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

时间:2019-05-15 09:2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

第一篇: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

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怎么办?

贺文智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

邮编

015100

邮箱

hwzyx66@sina.com 联系电话 ***

摘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学校的运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样,就会出现“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规范管理、个性发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学校的运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样,就会出现“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我们学校实行“精细化”、“精致化”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德育处是学校管理的一面窗户,从穿着校服、佩戴校徽、规范头发、首饰佩戴、手机管理、出入大门、进出宿舍、起床入睡、进餐排队、两操队列、升旗站位、卫生打扫、周末离校、上下楼梯、教室布置、班会召开、班级誓词、班主任签到、每周例会、晚前跟班、纪律秩序、考试制度、违纪处分、班级日志、班会记录、板报墙报等全方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监控。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全校的所有角落、平台安装了138个“探头监控”,无论你是何方神仙,只要做点“见不得人”的事,真是插翅难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校车安全等问题的频频出现,学校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话题。学校立即出台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细致、具体的规定,包括老师上课的第一件是就是查人,如果发现班里缺人,必须立刻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必须立刻给家长打电话等。尽管大家觉得很麻烦,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工作还是认认真真。

然而,新课改下的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像我们学校这样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学校不在少数,这样的管理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理念大相径庭。从上面的各项管理措施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规范和规定几乎都是要求学生这样做,不准那样做。换句话说都是要求学生按照学校或学校领导的要求去做,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限制”,很难看到,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和服务,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东西。在这样的坏境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2012年9月19日的第三个晚自习,铃声响过,我刚刚上完前两个晚自习后,和往常一样到班里再看看。发现有三名签署协议的跑校生不在教室,值周班长汇报说,三个人都没有请假。我等了一会,这三个同学还没有回来。按我对这三个同学平时的观察,估计是有问题不回来了。我回到办公室给这三个同学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可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回信。我随后逐个打电话得知,有两位同学比平时回去的还晚一些,另外一位同学按时回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早早来到学校,上早自习前,我就走进了教室,这三位同学和没事似的,我什么都没有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三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正准备了一大堆的道理要和他们(她们)谈呢,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她们)却给我了一大堆理由,让我一时“不知所措”。正如我所意料的一样,是感情出了问题,对于“早恋”,学校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家长也经常打电话问起这个话题,我带班这么多年,也遇到过不少;关于跑校生上三晚,学校和班级都有规范管理要求。可今天的孩子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用学生的话来说“我们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你们不理解我们”。是啊!我们用非常传统的理念和思想,用更为现实的做法,看似规范的制度企图约束学生,谈何容易啊!

我没有吭声,只是耐心的倾听他们(她们)的“心声”和“苦衷”。他们(她们)把从文理分班大家聚到一起,起初几个投缘的同学周六常常聚到一起玩耍,到后来产生分歧大家玩不到一起,再到后来彼此找茬,其中女同学赵中宏比较仗义,偏向男同学魏震海,于是赵与魏走得比较近;女同学而刘佳孟、蔺露此时对男同学魏更加敌意,三番五次地找茬。前几天还在课余时间发生了口角呢,昨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刘、蔺又找茬魏,赵为魏“见义勇为”,晚上没有心思上课,心情不好,几个人准备出去私了,才没有请假。男同学魏还补充说,“贺老师,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之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他们(她们)的话语像提起闸门的江水一样,“一泻千里”。

待他们(她们)把所有的“委屈”和“心声”吐露之后,一个个像躺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似的舒服极了。再问,什么也不说了。我先前准备“教训”他们(她们)的情趣一下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于是,我问他们(她们):“现在你们来我这里,不仅仅是向我诉苦的吧”?“不是的”。“那你们来干什么呀”?因为我和同学平时关系处的很好,大家都很信任对方,他们(她们)也很尊重我,我平时管理班级比较有特色,原则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情况下都是同学找我帮忙解决问题和困惑,我在管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为孩子们服务。于是,他们(她们)争先恐后的表达着个人的意思,不时地向我表示歉意。我并没有过多的指责他们(她们),而是与他们(她们)真心实意地进行交流。在我们彼此的交流中,他们(她们)心中的无奈、自以为我们大人不理解他们(她们)、自认为他们(她们)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的那点小秘密在我面前,一一吐露无疑;而且现在来向我求助解决的秘籍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她们)应该如何去做,而是把问题又交给了他们(她们)。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我想听听”。他们(她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儿,便“毫无顾忌”地谈了起来,谈论中,有时还你一言我一语,偶尔会发生一点点小争议。我没有进行任何的阻拦和评判,只是耐心的听着--------。

他们(她们)大概说了好久,突然发现了什么问题似的。魏同学问我:“贺老师,你能给我们谈谈你们上高中时的情况吗?有木有发生过像我们这样让老师、家长操心和头疼的事呢”?我说“你们还知道这事让老师头疼呀?你怎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父母没有和你们谈起过他们(她们)那个年代的事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同学们的一问,也勾起了我对难忘的高中时代的回忆。三十多年了,我上高一那年,正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之后的1980年--------,我带着深情,带着眷恋,带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梦想,一股脑地把同学们渴望的事情细细地回味了一遍。同学们听着,沉思着,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大家给我的掌声,才知道,自己沉浸的太深了。刘同学轻轻地摸了摸我的眼角,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贺老师,真的太对不起您了,平日里,大家对您的人品、学识都崇拜的五体投地,今天您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在高考最后的230多天的时间里,一定奋发努力,顽强拼搏,严于律己,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实际行动向您和我们的父母献礼!请您相信我们吧!”;刘同学的话音刚落,其他几位同学也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向我表达他们(她们)的心声。在大家的倾诉声中,我们师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我用厚重的双手抹去同学们眼角的泪水。原本是一场训斥活动,结果变成了一次声情并茂的交流会。由此看来,“规范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的。

如何处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复制链接]

秦风万里 秦风万里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2011-9-3在线时间31 小时威望257 金币207 注册时间2004-4-16阅读权限40帖子1566精华8积分2145UID826467 IP卡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2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5 积分威望257 注册时间2004-4-16积分2145精华8帖子1566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06-10-26 12:56: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案例]发型不合格,200名学生必须接受统一“整修”,无奈校方强制施行“剃头令”

近日,苏州吴江青云中学颁布了一项“剃头令”,校内所有“不合格发型”的学生必须按照标准统一发型。该令发布后,学校特意邀请了校外的理发师来校操刀,200多名男生因此而修理了发型。在他们的修剪发型上,学校也做了统一要求。

此消息一出,议论四起,正反两方人士均持续了一段激烈的争辩过程。一方表态,统一剃头、统一发型,才能更好地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反方认为,强制性规定剥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由此,一场关于学校能否为学生选择发型的争论在苏州展开。

学生:管这么细,没必要吧!

青云中学位于吴江市青云镇,学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块,学生多半是择校生。据了解,目前该校在校生总数为3800多人,其中2000多名学生寄宿在校内。在青云中学校内,记者扫视了一下正在教学楼里上课的男生,没有发现一个是留着长发的,而且大部分男生的发型如出一辙:发长绝对不超过1厘米,十分贴近于板寸类发式。正在念初二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学校是在10月中旬利用周日时间,特地从外面请了两位师傅给他们剃的头,这次共有200多号“不合格”学生被叫去“修理”了,剃得很短,全部是同一个发型。而“不合格”的定义就是:男生额前头发遮住了眼睛;两鬓和发颈的头发过长;头不是用刀剃,而是用剪刀修剪得参差不齐的“毛毛头”。女生若烫、染了头发也属于不合格范围。他半开玩笑地说,初中部被剃的较少,他们班人数也不多,才一两个,大部分都是高中部的男生。正因为自己的发型符合学校“要求”,才幸运地“逃过一劫”。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陈同学认为,学校主要管学习的事情就可以了,连理发这等日常生活小事都要管这么细,没有必要。即使要管,最起码学校也得征得学生的同意吧,哪有强制执行的道理。

同样是念初二的杨同学,此次就亲历了这一过程。他说,周日当天,他正在教室里学习,突然班主任来了,把他叫了出去,二话没说,就直接把他领到了学校安排的一间理发室。当时理发室里挤满了学生,他这才得知,这些人全是被叫来剃头的。“头发长了是应该剃短,学校要剃,我也不反对,但是既然收了5元钱/人的动刀费,为什么马马虎虎地几分钟理一个就草草完事了?而且还把大家全理成一个样子,走出去多尴尬啊。”杨同学向记者大吐苦水。

还有几个同学也透露道,初中部有个女生因为拉了直发,这次也没能逃脱厄运,长长的头发一下就被铰短了,她可以说是全校惟一一个被强制剪发的女生。理完发之后,基本上学生个个都是牢骚满腹。由于剃得不理想,有的人当场就哭了。“剪发是我们自己的事,长了我们可以自己去校外剪,学校根本就没有权利给我们强行剪发。他们这么做,不给我们任何商量的余地,根本不曾替学生考虑过,等于是剥夺了我们的自由选择权。”其中一位同学谈起“剃头令”显得比较激动。

学校:强制剪发不得已啊!

对于学校外请师傅进校强制为学生理发这件事,青云中学的陈校长表示,学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说,学校完全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一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项规定来操作的。规范里明确提到“男生不留长发”这一条,所以对于留了长发的男生,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三番五次地督促他们去剪发了。学生的仪表要端庄得体,穿着打扮更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这是学校一直要求和强调的内容。

陈校长坦言,8月底,学校就下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鼓动全校学生自觉遵守里面的规章制度。“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染发”一直是学校最为关注的内容,然而部分学生偏偏就是屡教不改,头发长了也不剪,甚至还去剪颇为时尚的“毛毛头”。8月底,学校就给他们上了紧箍咒,然而一个月后还不见他们有悔改之意,于是学校只好动员班主任一个一个去劝说,让他们在“十一”长假里面在家解决。

“没想到,‘十一’过后这些孩子仍是毫发未损。学校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合规范的学生达到200多个,人数太多,不可能让老师一个一个领到理发店去剪发吧,所以只好去正规的理发店请了两位师傅亲自来学校理发。中学生就要有中学生的样子,在发型上,我们惟一的要求就是短,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身份。”陈校长说,“这部分不肯理发的学生多多少少属于‘问题’学生那类,学习成绩不大好,还经常违反学校的规定。其实,学生统一短发与统一着校服一样,是学校的统一管理,并非刻意限制学生自由。”

家长:能够理解,但要有度!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学校的这种统一管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学校的举动,比起学生,家长们的态度似乎更为理性。一位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这次就被学校剃了头,剃完以后,孩子心理极不平衡,一直向家里抱怨,说一些诸如学校如何如何不近人情,理发师剃得如何如何难看之类的话,但作为学生家长的他,对学校的做法还是持赞同观点的。

“孩子平时都寄宿在校内,父母跟孩子之间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学生模仿成人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只有在学校严加管教之下,孩子受外界影响而学坏的情况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了。”这位家长表示。

刘女士在校外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她的女儿现就读于青云中学高中部。当记者提起是否听说学校强制剃头一事,刘女士立马就接上了记者的话茬:“听说过的,那天女儿一回家和我说起过这事。”虽然自己女儿的仪容仪表符合标准,不必走强制剃头这一遭,但刘女士对此却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她说,学校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们基本上都能够理解的,只要学校的做法不过火,不让学生头发剪得没法见人或是剪得像傻瓜之类的情况出现,家长们不仅会理性看待这件事,甚至还会和校方站在同一战线上“作战”。

专家:个性发展,更需引导!

学校的做法具不具有可行性,是不是非得如此强制执行不可?对此,苏州某中学的一位心理学教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吴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基础不一样,兴趣也不相同,个性有差异,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盲目搞“统一”,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她分析说,从学生角度来讲,中学生已经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例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选择自己喜爱的衣服、发型等,追求个性发展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现象。但从学校角度来说,留长发、剪怪异发型,的确是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统一理发也是出于统一管理的需要,不存在任何过错,但值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还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

“学生可以有个性,但不能建立在违反纪律的基础上,个性也应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体现;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在行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职责监督时,其实可以以个性化教育为主导,来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必采取这种强硬措施。”吴老师说。

她建议说,学校出于好意,一切为了学生好,固然没错,但只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是教育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比方说,对于讲求个性的学生,学校应该有义务帮他意识到,展示自己个性的途径和方法不单是靠外在去表现,让学生在逐步的受教育过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效果才更佳。校方的实际操作方法其实可以多样化,强制剪头多多少少跟孩子的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是不太匹配的。

(江南时报 记者 应慧)

读完这则报道,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思考:学校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发展矛盾吗?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二篇: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

《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结题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王俊莲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国家级实验研究的课题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开发的课题。两年多来,我在阅读与作文教学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缘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会主动发展的,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当然不能单

一、封闭,必须综合,开放。所以,个体要“自主”;整体要 “合作”;过程要 “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针对以上的背景因素和课改新理念,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特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专题的实验研究。

二、概念界定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旨在改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想学”、“会学”、“能学”的积极状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又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究目标

理性感悟“学习主体性的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课堂上,学生互相

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

四、实验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文献检索,随堂听课,检测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作为辅助。

五、实验时间

1、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2月)组织调查,分析教学实际;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1月)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中实施研究,并组织本教研组的成员协同研究。调整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报告。① 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并作好记录和小结。② 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专家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③ 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反馈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五、实验教师

王俊莲

六、实验措施

1、学习探究,明确科研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2、实事求是,保证科研实施。遵守课研制度,做到“三个一”

1、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一次“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一课一反馈,每个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做好一个教学后记。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3、转变师生关系,实现“八个变”。教师角色由权威变民主。对话姿势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4、课堂教学,坚持“十个要”。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学习过程要有“看书、内化”。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媒体

辅助要“适度、得力”。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七、取得的成绩。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应植根于课堂沃土之中,这是把教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根据已确定的实验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这一新课程理念,因人而异,将研究主攻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不同学生。培养了能力,发展了个性。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一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我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有效合作”,即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我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效果。“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我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写作大赛等。

通过努力,个人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个性化研究课题教学成果论文大赛中我的5篇教学研究性论文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交流研讨,每学期都获得国家、省市级作文辅导优秀奖,学生的作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征文大赛活动中有140人次获奖,而且在校级以上的刊物中发表了30余篇。

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辩证统一的。不可否认,两年多来的课研实践,也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如何客观应对问题,主观克服困难,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和今后需重点做的工作。

(—)困难与疑惑

1、本校实验班人数均超过50个,这样的大班额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活而不乱?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参加科研存在着矛盾,如何进行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4、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

(二)目标与方向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地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植根课堂,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科研特色。

第三篇:学生个性发展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条件下,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智能、群体与个体、主导与主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协调,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最佳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的目的,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

概念的界定:

根据和谐教育的定位、内涵,和谐教学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一部分,包括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从教学活动中,力求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1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一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研究,激活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5—2013.6)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2013.7—2010.8)

(1)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2013.9—2013.10)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或教学研讨会。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教师们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

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现状,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师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谐教学实践促进了和谐教育的建构,丰富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富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成为和谐教育重要而生动的体现。

七、存在的问题: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经过了三年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完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3、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试析管理与矛盾

试析管理与矛盾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充满着矛盾,矛盾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协调矛盾和解决矛盾上,这种协调和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就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的活动。为什么要协调?因为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和阻力,没有协调,就很难实现组织目标。要实现组织目标,必须要有相关的物质基础,如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则能把这些要素完美地结合和充分有效地利用,不断化解生产、经营和工作中这些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一切矛盾,使他们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以至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一、管理是矛盾的必然

早期的人类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群体活动要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必须要处理好获取生存资料与劳动效果的矛盾,要获得好的劳动效果,必须要搞好人员的分工和协作,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从而产生了初级的管理。

人类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人必须通过适应与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劳务,这一过程充满着各种矛盾和艰辛,这一过程不是一种独立的行为过程,人类在与自然进行斗争与平衡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与分工合作的概念。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且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其表现形式为社会性。人类活动的社会性为人类管理行为提供了条件,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及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管理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就充满着矛盾,同时也产生了管理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集体狩猎到氏族公社的集体劳作与分配,从早期的战争到国家的出现,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中国的万里长城的修筑等等,人类历史上的各种集体活动,无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矛盾,这些活动又无不体现着今天我们称之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职能。如果没有宏大严密的组织以及严格有效的管理,这些活动怎么能创造出使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迹?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与协作是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如何协调好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不同背景的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如何将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矛盾协调好,也要依靠有效的管理。管理是生产过程中矛盾的固有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需的;管理还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化解各种矛盾的目的。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组织等持续、稳定地发展,各国及其各级组织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等形式不断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各种法规、制度从无到有,从少和不健全到愈来愈多和不断完善,这都是由于矛盾而产生的规范化管理。可见,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固有矛盾的一种必然产物。

二、管理是化解矛盾的良方

有矛盾,则要有协调矛盾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在各种组织的活动中,每天都有矛盾存在,矛盾可分为长期矛盾、中期矛盾和短期矛盾。若要有效地解决矛盾,则要对矛盾的双方分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前因后果,然后拟定解决矛盾的方案和措施,始终围绕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手段,化解一对对的矛盾,这种化解矛盾的方法即是管理。

我国古代宋真宗时期,皇宫失火,真宗命令大臣丁渭修复焚毁的皇宫,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工程困难重重,矛盾累累。诸如要设计施工,清理废墟,取土制砖,运输建筑材料,招集人员等等,要完成修建皇宫这项工程的矛盾,必须要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丁渭提出,挖开皇宫前的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在挖成的河中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宫殿修复后将残砖烂瓦填河恢复道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他注重了分工和协作,使工程一环扣一环,使一个个矛盾迎刃而解,这样一来,一下解决了取土、运输、清理三大问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这是我国古代一次成功的管理应用。

任何现代企业或组织要生存、发展,都面临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资源,使得生产要素的组织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如何根据组织目标与社会要求调节,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以求得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完善组织内部结构与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如何使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如何使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维持组织的长期稳定与发展等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借助管理的职能和方法。

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使全体民众安居乐业,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矛盾也很多。如处理好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积累的矛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的配套与布局的矛盾;基础设施、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国防安全的矛盾;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等等。只有把一个国家看成一盘棋来思考,从各个方面注重综合平衡和协调发

展,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实践证明,管理可以化解任何工程、组织、国家等中的各种矛盾,并且是唯一的、最好的方法。

三、矛盾推动管理创新

当旧的矛盾解决后,超越旧矛盾范围或性质的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这时旧的协调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解决新的矛盾,由此需要管理创新,通过建立新的机制或完善旧的机制来解决新的矛盾。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无活力,经济效益不理想,其症结普遍存在于企业管理创新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矛盾的变化与发展。具体表现为管理落后,不重视管理和管理不先进等形式,虽然矛盾能推动管理的创新,但是推动的速度有快有慢,有时甚至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或历经迂回曲折的过程。因为管理创新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或偶遇一定的机遇时,管理创新才能应运而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基本相同,要达到的目标一致,但经营成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呢?这还是归因于领导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问题。有时,同样一个企业只是更换了主要负责人,其经营效果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就是管理创新带来的结果。例如,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处于矛盾重重的危难之际,为了解决危难,必须打破旧的疆局,创建新的管理模式。于是通用公司进行了改组,小斯隆就任总经理后,他采用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制,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即事业部制,这一制度后来成了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典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管理创新,从而使通用汽车公司转危为安,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在我国,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善是根本的原因。因此,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等矛盾,变输血为造血。这里,海尔吃“休克鱼”就是很好的一例。海尔专门选择那些外部环境条件不错,只是管理不能适应矛盾发展要求的企业,即管理不善的企业。通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就可化解那些处于休克亏损状态企业的矛盾,很快使它们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中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由此可见,当一个企业矛盾激化濒临倒闭时,需要化解矛盾的管理来拯救;当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症用到其它的企业之中替代其旧的管理模式后,企业可以起死回生。

四、管理与矛盾的关系

人类发展的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管理在不断化解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矛盾,管理与矛盾就像一对孪生的兄弟。

组织中存在矛盾,管理在组织中发生,管理是一个组织中必须从事的工作的一部分,是用来解决矛盾的工具。管理协调组织活动中的矛盾,使之与内部、外部环境相适应;管理将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关系等各项资源进行组合,解决浪费和效益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

矛盾产生管理,管理协调和解决矛盾,矛盾发生了变化,管理也要变化和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新的矛盾。解决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管理模式。若用旧的管理方法解决新的矛盾,或者用同一管理模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则会收效甚微,或者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管理同样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和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第五篇: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董驻

美术教学评价是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在教案中从不或极少提及教学评价,或把美术教学评价单纯地理解为作业分数或等第,更有甚者根本不评,认为美术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就业没有多大意义,学校、家长、社会对于美术评价结果也毫不在乎,因而“自觉放弃”,造成美术教学过程的不完整,对学生是极不负责的。

教学评价观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不少教师对美术课程中的评价没有清楚的认识,在实施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绘画中的技能、技法评价为唯一标准。美术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美术教师就是教学生画画,所以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一些基本功较好的“得意门生”的作品“频频曝光”,而多数学生则望其项背,自愧不如,认为美术是少数有天赋人的专利,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这种对美术评价的认识是孤立和片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美术作为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情操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也包含着极为广阔的领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等等,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个时代最视觉化的特征。

二、以教师的评价为权威,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我国的教育长期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允许有教师的个人评价观点,没有学生的发言权,这是惟我独尊、一言堂的封建教学体制的体现,不仅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也把美术教学推入枯燥无味的窘境。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审美标准不是唯一的,它受欣赏者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都是健康的,但让其勇敢表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争辩和交流,教师适当加以正确的引导,是不是比一味以教师或书中的标准去强迫和规范学生的做法更显智慧和民主呢?

三、只看重教学结果,忽略参与过程评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美术作业,因此,不少教师将作业作为美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结果。美术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业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很多层面,如基础技能、作业态度等,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在作业中却无法涉及,所以仅以学生作业作为美术教学的总体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

四、忽视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现因素。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审美已趋向多元化,在这个“弘扬个性”的年代,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应“与时俱进”,许多教育家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美术也正是因为求新、求异才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从放荡不羁,开创水墨大写意画风的徐渭到强调中西调和的林凤眠,从严谨治学,弘扬美好人性的达·芬奇到对绘画狂热到精神分裂的凡·高,古今中外美

术史上闪烁着光芒的巨星皆是个性张扬的怪杰,我们的评价也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更加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个性化语言和创造性表达,这是他们稍纵即逝的艺术灵感火花,个性与激情的袒露,不能以刻板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优劣的等第来评价。

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美术教学评价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更应深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加强评价角度的多向性和发展性,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和教育功能:

一、评语与等级结合评价法。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美术可采用学生习惯的百分制评分,低年级也可运用5分制或优良等第评法,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加入教师评语,评语既有对学生作品中技法的指导,更应包含对学生作品中的态度、情感、个性和创新等的综合评定,语言须含蓄、委婉,更多称赞其中的“闪光点”,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明白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增强他们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展览式评价法。将学生作品展示公布于学校或班级的宣传栏,由学生以各种方式评价,可以口头评说,也可以书面评语,或直接打分,学生自己的评价应该是更公正的,毕竟他们亲身参与了整个美术学习过程,对于完成作品的难易程度有时比教师把握得更准确。笔者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将所有作业匿名罗列,由学生推选的代表团打分评判,并给出评语,结果他们评价的认真程度超过老师,而且充分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作品反映出的不同特点,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作品进入社会,获得大众的广泛评价,或请专业人士加以点评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三、座谈式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采取与学生个别或小组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展开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评价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活跃教学的民主气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明白,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懂得了评价标准也就更加提高其学习的参与性、明确其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多重标准奖励法。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不断发展和成长中的人,所以在评价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应区别对待,不仅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横向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做出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明确指明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同时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设立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参与贡献、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材料运用、最佳自由创作精神等等不同标准的奖项,肯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参与热情,保持持久兴趣,使美术成为“最易掌握的学科”、“最有成就感的学科”,这样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美术学习档案法。建立学习档案是一种新的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现代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资料收集归类,自我总结并不断完善。美术应该提倡建立学习档案的自我评价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学生整个学习、思考、总结、作业及评价的全过程,学习档案包含的内容很多,笔者个人认为以下几方面不可少:

1、围绕课题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小组讨论记录摘要。

3、作业设计过程(草图、拟用材料等)。

4、主要问题及解决。

5、作业成品。

6、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7、教师评价和等级。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使教学评价更加有据可依,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过程,强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热情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并且每人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学评价不可能有数理化那样的标准答案,也没有语文、外语那样华丽的辞藻,更不会出现体育学科上精确的速度和尺度,因为任何量化的美术评价都是不全面的,这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公正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更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下载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班级管理

    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网友:一学生写了一封至班干部信。导火线是班干部在管理纪律时带有脏话,他纪律也差,他就反抗班干部的不是。然后吵死来了,在教室嚷嚷,班干部都制止不住......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个性,简单说就是天赋,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 如何发展个人......

    浅谈体育课改新教材与学生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桃花江实验中学 朱花元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培......

    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摘要】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才会产生效果。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在教......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

    1学生个性发展方案

    学生个性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人的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人”既是教育的......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

    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5篇)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