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就业后择业资料及辩论实录
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中,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职业技能毕业生来说,要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如何引导职业技能学生面对就业的问题就显得犹为重要,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就突现出来,求职择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应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等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后,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一、“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点的提出 1.就业市场的趋势。从就业形势上看,职业技能毕业生求职时不要把所找的第一个岗位作为终身职位来考虑和看待。因为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在这种社会趋势的导引下,人的“单位”意识变得越来越淡漠,而所谓的“打长工”、“打短工”却越来越盛行。因此,低学历毕业生应在毕业后尽快找到职位,应把欲望放低,先找一块暂且栖身的地方安顿下来再说,以后再寻求机会谋求新的发展。虽然,历年来各类人才交流市场举办人才交流会很多,但针对职业技能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却少之又少,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还需要学校的推荐,而推荐的工作岗位不可能适合全部毕业生,这就需要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心态,适时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2.毕业生的动向。近日,媒体相继报道一些大学毕业生虽然怀揣高等教育的文凭却不能就业,为了拿到就业的“钥匙”,又到当地技校“回炉”学习技能。随着取消就业分配和近年来不断的扩招,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昔日的“天之骄子”已经风光不再。不但不再是“香饽饽”,不少大学毕业生更面临着无法找到工作的“生存危机”。过去,一些大学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着“好马配好鞍”,在就业选择时两眼只盯着“白领”岗位,对技术工类的“蓝领”岗位往往没有兴趣。结果是处处碰壁,长时间不能就业,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在,这些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再自视清高,放下架子,到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做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就说明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也以“就业”为前提,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
3.专业背景限制逐渐淡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更新的加快和职业人士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个人专业背景的限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员工的专业知识在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能掌握,因此就业时受到专业局限的情况减少了,这就给职业技能的毕业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的优势 1.缓解就业压力。“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理念的产生与目前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无关系,或者就可以说,正是就业难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催生了就业新理念的产生。有很多毕业生在找不到工作时都以“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为理由。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自己认为适合的工作,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而刚刚迈出学校的毕业生们想一出校门就找准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份自己称心满意的工作,那就更难了。关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有的放矢”,要有良好的理性择业心态和适合市场新形势的择业新观念。应该面对人才供求关系和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彻底转变那种单一的择业观念,千万别奢望“一步登天”,不妨先就业后择业,找份差不多的工作先做起来为好。
2.给出一段时间来设定职业生涯。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最好途径??先就业后择业。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择业趋向还并不成熟,因为刚踏出校园的毕业生很多只是凭一时兴趣择业,并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多大,只有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这就需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接触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突出能力。
3.“骑着马找马”成为成功择业的必经之路。当今,各类职业技能学校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趋于多元化,不光只是单一工种的技能培训,还讲究技能人才的知识化。这就给职业技能毕业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给他们提供碰到“千里马”的良好机遇。各类毕业生在毕业时很难一下就能碰到“千里马”,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遇。在等待机遇的同时也需要你有抓住机遇的“本领”,这也就是需要你更多的社会实践所得来的经验。
4.给“白纸”填字。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对于社会这个“大染缸”来讲就是一张“白纸”,每张白纸上的字都是通过社会经历来得出的。这也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很多用工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都打出:“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的招牌。那么,不先就业,不先工作一段时间又何来工作经验之说呢?这样,就业理所当然也就成为了择业的前提。
三、如何引导职业技能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1.在就业路上“扬已所长,避已所短”。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生因为在理论知识的探索和积累方面不如高校毕业生,因此,职业技能毕业生应该在思想上就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要正确审视自己,做好自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贪大求全,把求职目标最好先设定在较低档次上,这样往往会使自己更容易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成功就业的概率反而会更高。要从山脚下开始跋涉,踏踏实实地从底层工作做起。
2.发挥自身技能优势,用真才实学亮出本色。很显然,与高学历者相比,职业技能学生在竞争岗位上必然处于劣势。但是,由于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于操作技能的指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那些学历较低的但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更适合社会的需求。说实在的,用人单位最忌讳的就是那些理论上夸夸其谈,而实际操作却一筹莫展的平庸之辈,这也正是目前技校生,特别是高职生供不应求的原因。以此为鉴,奉告那些在读的技工学校的学子们,应该珍惜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刻苦钻研,掌握一技之长,用技能之长,去补学历之短,以致在将来的就业道路上“出奇制胜”。
3.竖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技能毕业生刚从校园迈入社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这是好事,但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眼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愿望是一码事,现实又是一码事。不要太多地指望就业过程中的一帆风顺与一步到位,放弃一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之所以将“就业”两字放在“择业”前面,只想表明:择业远比就业要艰难得多,只有先学会就业,才会有更多的资本去择业。就初出茅庐而言,“碗筷”尚未到位,太多的挑肥拣瘦显然是对自己缺乏把握的表现。
4.适时选择就业方向。现如今的职业技能学校学生掌握知识多样性给他们自己成功就业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弹性空间,在第一专业面对就业困难较大时,还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其他技能来选择就业岗位。技能知识灵活多样的掌握,由辅助技能使自己日常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这也是未来人才市场对职业技能人员面临求职就业时的一个基本要求。
5.追热门不如追潜力行业。尽管有些行业一直很热门,但这些行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技术更新也极快,从业者有相当大的压力。对于有头脑和远见的人会把眼光投向比较有潜力的行业,既可以抢到好的就业岗位,又可以获得职业“升值”的可能。现在,有很多白领开始把择业投向医药、环保、保险等潜力行业,使自己能抢到商业的先机。这也就说明,职业技能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不能一味追求热门行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面对的就业情况选择自己的职业,一些偏冷门的就业岗位也会对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扩展空间。
6.正确对待“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世事千头万绪,有所不为方可有所作为;人生载沉载浮,认定目标才能少走弯路。因此,求职还得从实际出发,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职业技能毕业生在这种理念面前,也不能丧失了自己的原则,整天这山看着那山高,一心想着跳槽,也就谈不上个人的锻炼、成长与进步了。这里所说的“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是指导毕业学生适时的根据当前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调节自己就业心态,达到成功就业后再适当考虑个人择业问题,实现自我价值。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面对就业市场与高校人才竞争的压力,首先应做好自我定位,找一块落脚石,以后再寻找机会根据个人发展和企业前景谋求新的发展应为上策。
大学生生应先就业后择业 厚积薄发找机遇
时间:2010-11-02 来源:北方新闻网
10月23日,内蒙古中心人才市场在内蒙古科技馆举办了2010年全区第二次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此次人才交流会共有10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3159个岗位,1万多人次求职。许多求职者都表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找个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求职者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先就业、后择业,先灵活就业、后稳定就业,先基层就业、后中高端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一些读者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读者张女士:现在,不少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就业目标太高,总想一下子就能找到一份待遇好又体面的工作。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所以常常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年轻人初入社会应该先历练自己,积累经验,天道酬勤嘛!虽然可能要吃苦受累,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经历都是属于自己的财富,一旦好的机遇来临,才能厚积而薄发,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者陈女士:职业生涯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职业对人意义重大。职业理想人人都有,期望高低因人而异,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选择职业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制约它的因素很多,你想去的地方人家不要,要你的地方你又不一定愿意去,双向选择像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求职者了解形势、了解政策、了解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热门职业不见得适合自己,盲从和趋众除了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外,还有可能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并且丧失了其他好机会。乐观的人会经常告诉自己,别人的葡萄不一定有自己的甜,“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非常容易感觉到遗憾和痛苦。初次就业不等于终身厮守,职业生涯充满着变化,今后变换工作的机会还有很多,所以先就业、后择业才是正确选择。
大学生小李:当我在快餐店打工开始我的就业生涯时,我周围的不少同学都因为嫌这样的工作不体面、挣钱少而闲着,依旧向家人伸手要钱。我并不小看自己,也没有羡慕他们。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影响我们成功的往往不是大事,从细微之处着手,这是成功的保证。幸运之神总是偏爱有准备者,职业生涯之路很漫长,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对于就业很多人有很多的看法和感受,确实第一份工作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日后的就业方向,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做出选择,从容面对就业。
现在有很多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每年会有一段时间很长的假期。其实,实行三学期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学生一段集中的社会实践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兼职,通过在社会上的锻炼,学会沟通的技巧,了解自己的就行倾向,学习在书本中掌握不到的技能等,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从容的走向社会。
谈“先就业、后择业”
祁晓双
(北京城市学院应用技术学部 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从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意义。从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论证先就业、后择业就业观被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就业;择业;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07)—05—046—03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转向大众化普及阶段。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就是从那时起,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各高校也是按照这个指导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而近两年,由于毕业生在毕业3—5年内跳槽现象加剧,引起了一些用人单位的不满,据此有人得出结论,这是“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思想,造成了大学生盲目就业、然后频繁跳槽的原因。而且使企业增加了招聘成本,降低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诚信。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气质特点等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去寻找工作,这样就可使学生有目的的就业,降低了就业的不稳定性。那么学生应该是“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
一、就业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先就业、后择业”的真正含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一方面社会提供的岗位不可能都是人人满意的大公司、公务员等,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已经不都是社会的精英。提出“先就业、后择业”,主要是号召大学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找相应的工作岗位,而不是盲目攀高,也不是鼓励大学生盲目就业。是希望大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再选择更好的工作。很明显,这里的“先就业”是指先从基层工作做起,再选择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这才是“先就业、后择业”的真谛。社会上一些人谈的“先择业、后就业”,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人职匹配”的理论,强调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能力优势、职业价值观、经过职业探索,从而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工作岗位。显然、这里的“先择业”是指先选好发展方向,再去有目的的去就业。由此看来,所谓“先择业、后就业”与国家提倡的“先就业、后择业”并不矛盾。
二、职业生涯分析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金斯伯格把人的职业选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幻想期、尝试期、实现期。在实现期中包括:第一,试探阶段: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第二,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建立作进一步的选择。第三,专业化阶段:依据自我选择的目标,作具体的就业准备。施恩关于人生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中提出有成长期、幻想期、探索期,在此期间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需要、兴趣、寻找试验性工作和兼职工作的机会,作出早期职业决策。
加里·德斯勒综合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定阶段、维持阶段、下降阶段。在探索阶段,开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随着个人对所选择职业以及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这种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人们在这一阶段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形成一种现实性评价,并尽可能地了解各种职业信息。
从以上三位专家的职业生涯阶段发展理论看出,职业人在职业早期都要经历一个职业探索期或尝试期,即探索性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试图通过不同的工作或工作单位而选定自己喜欢、适合自己并将长期从事的职业。这个时期员工调换不同工作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学生早期就业跳槽频繁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这个过程,职业人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优势、职业价值观,再根据所获得的职业信息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做出职业选择。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一直在学校,有目的的接触社会很少,对职业的概念非常模糊。虽然,一些大学引进了人才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选择性的寻找就业岗位。但如果学生仅从适合自己的职业出发,而没有切合实际的岗位层次的定位,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找工作,也是很难如愿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社会经验、职业经历少之又少,一个科学的职业观或者一个客观的就业定位,既要有对自己的认识还要有对环境的认识,即职业环境的认识,学生只有经历了职业探索这个过程,才有可能建立可行的职业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适合的岗位。况且,在当前这种背景下,只有寥寥几所重点大学有这些测评软件,而且测评后结果的解释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这方面多数学生是不具备条件的。所以在当前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三、对就业的认识
从职业生涯的内涵进行分析,职业生涯分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外在表现出来的职业身份,是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通常由别人给予、认可、别人决定。内职业生涯主要靠自己不断探索而获得。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的匮乏一定会影响外职业生涯。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初次求职时一味地追求大单位、大公司,要做管理工作、福利待遇要好等外在的东西,而不具备相应的经验、能力、心理素质作支撑,求职失败是必然的。许多大学生也就是在多次求职失败后,才真正体会到“先就业、后择业”的道理,开始总结经验、转向更切合实际的工作岗位。但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只要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就能够从中积累内职业生涯,为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就业与社会的关系
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过程来看,不论大公司、小公司,国企还是外企,一般都经过相应的心理测试或人才测评,然后再过面试、试用期等招聘程序,最终用人单位才决定聘用与否。这个过程已经在力求做到人、职匹配,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就业。
学生跳槽有两个原因,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找到了他们认为更好的工作。第二,初次就业的工作太基础、太苦、太累、或太乏味、用人单位没有更好地给学生作相应的引导或职业规划,使他们感到在这样的单位没有发展,他们因此离职了,但这并不是“先就业、后择业”的过错,而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都采取各种办法,帮助新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引导,如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给他们配备职业顾问、职业导师等。使新员工很快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员工跳槽或离职,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常离职率一般在3%—5%。如果一个企业离职率很高,那么说明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存在问题。实际上,企业并不怕人员流失,企业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够与企业一起成长的适合人才。所以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无可非议的。就业市场本身就是双向选择,没有流动就没有发展。所以学生跳槽并不全是学生的过错,更不能归咎于”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五、先就业、后择业成为趋势
从这几年的实际就业状况来看,这种“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是切实可行的。首先从2006年度人力资源网所作的一项调查报告中看出,442%的毕业生赞同这个观点,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只有1395%。而且通过这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来分析,学生只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体会职业的真正内涵,后期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面试和工作机会,而且每一次的选择都更加接近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组织是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职业生涯只有进入一个组织,有相应的职业位置和工作场所,才能谈得上职业发展。所以大学生赞同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再创业的就业理念。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美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有成长顾问,成长顾问时刻关注他的个人特点而且开始灌输职业意识。到了高考的时候,学生填报志愿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所在选择所修的专业。而且大学期间兼职打工,据粗略估计,在美国,大学生每周花在实习上面的时间至少有20小时。实践证明这些实习和兼职经历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兴趣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去思考自己到底善于做什么,就连那些不太满意的工作也能够促使他们去思考获得满意工作具备的条件。即使这样,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也在做一些非常基层的工作,象服务生、办公文员等初级职位。另外,来自巴西的报道,由于巴西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加之劳动力市场的饱和,大学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他们非常赞同“先就业、后择业”。他们认为: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也是“先就业、后择业”。由此看来,“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可。
所以,综合目前的就业形势,我还是赞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1] 周文霞主编: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 大连人才网。[3]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大学生可先就业后择业
来源: 天津网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择业,招聘会
作者:李茜
2010-11-28 10:40
天津网讯
昨天(11月27日),由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主办的天津市第21届世纪星大型人才交流会在体育中心举行。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回暖,很多中小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不过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大学生们择业依旧偏向知名企业或事业单位。
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应届生看重事业单位
专家建议 大学生可先就业后择业
现在企业最缺什么样的人才?很多企业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是专业技能类的人才。滨海创新的招聘人员介绍,他们最缺乏的是软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人才:“以前网管会装电脑就行,现在这个职位还需掌握AO、ATM等系统软件。”
北方人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都有大量需求,外资企业也急需大量本土化管理、外语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转向技术型、技能型,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月薪普遍达到2500元以上。
在招聘现场,记者远远地便看到一家招聘企业被围得水泄不通,走近看到展位标识是某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招录的全部为聘用制人员,工资在2000元左右,但还是吸引和不少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看来应届毕业生们还是很看重稳定。”单位负责人说。
主办方设置了“滨海高新区”“行业”“酒店”“人才服务中心”等四个招聘专区,共吸引了12000余人进场找“婆家”。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副总裁尹恺告诉记者,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是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仍然不好,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大学生只选择知名或听上去有前景的企业,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不佳也让大学生望而却步。接下来,双方应增强对接,建议企业提升管理,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多数大学生的选择
2003-10-16 10:06:24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杨松 跟贴35条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转变择业观念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宣传教育的重点,如今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一项针对河北省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等地部分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问卷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参考。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多数大学生的选择。调查显示,有5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5%的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另有14%的人选择继续深造,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10%。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已明显意识到择业的困难。65%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已经知道,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必须有深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基础。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开始采取比较灵活的姿态。
看重工作发展前景甚于薪水。在大学毕业找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中,“单位能够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单位能够提供深造培训的机会”3个方面分别占到了40%、35%和26%;而以往被毕业生首选的“工资收入”和“工作稳定”已分别退居到了第4位和第5位,仅有21%和19%。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日益注重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发展,开始采用动态的眼光来看问题,而对工资收入和工作稳定性方面,看得越来越淡。
专业技术岗位和行政、事业单位仍受青睐。在择业行业和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以行政、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为首选的,分别占到了23%、38%和43%;而风险较大、但发展机会也很多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业仅占6%和13%。这说明专业技术岗位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它同时也表明许多大学生从政当官的思想依然较重,承担风险的能力还较弱。
找关系不如凭实力。在“择业中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认为个人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占到了82%,但仍有8%的毕业生认为家庭和社会关系起决定作用。
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择业过程中,准备自己做主的占到了51%,另有18%的人主要听从家长的安排,还有近10%的大学生没有自己成熟的想法,择业时仅仅以周围大多数人的选择为己所用。
求职需要花费。对于择业的费用,34%的人准备花费200 ̄500元,28%的人为600 ̄1000元,另有18%的人为1600元以上,仅有6%的人为100以下。这些费用主要包括:求职书的制作费、通讯工具购置费和服装服饰的购置等费用。这说明绝大多数毕业生已非常重视择业技巧,他们已经接受求职需一定费用支出的观念。
工资期望值基本比较合理。在能够接受的最低月工资额一栏中,52%的人选择500 ̄1000元,24%的人选择300 ̄500元,仅有6%的人选择2000元以上。这说明河北省大学生对就业工资期望值并不高,基本上符合河北省的省情。
不同职业,各有所爱。在“你最青睐的职业”一栏中,选项比较分散,其中超过10%的选项分别为:工程师(16%)、个体老板(16%)、教师(15%)和公务员(12%),而选择最少的是营销员,仅为2%。
多数人计划5年之内换工作。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的年限”时,37%的人回答1-2年,39%的人回答3-5年,仅有12%的人回答在10年以上。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已经摆脱了终生从事一个职业的“铁饭碗”思想。
创新和诚信为多数毕业生所推崇。在招聘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的选聘过程中,大学生认为单位看中员工的哪些个性品质?首选“勇于创新”的占39%,选“诚实守信”的占34%,而对现代社会日益看中的“具有合作精神”的首选率最低,仅为6%。
创业教育和创业技能较为缺乏。在创业问题上,有74%的大学生正在考虑创业,有7%的人已经付诸行动,仅有19%的人表示从未考虑过。有74%和70%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而对这些问题根本就不知道的毕业生竟分别占到了12%和7%。在“你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什么”选项上,“创业有关信息”与“创业有关技能”并列排在第一位,为30%;选择创业有关知识的为25%。这充分说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培养,已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访谈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量力而力,尽力而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季安琪 两会专题 2010-03-17 08:44:26
记者:您觉得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就业观,您赞成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张泱:我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想就业,90%以上的人都能就业。但是,大学生的要求各有不同。这就存在择业的问题,能就业,但他的学历和个人理想使他不想在某一单位就业。而大学生要求如果太高,用人单位往往也不愿意用你;这种现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现在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大学生虽然拿到了文凭,但是,他的水平还是很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样的大学生,即使要求不高,用人单位也不会要。
我个人赞成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初入社会,可以进入基层好好锻炼,培养出实打实的本领。
就业初期我们应量力而行,要考虑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是否能做好它?有一些大学生,面对基层组织招聘,比如街道、村官,他们往往争先恐后,但是得到了工作的人中,能够踏实就业的人却很少。这些人往往是为了给以后的工作简历上贴金。
因此,做为大学生,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尽力而为。
记者:除了转变就业观,我们大学生还应如何完善自己以适应就业环境?
张泱:中国需要实用型人才,我想,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以后觉得自己水平不足,可以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做高级技术职工。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金钱等等,最后做一个蓝领不甘心。可是,高级技术职工是极为短缺的。为什么有的地区资源丰富却没有人来投资建厂?因为缺少符合我技术要求的工人团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中,人人都是服务者,不可能人人都是白领,总要有蓝领。
记者: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没钱没关系,就很难找到工作,您怎么看?
张泱:这是一种扭曲的思想,有它的正确性,也有弊端。正确性在于,大学生看到了一些人在找工作中利用金钱、关系而使同等水平的人机会不均等。而它的弊端是过于偏激。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因素是国家培养了太多的大学生,僧多粥少,不均等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涉及到如何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政府官员应该坚持党性,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政府要讲良心,我很赞成“阳光政府”,既要讲法,又要讲诚信。
其次,大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心态,可以参加一些社会组织,有一个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第三,大学生还可以自主创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抓住机遇。
记者:您刚才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资金、经验等不足的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张泱:要解决你说的这些问题,就要从小培养自主创业的观念,收集有效信息。吉林白山工业区是有名的大学生创业区,那里最早是由10位大学生通过贷款办起来的一个织袜子的小厂,因为注重收集有效信息,他们的工厂越做越大,最后与其他一些企业联合,成为著名的大学生创业区。
中国校媒网专稿(C-01)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
来源:
发布日期:2010-6-4 17:13:50
我是北京人文大学理工学院机电一体化05级毕业生,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齐聚一堂,来分享我毕业一年来的求职经历及工作感悟,回首一年前,我也和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一样彷徨很迷茫过,在就业的问题上也曾面临种种困难和压力,刚刚出校门时对未来充满理想,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明白理想需要联系实际的,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看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才能更有利于我们顺利就业,并在今后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为自己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作指导,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轮船,最终会迷失航程。
那么,大家都会问什么才是正确的就业观呢?我想就我自己个人的一些感悟和学弟学妹一起探讨一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去就业,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求我们在就业之前,应该对以下几个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一、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必须刻苦锻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莫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就以我个人而言在校四年还是比较刻苦学习的,从06年参加自考到10年基本考完32门课程。在人文大学四年的自考岁月里,从老师那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
人生就像走路一样,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任何单位对招聘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工作中考察他的品行、能力、素质,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逐步安排晋升并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他的了解过程,又是毕业生表现自我的过程。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刚到单位,就想着要拿高工资,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这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就业时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单方面的追求,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三、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切不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同学们在学校中确实从事了某个专业的学习,想找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去发挥才能,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在推荐安排就业时,也尽量按专业对口去安排。但是,实际需要与我们的专业所学的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毕竟我们还要服从单位的实际需要才行。所以,我们在就业时,只能要求大的方向上的专业对口。努力用我们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去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成绩。如果所要求从事的具体工作完全跟学校所学的知识要一致无二,量身定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
四、做好准备迎接机遇
机会只属于做好准备的人。人生的成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说:成功=能力+机遇。一个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但如果他同时又得到了好的机遇,就会更快、更好地发挥才能,做出业绩。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它只赋予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对我们来说,在学校的学习、锻炼就是准备阶段。单位招聘员工,百分之百地要求品行端正、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谦虚好学的人。当你做好了准备,具备了这些条件,机遇就一定会垂青于你,相反,你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即使有了好的机会,你也会失去,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五、树立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的观念
就业,意味着离开学校的生活,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去迎接新的挑战。在新的天地里开创新的生活,就必须树立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的观念。有的同学在选择就业时,往往感情多于理智,眼前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前途,别把别人的说三道四作为指南、把道听途说当作事实。因为这些原因而徘徊不定,错失良机,令人惋惜。有的同学太过于自信,但在就业的时候就会处处碰壁,应该适度衡量好自己的能力,不要左摇右摆更不要盲从。
六、把握好“应聘”关
万事开头难,在踏上工作岗位这条路时,“应聘”无疑是最难,最具有挑战性的。想要把好“应聘”关,除了必要的硬件外,一些必要的软件如脱俗的气质,得体穿着,流利的口才,机智的回答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样要培养,在这我倒是可以建议大家去网上或是书本上搜集一些资料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
七、条条大路通罗马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户,当我们确实无力争取时,就要当断即断,另辟蹊径。我们在转变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犯大学生的通病,“眼高手低”,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能“不以利小而不为”积少成多,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能把握好你就是其中的状元。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弟学妹们: 正确的就业观既是一个人立足企业,准确定位的风向标,也是我们踏入社会,最大化、最优化实现人生价值的金钥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利用好自己手中这把钥匙,开启事业成功的大门。
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
[导读]“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 2小时前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中,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职业技能毕业生来说,要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如何引导职业技能„
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 2小时前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中,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职业技能毕业生来说,要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如何引导职业技能学生面对就业的问题就显得犹为重要,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就突现出来,求职择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应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等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后,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一、“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点的提出
1.就业市场的趋势。从就业形势上看,职业技能毕业生求职时不要把所找的第一个岗位作为终身职位来考虑和看待。因为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在这种社会趋势的导引下,人的“单位”意识变得越来越淡漠,而所谓的“打长工”、“打短工”却越来越盛行。因此,低学历毕业生应在毕业后尽快找到职位,应把欲望放低,先找一块暂且栖身的地方安顿下来再说,以后再寻求机会谋求新的发展。虽然,历年来各类人才交流市场举办人才交流会很多,但针对职业技能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却少之又少,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还需要学校的推荐,而推荐的工作岗位不可能适合全部毕业生,这就需要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心态,适时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2.毕业生的动向。近日,媒体相继报道一些大学毕业生虽然怀揣高等教育的文凭却不能就业,为了拿到就业的“钥匙”,又到当地技校“回炉”学习技能。随着取消就业分配和近年来不断的扩招,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昔日的“天之骄子”已经风光不再。不但不再是“香饽饽”,不少大学毕业生更面临着无法找到工作的“生存危机”。过去,一些大学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着“好马配好鞍”,在就业选择时两眼只盯着“白领”岗位,对技术工类的“蓝领”岗位往往没有兴趣。结果是处处碰壁,长时间不能就业,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在,这些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再自视清高,放下架子,到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做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就说明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也以“就业”为前提,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
3.专业背景限制逐渐淡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更新的加快和职业人士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个人专业背景的限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员工的专业知识在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能掌握,因此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如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为导向的就业观”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http:// 在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10-06-27 15:44:13
在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已经使得现在社会上大学生多如牛毛,再加上今年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往年严峻很多。从而,在当今的形势下,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前,首当其冲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的给自己定位。
首先,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当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才能实现这种愿望。从自己的喜好,个性,到自己的能力,素质,再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方面进行一次全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对照周边的朋友,客观实际的认识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很多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且也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中。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短处;不仅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也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能过于自信,但也不能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二、毕业生就业不一定要扎堆城市,也可以考虑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县镇乡地区。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今日的大学生已不是70年代的“稀世珍宝”,也不是90年代的“天之骄子”,而就业大军却是浩浩荡荡。如果此时就业仍是想着只去大城市,只去环境好的城市,那么势必竞争会无比激烈;但如果把要求放低一点,考虑去县镇级地区的话,那么竞争必定会小很多,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出路。
再者,县镇级地区虽说比不上大城市,但是相对来说发展也算是比较发达的。大学生就业同样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的前几年是学习的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几年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哪都是学习,只要肯干,在哪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学生就业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不要只针对大城市的企业。
三、毕业生就业不一定非要高薪优待,低薪就业,甚至是不带薪就业,先赚取经验也是很必要的。
毕业生刚毕业,在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低薪就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部分毕业生持有这样的观点,例如:“深圳地区工资没有3000元我不去”;“本地公司如果是薪水不高,但环境好,工作性质好,发展潜力大,我还是会接受这份工作。”„„像这类想法必定会影响自身的就业。
有学者认为:“人生职场分五个阶段,跨越这五个阶段,必然拿到高薪。第一,30岁以前的职场学习期。30岁以前,个人需要跟老板踏踏实实地学习,积累职场知识,完成从一个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第二,31岁到35岁的职场起步期。这一阶段是职场刚刚起步,30岁左右都成功无比了,那么40岁左右、50岁左右的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不符合人类种群的生存法则,如果纯粹卖力气,那30岁左右是最牛的时期。第三,36岁到40岁职场启用期。这一时期是人生第一个黄金期,这个阶段职场才会重用你,你才能承担起组织的重任,30岁左右是担不了重任的,因为任何组织都活在社会中,即使给你重任,你拥有的社会资源根本不配套,20多岁组织就启用,这个组织是超年轻的团队,非常危险的组织。第四,40岁到45岁是职场转型期,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第五,45岁以后是职场收获期。经过了这5个阶段的职场人士,必然进入高薪行列。”
所以,刚就业的时候不必那样讲究公司的待遇,先踏踏实实学习,使自己变成一个职业人士,再一步一步的成就自己的事业。
四、要树立正确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思想。
大学生有工作之后就应该脱离家里的照顾,不能再对家里有着依赖心理,首要做的就是自力更生,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再者刚入社会,缺乏独立生活、工作,应该先积累工作经验。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同时解决温饱问题和积累工作经验也是就业的目的。择业,就是选择自己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行业,积累行业专业知识和资源。当有一定基础后你就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这就是创业。
就业要有就业的能力,择业要有择业的智慧,创业要有创业的勇气。能力,智慧,勇气,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适当的时间里正确地发挥这三种力量,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思想。
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毕业生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地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理性务实:择业睿智之举
——谈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问题
□祁 鸣
所谓就业观,是人们选择和从事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劳动观以及享乐观等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
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准确定位、调整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是缓解和解决“就业难”现象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作为思想最为解放、个性最具张扬、生活最爱创新的时代骄子,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念,应该怎样树立新的就业观? 确立自我检验的积极心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求职为镜,可以度长短。大学生要对就业过程有正确的认知,把寻求就业的过程看成是告别学生时代,破茧化蝶的成长考验,当成一次难得的就业能力的自我审核。有了这样的认知,大学生就会调动全部热情,以充分的耐心和智慧,去观察体会、去思考对比、去总结调整、去完善提高,从而以乐观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岗位目标,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以积极的行动去迎接就业的挑战,挣脱从众、攀比的社会心理羁绊,尽早落实岗位,体会苦中有甜的成长必然。摆脱专业对口的观念束缚
国内权威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对全国22万大中专毕业生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只有67%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专业对口,其中大部分是技术性岗位,也就是说,平均三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如果对所学专业特别感兴趣,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或发展空间又很好,完全可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耐力执著地追求专业对口。但换个角度看,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知识,还要强调思维方式、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不应该是上大学的唯一收获。同时我们知道,跨领域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往往会激发出超常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医用CT的发明就是物理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被誉为 “商界哲人”的冯仑在创办企业时,所招聘的员工必须是学习两个以上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把学了几年的专业知识暂且贮存,放眼新领域去汲取新信息、增长新才干,很可能因此开创出一片职业发展的新天地。在就业选择时,不仅要从专业和兴趣出发,更要把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和自我潜质相结合,去找到一个务实的落脚点。大学四年的学习不过是入门教育,重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爱”。真正的专业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再学习以及从业经验的积累,逐渐清晰而最终形成的。克服稳定就业的心理预期
稳定就业是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强烈的愿望,这种求稳的意识首先来自家庭。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宁愿自己吃苦也不忍心让孩子受委屈,希望孩子找个稳定工作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本身也不乏溺爱成分。同时,这种求稳的意识也来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源于大学生内心,源于人本能的惰性,源于对压力、对未知风险的回避。从本性看,人总是下意识地寻求最直接的安逸和舒适。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这个重大问题上,如果简单地依靠“下意识”层面去作决定,去迁就本能的惰性,就太危险了,很可能会抱憾终生。
作为80后的大学生,更应该注意自己内在的活力和突破的激情,意识到自己在滑雪、打CS枪战、玩电子游戏时那颗追求超越的心。这种超越的激情和勇气是大学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能在保守求稳中消磨了激情、消磨了生命活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展开,大学生所关注的稳定,往往是一种表象的、相对的稳定。大学生有没有应对变化的本领,有没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能不能在变化中去提升自己,能不能持续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点更为重要。有能力才有稳定。当一名大学生锤炼成有丰富经验、精湛技能的职业人,他将从忠于企业转化为忠于职业,从企业人转化为社会人,而这时,他的职业能力就创造了真正的职业稳定,稳定也就掌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
在美国,社会上基本不存在职业歧视问题,在管道工、钢铁工、大卡车司机等蓝领工作领域,有不少人是大学毕业生。即使是在与我们价值理念比较接近的日本和韩国,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也先于我国。日本大学生普遍没有精英意识,他们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当“普通劳动者”,而不是人人都当科学家;韩国的许多博士、硕士也都能理性地选择工作,甚至竞争银行柜员这样一些普通岗位。在他们看来,工作就是平台,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也要更加理性和务实,正确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只要是有社会价值的岗位都要去认真对待、努力争取,以求参与社会、实现自我、收获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开发目录显示,近几年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提供面向大学生的岗位占总数的90%以上。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更显活跃。大学生踏实地在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往往会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踏实的成长路线。开辟自我成才的就业空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沈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在深入开发传统就业岗位的同时,创新就业理念,提出了灵活就业的新形式,出台了鼓励灵活就业的新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出了新路子,为大学生自我成才开辟了新空间。今年沈阳市推出的畅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大渠道中,第六个渠道就是灵活就业,提出对从事家政服务、健身教练、婚礼策划、婚庆司仪、乐器调音、自由撰稿人、装潢设计、网络服务、球类陪练、法律服务等岗位,并以个体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有志从事灵活就业岗位的大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扫清了发展障碍。灵活就业具有技能要求突出、自主性强、就业成本低、工作时间灵活、创意价值明显、发展空间巨大等特点,比较适合80后大学生的成长选择。希望大学生能够充分关注灵活就业这个新领域,积极作出新尝试,走出一条自我成才的新途径。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基层的发展也在呼唤着大学生加盟,那里正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体现价值、增长才干、报效国家的梦想舞台。“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会走得更远”。建议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清形势、把握机遇,认真投身于基层岗位,以扎实的作为去积蓄成长的力量。
在当前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影响的复杂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不当影响,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包括媒体、高校、企业、家庭,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新的就业观。特别是政府,要大力倡导劳动光荣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明确在就业问题上,只有岗位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从政策上尽量减少分配上的差距,使不同岗位的劳动都能体现出从业者的价值,从利益分配上消除就业的等级差别。
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转变观念,开拓视野,以理性、务实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会发现,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作者系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大学生应当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
2010-11-30 13:20:28|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部分观点如下: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为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毕业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0月10日《信息时报》)“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毕业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应该说,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
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学校逼“嫁”,使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时,只能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据说学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益。果真如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们经常谴责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确实用人单位存在滥用优势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职者的不诚信行为也使用人单位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再次受骗上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过于谨慎,矫枉过正。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与求职者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企业对一名员工进行一定时期的技术培养,并帮其办好落户等一切手续时,这名员工突然提出辞职,企业会怎么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发现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发展而离开原单位,另谋高就,这是可以理解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小肚鸡肠,迁怒于求职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毕业生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背叛单位,而是进入时就没有长期工作和服务的诚意。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诚信问题,这正是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声称要达到去年大学生就业率73%以上的目标。尽管如此,还会有27%左右的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得到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级部门规定的就业率就完成了,至于大学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适就不是大学老师们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以使他们从纯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开始自食其力。毕业后仍然花着父母的钱自己不挣钱,毕竟让许多大学生良心上过不去。
先就业后择业?
郭召良博士说,把目光紧紧盯在“就业”和“就业率”上面,这对学生本人没有一点好处。首先,有的学生迫于生计压力,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可能会选择了一个“好工作”,但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他,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现在工作上干下去。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县的公务员考试,最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县某机关部门工作。但是到机关以后,由于自己性格并不喜欢应酬,也不喜欢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应酬和喝酒。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样,但她又不能舍弃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的结果就可能是“干一辈子自己并不合适的工作”。
其次,有的学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跳槽。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跳槽。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有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年内没有跳槽的毕业大约只有20%左右。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了一个超市作销售工作,还来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就跳到某企业作市场运销工作,后来又发现作市场营销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办公室里边有发现同事关系不太处理得好,她又想换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换什么样的工作了。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却变成了一个不断逃避现有工作的借口。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之中。超越“找工作”
郭召良博士说,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首先,我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大学生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要知道,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
其次,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多次面临职业转换的情况。因此,大学毕业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有步骤地过程。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累计自己,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
郭博士说,“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郭博士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郭博士说,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正方辨友观点:
凡事应该有的放矢,没有目标就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出路的!何况事业是一辈子的事情,怎能随便就从了呢?
为此我认为应该先择业后就业,我有以下理由:
1.先择业后就业有的放矢,能够保证不走回头路,为自己的事业做长远打算,提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尽早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准确择业才能保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择业不慎,盲目就业,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领域,很难做出成就来的。
3.先择业后就业,选准职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获取自信心,取得成就感,体会到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感受自我生命价值。
4.先择业,并非择业之时不就业,而是避免盲目就业,是把握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脚踏实地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个人事业理想。
5.先就业再择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就错了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成百年人!工作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干着自己并不喜欢或擅长的工作,再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业,代价过大,很难回头。
另外,时过境迁,自己钟情的含行业也许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想重头干起,也不是易事。还有,自己重新开始必然面临两难境地——想辞去已经干过多年的职业吧,自己多年的艰辛好像就要取得收效了,工资待遇也逐步提高了,舍不得放弃;不辞吧,自己的精神上总有缺陷,总感觉自己没有为自己活着,做的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走的不是自己适合走的道路,于心不甘!
就业后,再择业,要面临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在用人单位看来,这就是半路出家,用人单位不一定接受。也许还有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自己周围的人的压力,工作单位的压力……可谓阻力重重。
反方辨友观点
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李开复
开始先来理解什么叫就业?什么叫折业!
就业
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
择业
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有句话叫叫学无止境!不是说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在经济危机之下,用人岗位短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别人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太多的人都放弃了坚持,因为他们先要解决的是温饱!有人有实力的家庭成了最有力的后盾,而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多数是穷人,他们只有在自己不被饿死的只前给自己一条活路即就业!
正方精彩发言:
大学生,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维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择业,是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资源条件后的选择职业,不是简单的只考虑薪金福利和工作条件。从某种角度讲,大学生勇敢迈出自我选择,自我定位的一步,是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是对自我权力的肯定,所以,我方观点: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第一,先择业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完整体现。大学生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在大学学习中内化的学养素质,获取的专业知识,培养出的思想方法。只有恰当的选择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才能在求职中体现他大学文凭背后“人才”这一价值。
第二,先择业能提高效率。我们不能好罐子破摔,这不仅是浪费了资源,更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第三,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盲目就业,这样缺乏效率,浪费时间。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如战场,大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上取胜,就必须先对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一番深入分析,这样求职才会更有竞争力和必胜的信心。
第四,十七大也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
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我们不是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工具!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对方辩友是不会支持更不会踏上这条路吧~综上所述,大学生应先则业后就业。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工作。
反方精彩发言:
郑重申明我支持反方:先就业,后择业
名词解释:就业——得到工作!择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我赞成先就业,后择业。理由如下:
1、必须申明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条件是:就业者不是啃老族,要靠自己养活自己。
2、谁都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但是当前的就业压力如此大,“僧多粥少”的现实逼迫着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实例:4月中旬,苏州市区58座公共卫生间(公厕)二年期保洁和维护管理的招标公告一出,很快引来了870多人报名,其中还有40多名大学生参与竞聘。日前,经过开标,4名大学生拿到了公厕两年保洁和维护管理权,如愿当上了“公厕所长”,并将于6月1日走马上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很多大学在暑假期间开展:50元钱在陌生的城市生活15天之类的生存体验,这些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生存是第一位,为了生存必须先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才会有面包吃,才会有地方住,才能够享受生活!这样的活动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直接的注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而先就业就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是各种金字塔最底层的基础,离开它,所谓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是无本之源。无源之水。
4、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更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因为所有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而先择业,说好听一点是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其实不过是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也就是“嘴太刁”,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5、先就业后就业有利于培养自己爱岗敬业、沉稳大度、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更加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的体会生活的艰辛、百姓的困苦、人情的冷暖和社会的真实,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真正的栋梁。
6、几个误区:
(1)先就业后择业,不是说饥不择食的去干一些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比如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些都不能算是正当的职业。
(2)先就业并不代表不择业,只不过是时间先后而已。先就业了,生活又保证了;可以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择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正方总结陈述:
我方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的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老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它毕竟不是主流。
其次: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解决生存问题,二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
如果我们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何谈自身发展?我们怎样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不会踏上这条路吧!
最后:社会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先择业再就业。上面我已经提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对他们感兴趣有帮助的长期员工,不是来混口饭吃翅膀一硬就飞走的“临时工”。因为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必须经过谨慎的选择,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
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综上所述,在择业与就业之间,我们应当先选择前者,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才是我们大展拳脚,奉献亲春,铸就一生辉煌的时刻。
预祝在座的各位将来都可以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反方总结陈述:
反方认为,正方的论点有以下问题。
一、割裂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将就业当成一个没有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
二、就业就是一个择业的过程,在就业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择,实际上也是对个人能力的完善。在相对工作中完善人的性格处世哲学,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先就业是有好处的。
三、不是说,就业就没有选择性,就是糊里糊涂的就业,大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四、对方辩友说”不食嗟来之食“与解决生活问题不是一回事,有混淆视听涉嫌伤人心灵的嫌疑。
五现实毕竟是现实,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站在遥遥不可及的高处,多少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从事了最终有成就的事业的。
六,各尽其能,是可以发挥价值,适合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也每个人所盼望的,改革还是路上,就业形式难不成就到水到渠成、任人所愿的地步了么?七良好就业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家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先就业,不影响实现自我价值。
另:
今天的辩论结束之际,我代表反方首先感谢召集者和比赛评委给你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参赛朋友们也以热腾腾的心回报着,虽说贵在参与,虽说正方辩友站在虚空的台阶上说着不太切合实际的话,但为了参与,大家依旧是朋友,同时,也但愿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能为没能就业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才智,释放激情的舞台,让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再陈旧,使企业岗位门庭冷淡的状况不再持续。转变就业观念,使国家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秩序,为实现美好的价值人生,让招考公务员的队伍不再门庭若市出现如织的报考大军。认清自我,认清社会,放低心态,把握现实,顺利地先就业。因为,我们的青春耗不起!谢谢大家!!
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先择业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择业和就业又矛盾,同时又相近。正方认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以要先择业,慎重择业,才可以解决生存,自身和国家等理想和抱负。还谈到择业时对社会和就业单位负责任的表现。这两个总结性的观点还是不错的。但谈到就业压力是短期矛盾,不可能长期存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反方,他们的观点是先就业,后择业。反方的观点很讨巧,结合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所以辩论起来比较容易。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找到两者的关系。就业不一定就没有通过仔细的选择,另一个,先就业,是当下就业压力所致,而后选择自己的所爱,自己的所长,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规划。观点非常清晰,逻辑严密。
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OR先择业后毕业辩论赛的思路
1.从2002年第一批国家扩招后带来2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到2009年600万左右的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庞大的数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别说什么不存在温饱问题,就算家人可以一直养活你,难道你就做一个啃老族?看到周围的同学有自己的事业,家庭,有自己的幸福,如果这时的你还是一事无成,你的心理会平衡,一个两个没问题,大了就是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思维较单纯,容易受到很多影响.2.还是心里问题,如果对方说先就业易形成心理问题,你应该告诉它不就业会引起更大的心理问题
3.现在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要先生存后发展
4.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是一辈子只干易份工作,如果现实需要可以是我是易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都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岗位不分高低,大家都是为了社会做贡献,都是实现人生价值
6.先就业可以培养一些能力,成功的人士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大多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7.就算是易份不起眼的工作,大学生做和别人效果也不一样,大学生有理论基础,有强的学习能力.同样的工作,放在大学生身上更容易做出成绩
8.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的能力,而非某易特定领域,所以毕业后也有很多领域是适合我们的
9.大学生毕业后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没经验,缺乏能力,实践能力差,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去切身体会才可以学的到.所以要先就业后择业,积累你的原始资本 辩词
1.正方观点:以个人需要为前提,做到物尽其能,更能发挥个人价值,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故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正方一辩陈述正方观点:“个人需要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选手列举了权威的问卷调查报告,并阐述了职业,大学生,大学生择业三者的相互关系。
3.正方观点:
1、个人需要并不等同于片面追求个人的利益,它虽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样认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
2、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都有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大学生择业以个人需求为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择业对个人需要进行衡量的同时,已经将社会需要内化。
4.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不仅从生产关系,进到了生产力,还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谈到了择业的目的,要理有理,还不乏广阔的知识面。
5.我觉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只有喜欢才会认真的去做,才想去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啊!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有何不好吗?这样的人生才有趣有价值。而且你喜欢,证明你在这方面有天赋,这样你可以把这个工作推到更高的高度上。对社会来是说,它更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6.当然是以自己的兴趣了啊!你喜欢了做起来才会快乐,你才可以为自己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你喜欢,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啊,你才可以在这里改革创新,这样一样也是为社会服务啊!而且不但、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自身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1.反方观点:社会提供岗位,是个人就业的前提。社会所提供的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故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反方一辩对正方一辩的论点进行驳论,并提出了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和职业的存在以及大学生如何择业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需要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
3.在攻辩阶段,正反方犀利激烈的辩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正方暂居上风的情况下,反方展开了反攻,提出了为什么十年后国家要恢复高考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而正方选手也不示弱,积极应对,以四两拨千斤的回答博得阵阵喝彩。
4.反方认为社会需要才是更重要的,片面的强调个人需要会导致人们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正方认为个人需要更重要,只要兴趣使然就可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提出若一味服从社会需要就会与机器无异。5.反方观点:
1、对大学生而言择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而且还与环境因素和择业的可行性等密不可分,这些所牵涉的都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
2、择业时,也应以全局为重。当个人的爱好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以及与个人价值实现相矛盾时,我们就应当个人服从大局。
3、大学生的专业对口已成明日黄花,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日益需求才是最可行的办法。6.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社会从原始的群居部落到现在的高度文明,每一步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无论是高尚的。还是低贱的,只有每个人依据社会的需要而合理的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有可能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才有可能真正的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7.倘若个人只是一味的注重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社会这个大海里的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那么个人只有渐渐的远离这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殆了自己,最后只能以一声叹息为自己画上终点。
正方先就祖国正需要大学生积极的投身西部大开发为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辩题,再到农村的发展、建设,又到现今科技发展需要大学生,要大学生远离小我,实现大我。
2006哈工大威海校区辩论赛
决
赛
比赛时间:2006年5月20日
比赛地点:哈工大威海校区G楼学术报告厅
参赛正方:人文与管理学院
正方立场:大学生应先就业后择业
正方一辩:翟阳阳(05级信息管理)
正方二辩:周玉良(03级财务管理)
正方三辩:刘孟卓(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正方四辩:赵龙翔(03级财务管理)
参赛反方:海洋学院 反方立场: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
反方一辩:赵思言(05级生物技术)
反方二辩:黄
涛(05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反方三辩:陈思衡(05级生物技术)
反方四辩:李
冰(05级生物工程)
第一部分:开篇立论(双方一辩各有2分30秒时间)
(正一)翟阳阳:
谢谢主席,大家好。当今社会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益严峻。面对着这样僧多粥少的社会现实,我方认为大学生应先就业后择业。首先让我们来明晰几个概念。就业,词典上解释为得到工作,而择业,现代汉语词典和各大网站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我们不妨引用全国高等学府联合论坛给出的概念,即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基准来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我们说无论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都要以现实为基础。人的行为主要受其思想控制,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进行思考。如果对方辩友今天非要将这种事前的思考说成是您方的择业,那我们今天的辩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说先就业后择业正是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再去选择其他目标。下面我方将从认知、能力、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我方观点。
一、认知。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学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检验知识深浅的平台。但仅靠有限的实习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就职业而言,现代竞争日益激烈,仅凭走马观花似的了解又怎么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就社会而言,学校社会有着不同的规则,先就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可以适合做什么,对社会和所从事的行业有更深入地认知。
二、能力。先就业有利于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我们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我们社交的能力。通过各项能力的积累,给自身以明确的定位,以利于自我实现和提升择业能力。
三、自我实现。当我们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胸怀抱负,我们渴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先就业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古语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今社会更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让我们珍惜时光把握机会展现自我风采。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今天的青年才俊都能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谢谢!
(反一)赵思言: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各位老师和评委来到场关注我们的比赛。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阐述我方理立论之前先纠正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
第一,概念性错误。词典中解释就业为得到职位参加工作,择业为选择谋求的职业。先择业后就业是指对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在其指导下找工作。而对方所宣扬的先就业后择业告诉我们,先找一个工作,人生规划等到工作以后再说。
第二,对方辩友说到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先就业。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果在大学伊始就对人生开始规划,开始择业并根据其锻炼自己的能力的话,在毕业时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对方辩友似乎忽略掉了择业所带来的经验。其实先择业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而进行的,可以更好的发挥知识。当然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积累经验。先择业后就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经营自我经营未来,因此择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原因如下:
第一、先择业后就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先就业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先择业后就业不仅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有发展问题。它是从自身条件和特点出发,慎重地选择一个好的起点。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先择业后就业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学生仅占全民比例的5%,人才需求依旧很大。而出现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就业前没有进行合理的择业。如果都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则可以人尽其职。同时,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并没有长久的细化。高达90%的失业率,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并引发了诚信危机,第一份工作越来越难找。当代大学生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而我们在面对社会的时候,却不可以茫然的随波逐流。作为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对职业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规划的基础上。因而我们的工作应当是对我们的发展具有基础意义的。综上所述,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当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第二部分:攻 辩(每轮1分30秒)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
(正二)周玉良: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三辩。
(反三)陈思衡:谢谢对方辩友厚爱。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在我们开始辩论之前,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场外的声音。2004年,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和逻辑,是不是我们的国家把我们大学生在往火坑里推呢?
(反三)陈思衡:对方辩友显然没有看清楚这个政策的全文。我们也看过这个政策,这个政策上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其中一句话,也就是说鼓励大学生充分就业。它强调的是说充分就业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先就业再择业。
(正二)周玉良:那对方辩友今天您所说的就业就一定是盲目就业吗?您为什么把就业等同于盲目就业呢?
(反三)陈思衡:如果不考虑发展,它相对择业而言,当然是盲目的了。
(正二)周玉良:啊,对方辩友您一定要把就业等同于盲目就业的话,那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不是大学生应该先盲目就业还是先择业呢?
(反三)陈思衡:对方辩友显然割裂辩题了,是么?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既然无法回答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再听听企业的声音。杭州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说:人才,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处于弱势状态,弱势状态的群体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先就业再择业是很务实的想法,对方辩友您怎么看呢?
(反三)陈思衡:那您知道吗?现在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是一种又爱又恨的状态呀。因为我们曾经提倡过先就业,所以说我们就业之后反复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您知道吗?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是不是说先就业就一定要跳槽?您是不是要论证这样一个必然性呢?您论证给大家听好了。(时间到)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
(反二)黄
涛:请教对方二辩。
(正二)周玉良:谢谢。
(反二)黄
涛:请问您在鞋店买鞋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正二)周玉良:当然是大小适不适合我了。
(反二)黄
涛:难道您不需要考虑您的腰包吗?
(正二)周玉良:哎,我方立论的时候已经说了,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思考一下,难道我们是植物人,做什么事情都不去想吗?如果对方今天一定要把这种想作为您的择业,那我们今天就没的说了。
(反二)黄
涛:谢谢,难道您不需要考虑鞋的舒适程度吗?
(正二)周玉良:这个当然要考虑,这和刚才是同样的问题嘛。
(反二)黄
涛:好,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我刚才请教对方辩友的问题正是一道经典的择业心理测验。在其测验中,我们把没有鞋去买鞋的人类比成是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的大学生。在其中,我们把您在挑鞋时所考虑的舒适度及鞋码可类比成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职业是否适合我。而您所考虑腰包问题,就是在考虑个人能力是否与职业相匹配。真是万分感激对方辩友以实际行动论证了我方观点—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啊!
(正二)周玉良:首先提醒对方辩友您是在违反规则用您的长篇大问题来打断我的回答。其次我想告诉您,我选鞋的时候首先我要保证我有鞋穿,而不是光着脚我怕踩上钉子啊。
(反二)黄
涛:对方辩友说您在考虑一个长远的规划不算是我们的择业而算是就业前的准备,那我倒想问对方辩友了,我们择业„(时间到)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
(正三)刘孟卓:有请对方三辩。由于我们大学生刚刚就业,缺乏理性和科学性,那么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并存,人才浪费与职位浪费并存,面对这样的一种择业,我们还要先择吗?
(反三)陈思衡:那是没有好好择业的结果。而且对方辩友已经说过了就业岗位非常的紧张,又说就业岗位不缺,这是不是您方在自我矛盾呢?
(正三)刘孟卓:不好意思,应该是我来提问吧?那么我想问对方同学了,您方说没有好好择业,那么我想问,他们能不能好好择业呢?
(反三)陈思衡:大学生当然能够好好择业了,我们大学生经过教育是合格的大学生,我们能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如果我们想好好择业当然能够好好择业了。
(正三)刘孟卓:那么我想借用刚才您方二辩的一个问题,如果说我没有穿过鞋我如何能够知道鞋子穿起来怎样是舒服呢?
(反三)陈思衡:您试一试不就知道了么?
(正三)刘孟卓:我试一试可以,但是我不知道它如何评判呐。
(反三)陈思衡:不挤脚,当然算合适了。
(正三)刘孟卓:仅仅是不挤脚吗?很牵就吧。
(反三)陈思衡:难道对方辩友认为,不挤脚的鞋,穿着舒适的鞋,能让我们走的长远的鞋,这样的鞋不是好鞋么?
(正三)刘孟卓:那您也得穿上鞋。下面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大学生毕业之后他在择业的过程当中他在不断地择业,这个时间成本是如何来计算的呢?
(反三)陈思衡:不断地择业„(时间到)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
(反三)陈思衡:有请对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觉得工大校园美丽吗?
(正二)周玉良:工大校园当然美丽了。
(反三)陈思衡: 好,这个美丽是不是应该归功于我们学校对于建筑的规划而且规划按步骤来实施了呢?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总是把我们今天的规划等同于择业,我已经说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对方辩友您要非把我们逼到已经没有的程度上我们还争什么呢?您今天是不是要跟我们说永动机是不是可以发明,这没有意义嘛。
(反三)陈思衡:对方辩友的逻辑有问题,显然是已经承认了规划让我们的学校更加美丽。同样规划可以使我们的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成功,对方辩友是不是已经潜在承认了我方的观点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呢?
(正二)周玉良:这个问题我已经明确告诉对方辩友了,我是明确承认规划可以,但是规划不等于择业我已经说得很明确了,谢谢。
(反三)陈思衡:对方辩友有没有仔细听清楚我方的立论呢?
(正二)周玉良:我当然在听了,我还找到很多错误呢,一会儿要与您共同探讨。
(反三)陈思衡:那我问您下一个问题。关羽当年最初的职业是卖绿豆,这样的职业对于他最后职业有什么作用呢?
(正二)周玉良:为什么没有作用呢?我说爱迪生失败了九百九十九次啊,他九百九十九次失败难道就没有作用吗?他卖绿豆没有积累人生的经验没有了解社会吗?
(反三)陈思衡:对方辩友是说关云长当年卖绿豆的经历对他驰骋沙场起了很大作用吗?
(正二)周玉良:那当然了。
(反三)陈思衡:请对方辩友论述一下。
(正二)周玉良:这个问题,他可以首先了解社会,与社会各种人去接触,他可以知道社会的各种规则,这难道不是对他的一种帮助?(时间到)
第三部分:攻辩小结(双方一辩各有1分30秒时间)
(正一)翟阳阳:
谢谢,感谢双方辩友带来的精彩攻辩,但是作为正方一辩,我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在攻辩中所出现的几点纰漏。
第一、择业概念扩大化。对方辩友将择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的扩大,企图将我们的就业框入您的择业范围之内,这就好比,您放出了一只天狗吃完月亮还要吃太阳啊。但我们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真理总会放出光芒。
二、脱离现实建造空中楼阁。对方辩友无视现实情况,无视大学生的切身实际盲目拔高,企图以空中楼阁的虚构之美来掩饰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我方二辩提到的工作经验问题。
三、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先择业的好处,却连我方三辩所提出的关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对方辩友难道您先择业的好处真的有如越人口中的天姥山般“云霞明灭或可睹”么?
其次,对方辩友说先就业是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我们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今天对方辩友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纰漏,究其原因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让我们来客观的面对现实吧。最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立足现在才能展望未来,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康庄大道,谢谢!
(反一)赵思言:
谢谢主席。我方所说的择业,并非是指得到工作前的思考,而是指一个长久的规划。现在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在攻辩时出现的几个错误。对方二辩提到了国家政策,在那个政策中明确指出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充分择业,意在扩展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大学生就业前应先择业。对方辩友再来听听企业的声音吧,你跳过了槽却一笑而过,你跳的贪婪他跳的懦弱。我培养了他,他却把我作为了跳板,诚信何在呀?下面来阐述我方观点,踏入社会开始选择职业。正如买一双鞋子,刚才对方二辩在买鞋时不仅考虑到了钱、鞋码、舒适度,可谓十分的充分。择业在于选择合适自己的,而就业似乎带有一部分盲目性,那么我相信,他在择业时一定可以充分的结合个人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因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将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扎根于心里了。置身于美丽的校园,我们流连于欧式建筑,感慨于满眼的绿色,这不正是建校前对学校有着合理的规划吗?我们说规划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并非只指眼前。如果对人生有一个长久的规划并在此规划下结合自身特点而择业,可以更好的发挥知识,积累更具有针对性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谢谢!
第四部分:自由辩论(双方各有累计4分钟的时间)
(正四)赵龙翔:我先请问对方辩友,您今天这个命题是一个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呢?
(反四)李
冰:我想说我方今天是来比较两个方案何者更优,我注意到正方的立论一直在说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如何,从个人角度考虑应该如何如何如何,但是你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替国家想一想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替企业想一想如何挽留人才的问题呢?
(正二)周玉良:我方正在替国家想替社会想,现在待业大军已经多少万对方辩友您看到了吗?我们正是说要先去就业来解决这个问题呀。
(反二)黄
涛:我们所说为什么就业难呢,我们看大学生占全国比例的4%到5%,这说明我们的就业缺口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啊,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从而盲目就业导致我们人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呀。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刚才提到一个买鞋的例子,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是穿着鞋去买鞋还是光着脚去买鞋呢?
(反一)赵思言:那我们第一双鞋是如何来的,不就是类比到我们先择业吗?请问对方辩友八荣八耻的第六条是什么?
(正四)赵龙翔: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方三辩在攻辩时候说那个政策目的是充分就业,而一辩在攻辩小结中说的是充分择业,您的自相矛盾请先解决下好么?
(反一)赵思言: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刚才的问题,第六条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是先就业后择业对第一份工作没有长久的打算,带来了很高的流失率引发了诚信危机。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一直给我们扣一个帽子,说我们先就业就是没有长远打算就是一定要等于跳槽,对方辩友请你论证这个必然性好吗,谢谢。
(反一)赵思妍:那请对方辩友来给我们解释你的就业到底是什么?
(正二)周玉良:我们已经说了,我们得到一个工作机会先吃着口里的馒头再去追求明天的美味呀谢谢。
(反二)黄
涛:如果我们大家都抱着对方辩友这种骑着驴找马的生活态度我想在底下坐的我的女朋友会不愿意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我在挽着她的手漫步在林间的时候,心里却在想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想下一个真爱到来,我的女朋友会答应吗?
(正二)周玉良:在咱们学校,提到爱情我还是劝您句:珍惜眼前人吧。
(反二)黄
涛: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先找一个工作凑合着再着眼于未来寻找一个更好的呀。
(正二)周玉良:唉对方辩友又在扣帽子,凑合着我们可从来没说哦。
(反四)李
冰:刚才对方四辩学长说我们国家提倡充分就业和充分择业是互相矛盾的,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择业和就业是互相矛盾呢?但是我们今天看到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您如何解释这个呢?
(正四)赵龙翔:我并不是说国家政策矛盾,我相信国家政策只有那么一个,而是您方两个人说的矛盾了。还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说学校为我们做着规划,我们看主楼230那个教室,是就业指导中心而不是择业指导中心啊。
(反四)李
冰:那请问对方辩友知道230的主旨是什么呢?230是职业规划中心,它的主旨是:经营自己经营未来啊。
(正二)周玉良:难道不应该经营自己吗?经营自己就不应该去就业吗?我们古人说三十而立,而今天我们大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不去就业,你真的要三十才立,我们说父母情何以堪呐。
(反四)李
冰:那我想问二辩学长了,现在你能够就业吗?
(正二)周玉良:唉我现在当然不能就业,所以说您刚才说在大学初进行规划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嘛。
(反四)李
冰:那么你就是告诉我们说230职业规划中心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咯?
(正二)周玉良:唉这是您说的我可没有说。我们说职业规划对我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我十分感谢那里的所有帮助谢谢。
(反四)李
冰:那我同样感谢正方二辩学长他已经承认了我方观点,因为他已经承认了先择业后就业的好处啊。
(正四)赵龙翔:我想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告诉我们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大力提倡,那您方为何还要众人皆醒你独醉呢?
(反二)黄
涛:我方已经阐述过了,您好像没有在这个就业条文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国家说了先就业后择业一直是提倡我们大学生拓宽就业面在就业前先择业啊对方辩友。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一直在说我们先就业不好,好那我们先不看别人,看海洋学院。您的院长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女博导,她的专业是什么?她的专业是物理,难道她的选择是不对的么?
(反四)李
冰:这个老师正是在她职业规划的时候发现另一个工作更适合她。我们并没有说择业的时候我们专业就一定要对口啊。
(正一)翟阳阳:那我们再看了,这次主办方数学系的刘铁福老师他原先是学机械专业的,但是他现在来教基础数学一样教的很好啊。
(反二)黄
涛: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大学生大势所趋的一个问题,请对方辩友不要以偏概全给我们举一些特例啊。
(正二)周玉良:唉最起码我们可以举出特例来,对方辩友你给我们例子了嘛?再来看第三个案例,我们的温家宝总理,他是学什么的?他是学水利的哦。
(反四)李
冰: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他在择业的时候是不是先工作了几年?工作了几年之后的人也能够成为我们今天讨论的大学生吗?
(正二)周玉良:唉对方辩友也承认,先工作了几年,这不就是承认了先就业后择业嘛?
(反二)黄
涛:我们今天讨论的可是大学生啊对方辩友。你所讨论的温家宝总理在就业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上的人啊谢谢
(正四)赵龙翔:那对方辩友我们再来看下江泽民主席。江泽民主席同样是学机械的最后不也一样成为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么?
(反二)黄
涛:对方辩友为什么对这些特例情有独钟呢?请问对方辩友能不能举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例子呢?
(正三)刘孟卓:这些特例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像他们的地方走啊。
(反一)赵思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择偶的人在结婚以后仍然为择偶的人呢?
(正二)周玉良:对方辩友一直告诉我们择业好择业好,您择业到底有什么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说那些人他不去先就业的话您们的海洋学院将少一位优秀的院长,我们的数学系同学将少一位优秀的导师,我们的人民将少一位优秀的总理,我们的国家将少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呐!
(反四)李
冰:对方学长今天举了这么多楷模是不是已经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了一个目标像他们学习呢?这算不算是人生的一种规划呢?
(正四)赵龙翔:我们就是要像他们学习先就业后择业嘛!
(反二)黄
涛:著名职业规划师朱倪曾经告诉我们一句话,就业只能解决生存问题择业则能解决发展问题,对方辩友您如何解释呢?
(正四)赵龙翔:对方辩友,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呀!
(反二)黄
涛: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的目标就仅在于生存吗?我们能仅此狭隘么?
(正四)赵龙翔:我们是立足生存追求发展这样的目标不算狭隘啊!
(反三)陈思衡:您是不是承认我方观点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呢?(反方时间到)
(正四)赵龙翔:对方一直让我们先择业先择业,我们寻寻觅觅之后到底得到些什么呢?
(正二)周玉良:其实这个问题宋代李清照已经告诉我们了,寻寻觅觅之后便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啊。
(正一)翟阳阳: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那我们今天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呢?当我们大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择业虚度时间而悔恨,却因及时就业而欣慰呢?
(正三)刘孟卓:庄子何其博大,他知道人的存在与日月同辉,不拘于生死和肉体的形式,而我们又何苦要去狭隘呢?非要给人生的辉煌套上一个择业的枷锁?
(正一)翟阳阳:文管海洋,甲方乙方。
(正二)周玉良:辩场争锋,不见不散。
(正三)刘孟卓:真理思辨,没完没了。
(正四)赵龙翔:现就后则,天下无贼。
(正二)周玉良:最后我方愿意将最后的时间留给对方四辩,请她来解答我方的问题。
第五部分:总结陈词(双方四辩各有3分钟时间)
(反四)李
冰: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的辩论能够争锋相对,正是因为赛前对这个辩题分析设计的非常充分。一件事情要做的好,周密的事前计划不可少。同样,职场路要走的顺,合理的择业有分寸。下面我想恳请对方四辩学长不吝赐教,解答我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先就业后择业会使大学生的诚信度下降,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呢?第二、先就业后择业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问题,你如何解释呢?第三、先就业后择业导致了就业和招聘成本增加,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详细阐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今天对方学长学姐的逻辑不仅使我们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更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错小错落玉盘呐。其一,错将先择业后就业理解为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而事实上,我们在座的合格大学生都有能力从现实出发着眼于现在而放眼于未来。
其二,反复强调踏入社会才能够积累社会经验,如果第一份工作注定要为今后的道路奠基,那么为什么不能先合理的对它进行规划,先择业后就业使这第一步走的更稳更有针对性呢?
第三。误以为择业是一锤子买卖,其实今天我方并没有否认就业后的择业可以对前期的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但那显然已经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大学生择业问题。纠正了以上几个错误就更加能够明确先择业后就业的优势所在。
第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我们先择业后就业,一头扎进就业的大海里我们未必就能乘风破浪,呛得半死不得不回头上岸再就业者比比皆是,但是先分析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海滩下手,才能够在职场中畅游无阻。
第二。社会发展召唤我们先择业后就业。企业希望我们慎重考虑后再签约,因为先就业后择业这种错误的观念带来的是招聘成本增加,大学生单方面毁约不合理跳槽已使企业家们伤痕累累,对大学生是爱其才而恨其德,进而不得不以大额违约金为人才套上枷锁。而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实现人才基于市场需求之上的有序分流做起。而先就业后择业必然会导致无序,而先择业后就业是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走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去。
第三,先择业后就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大学生不能够知难而退应该迎难而上,并且敢于在竞争中出类拔萃。因此我方观点认为,用择业为就业插上翅膀,我们会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因为我们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谢谢!
(正四)赵龙翔: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首先纠正一个版权问题。刚才对方辩友所用最后一句话是我在第一场对物理时用过了。按照惯例我应该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但是今天我并不像这样做。我只想给对方辩友提那么小小的一点建议,那就是您的立论太牵强了。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其实十分简单,他就是将择业不断扩大,把就业不断缩小,最后将就业融在择业当中。我们说对方辩友您一直在逼我们,逼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今天我们是来打大决赛的,无论胜负如何我们应该有一种儒雅之风。而对方辩友,您今天的立论脱离现实,更是太过霸道。当今社会时代前进的步伐越发紧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节奏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知,认知社会认知行业认知自我。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僧多粥少的现实,就业岗位就那么多,用人单位就那么多,我们只能先去争而不是先去择。现实的社会就是这样而我们的的确确太无奈。如果我们先去择,那必然要面对等待,我们真的不想等等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果我们先去择,那我们必须面对挫折,我们真的要鼓励大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如果我们先去择,那必然要面对压力,我们真的不愿意看到大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择消得人憔悴啊!现代社会的竞争不是简单的专业之争,而是能力之争。我们说认知社会培养我们的社交能力;认知行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认知自我,知道社会到底需要我们具备什么!诚然,先就业不是万金油也会引发一些问题,诸如跳槽,但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的确确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我们难道真的忍心将这么沉重的负担压在那群稚嫩的肩膀上吗?我上过一门选修课叫音乐修养,当我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想到了交响乐,交响乐的开端总会陈述主题,或许低调一点,这正如我们第一次就业,同样也怀揣着我们的理想与抱负,经过磨砺和锻炼,正如交响乐中的铺垫,渲染,最后我们自我成长,积累资本,我们终于有权利去选择去奏响,那本属于我们最辉煌、灿烂的乐章!我的陈词行将结束,所以不是每个梦想都可以实现,不是每一句话都能告诉大家,但是今晚有一个梦想一定可以实现,有一句话也要告诉大家!那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当仁不让!谢谢!
第二篇:辩论反方应届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反方:应届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1.我认为,作为刚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无论是从知识和社会经验上来看,都是很不足的.第一点应该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就是对自己有个短中长期的规划,切记要脚踏实地,诚实对待自己,了解自己要比去了解别人会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对自己做的工作和自己有兴趣的工作有客观的认识,这时不防可以择业.
2.因为我们现在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那方面
可能有很多都感兴趣,也有可能觉的自己一无所长
那么,就要靠我们的实践经验来告诉我们答案
实践来源工作,就业
或许等你自己工作以后,发现你的爱好并不在你所学的在有所改变也未尝不晚
没试过谁都不知道结果如何不是吗.......3.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先就业,首先,就业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掌握工作技巧,一个人只有切实做件事了才能有更多了解,其次,我认为,工作以后一个人会变得成熟,懂得如何处理职场中各种人际关系,这对以后跟别人共事是很有好处的,并且,我想,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这样就只能通过先就业来了解自己适合做某方面的事。这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沟通
4.我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我们应该先就业后择业,社会是复杂多变的,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做的是要先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在说,现在对我们来说竞争激烈,一职难求,即使我们多才多艺但是在领导眼里我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学生,要谦虚要有一颗放到最低处的心。只有这样才能首先立足企业立足社会。之后在寻求自己适合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
5.人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我们的温饱问题是首要问题,我认为,我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资本去追求更高的成就.何况,初涉职场,你哪有资格去选择,只有先为自己增值,你才有资格去追逐.
或许有些人认为就那些有名的学府出来的应该有资格吧!而实际上,在今天的职场上,经验是起决定的作用,因为企业的追求是利润.所以我们应该先就业.
6.大学扩招了,上大学的和毕业生都多了。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怎一个“严峻”能形容。生存什么时候都比生活重要,同样就业比择业重要。
工作需要的不只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社会经验,这在苦等择业时是得不到的 融会贯通在工作上也适用,在哪干都能锻炼人,骑驴找驴是智者之举。
7.我认为先就业再择业好,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可能总遇到自己顺心的事,当就业后,通过总结经验,再择业,忠实自己爱好的职业,可能会少走弯路,那么自己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三篇: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__辩论材料
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 辩论材料
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选择择业。
1: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去就业。
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既然伯乐难遇,我们就应该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去寻找伯乐,择业是前提、基础,通过正确的择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通过择业能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不都饱和?而且并没有择之以才,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
举例:1: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现在由我来做我方的立论陈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
让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下辩题中的概念吧。大学生是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潜在范围。“业”指的是行业,“择”是两者以上供选择。择业的含义是:在现今社会拥有的众多行业中,通过分析思考自身的专业和未来前进的理想道路,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行业。就业的含义是:找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有协议的工作行业。
然后我们一起看看辩题的关系吧,这是一个相对合理性的对立选择关系,是在比较这两条路哪个更合理,而不是在比较择业和就业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在比较择业或就业本身好不好。择业和就业本身并不矛盾,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步骤。既然比较的是时间先后顺序问题,就应该选取合理的比较标准。而这个合理的比较标准就是:何种选择更加的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确定了目标和标准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三个因素:个人、社会、时间效率。
一.
个人因素指的是:个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最高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考虑到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理想目标,先择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使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在第一步就超人一头。因为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最有资格决定自己的个人目标。正是说明了选择先择业后就业是多么的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
社会因素指的是:社会背景决定了就业难的状况出现,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定位。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需要众多个 个人价值实现结果的累积。社会提供了很多行业岗位,先择业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让每个岗位都得到最需要的人才,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个人才更会进步。
三.
时间因素指的是:国家号召大家:“先择业求经验,后就业谋事业”,是让我们把效率提高在积累经验的阶段,这样可以让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变得更有保障,更有效率。如果先就业,短时间确实会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可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告诉我们,这是多么潜在的重大危害啊。估计当初匆匆忙忙、抑郁不得志选择先就业的大学生很可能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了,我想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吧!
请不要从早到晚,酒席与饭局齐飞;由朝到暮,香烟共酒精一色。先择业再就业吧,因为人应当心中有梦,为梦想、为理想奋斗终生。人生如此,择业亦如此!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坚定认为: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真的是巧舌如簧,在下佩服至极,言归正传,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本场比赛我们双方都讨论了什么?
1、首先,对方辩友一直在提当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不知道对方辩友是否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人生之中谁不会遇到困难?但正如我方所说的一样,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我相信我们只要有了理想和梦想,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靠我们的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对方辩友我相信您也相信您自己可以克服困难的。
2、其次,对方辩友提到说回报父母的问题,说早日就业是为了早日回报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子女只是一个单纯的赚钱工具吗?
3、再次,对方辩友说,先就业是为了先让自己有更加充实的工作经验,为了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可是正如我们所提到的婚姻问题,然道大家会愿意与一个有诸多婚史的人结婚吗?这个问题相信在坐的各位都会有明确的答案吧,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知道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果你先就业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在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那么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您大错特错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大学生的诚信再度遭到社会的质疑,试想,当你好不容易把你心爱的女生改造成你理想的妻子时,却被其他人抢走了,这滋味相信您不会觉得舒畅吧,正如用人单位一样,千辛万苦的把你培养成对公司有用的人才,可是你却拍拍屁股走人,试想世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这所谓的天之骄子?我们还配带着那样的光环吗?
所以,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信誉不再受到社会的质疑,我们要妥当的择业,选择一个能更加好的实现我们个人理想的工作,别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理想的作用,说了这么多,可是我还是要重新阐述一下我们所说的择业,择业是权衡利弊后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对工作的选择,而我们所说的择业,时间的长短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你认为你考虑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就完成了择业这一个步骤,那么你就可以使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的完善起来,而盲目的先选择就业,无疑就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实现,盲目就业,不但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毕业生不能人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更新择业观念。
纵然前方道路坎坷,可我们仍要小心摸索朝着目标前行
纵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我们仍要大展拳脚谱写胜利篇章,纵然择业道路难寻,可我们仍要披荆斩棘走向成功彼岸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
例子(1)
当然,如果你找到的工作和你自己设立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我建议你不要加入那份工作,因为这样对你来说才是负责任的。举例来说,好多人说在大学里面打工,特别是在美国打工,他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洗1000个碗、1000个碟子,这个东西不是一件坏事,但你不能说你毕业以后做这个事,因为你从一千洗成一千五,不能放在你的简历里,用人单位不会在意,除非你做餐饮业。每个人工作一辈子可能有4到6次工作机会,其实第一次工作机会希望是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你可以先积累一些相关工作经验,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之后再换工作也不难。
经典语句
我认为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选择择业,因为第一份工作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一旦适应了某项工作的话,就会产生一定的路径依赖,再次寻求改变的时候,其阻力应该是大于开始选择职业时的阻力的关于大学生毕业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辩论赛
以下是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四辩……
第一,对方辩友反复提到我国就业形式的严峻,的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正是因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才要慎重择业,明确日后的就业方向,不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寻找就业的途径,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第二,我想告诉对方辩友,就业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择业相对理
总结陈词
智,盲目就业不但会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使大学生难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明确我们正确的择业观念。
第三,对方辩友在陈词理论阶段提到,先就业后择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亲人,但试问哪个人的父母或亲人会把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呢?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不是急于要我们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开始赚钱。他们希望我们拥有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好工作,而不是让我们大把大把地往家里运钱。
下面对我方观点进行再次陈述总结:
首先,大学生毕业先择业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大学生先择业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好和掌握掌握知识和技能,能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和良好的工作必备知识技能,还怕没有就业机会吗?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是大学生的毕业目标,而
第四篇: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辩论词
辩论赛:先择业后就业
部分观点如下: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为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毕业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0月10日《信息时报》)“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毕业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应该说,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
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学校逼“嫁”,使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时,只能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据说学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益。果真如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们经常谴责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确实用人单位存在滥用优势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职者的不诚信行为也使用人单位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再次受骗上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过于谨慎,矫枉过正。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与求职者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企业对一名员工进行一定时期的技术培养,并帮其办好落户等一切手续时,这名员工突然提出辞职,企业会怎么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发现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发展而离开原单位,另谋高就,这是可以理解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小肚鸡肠,迁怒于求职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毕业生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背叛单位,而是进入时就没有长期工作和服务的诚意。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诚信问题,这正是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声称要达到去年大学生就业率73%以上的目标。尽管如此,还会有27%左右的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得到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级部门规定的就业率就完成了,至于大学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适就不是大学老师们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以使他们从纯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开始自食其力。毕业后仍然花着父母的钱自己不挣钱,毕竟让许多大学生良心上过不去。
先就业后择业?
郭召良博士说,把目光紧紧盯在“就业”和“就业率”上面,这对学生本人没有一点好处。
首先,有的学生迫于生计压力,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可能会选择了一个“好工作”,但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他,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现在工作上干下去。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县的公务员考试,最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县某机关部门工作。但是到机关以后,由于自己性格并不喜欢应酬,也不喜欢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应酬和喝酒。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样,但她又不能舍弃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的结果就可能是“干一辈子自己并不合适的工作”。
其次,有的学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跳槽。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跳槽。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有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年内没有跳槽的毕业大约只有20%左右。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了一个超市作销售工作,还来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就跳到某企业作市场运销工作,后来又发现作市场营销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办公室里边有发现同事关系不太处理得好,她又想换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换什么样的工作了。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却变成了一个不断逃避现有工作的借口。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之中。
超越“找工作”
郭召良博士说,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首先,我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大学生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要知道,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
其次,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多次面临职业转换的情况。因此,大学毕业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有步骤地过程。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累计自己,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
郭博士说,“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郭博士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郭博士说,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正方辨友观点:
凡事应该有的放矢,没有目标就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出路的!何况事业是一辈子的事情,怎能随便就从了呢?
为此我认为应该先择业后就业,我有以下理由:
1.先择业后就业有的放矢,能够保证不走回头路,为自己的事业做长远打算,提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尽早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准确择业才能保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择业不慎,盲目就业,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领域,很难做出成就来的。
3.先择业后就业,选准职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获取自信心,取得成就感,体会到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感受自我生命价值。
4.先择业,并非择业之时不就业,而是避免盲目就业,是把握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脚踏实地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个人事业理想。
5.先就业再择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就错了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成百年人!工作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干着自己并不喜欢或擅长的工作,再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业,代价过大,很难回头。
另外,时过境迁,自己钟情的含行业也许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想重头干起,也不是易事。还有,自己重新开始必然面临两难境地--想辞去已经干过多年的职业吧,自己多年的艰辛好像就要取得收效了,工资待遇也逐步提高了,舍不得放弃;不辞吧,自己的精神上总有缺陷,总感觉自己没有为自己活着,做的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走的不是自己适合走的道路,于心不甘!
就业后,再择业,要面临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在用人单位看来,这就是半路出家,用人单位不一定接受。也许还有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自己周围的人的压力,工作单位的压力......可谓阻力重重。
反方辨友观点
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李开复
开始先来理解什么叫就业?什么叫折业!
就业
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
择业
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有句话叫叫学无止境!不是说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在经济危机之下,用人岗位短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别人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太多的人都放弃了坚持,因为他们先要解决的是温饱!有人有实力的家庭成了最有力的后盾,而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多数是穷人,他们只有在自己不被饿死的只前给自己一条活路即就业!
正方精彩发言:
大学生,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维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择业,是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资源条件后的选择职业,不是简单的只考虑薪金福利和工作条件。从某种角度讲,大学生勇敢迈出自我选择,自我定位的一步,是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是对自我权力的肯定,所以,我方观点: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第一,先择业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完整体现。大学生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在大学学习中内化的学养素质,获取的专业知识,培养出的思想方法。只有恰当的选择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才能在求职中体现他大学文凭背后“人才”这一价值。
第二,先择业能提高效率。我们不能好罐子破摔,这不仅是浪费了资源,更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第三,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盲目就业,这样缺乏效率,浪费时间。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如战场,大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上取胜,就必须先对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一番深入分析,这样求职才会更有竞争力和必胜的信心。
第四,十七大也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
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我们不是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工具!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对方辩友是不会支持更不会踏上这条路吧~综上所述,大学生应先则业后就业。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工作。
反方精彩发言:
郑重申明我支持反方:先就业,后择业
名词解释:就业--得到工作!择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我赞成先就业,后择业。
理由如下:
1、必须申明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条件是:就业者不是啃老族,要靠自己养活自己。
2、谁都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但是当前的就业压力如此大,“僧多粥少”的现实逼迫着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实例:4月中旬,苏州市区58座公共卫生间(公厕)二年期保洁和维护管理的招标公告一出,很快引来了870多人报名,其中还有40多名大学生参与竞聘。日前,经过开标,4名大学生拿到了公厕两年保洁和维护管理权,如愿当上了“公厕所长”,并将于6月1日走马上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很多大学在暑假期间开展:50元钱在陌生的城市生活15天之类的生存体验,这些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生存是第一位,为了生存必须先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才会有面包吃,才会有地方住,才能够享受生活!这样的活动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直接的注脚!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而先就业就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是各种金字塔最底层的基础,离开它,所谓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是无本之源。无源之水。
4、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更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因为所有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而先择业,说好听一点是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其实不过是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也就是“嘴太刁”,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5、先就业后就业有利于培养自己爱岗敬业、沉稳大度、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更加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的体会生活的艰辛、百姓的困苦、人情的冷暖和社会的真实,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真正的栋梁。
6、几个误区:
(1)先就业后择业,不是说饥不择食的去干一些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比如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些都不能算是正当的职业。
(2)先就业并不代表不择业,只不过是时间先后而已。先就业了,生活又保证了;可以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择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正方总结陈述:
我方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的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老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它毕竟不是主流。
其次: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解决生存问题,二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
如果我们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何谈自身发展?我们怎样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不会踏上这条路吧!
最后:社会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先择业再就业。上面我已经提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对他们感兴趣有帮助的长期员工,不是来混口饭吃翅膀一硬就飞走的“临时工”。
因为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必须经过谨慎的选择,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
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
综上所述,在择业与就业之间,我们应当先选择前者,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才是我们大展拳脚,奉献亲春,铸就一生辉煌的时刻。
预祝在座的各位将来都可以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反方总结陈述:
反方认为,正方的论点有以下问题。
一、割裂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将就业当成一个没有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
二、就业就是一个择业的过程,在就业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择,实际上也是对个人能力的完善。在相对工作中完善人的性格处世哲学,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先就业是有好处的。
三、不是说,就业就没有选择性,就是糊里糊涂的就业,大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四、对方辩友说“不食嗟来之食”与解决生活问题不是一回事,有混淆视听涉嫌伤人心灵的嫌疑。
五现实毕竟是现实,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站在遥遥不可及的高处,多少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从事了最终有成就的事业的。
六,各尽其能,是可以发挥价值,适合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也每个人所盼望的,改革还是路上,就业形式难不成就到水到渠成、任人所愿的地步了么?七良好就业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家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先就业,不影响实现自我价值。
另:
今天的辩论结束之际,我代表反方首先感谢召集者和比赛评委给你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参赛朋友们也以热腾腾的心回报着,虽说贵在参与,虽说正方辩友站在虚空的台阶上说着不太切合实际的话,但为了参与,大家依旧是朋友,同时,也但愿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能为没能就业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才智,释放激情的舞台,让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再陈旧,使企业岗位门庭冷淡的状况不再持续。转变就业观念,使国家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秩序,为实现美好的价值人生,让招考公务员的队伍不再门庭若市出现如织的报考大军。认清自我,认清社会,放低心态,把握现实,顺利地先就业。因为,我们的青春耗不起!谢谢大家!!
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先择业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择业和就业又矛盾,同时又相近。正方认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以要先择业,慎重择业,才可以解决生存,自身和国家等理想和抱负。还谈到择业时对社会和就业单位负责任的表现。这两个总结性的观点还是不错的。但谈到就业压力是短期矛盾,不可能长期存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反方,他们的观点是先就业,后择业。反方的观点很讨巧,结合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所以辩论起来比较容易。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找到两者的关系。就业不一定就没有通过仔细的选择,另一个,先就业,是当下就业压力所致,而后选择自己的所爱,自己的所长,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规划。观点非常清晰,逻辑严密。
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OR先择业后毕业辩论赛的思路
1.从2002年第一批国家扩招后带来2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到2009年600万左右的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庞大的数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别说什么不存在温饱问题,就算家人可以一直养活你,难道你就做一个啃老族?看到周围的同学有自己的事业,家庭,有自己的幸福,如果这时的你还是一事无成,你的心理会平衡,一个两个没问题,大了就是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思维较单纯,容易受到很多影响.2.还是心里问题,如果对方说先就业易形成心理问题,你应该告诉它不就业会引起更大的心理问题
3.现在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要先生存后发展
4.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是一辈子只干易份工作,如果现实需要可以是我是易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都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岗位不分高低,大家都是为了社会做贡献,都是实现人生价值
6.先就业可以培养一些能力,成功的人士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大多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7.就算是易份不起眼的工作,大学生做和别人效果也不一样,大学生有理论基础,有强的学习能力.同样的工作,放在大学生身上更容易做出成绩
8.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的能力,而非某易特定领域,所以毕业后也有很多领域是适合我们的
9.大学生毕业后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没经验,缺乏能力,实践能力差,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去切身体会才可以学的到.所以要先就业后择业,积累你的原始资本
辩词
1.正方观点:以个人需要为前提,做到物尽其能,更能发挥个人价值,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故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正方一辩陈述正方观点:“个人需要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选手列举了权威的问卷调查报告,并阐述了职业,大学生,大学生择业三者的相互关系。
3.正方观点:
1、个人需要并不等同于片面追求个人的利益,它虽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样认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
2、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都有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
3、大学生择业以个人需求为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择业对个人需要进行衡量的同时,已经将社会需要内化。
4.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不仅从生产关系,进到了生产力,还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谈到了择业的目的,要理有理,还不乏广阔的知识面。
5.我觉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只有喜欢才会认真的去做,才想去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啊!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有何不好吗?这样的人生才有趣有价值。而且你喜欢,证明你在这方面有天赋,这样你可以把这个工作推到更高的高度上。对社会来是说,它更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6.当然是以自己的兴趣了啊!你喜欢了做起来才会快乐,你才可以为自己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你喜欢,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啊,你才可以在这里改革创新,这样一样也是为社会服务啊!而且不但、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自身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1.反方观点:社会提供岗位,是个人就业的前提。社会所提供的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故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反方一辩对正方一辩的论点进行驳论,并提出了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和职业的存在以及大学生如何择业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需要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
3.在攻辩阶段,正反方犀利激烈的辩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正方暂居上风的情况下,反方展开了反攻,提出了为什么十年后国家要恢复高考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而正方选手也不示弱,积极应对,以四两拨千斤的回答博得阵阵喝彩。
4.反方认为社会需要才是更重要的,片面的强调个人需要会导致人们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正方认为个人需要更重要,只要兴趣使然就可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提出若一味服从社会需要就会与机器无异。
5.反方观点:
1、对大学生而言择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而且还与环境因素和择业的可行性等密不可分,这些所牵涉的都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
2、择业时,也应以全局为重。当个人的爱好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以及与个人价值实现相矛盾时,我们就应当个人服从大局。
3、大学生的专业对口已成明日黄花,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日益需求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6.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社会从原始的群居部落到现在的高度文明,每一步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无论是高尚的。还是低贱的,只有每个人依据社会的需要而合理的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有可能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才有可能真正的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7.倘若个人只是一味的注重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社会这个大海里的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那么个人只有渐渐的远离这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殆了自己,最后只能以一声叹息为自己画上终点。
正方先就祖国正需要大学生积极的投身西部大开发为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辩题,再到农村的发展、建设,又到现今科技发展需要大学生,要大学生远离小我,实现大我。
第五篇: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发言稿
谢谢主席,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应该优先于择业。
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就业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择业是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能力,性格和兴趣等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都面临就业和择业的问题。暂不说你所学的专业和你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对口?或者说在你将来人生中你可能从事多种工作涉及多种行业,而其中必定有最适合你 发挥才能的工作或岗位,或者你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或岗位。但是一个大学生在毕业走出学校走入社 会时,首先就会遇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你的工作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二是社会对你的接纳 程度。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在学校就早早涉足 所学专业的实习或参加相关企业单位的工作锻炼,仅凭毕业时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工作 的,更不用说人际关系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了。所以就我个人观点,大学生应该先选择就业。然后 不断提高自己,再考虑择业问题。现在,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我们的观点
第一.先就业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开阔社会见识,为以后的择业奠定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在社会经验方面比较匮乏。而现今公司企业都倾向青睐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先就业就给了大学生这样一个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拓展人脉,发展自己。
第二.先就业能扭转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心态,帮助他们正确自我定位,更利于融入社会。
先就业可以让我们逐步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正确认知自己的职场能力,摆正姿态,从而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重新定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三.先就业能够让大学生实现经济独立,避免成为“啃老”一族。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先就业可以在经济上依靠自己,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同时减轻父母的负担,脱离待业中“啃老”的愧疚感。
第四.先就业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良好配置,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终身就业观”已经逐步淡化,就业之后再择业跳槽的现象并不稀有,跳槽正是错位向正位的整合。李开复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他指出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因此先就业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五.先就业是大学生面临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理智选择,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让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丸。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教育系统的完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今年大学毕业人数更达到接近660万。再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形势就显得尤为严峻。中国新闻网对于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追踪报告显示,签约率最高的上海也仅为27%。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过温家宝总理在北航图书馆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如此看来,先就业是大学生基于社会现实的正确选择!
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当我们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都胸怀抱负,我们都渴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先就业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古语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今社会更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让我们珍惜时光把握机会展现自我风采吧。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