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生态学视角打造德育新格局
从生态学视角打造德育新格局
:廖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新余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生态文明新余》教育读本为依托开展“生态德育”工作。请问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廖茂侦:新余市全面推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道德品质。其中所采取的主要举措有:
一是编教材,进课堂。2013年4月,中共新余市委农工部、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编写了生态文明教材《生态文明新余》,免费发放给全市学生,以每学期小学2课时、中学4课时为要求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含中职)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积极做好生态文明与学科的融合,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其他各门学科课程中,指导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寻找相关结合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融合生态文明知识理念,有效提升中小学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二是抓主题,强实践。近年来,新余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好习惯”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和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向全市中小学传递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绿色新余等理念。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在新余市湿地公园、毓秀山、仙女湖、百丈峰、大岗山景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景点挂牌,合作建立生文明态教育基地。
三是创生态,促和谐。深入推进绿色校园创建,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森林校园”为主题的植树护绿活动。强化生态和谐校园建设,以“点滴改变,生态和谐”为主题,加大低碳校园创建力度,教育学生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培育学生倡导生态文明、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资源能源的文明行为。将生态文明纳入学校文化建设范畴,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以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校园和谐,以校园和谐带动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生态文明与校园和谐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请问,新余市教育系统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廖茂侦: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率先推出《新余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7年)》,坚持以“中国梦”为引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其中,学生道德典型不断涌现,市六中学生陈丽君荣登“中国好人榜”;市四中学生罗美荣以优异成绩考取南华大学,被媒体称为“高考女孩”;渝工学院学生李潇见义勇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具体工作主要有:
一是重视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全市建立了七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宜一小自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渝水区率先在全省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和托教中心,引起人民日报等国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分宜洋江中心学校等四所学校少年宫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积极探索网络阵地建设,新钢一小建立教师博客圈,促进家校互动,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创先争优活动载体一等奖。
二是以志愿服务深化学雷锋活动。新余市教育局将每周六作为志愿者服务日,实行每月一个主题,至少开展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志愿者服务活动有队旗,志愿者统一佩戴志愿者标识在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市一中张健莲老师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我们力争到2017年,全市70%的教师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服务者,70%的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形成一支在全市最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力量。
三是强化爱与感恩教育。爱与感恩是道德教育的主题。多年来,新余市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感恩主题教育,让广大学子知恩、感恩,推动全市中小学感恩教育深入开展。如依托分宜一小成立了孤儿之家“德仁苑”,每年都有几十名贫困孤儿,在分宜一小上学,在“德仁苑”住宿生活。分宜一小安排老师做孤儿的“代理爸爸妈妈”,轮流值班辅导。爱和感恩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助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因此得到了充实和震撼。
四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开展森林校园、人文校园创建,加大对校园自然环境、教学环境、设备设施以及园林、草地、花坛、校墙等硬件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力度。加强社团建设,组织社团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辩论会等活动,形成了活力自主、个性开放、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是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建设工程。围绕“立项目、创特色、树品牌”工作思路,积极拓展特色项目,市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市三中的红蓝绿三原色教育、市四中的生态学校建设、市六中的“六化”德育模式、市长青小学的文明礼仪教育、明志小学的校园十心十品养成教育育人工程、市暨阳学校的“六个学会”、市五一路小学的“四点半学校”、渝水三小的家长志愿服务等品牌建设正在取得突破并形成影响力。
:特色学校建设是素质教育推动下的一种学校发展的新战略。新余市早在2012年就在全市范围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请问,这一创建工作开展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廖茂侦:一直以来,新余市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当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努力把学校办出鲜明特色,办出更高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少儿艺术奇葩绽放。自2007年起,我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少儿艺术节。同时,整合全市少儿艺术资源,组建了新余市少儿艺术团。我市少儿艺术连续多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夺得第九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舞蹈类“群星奖”,并两进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多次受邀前往美国、白俄罗斯、奥地利、瑞士等多国演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形成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
二是体育教育亮点纷呈。以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为载体,大力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举办全市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节。阳光体育开展如火如荼,其中,新钢一小少儿体操、跳水等体育项目办出了特色,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男篮金牌、女篮铜牌。
三是科技教育成果斐然。近年来,科技创新教育风生水起,为我市素质教育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三中玩转机器人连续三年获全国机器人竞赛一、二、三等奖。新余一中、四中、新钢中学等重点中学进一步优化特长生培养机制,众多学子获得清华、北大、科大等名牌高等院校保送生资格。新余一中、四中先后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推荐名额和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新余市一向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并卓有成效。请您从顶层设计和微观实施角度介绍一下新余市是如何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
廖茂侦:近几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有倾尽所有,捐资助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离休教师蒋国珍;有带病坚守岗位,被评为“张丽莉式好教师”的市一中教师刘春梅。2013年,市人民政府表彰了2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41名优秀教师、9名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用制度来约束中小学教师的不良行为,为师德设置底线,并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2012年,我们又出台了《新余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暂行处理办法》,凡受到各类行政处分或处罚的教师,一律取消其当年以及处分期内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资格。
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以“立德树人、爱生乐教”为核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学习楷模龚全珍,争当群众贴心人”“党员教师访万家”活动。注重培育、树立、宣传、推广教师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在校园营造讲师德、爱学生、学先进、比贡献的氛围,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长期以来新余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请问,当前新余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哪些特色鲜明的活动?
廖茂侦: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优势资源。成立新余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负责督促、重点指导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积极指导学校开展学习动力内观心理训练、梅兰竹菊音乐心理团体活动、青春期亲子教育讲座、人际关系策略等宣讲,举办心理拓展训练、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沙龙、心理运动会、心理情景剧表演等活动。
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重要保证。几年来,市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学校通过招聘心理学专业老师,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逐步建立了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力量、以兼职老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城市中小学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达到100%。
心理健康教育硬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相继建设了心理辅导室。特别是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面积达200平方米,投资50多万,设有个体咨询、沙盘、团体辅导、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此外,如分宜三中购置了心理仪器。渝水四小的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立了宣泄室、个体辅导室、沙盘室等。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立达到了90%以上。
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各类学校着力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在心育载体创新上下功夫。暨阳小学利用家长会进行心理讲座,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赞扬。渝水四小聘请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分别对教师进行专业成长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新余一中充分利用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各类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通心理信箱,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综合实践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王富丽
第二篇: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纵横)
吴撼地
《 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23日 07 版)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开放之路如何走?国人关注,世界瞩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开放发展的新图景:陆路与海路齐头并进,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相互呼应,生产要素内外双向自由流动。这必将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内外联动性不断增强。
陆路与海路齐头并进,强调在继续推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形成两者并驾齐驱、互推共进的局面。过去,受运输条件制约,大部分国际贸易依托海洋,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如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也形成了“海强陆弱”的对外开放格局,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洼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陆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陆路运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迎来了全面打通陆路对外开放通道、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释放地区经济潜力、实现共同繁荣的新契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推动陆海内外联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内陆沿边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陆路对外开放的全面扩大必将推动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沿海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海路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陆海内外联动,终将形成融合贯通、浑然一体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相互呼应,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可持续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格局。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面对的外部环境存在差异,区域合作内容不尽相同。向东开放主要面向亚太地区,致力于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各方的地区合作框架。这片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较多高端生产要素,高端产业优势明显。向西开放主要是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地区,致力于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这片地区除西欧外,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产业层次较低,拥有广阔投资前景。在东西双向开放格局下,横贯全国的开放通道将更加畅通,要素流动将更为顺畅。立足我国东、西部发展实际,推进双向开放应各有侧重。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应着力打通并充分利用向西开放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和经贸往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沿海地区继续扩大开放,应侧重引进吸收海外高端生产要素,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力度,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双向开放形成呼应,必将推动国内产业发展整体提升。
生产要素内外双向自由流动,旨在实现国内和国际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产能优势互补、发展经验互学互鉴。从国内看,在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通过开放实现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转换。以开放促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贸易或投资的数量扩张,而必须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完善双向投资格局,在区域合作中优化区域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在从内向外方向,着重改善贸易条件,促进外贸优质优价,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做好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在从外向内方向,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更好带动国内创新、改革和发展,实现内外发展良性互动。
第三篇:从人力资源视角浅析
从人力资源视角浅析“逃离北上广现象”
“北上广”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指中国前三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2010年中国国务院批复及定位最高的三座城市,其中北京定位为世界城市;上海、广州定位为国际大都市。人们通常用这三个城市名第一个汉字组成的“北上广”来指代生存成本极高的现代化大都市。从2009年开始,“逃离北上广”的风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要不要逃离生活压力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排序,有些人认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风险为主要目的;认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为目的,选择哪种是性格和每个人具体情况决定的。
一、“逃离北上广”的基本内涵
1.逃离“北上广”的含义
逃离北上广初被网友广为传颂的是逃离北上广这个网络流行语,也是来源于民间。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生活压力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排序,有些人认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风险为主要目的;认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为目的,选择哪种是性格和每个人具体情况决定的。“逃离北上广”,是一种社会现象,即不少年轻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数年后,重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一线城市的“移民”环境变得更严峻,外地人在大城市越过越难。
2.逃离北上广的特征
(1)
3.逃离北上广的现状
“就业难”是我国近几年甚至未来多年都会面对的大问题,去年高校毕业生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近发布的数据中了解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3年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为“更难就业季”。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居高不下,“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已渐成现实。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数据显示,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排行从高到低排行第一位的是二线城市的苏州,西安、南京分获第四、五名,而身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则分别排在二、三、六、八名。智联招聘公布的网络招聘
大数据信息中,2013年高校毕业生里有61%主动逃离一线城市,前往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这个数据,在2011年时还是46%。同时,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近日联合腾讯教育组织的“201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想在“北上广深”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足三成,二线城市反而备受青睐。
二、基于人力资源视角对“逃离北上广”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分布过于集中,竞争压力大我国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的国家,并且资源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或者“北上广”为代表的少数一线城市[1],“北上广”经济发达,高校聚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线大城市将聚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其他职能部门,这一方面为一线城市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在无形间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竞争格局。虽然天才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构成的,但当1%的灵感被全国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放大时,显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薪酬优势逐渐丧失,生活成本高
在多年前,大学毕业生到非一线城市就业起薪只有千把元并不奇怪。但近几年,非一线城市的发展进程持续加快,根据近日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尤其是杭州、苏州、南京、东莞等非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在近几年的增长幅度非常明显。记者发现,面向2014届广东毕业生招聘的企业单位中,一线城市给应届生的起薪并不比自珠三角地区或广东二三线城市的单位高许多,而且当地物价更贵。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古镇营业部的招聘负责人介绍,在投简历的2014届毕业生中,约有一成生源地来自广州和深圳。与13届毕业生比,该公司给14届毕业生也提薪10%~20%。
3.职业生涯规划不完善,目标定位不清晰
大城市消费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挣钱多花钱快,一年到头也没有存款,4.培训与开发时间少,自我提升空间小
5.劳动关系管理不合理,户籍制度难落实
三、
第四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反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反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
【摘要】英语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学科重点难点之一,在大学中一般评价学生英语能力时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本文主要是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评估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并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大学英语考核的新构想,主要是希望教学与考试两方面达到教育生态平衡,实现大学的语言测试能够为语言教学起到正面反拨的效应。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反拨效应 四、六级考试
我国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主要是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本文主要是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的评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并且对大学英语的测试体系作出了新的构想。
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是在1990年由美国传入到中国的,教育生态学主要是通过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教育工作中来的,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组成整个教育系统中人、教育以及教育的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规律。这种生态教育学的理论,非常的适合如今的社会需要,能够为教育界带来一种新的动力。一、四、六级考试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1.现行四、六级考试违背了教育生态中适应促发展的评价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教育体系,通过改变自身的教育体系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知道学校培养出来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与这个社会,应用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出相适应的人才,因此教育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教育评价也应该让人才打破传统的观念,多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如今我国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考核的标准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这种考试制度是在1987制定的,主要是根据当时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以当时国家的各个教育部门对采用了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大学生英语水平。同时也将大学英语中的四、六级考试来衡量一个大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但是有一点重要的要素却让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当初制度这种英语考核制度,主要是针对国家的重点大学,而如今却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教育测试,这也就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规律。
2.现行的四、六级考试违背了教育生态中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观。可持续发展这一个概念是从环境学这一个角度发展出来的,主要是讲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在教育中,持续发展这一个概念同样非常的重要,而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就是讲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应变的能力,因此考试的评价应该要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作为如今全国性英语测试手段,更要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制度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时候,这种考试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确起到了良好的证明反拨效应,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我国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新生英语的入学水平以及现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的不同,让现在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反而产生了负面拨动的作用。
二、后四级时代大学英语考核体系的新构想
在教育界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测试考核的时候,都应用有一个明确的测试目的。大学英语的四、六级测试也是一样。其实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1.建立生态的“学→教→考”关系。现代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之所以产生许多的问题,是因为在学习、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好。这其中的主要关系应该是考试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教学,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但是如今的却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给颠倒过来了,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不但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还禁锢了如今的外语学习者,所以如今的全国性的四、六级考试对教学是产生不了积极作用的,所以就让学习、教学以及考试之间呈现一个良性循环,建立起一个生态的“学→教→考”关系,能够更好的帮助现在的大学学生学习英语。
2.探索校本的复合型考核体系。为了能够让四、六级考试能够起到正面的反拨效应,现在能够做的就只能够去探索能够符合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复合型考核体系。大学英语的考试考核体系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构建。第一,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英语分级考,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三级,分别对这三个等级的学生进行施教。第二,让各个等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最后做的是让学生在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之前,先参加相应的课程考试。
在各种考试之外,还可以设置各种非考试的考核评价,比如说各种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相关的奖励措施。
总之,本文主要是通过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反观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而提出应该构建一个现代的复合型大学英语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够让现代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起到正面反拨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2]高旭阳.四、六级考试变革:透视中国英语教育之惑[J].江西教育科研.2009(06).[3]刘艳.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看多项选择题的利弊[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2).[4]蔡基刚.从日本STEP考试改革看中国CET考试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6(01).
第五篇: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文章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目前,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英语教学,提高了大学的教学水平.本文就从利用生态学教学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失衡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关键词】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0引言
目前,课堂教学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学习部分.这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问题成为教育部门研究的主要科目,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发现了生态失衡成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需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的因素.课堂教学中生态主体与环境的失衡
在教育生态理念中指出在教育生态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周围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如果有利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其超常发挥的作用,相反,如果受到了不得环境的影响,刚会严重阻碍其个体的的发展.目前,自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以来,学习英语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成了学校的主体和主流,造成了学校英语班级拥挤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空间环境大大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影响了教育群体最适度的人群.这种不适当的密度问题,对其发挥产生的很大的影响,造成了学生生态主体与心理压力的增加,进而出现了课堂秣主体与环境的失衡,影响了英语教学水平.应试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失衡问题
近几年,伴随着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发展模式,课堂教学变成了只为考试为目的学习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其知识点与命题点的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育,忽略了其教育过程中其真正存在的意义,也忽略了学生的的语言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另外,应试教育模式的的现象,给学生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考试成绩成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目的,这种问题的发生,严重阻碍了以生命个体为发展方向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失衡问题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主来进行整个教学的过程,学生只是个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聆听的角色,整个的教学课堂成为了以老师的演讲台或着表演舞台,而对于学生只是接收知识和背诵知识,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学习.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导致了课室教学中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现象,阻碍了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形成了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失衡问题.课堂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失衡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课堂内的教学,完全将之处于封闭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其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毫无联系,虽然,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各级学习,然后通过了四.六级的英语考试,但是,其在社会中的交流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上根本就不会利用英语与其交谈,这就造成了,长期努力学习积累的知识,却运用不到实际当中,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挥,造成了其心理的压力.因此,导致了课内与课之间的失衡,阻碍了学生的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构建平衡的生态化英语课堂策略研究
转化大班环境限制因子促进学生生态主体学习的非限制因子.一般来讲在教育生态环境下,大部分的生态因子都变成了限制的因子,作为英语课堂来讲,其最佳的扩招规模都控制在10几名学生为最好,但是,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讲,大规模的进行招生,这种状况成了英语教学课堂的限制因子.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条件,排除这些限制因子的影响,进而能够合理的引导其发挥能动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在大班的教学过程中,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老师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进行竞争,互助,制造比较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比较有耐度的生态环境,以此来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了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发生,构建民主的学习环境,以一种自由.开放的心态投入到中.以此来发挥大班英语教学中限制因子的能动作用,让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环境的关系更为平衡,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目标
目前,在教学生态学中看来,课堂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场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平台.所以,只有平衡的生态性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知识的传授,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减少其学习带来的压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打破应试教育对其发展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进而激发其英语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构建主体交往相互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生态学中,我们通常把学生的个体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如果在课堂当中没有了学生那也就没了课堂生态.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下教学,而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一起共同学习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探索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情景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学习与体验中思考,进而发展.因此,这种师与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教育事业中教与学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在生态系统理论中,指出任何的事物都要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才能得到生存与发展.花盆式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完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所以,将外语教学带到生态系统中,打破原有的课堂局限性是非常关键的.把课堂带到社会,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此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结语:由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合理的解决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才能进一步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而才能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5).[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0.[3]关文信.课堂教学监控生态话的关键因素[J].教育探索,2003,(8).[4]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作者简介】
阮明翰,男,籍贯海南省东方市,职务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2010级英语一班)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