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亡灵视角看待人生
从亡灵视角看待人与人生
从亡灵的视角来叙事,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存在的,但由于文学的虚构性,能够让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在作品中虚构出一个鬼魂的存在,从他们的视角将自己看到的人世界进行重述,因为作为一个鬼魂,他与人世界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益冲突,因此,他们的叙述几乎是不带任何私心杂念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叙述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生活,所以他们的视角就像镜子一样,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让作品的内涵和意蕴更加的深远和独特。
《风景》,方方的成名作,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一部从亡灵视角叙事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生下来半个月就夭折的婴儿——小八的视角,描述了汉口河南棚子里,他的家人:一对夫妻,八个儿子,两个女儿的故事。
小说的引言写到:“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看见那些奇异世界。”这句话和亡灵视角的设置相得益彰,视角的距离空间一下子就被巧妙地拉伸开来。从小八这个亡灵的视角去看待一切,《风景》从冷静平淡的叙述中拉开帷幕,但就是给人一种诡异莫测的感觉。一个“亡灵”,他超脱了人世,在黑暗世界里,他的目光一滴不漏地落到每个人的身上,冷静地叙述了一个十一口的家庭龟缩在十几平米的棚子里,几十年来的生活——吃喝拉撒、谩骂斗殴、庸碌凄惶,以及生活在里面的他的亲人——性情粗暴的父亲、风骚恶俗的母亲、还有一群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兄妹。小八在叙述的时候是隐藏在各个人物的身后的,在他们进行光怪陆离的行为时,小八总是静静地看着,然后再不带任何色彩地陈述出来。作为亡灵的小八,虽然早早夭折,但他的智力却没有停留在他夭折时的水平,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在冷眼旁观了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的生活状态后,还能从他们的境遇中感悟到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小八和他的兄长之间是叙述者与被叙述者的关系。但是由于阴阳相隔,他们在生与死、温馨与冷酷、安宁与喧嚣、幸福与痛苦上更有着遥远的距离。
“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感到不寒而栗。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为此我常在心里请求我所有的亲人原谅我的这种懦弱,原谅我独自享受着本该属于全家人的安宁和温馨,原谅我以十分冷静的目光一滴不漏地看着他们劳碌奔波,看着他们的艰辛和凄惶。”
这是小八内心的最真切的表白,诡异荒诞的叙述,死者对生者的同情,小八的独白很令人深思。死亡,应该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但是在小八目睹了他的兄长们为了生存而不折手段,受尽折磨之后,他认为死亡对自己的来说是幸运的,死亡让他逃脱了这苟延残喘的命运,他可以独自拥有一个空间。“七哥对小弟弟能永远安宁地躺在那下面羡慕至极。”这是生者对死者的羡慕,多么讽刺的叙述,然而,想想七哥的遭遇,在河南棚子的底层生存环境里,他更是生不如死,所以七哥“羡慕”死去的弟弟,“羡慕”他能拥有一方安宁,“羡慕”他能摆脱生活的折磨。但是,七哥眼中的羡慕还是通过小八讲述出来的。小八无处不在,作为一个亡灵,他甚至能窥探到人的内心世界,从七哥的眼神中,他就看到了纯粹的“羡慕”。
小八是客观的,也是现实的,他看到了每个人的五光十色的行为,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风景”,然而,他看到的是真正的风景吗?不,他看到的“都是病,不是风景”。他看到的是人生之恶。
同样从亡灵视角来叙事的还有刘树刚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小说中的鬼魂叶肖肖,生前是一个末流的毫无天分的剧团演员,他为人老实、厚道,甚至有点懦弱,他连接受爱的勇气都没有。然而,在公共汽车上,当流氓出现,在经过了一番的思想挣扎之后,他毅然站出来,与流氓搏斗,结果,却是因周围其他乘客的冷漠而在孤立无援后惨死在歹徒的匕首之下。死后,化作鬼魂的叶肖肖开始了对各个当事人就死亡事件的访问,在当事人与鬼魂的对话中,充分暴露出了他们灵魂深处的自私、冷漠、卑微的一面。但是,鬼魂叶肖肖对于各个麻木不仁的当事人,还是以善意的宽容来谅解他们的苦衷。这种死者与生者在死亡问题上交流,是一种极为荒诞的叙述,但是人与鬼魂的对话,又让人们内心的真实得以自然全面而又深刻地展现。而,鬼魂对于生者的宽容,更让活着的人觉得悲哀,人心冷漠,灵魂空虚,竟然由一个鬼魂来宽容。
亡灵视角,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是作家在叙事视角上的革新,通过亡灵的叙述,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现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反差,更加突出生命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反衬出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生是一种存在,死也是一种存在,也许生死本无界。亡灵视角既是表达上的一种视角选择,更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
第二篇: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
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待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
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此处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讨论韩寒与方舟子2012之争,主要是以其文学创造过程为重点。
文学批评既然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的评价对象,就必然要从中寻求、发现、总结这种作品的生产经验和创造规律,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考察。
方舟子质疑韩寒少年时的两篇文章是他人写的,理由是“不可能”、“我觉得”、“我猜测”。虽然都是主观臆断,但他的出发点正是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文学所表现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作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作家个人经历。作者的作品往往有着这些属于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方面的东西所影响的痕迹。方舟子认为韩寒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无从写出相应的内容,正由于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从而赢得众多支持的人群,但是,方舟子质疑韩寒创作与其生活细节存在有诸多不可能的方面,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真切标准来质疑文学的虚构性,也之所以引起另一部分众多网民“倒方”的声音。方舟子及其追随者相当执拗地认为,作家的生活应该跟其作品百分之百对应,如果中间有出入,那就是作家在撒谎,就是作家的原创性有问题,就是作家使用了代笔,然而,文学创作允许虚构,作家的生活经历并非必须和作品中的世界完全划等号,文学毕竟不是科学,无须侧重于求真,它可以侧重求美,为了达到文学的表达效果,甚至相悖于一般常识都是允许的。简单的说,方舟子就是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的考证,并迫使韩寒自己举证来表明清白。所以,方舟子与韩寒以及众网友之争,也就是代笔这一件事本身就不是文学鉴赏,而是对事情真相的探索,两派之争的重心并不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实质,而在于法庭证据。众多参与者甚至都没有读过韩寒的作品内容,只在两个阵营的发言中凭着自己的判断和喜好来划分自己所属的派别。所以这只是一场以文学作品为理由而非真正内容的争论罢了。
第三篇:哲学视角看人生
哲学视角看人生
俞吾金 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选择怎样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能说出几个父系祖先的姓名?”一般大家只知道自己父亲、祖父的姓名,对曾祖父的姓名已经茫然无知了。我把这种状态称作“有姓名的匿名状态”。意思是说,尽管先辈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既然已被自己的后辈所遗忘,所以他们实际上处于“无名”的状态之中。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如下两句话:
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在时间的长河悄悄展开,也在时间的长河悄悄消逝。尤其是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在为生计而奔忙,但我以为,有必要匀出半天时间,把手机、电话、电脑都关了,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度过未来的岁月?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从那种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中超拔出来,对生命和人生采取自觉反思的态度。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珍贵的,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遐想。其实,生命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是短暂的。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已与死亡相伴随了。在自然界里,一块石头之所以能无限地存在下去,正因为它是没有生命的。凡有生命的存在物必定会死亡。在这个意义上,有生命的个体去追求长生不老,就好比堂吉诃德要向风车挑战一样,因为除非他是无机物,比如一块石头,否则,他就会死亡。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是任何个体都必定会遭遇到的结局。
其实,只要深入地加以思考,就会发现,长生不老正是无聊、单调、荒谬的同义词。不然,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仙女宁可从天宫里逃出来,到凡间去过普通人的短促的生活?法国哲学家萨特的情妇波伏娃曾经出版过一部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小说的主角雷蒙〃福斯卡感到人生短促,无法在短暂的有生之年中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而渴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老乞丐手里获得了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用后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后来却因自己最爱的女人变老和死去而陷入绝望之中。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取消自己的生命,然而,无论是他迎着子弹奔过去,还是从高高的城墙上跳下去,他都无法舍弃自己的生命。由此,福斯卡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永生非但不是对生命的奖励,反而是对生命的惩罚。
由此可见,正因为人生是短暂的,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记得黑格尔曾经说过:转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逊于万古长存的山岭。虽然玫瑰生存的时间非常短促,但它火一般的生命和鲜艳亮丽的色彩,与冷漠的山岭比较起来,更令我们羡慕。如何使自己短促的人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如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让同时代人和后人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名字?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无所事事的人生乃是对生命的亵渎。实际上,人生不但是短促的,而且也是由一系列三岔路口构成的,每个路口都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从哲学上看,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首先要确立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所谓“大者”,就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观。事实上,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但在重大事情上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在日常琐事上也能做到坦荡慎独。在孟子看来,是否坚持正确的做人原则,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从词源上考察,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但哲学认同的“智慧”始终蕴含着人生观或道德观的维度。有的人抛开这个维度来谈智慧,智慧就很容易蜕变为阴谋诡计或“厚黑学”。由此可见,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何等重要。深入的考察表明,当前流行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小市民式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一,时时处处为自己和小家庭谋取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乃是这种人生观的座右铭。信奉这种人生观的人通常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的目的,把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说出了这类人的共同心声。其二,用自私自利的观念去阐释并评价周围的一切现象。这类人就像马克思批评的那个脚上长着鸡眼、站在路边的粗汉,他把自己的鸡眼作为评判路人善恶的标准。在他看来,凡是踩到他鸡眼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可恶、最卑鄙的人。其三,由于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利益,这类人永远处于“小肚鸡肠”的状态中。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小职员,由于打喷嚏而把唾沫溅到上司的脸上,从此一直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中。
二是得过且过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一,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抱负,就像一条小船,没有桨、没有橹,也没有罗盘,只是随波逐流而已。拥有这种人生观的人就像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把“无所事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二,只有权利意识,没有相应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比如,时下青年人中有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背上了“啃老族”的恶名,因为他们不求进取,没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推而广之,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他们也完全缺乏相应的担当意识。从哲学上看,人之所以与事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可能性的动物,而可能性正是通过人对未来的规划而得以展开的。因此,一个没有抱负、从不规划未来的人,他的人生只能是一个空壳,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抽象符号。
三是悲观脆弱的人生观。从哲学上看,这样的人生观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和回应的能力。契诃夫在一篇题为《如何防止自杀》的短文中曾经启示我们,一个人在生活道路上遭遇到任何挫折乃至打击时,应该设想出更糟糕、更痛苦的结局。这样一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就会缓解,生命的承受力和韧性就会增加。
四是有抱负、有责任、有气节的人生观。我把它作为积极的、应该加以提倡和弘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抱负、有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传统知识分子的抱负是“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是成为道德上的楷模,立功是为国家社稷建立事功,立言则是著书立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出传统知识分子的伟大抱负。从哲学上看,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高度的人生。假如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那么他的快乐必定是自私的,他的幸福也必定是没有根基的。其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其实,“人”字就是一撇一捺,顶天立地地站在那里,这表明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其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责”字充分传达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三,在生死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气节。在这方面,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人肃然起敬,而岳飞留下的《满江红》更是气贯长虹、豪情满怀,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确立适当的志向
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志向。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如果说,每个人在思想上都有自己的高度的话,那么,这个高度绝不可能超出他自己确定的志向。易言之,每个人的思想高度都是由他的志向的高度决定的。我认为,在探索人生与志向的关系时,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确立志向是人生中最紧要的事情。既然人的思想高度取决于他志向的高度,没有志向的人便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在南方古猿的演化过程中,假如从未有过从自然界里抬起自己高贵头颅的愿望和志向,它们是绝不可能转化为直立行走的人类的,或许人类至今还像鳄鱼一样在沼泽地里爬行。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志向。拿破仑就曾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的士兵,因为一定的人生道路总是由相应的志向塑造出来的。
翻开中国历史,同样能够发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无不少有大志。当年轻的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年轻时已有远大的志向,当同伴们对他的志向表示不解时,他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是要追问: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志向?有人把赚钱、成为亿万富翁、过名车别墅的生活理解为自己的志向。其实,只要他从事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是合法的,这样的志向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更高的标准出发,就会发现,这样的志向和欢乐毕竟是“自私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马克思在17岁那年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已经确立了远大的志向: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和何等高尚的情操!后来,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时一度陷入“志向危机”。通过深入的反思,他很快就告别了迷惘,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和志向。马克思去世后,他的遗骸被埋葬在伦敦的梅格特公墓中,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去瞻仰马克思的墓地,他们对马克思的人格和灵魂都怀着深深的敬意。
三是坚持志向的适度性。志向并不是越高越合理,而是因人而异的,即不同层次的人拥有不同层次的志向,决不能划一而论。具体地说,在人的才华与志向的关系上,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形:
其一,志向大于才华。古人所说的“志大才疏”就属于这种情形。《后汉书〃孔融传》曾经批评孔融“志大才疏”;同样地,《三国志》也指责袁绍“志大才疏”。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人是触目可见的,除了留下一些话柄和笑料,他们并不能对人类历史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二,志向小于才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形,即有些人很有才华,但志向却定得很低。如前所述,人的一生是按照其志向而展开的。如果立志很低,其行为和行为的结果就会处于更低的层次上。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类人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或天赋。
其三,志向与才华相当。打个比喻,志向就像苹果树结出的苹果,才华就像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很弱而苹果所在的位置很高,那就是前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即“志大才疏”;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很强而苹果所在位置很低,那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即“志小才大”;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的强度与苹果所在位置的高度正好相称,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弹跳)就能把苹果摘下来。那就是我们正在谈论的第三种情况,即“志向与才华相当”。
这就启示我们,志向应该具有适度性。志向太高,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必定会产生沮丧情绪;反之,志向太低,无需努力就能加以实现,又会浪费才华。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才华来确立自己的志向。我国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门前也镌刻着 “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可见,正确地了解并评价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活出自己的境界
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领悟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变得更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用古人的话来说,每天起床就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谋生的劳动中。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得不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一样,在一幅关于塔希提人生活的绘画中追问自己: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谁?我们打算到哪里去?假如以我们更熟悉的方式来提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比较起来,前一个世界就像一条黑暗的、没有尽头的隧道,人们在里面摸索着往前走;后一个世界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它照亮了黑暗的隧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遭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很现实,他们几乎只生活在一个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就像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偶尔,当他们从事宗教信仰活动时,才试图去叩开另一个世界安顿灵魂的世界的大门。然而,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实用理性的传统仍然牢牢地束缚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谚语表明,与其说普通人是在 “拜佛”,不如说他们是在“用佛”。总之,普通人把后一个世界理解为前一个世界的延伸,而从未意识到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始终停留在佛教所说的“无明”状态中。事实上,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通过认真的反思,领悟了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才会变得美好起来。要言之,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自觉地、超功利地居留在后一个世界中,他的人生才能活出高度、活出境界来。
众所周知,通向后一个世界的“洛西南特”(堂〃吉诃德的坐骑)主要是艺术、伦理、宗教和哲学。当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欲求,自觉地接触并深入到这些学科中时,不但他们的修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思想境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正因为有了思想境界的大幅度提升,康德才有可能提出下面这样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事实上,康德一生写下的论著都是围绕着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境界”是一个来自于佛教的概念,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就十分重视对诗词内蕴的思想境界的评论。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划分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即人像其他动物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吃喝拉撒;尽管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略高,但仍然以利益主宰一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始终纠结在利益中;在道德境界中,人们开始超越单纯的利益,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在天地境界中,人的眼光进一步超越了单纯的人际关系,把人生和天地视为一体,正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天地境界意味着看问题不仅要超出个人、超出家庭、超出国家,甚至也要超出地球,以整个宇宙为出发点,唐代诗人杜甫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也。如果以这种境界论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孔子的自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随欲不逾矩”蕴含着新的意思。事实上,孔子自己经历的每个人生阶段都代表着一种境界,“七十从心随欲不逾矩”则是他所理解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是短暂的,而唯其短暂,它才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要使人生变得更美好,就必须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此而奋斗。在奋斗的进程中,人只有不断地追问存在的意义,努力地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才能活出自己的境界和高度来。
第四篇:从审计角度看待财务管理
《从审计的角度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一、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工作:
首先从一个企业宏观角度出发,如果想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其必定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框架体系、制度流程体系等,用于支持企业日常管理、业务运营。有规范才能使企业的前进不会偏航,同时可以提升全员的执行力,节约时效,提高效率。
从这个管理体系辐射开来,整个体系又应当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组合而成。
因此,从审计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其他日常管理),先要从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入手,然后再看制度执行是否规范到位、执行力够不够强,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健全体系、改正错误、改善制度流程。
二、从微观角度看待财务管理工作:
第一、预算管理;
一个企业运营的根本是预算,从预算的制定、预算的执行、预算的修正到最终预算目标的达成、评价,全年的运营都是围绕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在开展的。
预算是否可以合理的制定,财务部门提供数据的细致、完整与否是很关键的。如果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数据可以细化到部门甚至是个人,我们就可以把预算的制定工作分配到部门个人,这样设定的预算可以更贴近实际,同时也可以通过预算目标将考核标准制定的更加细致。另外,财务部门有义务对各部门制定的预算进行整合,最终通过财务分析来判定预算是否合理,起到把关、保障的作用。
从财务角度,也可以通过预算管理中企业的产值、利润目标来制定财务资金的收支计划、筹资计划、投资计划,确保企业运营资金得到保障,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费控管理体系(软件),对各项费用预算分解到每个月、每个部门、每个人,确保费用得到实际控制,使得费用最优,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二、财务日常管理和执行;
首先,财务要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真实、可靠、及时,资金运用得当,资产管理安全,和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沟通,总之,确保公司运营流畅。
其次,配合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资金、资产管理规范、账务处理规范、业务结算规范,定期开展自我检查,确保执行力,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
最后,财务作为企业财产管理部门,应当起到对业务部门业务环节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漏洞进行监督,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控制。
第三、财务分析管理;
财务在日常管理执行规范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对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进行判定。这需要财务建立一套财务管理报表体系,可以把数据细化到部门、个人,从而分析公司整体目标、各部门分解目标是否完成,预算是否合理,并建议进行改进。
第五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视角来看待多媒体专业的发展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视角来看待
多媒体专业的发展
跨入21世纪,我们祖国又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只有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努力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才能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各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由于科技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主凝聚力的关键,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已使社会的经济与发展依赖于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而信息的传播又依赖于媒体。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并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80年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使之成为计算机领域里的一棵奇葩,令世人注目。进入九十年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产品的开发,更是如火如荼,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人类竞争和论战的主战场已是日趋明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一诗句形容多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丰富多彩可谓恰如其分。
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影视动画于一体的,具有交互特性的传媒展示综合技术。因为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会动会跳,所以引人入胜,宣传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和接受,多媒体不仅展示新颖,更因为它采用的是最新的数字技术,所以又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几乎涉及了高新技术的每一个热点。
现今,多媒体一词不仅在计算机和科技界广为流传,而且在报刊杂志以及大众媒体上也随处可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年来,在名目繁多的计算机和影视工业产品展览会上,多媒体展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格外引人注目。如在世界计算机界最有影响的美国计算机大展comdex上,仅多媒体展台占去多一半;而一次多媒体国际学术会议竟有数万人参加。由此可见,多媒体的发展浪潮已是席卷全球,规模浩大,盛况空前。毋须多言,人类社会的今天是多媒体的世界,人类社会的明天将是多媒体的天堂。
多媒体为什么好似一夜之间流行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多媒体是人类可以直接接受的最为全面和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推动当今高度发达和文明社会的飞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因而社会需求多媒体。二是随着计算机和影视工业以及通讯、数据处理等技术的成熟,为多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伴随着现代计算机、影视工业和娱乐行业的相互渗透和走向大同,多媒体的发展也就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多媒体成了脍炙人口的时髦词,是社会高度发展和文明的象征人们把多媒体技术称之为继纸张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之后,人类处理信息手段的一次大飞跃,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逐步并最终完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推动许多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并将导致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计算机、通信、大众传播、影视娱乐等将走向大同,形成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多媒体产业,已不是专家们的预测,而是人们已看到的事实。
世界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多媒体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试图拥有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庞大的多媒体产业市场尽快推动本民族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数字通信和大众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和统一对于促进了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业,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精神,保持身心健康,确立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探索科学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我们应该有不怕吃苦,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顽强精神。同时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创新学习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想定势,勇于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创新与继承、创新与求实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在中国,虽然多媒体产业起步比国外晚了 10 年,但发展后劲十足,以高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的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而随着众多中小型多媒体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跨国公司的争相涌入,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看到了此行业的发展潜力,各大城市动漫展频繁举行,数十个国家级多媒体基地相继建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着和接班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科技强国。
参考文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岑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出自《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
2010年6月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