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5 09: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龙游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绵延不断竹海、飞跃发展的经济成为当地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之珠。

罗家乡坐落在“龙南山区”,这里竹资源丰富,有“竹海——天然氧吧”之称。罗家幼儿园是一所山区农村乡中心幼儿园,周围有着丰富的山区农村资源,如竹山、茶山、竹子、茶叶、树木、泥巴、石头„„。这些资源不仅随手可得,而且幼儿对此比较熟悉。

(二)《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应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因地制宜,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这里所指的因地制宜表现在就地取材,利用山区农村本土资源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空间。

就目前来讲,我园投入资金少,硬件条件不足,主题活动中提供幼儿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非常少,又因山区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常发现自己所使用的教材有一部分无法实施。

(三)我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会利用山区农村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创设环境等,但存在着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没有进一步深入。

在本课题研究方面,教师参与开发研究,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修养。同时,强调从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的需要出发,强调对山区农村本土资源的利用。因此,我们以利用山区农村本土资源为切入口,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形成符合我园幼儿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程,提高我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改变我园教育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山区农村

本文所指的山区农村,主要是指城镇设施较为落后、本课题主要指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差、幼儿家庭收入以竹木、农业、外出打工等为主要来源的乡村一带。

(二)山区农村本土资源

这里特指本地在自然界山区农村中特有的可以利用的材料、农作物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本课题中,主要指竹、木、茶、庄稼、本地民间传说、竹工艺技术、地理特色等富含乡村气息的资源。

(三)主题活动课程

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课程。我们将周围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具有浓郁

乡土气息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主题活动中。

三、研究概况及理论依据

(一)我省“安吉农村幼儿园对农村资源开发利用”,“泉州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大启发。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的园本化过程。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他们才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才有利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他强调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让幼儿在充分感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遵循这一规律,结合我园实际,我们重点从幼儿兴趣需求出发,挖掘幼儿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选择适宜的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陈鹤琴理论

1、给孩子学的东西三条标准

一是“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二是“凡教材要以儿童的检验为根据。”三是“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2、“活教育”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3、“活教育”方法论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最重要的是要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四、研究目标

(一)寻找适合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山区农村本土资源;

(二)展开主题活动研究,丰富我园主题活动内容,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课程;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使山区农村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全面发展;

(三)探究山区农村资源在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四)总结利用山区农村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经验,为同类幼儿园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五)提高我园教师专业水平,改变我园教育现状,提高办园质量。

五、研究内容

(一)我们开发以下内容实施研讨,筛选适合我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内容;

1、自然资源

竹乡资源:竹工艺品、竹山、竹林、竹笋、竹废料……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家乡的竹文化,激发幼儿爱乡之情。

茶叶资源:罗家乡茶资源丰富,许多家长掌握传统手工茶的制作方法,可开展种茶、摘茶、制茶、品茶,一直到深厚的中国茶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使幼儿体验家乡文化,了解多领域知识,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地域名称资源:马府墩、岭根、大坑头、鸡跑岭、十八拐、老虎跳……;有的根据地理特点命名,有的包含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我们可挖掘这一资源进行有趣的语言主题活动 其他自然资源:利用泥巴、石头、种子、树叶,农作物等,让幼儿在玩泥、石头着色造型、种子拼图、树叶标本、贴画等,开展富有情趣的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思维能力。

2、人文资源

民间传说:圣堂山的神茶、仙水、宝剑石传说、哭马岭传说…… 家乡的农具名称、生产劳动名称等富有家乡特色的资源。

家长资源:山区农村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情不低与城里的家长,他们朴实、勤劳。多数家长掌握种植、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储存、民间工艺等技术;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家长,掌握一定的本地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风情习俗。

(二)如何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主题活动;(三)如何选择适合的主题活动内容、预定活动目标、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方案;(四)活动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研究;

(五)如何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充分利用山区农村资源。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学习教育理论,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将课题研究作为我园重点工作来抓。

1、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课程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陈鹤琴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2、通过印发、推荐相关的学习材料;小组讨论、交流;请专家来园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培训等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二)开拓幼儿学习的渠道,创设具有山区农村气息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进行研讨分析挖掘可利用的山区农村本土资源。首先明确概念,理解山区农村本土资源的含义,其次,结合家乡特色,围绕身边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

1、根据我园周围的特点,让幼儿融入自然,(如竹山、竹林、茶山、河边、田野„„)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

2、开辟种植园,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

3、利用山区农村本土材料(如竹片、竹枝、竹工艺品、树叶、石头、农作物、种子„„)让幼儿想象、创造。

4、组织幼儿参观竹加工、制手工茶等流程(压板帘、竹席)感受科技的变化。

5、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乡民俗、特产、工艺等主题活动。

6、根据季节的变化,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各种材料)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区域布置等,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三)组织教师教玩具制作,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等活动,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提供活动材料等,顺利开展我园主题活动研究,并作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四)积极开发、收集、整理、交流主题活动中生成、创建和积累的主题活动课程资源,研究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

七、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1、对幼儿、教师、家长的收集信息能力进行了解,制定研究方案,作好立项申报工作。

2、收集资料,学习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操作方法。

(二)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7月)

1、根据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把具体目标转化为操作方法。

2、对教师、幼儿、家长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预设主题活动内容、目标、方法、形成活动计划。

3、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积累资料,收集整理,小结阶段经验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

1、整理、分析、归纳提炼材料,形成研究报告、论文集。图片集等

2、收集典型资料及相关的主题活动资料,整理符合山区农村幼儿园实际需要的相关主题活动。

八、预期成果

(一)山区农村本土资源在我园利用与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

(二)优秀主题活动设计、分析;

(三)经验总结、论文、幼儿作品图集,形成符合山区农村幼儿园实际需要的主题活动园本课程。

九、课题成员分工

组长:吴秋香 主持课题的开展,材料整理,撰写方案及结题报告,成员:支水清 负责收集资料,负责小班主题活动设计、分析

何晓昀 资料收集,负责中班主题活动设计、分析

罗凡 资料收集、,负责大班主题活动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虞永平幼儿教育2004(5)

2、《论园本课程建设》原晋霞 幼儿教育2008(1)

3、《泉州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学研究2009(4):

4、《立足问题抓教研 更新观念促发展》 吴伟云 幼儿教育2008(9)

5、《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陈秀云编 北京出版社出版,1983年12月

6、《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陈秀云编 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12月

2009.05.13 5

第二篇:浅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浅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我园花卉树木种类繁多,夏天观景秋天摘果,且幼儿种植角资源丰富,园里本土资源随处可见、随手可得。近几年,我们尝试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和指导幼儿在本土资源中开展富有个性的创意美术活动。那么,如何把本土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到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当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把生活经验作为基础 兴趣是做好一切的源动力。幼儿年龄不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也各有差别。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集中时间比较短,特别是面对不熟悉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孩子们往往会转移注意力。因此,我们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必须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按照不同年龄段来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如开展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秋天的果子”,我们的做法是:先确定教育目标,让幼儿丰富有关果子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周围的果树,回到幼儿园以后和小朋友探讨交流。接下来和教师一起到幼儿园观察各种果子在秋天的颜色及特征。最后运用各种果子造型进行艺术想象并大胆创意创作,这种创作可以画,可以用彩泥捏,可以粘贴等。还可以生发一些内容,比如去采集果子、给果子分类等。而中、小班如果搞同样的活动,那就得降低目标、降低要求。特别是小班幼儿刚接触美术工具和材料,且由于创作时手眼也难于同步,因此,适宜引导小班幼儿进行水粉涂鸦、撕贴、泥工等多种形式的创作和添画。在这些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活动中,提高了孩子们折、看、画、染、粘、拼等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性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进而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创设美术本土环境,让幼儿与环境直接互动 在挖掘本土化资源进行创意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创设美术本土环境。这种环境不是机械的、单一的、只给大人看的。而应该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和幼儿能直接对话的“活”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熟悉的、身边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美术环境动起来、活起来。如我园在搞“我爱山丹”这一创意美术主题活动时,我们鼓励教师和幼儿积极挖掘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想象、大胆创意,在互动墙面上自主表现家乡的美丽。出乎意料之外,孩子们的作品太让人震撼了,他们小小巧手描绘的家乡是五颜六色的,大佛寺、焉支山、马场草原仿佛在我们眼前。麦子、洋芋、油菜花散发着家乡的味道,虽然表现手法是稚嫩的,但浓浓的家乡情尽在眼中。当大人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他们还做起了小小的导游自豪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这种互动美术活环境的创设,不仅向幼儿传递了丰富多彩的创作信息,也增长了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又如, 每一次在幼儿种植角活动完以后,我们都让小朋友分组合作,在记录表上把植物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张贴起来互相交流。

这些本土环境的创设方法,增长了幼儿的见识,让幼儿在本土环境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培养了幼儿浓浓的热爱家乡之情。

三、选择本土自然资源,拓展主题教学内容 本土化教育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必须从孩子熟悉的实际出发,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获得发展为目标。我们深入挖掘幼儿园本土资源并有效应用到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小接受本土优秀的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民族情感。这样的方法,丰富了孩子们的创作世界,也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题教学内容。

我们开展本土化创意美术活动实施的途径以整合式主题活动为主。如,我园结合研究的课题,将挖掘的本土资源整合为五大教育主题,即“田园”、“美食”、“旅游”、“陶艺”、“游戏”,每个主题含有一系列相关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强调各个领域间的整合、内容间的整合、区域间的整合、主题间的整合等。如,在“田园乐”这一主题中,有集体活动“编马莲”、“摘果子”、“画树叶”、“编草帽”、“绘花园”等。又如,在“美食乐”这一主题中,有区域活动“画糖花”、“做面卷”、“搓搓鱼”等。在“旅游乐”这一主题中,开展的集体活动有“我是小导游”、“我画大佛寺”、“草原真美丽”等。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选择幼儿亲身经历,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开阔了幼儿眼界,丰富了对家乡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性。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们发现,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的、本土的材料,激励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创造,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编写(2012年9月)。[3]《学前教育》杂志。

第三篇:农村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荐)

农村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

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在幼儿园进行本土教育探索和整合本土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是农村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周围环境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往往最贴近生活的东西就最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同时也只有最生活的东西才是孩子们最容易感知和体会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办出本土特色,使教育与幼儿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更加富有实效。

一、利用乡土材料,创设本土化的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环境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它不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极大地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组织幼儿到园内外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还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寓教于环境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1)主题墙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刺激物。主题墙应是动态的,随着幼儿的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主题墙应是互动的,是“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2)自然角

自然角属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所用的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它可使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自由操作、探索的可能。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

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养着一些从家乡江边捉来的小动物(江蟹、海蛳、泥土鳖)及在废旧物品上种些植物(土豆、番薯、绿豆、赤豆、葱),供幼儿学习、探索。在大家的呵护下,我们的自然角一片生机勃勃:江蟹悠闲地吐着泡泡,泥土鳖不安分地爬着,不时摔个大朝天;土豆苗探出嫩绿的小脑袋,葱儿青翠欲滴,油菜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更加喜欢家乡的动植物,愿意亲近大自然,关心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

二、挖掘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的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我们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主题活动中。

1)利用叶子可以开展:分类、沾贴、拓印、数数、比较、排序等

2)利用种子可以开展:沾贴、种植、排序、分类(种类、大小、形态、颜色等)

3)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主题《春之田野》

春季,乡村田野的沟沟岸岸上长满了野草、野花、野菜,红一丛、黄一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们生成了《春之田野》这一主题,将教育融进了大自然这个露天大课堂,带幼儿们去拔野草、摘野花、挖野菜等。幼儿们用野草、野花制作插花、小挂件、贺卡、项链、手镯,用夹子夹住野花做头饰,用针穿过野花做胸饰,还有把花夹在书中当书签等。在挖野菜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荠菜、马头兰、艾青,知道荠菜剁碎和猪肉可以做饺子馅,马头兰可以做凉拌菜,艾青可以做清明团子等。在看、闻、尝中,领略乡村田野的无穷魅力,品尝着浓浓的“乡味”!

4)利用青蛙、小动物、家畜等可以进行:语言、美工(画、折、剪)音乐、故事、科学、观察(蝌蚪)记录、可以区分它们泊不同点、总结共同点。

5)利用地方剧可以开展表演(欣赏)看、听、了解剧情、认识剧中人物、画脸谱、了解方言等等

6)利用特色产业可以开展:乐平桃酥的味道、原材料、生产过程等等

7)利用民间游戏可以开展打弹珠、踢踺子、跳皮筋等

三、重视幼儿教育的规律原则,充分发挥本土化园本教学的作用

1)匹配性原则:教师在充分利用农村本土资源时要以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相适宜、活动的内容与教育资源及教育目标相匹配时才能更好的构建园本课程。

例如“丰收”这个主题要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体验实践性原则:必须让幼儿在开放性、真实性环境中充分实践和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尝试与人交流、合作。

3)适宜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活动中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发展评价性原则:活动结束时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以前是结果式评价),现在要用过程性的评价(例如:比以前好、态度认真、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等)

本土文化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新游戏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第四篇: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此,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开发、创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的出现,使许多民间的乡土游戏随之悄然流逝。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孩子的生活,不再为幼儿所熟悉,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石头剪子布”和“金锁和银锁”等。这些游戏,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非常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功能,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并有以下的突出优点:一是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三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四是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十分简便,便于老师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为此,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搜集、开发、改编、创新及实

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习惯,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各器官功能,开发智力,增进友谊的目的,使更多完整的民间游戏可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就是以民间游戏调查、收集的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游戏。

四、研究的内容

1.对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分类的研究;2.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的研究;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五、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采用“求新与求活”的策略,把留存在民间的乡土游戏引入到幼

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让民间游戏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拓展。补充和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本课题将在理论和专家的指导下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民间游戏 的搜集、整理与分类;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运用。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二班三个年龄段共六个班级全体幼儿及家长。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采用访谈法等对民间游戏的种类进行调查。

②文献法:本研究将搜集大量的有关民间游戏的书刊来丰富民间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产生及背后原因,不断调整指导策略解决问题。

④观察法: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和了解幼 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3.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周期:2008年1月——2009年6月(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①理论学习、召开座谈会、更新教育观念,使本课题组成员明确 教研意义。

②本地区民间游戏开展情况的调查、座谈、收集分析相关资料。③收集、制作民间游戏所需的器械、材料等。(2)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4月)①把收集、筛选、整理得到的民间游戏,充实到课程的内容和一 日活动中去。

②对民间游戏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运用。(3)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①汇编《桐柏县幼儿园民间游戏集》。

②整理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典型游戏方案、案例,形成专集。③撰写研究报告。

七、民间游戏研究的成果

(一)民间游戏的搜集与运用 1.收集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和县城,对民间游戏进行社会调查,对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家长问卷。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收回社会调查140份、问卷调查130份。我们还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不断来搜集一些优秀的民间游戏,不断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民间游戏内容。2.创编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初步的设想,将这些收

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了初步的各年龄段游戏方案,并结合本园实际,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搜集,大胆进行创编,使民间游戏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3.运用民间游戏。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收集来的民间游戏,一定要经过大家的实践操作,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幼儿,是否对幼儿的成长对教师的发展有帮助。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做好这一环节,将初步形成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各年龄班推广使用,融合到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各班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考虑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季节等因素,制定本班民间游戏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实践资料的收集,如:开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案例分析、谈体会和反思等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既为教师研究经验总结提供了实践依据,又为形成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游戏活动方案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原有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足,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商讨,现正在进一步的实施研究中。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我们教师亲自参加民间游戏,和幼儿一起玩、体会游戏的乐趣,也为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奠定了基础。②在研究内容“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研究”这方面,为了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创设活动室,如:稻草绳、稻草、山野草造型,民间工艺,鞋垫、壁挂、鱼、旧草帽、布、麻绳等使活动室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游戏器材,各班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创新,并很好的运用到一日的游戏活动中;利用集体游戏和分组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器材,从而使教师形成了一些自制游戏器材的经验。③结合研究内容,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课题内容的方案设计和研讨,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年龄班推广的比较成熟的游戏方案。篇三:《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我们也想让孩子试着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怎么说都学不会,多是说说罢了,孩子太小能做啥┅┅”

“让孩子到广场怕摔着,郊游怕累着,到哪里都是背着或抱着┅┅” “真想让孩子参加演出,但害怕排练太辛苦,天气冷又容易感冒┅┅”

“这些社会教学内容真的枯燥无味,我都不知从何讲起,他们也听不懂┅┅”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和老师谈到以上问题,到底是孩子真的什么也不会?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虽然我们都懂的,不能让孩子太过依赖成人,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自由。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如此相似:孩子很少外出与小伙伴游戏;游戏的孩子不是爷爷看着,就是奶奶拉着;都以纸张呈现,要么是符号式、机械化的简笔画;要么是绿草地、红太阳、彩色花、圆脑袋的小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画出来的居然那么相似:要么就老气横秋得令人难过,即使是儿童画比赛中的获奖作品,有些也有着明显的成人指导过的痕迹。难道孩子们运用的是同一种思维,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这样的画让我疑惑: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想象在哪里呢?

通过教师、幼儿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当前幼儿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法老套。一个孩子六个养,教育方法又不能达到统一,爷爷奶奶惯着养,爸爸妈妈顺着养,孩子从小就只知道安逸的享受,从不知感恩。目前的家庭在幼儿社会及健康教育方面,多是以说教为主,孩子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幼儿园由于孩子多,地方受限,直观性素材又太少,教师上课要准备的教具、学具较多,使得教师不愿上此类课。

2、活动受局限。幼儿各项活动只在园内开展,活动内容较为单一,说教式谈话太空,局限了幼儿的思维与想象,难于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各项活动多局限在操场和活动室展开,内容和效果都受限制,且教师给孩子概念性的知识太多,所以孩子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现,只停留在一种概念性上;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情,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

1、根据家长及幼儿的需求开展教学,激发幼儿对新生事物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2、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引导,对幼儿的探索精神要加以肯定,使其萌发的创新意识得以延续和发展。

3、教师可以尽其所能的让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看到的和想象的结果以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4、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放手,给幼儿自由活动和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感受体会,多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

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改变幼儿园社会教育单一模式,使其多元化,让幼儿在自然的空间里自由的学习、体验、实践,感受事物的变化。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一理论依据。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我们老师将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丰富幼儿的思想,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生活化不是将生活本身原封不动的当作幼儿园课程,更不是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体系原封不动的当作课程。将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还原为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体系,这就是课程的生活化。”真正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最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最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活动应该是最生活化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举国上下的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我园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的园本特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通过研究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丰富多彩的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

2、教育方法自然化、本土化,深入现场,让幼儿与环境直接互动,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

3、最终目标促进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协调教育的目标,形成幼儿园独特的、整合的园本课程。

4、通过活动,使幼儿多种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培养幼儿敢于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意志品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增强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以成长。

四、研究内容:

1、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基本流程的研究;

2、幼儿园社会教学行为实践策略方式的研究;

3、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的运用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深入班级、深入家庭、深入幼儿个体,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2、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3、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幼儿实践活动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的前期准备和启动阶段(2015年2月—3月)确立课题,成立课题小组,拟定研究方案。

1、组织教师分析落实方案,收集资料。

2、教师在教研活动时交流观察结果,同时根据《纲要》中各领域对不同年龄班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阶段性的选择适合本班适合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4月—11月)

1、各班教师根据所定主题拟定各领域的活动目标。

2、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相关实践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做好活动现场的观察记录。

4、进行个案分析。

5、阶段性小结。

6、在交流反思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调整本班的活动,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材料或更换主题,继续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达到幼儿运用材料的自主游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资料。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七、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与理论的研究,此活动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观念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幼儿社会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每位课题参与者通过理论学习、撰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等途径,从原先的按教材照搬照抄,逐步转移到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1、经验性成果:

(1)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2)深入理解了社会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

(3)获得了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整体策略

2、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积累了编写园本教育计划的经验。

(3)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得到了加强,构建了新的教育模式。

(二)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强调“适宜性、趣味性”,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感知表现、体现自身价值,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家长的认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亲子感情加深了、家园沟通增强了,家园教育正逐步趋向同步、协调。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与探索过程中,比较偏重于内容的开展,而在幼儿能力评价方面比较薄弱。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

第五篇: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

《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课题研究方案

永康小学美术高级教师

陈俊

一、开展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研究背景

(一)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注转移到自然、生活、社会、世界和人 本身上来,使课程的空间增大。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让她们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二)学校教育追求特色的需要

永康小学是小榄镇一所执着追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省一级优质小学,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素质教育强校”为办学理念,美术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办学的追求。永康小学有着非常优越的美术教育教学园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设备。学校是“中山市儿童水墨画特色项目学校” 以项目品牌作为龙头,带动全校师生的进行美术修养提升,营造“文化永康,墨香永康”的学校美育文化。

(三)师资生源基础现状的优势

学校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美术教师队伍。有专业的国画教师2名,综合美术教师1名。如何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着优秀的个人技能、不断钻研的教学品质以及实效的训练策略的水墨画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课题开展的必要性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小学教育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人文精神的介入,文化语境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使得美术课堂越发精彩。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文化语境所带来的美术课堂教学革命史空前的,也是多元的。美术课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儿童水墨的同时把地方文化与美术课堂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了解地域的本土文化。

由于教材的兼顾性太强,教材本身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单一的课本资源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全国上下的美术教育,把挖掘与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作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视觉图像上,依据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祈求建构丰富多彩和务实的美术课堂课堂,已成为当下美术教育心得热点。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主渠道,引进、应用地方文化资源,运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们进入真正的文化语境之中,增强学习兴趣,认知生活,培养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学科的语言性和兴趣的普及性。

2、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专长发展,拓宽学生的成才之路。

理论价值

(一)、作为国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榄菊花文化,其种菊,爱菊,咏菊、画菊、品菊已经成为小榄镇人民生活中的一件重要内容。菊花及其文化作为美育的一个载体,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

(二)、地域文化,小榄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其中小榄的菊花最具代表性,出此之外还有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等文化支撑起了具有小榄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水色匝”文化,它不仅仅是指水上飘色,它还包含了水、桥、游、赏及沿途两岸的树和农家建筑。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通过“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我们可以找到实施当下美术教材以外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并以此完成青少年一代发展阶段的审美、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实践价值

(一)从实践上看,“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就是利用其本土资源,在水墨画教学上,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图像”、“色彩”元素,通过一定的“过滤”,通过课堂实践论证,以校本形式呈现的“特色教学”模式。其实践价值之一就是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

(二)“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就是利用其本土文化这一资源,在美术教育上,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图像”、“色彩”元素,通过一定的选择、过滤,通过课堂实践论证,以校本形式呈现的“特色教学”模式。其实践价值之一就是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有实践例子为证:

1、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就是通过开展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美术造型与文化综合探究,包括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等民俗文化欣赏。寻求当地民间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结合点,以直观的文学、艺术、科学和劳动等形式向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菊花文化的普及,增进小榄学生的爱乡情怀做法符合新课标精神,因而有其实践价值。

2、“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多元化。通过选择不同的内容或表现媒材形式的不同,将会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和有效的教学结果。这种“发散式”研究途径,具有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育特色的实践价值。

3、我校已先行对“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进行研究,如:儿童水墨画创作之水色匝系列、儿童水墨画创作之粤剧人物系列、儿童水墨画创作之文田市场系列等己有初步成果,且得到广泛专家及省市镇各界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他们一致认为“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值得深入研究总结和推广。

4、我镇在2010年继我校举行的“全国〔四地〕本土与水墨教学研讨活动”之后,在各校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学分片区进行水墨画教学研究,同时小学还与中学拉手,在各片区进行水墨画的教学的深度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理论研究,有助我镇各校对进入课堂的地域资源进一步梳理与整合,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操作经验介绍和交流渠道,推进美术教学向深度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 等本土文化(图像)研究,寻求美术课堂教学普遍规律和有效实施方法。

2、通过对本土文化进入水墨课堂实践活动,营造一定的文化语境,构建美术特色课堂。

3、整理和归纳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经典案列,为普及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在对“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 等本土文化中图像的整理与开发,建立图像与水墨画教育对应关系。

2、水墨画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文化语境(介入)导入方式、教学过程(难重点显示与解决)设计、评价设置等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三)重点和难点:

1、本课题重点在于通过本土文化中各种文化资源的图像整理与开发,找到儿童水墨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

2、难点在于本土文化图像的整理与开发与儿童水墨教学的关系探究

四、子课题研究

本课题基于小榄本土文化资源而开展的一项围绕儿童水墨画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探讨的课题研究。在课题思路上,主要是对本土文化图像及其文化语境资源的整理与归纳,找到这些优秀资源在水墨画教学课程补充资源及有效整合途径。主要运用资源探究与归纳整理、本土文化资源与水墨画教学设计、水墨画课堂引入地域资源的有效途径等方法,形成本课题模式,向全镇全市推广。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是依据我校现有的师资资源,组建优秀团队做先期的课题模式,继而向全镇推广。本课题在本土文化资源的民居民俗等方面进行与儿童水墨课堂衔接研究。分别在水墨画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子课题安排如下:

1、视觉图像研究

民居(镬耳屋)——永康小学 祝瑞

民俗(民间节日、文田市场等)——永康小学 祝瑞

2、菊花图形研究 菊花的造型——曾繁荣

菊花中国画扇面(诗书画)——永康小学

曾繁荣

3、综合艺术

小榄水色匝——永康小学

陈俊 小榄粤剧人物——永康小学

陈俊

五、阶段性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1、6月,撰写课题计划书。2、7-11月,召开会议,明确分工,对地方资源整理与归纳,撰写工作计划。3、12月,进行课题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1、1月-5月分别开展本土文化资源课题教学活动。撰写教学设计,植入文化语境,做好课堂图像与课堂反思记录。2、6月-进行课题研究小结会议(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资料的评议与补充)3、9月,“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教学有效途径研究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评选,课堂教学实录(图片等教学资料)评选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1、11月,撰写本土文化进入美术课堂有效途径研究(课题主持人陈俊)2、12月,课题补充撰写本研究教学设计、课堂反思,上交课题教学相关图片及活动资料。3、2014年1月-2月,编写并出版《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文字与图录)4、2014年3月,举办结题会,举办“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有效途径研究课题图片及成果展。

下载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区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研究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

    轻纺材料在主题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区角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兴趣展示过程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改善方式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偏远农村开设远程教育课程的好处......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 教学中的运用 隆阳区河图镇中心小学 梅勇伟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

    大学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的实践运用

    大学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的运用实践 2010年,教育部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农村教育得到加......

    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资源宝库。在语文实际教学工作中,充......

    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中学尹立会 农远资源步入我校历史课堂,使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发生巨变,初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尤其......

    运用远教资源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校本教研,探讨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推进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

    游戏化教学在农村幼儿园中的运用

    游戏化教学在农村幼儿园中的运用 【摘 要】《3到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指导我国学前教育纲要性文件,本文从实施指南因以游戏为幼儿园教育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出发,简明的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