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1)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看成负担,不害怕学习上的困难,智能发展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信心百倍地解答难题……如果学校搞题海战术、偏题、怪题或排名次,加班加点都是违背心理健康的,其结果是造成一部分孩子骄傲、自私,另一部分孩子自卑、厌学等。---lansin.com
(2)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健康的个性应是体力和智力、知识和道德、性格和才能、理性和直觉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的个性,必定具备独立、宽容、开朗、谨慎、坚韧、自制、合群、博爱、勇敢等优良品质。健康的个性必然表现出富有创造性、高度自主性、对新鲜事物的敏捷性,具有崇高理想、不怕困难、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无私的心、真诚的爱、牺牲精神等优秀品质。
培养良好个性要注意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活跃好动,颇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样子。如果像儿童那样喜怒无常,或像老人那样老气横秋,就同青春期心理不相符了。
培养良好个性还要避免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狭隘猜疑、悲观厌世等不健康心理。预测一个人在学业、事业上能否成功,心理素质实际上比可测定的智商因素更为重要。这种心理素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性格。
(3)善于独立思考:青少年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思考、养成正确判断、合理推理、周密思考的习惯。它有助于对各种信息、各种刺激作出适度反应,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有自知之明,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能平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或成功与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找出积极的教训。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建立好家庭中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良好关系,第二是正常的师生关系,第三是同学、朋友的良好关系,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不寡交、不与人疏远。在家庭、学校与朋友之间能建立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积极人际关系,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成员,在群体中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关系。
(5)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满意和不满意的时候,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所处环境不尽人意时,能运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能采取健全的、成熟的适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如遇到巨大不幸,突发紧急情况时;如亲人去世,高考落榜等。在这种意外挫折下,对自己心理及时调适,保持镇静和良好适应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耐力”,即通常说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作强者,要正视现实,认识自己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6)培养健全的情绪生活: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多种情趣,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消解、转移不良情绪,学会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一泻心中的心事,便会精神爽朗走来。情绪稳定而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一个具有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往往比缺乏自信和悲观失望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尽管在智商上相差无几,乐观者遇挫折时,往往把失败归结为他们是能克服或能办成的事情,因而他们竭全力去克服,去把事情办成。
第二篇:国旗下讲话——保持健康心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保持健康心理。
大家可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不错,“人”字写起来确实很简单,但我们一生却从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探索:如何做一个健康的、健全的人。
如果有人问我们:“你健康吗?”也许我们会说:“我当然健康啦,瞧,我壮得像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该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作出如下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目前,在我们同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心理问题: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以我为中心、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那么,怎样克服这些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使自己有一个健壮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且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更容易一些。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也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要有满意的心境。
第三是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个标准是,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第五个标准即是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对自我重建心理素质、走向成功强调了四点,在此我把这四点送给大家:
对人生——自信积极、微笑乐观;
对困难和压力——满不在乎、轻松自在;
对他人——不卑不亢、宽仁博爱;
对工作——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同学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谢谢!
第三篇:浅谈公安民警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对策
浅谈公安民警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对策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长期处于高危险、高应激、高对抗状态,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如果心理压力过高,得不到有效释放,不仅影响民警个人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还会影响到公安机关整体工作效能和队伍管理水平。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如何保护好民警的心理健康,适时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民警心理压力的产生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主观因素的控制。
(一)客观因素对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影响。
一是警务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近年来,随着群众法制水平的提高,社会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公安机关不断强化法制工作以应对形势变化,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越来越严格,一线民警对执法办案心存恐惧,怕案件办得多,存在的问题就多,也怕违纪违规踩了“高压线”,不敢大胆办案。在治安管理工作中,民警不仅要履行本职工作,还要配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大量的非警务用警让民警深感疲惫。日常警务活动中,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很高,无论发生何种性质的事件均要报警,民警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此外,工作考核排位也会让民警感到巨大压力,名次排位不理想会影响民警及单位的各种待遇,也会影响民警的自尊心、自信心。另外,近年来,藏区维稳形势较为严峻,因维护稳定开展的专项行动连续不断,民警大量精力用于应付专项活动、突发事件处置和维稳工作上,身心极度疲惫。二是因家庭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警察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但是警察也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员。由于基层民警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特别是在基层所队工作的民警,24小时在单位值班备勤,每年只能轮休回家一次。离多聚少,与家属缺少勾通,容易引发婚姻危机;有的民警家有生病的父母而不能侍奉左右,心存愧疚;有的对未成年的子女疏于教育,感情淡漠,导致民警家庭不和谐,甚至不稳定。其次是民警目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单位几乎没有什么福利,年收入只有3?4万元,有的家属无工作,仅靠工资支付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房贷等,民警感到不堪重负。三是健康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年来,从体检结果看,大量民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长期、紧张的工作和无规律的生活,造成民警身体内分泌混乱,免疫力下降。据统计,高血压、糖尿病、胃病、结石病、颈椎腰椎病等疾病在警察队伍中大量存在,这些疾病严重损害了民警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二)主观因素对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影响。
一是民警的世界观发生偏差带来的心理压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的欲望膨胀,对生活的期望值很高,攀比心理日益严重。民警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民警认为警察每天工作的时间最长,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因此对待工作热情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由于认知出现偏差,心理严重失衡,既给自已增加了心理压力,又给工作造成巨大损失。二是民警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变化而带来心理压力。随着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公安工作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基层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要做好公安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时代要求。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民警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难以接受新的知识,因循守旧现象严重,造成民警能力上捉襟见肘,工作上不见成效,事业上难有成就,以致产生本领恐慌和知识恐慌,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笔者认为,公安民警要想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公安专业和群众工作能力等基本素质外,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
找准自身定位
选择警察,就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条道路。这句话看上去像是大话,但确实是警察职业特点的生动写照。从穿上了警服的那一天起,就必须找准定位--当警察就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高度来定位,我们心里就会多些平衡,少些失落;多些感恩,少些牢骚,就更能正确履职、直面挑战。
一要满腔热情地履行职责。“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履行使命、承担责任是每名民警的天职。怕担责、怕辛苦、怕问题,难有成就;怨天地、怨命运、怨他人,难有进步。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谋其责。我们要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待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
二要满腔热情地迎战困难。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是人品的试金石。民警也是人,每名民警在工作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些困难还委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民警心理孤僻,这就要求民警积极面对困难,充满干劲,笑对困难,迎难而上,尽全力解决难题。有些困难一时解决不了或确实难以解决,可通过向领导汇报或向好朋友倾诉等途径,使心灵得到有效宣泄。
三要满腔热情地扎实苦干。只有干,才能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只有干,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我们要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上,在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下功夫,不求轰轰烈烈,但要扎扎实实;不求光彩照人,但要发光发热。
保持良好心态
心态决定心理。公安民警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一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天遂人愿,总会有一些关口、一些难题、一些挫折、一些打击。因此,信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败。公安民警在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变失望为希望。要坚信自己一定行,不会比别人差;要善于把这种自信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展示,做到“自信人生一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二要对他人有诚心。对群众要诚。公安民警常年与群众打交道,应以诚相待,以笑脸相迎,不能成天板着个脸,既给自己造成心理紧张,又影响公安在群众中的形象。对同事要诚。心底无私天地宽,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要多记他人的好处,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自觉做到洞察事理,胸襟开阔。对领导要诚,不能在领导面前说三道四,诋毁他人;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能阳奉阴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
三要对生活有感恩之心。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都不容易。我们只有对生活懂得感恩,才会真正懂得尊重,领会责任,我们的内心才会多一份和谐和温暖,摈弃自私和贪婪。
理性对待非议
工作干了很多,而有时却受到非议,甚至被某些人的诬告陷害、遭到群众的误解以及个别媒体不实的负面报道,使得公安机关面临巨大压力,使部分人民警察身心疲惫。对此,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理性,从容应对。
一是对群众的误解要“释”。出入境、户政、交管等部门的民警,在为群众办理各种证照过程中,由于手续不完备等原因,一时半会办不成,群众可能产生误解。对此,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解释工作,相信我们解释清楚到位了,群众的误解自然就能消除。
二是对某些人的诬告陷害要“澄”。身正不怕影子歪。公安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肯定要得罪不少人,有些人为报复民警而不惜诬告陷害民警。对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澄清一切不白之冤。要做好被诬告陷害的思想准备,要接受大风大浪的心理考验,决不能让他们伤害民警的心灵,击垮民警的心理防线,如果因为受到诬告而惊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岂不正中他们的下怀?
三是对媒体不实的负面报道要“化”。有些媒体为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扩大发行量,不顾新闻规律,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工作不经核实而进行不实的、片面的负面报道,导致民警心理压力加大。对此,一定要义正词严地指出报道的不实之词,通过召开新闻通布会、登报等途径予以有理有节的回应,揭穿谎言,让广大读者了解事实真相,淡化不良影响,广泛获取读者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坦然面对得失
毋庸置疑,公安民警工作辛苦而工资收入相对不高;政治待遇方面,有些民警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到退休之际仍然是个科员„„。可以讲,公安民警的得与失往往不是一样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这种状况仍然从根本上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是怨天尤人感叹自己入错行,还是坦然面对得与失,成为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分水岭。坦然面对得失,要善养“三气”。
一要善养“大气”。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河湖海一沙鸥。每名民警要深知,钱永远是赚不完的,官永远是当不到头的,那些总是恨钱少、恨官低、恨命短的人到头来终究是徒增烦恼。要顺其自然,不要盲目攀比,要懂得适度放弃,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可以说,失
与得一样,都是一种正常现象,一个基本规律。有价值的人生,不仅要看得到什么,也要看舍弃了什么。人生幸福,内心安宁,只有舍弃不该拥有的,才能获得不该丢失的。
二要善养“静气”。公安民警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说穿了就是两个字“浮躁”。在这个充满诱惑,浮躁之风盛行的社会里,善养“静气”当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题中应有之议。公安民警一定要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多读些书,做到视野开阔、头脑冷静、心情安静。
三要善养“志气”。“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只有树立了志向,才不会被前进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所吓倒,才会不拘小节,不畏人言,才会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名普通公安民警,没有一呼百应的气势,更无一统天下的气概,我们的志向就是要尽量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个人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恼,始终保持内心淡定。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包括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会引起人身体中应激水平的增加,影响身体健康。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变害为利。
★适当宣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要继续保持身心健康,要从改变认知、参与社会交往、重视体育锻炼、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入手。
保持心理健康的几大途径,受到挫折的时候要进行自我调整。要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如果有烦恼我们要尽快地应对。
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学习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学,不断尝试新方法,享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在学习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3.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4.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5.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6.保持一颗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7.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8.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第五篇:论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保持与维护
论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保持与维护
巫山县机关幼儿园袁华蓉邮编:404700
【摘要】以维护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为己任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胜
任这样的工作。为了保证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应当重视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
康,从根本上转变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心理健康
我是一名幼儿工作者,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对幼儿老师的心理健康理解,更看重对岗位
职责的理解。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众多的低龄儿童,其工作是十分感性的。而作为以维护
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为己任的幼儿教师来说,在接触儿童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随
时都会影响其工作的效果。所以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幼儿教师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一
流的幼儿园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保障,为了保证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增进和维护幼
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四个层面: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学术研究界提出了不少标准,不同的人曾下过不同的定义。但是,一般采纳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1946)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
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
心理学家莫格西里(1959)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备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我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要善于与人沟通,能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和谐地与
他人相处,这是良好情绪的重要保证。只有人际关系处理好了,才可能积极乐观地工作。同
时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可以促进其工作和学习
(二)积极的工作态度。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应当尽可能减低对工作倦怠情绪的反应。可以保持全天在工作中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不因为对工作的倦怠而疏忽对幼儿的教养。
拥有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人生目标,建立对工作的自信。
(三)良好的情绪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能及时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不
良情绪对幼儿的影响。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随情绪而处罚幼儿。
(四)完善健全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应当有正常的社会认知
即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周围的事件和教师自身的能力,较强的意志品质,有恒心毅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客观地对待自己并进行心理状况的自我调适。
二、三个问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根据我对幼儿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和理解,我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着不
容忽视的问题。
(一)岗位荣誉感不强。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其工作缺乏激情和成就感,单调呆板,对自
身职业有倦怠情绪,工作中情绪低,对待幼儿的态度上容易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其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的工作必然整日面对低龄儿童。由于儿童的情感依赖,必然需要幼儿教师以良好的心理情绪去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这在精神上是一大压力。二是幼儿教师免不了要照顾幼儿的生活,除了教学工作外,零星琐事也是精力消耗非常大。三是由于幼儿的吵闹,哭叫使幼儿园的环境较为嘈杂,这种状况对幼儿教师情绪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隐患。
同时,幼儿教师工作社会地位低,幼儿园低水平的管理容易致使幼儿教师缺乏职业上的成就感,从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评价低,甚至幼儿教师被误认为“高级保姆”,国内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日不解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就是就是一大心理压力,会使幼儿教师丧失工作的热情,因为他们的工作不被承认。而幼儿园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人才资源的利用,员工工作的评定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容易挫伤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二)自我评价度不高。幼儿教师很大一部分人的人际关系处于一般状态,特别是一些朋友不多的幼儿教师,容易因为人际关系而影响工作。同时自控力较差,常常随情绪变化而流露出对幼儿缺乏耐心和工作的积极性:自己认为生活不充实,对目前的人才竞争忧虑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非常重视幼儿教师的质量,必然要求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工作的压力,如课程改革的冲突,社会人才的竞争,体制的转型给其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在幼儿园内,晋升职称、家长的特殊要求无一不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三)学习原动力不足。由于目前幼儿教师大都是以前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相对于目前社会普遍高学历化,幼儿教师处于相对低学历,而岗位专业要求也并不是特别高,因此,目前的一些幼儿老师,学历较低,专业基础薄弱,业余阅读量较少,知识更新速度慢,自我要求不高,部分幼儿老师表示面对激烈的课程改革有压力。幼儿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较低,这在我国目前是一种普遍的状况。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幼儿教师极少业余阅读科学书籍,而且往往在工作状态不积极的情况下并未积极地去改变自身的心理状况。
三、三个建议: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努力提高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和综合素质要求。一是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幼儿老师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社会工作成员、一个教育工作者,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个工作成员、一名人民教师,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必须适应社会,扩大知识面,转变对工作和学习的观念,积极地充实自己,随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断磨炼出一个幼儿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二是善于评价和肯定。老师也应当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肯定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积极地与人沟通,培养团队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单位要定期聘请具有人文素质、科技素养、艺术素养的专业人员来单位讲学,或把老师送出去参加培训。三是提高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对于其专业水平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评定标准和体系,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创新幼儿园的管理。要改变目前的幼儿园低水平管理现状,要改革其管理理念和方式。引进专业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尝试外行管理内行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分工明确,不随意互相干涉。这样带有可能科学的管理和评定幼儿园员工的工作。二是制定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合理的分成几个等级,根据考核成绩发放教师资格证。缺乏相关学前知识的人员,不得担任幼儿教师。制定整套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操作,避免不合要求的现象出现。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是社会要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尽管社会目前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对学前教育的特征认识还不足,往往有家长特别要求对孩子
灌输文化知识,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冲突。所以改变这种现状只能不断地呼吁和宣传,逐渐地去改变人们的观念,使幼儿教师的力量得到正确的使用和对待。二是政府要办好示范幼儿园,按国家标准办好幼儿园,以标准的幼儿教育,规范社会各种幼儿教育,使规范的幼儿教育促进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建立。三是幼儿园要以自己的品牌理念为广大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开辟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使幼儿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总之,我认为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还是来自职业。所以针对职业情况,提出了以上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解决上述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