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模式核心是什么
成都模式:核心是什么 2012-02-07 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听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节目的人,都有一种新鲜感。几个正在学中文的老外,操着生硬的京腔,对中国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一些事情,用他们国家的习俗、他们的理念来品头论足,经常蹦出一些让人忍俊不禁但很有冲击力的观点来。
最近刚刚由约翰〃奈斯比特夫妇撰写发行的《成都调查》,就具有同样的特点,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趣书。这次来看“点”的不是一群学中文的学生,而是“未来学”的鼻祖、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的大师级人物。奈老的未来学著作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400万册。两年前他出版的《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引起了全球对“中国模式”的热议。这次,这个老外谈论的是中国目前最热的话题之一:城乡统筹。
大师看大事,用的还是外国马王爷的第三只眼,他所看到的成都模式,与中国人眼中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国人议成都模式,大多是谈土地问题。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土地的含金量更高了。而奈老夫妇则把笔墨都集中到了一个国人不甚熟悉的角度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在他们看来,要消除城乡差别,从根本上来说,就要建立“尊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而成都模式的核心,就是基于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成都改革的三大支柱“产权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民主”,无非都是以尊重个人权利特别是农民与农民工的权利为标志的。
奈老夫妇发现,成都的产权改革,首先就是承认了农民个人对土地拥有的权利,率先给农民发了证明产权的土地使用证。个人在土地产权上的权利还表现在应该尊重他们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成都的农民有了更灵活的土地处置权,土地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也可以自己耕种。还有一部分土地开始了集中经营,这不但提高了耕地的生产率,同时也保证了农民可以通过租金以及给这个企业打工来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
同样的,成都的其他一些重要改革措施,也是以尊重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向城市倾斜的公共服务安排,极不均等的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尊重群众特别是农民的个人与群体权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而成都模式正是从这些角度切入,并取得很大的进展的。
民主参与更是以尊重个人权利为基石。在这方面,成都又率先往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从2003年起,成都就开始了直选乡镇书记的试验。奈老夫妇讲述了通过竞选上任的成都木兰镇党委书记刘刚毅的故事,就描述了一个民选书记如何带领乡亲们把一个贫困乡镇变成了新都区最为富裕的乡镇之一的过程。成都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民主评议和罢免机制,乡镇党委书记每年由党员与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公众满意度低的要引咎辞职;有五分之一的党员提议,就可以启动乡镇党委书记的罢免。这样就从制度上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基层党员与群众也就有了监督政府的真正权力。
在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村级管理机构中,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不仅表现在村民参与支书的选举上。奈老夫妇发现,成都试验中还有一个创新机制:村民议事会。每三年每个村子会选举出21名以上代表,对涉及到村内的重大事宜做出决定,对村民委员会与支书的日常业务进行直接监督。
有意思的是,奈老夫妇的书中反复把中国的基础民主机制与西方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他发现,由于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中央集权国家,儒家思想提倡的也是“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这类的等级观念,西方模式的民主在中国历史、立法制度以及大部分国人心中并无根基。因此中国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个对民主理念与尊重个人权利的学习过程。他们还发现,在中国的基层民主中,村民在选举时考虑更多的不是政治因素,而是经济因素。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目前的西方政党政治已经走得太远。只要政党政治纠纷还在干扰、延缓决策过程,西方世界的麻烦就不会结束。
成都模式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奈老夫妇的观点,不一定能被国内的很多学者接受,一开始也许会觉得把成都模式往个人权利上扯有点勉强。但不管怎样,在对成都模式整体上的把握、核心内容的揭示上,奈老夫妇的《成都调查》还是很有特色的。对成都模式越往深里想,越觉得用什么城乡统筹、城市化、破解二元结构、土地改革、民生工程等等国内所熟知的名词,都概括不了成都改革的真正内涵,都有就事论事之嫌。而奈老夫妇提出的以“尊重个人权利”特别是尊重农民与农民工的权利作为成都模式核心的创见,倒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成都这些重要改革的共同特点与深刻内涵。
以此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老外的这个“点”看得还是比较准确的。有时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比我们都更有信心。用奈老自己的话说:“在中国,给你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我们的答案就是:她在不断完善自己。这是中国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差异之处。”通过对成都模式的调查,他们可能对中国的未来更充满信心。
(汤 敏 作者为原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国务院参事)
第二篇:成都创新八大融资模式
成都创新八大融资模式
2009-8-26 出处: 成都日报作者:钟文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经委大胆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工业短期贷款余额60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比5月份增加35亿元;全市工业长期贷款余额129.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603.99亿元,比年初增加96.69亿元。全市中小企业6月份贷款余额为2994亿元,占全辖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32.99%,比5月份增加196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195.79亿元,实现新增担保贷款额60.79亿元,在保企业6765户。
创新融资方式
成都模式全国推广
7月5日,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民营企业分会、市金融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论坛(成都论坛),在世纪城娇子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经济转型中的西部机遇”.实行企业抱团“统贷统还”、“互联互保”模式贷款融资……成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探索,作为论坛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在论坛上,市经委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李忠仆作了“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探索”的演讲。据李忠仆介绍,近几年来,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小企业8种融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8种融资模式具体为:国家开发银行“统贷统还”模式、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模式、“会员制”担保模式、“紧急拆借”模式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改善服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长效机制!”据李忠仆介绍,我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制度建立健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包括中小企业融资辅导培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政银企联合调查、风险分担等多项制度措施。其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制度,则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助贷机构”具体负责,通过调查、筛选企业(项目),并经“信用组织”对信息进行采集、民主评议后,向金融机构、担
保机构集中推荐需融资企业(项目)名单。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收到推荐企业(项目)名单后,按照银行(担保)审贷(保)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在次月定时反馈推荐企业资金落实情况。
以专项行动为突破
构建融资工作长效机制
在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及政策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配合下,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组织融资小分队送担保下基层。共计555户企业落实贷款25.35亿元。在总结融资专项行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长效机制,与人民银行成都营业管理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机制滞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等主要问题,建立起定期培训、长期推荐、联合调查、风险分担和协同监管五项制度。截止6月30日,全市各区(市)县已全部完成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入园企业融资代理“一站式”服务。
共建担保体系
力促全市担保能力提升
针对区(市)县担保机构的担保人才缺乏,注册资本规模偏小,难以单独开展业务的现状,一是坚持“以联保为主,独立担保为辅”的原则,市经委积极导引区(市)县担保机构与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建立联保合作关系,形成合力;二是指导市担保协会和市中小担保采用“集中授课、基地实习、委托培养”等方式,积极开展担保人才培训,今年来已开展担保机构、平台公司人员培训3期,培训人员206人次;三是积极帮助担保机构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资金支持。8家担保机构获省级“止滑回升”专项资金452.5万元。4个担保机构获得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担保机构补助资金共计2570万元,占全国补助资金总额的2.57%;四是督促各区(市)县担保机构全部进驻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开展对入园企业的担保业务,从而在担保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截止6月底,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8.1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31亿元,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区(市)县担保机构达到4家(双流、武侯、高新、大邑),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5家(温江、龙泉、郫县、新津、锦江).1-6月20个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担保余额10.03亿元,担保户数338户。
全市备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58家,注册资本总额63.70亿元,已形成约300-630亿元的年融资担保能力。担保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
实施培植计划,引导企业诚实守信
同时,市经委与人民银行共同实施“模范守信中小企业培植计划”,每年筛选120户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有市场、守信用的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系统性辅导培训活动,使企业较快达到金融机构信贷准入条件,帮助他们与银行建立起信贷关系。培植工作分动员宣传、推荐筛选、培育辅导、融资对接、总结推广等五个阶段进行。目前,报名筛选工作已完成,已进入培育辅导阶段,有129户企业入选培植计划。
用好应急资金,支持有订单企业发展
经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推荐,市经委与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联合审定,在接到企业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受理以委托贷款方式办结资金拆借手续。截止6月末,已向47户企业发放,资金总额5420万元。
组织推介会,增加项目贷款
从4月14日至17日,根据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融资专项行动方案,市经委组织项目企业参加,分别按重点行业组织了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项目,生物医药项目,食品项目,化工项目,轻纺(鞋业、家具)项目,冶金建材项目,机械、汽车和重装项目等七个专场推介会,吸引了我市各级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约50余家部门到会,更好地实现了政银企良性互动,并建立了跟踪制度,至5月底,有个37项目获得项目贷款58亿元。关键点击
8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1、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
联手中行打造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提供标准化服务,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与银行的资金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代理机构与中国银行各网点对接的工作机制,采用工厂式的流水线运作和专业化的分工,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前不久,市中小企业局与中行四川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信贷工厂”的具体要求,仅2个月,已有36户中小企业通过“信贷工厂”获得贷款4.15亿元。
2、小企业“统贷统还”模式
采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区(市)县政府三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以单户贷款不超过500万元为上限,3-5户中小企业抱团,助贷机构为贷款平台,专门解决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从2005年以来,累计为近600户次小企业解决20亿元的贷款,“统贷统还”已成为我市小企业贷款的重要品牌。
3、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
充分利用地方金融资源,解决我市中小软件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成都市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成都银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三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设立了5000万元的软件企业资金池,为轻资产、重科技的软件企业增信,已累计为54户软件企业提供了近8000万元的贷款。
4、“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与我市武侯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按照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采用助贷机构推荐企业,信用促进会开展信用评议,园区内信用公示,3-5户企业互保方式,专门解决园区内小企业融资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园区内150户次企业发放贷款
1.5亿元,有效缓解了园区内小企业融资难题。
5、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模式
建设银行为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3年授信300亿元,成都银行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授信40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的融资,农业银行为“成阿工业园”授信1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60亿元,入园企业12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
6、“会员制”担保模式
采用行业协会(商会)、担保公司双会员制的办法,紧紧围绕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地域属性,实现企业、协会、担保公司、银行、政府五方联动,我市以郫县惠福担保公司(豆瓣行业)、量力担保公司为代表,已累计实现担保贷款2.5亿元,为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紧急拆借”模式
今年,我市设立了5000万元的应急资金,经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推荐,市中小企业局与市中小担、市小担联合审定,在接到企业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受理以委托贷款方式办结资金拆借手续。确保有订单、有信用、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应急资金需求。截止6月末,已向47户企业发放应急资金总额5420万元。
8、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
4月份,我市探索形成了《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灾无担保、无抵押的情况下,以企业信用为保证,向企业发放不超过3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成都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和建行高新科技支行作为试点银行,向硅宝科技、光恒通信、亚联高科技、济生堂药业、芯通科技等首批企业发放了信用贷款1000万元。今后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在全市的推广工作。
探索建立网上融资服务的“呼叫中心”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顺利融资,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市经委融资担保处处长丁天军介绍,根据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安排,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融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呼叫中心--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
进一步完善融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培训、定期推荐、联合调查、风险分担、贷后协同监管等制度;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帮扶,由各区(市)县筛选推荐,定期对接,市上统一协调,加大对“与大企业配套企业、出口产品企业、地方名优产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兼并重组企业”的贷款支持,每年帮助一批列入成长企业培育名单的企业与银行建立起信贷关系。发挥中小企业“助贷机构”和“平台公司”的作用
逐步增加“助贷机构”的资本金,增强“平台公司”的造血功能,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建立和完善基层信用组织、民主评议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逐步增加对“助贷机构”和“平台公司”的配套授信规模,探索多种方式实现政府为中小企业增信,实现“统一授信、批次处理”,发挥中小企业助贷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探索建立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呼叫中心
通过呼叫中心,整合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高效、组合式融资服务产品,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融资网上直通窗口,逐步实现金融和担保机构网上审批;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企业之间的沟通管道;建立发布银行融资信息、宣传政府扶持政策的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实现银企互动,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推广和宣传服务质量优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融资服务创新,全面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环节,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站式‟服务。着力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切实把握国家允许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村镇银行的契机,通过发挥小规模担保公司的担保作用,采用“个人+企业”的贷款担保组合方式,同时引入民间借贷的中介服务机制,有效改善小企业抵押难、财务审查过关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重点帮助贷款在5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融资难题。从而在小企业融资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大项目对接,千方百计提高中长期项目贷款比例
围绕十一大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为重点,加大产业规划和产业推进意见的宣传力度,提高重大技改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密度,加强信息沟通和项目的政、银、企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工业投融资平台的功能,千方百计加大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促进工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第三篇:工会为媒 成都维权模式
工会为媒 成都维权模式“星火燎原”
——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帮助职工维权纪实
“没有工会帮助维权,哪有我的今天1昨日,来自遂宁市的农民工旷天良一说起工会组织,就充满了感恩的心情——2004年春节前,正是在成都市总工会的帮助下,旷天良拿到了某建筑工地拖欠他们的20多万元工钱。
类似的例子,近年来在四川各地工会的维权实践中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全省21个市(州)和大部分区(市)县工会之间都建立了维权联动运行机制。并且,省内30多个城市工会与全国部分城市工会还形成了输出地与输入地相互呼应、配合支持的维权联盟——这种适应广大农民工基本特征、具有“相呼应”互动效应的工会维权新机制,成功地为农民工编织出一张维权大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维权
联动改变被动局面
四川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达1700万人。2003年底,省总工会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作为输出地工会单方面或单环节的维权方式,远远不能再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呈现出来的阶段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省总工会决定,打破现有工会组织的地域界限,实现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组织维权联动、整合和分工,以改变以往工会维权总是“滞于事后”和成效低下的被动局面。
为跨区域整合工会资源,2004年1月,成都市总工会与石家庄、福州、温州等城市工会签订了《城际间工会法律援助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机制。随后,成都一方面在全市19个区(市)县建立起工会间联动维权网络,另一方面,又先后与深圳、义乌、乌鲁木齐等25个城市工会形成维权互动联盟,并逐步将维权联盟由最初的法律援助合作,发展为提供就业信息、接转会员关系、指导签订劳动合同等多项合作,由单一的线性维权方式演绎为系统维权构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都模式”。
由于成都模式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动维权、组织维权的桥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2004年7月,18名在新疆克拉玛依一水渠工地上务工的成都农民工,在与包工头因劳务费发生矛盾后徒步回家,不料在新疆沙漠里迷路失踪,其中1人死亡,17人获救。这起震惊全国的“川籍农民工沙漠遇险案”发生后,成都市总工会立即与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实施维权联动,不仅为死者讨回了公道,而且还将这17名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并通过与浙江宁波市总工会联系,安排他们以“全国第一个工会小组”的形式赴宁波打工。这件事在全国工会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至今,成都通过城际间工会联合办案232件,受援农民工1000多人。
为让成都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省总工会通过召开现场推广会、研讨会和组织市(州)工会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等形式,全面整合了工会资源。
维权
城际联盟显身手
2002年,50多名在广东打工的川籍农民工被业主拖欠工资长达半年。他们想到了求助于家乡工会组织。这些农民工所在家乡的工会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前往广东讨薪,前后折腾了3个多月花费5万多元差旅费,才将农民工5万多元的工资拿到手。随着城际间工会维权联盟的建立,这种“得不偿失”的异地维权局面开始发生了转变。
去年清明前夕,成都籍农民工易大荣的妻子许忠兰到市总工会投诉称,她的丈夫为给儿子筹集学费于2004年6月到山西太原市从事建筑作业。当年9月7日,因被脚手架的螺丝挂住从高处坠落摔成重伤。就在易大荣病危时,包工头却逃走了。她只好在老家借了1.2万元前往太原救治丈夫。可由于伤势太重,10月17日,易大荣因医治无效死亡,并欠医疗费25653元。医院表示,不付清费用,尸体就不能运走,结果尸体在医院停放了600多天,费用增至上万元。包工头已逃,家里又没有钱,咋办?“不能让农民工不能‘魂归故里’。”接到投诉后,成都市总工会向太原方面发出了“协助维权”请求,最后经过两地工会的紧密配合,仅用了18天时间就使这桩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维权
搭起社会化平台
“仅靠工会一家支撑维权‘蓝天’还远远不够。只有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和社会的联动维权,工会才能为职工维权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2005年底,在全省工会维权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对各级工会提出了深化维权工作、搭建由工会牵头的社会化联动维权平台的新要求。
随后,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不仅建立有市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等13家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职工维权工作,而且还将为农民工维权纳入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管理,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立农民工联动维权考核机制,“谁不完成维权目标,年底将‘扣分问责’。”
党政工齐心协力维权的效果十分明显。据成都市总工会对去年上半年职工维权工作检查结果显示,监查部门共为农民工追讨回工资3665万元;市总工会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86件,受援农民工688人,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加79%和17%。
第四篇: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
课前自评学习课程查看考试结果考试得分
3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2.0学分!
单选题 正确
1.企业对其具有的能力进行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
1.2.3.4.A 实现技术整合B 实现经营方式的整合C 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整合D 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正确
2.在20世纪的后50年,主要跨国企业的市场战略主要经过了如下哪种变化?
2.3.4.从打固定靶到打移动靶 B 从打“固定靶”、打“移动靶”到提前预见“移动目标”的市场战略C 从打“移动靶”到提前预见“移动目标”的市场战略D 从打“固定靶”到提前预见“移动目标”的市场战略正确
3.海尔提出了“OEC”管理法,该管理法的精髓是指:
1.2.3.4.A 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B 着重强调确立目标C 全方位的对每段时间每人做的每件事情进行控制、清理的管理D 市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正确
4.“OEC”中关于E所代表的单词的不正确的是
1.2.3.4.A everyoneB everywhereC everydayD everything错误
5.海尔的最核心的竞争力是:
1.A 先进的理念
3.4.创新 C 先进的管理方法D 先进的管理机制正确
6.联想模式是:
1.2.3.4.A “技”、“贸”两头在外,“工”在内地的发展模式B 从价值理念的多层次到名牌产品的多元化C 内部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的模式D 技术整合的模式正确
7.下列关于联想的发展过程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1.2.3.4.A 通过贸易积累资本,技术上积累实力B 采取了与传统背道而驰的“贸工技”之路C 选择国际市场,选择主板D 选择国内市场,选择主板正确
8.联想成功的重要的原因是:
1.2.A 选择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了整机B 选择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了主板
4.选择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了零部件 D 通过贸易积累资本,技术上积累实力正确
9.在下列四种模式中,()的经营模式特点是拓展核心技术专长,发展核心技术产品
1.2.3.4.A 微软模式B 麦当劳模式C 佳能模式D 本田模式正确
10.若一企业处于矩阵图(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与位势矩阵图)中间的一块:即2×2,则表明该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1.2.3.4.A近期阶段B 远期阶段C 中期阶段D 中、长期阶段
正确
11.本田模式所坚持的()是现代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
1.2.A 勤劳、合作、创新的核心价值观B 勤劳、合作、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4.合作、敬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D 合作、平等、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正确
12.下列关于佳能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1.2.3.4.A 这种经营模式特点是拓展核心技术专长,发展核心技术产品B 该公司的核心技术专长是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等技术C 该公司的核心能力呈典型的“轮辐”状D 该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生产复印机正确
13.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是企业的1.2.3.4.A 核心竞争力B 核心技术专长C 核心技术D 竞争优势正确
14.在佳能模式的核心技术专长同心圆结构中,处于内圆的是
1.2.3.A 照相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B 成像扫描仪、传真机C 计算机和数字控制办公系统
4.D 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正确
15.IBM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两种能力的整合。这两种能力是指
1.2.3.4.A 经营方式、先进的理念的整合B 先进的理念、优质的服务的整合C 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的整合D 先进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的整合closecloseclose
第五篇:“学习型”的核心模式:链式学习
“学习型”的核心模式:链式学习
时间:2010年03月18日 16时34分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钟国兴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只是意味着更加重视学习,还是要有新的学习方式?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确定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之后,人们在思考的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或者说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应该怎样学习?不弄清楚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方面的创建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
正视背景:信息化带来的学习重大转型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新的理念。从1960年代起,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就对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在这一基础上,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集这方面研究之大成,此书的畅销使得学习型组织理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传播同信息化发展是同步的,这一理念其实是信息化的产物。因为信息化一方面使得知识更新加快,另一方面信息化及其推动的全球化使得每个组织每天都面临新的问题挑战,这两个因素促使人类的学习发生全面的转型。转型之一是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因为学习必须是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转型之二是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学习转向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因为要解决问题仅仅有高素质是不够的,还要转化为高能力;转型之三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转向终生学习,因为仅仅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不够了;转型之四是灌输式学习转向研讨式学习,因为灌输式学习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转型之五是单科学习转向兼容式的学习,因为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应对时代的变化;转型之六是个人孤立式学习转向组织化学习,因为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需要大家的群体智慧来解决。所以,代表这种转型趋势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应信息化之运而生。
离开信息化带来的学习大转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学习型组织这一新理念的实质,因此也就无法准确理解学习型政党这一理念的新意,因为后者是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胸怀接受信息化背景下的世界先进理念,运用到党的建设上提出的。也就是说,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尽管它具有很强的政治特性,但是我们不要因为政治的特性而忽视或否认其一般的学习型组织实质。如果建设学习型政党名不副实,不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那么对于中国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必须抛弃:运动式的学习管理方式
在学习发生新的重大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运动式的学习管理方式已经彻底失效。从历史上看,运动的学习方式曾经有过很好的效果,例如1950年代,中国曾经搞过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对于提高全民识字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了1980年代,当“四个现代化”号角吹响的时候,发现国人的素质距离太大,于是新一轮全民学习掀起高潮,而且也带有一定的运动色彩,确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到了我们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搞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每个组织每天都面对新的、具体而复杂的问题挑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去具体学习,为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去具体学习的时候,学习还能脱离具体的问题去大搞运动吗?当然不能,而且绝对不能,因为整齐划一的、笼统的学习会让我们贻误时代提
供的机遇,会使我们在问题的挑战面前更加被动。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运动式的学习在如今中国社会上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而且十分严重。2008年7月15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72.9%的领导干部认为中国社会上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中国目前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其中之一就是学习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图书、会场、多媒体以及人们宝贵的时间,并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科学方式:链式学习
信息化时代学习的特点是什么?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的学习型组织如此,学习型政党更应如此。因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每天都面对大量问题的挑战,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领导整个社会来解决问题。如果连学习上都不能针对实际的、具体的问题,那么我们还怎么能做到“实事求是”呢?
要研究和解决问题就应该首先找到问题,因此找问题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个关键环节。世界上许多组织的学习都是从找问题开始的,例如搞学习型组织最早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韦尔奇时代就是这样做的。韦尔奇针对旗下各个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层的官僚主义冷漠,让员工组成“研讨团”,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整理出问题的清单来,然后让员工组成“小组”研讨。通用电气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是从找问题开始的,IBM等许多企业也有类似的做法。
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例如通用电气公司的学习,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让大家找问题;第二让大家按照问题自愿成立小组来平等地研讨(研讨小组,韦尔奇称之为产品创新小组);第三是在研讨中有问题需要弄清楚,需要具体学习什么,每个人自主地去学习;四是学习之后小组的成员知识共享;第五是大家在知识共享之后深入研讨;第六是大家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创新。这很像是大学的课题组。因此,真正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要经过这样六个环节:找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实现创新。这六个环节是一环连着一环的,不断循环的,对此我给它起了个名字,称之为“链式学习”。发达国家不但学校教育、各种组织学习带有链式学习特点,而且居民学习也是如此,例如瑞典的政党、社团、政府参与推动的“学习圈”活动,搞了100多年,就属于这种类型,对提高瑞典的居民素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中国情况来看,机关和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无论是从传统的运动式学习开始的,还是从套用“五项修炼”模式开始的,只要是最后实实在在地搞起学习型组织并且持续开展下去的,无不是从找到组织存在的问题,去围绕问题学习才真正找到起点的。例如长春市纪委的“项目组”、“案例教学”,莱钢的“午间漫谈室”、“角色讲学”,都带有链式学习特点,而且形式上有创新,方式多样,有声有色。反之,那些始终没有找到问题、没有围绕问题学习的单位,很难避免把学习搞成形式主义,包括引进西方模式的也是如此。
值得高度注意的是,我们社会上的运动式学习把这种本来应该是六个环节循环升级的学习简单化了,首先是简化为只有“学习”一个环节,其余都不要;然后是把学习简化为读文件、读书。这样的简化确实方便易做了,但是因此也就远离了问题及其研讨,表面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相互表演。
西方已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并没有“链式学习”这个概念,这是我个人对国内外学习型组织问题及其经验的总结。但我认为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离开“链式学习”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政党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的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及其管理方式必须科学化,学习型政党更应该如此。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完全避免已经习惯的常规式学习,但“链式学习”是应该成为学习型政党学习的方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应该从哪里入手?应该从学习的科学化入手,因为学习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比决策科学化、用人科学化、反腐败科学化等等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习上都不能科学化,那么党建的科学化还能做到什么?
抓住关键:自主学习
笔者研究学习型组织多年,得出一个结论,非常简单:学习不要“大力推动”。这如同家长对于孩子,如果家长大力推动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就会反感,就会厌学。怎样让孩子有效学习?要给他问题,然后激励他,推动要适度。一个组织的学习也是这样,让大家找出问题,然后自己去围绕问题组成各种课题组式的小组去研讨,通过研讨带动学习,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这样的学习不能靠行政化手段,也主要不靠行政化团队进行,更不是靠强制来推动,而是自我组建团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因此其特点是自主学习。企业、机关可以这样学习,其实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对于党员如何发挥模范作用、党组织如何提高影响力、如何活跃组织生活等问题,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研讨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唯有自主学习,能够让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学习真正生生不息,真正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潜力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组织才会有创新精神,一个国家才会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