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乞巧教案
乞巧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
1、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2、【教学过程】 3、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29课《古诗两首》,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是与我国的传 统节日有关?(重阳节)背一背。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
1、“乞”的音、形、义
会读吗?
“乞”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说。师比较“乞──气”字形。
组词。
2、课文中指的是?
板书:乞巧 齐读课题。
过度:这首詩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呢?
3、打开书本自由地读,读正确。边读边想,可以借助注释、课后资料袋。
三、研读1、2句
1、谁能读这首诗了?
2、谁知道这首詩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乞巧节。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过渡:哦,这是一首与乞巧节有关的古诗,之前,谁听说过这个节日?这个节日,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哦,现在我们从林杰写的从这首詩中进一步了解这个节日,好吗?
3、作者林杰也很陌生哦。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过渡: 所以,这首诗显得尤为珍贵。
三、研读3、4句
1、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吧。
2、“七夕今宵看碧霄。”:
过渡: 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詩中有两个字要注意的哟?
(1)、“宵,霄”。
(2)、在诗句中,“今宵”-----今天晚上;
“七夕今宵”-----七夕节的晚上;
“碧霄”-----青蓝色的天空。
(3)、“碧霄”是什么样子呢?能想像出来吗。
(4)、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抬头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出示星空图。
总结: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夜晚啊!板书:美好
过渡: 看着看着,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谁)
3、“牛郎织女渡河桥。”
(1)、指名说说神话故事。
(2)、他们相会一年只有相见一次,平时是怎么样的?
等啊,盼啊,等了365天,终于相见了,那是怎样的心情啊?
(3)、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1、2句。总结: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节日夜晚啊!板书:高兴。
过度: 最高兴的还有人间的女子。为什么呢?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来轻轻地吟诵这两句,有谁知道人间女子为什么也特别高兴吗?--------家(在院子里)望着秋月乞巧。。⑵、了解织女。(织女的手有多巧呢?)(乞取什么?)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栩栩如生,她织的花,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像活了一样!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取一双巧手。
(3)、过渡:不过,人间的女子不仅仅只乞取一双巧手,有《乞巧歌》为证哦。(4)、《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5)、说话练习:我仿佛看到了,(李)家女子在(小河边)望着秋月,乞求(自己有一双巧手)。
总结:是啊,我们不仅看到了乞巧节的热闹,更感受到了人间女子的美好心愿。板书:热闹
(5)、女子的心愿那么多,一条红丝一个心愿,穿尽红丝几万条,几万条红丝(无数个美好的心愿)
过渡: 我们祝愿这些女子心想事成,来,带着美好的祝愿再读这首诗。(读出韵律)
五、回归整体,感受节日的美好。
1、读了林杰的诗,你知道乞巧是个怎样的节日?
2、读诗歌。
3、背一背。
4、写生字。
板书:
乞巧
美好
高兴
热闹
第二篇:乞巧 教案
古诗两首
《乞巧》教学设计 【唐】林杰
教学内容:《乞巧》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
(2)通过教学,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翻译诗句,了解乞巧节。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发散思维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的古诗中的传统节日,老师念出诗句,你们回答是什么节日,好吗? 生:好。
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生:中秋节
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生:重阳节
(播放课件: 古诗中的传统节日)
师:今天我们讲学习一首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的古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乞巧》(板书课题:乞巧)
二、(播放课件)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作者简介 2.背景简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一天,老牛让牛郎去树林边,会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和并她结为夫妻,牛郎很纳闷,但他还是疑惑地过去了。事情和老牛交代的一样,他遇上了织女,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当他们有两个孩子时,织女被抓走了。老牛对牛郎说:“等我死后,你把我的牛皮剥下来,披在身上,就可以去追织女了。”老牛交代完事情就死了。牛郎披着牛皮追织女,在刚要追上的时候,王母拿下簪子划了一条天河,他们被隔开了。他们互相挣扎着,以泪洗面,王母感动,就让他们每年见一次,见面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可是,尽管他们能见面,却是一个在银河的此岸,一个在银河的彼岸,他们只能隔着银河遥望着对方以泪洗面。他们的举动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的喜鹊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从此,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变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也是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又叫乞巧节。3.简介乞巧节(播放课件)
资料袋1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或“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用五彩线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4.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1)要求:认真听,给诗歌划节奏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初读古诗,正字正音 宵:晚上;今宵:今天晚上
霄:天空;碧霄:深蓝色的天空(3)研读读课文(播放课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句: 乞:祈福、乞求、祈祷。
乞巧: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有名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宵:晚上;今宵:今天晚上。
霄:天空;碧霄:深蓝色的天空。尽:完。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人们都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因为牛郎织女将在这天晚上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户户有女儿的人家都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乞取智巧,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丝线。(5)我会捕捉信息
“家家”、“穿尽”、“几万条”分别说明了什么” ?
“家家”:乞巧的人多。“穿尽”:穿完。
“几万条”: 虚指,比喻用的丝线很多,数不清。
(6)师: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古人乞巧的情景呢?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乞巧吧!(拍手乞巧)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福禄寿和安康。5.诗句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很清楚,再读古诗思考: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美好愿望?
愿天下女子都像织女一样手巧,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6.教学反馈:
(1)我会根据诗歌的意思,回答出诗句 师: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人们都情不自禁地仰望那深蓝的天空,生:七夕今宵看碧霄,师:因为牛郎织女将在那天晚上在鹊桥上相会。生:牵牛织女度河桥。
师:家家户户有女儿的人家都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乞取智巧,生:家家乞巧望秋月,师: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丝线。生:穿尽红丝几万条。(2)背诵古诗 7.七夕节的来历
师: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乞巧节的神话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乞巧节的起源呢?(播放课件)
资料袋2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少女节或七姐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起源于汉朝,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这农历的七月初七或七月初六夜妇女们在庭院想织女星乞取智巧,故称为“乞巧”。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称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和安康,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o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8.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播放课件:我会填)(1)七夕指的是农历(),是传说中()和()在()相会的日子。(2)七夕也叫“乞巧”节,是指人间女子向()乞取()的意思。这天晚上,女子通常对着(),用五彩线穿针。
(3)民间习俗,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黄昏,()星升上头顶的时候,正值暑期渐消、秋凉乍起之时,妇女们纷纷纺线开始为家人做()。(4)《乞巧》这首诗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人们追求()的心愿。
9.乞巧节不但是我国民间欢庆的传统节日,还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播放课件)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播放课件:我来考考你!)你知道的传统文化节日有哪些?那天民间都有些什么文化活动呢? 传统节日 时间 文化活动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吃饺子、放鞭炮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汤圆)龙抬头日 农历二月初二 剃胎头、剪头发 清明节 阳历 4月5日前后 扫墓、祭祀祖先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 纪念皇帝(皇帝的诞辰)
(古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魏”的说法,晋以后上巳节改为农历三月初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水、郊外春游的节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和花朝节一样,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盛行,到上巳节时,放假一周,这个节日在广西很浓重。)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姑姑节 农历六月初六 晒红绿、吃茯苓糕 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对月穿针、乞取智巧 鬼节 农历七月十三 祭祀祖先、烧包(钱纸)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 磨豆腐 „„
11.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讲了千百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人同情怜惜,有人赞美。(播放课件:课外拓展)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出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和见同?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搜集其它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设计: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篇:《乞巧》教案
《乞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生字词(重点)
2、背诵(重点)
3、体会情感(难点)
二、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呀?(儿童节、春节、国庆节„„)
今天,我们上的课就跟节日有关,不过,老师先不告诉你们是什么节日,而是让大家猜一猜,请听提示(幻灯片1):1)它来自于一个叫做《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2)它在古代是女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女儿节”
3)过节的日期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
对,它就是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
请同学打开书,翻到122页。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乞巧》
2、(板书)请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乞”,撇、横、横折弯钩。跟着老师读,乞、乞、乞巧的乞。同学们,乞,就是向人讨要东西,请求的意思,巧,就是心灵手巧的意思,所以乞巧就是请求心灵手巧。大家一定要注意,乞和气的区别,(板书),气,读四声,中间比乞多一横,组个词,“生气”“气氛”“气球”。好,跟老师再把这两个字读一下,乞,乞巧;气,生气。
3、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节是怎样来的吗?(请同学讲)
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传说天上有一位非常美丽,并且心灵手巧的仙女,她每天不停的织布,把织的布变成漫天的云霞,所以大家都叫她织女。有一天,她到人间的时候,见到了一位勤劳善良的男子,名字叫做牛郎。织女爱上了他,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还给他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一家过得非常的幸福。但是,却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人把织女抓回了天上。牛郎不舍得自己的妻子,便在家里一头老牛的帮助下,挑着两个孩子追到了天上。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却拔出发簪,狠狠的画了一条天河把二人给隔开了,不让他们见面。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且女孩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4、听完了故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唐朝天才少年林杰,在这首诗里,是怎样写牛郎织女在天
上相会的。
(幻灯片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师读,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两句诗里面,有两个字读音一样,还长得很像,是哪两个字?
(宵、霄)(板书)
A、a、同学们,这个“宵”,是个宝盖头,宝盖头,就像是在头上盖了块布,这样,我们眼睛是不是看不见了呀?(是)那我们在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候,即使睁大了眼睛也是看不见的呀?(晚上)b、对了,我们在晚上,眼睛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宵是什么意思呀?(晚上)
c、那么,“今宵”是什么意思呀?(今天晚上)
B、a、同学们,再看这个“霄”字。它是什么部首?(雨字头)
b、雨是从什么地方落下来呢?(天上)
c、那“霄”是什么意思呢?(天空)
d、那“碧霄”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用“碧”字组一个词?(碧蓝、碧玉、碧绿)很好,总的来说,“碧”指的是一种青蓝的颜色,对不对?那么“碧霄”是什么意思呀?(青蓝色的天空)
C、“七夕”指什么呀?(七月初七)
D、所以“七夕今宵看碧霄”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呀?(七夕这天晚上看碧蓝色的天空)E、把“七夕今宵看碧霄”反复读三遍。
3)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因为牛郎和织女都在天上,离我们太远了,从地上看他们,就像两颗星星一样小,因此,人们就把牛郎叫做牵牛星,织女就叫织女星。
所以,看诗歌的第二句,“牵牛织女”指的是什么呀?(牛郎织女)
4)诗里面说牛郎织女在干吗?(渡河桥)
A、a、(板书)同学们,这个字“度”读什么呀?(du)组个词。(度假、度量、度过)b、(板书)那老师给它在加一个三点水做部首呢?读什么?(du)根据这个部首,它应该跟什么有关?(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跟水有关的时候,才能用这个“渡”字。能组个词吗?(渡河、渡口、渡船)
B、“河”指什么呢?(天河)
C、“桥”指什么呢?(鹊桥,喜鹊搭起来的桥)
D、所以,“牵牛织女渡河桥”是什么意思?(牛郎织女渡过了河在鹊桥上相会)E、把“牵牛织女渡河桥”反复读三遍。
5)七夕这天抬头看着碧蓝色的天空,看到牛郎织女渡过天河在鹊桥上相会。那么,他们心情该是怎样的?(高兴、激动、幸福)
那我们用高兴地语气来把这两句诗有感情的读一下好不好?
请同学为我们再读一读。
5、天上的牛郎织女在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在再一起看看下面的诗句。(幻灯片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老师读,齐读
2)同学们知道人们在干什么吗?把书翻到124页,自己小声的读读资料袋。
人们在干什么呢?(乞巧)
3)是呀,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望着秋天的月亮,参加乞巧的活动。所以,诗里面说“家家乞巧望秋月”,齐读三遍。
4)那乞巧的活动有哪些呢?(资料袋)
总的来说,就是有很多人在用丝线穿针孔。因为有很多人都在用丝线穿,所以穿了很多的丝线。“尽”,就是完的意思。“几万条”,不是说丝线有几万条那么多,而是形容丝线有很多很多。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穿完了很多很多的丝线,祈求自己能够变得心灵手巧。把“穿尽红丝几万条”读三遍
5)同学们,人们在乞巧,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期待、快乐)
那我们用这样的心情来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好不好?(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请同学读
6、同学们,这首诗我们就学完了,让我们完整的,有感情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好不好?
7、请同学起来读读
8、同学们,其实在古代,诗歌可不是读的,而是用唱歌的方式唱出来的,现在同学们自己
试一试,看能不能自己想一个调儿,把这首诗唱给大家听。
9、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大家回家,把这首诗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三、板书设计
第四篇:乞巧教案1
乞 巧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三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把学生带入情景,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课前准备】
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大家听一听。2.有一个聪明的诗人,把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浓缩下来,写成了一首流传千古古诗《乞巧》。乞巧是什么意思呢?猜一猜。我来帮助你吧,翻开书122页。看来,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这个聪明的诗人是谁呢?(林杰,他是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年仅十七岁。)
4.我请一个认真预习了的孩子来读一读标题。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自由自由、大声、读两遍,读完就坐端正。
2.请3位同学来读一读。正音,纠错。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强调表扬字音准确。(你读得真棒!你站起来读的时候站姿端正。还有谁来挑战,比他读得更好一些!真勇敢,你读得真流利,还有节奏呢!)预设:
乞-气
“乞”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字似曾相识?我们来给这两个字找一些好朋友吧。口头组词。(看来,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别形近字。)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对啦,如果你给“乞”字多写了一横,那么“乞”就要生气,变成“气”啦!在本子上写一写这两个笔画。
游戏:请坐在后面的同学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背上写这个字,前面的同学猜一猜是哪一个字,并且说出自己猜对的原因。
宵-霄
第一句中有两个字有哪两个字的像双胞胎?(你真是火眼金睛啊!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脱你的眼睛!你观察得真仔细!)
出示“宵-霄”,谁来说一说该怎样区别这两个字?(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是善于思考!你真会分析问题!)
谁来给“宵-霄”组词。通过组词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大概是?
宵:夜晚。今宵:今天晚上。七夕今宵:七夕节的晚上。霄:天空。碧霄--青蓝色的天空。连起来:七夕节的晚上,地上的人们仰起头看青蓝色的天空。
3.看来,要想读好一首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读出节奏
1.提示: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注意诗的节奏。在读的时候,停顿要有联系,语气不要断开,要做到字短气不断。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具有美感呢。
2.大家先试一试,看看按什么节奏来读呢?你可以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把节奏划分出来。
3.请2位同学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大家评价? 4.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节奏来读。课件出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5.学生自由地练一练。
6.同桌比赛读(如果是“优良中”打等级,就你会给对方的朗读打什么等级?说说给他们这个等级的原因)
7.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四、解诗意,读出感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七夕节的晚上,皓月当空,繁星点点,地上的人们仰起头看青蓝色的天空。看到了什么?(星星)
2.星星和谁扯上关系了呢?大家看看插图上也许你就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先,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把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编成了动人的故事。靠一代代的人口口相传,爷爷讲给爸爸听,爸爸讲给孩子听,孩子又讲给他的后人听。这样就产生了很多像牛郎织女的神话个故事。一些像林杰这样的文人墨客,他们写成诗句,让这些神话故事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一家人团聚)诗中哪一句是写牛郎织女团聚?
3.天上的牛郎织女团聚,地上的人们仰望星空,舍得吵吵闹闹地打扰他们吗?所以我们在读“看”的时候,一定要怎样地读?(先请1个同学读一读。全班读)
4.同学们,夫妻难得的团聚,一双儿女终于见到妈妈啦!他们心情怎么样?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二句。
5.这个同学脸上带着笑容,句子也朗读得非常轻快,我们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而高兴?好,我们也高兴地读一读第二句吧。(先请1个同学读一读。)
过渡:天上的鹊桥欢声笑语,地上的人儿又在抓紧机会干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后面两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重点想象)
1.我们的过传统节日,都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那么,乞巧节有什么好玩的风俗活动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资料袋。真聪明。或者让我来帮帮你,可以借助资料袋。请一个同学说说通过看资料袋知道了什么?(看来,当我们遇到不懂的知识的时候,借助资料袋的内容可以帮助解除困惑。)
(在生说的时候谈话补充: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职责是编织云彩。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所以人间的女子个个都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如果有了织女的心灵手巧,就一定会嫁个好人家,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生说的时候谈话补充:老师补充:乞巧的形式主要是对月穿针,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在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捕捉蜘蛛一只,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开盒子,如果已经结网,那就叫做得巧。还有很多形式,同学们 可以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在生说的时候谈话补充:织女不仅心灵手巧,而且非常美丽。这些凡间的少女们还向织女乞求什么呢?(乞求拥有织女的美丽容颜。)
(在生说的时候谈话补充:再读资料袋看一看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判断。(得巧的少女高高兴兴,输巧的少女继续穿针引线毫不放弃,乞求如愿。所以,家家户户千千万万的少女们穿了多少条红丝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
(4)所以人间的女子,才会在七夕的晚上,仰望碧霄,乞求拥有一双创造幸福生活的巧手,乞求有美丽的容颜。(5)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6)据说,古人特别喜欢这样节日,不止是少女们在对月穿针,还有老人、小孩、小伙子都喜欢这个节日呢!他们喜欢在这一天的晚上,对着月亮诉说各种各样的心愿。
(7)同学们,你们有未了的心愿吗?假如今年的七夕节来了,你们会仰望星空,许下自己的愿望吗?
课件出示:仰望星空,双手合十,我乞求
王老师乞求,今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聪明灵巧!我看到刚才同学们在说自己的心愿的时候,都非常地真诚,那么这些古代的少女们她们在向织女乞巧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全班读。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够得到幸福。古往今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没变。人们我们要在用心乞巧的同时,还要学会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先自己小声地练一练在齐读。
同学们刚才读得那么有感情,是做到了读诗的要求三:解诗意,读出感情
五、熟读成诵 1.一首好诗,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王老师一起,来记以记呢?课件展示:熟读成诵
2.我给你提示可,我背前面四个字,你们背后面三个字,来试一试。
3.反过来。
4.同桌也这样练一练吧。5.请一个会背了的同学来背一背。
六、唱一唱。
一些喜欢这首古诗的人,配上曲子,和着音乐,把它唱出来。同学们先听一遍,然后在跟着音乐尝试唱一唱。
七.小结:学法步骤
八、布置作业
把流浪织女的故事讲给亲人听。收集一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相互交流。
板书: 乞巧
天上:美好 高兴
人间:热闹
第五篇:乞巧教案11
《乞巧》教 案 设 计
白云矿区蒙古族学校
赵昱彤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六册29课《乞巧》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3、过渡: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
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5、反馈:
⑴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⑵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⑶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