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玉友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前几天参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思考了好多。下面就我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做一反思: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本着从本班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有关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简介、课文写作顺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李大钊的重点词句及描写敌人穷凶极恶的词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李大钊不仅具有忠实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而且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还有着对家人深深地怜爱之情。第三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前后呼应写法的好处。随后就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钊、李星华、李星华的母亲、军阀张作霖……)进行小练笔。现就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在上课开始,我以让学生回忆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入,以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审时”为主线索展开新课的教学。
一是平时很少发言的个别同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之中并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是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读时很有感情;
《灯光》的教学反思
李玉友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我先让学生快速度阅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快速找出“多好句话在课文中出现的次数,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想想,他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的人也许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过让学生读、画、注、谈等自主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三次出现的“多好啊”!深刻营长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李玉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且还在于心灵。我本人很喜欢这篇文章,想力争把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贯穿给学生,因此,在备课时也很下了点功夫。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学课文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线索;2,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确定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领悟作者突出的表达方法;4,积累精彩词句段;5,教学中要突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阅读思维,力求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质疑方法,学会思维。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学生弄明白这篇文字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由学习课文学会阅读,积累语言,习得写法,学会思维。以上这五点是我始终努力的目标。遗憾的是,我一直对自己上课感到不是很满意。前天,我很是费了些心思来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虽然学生似乎学得还不错,然而我依旧感觉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科学,离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原因在哪里呢?
《依依惜别》教学反思
李玉友
这是本学期的一组综合性学习的文章,孩子在离校之际与同学、老师、母校都有说不完的话以及六年级语言积累的一次综合应用,效果鲜明。
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尤其是跟随他们六个多年头的 班主任老师,课堂上孩子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其中饱含着深情,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将心里读出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激昂、有的同学悲伤,这些都体现孩子们真实的一面。
孩子们在作文时,将平时积累的语言,学过的写作方法都运用到写话练习中,有的同学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将情感推向另一个高潮,拟人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此,在最真实体验后才是孩子最有话可说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李玉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地方。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学过的课文来理解。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背景,直奔主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记得吗?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指名读: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3.书信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这封书信中,西雅图酋长最想告诉买主什么?(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几次?他反复重申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二、感受美景,感悟深情
1.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提到了哪些事物?请你们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的“每一”,这些词语可以去掉吗?比较诵读去掉“每一”和保留“每一”。
3.播放课件,领略美景,再次用诗歌的形式诵读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4.印第安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事物的?
5.他们的这些情同手足的亲人而今却要拱手让人了,他们的心里好受吗?再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细读课文,聆听叮嘱
1.印第安人不得不和他们的亲人分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有什么期盼呢?
2.板书:善待河水 照管空气 照顾动物
3.还有哪些是西雅图酋长没有明说的?板书:„„
4.如果你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你觉得西雅图酋长的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5.解决重难点词句
6.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你们能找出来吗?这种放弃是一种怎样的放弃?这种转让是一种怎样的转
让?这种记住又是一种怎样的记住?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7.不仅仅你们这代主人要时刻牢记,你们还要教育你们的后代,引读课文第9自然段。该段最后一句话和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非常相似,你能回忆起来是哪篇课文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速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填空。我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__眷恋__________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______它,______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______和______来保护大地。
9.150多年以前,印第安人就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能否给这句话补充两个词语?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你为什么这样加?(预设:仅仅完全
四、总结课文,畅谈收获
西雅图酋长早已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这封书信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读了他的这封书信,你想说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都是上天的宠儿,我们唯有爱护他们,鲜花才会为我们尽情绽放,雄鹰才会为我们展翅翱翔,泉水才会为我们叮咚流淌,让我们时刻铭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的。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
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教师则是托起希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李玉友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师德的新发展——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李玉友
[导读]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
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
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第二篇:李玉玲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观看纪实片《长征纪实》。
一、话语导入
1.师:昨天,我们观看了纪实片《长征》,请用一个字概括长征是怎样的?(苦、累、远、难)我们用一个字概括:难。难在哪?(山水难、敌人的围追堵截、装备差)红军怕不怕?(不怕)什么精神?(大无畏、乐观主义)(相机板书)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板书课题)。看看在这首诗里,长征是怎样的,红军又是怎么表现的。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毛泽东)2.学生介绍毛泽东资料。(课件显示)3.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七律。(课件显示)
二、初读全诗,入字入词。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让我们一起突破今天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边读边注意其中的生字及多音字。
2.指名两人轮读,试读课文。3.播放范读。4.全班齐读。
三、品读全诗,入境生情。(一)感受难: 1.问:通过读,你发现了长征途中,是容易还是艰难?遇到了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在文中圈出:
远征难:万水千山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2.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适机拓展:“万、千”这里不是实指,泛指山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那到底还有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3.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强调先前的板书:难)
(二)感受“不怕”。
1.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2.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藐视困难、大无畏精神)3.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藐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4.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用粉笔画一画五岭)【通过画,直观感受五岭的逶迤】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二十几个狼牙山那么高。
(指名粉笔示意画出高大磅礴,结合图理解词语)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7.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细浪、泥丸)“腾”是什么意思?“走”呢?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8.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绝、气势磅礴;平淡)
9.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两条。
10.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画一画)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1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边放边解说:(暗示渡江之后的欢快心情。)
12.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请看:(根据视频)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13、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
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4、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低沉)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难道只有这些困难吗?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体会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乐观主义态度。】
15、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16、朗读全诗,体会情感。(注意语气)
四、诵读全诗,升华诗情。
1、范读再欣赏。
2、有感情地朗读(音乐长征伴奏)
五、拓展提高 毛泽东诗词选读
六、布置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万水千山 不怕:
只等闲
大无畏 乐观主义
教学反思:本堂课,我采用了朗读贯穿始终的方法,在充分了解了长征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去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最后得到了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会背诵的结果,这是优点。缺点就是开头的导入太长,诗的解释讲解太快,学生可能没掌握,还有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没强调,最后的拓展提高展示太多,下次注意改正。
第三篇:李玉贵台湾教育教学思想
真正的阅读是对学生产生作用的阅读
我们班一年读100 本的课外书,我想说,以前我也跟大家一样,觉得老师应该快乐阅读。可是真的深入阅读之后,我深刻地理解,阅读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阅读是对学生产生作用的阅读,既要读进来,又要读出去,不管是说出来还是画出来。
我觉得阅读技能最简单的就是把这个故事说出来,所以我们有“说故事”。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小朋友可以帮他们家小狗学习。故事讲五分钟,请小狗用爪子盖个印章。其实,我的课堂很简单,只是让他们读进来,然后让他们说出来。
有一次校外教学,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兴奋的日子。可是那天因为早上太忙,没有时间安排说故事。在车上,他们就开始了说故事。当第一个小孩站起来开始讲时,原本嘈杂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那时,我觉得不管你的教学有多艰难,推动有多少限制,你们班至少要有共读的书,一学期哪怕5 本都好,因为我们知道阅读重要,但是书海茫茫,却不知道读什么好。这些共读的书,也会成为全班小朋友共同的文化的种子。
为什么一说故事全班都会安静呢?因为他们都读了这本书,今天听到的不是别人说的那个故事,而是他们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故事,和他的内心存在着强烈的共鸣。
所以,我常说安静的课堂有它的力量。但是在大陆,我感觉大家更注重热闹的课堂、激烈的课堂、学生外显的课堂。这几年,我越来越相信佐藤学老师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我相信每个班都可以做到。
阅读的方案上还有一个因素——体能,我以前很讨厌这个,阅读为什么要结合体能?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小孩活动太少了。我的小朋友,一年级时跳绳一下都不会,现在可以连续跳1000 下;以前跑步都不协调,现在他们能围着操场跑20 圈,虽然操场跑道很短,只有123米。
在台湾,9 点以前我都不上课,而是带着学生运动。运动完之后,他们可以沉静下来非常专注地学习。但是在大陆,我们老是让学生安静,不要动。他们不过是小孩儿啊,怎么能不动呢?让小孩动起来,比如简单地互相抱一抱,他们开心,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快乐。
真正的写作,是写有感受的东西
真正的写作,是让小孩写有感受的东西,而不是学他读的那个文本如何写。所以,我现在在班上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小孩的多元经验跟写作的时间差拉到最小。
我们会发现,小孩有丰富的体验,但是跟写作却有着很大的时间差,所以小孩写不出作文。我让学生整天在教室外面活动,然后一学期写50 篇的作文。无论在哪儿玩,我都鼓励小孩多看。其实,对于一件事,小孩子到底怎么想,哪些材料可以放进来,他并不是不会,只是不清楚而已,所以要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
我建议所有的老师带着自己的班一起学习绘本《田鼠阿佛》,收集词汇。词汇是写作的起点,词汇是对话的开始,对于中等和中下等的小孩,让他先去收集词汇。所以,我在小朋友中只做一件事情,书念完,大家找一找,自己好好体会一下,用词汇收集冬天在哪里。
可能只有3 分钟,小孩只写了四五个词。这都不要紧,你可以让他们觉得哪个最大,就在哪个词后打星号。
台湾的公园里有很多免费活动,比如观赏萤火虫等。我们班每三个礼拜去参加一次这样的免费活动,其实就是去欣赏一个免费的表演。
在表演现场的一个角落,我只做一件事:家长帮我贴一张海报,小朋友们在欣赏完表演之后,我们就在里面聊经验,每个孩子都要讲。然后我会把一些讲出来的关键词,写在这张海报上。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0 到15 分钟。接下来就是写作,没写完的不能带回家。
一开始,会有小朋友跟你说,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我说,你就写“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其实,顽皮的小孩在玩十句之后就真的开始写了。
我们还有运动会、烤地瓜、赏鸟等活动,甚至我们还组织了一个有关植物的主题活动。小朋友要去动手,了解我们的祖先怎么利用植物来编袋子等。
我们学校对面有个荷花池,池边上有个阶梯。玩过之后,班上所有的小孩都留在里面写作文。所有的小孩都写得出来,因为那就是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写什么都可以。
我不是批改作文,而是在回应小孩书写的内容,让小孩知道他的作文是有读者的。我们的写作在活动结束之后一个小时内完成。我们谈论经验15 到20 分钟,放小孩去写作大约30 分钟。走到哪,写到哪,所以我们班叫作“街头写手”。
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
在日本,我去了滨之乡小学。这是一所参与佐藤学老师“学习共同体”实验的小学,至今只有16 年。它看起来不像学校,更像一个社区。可是它让我们处处反省自己的教学。我们每天说“教是为了不教”,可是每天都会教到无以复加。在学校里,佐藤学老师给我们做了演讲。他说学习的权利是儿童人权的重心,学习权就是生存权。所以我说,什么叫小孩在教室里面有“自己的”生活?就是他在教室里头有没有觉得老师看他,或同学看他,他跟他的同学的“一”是等值的“一”。
反过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校里面都是老师,你会不会很在意,校长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这个“一”跟所有老师的“一”是否是相等的“一”呢?我们当然在意,这就是生存的感受。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无论小孩能力高低,个性是否急躁,我们是不是都应该视他为“一”?这是我们每一天要寻思的事情。在滨之乡小学,作为参观者,我们被要求一点:不要看老师的教,只看学生的学。佐藤学老师让我们特别看的,不是课堂的亮点,而是课堂的“卡点”:
为什么学习不能放松,学习在哪里没有发生,哪些小孩子没有在学习„„ 他所追求的,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课堂,而是看到学生,听到学生,想到学生。老师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理解,而是他的不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孩子的想法。
滨之乡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我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就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课堂上,我牵你的手,你牵我的手,每一个人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家一起成长,这比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具体得多。你完全觉得他在讲人话,对小孩说小孩能听得懂的话。
再来看一句话:“懂的时候,要能够有让自己懂的力量,要聆听对方的轻声细语,并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对照我自己的课堂,我发现,学生比较在意听站在前面这个老师的话,而不太在意听隔壁同学在说什么,所以上学的第一件事要建立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
班级的班训,让我觉得很惭愧。“要么成为说谢谢的人,要么成为被说谢谢的人”“所有我能做到的事情,不仅要做到,还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对照日本的小学课堂教育,他们一直在教小孩心里有别人,我们是在教小孩要卓越,要胜过别人。
第二件事,要能探知未知的世界,不是将已知的事告诉孩子们。每天要想想我们到底在教什么,有多少东西是小孩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找得到。
第三件事,在不孤独的前提下成为自立人。每个人在教室不孤独、不孤立,每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安心地跟别人说,这个我不会呀,谁来帮我?一道数学题你讲了八遍,班上还是会有人举手,老师,我还是听不懂。如果是那样,就是一个安心的课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我的班级教学的基础是什么。日本标语很少,但是有一条给我震撼很大:“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要透过学生来相互支持。”
最后,我想以这个来结尾——
你教训的这些学生,其实他的存在,也很有价值。碰见这样的小孩,我们永远只能假设我还不够懂他,我还没有找到理解他的路径,他本身没有好坏。我之前是教体育的,那一节体育课,教室里跑来一只老鼠,全班吓得奔跑的奔跑,打架的打架。只有一个小孩把那只老鼠打死了。
当时我好感激那个小孩。可是,在这一天之前,有十几次上课我并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小孩:功课很差,不善发言。可是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感受到了他存在的价值。我凭什么当老师?我们只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总是用学科知识、学习的角度、听话的角度来判断,来感受,来回馈。
所有这些,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只有我们谦卑,才会找到方法。(本文系当代教育家杂志主办的第八届新经典大讲坛演讲整理稿,想获得更直观的体验,推荐订阅杂志,可获赠演讲光盘)
第四篇:反思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李玉霞
反思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和平镇中学李玉霞
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个无形的信息之网向我们扑面而来,作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人,不能让陈旧的观念束缚我们的思想。那么,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特别是英语学科的整合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也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面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怎样实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1、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情境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中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与动力,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新颖、有创意、有吸引力、趣味性足。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1)应用网络课件播放歌曲,情景对话。英语歌曲的演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选择播放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作为课前的准备活动,用韵律诗歌和寓言故事、对话表演等形式体现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上生动活泼,效果较好。2)应用网络课件游戏引入,激趣学习。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根据网络课件的交互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数字游戏、单词游戏、句型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玩,在玩中复习,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原有的英语知识,增强了复习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网络自学,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因此,我们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的内容,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浸泡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再加上老师的体态语(body language)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有利于维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实现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个别化。中学英语教学要求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技能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低年级以口语活动为主,高年级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
口试检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试主要检查听和读的技能。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知识和信息,并且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予帮助、指导、判定、打分,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环境,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它们又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培养自主自信精神及终身学习本领。
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会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人—机—人或人—机的交际方式可让学生顺利交流,没有压力,轻松自由,可以体验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虚拟现实的课件,提供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操练中掌握和运用好英语。人机对话。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人机对话活动,是中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又一方法。学生可以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空间更自由开放。
5、运用信息技术达成信息搜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Internet网络的出现,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程度,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有网络游戏、故事阅读理解练习、经典电影片段精彩对白听力练习、动画学习英语、听歌学英语等。还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平台,创造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创造性。从而培养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把握和利用好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的总结与思考
总结思考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但是要注意:整合目的要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实施整合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课程目标和如何改善学习这个中心,不要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再增设有关信息技术的新目标或其他目标。
总结思考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但是要注意:内容要适度,注意剪裁。计算机最具魅力,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
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快的优越性而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钟爱。可以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但不是说因为效果好,就应该“多多宜善”。因为每节课都有它的中心、难点、疑点,如果内容太多、信息量过大,必然会冲淡中心,还不利于知识的吸收。
总结思考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引起注意: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计算机确有传统教学工作的一切功能,但是不是说明有了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统统抛掉,像录音机、录相机、投影仪等都不见了踪影,一切由它来代替。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用其长、避其短。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如果一位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综合资料在计算机里的一种简单演示,就会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注意力,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总结思考四,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如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我们音域教师和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们的目的只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除了有效利用教材以外,还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全方位、超时空的情感交流,培养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许传敏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获,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老师要进行示范性的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应该读出愤怒﹑ 斥责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要读出理直气壮的反驳语气。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然后思考: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友人人是怎样一个人?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读背课文,教师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获,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