜也有理可循。不过,整体看来,中国越来越讲究与狗为善,“吃狗肉”亦慢慢减少。在西方观念里,狗自从被人类驯化后,在西方人眼里地位很特殊,他们把狗当做伙伴,所以对狗感情很深,因此他们禁止吃狗肉,当然看见别人吃狗人也会反感。狗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感恩节油画上,美洲移民和印第安人的三天大宴,狗也是主角。圣母像中也有狗的影子。历届美国总统竞选成功,举家搬入白宫,“举家”,也包括一只狗。如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够是一条黑色的混血狗。所以,对于狗的文化认知,各民族略有差异。“吃狗肉”是不道德还是无关道德的说法,都源于这些认知差异。

教师角色的把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表现在组织、激励、示范及参与指导作用。组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有力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课堂因讨论而出现的紧张气氛,达到白热化,赵刚没有进行有效的调节,失去了对课堂的控制。当被问及个人意见时,又没有应答,最后甚至草草结束了教学,反映了其备课不足,也表现了他在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时,掌控能力有所欠缺。这势必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甚至是对汉语学习的热情,这样的隐形损失是很大、也很难弥补的。

第三是对于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最突出的是赵刚草草结束课堂并事后布置作业,说明其备课准备不充分,抑或课堂紧张而忽略了这些环节,但对课堂教学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赵刚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案例,但是通过一些改进措施,他还是可以扭转乾坤、进行成功的课堂教学的。第一是关于中心问题“吃狗肉”,赵刚没有发表意见,可能是不了解这一文化因素。反思之后,他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解释。在下次课上,最好能专门留出五至十分钟,做一个课程回顾,把所了解到的关于“吃狗肉”在中国的文化解释传达给学生。至于这一现象在其他文化中的认知差异,应本着尊重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予以理解,与学生共同分析各种文化解释的合理之处和不同之处,并鼓励大家的文化包容态度,当然还要防止极端白热化现象的再次发生,要始终掌控全局。第二是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要明确自己的教师角色,主导作用。要掌控课堂而不能被掌控,要控制课堂气氛,保持活跃而避免尴尬,能圆滑的处理不和谐因素,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是对于教学环节的把握上,其实质是教学准备上。要与担当负责的态度准备课程,撰写教案,把各环节安排的恰到好处又游刃有余。还要培养自己的应急能力,恰当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在以后的教学中,赵刚如果能按照上述建议满满改进,其课堂必会有所改善。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来说,也要做到灵活处理课堂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正面文化输出,为对外汉语教育贡献力量。

第二篇:吃狗肉的文化偏差

吃狗肉的文化偏差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28日文章:吃狗肉的文化偏差

近日媒体对中国广西玉林6月狗肉节的关注颇多。从主流上来看还是批评的多,认为食狗肉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没有记错,曾经有位移民新加坡的中国老板,也因为带狗肉字样的招牌菜招致批评。然而这种批评从何而来,批评的对象到底是谁,本身就值得辩论。如果我们把思想的条条框框打破,有些问题讨论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传统华人对狗的态度是食狗文化的动因吗?

我们现在鄙视食狗文化,最常用依据便是西方人所说的“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然而你翻遍中华文化五千年,却找不到类似的语句,而“狗腿子”、“狗仗人势”、“好狗不挡道”、“痛打落水狗”、“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太平犬”、“狗子跑兵荒”等降低狗格的字词却洋洋洒洒。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传统文化上我们鄙视狗,基本与猪处于同一层面(比如成语“猪狗不如”),因此没有认为食狗肉有什么不妥呢?其次,批评是不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学舌?

我们不得不承认,全球的价值观与世界格局成正相关,欧美的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欧美人认为食狗肉是不文明的,其他的人也会发出类似的呼号。然而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您可能会有不同观感——假设二战之后全世界的主导文化是伊斯兰文明,目前的欧美人是不是也应该羞愧于食猪肉呢?

西方人认为在公众场合吸鼻子不文明而选择擤鼻涕,但华人则认为在人前把鼻涕擤出来非常不雅;大多数文化觉得进食时应该悄无声息,但日本人却要在吃面条时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以表示食物的可口„„哪种究竟更文明,怕是没有统一的尺度吧。既然西方人可以吃马肉,为什么东方人食狗肉一定不文明?文化中心主义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人种,都认为自己的文化模式是最好的,也因之出现对其他文化的排他性。到赵国邯郸学步,并以此为标准审视自己的燕国文化,是不是有点太过简单的学舌呢?好莱坞电影里人们可以亲昵到与狗同床共枕、亲嘴、共享食物,我们是不是都应该认为是文明高雅的呢?

再次,我们对狗的关心是否有“近视”嫌疑?我们同情狗,是不是因为它具备亲近人的天性?亲近我们的我们付出感情,这本无可厚非,却又不免失之偏颇。“智子疑邻”的成语告诉我们,我们的信任

度与亲近程度成正比。但明白人都知道,我们对待孩子与对待邻居的态度是不公平的。然而,这个现象举世皆然,我们关心大熊猫、鲸、猫狗,却对囚禁的鸡只、牛等视而不见——当然更不用提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了。牛难道不可爱吗?难道只是因为它不懂得匍匐在我们的脚边,不会主动地舔我们的手掌,我们就可以气定神闲地用“五分熟”的语气,把它们血淋淋地摆在盘子中间?

其实与牛相比,目前狗对人类最多的贡献恐怕还是陪伴吧?看家护院、牧羊的职责早已异化,与人类亲近也让它们得到更多,比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还有美容医疗等)。换句话说,狗对人的贡献可能不及牛,待遇却高过牛。这本身就没有公平可言。

最后,我们批评的对象到底是食狗现象还是虐待动物?

面对侍者端来的香气四溢的肉食,恐怕食客都会“食指大动”,而不是什么负有罪恶感。这次玉林狗肉节之所以让人情绪激动,坐立难安的,应该是展示出来的当街虐待、屠宰狗的照片吧?如果我们吃牛肉前也看一组待屠宰牛只的照片;到全聚德前看一组北京烤鸭被填鸭喂养的照片;吃法国鹅肝酱前看一组类似的填鹅的图片„„因此我们是否可以看到,我们痛恨的其实是一组问题,即虐待动物本身,而不是单纯的食用狗肉现象。换言之,大家很难接受当面的活鸡活牛屠宰,同时却可以心安理得地从超市里购买冰冻的鸡、牛肉,真是值得思考。

电影《自闭历程》(Temple Grandin)的内容值得体味。电影原型格兰汀(Grandin)是个自闭症患者,她的视角决定了她能够比我们所谓的“普通人”更理解牛,更关心牛,而由她改造的牛只人道屠宰设施,可能就是对未来的启发。笔者比较赞成的方向是规范市场和改造屠宰设施。如果日本有和牛,为什么中国不能开发出专供食用的犬种呢?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支持全面素食,以放弃对任何动物的屠戮。但可能绝大多数的医生会持反对意见。人体有八种无法由身体合成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一定要从食物中获取,植物在这方面劣于动物。因此我们不得不抱歉地承认,在“人造肉”到来之前,我们还会迫害动物很长的一段时间。

(作者朱凌宇是中国上海龙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第三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体态语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有着独特的功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体态语的意义和运用,以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日臻完美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相比之下,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非语言交流,似乎有点被忽略了。著名艺术家赛弥·莫尔肖曾把体态语比作水这个原始要素。跟我们的感情一样,体态语就像一个流动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会发生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体态语就是我们内心愿望和反应的表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声筒,还应当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完美、内涵丰富的人生导师,更应当成为理解、尊重学生的可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他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而且他的一举一动关乎国人的形象。因此,这一特殊的角色要求他必须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完成对自己的师表形象的塑造,从而开展传知育能、陶冶心灵的教育工作。

二、体态语的定义及其功能

“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

——阿伯罗比亚

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的一种可视化符号系统。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体态语,即: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达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势既 1

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与策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体态语,充分发挥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人际交流重要形式之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来自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国家的学生,教师在传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需要以丰富多彩的体态语相助,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展示对外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格魅力

良好的课堂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准确的语言阐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生动与否,而这课堂的生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来表现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本身汉语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有着较大的难度了,如果教师不注意其当运用好体态语言,解释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多彩的体态语,可以把某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明了,学生一看自然而然地懂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对汉语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可以说,体态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的内容设计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

(二)有效调控课堂情绪状态,强化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换过程,师生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态语来进行信息的反馈,双方都是通过它来不断地捕捉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讲授各种不同的“笑”时,只有用体态语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2

这是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如:“笑不露齿”、“狂笑”、“哈哈大笑”等,教师可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示范中捕捉到关于“笑”的不同信息。而教师让学生做各种笑的动作,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的“笑”是否理解与掌握了。这样,教师借助体态语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住每句话,每个生词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们都参加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使用体态语,可消除尴尬气氛

语体和体态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总是一致的,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语体的表达可能会产生某种误会。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即使”一词的用法时,造了一个句子:“即使你的汉语说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由于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当老师的手指似乎指到某个学生(这个学生的汉语并不差)时,他可能会误以为老师是在说自己,甚至想要大声告诉老师自己的汉语并没有很差。但是,假如教师是带着微笑来举例的,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便会明白这只是在造句子而已,误会便立即随之消除了。

四、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体态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呢?

(一)体态语在语音教学上的运用

这是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来说的,教师在教语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发音方法及部位,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段,比如教韵母i、u、v(yu音)时,教师的嘴唇从扁到圆,有明显变化;在纠正发音时,教师则常常借助手势,比如,不少留学生分不清z、c、s 和 zh、ch、sh、r,教师就伸出手,手心向上,五指并拢,发z、c、s的时候,指尖轻轻向上,而发zh、ch、sh、r的时候,指尖向上翘起,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发送气音时,会明显地看到白纸有颤动感,而发不送气音时,白纸不发生颤动,这样,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地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而在纠正四声的时候,教师常常按照五度发音法(第一声是阴平55,第二声是阳平35,第三声是上声214,第四声是去声51),用五指在空中比划,这些动作对学生理解区分和纠正难音难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体态语在汉字教学上的运用

汉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字母,是方块字,对很多留学生来讲,汉字是非常难记、难读、难写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课堂上,体态语的运用想的尤为重要。例如,在给学生解释“大”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正面站立伸开双臂形,双手平伸尽力张开是很大的,所以用这个形状代表“大”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形象生动,也理解了“大”的意思。又如,讲授“看”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上边是“手”,下边是“眼(目)”,同时把右手放在额头处,眼睛注视着前面,手遮住阳光以便看清楚。那么,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看”字是什么意思,也可以很清楚地记住“看”字的写法。

(三)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用目的语进行释义,增加学生接触和感受汉语的机会,但是有些教师在用目的语释词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增加新的生词,本来是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但又因此而造成了更多的障碍。比如,给学生讲解“超过”一词,说“超过”就是“超越”,学生还是不懂,便继续说“超越”就是“逾越”,这样的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是失败的。“超过”完全可以解释为“由某物或某人的后面赶到了前面”。因此,教师再解释“超过”一词时,可以叫一名学生上前配合,老师在前,学生在后,两人装作在跑步,然后学生跑到了老师前面,就可以说“学生超过了老师”,这样就是“超过”,那么学生一看,便会明白了。因此,在解释词语时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不能照搬词典上的释义,而要注意变通和化简,力求通俗易懂,以利于学生接受。

(四)体态语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出能展示该句子的语境,再使用体态语把句子引出来,让学生能清楚理解该句型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把”字句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老师把花瓶放到了我的桌面上。在讲台上事先准备好一个花瓶,讲解时边讲边拿着花瓶走向某位学生,把花瓶放在他的桌面上,然后让学生重复黑板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在用“把”字句时宾语是发生了某种变化的,(如上面的句子,花瓶从讲台搬到学生桌面上,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慢慢领会“把”的用法。又如,在解释“是„„”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指着学生的上衣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T恤(西 4

服、羽绒服、衬衫„„);又指着学生的裤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运动裤(牛仔裤、长裤、短裤„„);然后再指着学生的鞋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皮鞋(运动鞋、布鞋、拖鞋„„)

以上这些练习,如果没有教师配合动作,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做动作,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时需注意的要素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柯廉等1990)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地使用体态语,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习惯、交际习惯、体态语的一致性和接受能力。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恰当运用,和谐得体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美在和谐”。体态语只有和表达内容、情感和谐一致时,才是美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首先,体态语是表情、手势、姿势、服饰等的综合运用,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体态语要运用恰当,切不可滥用,否则一堂课下来,张牙舞爪,学生好像在看马戏一样。也就是说,应当把体态语放在言语活动的辅助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真情流露,自然适度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实情感,交流时才能使体态语自然轻松,但体态语也应有度,如“微笑”也要适时适度,若学生在叙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自己丢了东西时,教师也微笑,这就与当时气氛不协调,学生可能还会误以为老师在嘲笑自己,不重视自己。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符合,不应与之相反,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由自觉到自然,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使体态语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形成富有有个性的教风。

(三)了解体态语的不同文化背景

同样的意思不同民族可能用不同体态语表示,同一体态语不同民族也可能会表示不同意思。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和中国人一样在听课或回答问题时,眼睛看着教师的眼睛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而日本人眼睛则以看颈部或嘴边为尊 5

敬。因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韩国人跟中国人一样,觉得在谈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看着别处则是一种失礼;而日本人不同,他们认为谈话时看着对方(尤其是长辈)的眼睛是不礼貌的。又如,中国人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但保加利亚、尼泊尔人则相反;土耳其人眯上眼睛,翘起下巴,轻轻弹一下舌头表示反对,马来人低垂双目表示反对,等等。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体态语,在跟学生打交道时,不可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去理解,同时适时地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纠正不良的体态语

体态语往往是人无意识发出的,但却往往能反映出人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的体态语。例如:有些教师习惯用手沾唾液之后翻书,眼盯天护板,随地吐痰、搔头皮,打哈欠,靠在黑板上,手不停地玩弄粉笔等,对于这些无意识的不良体态语教师应及时纠正。特别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代表的已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的形象,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感悟、反复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体态语,配合有声语言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创造尽善尽美的境界,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赛弥·莫尔肖.《体态语言大全》.贾慧蝶,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李慧.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2009.[5]李厚廷.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态语及其运用.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10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

第四篇: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曹辉

最近在做烟草工业企业文化项目中,跟企业中很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访谈过,这家企业比较有意思,在我所访谈的8个中层领导里,有6个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军队文化,尤其是对毛泽东的军队文化思想推崇备至,并推荐我去多了解一下毛泽东的文化建设内涵,应该会对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很大帮助。其实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人距离军队文化建设较远,对毛泽东的文化内涵理解就更谈不上了,由于行业的特殊地位,他们都渐渐的远离了在商场中浴血厮杀,作为一个烟草工业企业,完成生产任务而已,怎么也会对军队文化这么有兴趣,后来才知道,原来该企业的领导去过党校学习,去过井冈山学习,难怪对毛泽东的军队文化建设如此推崇。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做了这个企业文化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好,我决定也详细的去了解一下毛的军队文化,于是我看完了电视剧《井冈山》,看完后的感觉就两个字,“佩服”,一个没有去过国外接受欧洲思想,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仅仅是对书本的研究,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能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当下中国国情的战略思想,就能知道自己需要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就能知道该运用什么样的制度和原则去武装这支队伍,我不能不说真的很佩服,纵观古今,无论是从看问题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毛都堪称第一人,尤其是在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红色割据、站稳井冈山等一系列过程中,毛泽东真正的完成了把一支旧式军队改编成新式军队的过程,完全是从文化上形成了一股力量。文家市转兵是其战略上的尝试,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是其军队文化的创举,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毛泽东在军队文化上充分的利用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这一核心思想,才使得红色割据日渐规模。

现代企业大多处于红海战场之中,所谓红海者处处厮杀,每个企业都想扩大自己的割据规模,但是大多企业都不太注重文化的建设,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领导者看不到其所发挥到巨大作用,觉得太虚幻,没有实在价值。岂不知,企业中人才的流失、内部岗位编制的混乱臃肿、产品缺陷导致品牌的贬值等等,都是企业文化能改善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有归属感,能发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梳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能使得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方向,能间接地树立品牌的市场口碑。毛泽东在军事斗争中,深刻理解军队政治工作也要强硬的抓起来,就是因为他明白政治工作能使得从指挥员到士兵都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斗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军队发展的方向、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同于旧式军队,能明白那些事可以做的那些事不可以做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反动势力,那么旧社会的军队尚且如此,新时代下的企业就不该重视文化吗?

第五篇:从《生民》看祭祀文化

从《生民》中我所接触的是中国的祭祀文化,或许,我所知道的祭祀文化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本质,看到文化中的缺陷。

中国的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黄帝时代便开始对天帝祭祀,可以说,中国的祭祀文化就是从此开启的。祭祀的对象起初是神灵,后来又发展成祭祖先、祭古代名人。从《生民》中看,其祭祀对象是上帝,即神灵,但亦可认为是祭祖先,因为后稷是上帝之子。

《生民》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被受关注。其中,出现了了祭祀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第二,“诞我祀如何?……以归肇祀。”

每个民族在追寻自己的祖先时都会将其神化,周民族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后稷是授命于天帝,于是便有姜嫄“履袖武敏歆”,此处有浪漫的艺术气息和浓厚的传说成分。为什么要祭祀呢?是因为姜嫄不能够生育,祈求天帝赐子,以解无子之命。“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只是说明了姜祭祀的原因,并没有着重描写如何进行祭祀,但也有一个“履袖武敏歆”的记载,踏着天帝的脚印便感应到怀孕了。神奇而又简单的仪式令姜求子得子,这在古代的祭祀文化中并不罕见,商汤也是天命玄鸟所生。

祭祀文化是人们对神灵、对祖先的一种理想化功能而衍生出来的顶礼膜拜的文化。而这种祭祀文化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他们利用平民那种天命所归,天子授命于天的无知认识,令他们认为天子的统治是合符自然逻辑的,是天理所在的。就如陈胜,吴广揭竽而起时,将“陈胜王”的字条放入鱼的肚子里一样,都是为了迷惑大众。这种利用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统治手段,祭祀在这里就成了一种统治者的工具。在《生民》中“履袖武敏歆”大概也有这样的意图,这是周民族对祖先的赞美,也是统治的需要。

获得嘉种,再加上后稷先天的种植才能,于是有了大丰收,《生民》中的第二次祭祀便从此开始。《生民》中记载了后稷被三弃又三获救,无论是天帝对后稷的锻炼,还是对其的眷顾,都有神奇的灵异性,所有的这些就好像是被安排好的戏剧。为何会这样呢?都因为后稷有天帝的眷顾,因为后稷是天帝之子,他作为一名使者被派到了人间教化人们。诞我祀如何?随着下来,作者对祭祀的祭品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或舂或扮揄。或簸或蹂……这里可以看出后稷感恩于天帝的眷顾。

在祭祀文化中,人们举行祭祀的仪式也是出于感恩:祭神,出于感恩自然的恩赐: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蓼泉、沙河、板桥等地举行“城隍爷”出府游行的祭祀活动。其意是城隍出府视察人间善恶,活动由当地会首每年轮流主办,请道士吹打念经,用八抬大轿将庙内的木头城隍(偶像)抬出,前护后拥,鸣锣开道。蓼泉将偶像送城西行宫,沙河送城东门外临时搭设的彩棚;板桥则将木偶城隍送西湾庙、北湾庙祭祀三天,尔后抬回放置原处。据说板桥堡子里的木头城隍爷把鞋也穿烂了,衣服穿破了。实际全是老鼠所为。

祭祀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化的,现在的习俗已经逐渐使人们的祭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人们逐渐认识并且喜欢采取文明的祭祀方式,例如献花,放灯,写怀念性的文章,系丝带,以及最近2年十分流行的网络祭祀来怀念自己的先人。

在祭祀网上,人们一样可以在虚拟坏境中进行传统的祭祀方式,例如扫墓,烧纸,献贡品,也可以在网络上采取点歌,献花,书写期许,系丝带,折纸鹤,以及祭奠性的文章等这些与时俱进的祭奠方式,而且更加容易和直接的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

总的来说,我在《生民》中看到的祭祀文化有两个本质:祭祀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与祭祀是一种变相的收买行为。从经典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看清一些本质,看出一些缺陷,这也是一种成长。正是有这种成长才能使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娇儿更加清晰地知道社会是怎么样的,更容易渗透进社会现实当中。现在看来,经典并非是枯燥乏味的,经典著作其实也有她们的价值,不过有时候需要从不同的视觉到看待而已。

下载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吃狗肉”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文化输出(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NBA看篮球文化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摘要: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篮球文化环境对篮球运动的影响,从中对中美篮球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发现中美篮球运动存在的差异,对中国篮球的发展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城市社区绝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的产物,城市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和共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 ,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姓氏的源流 由起源来看,中国的姓始于人类的原始部落,开始于上古的母系社会。《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从女从生。」不同的母系后代......

    从《泰坦尼克号》看美国文化

    《泰坦尼克号》影评 摘要:《泰坦尼克号》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个现象,它带给大家的一个感受就是,它完成了大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个梦。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是现实中难以完......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内容提要]:十里秦淮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如烟如画的美景、美丽动人的传说爱情以及,凄凉感人的爱情以及千年的沧桑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宠儿......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从输入与输出角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输入和输出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口语教学应在强调输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输出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