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时间:2019-05-15 08: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第一篇: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广州精弘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Guangzhou HLEAN SYSTEM Consulting Co., Ltd

www.xiexiebang.com 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摸出口袋中的粉笔,在自己的脚下画了一个圆圈。管理大师、全球改善咨询集团创始人——今井正明就这样站在圈中为在场的所有企业家讲述了一个和粉笔有关的管理故事:

丰田公司曾经和一家印度公司准备合作一个合资企业,于是合资企业的管理者被邀请到丰田公司培训,在去培训以前,他曾无数次想象这次培训课程,应该是一个或几个教授,给他讲解有关工程或者汽车设计之类的课程。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位管理者参加丰田培训第一天的主管就是负责具体工厂工作的一名监管,这名监管带着他走进工厂,然后在工厂里用粉笔画一个小圈,然后告诉他,今天任务就是站在这个圈里不许动,好好观察一下。

可怜的管理者就在圈里站了一早上,观察工人的工作。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工作是非常单调的,每隔二十几分钟就重复一次之前的动作,所以他很快看着就厌倦了,他很生气,并且不知所措。

一个小时以后,工厂监管人员把他带到他房间里边去,然后提问,你看到工人工作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你看到一个小时之内工人有多少次离开他们工作岗位?整个区域里边有什么异常情况吗?这让年轻的管理者感到汗颜——他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无法做出回答。

“后来这名管理者告诉我,这次培训的经历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培训。丰田的每一个员工都要经历这样的培训。”今井正明高举粉笔强调说,在座各位企业家可能不需要在他所画的圈里站一个小时,“但是你每天只要拿出三到五分钟在现场观察,可能会观察到很多问题;如果长此以往,我相信你的企业一定和丰田一样成功;如果坚持做50年,我相信你的公司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重视“现场”满头银白色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长期以来,今井正明坚持把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带入西方。而这次来到中国,今井正明向企业家强调的关键词是:现场。“现场就是指公司真正产生价值的工作和行为发生的场所,现场是真正给你的客户创造价值的地方,这个公司余下其他人全部是支持现场工作的。”指着地上的粉笔圈,他说道。在今井正明看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是渠道,不是供应链,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管理者,而是现场。“当我走进现场的时候,不管走进厂房、百货公司或者酒店大堂,我很快可以判断好还是不好,因为现场发生的一 广州精弘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Guangzhou HLEAN SYSTEM Consulting Co., Ltd

www.xiexiebang.com 切都非常真实反映管理层的能力。”

日本企业管理当中重视现场管理,今井正明用“神圣”二字来形容现场,他强调现场管理五原则,包括:

1.异常情况发生后,第一时间到现场;

2.检查现场一切东西:机器、物料等,管理一切事务; 3.一旦出现问题,要采用临时补救措施; 4.分析原因,找到问题发生的瓶颈因素;5.制定标准,预防问题再发生。

在现场管理中,今井正明对于制定标准颇为推崇,他举例说明,例如很多公园和娱乐场都要求工作人员对游人亲切热情。但怎么做才能显得待人亲切呢?迪士尼公园有一整套的行为准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告诉所有的员工,必须和所有参观者保持眼睛在同一个水平上。因此,在拍摄到的迪士尼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半蹲下来跟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此人们觉得迪士尼的服务非常亲切。这就是现场管理的魅力所在。改善是常态在日本企业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常态,而在美国和中国企业中,粗放式管理占据了多数。长久以来,今井正明一直在思索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来解释日本与西方管理人员处事的差别所在,并从此观念了解为什么许多日本企业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优势,甚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新式观念、制度与科技,皆源自西方,但却由日本发扬光大。最后今井正明得出结论,终于从东西方传统价值观中,得出西方惯于“突发改变”,即变革,而日本却是习惯“逐渐改变”的态度,即改善。今井正明认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有主要两项,即维护与改良。而改良又可分为改善与创新两种。维护指的是维持现有技术、管理与作业标准的活动;而改良指的是改进现有标准的活动。今井正明认为,管理人员主要是确保公司全体人员能够遵守标准作业程序的规定,因此管理人员须事先建立公司的政策、规章及作业程序,以利全体员工有遵循的依据。今井正明眼中,改善并不是企业要花多少钱,换掉整个生产线,或者引进一套智能管理 广州精弘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Guangzhou HLEAN SYSTEM Consulting Co., Ltd

www.xiexiebang.com 系统。因为那些一旦做完就停滞不前了,改善应该是每天要进行的工作、持久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心态,没有终点。在改善中,今井正明特别强调高层管理者的改善。“很多人认为改善是底层工作人员的事情,只要遵循管理标准和工具,就能够改善,但改善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就像天花病,自己不得就无法传染别人。” 今井正明进一步强调,“改善核心的意义在于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在动脑子。”改善就是不断超越,今井正明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一起去撒哈拉沙漠打猎,打了很多猎物后所有子弹都用完了,这个时候他们看到有一头狮子扑过来。美国商人不知所措,日本商人并不惊慌,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跑鞋开始换。美国商人就很好奇,说这个时候不管什么鞋也来不及了,狮子马上扑过来了,日本商人说,你不知道吗?我其实只要做一件事,跑得比你快一步就行。“这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超越对手、同行和竞争者的原因。”今井正明说

第二篇:【质量改善】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质量改善】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

关键词:质量改善

导语:质量改善并不是企业要花多少钱,换掉整个生产线,或者引进一套智能管理系统。因为那些一旦做完就停滞不前了,改善应该是每天要进行的工作、持久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心态,没有终点。

图示:《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

摸出口袋中的粉笔,在自己的脚下画了一个圆圈。管理大师、全球改善咨询集团创始人——今井正明就这样站在圈中为在场的所有企业家讲述了一个和粉笔有关的管理故事:

丰田公司曾经和一家印度公司准备合作一个合资企业,于是合资企业的管理者被邀请到丰田公司培训,在去培训以前,他曾无数次想象这次培训课程,应该是一个或几个教授,给他讲解有关工程或者汽车设计之类的课程。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位管理者参加丰田培训第一天的主管就是负责具体工厂工作的一名监管,这名监管带着他走进工厂,然后在工厂里用粉笔画一个小圈,然后告诉他,今天任务就是站在这个圈里不许动,好好观察一下。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工作是非常单调的,每隔二十几分钟就重复一次之前的动作,所以他很快看着就厌倦了,他很生气,并且不知所措。

一个小时以后,工厂监管人员把他带到他房间里边去,然后提问,你看到工人工作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你看到一个小时之内工人有多少次离开他们工作岗位?整个区域里边有什么异常情况吗?这让年轻的管理者感到汗颜——他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无法做出回答。

“后来这名管理者告诉我,这次培训的经历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培训。丰田的每一个员工都要经历这样的培训。”今井正明高举粉笔强调说,在座各位企业家可能不需要在他所画的圈里站一个小时,“但是你每天只要拿出三到五分钟在现场观察,可能会观察到很多问题;如果长此以往,我相信你的企业一定和丰田一样成功;如果坚持做50年,我相信你的公司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满头银白色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长期以来,今井正明坚持把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带入西方。而这次来到中国,今井正明向企业家强调的关键词是:现场。

“现场就是指公司真正产生价值的工作和行为发生的场所,现场是真正给你的客户创造价值的地方,这个公司余下其他人全部是支持现场工作的。”指着地上的粉笔圈,他说道。

在今井正明看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是渠道,不是供应链,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管理者,而是现场。“当我走进现场的时候,不管走进厂房、百货公司或者酒店大堂,我很快可以判断好还是不好,因为现场发生的一切都非常真实反映管理层的能力。”

日本企业管理当中重视现场管理,今井正明用“神圣”二字来形容现场,他强调现场管理五原则,包括:

1、异常情况发生后,第一时间到现场;

2、检查现场一切东西:机器、物料等,管理一切事务;

3、一旦出现问题,要采用临时补救措施;

4、分析原因,找到问题发生的瓶颈因素;

5、制定标准,预防问题再发生。

在现场管理中,今井正明对于制定标准颇为推崇,他举例说明,例如很多公园和娱乐场都要求工作人员对游人亲切热情。但怎么做才能显得待人亲切呢?迪士尼公园有一整套的行为准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告诉所有的员工,必须和所有参观者保持眼睛在同一个水平上。因此,在拍摄到的迪士尼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半蹲下来跟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此人们觉得迪士尼的服务非常亲切。这就是现场管理的魅力所在。

在日本企业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常态,而在美国和中国企业中,粗放式管理占据了多数。长久以来,今井正明一直在思索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来解释日本与西方管理人员处事的差别所在,并从此观念了解为什么许多日本企业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优势,甚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新式观念、制度与科技,皆源自西方,但却由日本发扬光大。

最后今井正明终于从东西方传统价值观中,得出西方惯于“突发改变”,即变革,而日本却是习惯“逐渐改变”的态度,即改善。

今井正明认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有主要两项,即维护与改良。而改良又可分为改善与创新两种。维护指的是维持现有技术、管理与作业标准的活动;而改良指的是改进现有标准的活动。今井正明认为,管理人员主要是确保公司全体人员能够遵守标准作业程序的规定,因此管理人员须事先建立公司的政策、规章及作业程序,以利全体员工有遵循的依据。

今井正明眼中,改善并不是企业要花多少钱,换掉整个生产线,或者引进一套智能管理系统。因为那些一旦做完就停滞不前了,改善应该是每天要进行的工作、持久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心态,没有终点。

在改善中,今井正明特别强调高层管理者的改善。“很多人认为改善是底层工作人员的事情,只要遵循管理标准和工具,就能够改善,但改善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就像天花病,自己不得就无法传染别人。” 今井正明进一步强调,“改善核心的意义在于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在动脑子。”

改善就是不断超越,今井正明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一起去撒哈拉沙漠打猎,打了很多猎物后所有子弹都用完了,这个时候他们看到有一头狮子扑过来。美国商人不知所措,日本商人并不惊慌,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跑鞋开始换。美国商人就很好奇,说这个时候不管什么鞋也来不及了,狮子马上扑过来了,日本商人说,你不知道吗?我其实只要做一件事,跑得比你快一步就行。

今井正明是谁?

今井正明,日本质量管理大师,全球改善咨询集团创始人及主席,Kaizen(持续改进方法)之父。代表作有《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十六个避免说“不”的方法》、;《莫把Yes作答案》和《现场改善》。

第三篇:质量管理故事

从经典小故事中领悟质量管理

(一)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领悟:

1、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2、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3、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4、质量主管需要不断地以此事例培训和说服老板。

(二)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领悟:

1、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呐

2、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3、我们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三)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领悟:

1、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2、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笼子”。

3、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吗?”

(四)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领悟:

1、助人者,助己也。

2、帮助生产部门解决质量问题,实际上帮助了质量部门自己。

3、不要老是抱怨生产部门或其它部门不支持质量工作,多想想怎么帮助他们消除产品不良吧。

(五)老木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领悟:

1、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2、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3、我们做质量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曲突徙薪

有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有位客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领悟:

1、预防重于救防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

2、现在很多企业高管或老板,就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不重视预防问题的出现,而是重用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即救火之人。这是企业老板或高管的短视。作为质量人,需要不断向老板宣贯这些道理,不防从此故事开始。

3、如果只注重救火,而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不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那么火灾是肯定要发生的,而且经常发生,那么你就整天忙于救火了。目前暂时的安定只是火灾的前奏。

4、质量人要以此为戒,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善措施的有效完成。同时,要善于不断地向老板或高管进言,他们终究会明白“曲突徙薪”的道理的,并且会请你去“喝酒”的。

质量管理故事

1降落伞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

2寻找差距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遍思想素质高,他们用生动的故事阐述观点,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意味深长,使一次次讨论激情洋溢,充满欢声笑语。在参加浙江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一位代表用“浙江普通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蔬菜摊上摆着两筐番茄,一筐标价每公斤10元,另一筐标价每公斤8元。一个妇女在两只筐子前面反反复复地看了好久,实在看不出两种番茄的区别来。她忍不住问摊主:“这两种番茄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差别在2元呀 ” ……

故事讲完了,引出了一片笑声,也引出了这位代表要讲的观点:“那位妇女为什么要在两筐番茄中寻找差距?因为她关注番茄的质量。在现代社会中小到番茄,大到汽车、房子,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和研究,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位代表的发言,在小组会上引出了许多人关于质量的议论。

许多代表认为,质量竞争是没有国界的竞争,质量竞争是追求零缺陷的竞争,质量竞争是对客户关爱和理解的竞争。

没有国界的竞争

“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到了那天,日本钟表商雇用了一架直升飞机,将千余只手表空投下来。当幸运者发现自己拣到的手表居然完好无损时,都高兴地奔走相告。于是,西铁城钟表销路打开。日本的许多产品就是这样,依靠过硬的质量跨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连连取胜。”

3质量监督员的故事

这次去古交采访,听到水电三局联接段项目部质安部为了维护PCCP管安装质量,几次让工程停下返工的故事,他们这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工作精神,正是王新义局长所倡导的“百分之一就等于百分之百”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5号洞回填浇筑砼时,水电三局联接段项目部质安部的荀亚文,从一个很小的洞孔钻进砌墙内,检查砼浇筑质量,发现上一节的砌墙倒塌了一部分,马上让施工人员停工,重新砌墙,这可让工人们发了憷。砌墙到容易,但砼一停止浇筑,马上就会凝固在泵管里,20多米长的泵管和泵就必须拆下来清洗,这可是一件废时废劲的工作。工期紧张,工人们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荀亚文可不干,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万一PCCP管由于这里的砼浇筑没夯实,造成管子震动崩裂的事故,那后果不堪设想。他把住了洞口,工人们拗不过他,只好拆下了泵管。

在上游AP9弯点有60M回填明槽,施工队在回填碾压时,没有检查就进行了下道工序,质量检查没记录。质量检查员员坚决不同意,质量数据必须是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经返工检查,他们的碾压是合格的。尽管他们返工用了两天时间,但他们不后悔。因为返工后他们的心都踏实。

在3号洞PCCP管安装过程中,有一节管子的管缝达47毫米,比标准19~44毫米超了一些,这时后面已装了四节管子,质量检查员在抽检管缝时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要求返工。在洞里返工,施工面狭窄,一节PCCP管重达30吨,要拆除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的,但他们没有放过这一质量隐患,硬是用拖管机把三节PCCP管从洞里拔出来,重新安装了这节管子。

几次事故后,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制定了在管子安装过程中,质安员必须自始至终在施工现场的制度,杜绝了类似的事故发生。

4)“买不走”的质量

消费者购物,买的就是质量,可生活中就有“买不走”的质量。这倒不是因为商品本身的质量有问题,而是因为,有一种质量是无法用钞票购买的。且听笔者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我的朋友到一家久负盛名的拉面店吃牛肉面,临行前特地带了一只饭盒,准备吃完后给自己的孩子也带一份回去。当服务员将两碗面端来,他刚要将其中一碗倒入饭盒,却被拉面的老师傅制止:“你这是干什么?”

朋友不解地回答:“我带一碗回去呀!”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要早说呢?”

“为什么!等你把面吃完了,拿回去的这一碗面还能吃吗?早就糊掉了!”

朋友一听,笑了:“没关系,不过带回去给孩子吃,没关系的!”

“不行!我不管是给谁吃的,我们这个店是有招牌的。如果要带回去,等你吃完了,我再另做一碗。开玩笑,这样的面不是砸我们的招牌吗?”

“可我没时间等呀!孩子快放学了。”

“不会让你久等的。保证你一吃完面,正好可以提走。以后最好是带着你的孩子过来吃,我们这面的质量是买不走的。”

]

好一个“买不走”的质量!朋友既惊讶又感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附近面馆林立,而惟独这一家口碑最好,生意最兴旺,要不是自己多此一举,可能吃一百碗也未必明白真谛。

这就是金钱买不走的质量,它是一种完整的服务,更是一种完善的信誉。

5、割草的男孩(哲理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何谓“胜于无形”?

一条河的两岸分别坐落着李家村和张家村。一年冬天,李家村的领导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年可能发大洪水,就带领村里的人奋战一冬,修好了堤坝,备好了物资。张家村的领导也得到了大洪水的信息,但是,他们认为,洪水未必真来,来了再想办法也不迟。所以没做准备。

第二年,大洪水来了,张家村因为没有准备,虽然村领导积极带头抗洪,人员没受损失,但庄稼、财产的损失却不小;而李家村由于堤坝完好、物资准备充足,没受一点损失———李家村的领导就是“胜于无形”。

第四篇:一个草根教师的粉笔生涯

一个草根教师的粉笔生涯

作者/胡明道

扎着两根小辫子,活跃在校内外文艺舞台,又深得数理老师宠爱的我,怎么也没想到会迈进语文教学的殿堂。1959年,校党总支书记的一次谈话,倍感恩宠的我就不无自豪地留在母校任教了。五十多年的粉笔生涯,并不全是鲜花坦途,五十多个寒暑春秋,并不都有夸奖赞扬,其间也不乏惶恐与困惑。因为不是科班,自然就常常为底气不足而惶恐;因为没系统学过教学法,自然就往往为害怕自己是否不符“章法”而困惑。惶恐是懦夫的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的托词。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了找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读本,为的是充实底气,冲出困惑。同时,许是受了白居易就教子老妇人的启发,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最懂,哪节课你过得最快活,哪种老师你最讨厌,哪种讲课方法你最喜欢。我想,要从做“不让人讨厌的老师”开始,要从体会学生的感觉开始。就这样,我便“开始”了。开始琢磨每一节课的教法,琢磨如何让自己最受人欢迎,如何让学生最受益。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坐车、走路也念念有词,于是有人笑我是“教书疯子”,有人戏谑“着了魔”、“痴迷了”……

我确实着魔了,确实痴迷了。

有人曾戏言:你就是奋斗、再奋斗,直至成功的典型,但是,生活的色彩永远是丰富的,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的委屈,我也曾有过失意的痛苦、冷寂的孤独,我不敢妄言有前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能经常以此为箴言,警策自己,鼓励自己。

对于“憧憬”,人们格外钟情,因为它绝对含着甜蜜;对于“回忆”,人们有时却不愿涉及,因为它可能带有苦涩。然而我想,甜蜜固然是前进的动力,苦涩也未必不是营养。有感于此,在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今天,我对过去的日子进行了一下盘点,聊作青年朋友赶路时的谈资吧!

一、就这样,“一”变成了“十”、“百”

偌大的礼堂黑压压的一片,台上却光秃秃的一个伴也没有。5分钟前我突然接到来台上作20分钟发言的通知,虽然兜里装着在学校写好的文章;虽然从做学生起就是个“贼大胆”,多次参加过辩论、演讲,但不知怎么,此时心里仍像揣着个兔子:突突的,蹦蹦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大脑也一片空白,仅仅几秒钟,我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心一横,怎么做的就怎么说!撇下了文稿,我一口气向台下的前辈及同行们汇报了我是如何与学生同读、同写,变着法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水平的。“哗!”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我终于在全省的教学讲坛上第一次发了言。这是1981年,改革开放后省里召开的第一次教学研讨会。

说起这次发言,还颇有些戏剧性。开学时教导主任在施政演说中规定一学期每人要交一份总结,但到期末回应者寥寥。历来有不欠作业习惯的我按期交了一篇。新学期伊始,我忽然接到要去区里交流论文的通知,吓了一跳的我才知道是那篇作业“惹的祸”。就这样,我在区里把文章念了一遍,谁知被在场监听的老教授点名到了市里,接着又被在场的省教研室主任点名到了省里,成了武汉市出席全省大会两名正式代表中的一个。就这样,我第一次来到了省里,第一次登上了令我仰望的讲坛。

发言后,我的论文被与会搜集情报的山西师大及华中师大的记者一分为二。前者将我总结的后半段以“我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为题,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第4期;后者则取了我的中间段,以“我如何指导学生记日记”,刊登于《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后来,前一篇文章又被全国中语会会长张定远选入了《阅读教学论集》,我的名字不仅第一次变成了铅字,而且忝列于诸位大师之中。

带着“第一次”的兴奋,凭着与生俱来的热情,我开始对教学艺术、教学研究着迷了。我自己给自己提出专题,拟定方向,进行了原生态的教学科研。

1983年前我研究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如何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1983年至1986年,我着迷于“如何艺术地教读小说”,归结了小说教学十法;1986年至1988年,我的专题则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如何进行单元教学”。我思考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概括了创造性课堂的标准:气氛的民主性,教法的多样性,思维的节奏性,应变的灵活性。

于是,这个“第一次”就变成了二,变成了

十、百;于是,就有了1985年暑期在河南一连五天的讲学展示,就有了1986年7月在全省大会讲“如何艺术地教读小说”;也就有了1986年8月在曲阜杏坛全国研讨会上的掌声……

忆起二十多年前这些碎片,我重新领悟了“第一”这个序数词的含义,它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十”、“百”乃至更多。耳旁经常听到“没碰到机遇”的抱怨声,我想,如果能将每次的“第一”都当作“机遇”——来前积极地等待,来时热情地拥抱,认真把握好每个“一”,它就可以变成“十”、“百”。反之,它当然就只能是“一”。

我想,当初如果我不与学生一起折腾,不带头写下水文章,不记下三言两语的“教后记”,我就完不成作业,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第一次发言、第一次发文了;如果我没上好第一次校外课,也就不会有后面数百次的市外课、省外课了。

二、原来,课题就藏在困惑之中

我怔住了!万没想到我精心准备的“设问”会引来如此非议!虽然,非议者声音极小,说完后还惴惴地望着我;虽然,不少“护师派”正用眼瞪着那些“异端”,以示对我的维护,对我的抚慰;我仍然怔住了!

这是发生在《简笔与繁笔》学习中的一幕。课前我自学了此篇课文,对作者为了辩证论理而将发论的针对性放在文末这一构思颇感兴趣,于是设了一问:“一般议论文总在开篇部分摆出社会现象以示议论的针对性,本文却在文末才出示,仔细读读全文,你认为这种构思妙不妙,为什么?”谁知话音刚落,就听到了不满的声音:“怎么又是妙?”“谁知写文章的人有没有构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课,下了,尴尬也过去了,但这一幕却一直挥之不去,好奇的我想了很多,蒙咙中似乎感到课堂是活的,学生心理是变化的,还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这大概就是‘课堂心理’吧,对!就把这作为下一个研究专题!”为了给困惑找到答案,我找来了《课堂教育心理学》(美·林格伦)、《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邵瑞珍)、《阅读心理学》(张必隐)等理论书籍,进行了专题阅读,做了大量的笔记。这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学生们上课、上自习,我也“上课、上自习”。

经过大量的阅读及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大胆地对传统心理学中有关结论进行了质疑,提出“当代中学生是思而后信、思而后行的一代,他们不再在意成年人的评价,而更关注同伴的认可”。他们富有逆反精神,这一心态反映在语文课堂上则是“怀疑心态”及“饥渴心态”。为了把握课堂的心理流向,教师应在“课堂情境创设”、“课堂焦虑心理的调节”、“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等方面加以把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了调节课堂心理的诸种策略。

1991年我完成了论文《课堂心理流向的把握》、《揿动课堂的旋钮》,1992年我带着前一篇论文出席了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年会”并在大会上发了言。已故前中语会理事长张鸿苓在总结报告中说:“大会发言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洪宗礼、胡明道等同志已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了课堂内部,这些老师将来一定会成为出色的教育专家。”会后,陈金明教授给我发了红红的“全国中语会论文评比壹等奖”的获奖证书。以后,这篇论文又相继获得了省、市各级大奖6项。

正是不断直面困惑,不断产生好奇,不断探索对策,才使我能在世纪之交提出“学长式教学”,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倡导”、“生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与思考”等课题的研究,并归结出具有操作价值的教学策略。

三、有意思的“一日两江三地游”

右手抓牢扶手,左手护着书包,顾不得去擦满脸的汗水,我侧歪着,挤在公交车上的人缝中。虽然偏着的头、扭曲而立的身子很别扭,但我必须这样,否则就会分享到右边那个小伙热干面的美汁了。可是,左边的姑娘也不是能挨挤的,她不停地摆头,扭身,并频频送来白眼,以示对我侵占“领土、地盘”的抗议。“哎哟!”随着一阵猛刹,车厢里的“资源”好似又进行了一次重组,占据最佳位置的既得利益者伴随着惯性运动的压挤,给我挪出了一点空,我终于可以站直了。

这是我每天早起的第一门“功课”——乘公交车进行免导游的“一日两江(长江、汉水)三地(武昌、汉阳、汉口)游”,自从把家搬到武昌后,我就一直享受着这种“自导游”。虽然公交车车厢内拥挤、嘈杂,但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它开来,祈祷着它在路上不坏,不罢工,不抛弃我。

有人奇怪,我何以如此执拗如此傻。有人认为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却能在清晨七点多出现在课堂简直不可思议。我却觉得这刚好是晨练,是思考的黄金时间。就是在车上,我无数次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记下突然迸发出来的火花(车上拟、想关键词,到校立马录、记);就是在车上,我初拟了《语文学习100窍》的大部分“窍门”;就是在车上,我设计了80万字的《作文操作词典》的部分词条;就是在车上,我拿出了25万字的《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的文本框架。

耳旁经常听到“教师真是太苦了”,“别人9时才上班,工资却是我们的3倍”,“每天都是这些事,一点刺激也没有”等哀叹声。是的,教师这份职业的确很苦,它需要不倦,需要甘守寂寞,有时甚至需要有自虐的勇气190年代初有朋友劝我,已经“成名”了,不要再到外省讲课了,而我不知为什么仍然坚持去了,而且还将课上到了湘鄂黔的山区!进入新世纪,又有人问我为何连轴转似地在天上飞、地下跑,讲学、听课、评课、爬格子,不觉玩命,反乐此不疲?我想,“执著中有快乐”可能就是答案吧!

自2001年,我开始参与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直至现在成为“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员。在培训现场,我与青年同行一起,解读新理念,畅谈新困惑,探索新思路,概括新策略、、我忽然发现,我的生命扩展了,延伸了。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誉为“春蚕”,其中蕴涵了悲壮的奉献精神、伟大的人生价值。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并非仅仅是燃烧自己的“红烛”,贡献韧丝的“春蚕”,一方面,我燃烧着,奉献着;另一方面,我却又吮吸着,索取着。即使是“红烛”,我也在凭借改革的“圣火”燃烧、闪亮;纵然是“春蚕”,我也要仰赖教学的“绿桑”养育、成长。

搁笔凭栏:窗外,很好的太阳,视线尽极处,又是一片开阔地。

送给青年朋友的话——我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属于你,它需要热情:

而机遇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冷漠、职业属于你,它需要执著:

而事业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功利

大脑属于你,它需要敏锐:

而创新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墨守

成绩属于你,它需要平静:

而成功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骄躁。

第五篇:粉笔老人的故事 演讲稿

中牟,因你而美丽 ——粉笔老人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年三月温暖的春风轻柔的吹拂我的脸庞,每一次想起雷锋叔叔,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当我偶然发现中牟粉笔老人的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他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他是中牟的骄傲,中牟因他而美丽。他是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敬队礼)

今天我带来的故事是《中牟,因你而美丽——粉笔老人的故事》。

一、震撼人心的马路画家

一个阴郁的下午,我第一次看到一位聋哑老人在中牟大厦前的府前街马路上认真用粉笔作画写字的时候,我就怔住了,他很瘦弱,穿着破旧的衣裳,跪在地上却很认真地作画,每写一划,每画一笔,他都会挪动一下身子,虽然很累,他却用手臂挣着地,用双膝跪着地,不曾歇息。再看看他画的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由得让人佩服。他写的字“我是聋哑吧,会画西游记”我不由得从心底里震撼,又心生疑惑,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流落街头绘画乞讨?没有亲人管他吗?我在他身边看了许久,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孩给他送来了一袋吃的,老人合着双手作揖感谢,女孩却微笑着转身走了,我更加疑惑了,这女孩跟老人认识吗?然而,不一会儿,突然雷声大作,飞沙漫天,老人没有乞讨多少钱就只得匆匆收起行李,我也匆匆离开,没走几分钟,豆大的雨点劈面打来,天阴暗得像是到了夜晚,风刮的人睁不开眼睛,我不由得担心老人,我在想这位老人一定会被淋得像个落汤鸡,浑身湿透,他的家是哪里的?有人管他吗?他淋病了怎么办?

二、让人揪心的坎坷命运

偶然的一次机会与同学谈论起这位马路绘画老人,同学居然跟他一个村的,聊天中我了解了老人的身世。粉笔老人名叫马玉生,是韩寺镇马家村人,今年已经76岁了,天生聋哑,年轻时遭遇一场车祸,肇事车辆逃逸,老人福大命大,捡回一条命,但腿脚却因此落下了残疾。本来就聋哑的老人,这场车祸对“粉笔老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可是,“粉笔老人”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自暴自弃,热爱画画的他,粉笔让他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闲暇之余,老人便开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到县城画画,靠这个手艺维持生计。76岁高龄啊,正是正常家庭的老人安享晚年的岁数,而他无儿无女,孤苦无依,不愿意去敬老院,依然自食其力。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各种疾病和外伤造成的痛苦难以罗列,而且他还患上了严重的哮喘。我问同学,他为什么不愿意去敬老院养老,至少那里衣食无忧,生病了也好有人照顾,他的一番话却又让我深深的被震撼了。

三、感天动地的大爱义举

原来老人并非一个普通的街头行乞者,近三十年来,他以在中牟繁华大街的地面一侧画粉笔画为生,靠着微薄的收入,先后收养了十几个各类有先天性残障的儿童和流浪儿(因为孩子们有去有留,没人知道具体数目),他的大半生都献给了他们!现在,大部分流浪儿童已不知去向,仍有一名智障儿,和老人已共同生活二十年左右。76岁高龄的老人舍不得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孩子,就不愿意去敬老院。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七十多岁的年纪,本该儿孙绕堂,颐养天年,可怜是老人却无儿无女,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才得以用粉笔画来谋生。而他自己尚且生活艰难,无依无靠,丧失劳动力,靠粉笔画挣钱安顿生活,却还管这些流浪智障的孩子,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靠着那些粉笔养活自己,也养活着些许有残疾的儿童。我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一个人的能量能有多大?看看这位老人吧!一位纯朴的农村老人,一位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的聋哑老人,用手中的粉笔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用无声的爱为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他的世界很简单,简单得没有什么色彩,却值得这个世界都为之喝彩!

四、

下载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与粉笔有关的质量管理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案例123 1.哥仑比亚航天飞机失事 2003.2.1 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美航天负责人为此辞职,美航天事业一度受挫。事......

    一个男人与女人的故事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个男生,他没有英俊的面容,没有特白的皮肤,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一个强壮又一般的男生,但他绝对有着周星驰的幽默,刘德华的气质,史泰龙的身躯和胖帅洪金宝的勇敢.......

    质量管理的小故事

    质量管理的小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给 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质量管理故事(精选五篇)

    质量管理故事 1) 降落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读后感《粉笔与苹果灰》

    读《苹果与粉笔灰》有感 张京利 一个苹果里有多少颗种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可是,一颗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我们却无法预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去栽培和养育学生心中神奇的种子......

    廉政故事——一支粉笔 两袖清风[合集五篇]

    廉政故事 ——一支粉笔 两袖清风 三新小学 宋邦鹏 在当今呼唤廉洁的形势下,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我们,我们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

    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一名恪守孝道的女孩孟佩杰的故事。 【故事】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