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9:2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

第一篇: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

加加林上天的前前后后

卢志鎏

关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坊间有很多传闻,被人们不厌其烦地传播着,比如者加加林之前,就有航天员在发射台上就被炸死了,或者加加林之前已经有人进太空,但是他没能回来,成了太空里的孤魂野鬼。或者他回来了,但没能活着回到地面。再或者他活着回到地面,但是没能去苏联,而是在中国。再再或者他是在苏联,但是身负重伤,没法见人……

这些可能是好事者编造出来自娱或者娱人的。也可能是西方情报机关编出来迷惑人心,降低苏联影响力的。不过美国自己也受到相应的折磨。几十年来一直有人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认为那只是电视特效罢了,甚至还拍了一部电影,名叫《摩羯星一号》。

作为一个航天爱好者,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讲述加加林那次壮举前后的日子发生的一些事情,以此纪念这一伟大事件。

1、尴尬的卫星

其实,人类第一颗卫星上天多少是件有些偶然的事情。

苏联领导人,具体地说就是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苏斯洛夫等等,非常关注苏联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在他们那个年代,核弹是终极武器(在本年代好像还依然如此)。但是核弹只攥在手里是没有用的,要能打得出去才行。所以苏联领导层最关注的是洲际投射能力,远程轰炸机也好,弹道导弹也好,巡航导弹也好,无论什么,只要能飞过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砸到美国人头上就行。

此时,科罗廖夫的第一试验设计局(OKB-1)端出了R-7洲际弹道导弹,它可以携带3吨弹头飞越8500千米,足够打到美国本土了。不仅如此,弹道导弹还飞得很快,实际上是无法防御的武器。苏维埃领袖们对这个新鲜的东西很感兴趣,提供了大量资源,要求让科罗廖夫尽快开发出来。

但是科罗廖夫心里自有他的小九九。他的目标绝不局限在区区美国。说白了,他想让人类突破大气层,飞到太空去。和他有一样想法的是吉洪拉沃夫(这是一个一直躲在幕后推动苏联航天进程的关键人物,有时间要写写他),这两位都是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粉丝,梦想造出神奇的机器去探索宇宙。

现在,科罗廖夫有资源研制R-7,实际上就等于有了将宇宙探索机器送进太空的工具。接下来要做什么就顺理成章了——吉洪拉沃夫和科罗廖夫想让中央拨款造出这个机器并让它上天。

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想让它上天,先要把它造出来,这需要一笔投资。不仅要造出来,还要为它研制部署测控系统,这是一笔更大的投资。苏联国力和美国比,差距很大,造导弹都嫌不够用,还要分出钱造没用的东西。领导们不干。

说到测控系统,有个R-7洲际导弹的小秘密不妨说一说。

前面我说过,弹道导弹是无法防御的武器,但那是针对完善的导弹系统而言的。在这里,我耍了个小小的滑头,没说R-7是无法防御的。实际上,R-7并不是无法防御的。它有很多弱点,比如发射阵地非常庞大,造价高昂;发射准备异常复杂,操作周期长;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无法长期贮存。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作为武器,R-7有一个致命弱点:在其飞行轨迹下方,每隔500千米必须部署一个制导站为它制导。否则,R-7的精度就会大幅下降,实际上没法用了。

由于R-7的弱点如此明显,所以即使赫鲁晓夫倚重导弹到了近乎疯狂程度的领导人,都没敢大量部署它,执行战斗值班任务的R-7大概也就是个位数吧。当然,这些事情当时都严格保密,绝不能让美帝知道。后来还是扬格利拿出了实用的洲际导弹,解了燃眉之急。

请允许我稍稍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次,从R-7的弱点似乎可以判断出,科罗廖夫当初就没真心实意地研制武器,而是一门心思想搞出航天运载工具。否则,一个液氧的贮存问题就能枪毙他的方案(我的猜测是错的,下面有介绍,这里保持原貌)。

书归正题。

吉洪拉沃夫和科罗廖夫不死心,不断向上头写信,阐述重要意义——美国人也在琢磨这玩意,我们不能落在他们后面。尤其是这东西有军事用途,可以@#%#$%^&~~~~~

军事用途这个词打动了领导人,上面终于同意分点资源给这个小家伙,但是决不能耽误研制R-7。

就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OKB-1和一众设计局、科研院所紧赶慢赶,1957年10月4日深夜,苏联终于抢在美国前面把一个83.6千克重的金属球扔进了太空。据赫鲁晓夫自己说,他晚上接到电话得知消息后,祝贺了有关人员,然后像往常一样平静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的《真理报》在右下角刊登了Спутник发射成功的消息,说难听点就是个豆腐块。Спутник意思是伙伴,这个非常普通的词汇从此成为这种神奇机器的名字。

苏联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带领人类走进了航天时代。

2、可怜的狗狗

卫星上天后,科罗廖夫大发慈悲,几年来第一次给他的手下放假,让他们去度假胜地索契好好放松一下。是啊,他们太累了。

科罗廖夫没有同行,他回了莫斯科。

此时,卫星上天让西方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纽约时报》头版大字标题《苏联向太空发射地球卫星,卫星四次越过美国上空》。刚奠定霸主地位的美国在一个全新而且看起来前景无限的领域猛然被人超过,感受可想而知。

西方的反应立刻反馈回苏联。赫鲁晓夫等人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铁疙瘩竟能带来这么大的反响,这自然是赫鲁晓夫极喜欢看到的。

作为一个深具抱负的人,科罗廖夫不允许自己有片刻放松。他不仅精通火箭卫星,也深谙领导人心理。科罗廖夫决心趁热打铁,趁此良机让自己的航天计划挤进只有导弹的领导人脑袋。

果然,赫鲁晓夫很快就找他了解第一颗卫星的细节。他仿佛无心地问了一句,最近还能再射一颗不一样的东西上天么?

科罗廖夫马上拍胸脯保证,在伟大的十月革命40周年来临时,我能发射一枚带狗的卫星上太空,让全世界再吃一惊。

赫鲁晓夫大喜过望:干吧,总设计师同志。

可怜那些刚到索契的部下,还没晒够太阳泡够温泉呢,就被科罗廖夫一个电话拽了回去。

比他们更可怜的是将被送入太空的狗狗。显然,它拿到的是一张单程票,上去就别想活着下来,卫星会像弹道导弹的弹头一样再入大气层烧毁。

人们选中了一条叫莱卡的母狗,非常安静和顺,惹人喜爱。为了让这条可怜的狗狗少受痛苦,医生们建议装一个小装置,在卫星里的氧气耗尽前可以给她自动注射毒剂。

11月3日,莱卡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进入轨道的动物。很荣幸,但并不幸福。由于卫星舱内温控系统失灵,温度猛升,11月7日,还没用上人类为它准备的毒剂,莱卡就死于温度过高带来的机能衰竭。

3、竞赛开始

下一步就是把人送入太空并且让他安全地返回地面。这是科罗廖夫们的梦想,但并不是赫鲁晓夫们的打算。他们关心的是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进展如何,能打多远,能部署多少,一旦发射能把美国和西欧揍成什么样子。至于卫星,他们更关注的是侦察卫星。如果不知道导弹的目标在哪里,那怎么打仗。这个卫星叫OD-1侦察卫星,也由OKB-1研制。载人卫星叫OD-2,从编号也能看出来,载人飞行的位置是靠后再靠后的。

在美国这边,这个号称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度,似乎比号称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在航天项目的规划上更有条理、更有计划、更有耐心。1958年10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没几天,一个航天任务小组就在NASA兰利中心成立,领头人是吉尔路斯,还有关键人物艾格斯、费格特、乔治·劳和克拉夫特等。这些都已经是或将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任务就是制订计划,推进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选拔标准制订、载人卫星(后来命名为水星飞船)研制招标等等都开始进行。

这些信息都被苏联掌握。1958年11月,影响力很大的总设计师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研究美国人的进展,决定把载人飞船任务提到第一位,侦察卫星放到第二位。

OD-2卫星的研制得以加速。

本来OKB-1专门研制了OD-1侦察卫星,为了保证侦察卫星的进度,现在干脆把OD-2设计成侦察、载人两用飞行器。二者共用服务舱设计,载荷舱稍有不同。所以苏联的侦察卫星和美国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装相机和胶片的载荷舱是密封增压的。西方曾经认为这是为了方便设计相机和胶片,其实主要原因在此。现在看来,这就是卫星公用平台的思想啊,很先进嘛。

既然是载人卫星,人的安全自然是第一位的。科罗廖夫要求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的OKB-81拿出类似美国水星飞船那样的固体火箭逃逸系统。OKB-81倒是拿出来了,但严重超重。就这样,OKB-81的总设计师还拒绝减轻重量,他担心减重会降低系统性能,航天员会面临不必要的危险。科罗廖夫也拿他没辙。于是OKB-1里有人建议,干脆别用火箭逃逸系统了,就用已经成熟的弹射座椅。航天员一发现有事就弹走,多省事。这是与美国飞船的第一个不同。

OD-2卫星舱内气压接近一个大气压,使用氮氧混合气体。水星飞船采用三分之一大气压体制,用纯氧。苏联这样设计简单,节省研制时间,而且舱内不用纯氧,安全。美国人后来就吃了用纯氧的苦头。

4、航天员

除了飞船,另一个关键是挑选航天员。

军方、科学院、设计局等开了个联席会议,要确定挑选志愿者的方法和标准。开始大家认为航天员要有如下职业背景:飞行员、潜水员、火箭部队军官、赛车手。其他好理解,赛车手也能入选有点奇怪,估计是觉得他们能在高速、高压力环境下工作吧。

当时美国人也在选拔航天员,他们的思路更广。除了赛车手外,他们还考虑了冲浪运动员,甚至玩空中飞人的杂技演员。

苏联空军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坚持,必须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航天员。理由是只有他们才同时具备在缺氧、高压力环境、高过载环境下工作的经验,而且还要有弹射经验。

空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这个意见被采纳了。

苏联航天员的体格挑选标准是:年龄25-30岁,身高不超过175厘米,体重不超过72千克。身体健康,不能有疾病,小到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大到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病变。甚至,哪怕医生认为你可能将患上胃炎、肠炎都不行。

顺便说一下,美国最终也完全面向军方飞行员选拔航天员,其他人不予考虑。

科罗廖夫说,我们苏维埃的航天员必须聪明,理解力强,体魄强健,能在高度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需要像美国人那样,把航天员训练成成熟练的工程师。因为我们的卫星是高度自动化的。换句话说,开卫星比开飞机容易多了。

以这样的标准,3000多飞行员中选出了102名佼佼者,再进行更严格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挑出了8人。

本来计划就是挑出七八个人,这跟美国第一批航天员队伍七人的规模差不多。但是科罗廖夫认为人员规模应该有美国水星计划3倍大,为什么科罗廖夫这样想,我估计他可能这时候就想到了要为将来的登月、登火星、等金星做准备。当然这个想法他不会说出来。实际上,后来的登月计划里,预定的三批乘员组指令长全部来自这支队伍。

1959年底,20个幸运儿成为航天训练员。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这20人其实没多少飞行经验。飞行时数最多的是别里亚耶夫,900小时。惟一飞过超音速飞机的是波波维奇,飞的是米格-19,实际也只是跨音速飞机而已。有过试飞经历的只有科马罗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年龄。他们大部分25岁左右,最年轻的23岁,最年长的34岁(只有4个人3字开头),多数是上尉军衔,最高少校。这样的年龄和资历结构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有多丰富的飞行经验。

这和美国的情况大为不同。

美国的航天员选拔标准是:年龄不大于40岁,身体特别健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资格,毕业于试飞员学校,飞行时数不少于1500小时,有喷气式飞机飞行经验。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的标准更合理。苏联第一批航天训练员年龄定得太低,太年轻的人心理状况不太稳定,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波动,即使是加加林这样的人物,在首飞成功后也一度陷入低潮,花了不短的时间才调整过来,加入联盟飞船任务的训练。

5、上级关怀

1960年1月11日,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空军主帅签署命令,建立航天员训练机构。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卡马宁中将改任空军负责航天飞行的训练副总监,负责领导一个委员会领导有关航天员选拔、训练和管理的一切工作。关于卡马宁,请见番外篇。

卡马宁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当航天员训练机构的头头。他选中了叶甫根尼·卡尔波夫空军上校。

38岁的卡尔波夫是航天员选拔专家小组组长,从头到尾参与选拔,对这20个小伙子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航空医学经验。

而且,他是个很有性格的人。

1960年2月24日,卡尔波夫成为航天员训练中心主任。他向空军总司令部提出训练中心的用人计划,要求给中心250人的编制。负责载人航天事务的空军副总司令微笑着把205人砍到70人。卡尔波夫当着他的面向总司令维尔希宁声辩,总司令对副总司令说:你,不知道怎么训练他们,他,也不知道。”然后他转向卡尔波夫:“你要小心呢,说到就要做到。”

他批准了250人的要求。

由此可见维尔希宁对载人航天有多么重视。

那20个小伙子离开原部队前往中心报到前,维尔希宁都一一打电话,提醒他们要肩负的责任和任务的艰巨性。这既是打预防针,也未尝不是一种打气。想象一下,一个刚出航校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师长都不一定亲眼见过,忽然接到空军总司令打来的电话,千对你叮咛万嘱咐,那心里该汹涌彭湃得一晚上睡不好吧。

6、航天训练员

20个小伙子分三批,来到位于莫斯科市内列宁斯克大街一栋2层小楼报到。这里就是训练中心暂时栖身的地方。

第一个搬进训练中心的是波波维奇和夫人玛丽娜。他来得早,门路熟,后来成了向导和“后勤部长”,为后来的航天员和家属服务。这个人很热情,跟每个人都能打成一片。不过呢,我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是他的夫人玛丽娜,详情也请见番外篇。

当时的中心很简陋,一位航天训练员刚到中心时发现到处都是突击修建的明显痕迹,他被安排在一栋两层小楼住下,听着不错,其实这是一间健身房,突击改成公寓。健身房属于大名鼎鼎的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就在旁边,做运动很方便。事实上,航天训练员们经常去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锻炼身体。这可不是耍特权,而是任务需要。

3月14日早上九点,中心开课了,小伙子们又一次坐进了教室。头四个月里,每天除了理论学习就是身体训练,挺辛苦的。

20人一起训练效率实在很低,关键是训练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这会大大影响训练进度。科罗廖夫、卡尔波夫和卡马宁向上级建议选出6人做第一梯队,给他们吃小灶,加速训练,执行第一次飞行。其余14人做第二梯队,以后飞行。这个想法是对的,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候,撒胡椒面远不如重点培养效果好。1960年5月30日,空军挑出第一梯队的6位成员:卡塔绍夫、尼古拉耶夫、加加林、波波维奇、季托夫和瓦拉莫夫。这批人相当于美国的“水星七杰”,号称“先锋六人组”。

科罗廖夫6月18日第一次访问中心,和小伙子们见面。他们3个月前才知道这位总设计师的存在,而且他们对总设计师的情况了解也不多。这就是苏联式的保密制度。接下来他们回访OKB-1,得以第一次看见他们将要驾驶的载人卫星。

7、星城

训练中心现有的场地有很多缺点。首先是地方太小,很多装置、设备放不了。办公、生活条件也差,而且不够偏僻,不利于保密和安全。显然在这里开展工作不是长久之计。空军决定选个新地方建设中心。

选址要求蛮多,看上去挺苛刻:地方要够大,要人迹罕至且容易隔离,要在空军基地附近,适度接近公路、铁路。最绝的是,要离莫斯科不远,但又能保证有封闭的环境秘密安全地训练;要离莫斯科不近,但又能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选址小组筛选出2个地方,巴拉希哈和谢尔科沃。空军领导选中了后者。

谢尔科沃区在莫斯科市东北郊,距离首都30千米,苏联最大的军用机场契卡洛夫斯基机场就在附近。这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面积辽阔,地势平坦,容易与外界隔绝。森林里有一块地,是已经废弃的无线电试验场,正好可以用来建设训练中心。最妙的是,附近有几个单位都跟航天员有联系,包括契卡洛夫斯基机场、苏联科学院、莫尼诺空军学院,最关键的是还有OKB-1。简直太理想了。

地址确定后,中心的建设速度惊人。就在科罗廖夫访问航天员们后11天,1960年6月29日,中心迁入新址,这里改名绿城。后来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知晓:星城。

8、训练日

训练员们在进入中心4个月后,开始享受从未“品尝”的独特课程了。来自OKB-1和其他总师单位的专家们开始每周三次讲授诸如火箭、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航天生物医学、无线电通信、导航等等课程。这些都他们来说颇为陌生,却是一个航天员必备的知识。即使科罗廖夫的机器是高度自动化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他们的老本行——飞行。苏联最著名的试飞员之

一、格罗莫夫试飞院的马克·盖雷当他们的飞行教官,飞米格-15UTI。空军改装了一架图-104喷气式客机,在盖雷的驾驶下,飞机做抛物线飞行,训练员们可以经历30秒的失重状态,提前体验太空飞行。

搬进去没多久,意外就随之而来。

7月16日,卡塔绍夫上离心机作8g过载测试时被医生发现了问题,背上有肉眼很难发现的针点状血迹,后来确诊是血管破裂导致内出血。就是因为这点小问题,尽管队友极力为他辩护,但上级依然很快就让他退出了“先锋六人组”。1962年4月,他离开航天员队伍。

卡塔绍夫和NASA的斯莱顿颇为相似。卡塔绍夫体格强壮,机灵聪明,一度是飞天第一人的最可能人选。但是因为血管破裂这个小小问题被淘汰出局,非常可惜。

斯莱顿是“水星七杰”的一员,本来要飞美国第二次载人轨道飞行任务。就在飞行前3个月,医生查出他有心律不齐,飞天梦顿时化为泡影。他成了“水星七杰”中惟一没有飞过水星飞船的成员。不过他运气比卡塔绍夫好,经过漫长的治疗,他后来奇迹般地重获航天员资格,执行了阿波罗-联盟飞行任务,也就是那次有名的“太空握手”。此时距离他原本的第一次飞行,已过去13年了。番外篇◆卡马宁

卡马宁在航空和航天两界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大家都知道,在苏联有“苏联英雄”这个响当当的称号。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 1933年,正是苏联朝气蓬勃的年代,苏联人什么都想突破,什么都敢突破,有人瞄准了天空,有人瞄准了海洋,也有人瞄准了北极。极地科学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施密特准备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北极科考活动,从摩尔曼斯克穿过北极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因素和冒险成份的计划。施密特与“切留斯金号”船长沃罗宁商量,想让他和他的船出马,完成这次创举。沃罗宁认为“切留斯金号”不够大,破冰能力不强,所以不同意这次航行。施密特很厉害,硬是说服了他,于是就出发了。

开始还挺好,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沃罗宁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1934年2月13日,“切留斯金号”在楚科奇海遇到浮冰。施密特在无线电里报告说:“我们看到冰块压在船舷上,露在冰块上面的船壳钢板向外鼓起来弯曲了。冰块不断向船进攻,这种进攻虽然很慢,却是没法防御的。鼓起的船壳钢板沿着铆缝裂了开来,铆钉噼噼啪啪地飞走了。转瞬间,轮船的左舷从前舱到甲板的末梢完全撕裂了„„”

“切留斯金号”的厄运已经无可挽回,船上的科考队员和船员怎么办?

这时轮船距离海岸约20公里。当地的渔民闻讯后立即赶来营救,他们把部分患病的科学家安置在渔村,多数人员只能留在浮冰上安暂时栖身,生死悬于一发,他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北极飞行在当时是非常危险和困难的,苏联政府临时组建了一个飞行组,一共七名飞行员。从1934年4月份开始,他们冒死驾机多次飞往极地,将遇险者们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飞行员们完成任务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当他们到达莫斯科时,高尔基大街变成了“鲜花之路”,激动的莫斯科市民将鲜花塞满了飞行员乘坐的敞篷汽车。

为了表彰他们英勇无畏的行为,1934年4月1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创立一项新的荣誉称号——“苏联英雄”,七位勇士成为第一批“苏联英雄”,同时获颁最高勋章——列宁勋章。

卡马宁就是这七位勇士中的一位,他驾机出动9次,救出34人,名列第二位。所以,我不敢说他在苏联家喻户晓,但我敢说他的名字在航空界那是如雷贯耳。

后来卡马宁当上了航空兵旅长、师长、军长、空军集团军司令、军区空军司令,然后进

入空军总司令部,成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再然后,他的名字就和苏联航天事业紧密连在了一起。苏联第一批航天员,包括加加林、季托夫、科马罗夫都是在他的主持下进入航天员队伍的,用中国话说,他们都是天子门生啊。

意气风发的苏联英雄们。知道哪位是卡马宁吗?

最左边神情刚毅的那位就是。

番外篇◆玛丽娜

玛丽娜是个了不起的女性。有多了不起呢,看下去就知道。

她生于1931年,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因为德寇入侵,全家疏散到新西伯利亚去了。是战争让她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想法。1947年她中学毕业,几次三番报名参军,而且只去空军,但每次申请都被打回来。无奈之下她只好先去当地的跳伞俱乐部跳伞玩,等待时机,时刻准备出击。

几年间,玛丽娜一边继续上学,一边跳伞,一边继续做着飞行员的梦。1951年,她再次毕业,在毕业舞会上,她遇见了一个在当地驻扎的年轻飞行员,又是帅哥,又是飞行员。玛丽娜对他有了不可阻挡的好感,两人坠入情网。但是残酷的命运把他们无情地分开了。

小姑娘真可怜,飞行员做不成,想拍拖也失败。

一般人这时候可能就放弃了,随波逐流了。但是,牛人所以是牛人,就在于有牛叉的作为。

玛丽娜径直跑到莫斯科,神奇地找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请他帮忙让自己加入空军。伏老深受震撼,这么个小女孩竟有这样的毅力和报国热情,这个忙当然要帮。

伏老为小女孩写了封亲笔信,让她交给一个人,一定能帮她得偿所愿。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卡马宁。

卡马宁当时是全苏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主席。伏老在信里叮嘱卡马宁,仔细倾听玛丽娜的愿望,如果小姑娘满足条件,就让人家实现理想,当飞行员多好。

卡马宁是个好人。

玛丽娜的理想实现了,卡马宁帮助她成为苏联空军的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这还不算牛。玛丽娜作为一个女试飞员,短短3年间创造了13项飞行世界纪录,算得上牛人吧。

实际上,人们一度认为她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

这,还不算牛。

玛丽娜一生供驾驶40种以上的机型,创造了107项飞行世界纪录。由于她的杰出成就,人们用她的名字命名了巨蟹座的一颗恒星。

故事讲到这里还不够圆满。要有个完美的结局为本文作个结束。

1955年,玛丽娜空军少校遇到了29岁的波波维奇空军中尉。两人喜结连理,生下了

2个可爱的女儿。

是的,波波维

奇中尉就是4年前玛丽娜在毕业舞会上遇见的那位帅哥。字典上说,玛丽娜来源于拉丁语,含义是“大海的”,可她显然更热爱天空。

玛丽娜和波波维奇。

9、朴素的生活

我记得我们国家的航天员生活条件是很好的,有专门的航天员公寓,每个航天员家庭都有独立的大套间。训练设施也很先进,而且训练完了有航天员们还可以去专用的球场、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放松。

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苏联航天员肯定也过得很好。

事实证明我错了。

前面说过,训练中心开始在莫斯科列宁斯克大街上,航天训练员们也住在这里。他们的住宿条件怎么样呢?

列昂诺夫是第一批航天训练员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人。这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任务第一次看到住处时很失望。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他们的住处是一座排球馆。排球馆里摆着床,列昂诺夫和夫人把报纸贴在排球网上,就当作墙壁了,这样可以获得一些私人空间,因为其他训练员夫妇就睡在馆内其他角落。

后来中心搬到了契卡洛夫斯基,他们也搬进了新家,条件有所改善,一套两居室,中间加一堵墙,给两家人合住。再然后,大概在1966年春天,训练中心2栋公寓楼建成了,大家都住上了三居室,总算可以住得宽敞舒服一些。

这里还有件轶事。加加林飞天回来后,上级给了他一项特别优待,把两居室中间的墙拆了,给他一家住。后来,新房子盖好了,大家喜气洋洋搬新家,可是加加林对老住处很满意,倒不愿搬了。

这是房子,还有一个例子也挺有意思。

玛丽娜,就是波波维奇的夫人,传奇女性,和丈夫搬进了中心,要照顾波波维奇,所以以前飞行员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她和另外一位训练员的夫人,设法弄了台清洗机,帮人洗地板,一次20卢布,用来贴补家用。

如果我们听说杨利伟、聂海胜们的夫人们搞家政服务给家里挣钱,恐怕要斥之为假新闻吧。

10、游泳游出的祸事

星城的训练生活很辛苦,也挺枯燥的,所以一有机会,训练员们就想跑出去轻快一下。

星城附近有一个湖,叫熊湖,其实叫小河可能更准确一些,这是一条非常窄也非常浅的“湖”。搬入星城不久的一天,趁着训练间隙,好动的瓦拉莫夫叫上比科夫斯基、绍宁去熊湖游泳。瓦拉莫夫上个月刚升了大尉,训练也很顺利,所以心情非常好。到了湖边,他看到湖畔绿草茵茵,有一处岸堤深入湖中,就动了心思,跟另外二人说:看到那了吗,咱们不是训练过高台跳水吗,今天我们就玩一次野外跳水,从那里跳到湖里去,一定好玩。

另外两人觉得主意不错,比科夫斯基第一个跳下去,脑袋碰上了湖底的沙层,好在没事,他马上站起来告诉同伴:当心,这里水很浅。绍宁第二个跳,也跟比科夫斯基同样遭遇。最后轮到了瓦拉莫夫。

他没有前面两位的好运气,从水里站起来就觉得不对劲,他的脖子受伤了。比科夫斯基和绍宁一看不妙,直接把瓦拉莫夫送进了星城的医院。在那里,瓦拉莫夫躺了几个星期,就因为他跳水撞伤脖子,颈椎错位了。好不容易出院了,瓦拉莫夫迫切地想重返训练场,可惜,根据医生的建议,由于脆弱的颈部已不适合承受大过载,他只能离开航天训练员队伍。

瓦拉莫夫非常不甘心,但是命令下来,他只能服从。没想到一时贪玩竟然让他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不过有一点可能比卡塔绍夫强一些,他没有离开星城,而是改行当了星城的教练,成了未来航天员们的老师。

瓦拉莫夫的去世来得很突然。他在家里洗澡,地上很多水,他不小心滑倒了,偏偏那么巧,又撞到了头部。这一次他没能逃过马克思的召唤。去世后,他被安葬在星城附近的公墓里,可以静静地看着他的后辈们继续他的事业。

11、扫把星

上次和瓦拉莫夫一起游泳的有比科夫斯基和绍宁。比科夫斯基和绍宁有一天又有了出游的兴致。他们拉上尼古拉耶夫出去玩,玩着玩着,找不到方向了,几个人都认为自己指对了方向,可惜他们仨指着三个不同的方向。比科夫斯基雷厉风行,他脱了夹克,扔下鞋子,爬上旁边一棵松树手搭凉棚作眺望状。

本来没什么大事,偏偏绍宁激了他一句:你爬得那么低,能看到什么。

好,那我就爬个高的给你看。

比科夫斯基真往上爬。爬着爬着,啪的一声,树枝断了,比科夫斯基重重地摔在地上,一动不动。

尼古拉耶夫和绍宁赶紧冲过去查看。闯祸的绍宁这时脸都吓白了,他跪在地上,轻轻拍着比科夫斯基的脸,问他感觉怎样。比科夫斯基直喘粗气,看着脸色惨白的绍宁,他诡异地笑了:我掉下时你怎么不接住我。

两个人上上下下好好检查了比科夫斯基一番,发现似乎没什么大问题,除了他肩膀摔得很疼以外。于是,只要一有空,比科夫斯基就让俩人给他的肩膀按摩按摩。这一招很有效果,后来体检,比科夫斯基愣是一点问题没查出来,顺利通过。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这两次意外都有一个人存在,却一点损失没有。对,他就是绍宁,堪称他人的扫把星。

说起来,绍宁可是个苦孩子,还是小孩子时就遇上德国佬侵略,一家子被迫逃难。他老爸扛上枪打鬼子去了,这一去就再没回来。他和哥哥、妹妹是被奶奶拉扯大的。小时候的绍宁很调皮贪玩,学习一塌糊涂。直到有一天,他想长大了当海员,于是发奋读书。但是,有一天他又迷上了飞行员的行当,便又了改主意,后来真当上了飞行员,而且团里的是飞行尖子。看来,小未必能看老,小时候调皮,长大了未必不能成才。

绍宁还有一点可以说说,他很可能是20名训练员里,甚至是全中心里第一个认识加加林的人。早在他还是一名北极地区空军飞行员时,他就和加加林认识了。加加林也曾在北极服役。二人不是一个团的,我记得好像是一个歼击机师。

12、训练日

(二)本来小伙子们都对训练非常期待,都很好奇。没想到一开始的课程让训练员们很不耐烦。都是航天医学课程。他们是来飞行的,现在却要变成生理医学专家了。这让精力旺盛的他们很郁闷。好在不久,他们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课程,来上课的是OKB-1以及其他设计单位的专家,比如吉洪拉沃夫、布舒耶夫、费奥吉斯托夫等等,都是大牌。上的课程包括物理学、轨道动力学、航天器构造、无线电通信等等。不怕你们精力旺盛,这些课程足够你们吃一壶的。

中心还规定,你们想外出可以,出去前先测验,内容就是你们学的课程,通过了就能出去,没通过嘛,就乖乖待在中心,好好训练吧。

有人回忆,课上,有两个人最喜欢提问,一个是黑眼睛、很深沉的小伙,一个是蓝眼睛、很机灵的小伙。前者是科马罗夫,后者就是加加林。

加加林总能通过测验。

要问小伙们最讨厌什么训练。那可能就是跳伞了。不光是打开机舱跳下去哦,训练内容还包括弹射跳伞。飞行员们都讨厌跳伞,因为这意味着飞机保不住了,他们要抛弃自己的伙伴逃命。这还意味着可能会遭遇意外。弹射座椅可不是性格温柔的绵羊,有一点姿势不对就可能严重受伤。但是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载人卫星的设计决定了航天员只能弹射离开返回舱,然后落到地面。

于是,这些小伙后来都成了跳伞专家。

其中别利亚科夫肯定是对这段生涯最难忘怀的。他跳伞把脚踝摔断了,训练整整耽误了一年,杯具啊。

别利亚科夫就是后来帮助列昂诺夫太空漫步的那位。

13、飞船的诞生

在航天员加紧训练的同时,以OKB-1为首的载人航天器研制单位也没闲着。

载人航天器的名字已经定了,叫“东方”。它由两部分组成:球形的返回舱和圆锥结合圆台的服务舱。返回舱直径2.3米,重2.5吨,是个锃光瓦亮的大圆球。返回舱在轨道飞行时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再入大气层时是保命舱。舱内有生命保障系统,可供航天员生存3昼夜。舱内人造大气的气压与气体成分和地面相同,温度20多摄氏度,挺舒适。但是真进去了就没人这么想了。舱内没有多少活动空间,航天员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弹射座椅上,依靠头顶和脚底的两个窗户向外观察,很受拘束。

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也在抓紧研制“水星”载人航天器。

1960年1月24日,麦克唐纳公司交付了第一艘生产型“水星”。7月29日,第一枚“水星-宇宙神”组合体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升空,59秒后火箭解体,“水星”冲入大西洋,试验彻底失败。

4个月后,5月15日,“东方”1P和火箭伫立在拜科努尔发射场1号发射台上。P的意思是“简易型”,说得通俗些就是缩水版。它没有防热大底、降落伞、弹射座椅,目的是检验航天器的整体设计是否正确。

发射很顺利,“东方”1P进入了远地点300多千米的预定轨道。这是“东方”第一次发射,尽管只是一次验证飞行,但它毕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卫星,意义重大。头头们凑在一起,商量该给塔斯社一份怎样的新闻通稿。这是一个问题难住了他们,该给“东方”1P起个什么名字呢?第一颗卫星叫Sputnik,现在已经名扬四海。那即将载人的卫星叫什么好呢?科罗廖夫有主意,他说:我看就叫船(Korabl)吧。海里有海轮,河里有轮船,天上有飞艇,现在,我们有飞船,宇宙飞船。

于是,人间多了一种会飞的船。

按照飞行计划,“东方”1P在19日飞到非洲大陆上空时,船上制动发动机点火,此时飞船应该减速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没想到飞船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快速度,飞向了远地点600多千米的高轨道。本来设计师们为“东方”飞船特意设计了一条低轨道,就是准备在制动火箭失灵的情况下,让飞船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迅速衰减轨道高度,10天内就能再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情况,飞船一直飞行了844天才再入大气层烧毁。如果这是一艘载人飞船,那航天员早就变成_人干了。

第一次试验就出了大问题,人们非常沮丧。为什么会这样呢?板子要打在劳申巴赫身上,他是姿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

在制动发动机点火之前,发射场方面就已经发现姿控系统的红外敏感器有问题,给出了错误的信号。敏感器出故障,后果是飞船进入错误的姿态。好比我想去拜科努尔发射场玩,但却面冲东南边走。虽然从理论上说,我绕地球一圈走后,也能到拜科努尔,但是,那得是多傻的人干的事啊„„

“东方”1P就是那个犯了南辕北辙错误的傻子。本来地面发现错误后,报告莫斯科,建议改用姿控系统的另一套敏感器,叫太阳敏感器,它工作正常,可以让飞船保持正确的姿态。但是,劳申巴赫完全不同意发射场的意见,坚称没问题。于是,飞船姿态整个儿颠倒了,制动发动机变成了加速发动机,使它飞入了更高轨道。

这个错误的代价真大啊。

14、善泳者溺于水

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在1960年的联合国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要去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会议,为了展示苏联国威,震慑西方,领导人希望能在这时进行一次洲际导弹试射。

当时不像现在,洲际导弹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是很稀罕的宝贝疙瘩,美国担负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不过30多枚,不过这足以让苏联领导人睡不好觉了。一时间苏联洲际导弹的型号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发射重量上百吨的洲际巡航导弹。导弹研制重镇“南方”设计局的拳头产品R-16型(美国情报机构称之为SS-7)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其中一个厉害的角色,它可以将一枚3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准确投掷到13000千米外。前面说过的R-7那些毛病,在R-16身上得到了不小的克服。如果它能顺利定型,投入服役,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实力就能上一个台阶。

战略火箭军头年刚刚组建,但地位非比寻常,乃是苏军第一军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基础”,连陆军老大哥都矮它三分。赫鲁晓夫把第一任总司令的重担交给了他深为信赖的国防部副部长、炮兵主帅涅杰林。

现在第一书记要到美国访问出席国际会议了,如果这时候能成功试射一枚R-16,那是多么美妙的事,用赫鲁晓夫的话说:当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您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涅杰林不敢怠慢,亲自担任这次试验的国家委员会主席,并到拜科努尔现场指挥发射。发射准备工作不太顺利,正在加注推进剂的导弹出现故障。涅杰林心急如焚,立刻带领众多高级火箭专家上了导弹发射台,亲自检查导弹。根据安全条例规定,检查只能在推进剂排空后才能进行,而且应该一项一项进行,不能所有系统同时检查。但为了赶上原定的发射时间,涅杰林顾不得遵守制度,他让各系统的专家同时上阵,自己不顾发射基地主任的再三劝说,让人找来椅子,就坐在发射台边上坐镇。

注满推进剂的R-16有130多吨剧毒、易燃、易爆的偏二甲肼和硝酸,就像一枚巨型炸弹竖立在众人身边。24日傍晚将近7点钟的时候,就在预定发射时间前30分钟,悲剧发生了。导弹第二级发动机突然启动,但导弹被固定无法上升,进而引发第一级推进剂发生爆炸。顿时发射台陷入熊熊火海,犹如人间地狱,许多人在一瞬间就化为灰烬。遇难者人数说法不一,有的说90多人,有的说100多人,不管怎样,这是一场巨大的惨祸。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第二天上午带队来到现场察看,遇难者的遗

骸大多都已烧

得无法辨认,涅杰林连遗骸都没有找到,人们只发现他的半块炮兵主帅肩章和熔化的保险箱钥匙。

中国有句古话,自夸善射者,死于矢,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炮兵主帅的命运是什么呢?

涅杰林的葬礼

15、邦达连科

1961年3月23日,一个寒冷冬日,一大早,中央航空医学研究院附近的博特金医院就陷入了忙乱。一辆救护车鸣叫着凄厉的警报,冲进了研究院,后面还跟着几辆军方的伏尔加轿车。一副担架从救护车上抬了下来,病人用毯子盖着,众人急匆匆地把担架抬进了隔离区,早已得到通知的医生正等候在那里。

好像厨房开伙了,空气中此时弥漫着皮肉烧焦的气味道。

这是从一个可怜的伤员身上散发出的气味。

1961年3月13日,中央航空医学研究院开始进

行一项例行的航天员耐力实验,内容是低压耐力、孤独承受力、操作技能等,这是每个航天训练员都要接受的训练,也是非常让他们讨厌的一项训练。想象你独自身处一个极其安静的幽闭小房间,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时间一长会不会发疯?这就是早期航天训练员们要经受的考验。

这次进隔离舱的是邦达连科。他是个乌克兰帅小伙,1937年2月16日出生在乌克兰名城哈尔科夫市。看他的照片就知道,说他帅绝非打诳语。这次要在隔离舱内进行为期15天的实验,研究人员为模拟高空环境降低了太空模拟舱内气压,同时注入高浓度氧气以防他得减压病。为了监控他的生理情况,他身上贴了传感器,可以把生理数据传输到监控台上。

3月23日,实验第10天,离整个任务结束已经不远了。隔离舱里很冷,邦达连科开了里面的一个小电炉取暖。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当时苏联的训练科研条件确实很简陋。邦达连科摘下贴在身上的传感器,用沾了酒精的棉球清洁身上贴过传感器的部位,然后把棉球扔到了一边。不巧的是,其中一块棉球正落到电热板上,立即着了火。密闭纯氧空间里的火焰是极其可怕的。但邦达连科没意识到这一点,他在第一时间不是有发警报,而是试图自己灭火。火焰很快烧到了邦达连科身上,压力隔离舱顷刻变成了烤炉。舱外的监控医生发现起火立刻想打开隔离舱的舱门,但这时已经晚了,邦达连科已被严重烧伤。人们把他抬出来时,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是我的错,跟别人无关。

博特金医院的医生发现邦达连科烧伤面积超过90%,要给小伙子做静脉注射,可是找不到可用的血管,最后还是在脚上找到了静脉——飞行靴抵御火势保住了脚部。惟一可以安慰生者的是,邦达连科当时已经休克了,没有受很大的痛苦。

第二天上午,邦达连科去世,年仅24岁。

这时,主治医生发现走廊里坐着一个年轻军官,他从昨天就在这里一直没离开,看上去非常悲伤。医生走过去一问,果然是邦达连科的战友,两人聊了一会,握手道别。

后来,过了不到三星期,医生从报上又看到了这个年轻军官的照片,这回他知道小伙子的名字了——尤里·加加林。

16、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悲剧让人心痛,但任务还是要继续的,而且不能拖延。经过若干次成功和失败的飞行(这些我都略过不提,否则就写得太长了),1961年3月25日早晨,又一艘“东方”飞船和运载它的火箭缓缓来到发射台上。与以往的发射不同,有几位特殊的观众来看这次发射,他们是苏联第一批航天训练员。

这是小伙子们第一次到现场看航天发射,大家都很兴奋。

加加林也不例外。他的眼睛紧紧贴在潜望镜上,死死盯住远处的火箭,生怕错过一丝细节。

发射!

指令从喇叭里传来,但是火箭一点动静也没有。加加林惊讶地回过头,以询问的眼神望着旁边的技术人员。后者轻轻告诉他:快了。

点火!

一团火焰突然从火箭底部窜了出来,随后,大团白色烟雾腾空而起,越来越大,像一只迅速长大的白色怪兽。再然后,大地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轰鸣声源源不断地传来。一时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加加林踮起脚尖使劲探着身子,仿佛这样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远处的火箭已经离开地面,慢慢地,然而坚定地,向天空刺去。越往天空深处,它飞得越快。

这就是“东方”3KA-2升空的场面。它有2名乘客:伊万·伊万诺维奇和一条小狗。别担心,伊万诺维奇是个假人。

航天训练员们看完发射就乘飞机离开拜科努尔回莫斯科。还没等他们降落,“东方”飞船的飞行任务就成功结束了。伊万·伊万诺维奇乘弹射座椅成功弹出,落在离返回舱不远的地方。通往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大门打开了。下次坐在飞船里的就该是加加林了。

17、谁是第一人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必煞有介事地提这个问题了。不过在当时,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前夕,有8人准备就绪,可以承担任务。但是,只有一个人能上去。

上级别出心裁让航天训练员各自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列昂诺夫回忆,大多数人都选了加加林,少数人选了季托夫,还有人选了自己。

最后有三个人得分最高,依次是:加加林、季托夫、涅留波夫。

4月5日,卡马宁率领一支3架伊尔-14组成的特别机队离开莫斯科前往拜科努尔。卡马宁和加加林、涅留波夫一架飞机。季托夫第二架飞机。其他人员包括摄影师第三架飞机。

表面上,人选由赫鲁晓夫定夺。实际上,这个权利在卡马宁手里。由他和、凯尔迪什、科罗廖夫领导的一个国家委员会要向最高领导层提出报告,建议人选。虽说只是建议权,但实际上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事情,赫鲁晓夫是不会自己另想一套的。

也就是说,委员会建议谁,谁就是第一人。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卡马宁。他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4月9日早晨,卡马宁把加加林、季托夫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说他已经选定了加加林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根据苏联媒体后来的报道,季托夫立刻向加加林表达了热烈的祝贺。

实际情况是,季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明显非常失望沮丧,甚至都没有和加加林握手表示祝贺。完全可以理解,谁都想做第一,第一才代表至高的荣誉,有谁能记得住历史上的第二呢?你能说出中国第二个拿奥运会金牌的人是谁吗?你知道第二个踏上月球表面的是谁吗?不要百度哦。(巴兹.奥尔德林。最后一个离开月球宇航员又是谁呢?欢迎大家给出答案。)

18、为什么是加加林

在卡马宁心里,加加林和季托夫都完全能胜任第一次飞行。那么他为什么选择加加林呢?

有西方的苏联航天史研究者认为,加加林出身工人家庭,单纯质朴;而季托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喜欢吟诗作乐,有时显得对外部因素很敏感,不善于处理与外界的交往。加加林亲切的笑容、随和的作风,让他比季托夫更适合担任形象大使,可以更好地为苏联的对外宣传服务。

卡马宁的日记透露的则是另一番说法。卡马宁认为加加林更适合第一次飞行,是因为第一次飞行虽然只围绕地球一圈,持续一个多小时,但未知因素很多,更需要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反应和巨大的勇气。而季托夫的个性特征和身体条件更适合第二次飞行,这将是一次持续24小时的长时间飞行。

这里插一段,为什么第一次飞行只给一圈的时间。因为,此前的一次生物飞行中,一条狗萎靡不振,人们认为它简直就要死了。好在,它后来恢复过来了。但是这让医生和生理学家们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具体原因啊,说不定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也可能分不清上下高低,头脑昏沉,甚至精神失常呢。于是,设计飞行任务时就把飞行时间定在刚好绕地球一圈,创造了纪录就行。为了防止航天员在飞船中神志失去控制,破坏整个任务,除了飞船本身高度自动化,飞行不需要航天员人工干预外。还有一招绝的:用安全带把航天员死死绑在弹射椅上,即使发疯也不至于让飞船失去控制。

实际上,科罗廖夫也是倾向加加林的,据列昂诺夫回忆,科罗廖夫第一次看望他们时,拿着名单点名,点到谁,谁就报告,并介绍自己。当总设计师念到加加林时,他的态度明显不一样,很随和地问起了加加林家人等情况。或许,加加林在他眼里就像一个儿子。

言归正传。为了宣传,要拍摄航天员出征前领受任务的纪录片。在著名新闻摄影师苏沃洛夫的要求下,本次任务的国家委员会安排了一次仪式,莫斯卡连科坐镇,卡马宁和加加林、季托夫还有涅留波夫,把本很简单的事情在聚光灯下重演了一遍。影片中可以看到季托夫始终低头看着桌子,只是在卡马宁叫到他名字的时候才站起来看了一眼大家。

季托夫后来回忆说,赫鲁晓夫听到他的名字是问:盖尔曼,他是德国后裔吗?季托夫的名字是Gherman,正好跟German非常相似。也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季托夫和加加林,这是一张有两人签名的珍贵照片

19、睡不着

4月11日这一天,一个留着蓬乱发型名叫鲍勃·迪伦的年轻小伙在纽约开始了自己的歌唱处女秀。而在地球的另一面,一个比他大7岁的苏联军人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要飞出大气层。

与此同时,另一些年轻人已被派遣到苏联在各地新建的多处航天飞行地面测控站当通信联络员,他们是加加林在星城的同伴们。航天员在天上飞行,经过各责任测控区时,要跟地面联系对话,这些小伙子就要干这个活。比如列昂诺夫就在勘察加半岛的一座测控站待命。搞笑的是,直到此时,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谁是第一个飞天人。苏联人的保密观念有时真让人无语。

吃完晚饭,医生给加加林和季托夫检查身体,现在他们是重点保护对象。加加林身体状况很好,血压正常,收缩压115,舒张压75,脉搏每分钟64次。季托夫也差不多。医生禁止两人再谈论跟任务有关的话题,让他们放松再放松。于是两人玩游戏,聊同年,季托夫还表演了拿手好戏——背诵诗歌。

晚上快十点,两人回房睡觉。他们的床在一间房里。虽然季托夫对没能成为正选一号航天员很失望,但是现在他已经把情绪调整过来了,两个人还是好战友、好兄弟。

过了不久,卡尔波夫(还记得他是谁么)进房间检查休息情况。听到二人均匀的呼吸声,卡尔波夫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出去了。

这一夜,科罗廖夫都很兴奋,翻来覆去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眼看谁不着了,他干脆直接去了发射阵地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此时已是12日凌晨三点。

清晨五点半,卡尔波夫再次走进航天员的房间,这次他是来叫醒他们的。卡上校走到加加林床边,轻轻拍着加加林的肩膀。后者马上睁开了眼睛,笑着问:该起了吗?旁边的季托夫也立刻醒了。卡尔波夫给了两人一人一束拜科努尔土产鲜花,不要小看这花,这是为即将出征的人准备的礼物。

几年后,加加林向科罗廖夫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其实那晚他根本没睡着——季托夫也是。20、通关

航天员的早餐很简单:肉泥、黑莓酱和咖啡,大概是为了让众人别那么紧张,两人都表现得非常爱吃,加加林还说要留下一点带给妻子,让她也学着做。

吃好喝好穿戴好,两人上了专门准备的中巴,前往发射阵地。车上准备了一前一后两个大座椅,适合航天员穿着航天服乘坐。后面坐着季托夫,前面坐着加加林。下面这组照片由著名军事版主加特林(请注意是加特林不是加加林,谢谢)提供,我们可以看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往事内幕。

左侧画面中后排露出侧脸站在加加林后面的年轻军官是涅留波夫,这是他还是个英俊潇洒前途无量的小伙。可是后来他却步入歧途,走向了自我毁灭的命运。可能苏联人不想让外界知道竟有结局如此糟糕的苏联航天员。于是,这张著名的照片被修改得看不出涅留波夫了。

六点五十分,中巴抵达发射阵地。加加林穿着臃肿的航天服走向伫立在发射台上巨大的8K72K火箭,这实在不是件舒服的事情,好在没有多远。不过在登上飞船之前他还要通过一关。

只见前方一将率领一众喽啰把守在加加林前往火箭的必经之路上。为了登上心爱的飞船,加加林必须通过这一关。只见他坚定地而又笨拙地走到那人跟前,朗声说道:来将何人,不要挡我去路,否则,我拉你一块上太空!

开个玩笑哈。此人是国防技术国家委员会主席鲁德涅夫,实权人物。只见加加林“啪”两脚一并,立正,恭恭敬敬向鲁德涅夫敬了一个军礼,向主席同志报告任务,请求主席同志批准。鲁主席很高兴地批准加加林执行人类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然后众人一通热烈拥抱,真的是热烈拥抱,尼古拉耶夫热烈得一头撞在加加林的头盔上,脑门当时就起了个大包。

亲热完毕,加加林在一前一后两位工作人员的保护下艰难地迈上了发射台梯子,上得平台,转身向众人挥手告别,走进升降机。

可以认出加加林、科罗廖夫、卡马宁

我会比任何人飞得都高!(待续)

第二篇:中国百货人才现状及发展漫谈

中国百货人才现状及发展漫谈

2009-10-26 10:09:00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百货首席咨询师刘晖

谈到中国百货人才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谈起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百货的人才基数这么少?已经存在的这些人才从哪里来?现有的百货人才机制的缺失是如何制约百货人才发展的?面对百货业爆发式的成长,人才瓶颈如何突破?未来的百货业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为什么百货人才这么少?

首先,现代百货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自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到现在也不过15年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积淀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经验性知识的积累。这样,就使得人才的学习和培养不得不使用“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学习的办法”。故而,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十分缓慢,其中也有很多“半途而废”、“试验失败”的牺牲品。截止到2008年,全国可统计的百货人才(管理人员级)招聘人数在1.2万人左右,而隐形需求肯定是在这个1倍以上,即,3万人上下。而有经验的营业员、收银员、礼宾员、安保员的需求则肯定超过30万人。这样的人才缺口不发生人才荒才怪。

另一方面,百货业的在90年代后期发生过一次全面的低潮。大量百货人才转行超市、服装店、电器专门店等业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失血”,这次动荡使百货业在2005年前后才恢复元气,而人才的快速成长期也就是在2002~2006这几年才真正的得到重视。大家可想而知,一个专业的百货干部需要5年以上的经验才算成熟,这么短暂的培养期想满足上万人的人才需求是不可能的。

其三,国内专业的职业培训十分欠缺。百货人才在上个世纪主要来自各个城市的商业中专或职业高中,起点太低。我曾经为国内一家著名的连锁百货集团做人力资源测评。其门店总经理级别的高中(中专)文化的占到10%。硕士学历的仅有2%。其他的都是大专、本科(大部分为函授和自考)。并无专门的学习商业经济和营销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世纪初,国家对零售业开始重视,将部分中专改制成专业高专(大专),可惜的是,这些高专的专业性仍然很差,很多专业设置偏向超市,进入百货企业仍然需要再培养。在岗教育方面,专业的百货培训公司是2004年才出现的,目前可以看到的仅有我公司(北京昭邑)、上海森睿、杭州商启三家。加上很多百货企业对行业外训和专业机构的派驻内训重视程度不够,大大的制约了百货人才吸纳外部知识,充实提高自己的机会。

已经存在的这些人才从哪里来?

目前,中国的百货人才结构是什么样的那?你们都是怎么成长起来的那?说到这里我们恐怕要真的感谢几家企业为这个行业做出的贡献。他们是,北京燕莎、北京赛特、太平洋集团、新世界集团、百盛集团、金鹰集团、卓展集团、大商麦凯乐和新玛特等。他们起步早,经过了经验传递和艰苦的摸索,都拥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但正是由于这个发展模式,形成了百货业“千帆争渡”的门户流派现象,各个管理流派的管理方法不

尽相同,侧重点也各有千秋,使得这些人才在实践工作中往往产生观点分歧和策略摩擦。

现有的百货人才机制的缺失是如何制约百货人才发展的?

除了前面所言的一些问题外,百货企业自身由于体制的缺失也造成了对人才发展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重视招聘,忽视自身培养。本人为国内的百货做培训老师或顾问也算不少了,看到的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用于给猎头和招聘网站的费用是用于给自己干部培训的金额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我们看到的是招聘来的“空降兵”多半都是“蛙跳”模式,基本上为企业留不下什么,招聘费用打了水漂不说,还没能为企业留下自己的管理团队。

第二、几乎不做人力资源测评。与本人熟识的百货公司中做过人力资源测评的不及5%,坚持每年都做一次的仅有1家。呜呼哀哉!相对应的是百货管理人员30%左右的流动率和营业员50%的流动率。这样的机制连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存状况都摸不准何谈人才培养那?翻过头来,又要谈及费用问题,百货公司用于外出考察的费用每年都在十几、二十万的样子,但是面对仅仅6、7万块的人力资源测评费用却“斤斤计较”,这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

第三、基层干部培养和晋升的机制落后。很多百货都做了“大学生见习计划”,然而,招进来就放羊的模式使得大学生的沉淀率不到5%,其中绝大多数不仅仅离开了企业还离开了行业。这是行业的损失而不仅仅是某家企业的事情了。这里我倒是建议大家多向沃尔玛学习,其“MT计划”真可谓面面俱到、天衣无缝,不仅详细的规定了每个学员的培训方案和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同时还选派教练进行跟进,每半年与人力资源部对学员进行回顾。现在,活跃在全国的沃尔玛的店总经理、全国采购经理、区域总监很大一部分都是2001~2003年期间培养的MT,可谓成绩斐然。对比其他零售企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沃尔玛跨越台阶快速开店去了。同样,在百货企业里大量表现卓越的基层管理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或加薪(其原因比较复杂,但都和百货公司薪酬层级和人事层级重合有关),致使他们不得不采用“跳槽”的办法来增长自己的收入水平,这个情况对于企业和个人是双输结局。

面对百货业爆发式的成长,人才瓶颈如何突破?

进入2009年,中国百货业进入“数量快速增长期”。各大百货集团都将争夺的重点从商圈位置转向专业人才。然而,前面所说的问题出现了。人才资源稀缺,企业内部没有人才培养机制,外不能有效招聘,内无人可提拔。这就逼迫企业走上了进一步提高猎头费用、招聘费用、外部员工薪酬水平的怪圈。这也将把百货企业向了下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突破那?我大致有这样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详:

第一、尽快进行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盘点,寻找冗员部门、人才过剩部门、人才匮乏部门和人才培育种子。为企业建立中长期的人才规划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尤其是中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体系。在条件允许的大型连锁集团建立“商学院”,长期对这些干部进行轮训,以保障在人才高速流动的今天整体团队的管理技术水平不下降。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企业一定要摒弃“防止为别人做嫁衣裳”的狭隘观念。正视人才流动的不争事实,以为行业发展而奉献的高度看待人才培训的问题。

第三、扩大“人才基地”建设。效仿日本企业直接到大学中“拔青苗”,建立与定点大学的培养和合作机制。将企业培训向大学的课堂进行渗透,以保障对口大学的大学生在一出校门就拥有了一定的专业实战知识。同时,对与当地的高职、中专的毕业生也采用类似的做法。当人才的基数达到一个数量级以后,企业就有了换旧汰新的余地,而员工间也有了相互竞争的氛围。

第四、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尤其是在基层和中层的层级,应该多设薪级,保障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在不提行政级别的时候仍有加薪的而空间。同时,应设立高技术岗位薪酬留住稀缺人才(如物业工程师、平面设计、信息工程师等)。

第五、建立“零售教练”机制。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可以将实战的精髓迅速的传播开来。而所有的领导都应从教练做起,自己带出的徒弟越多,自己升迁的机会越大。而在企业内部也应该树立“育人光荣”的氛围,防止老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授给新入职的员工。

未来的百货业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未来竞争剧烈的日子里很多人才都将是百货争夺的对象。那么,哪些人员会被重点关注那?

i.“卖手”,即销售能手。在百货中“最后一步销售”成为关键,现有的企划、品牌、环境、顾客服务等将在未来进入竞争平衡期,即,每一家百货在这些方面都会做的很好。唯独有区别的就是不同的导购人员。那么,谁的销售能手多,谁的商品就会卖的好。

ii.“买手”,即自营商品采购。百货商品自营比率肯定会越来越高。这就考验百货的选货能力和商品组织表的筹划能力了。而这又是看各个百货的“买手团”的采买水平了。

iii.百货的“百事通”,即首席知识官。对百货内部的所有管理流程、制度及其沿革了如指掌,同时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作用类似“参谋长”,可以迅速协助总经理完成政策制定、战略筹划。也可在百货个别部门、门店人才缺乏的时候临时充当领导角色。

iv.顾客行为分析专家。这个职位的经理应该是CRM专家,善于总结企业VIP顾客动向,寻找其中的规律以达到为总经理制定企业决策进行“间谍”工作的作用。同时,也可为营业、招商等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支持。

以上,是本人对中国百货行业人才问题的“一家之言”,供业内同仁沟通探讨。

第三篇:水火箭教案

“水火箭”的制作

汤阴一中

袁清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想。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教学重点】

1、对“水火箭”理论的讲解。

2、“水火箭”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

1、“水火箭”的制作。【教学方法】

讲授观摩与小组协作相结合。【新课内容导入】

我们通过物理知识学习,知道火箭飞行是利用燃料燃烧喷出的气体与空气的摩擦提供动力。它利用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火箭对燃烧气体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气体排出:气体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通过实际生活观察我们知道水也可以提供动力,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能不能利用水的力量来推动火箭升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水火箭”的制作。【具体讲授过程】

一、什么是水火箭?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

二、理论依据。

火箭的推进是利用火箭燃料燃烧喷出的废气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火箭对废气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废气排出:废气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水火箭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与水的作用与反作用,当水被向后喷出时,可乐瓶及瓶内的空气就受力向前冲,从而使箭体升空。

三、制作过程

1、所需材料:

2升装的可乐空瓶2个(可乐瓶要带盖,当然可乐瓶可大,也可小,但是2个可乐瓶要一样大小)、防水胶带、透明胶带、厚卡纸、装饰纸和橡胶塞。

工具:剪刀、手工钻、发射架。

2、设计图:

3、制作动力舱:

用一个可乐瓶,这个可乐瓶不能漏气。检测方法:只要对着可乐瓶吹气,气没有泄漏就行,无需加工。

4、制作发射舱: 取一个完整的可乐瓶,截取可乐瓶的前半部(瓶口向下最宽处),再把它首、尾套起来,然后用胶带粘牢;把可乐瓶的中间部分,套入动力舱的尾部,用胶带纸粘牢。

5、制作火箭头: 用硬塑料板或硬纸板(表面要尽可能光滑以减少阻力),根据可乐瓶口的大小绕成一个锥形,套在发射舱可乐瓶的瓶口处,用胶带粘牢。检查发射舱、动力舱是否成一直线。

(将火箭头与压力槽的底部相连接,然后置于平坦之桌面上或地面上滚动,看看滚动情况是否平顺,若平顺,则以防水胶带加以固定。)

6、美化火箭体: 用彩纸美化

注意:用彩纸装饰箭体,美化火箭体时,不要把整个火箭体全部贴满,要留一条1㎝宽的缝隙,以备发射时观察水位用。

7、制作尾翼:

先用较厚的有一定硬度的16k大小的卡纸或硬塑料纵向对折,在上面画出7×8㎝的长方形,沿线剪下,再在靠近折缝的那边剪去一个角;然后在折口处向外反折出1厘米,作为尾翼与火箭体粘接的地方。好!一片火箭尾翼做成了,再做同样大小的三片,共四片(也可以是三片)。

8、整体安装:

将“水火箭”按照“火箭头”→“发射舱”→“动力舱”的顺序对接在一起并用胶带粘牢固,将尾翼均匀的粘在“动力舱”的周围。

四、发射过程。

1、发射原理

甲对乙施力,乙必同时对甲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水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升空的。

将可乐瓶加水1/3,以装有气针的橡皮塞塞住密封后倒立,并用打气筒打气。因固定的体积内,装入的气体越来越多,瓶内气体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冲破封口,水受力向下喷出,可乐瓶因而受反作用力向上加速飞行。

2、发射流程 “加水”→“打气”→“发射”→“飞行”

注水:往瓶中注入1/3的水,拴上带有气针的橡皮塞;用打气筒的出气口与气针拴紧。打气: 因为“水火箭”的动力来自瓶内水瞬间爆射,因此要求打气时尽可能频率要快,更不要中间停顿。

发射:将水火箭套上发射架,矫正后套上火箭头,注意尾翼不要受到发射架蹭刮。用打气筒连续打气至橡皮塞自动脱落,火箭凭强大的反冲力迅速上冲。

3、“水火箭”发射过程的相关原理

施放程序

加水

打气

发射

说 明

提供质量以增加动量

利用水火箭内外空气压力差,产生作用力

利用动量守恒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水火箭

前进

飞行 主要以冲力、地心引力及空气阻力为受力来

源。相 关 物 理 名 词

动量守恒

气压

作用与反作用力

动量守恒

气压、拋体运动、万有引力、摩擦

五、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要素:

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关系。

气压与射程成正比.这是因为气压越大,喷水的力量越大,水火箭的冲量越大,水火箭做反冲运动.质量越大,所需提供的动量就越大,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量越大.而提高速度的方法是提高单位时间喷水量.所以,只有当水火箭内的气压与水量适当时,才能飞地更远更高.通过实验得出,当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最有效的水量是瓶体容积的1/4到1/3。

2、发射轨道对射程的影响。最佳发射仰角45°~50°之间时,可以达到最大的射程.

3、箭头重量对发射轨道的影响

重心正好位于首尾中点,即水火箭的重心和几何中心重合时最好!未加前置填充物的弹头,因受到尾翼质量的影响,重心明显偏后.这时候,因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弹头即成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弹头A与弹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AG>AB),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BG(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B产生的力矩才会相同,达成平衡.

4、瓶体的选择。

“水火箭”飞行是依靠爆射瞬间所获得的惯性,而空气的阻力是影响射程的最大因素。因此在火箭主体的选材上应以细长的圆柱形为宜,如500ml 类的可乐瓶,而更大容积的可乐瓶子并不是很适合。另外火箭头尽可能的变成细长的“圆锥形”,这样飞行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观摩制作了一只“水火箭”,讲解了“水火箭”的制作原理,“水火箭”的具体制作过程,“水火箭”的发射过程及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因素。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自己制作“水火箭”,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及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四篇:案例--火箭提拔

各地事件

2013年6月14日晚间从湖南省醴陵市委组织部获悉,湖南醴陵团市委书记易翔的升迁存在违规行为,醴陵市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中共醴陵市委常委会议14日研究决定,免去易翔的共青团醴陵市委书记职务,按科员职务安排工作。易翔2010年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当年考取湖南省炎陵县选调生,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便调回醴陵市任副科级干部,2012年又升任团市委书记。同时,易翔的父亲为醴陵现任一名市领导。根据有关规定,选调生有一年的试用期,而易翔的试用期还没过,工作仅半年就从炎陵县调回其父亲当领导的醴陵市任副科级干部。此后,易翔在工作第二年即被提拔为醴陵市团委书记(正科级),时年25岁,而此时她在副科职务上工作不满两年。易翔的升迁存在多处明显违规行为,属于“火箭提拔”。

2013年6月: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委副书记刘琼被“火箭提拔”“简历不公开”等遭网络质疑,称“刘琼出生于1979年1月,第一学历为中专(相当于高中毕业)、1999年取得大专学历,2002年取得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23岁任副乡长,25岁升任乡党委书记,27岁升任共青团常德市团委副书记,现任石门县委副书记。请相信,这绝不是童话。如此平步青云,只因她父亲刘本之是常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她,才是传说中的官二代,她叫刘琼。”

2013年3月20日:湖南省湘潭县27岁副县长徐韬工作变动及晋升路径,称其仅一年半就从正科升至副县,边工作边读研究生。徐韬,湖南湘乡人,1985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当选湘潭县副县长。2013年3月,徐韬被曝5年7次换岗,工作10个月被提拔为副科,一年半从正科变副处。湘潭大学通报,因徐韬有三门必修课不及格,决定取消其学籍,作退学处理。5月7日,湘潭市有关部门通报,提名免去徐韬副县长职务,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并被曝光其父为湘潭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其母为某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湖南省委宣传部通报称,徐韬的选拔任用存在程序瑕疵,决定对湘潭市组织部部长进行批评教育,其他5名责任人受到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

结果:5月7日,湘潭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提名免去徐韬湘潭县副县长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

2013年5月8日:有网络媒体报道称,湖南衡阳耒阳市副市长王卿系“80后”,2012年底由耒阳市招商局副局长被提拔为耒阳市(县级市)副市长,官方未公布包括她在内的五位副市长简历。

耒阳市政府办有关负责人解释称,五位副市长都是新任的副市长,简历需经由组织部门确认后才能发布。

衡阳市委组织部随后称,经核实,王卿1980年出生,任职符合相关规定。她的父亲王礼忠曾任耒阳市政府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2008年退休。耒阳党政门户网5月14日发布王卿简历。

2013年5月25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新提拨的副区长朱松泉“参加工作仅10个月就被违规提拔正科,4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副区长”。其父亲曾历任衡阳市地税局副局长、益阳市地税局局长,现为湖南省地税局稽查局正处级干部;其岳父也曾担任衡阳市高新开发区地税分局局长。衡阳市官方6月1日表示,经查,朱松泉提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工

作调动过程中,存在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等问题,衡阳市已免去朱松泉副区长职务。[1]

80后美女副市长董海涛(在职)

董海涛,1982年5月出生,2012年10月起任辽宁东港市副市长。2013年1月,网友质疑董海涛晋升如坐火箭、学历造假、其丈夫的叔叔为副厅长。

1月21日,《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称其笔试成绩并非倒数第一。

结果:2013年2月,东港丙肝感染事件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后,市卫生局、社保局、有线电视台主管领导等被停职接受调查,而作为分管领导的董海涛未被追责。

山东济宁25岁女镇长韩寒(辞职)

2013年4月15日,山东金乡县鸡黍镇25岁女镇长韩寒被网民举报,称其升迁得益于父亲济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从科员到镇长只用了三年时间”。

结果:4月22日,济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辞职。同一天,韩寒也辞去了镇长职务。目前,济宁市仍在就此事进行调查。

2012年4月: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拟选拔任用90后女干部王茜为区发改局副局长,引发网友质疑。经查明,王茜,1991年10月出生。2010年10月参加工作,学历没有得到国家认证的王茜,被违规聘用为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重点项目办工作人员,2011年,又被违规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2012年4月18日中共湘潭市岳塘区委组织部公示,王茜调至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担任副局长。王茜的父亲王达武被证实是湘潭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王达武随后被免职。违规提拔王茜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相应处分。

结果:2012年4月20日,湖南湘潭市委组织部确认“90后女副局长”任用违规,已责令撤销。给予其父王达武党内警告处分,免去其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职务。

河北省馆陶县代县长闫宁(因病请辞)

闫宁,河北永年县人。1981年11月22日出生,1999年9月参加工作,2011年9月任河北省馆陶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之后,被曝3年4次升迁,简历被当地列为机密。

结果:2011年12月26日晚,河北省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在馆陶县领导干部会上宣布:闫宁“因病”要求辞去现任的馆陶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职务。这位中国最年轻的县长,上任总共才3个月。

湖北通山80后美女县长胡娟(在职)

胡娟,1981年8月出生,2011年10月任湖北省通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不久,网友发帖质疑:胡娟年仅30岁,8年7次提拔6次破格任用成为县长,提拔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是否真的有“后台”或者“潜规则”?

结果:通山县新闻发言人说,经组织部门调查,胡娟参加工作以来,共5次任职,4次属于按有关规定正常任用,1次属于按破格提拔有关规定破格任用。

河北武安80后美女副市长郑晓燕(在职)

2011年11月,有网友发帖称,武安市31岁的副市长郑晓燕走马上任。

结果:武安市政府网显示:2013年4月18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武安市政府副市长郑晓燕、各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2]

媒体评论

火箭提拔:破格还是出格

湖北日报讯近日,有微博爆料江苏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女儿袁某“火箭升迁”,质疑其“毕业三年升副处”。扬州市委组织部昨日回应称,“袁某此次任职公开、公平、公正”。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仍难掩公众对“火箭提拔”现象的质疑。

六成“火箭官员”家人也当官

有媒体盘点,近年来,经网友曝光、媒体报道并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有18人,有5人最终因媒体报道而被免职或者自动辞职,这些“火箭提拔”的官员中,有人完全靠个人努力获得提升,但也有11人,在被曝光的资料中,其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有官职。他们被质疑有几个共同特点:年纪小,均为80后或90后;高学历,其中大学以上学历有16人;任职时间短,这些官员中,3年以下工作经验者竟有38.89%,将近四成的提拔官员都是迅速上位,其中,从参加工作到提拔现任职务经历4至8年者有33.33%。另外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这些官员中的多数父母或者是亲属也是官员,记者统计数量是11人,占到总人数的六成。在曝光的18位火速提拔的官员中,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被免去相应职务,同时有两位“火箭”提拔的官员父亲相应辞职或被免职,有1人案件正在核查中,其余10余人仍在原岗位工作。

专家分析,接连出现的“火箭提拔”事件,尤其是有关地方先回绝质疑、后纠正错误的行为,说明一些人在利用干部任用方面的漏洞来谋求私利。要纠正这一现象,应该从干部任用的制度透明开始,遵守规则,减少“破格”提拔。

“破格”不应该成为选拔常态

我国干部提拔任用的两部根本性的法律、法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在干部选拔中,有一条是干部年轻化。在被“火箭提拔”的人士受到质疑之后,当地的回应中有很多涉及到适应选择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年轻化”和“破格”提拔成为很多地方违规提拔干部的借口,“破格”成了不遵循规则。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对于考公务员的人的年龄有限制,考公务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在“年轻”方面已经达到了我国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没有必要在任用提拔方面再次强调年轻化。

竹立家认为,总是用“破格”的借口,对于其他公务员显然是不公平的。晋升的机会只有那么多,却被一些“破格”的人占用,显然剥夺了其他人的晋升机会,对于公务员选拔制度和政府管理的高效运作都将带来破坏性影响。

爹妈当官或成“火箭燃料”

被曝光出来“火箭提拔”官员的父母或者亲属有很多是官员。对于这些官员的父母和亲属是不是“火箭的燃料”,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起作用的情况,竹立家分析,干部选拔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很容易被钻空子。

对于一些在政府任职的官员来说,他们熟悉规则,容易知道空子在哪里,指点和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此外,如果亲属是官员,对于“火箭提拔”肯定会起到一些助推作用。竹立家认为,“爹妈是官”即使不是主动去做“燃料”,但也会在客观上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庄德水认为,在官场上,一直存在同学、老乡、血缘关系等潜规则,而官员的提拔自古以来就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

不公开带来“公正性焦虑”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那些“火箭提拔”的官员,往往“毁”于网友举报。换言之,如果不是网友举报,他们个个安然无恙,甚至可能仕途一路高歌。对用人腐败,公民当然有权利举报,可问题在于,公民不举报,“火箭提拔”的官员就该安如磐石?

对于“火箭提拔”引起的媒体关注,北航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杜治洲认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的信访、举报等形式不畅通;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干部选拔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有直接关系。因为不公开,人们就怀疑其不公正。“公开”是消除疑虑最好的办法。

庄德水分析,公众对于年轻干部提拔的“公正性焦虑”背后,是没有一套干部任用的公开透明且让人信服的规则。从“火箭提拔”被曝光的人的官方回应来看,很多回应者自称“很优秀”,但是从其公开所做的事情上,又看不到特别优秀的痕迹。(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3]

扬州“火箭提拔”,水到底有多深?

22日,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对媒体质疑“袁慧中毕业三年升副处”作出书面回应。回应称,袁慧中选拔担任团市委副书记符合相关规定。在其公选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袁慧中的父亲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秋年进行了回避。(据5月22日中国新闻网)

看扬州市委组织部的回应,笔者查阅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2012年9月江苏省扬州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简章》,笔者有几点不懂。

一是选拔团市委副书记的学历要求为啥与其它职位不同?其它18个职位要求“接受过全日制教育,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而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须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个“全日制”不知道能把多少人挡在公开选拔的门外,这样设置,不知道扬州市可有依据?

二是任职的条件中,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的,任职资格为担任正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正职满1年(2011年9月底前任职),这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但是,担任副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副职满3年(2009年9月底前任职),这似乎违背了“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的规定。

三是在年龄要求中,《简章》中要求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的,年龄为30周岁及以下,即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扬州这次公选是在2012年9月进行的,1982年9月前出生的应该都已经年满30周岁了,还符合条件吗?笔者发现扬州市2012年10公示的拟任团市委副书记名单中,袁慧中外的另一人正好是1982年2月出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如果“30周岁及

以下”的意思是不满31周岁就行的话,那1981年9月以后出生的都应该有资格报名才对。为什么非要设置1982年1月1日呢?

有举报称扬州市2012年的这次公开选拔有多名干部子女被任用,扬州市委组织部却没有进行回应,不知道扬州市委组织部可有什么苦衷?如果说袁慧中同志的父亲袁秋年在票决袁慧中时进行了回避,这种回避到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因为在票决其他常委子女的时候,他还是有投票权的。官官相照又能回避得了吗?

看来,扬州的这次公开选拔水很深,看似公开,其实规则的制定和最终的票决都是少数人在做决定。权力过分的集中,缺少有效的制衡,“火箭提拔”就在所难免。最后,希望扬州市对这次选拔进行再次的回应。[4]

第五篇:水火箭策划书

第三届水火箭大赛

主办单位:化工学院团委

化工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大学生科技协会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河北科技大学第二届水火箭大赛

活动主题

智慧兴科技,实践展才能

活动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锐意创新 挑战自我活动背景: 2011年9月29日晚9时4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此怀着激动的心情庆祝其发射的成功。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也为了使同学们更关注于国家的前沿科技,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增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同学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强化协作进取的精神,化工学院科技协会决定组织第三次“水火箭比赛”活动。

水火箭的原理

1.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在这里初总动量为0,火箭初速度越大,飞得越远,所以要想办法提高水喷出的速度和喷出水的质量。)2.牛顿第三定律:当由于压力足够大得把橡皮塞喷出时,空气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对瓶子有一个向前的力,所以

火箭可以飞出。

3.运动学定理:火箭飞出后由于受到空气和重力,所以还须用运动学相关定理。4.为了空气阻力和火箭自身对飞行距离的影响,还须尽量减

少阻力和保持火箭平衡,所以须给火箭加上整流盖和尾翼。5.牛顿第一定律:由于只有在最初的一小段距离水可以对火箭加速,而后面剩下的很大一段距离火箭靠的是惯性飞行,所以还须考虑惯性定律。

活动地点:

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西北操场

活动时间:

初赛: 2012-11-10 决赛: 2012-11-17 参赛对象:

河北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程序:

活动准备:

1.开会讨论:做出详细策划,分配好各环节的工作及负责人,进行活动的审批工作 2.前期宣传: a.由科协宣传部和社联宣传部合作制作图文并茂的活动展牌,置于生活广场进行宣传 b.生活广场全校报名,按同学意愿可分团体和个人报名,报名时为同学讲解,做出样品展示

c.参赛选手在比赛前完成一个水火箭,水火箭的制作靠

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科技协会社会实践部和科技创作部成员指导帮助下完成,并熟悉比赛规则。d.科技协会裁判员熟悉了解水火箭的制作过程和原理,e.及时通知比赛同学准时参赛。3.准备工作:借用场地,购买奖品及所需物品,打印评分表等 4.所需物品:塑料瓶(1.5升左右)若干,双面胶、胶带若干,剪刀,直尺,记号笔,打气筒等

活动具体流程: 1)初赛

1.赛场布置:十一月十日早晨在西北操场放置三套桌椅,画好比赛起始线,将比赛用到的测量工具和其他材料布置好。2.领导席布置:桌椅的摆放要整齐,水和评分表摆放整齐 3.由活动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和评委。4.由科协人员给各个水火箭编号并随时维持秩序,以确保不发生事故。

由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由裁判员宣布比赛规则(详见附录)5.现场划定好发射点界内,参赛者在界内组装,发射; 6.比较发射距离(发射距离是指发射点到落地点的位移,落地点是指水火箭头部第一次着陆点,工作人员会在着陆点插上小旗子)与上升高度(由相应的工作人员测发射到落地的时间);

7.发射区域是一个120度的扇形区域,现场将划定发射区域内各发射距离的分数段,每10米10分,按百分制算,10分,20.分,??,100分,以此类推,处在同一个分数段的装置评委会根据更精确的位置评定其个位得分,如85,86,87.??火箭降落点如超出左右界限则判为无效; 8.发射准度是指落地点与发射点的连线和中心轴线的偏移角度。现场将划定发射区域内各发射准度的分数段,每5度扣除10分,按百分制算,10分,20.分,??100分,处在同一个分数段的装置评委会根据更精确的位置评定其个位得分,如85,86,87,??火箭降落点如超出左右界限则判为无效,也会有发射距离的限制。9.发射距离和上升高度的得分各占50%,也就是取发射距离和上升高度的平均值。

大赛供应以下器材:

打气筒、橡胶塞、气门嘴、水管、发射架 10.宣布结果:由科技协会办公室人员计算比赛成绩,并宣布

比赛结果,评选出前十名参加决赛 2)决赛(具体流程同初赛)

颁发奖品:此次比赛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和鼓励篇二:水火箭活动策划书

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暨第二届创意文化节项目

策 划 书

微电子学院

一、活动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微电子学院学生生会策划举行《水火箭》,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真细致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二、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4日(待定)

三、活动地点:

人工草坪

四、参赛对象:

全院学生

五、微电子学院学生会于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指导老师:马镝

备注:1)此次活动总负责人侯国栋、韦文凯; 2)文建部部负责全部物品的购买工作,同时做好经费的记录,主要

为实验用品,礼品及现场的布置物品; 3)社践部邀请院社联文秘部人员及各社团负责人一同观看此次比赛的情况;

4)文建部向各分院学生会协调下参赛人员的报名工作; 5)每个部门负责到各分院的班级宣传;

六、竞赛内容及活动流程:

本次竞赛面向全院学生,各分院推选3人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竞赛内容主要包括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各代表队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按要求限时完成,再根据完成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最佳创意奖及最佳结构奖。具体活动流程如下:

1、前期宣传

(1)通过学生会宣传本次活动,不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宣传,而且大力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2)通过出海报、拉横幅和喷绘等宣传本次活动,以新颖的画面、版式、内容展示物理知识的丰富多彩;

(3)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如:校园bbs、论坛、西祠胡同等网络媒介,介绍本次大赛,并对本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保证本次活动顺利举行;(4)到各班、各宿舍,在图书馆桌子、食堂上贴一些小标签以及五楼机房电脑桌面进行宣传;(5)辅导员imo宣传;(6)图书馆展板宣传;

(7)商业街大学生创业中心宣传;

2、《水火箭》活动流程:

(1)申请场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2)活动内容:各参赛队伍到达活动现场,主持人致辞后,各队开始比赛。参赛队员用打气筒向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呈一定角度指向天空,待冲入一定量气体,塑料瓶飞出后,测量飞出的距离。(3)颁奖。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2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3名,奖品+证书 最佳结构奖1名,奖品+证书 最佳创意奖1名,奖品+证书 参与奖10名,奖品+证书

七、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场地的使用,由于水火箭的制作材料是轻质塑料瓶,因此不会对场地造成损伤,但我们仍会注意,不让意外有发生的可能。

2、人员安排,组织方将协调各参赛队入场顺序,避免造成场面混乱。

八、经费及预算

创新文化节——《水火箭》活动经费预算 通知及宣传资料(横幅、喷绘、等)

技能比赛材料购置 奖品和奖金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最佳结构奖 最佳创意奖 参与奖 评审费 共计

3名 1名 1名 10名 300元 500元

200元 150×2元 100×3元 50元 50元

30元×10 300元 2300 微电子学院学生会文建部 2012年5月14日篇三:水火箭比赛策划

机 械 与 控 制 工 程 学 院

科 技 协 会

水火箭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培养大学生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科技素养,倡导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我院科技协会将举办以“科技创新、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水火箭制作大赛。

水火箭制作原理与真实火箭相同,其利用了反冲作用力推动火箭发射。水火箭制作简单,操作易行,利用废弃汽水瓶等材料,真实的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科学环保理念。

二、活动主题:科技创新,变废为宝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1)设计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水火箭需要用到数学、物理、飞行力学、空气力学等许多知识。完成这一设计和制作任务需要相当的技巧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生拥有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制作这一模型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

(2)通过举办这次活动学习航天工作者的攻坚精神,不拍困难和挑战,不断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

(3)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4)宣扬“变废为宝,科技创新”的理念。

四、主办单位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科技协会

五、活动对象

以机控学院学生为主

六、活动时间、地点 4月13号(第七周周六),风雨大操场

七、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

(1)科技普及部负责制作海报一张,要求画面形象生动,易于吸引同学们注意。

(2)综合管理负责设计宣传单、报名表,宣传单要求简易介绍水火箭制作方法,活动规则,作品要求。

(3)4月1号晚自习时间协调学院辅导员到各班到自习室动员同学们报名,现场散发宣传单并展示水火箭模型。

(4)学院公告栏张贴海报。

(5)海报制作,宣传单、报名表设计,水火箭模型制作必须在3月31号之前完成。

2、报名工作:

(1)参赛

单位可以是个人、团体、宿舍形式,鼓励三人为组参赛。

(2)4月1号晚向各班下发报名表,2号晚自习前收回,综合管理部负责统计报名人数。

3、活动准备:(1)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打印水火箭制作方法并及时分发到参赛人员手中。

(2)由实验室管理部购买提供制作水火箭的必要材料,气塞、气门芯。

(3)科技竞赛部负责制作发射台2座,要求可调整发射角度,适合发射不同尺寸火箭。

(4)比赛用具准备:打气筒2个,测量尺一盘,水桶1个,椅子桌子等等。

4、现场比赛:

(1)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到场进行赛场布置。(2)各参赛队员提前15分钟到场进行现场抽签,决定发射顺序,参赛进行分组发射,每两队为一组。

(3)每组发射前有主持人通报参赛队伍,参赛队伍将水火箭安方与发射台,主持人下大发射指令,参赛队开始打气直至火箭发射。

(4)由现场工作人员对每组参赛队发射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距离为发射台到火箭第一次落地点。

(5)每组参赛队均有两次发射机会,第一次发射测量完成后拿走自己的作品现场等候下一次发射。

(6)所有参赛队发射完毕后由评委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工作人员统计各参赛队成绩进行公布,主持人宣布比赛获奖队伍,现场颁发证书和奖品。(7)比赛结束。

八、作品要求

1、除气门芯和气塞可购买外,其他材料必须为手工制作,不得使用现成喷嘴口。

2、本次比赛作品要求设计为一级火箭,使用大号饮料瓶。

3、外观设计大方合理,有独特创意和理念。

九、评分标准

评分分三大块,火箭飞行距离占80%,水火箭外观以及参赛对精神风貌占20%,总分100分。

1、水火箭飞行距离评分:为发射台到火箭第一次落地点,精确到0.01m,每米一分。

2、水火箭外形评分:箭体流畅,外形符合真实火箭基本构造原理,有一定创新(嘉宾评委打分)。

3、精神风貌评分:衣冠整齐,介绍本组参赛作品时声音洪亮,语言顺畅(嘉宾评委打分)。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奖金100元+证书

二等奖2名 奖金50元+证书

三等奖3名 奖金3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 奖状

十一、注意事项篇四:水火箭策划书

资源学院 第十一届科技文化节

水火箭大赛

资源学院团委

科技协会

二〇一一年 三月十日 资源学院第十一届科技文化节水火箭大赛

一、活动背景

大一第二学期,同学们的活动逐渐减少,学习、生活不如一定的单一循环过程,并且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及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而水火箭既作为比赛又作为游戏,并具很强的科学实践性,是活跃学院内科技氛围的好项目。

二、目的和意义

继承科技协会的传统项目,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内在潜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其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自身的优点,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资源需要

已有资源: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院团委的高度评价。

待续资源:空闲场地,桌椅,帐篷

四、活动开展

1、将通知各班团支书,班级内统计后,上交至科技协会最终统计参赛队伍。

2、发放所需材料,轻质塑料瓶等

3、作品征集评分

4、于 日,各参赛队伍到达活动现场,主持人致辞后,各队开始比赛。比赛流程如下,参赛队员用打气筒向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呈一定角度指向天空,待冲入一定量气体,塑料瓶飞出后,测量飞出的距

离。

5、排名,颁发奖状

五、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场地的使用,由于水火箭的制作材料是轻质塑料瓶,因此不会对场地造成损伤,但我们仍会注意,不让意外有发生的可能。

2、人员安排,组织方将协调各参赛队入场顺序,避免造成场面混乱。

资源学院团委科技协会 2011/03/10篇五: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策划书

西南科技大学

第六届水火箭大赛系列之 赛徽设计大赛

国防科技学院文艺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 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第六届水火箭 赛徽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

绘水火箭标志蓝图,展西科大科技锋芒

三、水火箭简介

水火箭的特点是不必用任何燃料,它用水和压缩空气作动力,不仅减少了用其他燃料制作火箭的成本,而且也减少了在发射过程中用其他可燃性燃料带来的危险。水火箭是寓教于乐、科技含量高,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动手、动脑的科普教材。

四、活动背景

在我们把制作水火箭当成一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的时候,在水火箭制作比赛已经风靡全国各大高校的时候,在水火箭制作大赛在西南科技大学逐渐蓬勃发展的时候,水火箭制作大赛更需要特有的赛徽来彰显水火箭大赛的魅力与风采,来赢得更多的学子对水火箭制作大赛的青睐。

五、活动目的为增强同学们对科学文化的兴趣,为培养起同学们浓厚的科技兴趣,为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水火箭制作大赛 在西科办出自己的特色。赛徽是激励大家对水火箭制作的兴趣,赛徽是鼓舞我们制作更有强度的水火箭的动力,这对国防科技学院的水火箭制作大赛由很大影响。

六、活动意义

本次赛徽设计大赛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随后的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更能展现广大参赛人员的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对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七、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同学

八、主办单位

国防科技学院学生会

九、承办单位

国防科技学院文艺部

学校各个学院宣传部

十、参赛形式

个人参赛或团队参赛(参赛人数小于等于3人)

十一、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宣传)(时间:2012年9月18日至9月25日)1)制作关于此次大赛的宣传海报7张,贴于各个食堂门口。2)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制作电子宣传图片,在校园网站上宣传。3)制作关于此次赛徽设计大赛的横幅一条,挂在柳池宣传。

中期准备(征集作品)(时间:2012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1.参赛作品要求

1)体现第六届水火箭制作大赛特色气息与文化魅力。2)作品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构图简洁,富有美感,主题突出,大方明了,适合平面宣传等各种用途。3)整体要求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识别和记忆;图案清晰流畅,单色;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具有强烈的可辨性,便于放大或缩小。4)作品的风格、形式不限(电子,手绘等均可),但必须是原创作品。5)手绘的赛徽必须尺度规范,图案清晰。2.参赛作品内容: 内容包括赛徽和含义简介,含义简介100字以上。参赛作品附上姓名,班级,学号,及联系方式。3.作品上交流程: 2)手绘等其他实物形式的作品由各班班长汇总,上交给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如有特殊情况,参赛人员也可直接与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相关人员联系上交。(项目组联系电话:*** ***)4.征集截止日期: 2012年10月12日

后期工作(评选)(时间:10月12日至10月15日)1.评委:评委老师:国防学院学办主任:艾立梅

国防学院团委书记:吴栋

学生评委:将在此次活动主办部门和水火箭制作大赛主办

部门中产生。

2.监察:为防止出现抄袭现象,所有的参赛作品在提交会徽设计大赛

项目组前均进行网上检索,发现抄袭现象一律取消参赛资

格。

3.评分:评委评分实行十分制,选手得分均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

低分后计算平均分,为该作品的最终得分,按实际得分确定获奖等级。4.在评选出获奖作品之后,我们将短信形式通知我们的获奖选手。4.评分细则:(共10分)

1)符合水火箭制作大赛的主题以及活动意图 3分 2)设计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下载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箭发展漫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火箭小子读后感

    《火箭小子》是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桑尼是科尔伍德镇煤矿主管霍默•希卡姆的次子,他的成绩很平凡,但他的梦想却不平凡。他的梦想是去当一名科学家,去研制火......

    更高更快更强 游戏引擎发展漫谈

    更高更快更强 游戏引擎发展漫谈 [1.导读] 游戏引擎(Game Engine)是什么?大多数人给出的解释都是基于engine的英文翻译,将游戏引擎等同于汽车中的引擎(发动机),再好一些的解释成动......

    望奎县火箭镇人民政府

    望奎县火箭镇人民政府 2018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 火箭镇人民政府概况 一、主要职责 按照《望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望编发[2004]40号),望奎县火箭......

    水火箭比赛总结

    水火箭比赛活动总结 随着最后一组学生的水火箭发射——升空——落地,水火箭比赛终于结束。水火箭比赛得以顺利进行,有赖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精诚合作、班主任们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

    火箭军军种简介

    火箭军军种简介 解放军里军种有四个,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原火箭军(简称二炮),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军种。......

    高三火箭班实施方案

    XXXXXXXX学校 2016级高三火箭班实施方案 一、目标: 1、打造高端质量:火箭一批升学率达100%,五大名校升学率达50%,3人以上进入全市高考前30名,力争1人以上考上清华北大。 2、形成......

    武汉火箭物流简介

    武汉火箭物流有限公司武汉火箭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顺应社会及公司自身的发展,公司不断的改革、创新、追求卓越,有了现代化的办公及管理模式和一批高素质专业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