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在以前的英语教学中,我忽视故事教学的效果,认为学生掌握的就那几个单词,要听一篇故事,那不是不现实吗? 而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把苦差使变成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学生总能学到一些东西,区别在于,用不同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同而已,也就是教学效果会有差异
就故事教学而言,有的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教授故事中的词汇和语法,这固然是教学方法之一,但我本人却不是相当赞同这种做法。因为故事本身对于孩子们来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即使老师不先解释故事内容,孩子们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去探寻了。所以,我认为教师没必要一边讲故事,一边教授故事中的词汇,这种方法太古板,太以老师为中心了。我们应该利用学生探知故事的好奇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孩子们先浏览一遍故事,将其中不懂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划出来,再精读一遍故事,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猜测所生词的意思,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老师这时只是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提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最后,老师将所有的问题集中起来,在学生已经大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做统一的讲解,待学生完全理解和熟悉课文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或组织学生分角色将故事表演出来。
一、把课文故事化(1)英语的故事教学是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语音、听力、口语等方面打一个基本的基础。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容易进入英语语言的氛围之中。(2)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3)故事丰富的语言输入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故事所创设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故事的结构可以作为学生语言拓展的支架。(4)故事通过具体的、发人深省的事例, 教育学生待人以善, 诚实守信, 知足常乐等, 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5)很多故事还涉及社会、地理、历史、自然和科学等知识, 为学科之间的互补提供便利, 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因为学外语最好是采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所以采用故事教学的话至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具体的使用的情况
二、故事教学的特性:
(一)情景性,故事中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
(二)趣味性,教学中选用的故事应是轻松活泼,简单明快的故事,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自发地学习。
(三)拓展性。正如语言的学习一样,故事的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故事即可以作为展开课堂的导入方式,也可以作为最后的拓展性环节,在教师讲完了一个精彩的英语故事之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故事改
编、表演等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也就是说,在课堂中实施故事教学,需要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从课本内容的重难点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故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肢体语言等多种辅助方式。在小学中低段更是要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对母语的限制也可以不必要那么严格。总之,故事是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服务的。学生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完成了学生对语言的初步感知,然后学生自由想象发挥潜能,阅读、表演、复述或改编故事,当然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才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学生灵活性的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从而进行高效的有效的语言输出。当然,故事教学中还有好多地方有待于我们去挖掘,还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考虑如何挖掘更多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说多听多阅读,让故事教学真正的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thing? 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3、S1: My favourite thing is doll.S2: I like football best.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 my favourite 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
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 Your favourite thing is money.(你最喜欢钱。)(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 Your favourite thing is 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 I love 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 the another name for 'spaceship'? S1: UFO.随后我又问学生:
Did you see the spaceship? Where did you see it? What colour was it? What shape was it? Who's in it? If you saw a spaceship, how do you feel? What will you say?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见到过飞船,就作了一番介绍,有的没见过,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话题的引出,既为下面的故事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又把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也为最后自编对话作了初步的铺垫。以下是部分学生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Welcome to our school.(欢迎来我校参观。)Go away, I don't like you.(走开,我不喜欢你。)Don't kill me.I'm young.(别杀我,我还小。)I'm Alice.Who are you?(请问,你是谁?)
学生的发言众说纷纭,精彩迭出。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丰富的,想象力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角度。想象使学生进入了所学情境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充分挖掘可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利用多媒体,在故事教学中,层层设梯,分散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整篇故事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成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侧重,教学方法、目的,训练内容各不相同。前后环节在教学中、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呈向上梯状。
第一个环节以出示故事开头的画面,我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为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提问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的提问: Who was she? Where was she? What was she doing?Who came in? What was the noise? What did John say?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快捷的优势,将答案一一出示,既将故事的开头出示。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教学训练的重点,我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故事的经过,让学生自主提问,集体解答。
T: You can ask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中的准备,学生不用被动地去重复教师刚才所提的问题,主动地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新的句型展开了丰富激烈地全班大讨论。
S1: Where did they come? S2: They come from the Mars.S3: Why they came here? S4: Because they wanted to make friends.S5: Because they liked us.S6: Who was afraid? S7: The little, green man.S8: Why was he afraid? S9: Because he was little.S10:Because John and Mary were strong.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作为教师的我只能作壁上观,看着学生的表演,听着他们激烈而有序的问答。不时为他们精彩的提问和意想不到的回答喝彩。学生所学的已经完全超越了教材的范围。在一种轻松、活泼、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思考,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探究性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篇: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也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构建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与课时教学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它们之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其自身的原则和要求。首先要符合教学课程标准的,尽管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和导向,在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背景下积极实施。我觉得这也是一切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不要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其次还要可操作性,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最好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教师的技能优势,展示教学内容,使得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更加流畅。英语中的不同板块虽然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一般多围绕单元话题展开,个各板块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这些关联无形的将各版块的内容连接起来,将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产生整体感。怎样去组合非常的重要,因为组合的优劣程度是形成不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实现各版块的优化组合,应该是有教材,学情,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而定。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1.注重详尽内容的组合,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2.注重词,句的整合;
3.注重新知识与活动方式的融合,注意各课时之间的联系;4,注重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关注课时之间承上启下环节。我刚上完5AUnit2 A new house这一单,现在我就说说我在教学时是怎样把这一单元进行组合的。B Look read and learn板块呈现了一些家具物品的名称和方位的词汇,C Ask and answer 板块呈现了What’s on/in/under/behind…? There’s/There are some…on/in/under/behind…句型,D Look and say 板块呈现了There be 句型的否定形式There isn’t/There aren’t any…,E Look and read 板块呈现了图文并茂的幽默小故事,F Find the differences板块融合了 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否定形式,G Listen and repeat 语音版块,H Say a rhyme一首小诗,以Do you like my house?为主题,是对A板块的延续,根据这些板块的内容,我是这么来组合的:第一课时,将A板块和H板块Say a rhyme组合在一起;第二课时,将B板块的词汇和C板块的句型和E板块的幽默故事组合;第三课时,将D板块,F板块Find the differences以及G板块的语音组合在一起..要进行整体教学,首先必须要在教学中贯彻整体教学的思想,充分意识到整体教学的整体性,我们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思想,完整的解读教材,才能把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单元教学中逐步推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法。
第三篇:解决“explorer.exe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的问题
解决“explorer.exe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的问题
问题描述
PC开机后,总是出现一个explorer.exe对话框,称explorer.exe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点击“关闭”,显示屏上的图形和字均消失,几秒后,不用重启动,屏幕又恢复。
解决方案
方法一:解决此问题可以击“开始”,进入“命令行提示符”窗口,输入REGSVR32 URLMON.DLL,回车后重启系统,然后进入IE的“工具”--> “Internet选项”--> “程序”,单击“重置Web设置”按钮即可(或重装IE)。单击“开始”--> “运行”,输入:rundll32.exe setupapi,InstallHinfSection DefaultInstall 132 %windir%infie.inf,回车后即可快速重装IE。方法二:用光盘PE进入系统.在其它电脑C:WINDOW根目录下复制explorer文件替换有问题的计算机上.
方法三:
把如下内容做成批处理文件,执行一下。explorer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del c:winntwc98pp.dll del c:windowswc98pp.dll
regsvr32 actxprxy.dll /s
regsvr32 shdocvw.dll /s
regsvr32 mshtml.dll /s
regsvr32 urlmon.dll /s
regsvr32 msjava.dll /s
regsvr32 browseui.dll /s
注意事项
以上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请在操作前备份重要数据,并根据操作熟练度酌情使用。
第四篇:根据您的教学实际谈谈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新课程实施已多年。语文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把握不到位。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更不能有效的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特别是那些课外阅读课文,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没有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但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更难带动学生去创造和开发利用教材。
3.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我们却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有时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
(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
(3)自身写作素养差。
6.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我自己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必须树立课程意识,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视野,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第二,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应增强课标意识。
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第四,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特别要正确把握作文教学。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
第五篇:企业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形式与政策
企业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公司的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全球性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由人类亲手培育的庞然大物,公司到底是什么,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仅了解到公司强大的一面,也感受到它在飞速发展得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问题。越是强大的力量,越是需要约束,公司可以天翻地覆地改变世界,却难以摆脱与生俱来的困扰。我们组员探讨并研究了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公司的资本扩张带来了经济增长,在整体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劳资矛盾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首先我们来详细研究贫富差距。
我们认为居民贫富差距扩大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并存 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未完善 财税政策不完善 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长期性 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
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与公司密切相关的前四个。
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改革措施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取消和放松对外资进入的管制,出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条例等,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二元化态势,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低。东、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二元化,直接影响到外资企业在东、西部地区投入的数量的差异。
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也由沿海向内陆呈递减趋势,并且对应的产值也和企业的数量基本吻合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采取了不平衡发展的发展战略,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政策倾斜而优先发展起来,使得地区间经济发展更为不平衡,地区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异。从人均gdp上看上海相当于沙特,而西藏相当于刚果。
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的制度性因素。它们并非公司之恶、却因公司而被加剧和放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公有制企业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形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较小,非公有制企业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导,分配方式的灵活性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较大。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一般高于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导致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
企业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生产要素分配论的引进,并被国人所接受,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已参与了收入的分配,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参与收入分配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不同,其收入分配也不同。由于马太效应,生产要素的参与收入分配,将进一步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
中国在一次分配领域存在长期的扭曲状况,由于国家政策和体制的原因,造成在一些垄断行业,不需要太大成本甚至不用成本就可以获得主要的社会资源,借此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分配给企业人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某些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如金融、电力、医疗等部门;还有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可能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从而导致腐败蔓延。这些问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财税政策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到位。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肩负着调节个人收入再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的任务。但是,我国现行税制不健全,如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制,无法综合计算个人收入进行有效调节,这就为纳税人通过分解收入、多次进行费用扣除、混淆收入来源等手段逃税提供了条件,导致了我国“多数人的部分收入和少数人的主要收入”在事实上隐蔽起来了,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按实征收,税收难以达到调节个人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此外,税收监控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滞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执法力度不统一,政府有关部门对一些非法收入打击不够有力。
分析完了原因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东部地区GDP降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继续推进电信、电力、民航、金融、铁道、邮政和公用事业等行业改革,建立平等公开的、市场竞争的收入分配秩序。发改委系统一位人士分析说,对垄断行业和国企的利润和收入,“关键是要区分哪部分是因为垄断地位而取得的,哪部分是因为经营业绩取得的。对前者应该纳入公共预算,由全民分享。”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林毅夫教授论证说,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相对便宜,因此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我国如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区段的生产活动,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具有劳动力的穷人进入就业市场。正因为具有竞争优势,这些产业能赚取最大的剩余,实现资本最快速的积累,使资本逐渐从相对稀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则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稀缺。于是,产业会从劳动力相对密集型逐步升级到资本相对密集型,而且,穷人拥有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值钱,富人拥有的资本的回报就会越来越低。这样,既能够有效率,又能在生产过程的要素初次分配上就达到公平,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在初次分配上还没有形成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考虑到符合当前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是破解效率与公平问题,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很难从大银行和股市中获得金融服务,在行业准入、税收待遇上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我国应完善金融机构,发展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放宽市场准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蓬
勃发展
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就业结构的和谐。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东部地区GDP降温。在提出2012年GDP增长目标的省市自治区中,对GDP增速要求最高的是内蒙古,达到15%,贵州紧随其后,为14%,重庆排名第三,达13.5%。对增速预期最低的是北京和上海,各为8%左右。同样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和浙江省提出的GDP增速目标均是8.5%。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正在考验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主题。接下来,经济转型,必然要淡化GDP。
然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提升GDP含金量的重要性。GDP含金量: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统计学专家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有关专家认为,上述指标的计算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据测算,广东以5.3万亿(约合8480亿美元)比肩2011年世界排名第16位的荷兰(约合8582.82亿美元)。不过,当我们把比对的参数从GDP总量换成人均GDP的时候,GDP总量与荷兰对应的广东,人均GDP(约为8130.14美元)还不如南非(人均GDP世界排名第71位,约为8342美元)。
“有一种成功叫做后退”。退,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为下一个角色布局。“东部沿海省份已经过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投资都在明显回落,原来经济增速的领头羊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下一步的角色,是变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头羊。体现在宏观经济领域,就是从‘GDP挂帅’到‘科学发展’的转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不是说不应该重视发展GDP,而是说要GDP科学增长,要让GDP增加的正面因素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要让GDP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需要能够带动就业、提高百姓收入、改善民生的GDP增长增速。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保证民营企业职工收入、减少政府对民营企业税负、破除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等方面。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在方案中建议,用五年的时间,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翻一番;对上市公司发行原始股瞬间获得暴利的行为征税等内容。按照计划,今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其中收入分配是重要部分。按照国民收入分配方案,初次分配主要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国家的生产和进口税收、企业的净营业盈余以及居民的收入报酬;二次分配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的现金或实物。目前来看,几方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中,均明确指向二次分配领域。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均提出,要通过税收加大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收入调节。而对于充分竞争的行业,政府则应该降低税负。此外,中央应当将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社会保障和相关的转移支付方面,相关调研组成员将其称为“藏富于民”。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劳资纠纷的问题。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矛盾,在中国出现并不意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
就在国庆前夕的9月23日晚,太原城南富士康彻夜无眠。自当晚11时起至次日凌晨3时,两千余名工人与富士康保安发生冲突。此前三月,太原工厂的工人就进行了第一次罢工,起因是员工对工资不满。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全球对富士康员工工作条件的关注。富士康的劳资关系一直紧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代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利润微薄,为了提升利润,往往会加大劳动强度、不支付加班费,并且,代工企业员工数量庞大,很多企业使用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群殴事件的背后,劳资双方地位悬殊,缺乏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使得工会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作用,而使得冲突步步加剧。
我们可以总结出劳资纠纷的几个原因:劳动关系利益化,企业管理不规范,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维权成本大幅降低。滥用诉权、过度维权现象的产生。
劳资纠纷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压低、截留劳动者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2)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无故解聘和劳动者擅自“跳槽”等两方面问题。(3)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理赔而发生争议,具体表现是一些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劳动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进而直接导致职工工伤事故屡屡发生。(4)企业经常要求职工超时超点工作却不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一些企业甚至强令职工加班,否则就罚款、扣钱或解聘。(5)不少企业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少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处理好劳资纠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将从机制创新、审判职能、调查研究和宣传范围四个方面对如何解决劳资纠纷做一个探讨。
一、创新工作机制,从高度上把握劳资纠纷的处理。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牵头,各领导干部负责的金融危机司法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部门劳资纠纷处理的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的情况汇报工作。各领导不定期深入负责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将共性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领导小组,共同探讨。
2、加强对企业劳资纠纷的舆情监测。
法院通过成立专门的处理劳动纠纷突发事件办公室,出台《处置因企业劳资纠纷引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应对事件的组织、协调、指导、处置等工作,并通过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仲裁机构、总工会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所辖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摸底排查,随时掌握企业劳资关系的最新动态。对于有欠薪苗头的企业可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适度干预其经营,防止个别业主转移、隐匿资产。
3、建立大要案报告制度。
对于涉及金融机构、国有资产、企业改制、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出走等产生的群体诉讼以及影响金融经济秩序稳定、社会稳定等特别重大的案件,各业务部门应从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中发现苗头,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对于短期内涉及同一企业立案数量骤增现象及具有示范效应、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重大案件,应及时向本院领导、上级法院以及当地党委、政府报送预警信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争取支持、协助和理解。
4、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建筑企业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对于所有承接工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三年内有拖欠工资行为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工人数量、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让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当企业出现拖欠工资问题时,便可用该笔保证金支付工人工资,在企业恢复清偿能力后,再将保证金中垫付的工资款返还到保证金中。保证金不足部分可考虑从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募集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
二、加强审判职能,从力度上完善劳资纠纷的审理。
1、实行审判专业化与巡回审判相结合。
建立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专门合议庭,加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同时将合议庭
设在市总工会实现巡回审判,进行集中的劳动争议审判培训和调查研究,以缩短诉讼时间,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
2、建立劳资纠纷案件办理绿色通道。
法院在审理、执行阶段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高效地审结和执行劳资纠纷案件。针对大部分企业欠薪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特点,依法运用支付令方式处理;对需要及时处理的金融纠纷、涉农及其他涉民生案件,适用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加强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的调解工作,注重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途径调处纠纷,努力将大量的纠纷化解在基层。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尤其是群体性纠纷,要强调“多调少判”,在不违背法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当前特殊经济形势,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4、强化诉讼指导和司法救助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涉金融纠纷案件的诉讼指导和风险释明,强化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引导,做好辨法析理、释法答疑工作。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并申请减免的劳动者,审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缓减诉讼费用。
5、及时控制和慎重处置企业资产。
采取灵活有效的诉讼保全措施,对引发劳资纠纷案件的企业资产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督促企业清理资产和债务,同时针对企业经营状况不同分别采取措施,如对于已经破产、停产的企业闲置设备,要及时通过拍卖程序使资产变现,确保拖欠工资的清偿;而对于尚能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采用“放水养鱼”的方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促成劳资双方和解达成延期偿还协议,以尽可能避免有挽救希望的企业关门倒闭。
6、采用分类指导和规范执法的方式,降低企业实体风险。
对于资信良好、暂时陷入资金困境的负债企业,积极开展互利双赢的调解工作,努力促成当事人以分期还款、延长付款期限等和解方案达成偿债协议。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案件和劳资、债务、合同纠纷,要协调有关部门尽可能采取调解、和解等方法,配合做好职工安置、工资发放、债权债务处理等工作。
三、及时总结经验,从深度上剖析劳资纠纷的原因
1、加强法院调研工作。
法院应当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入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意见。通过对审判运行态势的分析、对辖区企业的走访等形式进行调研,不断提高对各类敏感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和疑难复杂问题的处置能力。)*
2、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专题调研。
在法院实际工作中,重大疑难案件频繁出现,这类案件处理难度大又往往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因此,应加强对这类案件的管理,及时进行专题研究,从而探索出审理工作新方法。
最后一点是扩大宣传范围,从广度上防范劳资纠纷的产生。
1、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加强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提供法律咨询;针对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研究法律对策,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立合法合理的用工制度,预防纠纷的发生。
2、为辖区企业提供司法建议。
在我院正在进行的“百名法官进百企”的活动中,结合法院审判实践,我们向市区8000余家企业发放《关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十项提示》,并将进一步针对企业遇到的个性法律难
题展开“一企一策”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帮助。
3、加强司法宣传工作。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专题报道等形式向劳资双方阐明法理,促使其依法履行权利义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依法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秩序,避免产生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