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 10.《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10.《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因此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设计思路:
教材呈现的知识比较零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时,依据教材,巧妙整合,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餐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猜一猜,食物从哪里来、算一算,民以食为天、认一认,农业的种类、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
第二课时:背一背,吟诗知辛苦、访一访,水稻的生长过程、夸一夸,劳动人民的智慧、做一做,爱惜粮食是美德。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知识目标: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CAI课件;2.食品包装袋;3.每小组一份表格。
学生准备:1.食品包装袋。2.采访身边的农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3.搜集农谚、袁隆平的故事及有关现代农业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0-P63页内容,话题为“餐桌上引出的话题”。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4-P69页内容,话题为“粒粒皆辛苦”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一猜
食物从哪里来
1.师: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大家看——(课件出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2.师: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课件放映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3.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餐桌入手,帮助学生形成食物来自农业的基本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
民以食为天
1.师: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 2.学生算一算后报出得数。
3.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感受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认一认
农业的种类
1.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蔬菜、水果,这些属于种植业;鱼、虾、蟹属于渔业;鸡、鸭、牛、羊肉属于畜牧业;(板书贴图)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请你们打开书62页找一找还有哪几种?
2.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还有林业和副业。教师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3.小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签,一张写着“农”,一张写着“业”。每张签打开后都可以看到五种农业生产,请你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哪些属于农产品。】 活动四找一找
生活中的农业
1.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用的关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4.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农业与人们生活得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副业
林业
渔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背一背
吟诗知辛苦
1.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2.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3.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水稻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出话题,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 访一访
水稻的生长过程
1.师: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或查找了有关资料,肯定收获很大。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水稻种植要经过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的过程。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师:在这些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农民弯腰插秧情境。)
5.学生结合P65页的《体验日记》,说说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感受“米饭好吃田难种”。】 活动三 夸一夸
劳动人民的智慧
1.师:丰收的田野中不仅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还有他们的智慧,比如书上P67页的农谚,它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经验的总结。大家知道这些农谚是什么意思吗?(相机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学生说说搜集的农谚。
3.师:同样是种棉花,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师: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
5.师:说到现代农业,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6.小结: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农谚、农民科学家的故事和现代农业技术,感受农民的智慧。】 活动四 做一做
爱惜粮食是美德
1.师:我们要尊重农民,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我们该怎样去做呢?除了节约粮食还可以怎样做?
2.小结:看看我们的教室,手中的教科书,学习用的桌椅,还有我们身上的衣服、农产品,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浪费粮食的事例,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反思,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爱惜它。】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粒粒皆辛苦:育秧
插秧
除草
杀虫
收割
脱粒
加工
劳动人民的智慧:农谚
农业科技园 水稻之父—袁隆平爱惜粮食是美德
第二篇:第四单元: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单元: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1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教学重点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食品包装袋;32每小组一份表格。
学生准备:1.食品包装袋。2.采访身边的农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3.搜集农谚、袁隆平的故事及有关现代农业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材P60-P63页内容 活动
一、猜一猜
食物从哪里来
1.师: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大家看——(教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2.师: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课出示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3.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活动
二、算一算
民以食为天
1.师: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
2.学生算一算后报出得数。
3.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
活动三:找一找
生活中的农业
1.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用的关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农
/ 5
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副业
林业
渔业
第二课时:教材64-69页 教学过程
活动一、背一背
吟诗知辛苦
1.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悯农》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2.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3.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水稻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活动
二、访一访
水稻的生长过程
1.师: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或查找了有关资料,肯定收获很大。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水稻种植要经过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的过程。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师:在这些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农民弯腰插秧情境。)
5.学生结合P65页的《体验日记》,说说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活动三 夸一夸
劳动人民的智慧
1.师:丰收的田野中不仅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还有他们的智慧,比如书上P67页的农谚,它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经验的总结。大家知道这些农谚是什么意思吗?(相机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学生说说搜集的农谚。
3.师:同样是种棉花,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师: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
5.师:说到现代农业,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6.小结: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粒粒皆辛苦:育秧
插秧
除草
杀虫
收割
脱粒
加工
劳动人民的智慧:农谚
/ 5
农业科技园
水稻之父—袁隆平
爱惜粮食是美德
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工业生产者劳动的意识。能力目标: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
知识目标: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劳动的情况及工业生产密切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教学重点
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劳动的情况及工业生产密切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依据教科书中人物为学生准备有关的头饰、服装;
学生准备:1.调查自己家里添置了什么新出现的生活用品;2.调查家乡有哪些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家乡的工业特色产品是什么;3.调查感兴趣的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70—p71内容,话题为“生活离不开工业”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2—p75内容,话题为“一支牙刷的自述”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76—p78内容,话题为“咱们工人有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材p70—p71内容 活动一 感知工业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看看吗?(出示:食品、服装、电视、汽车等)
2.师:你们知道这些礼物是怎样来的吗? 3.师:今天我们就重点探究工业(板书:工业)
4.(出示:工业分类)师:读了资料你们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轻工业
重工业)5.小结:按造产品的用途不同,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等。
活动二工业与生活的关系
1.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生活用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哪些属于工业产品,它有什么用途。(出示肥皂、蛋糕、衣物等。)
2.师:请大家想想家里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它们各有什 么用途?
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知道了什么?(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与工业每时每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5
4.小结: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与工业每时每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
三、家乡的工业及工业产品
1.师:根据调查请同学们交流,家乡有哪些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家乡的工业特色产品是什么?
2.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3.小结: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板书设计
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离不开工业 轻工业
工业
生活----密不可分 重工业
第二课时:教材p72—p75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牙刷的生产过程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工业产品,那你们知道这些日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2.师:今天我们来谈论有关牙刷的话题。(板书课题:“一支牙刷的自述”)3.师:你们知道牙刷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4.师:牙刷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吗?请大家看教材p72-p73 5.师: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除了牙刷外,你还知道哪些日用品的生产过程?
7.师:大家了解了这些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你们有什么感受?
8.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即使是一件小小物品,也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造出来。
活动二 复杂的工序,严格的要求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
2.再请学生六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厂长、工人、质检员、学生等角色,表演教科书中的场景
3.师:从刚才的表演中你们了解到工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分工的?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们有哪些要求?
4.小结:看来在工业生产中,工人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负责,同时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有很高的要求。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工业生产中,工人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负责,同时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有很高的要求。】
板书设计
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支牙刷的自述 工序复杂
产品生产
密切合作
珍惜 要求严格
/ 5
第三课时:教材p76—p78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辛劳的工业生产者
1.师:美好、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而优质,先进的工业产品离不开,劳动生产者,今天我们探究第三个话题“咱们工人有力量”
2.(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师:千千万万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未来。
3.师:从歌声中你了解到这些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你觉得他们工作的怎样? 4.小组交流:课前了解自己身边的工人的生产劳动情况。5.全班交流.6.小结:工人叔叔阿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者为我们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活动二 要适应社会发展,工人要不断学习
1.师:这些工人们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每年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都要评选出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表彰他们为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小芳的爸爸也被评上了劳动模范。(教材《我的爸爸》)
2.师:看了小芳爸爸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小芳爸爸为什么被评上劳动模范? 3.师:现在的工人与过去的工人有什么不同?
4.师:通过刚才的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谁来说说工人怎样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5.小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新时期的工人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活动
三、值得尊重与敬佩的工人
1.(视频:“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师:听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搜集了哪些类似的先进事迹?
3.师:面对着这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离不开工人们辛勤劳动。让我们对所有的工人叔叔阿姨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板书设计
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咱们工人有力量 辛勤
工人
创造美好生活
(尊重、敬佩)
/ 5
第三篇: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精选)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光》、《玩镜子》、《筷子“折”了》、《彩虹的秘密》、《飞旋的陀螺》、《光与我们的生活》六课组成,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光”,探究身边的现象和事物,解决他们的疑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光作为本单元的探究主题,旨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光与生活的关系,并让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里便利,也产生了污染。
单元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与交流;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到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线路;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1、认识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蜡烛、激光器、带有小孔的硬纸片、吸管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光》。(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1、如果我们要研究光,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2、学生提问题
3、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
4、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几个好吗?(出示问题)
(1)、什么是光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让学生自由回答哪些物体会发光)你们说到了……还有一些没有说到的如……这些物体也会发光。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日光、闪电光、萤火虫光、水母光等属于自然光源,夜晚灯光、电焊光等则属于人造光源。
(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要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猜想,小组制定方案
1、你知道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吗?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猜想一下光会沿什么路线传播呢?
3、生汇报
4、小结:你们有这么多大胆的猜想,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呀?那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呢?
5、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猜想利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小组内先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做?
6、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7、学生展示方案
8、小结
(四)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1、学生分组按照设计的方案操作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指导。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2、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应用验证
用阳光下大树的影子、人的影子等现象让学生来解释说明。
(六)课堂总结
关于光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和现象,希望你们课后继续探究,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七)、拓展延伸:调查我们生活中的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2、玩 镜 子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照镜子的生活经验引入,让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的镜子知道不同种类的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各种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镜子是孩子熟悉的日常用品,玩各种各样的镜子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前学生对生活中各类镜子进行观察,搜集相关的食物和图文材料。
教学目标:
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2、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镜子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镜子;小车;手电筒;活动记录表;
学生准备:小镜子、平面镜;长方体橡皮;量角器;纸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到公园里玩,有没有打过气球,好玩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打靶。好不好,现在老师先把枪发给大家。我们今天的枪是手电筒。要做射击活动有了枪还需要有什么。靶子在这!
2、介绍靶场:靶位 目标 镜子位置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电筒、镜子、来帮助你们组打到目标。打到目标后请用笔把电筒、镜子、目标沿着灯光用直线连接起来。清楚了吗?(注意:语速)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手电筒打靶
1、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2、交流汇报:好!任务完成了吗?你们是怎样打到目标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进而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
3、灯光为什么可以绕过障碍打到目标呢?
当光射到另一种物体,在物体面上光将改变方向,被反射出去。
4、镜子除了反射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吗?女同学就是爱照镜子、一说就知道镜子还能做什么,懂得美。你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什么?是真实的你吗?如果我把小车放到镜子前会看到什么呢?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你或小车是真实的吗?
5、我们把在镜子里看到的你或小车称之为:像!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好!我们知道了在照镜子时镜子里有自己的像,现在我们就仔细的照镜子。(活动二):玩镜子
1、提出要求:
其实我们天天都在镜子,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镜子玩一玩、照一照。我们在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像和真实的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学生照镜子活动。
3、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对比)
(1)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你的像。什么是像?
(2)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还能看到旁边。
(3)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反的。不是上下相反,是左右相反,是直立的像。
(板书:直立的像)距离相等 大小相等 位置对称(活动三):反字正看
1、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张纸片上面写了些文字,大家发现上面什么?
(这些字是左右相反)
我们把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板书:平面镜)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镜子都是平面镜呢?
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的图像特点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活动四):拓展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3、筷子“折”了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问题,这是利于本课开展之处。但他们还不会去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特别是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设的能力还有待培养,这本节设计力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条件控制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准备:
玻璃砖、塑料水盆、硬币、筷子,鱼和透明鱼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现象:将筷子贴近玻璃砖,平行移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议论。
提出问题: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砖后面“折断”了?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① 硬币升高
准备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币,移动盆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根据你想象,画一画实验中钱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 ②鱼儿变大
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 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
根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 ③大树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树,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树吗?
根据你的想象,大树的光怎么进入你的眼里,经过几种物质? ④列举实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从光的传播角度,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这样的现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象?
引导学生发现光线折射的规律。
2、提出问题:
以上几个观察活动中,咱们看到了很多异常现象。分析几种现象,光传播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它在传播时经过了几种不同的物质?
学习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动
学生尝试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解释各种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四、拓展活动
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好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骗我们的眼睛。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4、彩虹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学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而横架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拓展: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实践不太长,这是为什么?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5、飞旋的陀螺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玩陀螺”这一让学生及感兴趣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做陀螺、玩陀螺中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课前尽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过充分的玩,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地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 黄 蓝 各种颜色的玻璃纸,较暗的环境中涂好七种颜色的字片手电筒各种各样的陀螺.学生准备:卡纸 水颜料 火柴棒 胶水 剪刀 透明胶水 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首先我想调查一下,谁玩过陀螺?陀螺好玩吗?怎么好玩?
4.你玩的也是那种抽的陀螺。有谁还玩过其它种类的陀螺?呵,没有,是自己做的呢?还是卖的呢?
5.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做个陀螺,用什么作陀螺呢?很简单,一张圆纸片,二.新授: 活动一:首先出示几个已经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讲解制作的方法,步骤,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制作陀螺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
活动二:
1.给陀螺涂色 ① 要求每个小组按教科书提出的颜色比例涂一个陀螺。
②然后再让学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两种,三种或更多种。2.玩陀螺 关键,让陀螺稳稳地转起来。
① 思考:怎样使自制的陀螺转得更稳?
②对每个涂不同颜色的陀螺反复实验,仔细观察旋转的陀螺呈什么颜色? ③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回报交流。
3.教师小节:如果你还想研究这个问题,还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资料,有没有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眼睛为什么变不出快速旋转的图案?这是一种视觉暂留现象,(师: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钟快速旋转,看起来就是环形的,那么这种视觉暂留现象,你能想起来有什么应用吗?
(生:我们平常看的动画片就是设计师把它画成一张一张的,然后快速地放出来的。)师: 动画片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现象,那么这种色光混合该怎么解释呢? 我这儿有一个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转起来是什么颜色的,(灰白色,颜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回去试着做一个,具有彩虹颜色的陀螺,转起来到底是什么颜色?牛顿曾经给大家做过这个实验,他能给大家解释一个科学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师:大约在1666年,24岁的牛顿,用三棱镜把白色的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这就是彩虹。当他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发现报告给大家的时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对,牛顿为了验证把七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这个实验,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学发现。
活动三:我们来研究 善变的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相叠加的情况。1.我的观察记录表(先让学生自己填,教师小结)
组合方式
组合效果(可以绘图)红光+绿光
黄光
红光+蓝光
紫光
绿光+蓝光
淡蓝光
红光+蓝光+绿光
白光
2.①读一读,说一说,课本41 页资料卡,不仅要对故事中的知识加深认识,更要对其所折射出的科学精神深入体会。
三.自由活动
1.制作一个有趣的三色陀螺。2.玩一玩有什么新的发现。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16、光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1)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
(2)小组同学边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3)汇报讨论结果。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
(2)学生分组讨论。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三)自由活动
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镜片。
(四)拓展活动 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
第四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计生政策改革,经历了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其哲学依据是()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更新②计生政策改革必然从量变开始
③社会实践推动计生政策的发展④政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漫画《统一武器》讽刺了()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9、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这主要是因为()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成败的最高价值标准 10、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①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特殊决定作用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人民利益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 ④体现了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 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3、江苏镇江的赵亚夫被授予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74岁的赵亚夫,54年如一日,带动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致富梦。“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成为当地民谣。赵亚夫的光荣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14、“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这首播放在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里的歌曲,描述的是到贵州边远山区支教遇难的武汉大学生赵小婷的感人事迹,她用生命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由此可见()①人的生命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志愿者精神不会随着人的离去而消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④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能帮助我们在平凡的事业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个人应该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16、“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和举办医学知识课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③发挥自身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2015年10月14日,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耄耋之年的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与繁荣,为了这个共同的世界,他生命不息、艺术不止。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③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④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向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2015年互联网安全志愿者大会推选出网络“功勋志愿者”和“十大名捕”。他们从反欺诈、信息安全、鉴黄师、论坛答疑等多种志愿服务中脱颖而出。网络志愿者分布已达全国29个省份,9年来累计参与人数近15亿人次。从唯物史观来看,这些志愿者的做法体现的是()①以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为前提,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③在应对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长时间以来,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身处舆论漩涡的争议人物陈生,却一直默默躬行,将卖猪肉这个看上去不够高大上的岗位,一步步做到了年销量超10亿元的大公司。陈生给社会上了生动的一课。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要克服世俗观念,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会因时而变
④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一毕业就失业”“一人上学,拖垮全家”等说法,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认为读书是无用的。由此可以看出()①不同的立足点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③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
④一定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24.“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 2.5大大超标。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环造保护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加快了法制化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赋予了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强化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同时还单独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2015年9月1日,《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新《环保法》配套法规 的《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进一步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让全民环保有法可依。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颁布新《环保法》?(10分)
27.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小孙是法学博士,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300美金收入。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在选择服务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融为一体。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博士夫妻的先进事迹在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12分)
28.自2002年始,《感动中国》每年一度,今年已经是第十六年举办。2017《感动中国》,在评选程序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方式,保持“感动中国”不变的评选标准。我们寻找这样一群人:不论他们有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不管是曾经见诸媒体,还是不为人知,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应该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材料中“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对我们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16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A C B D 6—10 D C D D C 11—15 B C D B A 16—20 C D A C A 21—24 A A D D
二、非选择题
25.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3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
2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环保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或回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5分)
27、①心系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②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一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③胸怀理想、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④为国效力、奉献社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
28、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分)
②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4分)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5分)
第五篇:2016届《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2016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2012广东)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3、(2012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4、(2014广东)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5、(2014高考福建卷34)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2014高考江苏卷30)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7、(2014高考福建卷3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8、(2014高考重庆卷12)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4高考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2014高考大纲卷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4高考新课标Ⅰ2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2、(2014高考天津卷6)“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二、非选择题
13、(2013广东)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2)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
14、(2014高考山东卷41)(20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 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2016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C D A B
6-10 D A D B B
11-12A D
二、非选择题
13、①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
③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3分)
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分)
⑤把群众放在首位、秉持正确权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再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3分)
14、(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