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检察机关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的规定
我市检察机关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的规定
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机制,对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案件质量和诉讼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省院的统一部署,我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制定了《关于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的规定(试行)》,并于2006年2月7日经我院第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省院提出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机制的要求后,李庆协检察长高度重视,要求我市刑检部门充分认识捕诉衔接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强化人权保障意识,积极探索落实捕诉工作的有效衔接。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院成立了以主管检察长为组长、侦查监督、公诉科长为副组长的专门机构。专题调研办公室设在侦查监督科,侦查监督科科长为办公室主任。在统一领导协调的基础上又有严格的分工,分清任务,明确责任。在参照最高检《关于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加强工作联系和配合的通知》以及省院《关于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衔接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文本的基础上,市院经多次深入基层院调查研究,与侦查机关、公诉部门有关人员座谈,最终形成了《云浮市检察机关关于建立审查逮捕与起诉工作相衔接的规定》的初稿。为了保证这一规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先后采取座谈、抄送、下发等形式向侦查机关、侦查监督、公诉等部门征求意见23次,共收到合理化和可行性建议6条,在进一步修改中都不同程度地 加以采用。后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后才定稿。
根据新规定,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刑检部门对以前的规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如侦查监督部门在《受理呈捕案件登记簿》上面增加了告知或移送公诉(侦监)《侦查意向书》、《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或《不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等项目,公诉部门在《受理公诉案件登记簿》中增加了“送侦监备案”等内容。又如公诉部门在受理侦查部门移送的审查起诉案件时,首先要审查是否有侦监部门的《侦查意向书》、《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或《不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等文书,通过和侦监部门的协商也可以直接做出不予受理或退查的依据,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
甘 肃 省 人 民 检 察 院 甘 甘 甘甘甘甘甘甘甘甘
肃肃肃肃肃
省肃 肃 肃肃肃省
工省省省质省 省 省省省商国地新量
公 商 文审农行家方闻技
政税税出术
监安 务 化计牧管
理务务版督
厅 厅 厅 厅 厅 局 局 局 局 局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甘甘甘
肃肃肃
省省
省烟环
物草境
专保
价卖护
局 局 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海关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
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
(甘检会[2004]12号)
各市、州(甘肃矿区)人民检察院(分院)、公安局、经(商)贸局(委、处)、文化出版局、审计局、农业(牧)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药监局、检疫局、物价局、烟草局、环保局、人行中心支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的部署,统一执法思想,形成打击合力,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根据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的要求,经共同协商,决定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以加强工作联系和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全局观念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联系,对于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犯罪事实,依法追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要从有利于
打击犯罪的大局出发,加强工作联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解决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促进执法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
效率,增强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力度。
二、加强联系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各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并在加强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做到互通情况、信息共享。各行政执法机关每季度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通报查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以及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公安机关每季度向检察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通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受理、立案及结案等情况;检察机关每季度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通报立案监督、批捕、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的情况。各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一般应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统一认识,共同研究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疑难问题。联席会议由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三方轮流主持,行政执法机关一方商请由省整顿办主持。必要时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由提议需要研究事项的一方主持。
三、强化案件移送工作,及时查处涉嫌犯罪案件
各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违
法案件,凡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及时作出移
送公安机关处理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24小时内向公安机关移送,同时向检察机关抄送《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副本及案件基本情况等备案材料。对可能涉嫌犯罪的重大案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过程中,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通报。对于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关单位、个人举报或者群众反映强烈及媒体曝光的,或隐匿、销毁涉案物品或者私分涉案财物的,检察机关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查询案件情况;经协商同意,还可以派员查阅有关案卷材料,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予配合。必要时,检察机关应当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意见,建议其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反馈落实情况。经建议,行政执法机关仍不移送的,检察机关应将情况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者接到检察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应于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移送机关,同时应将案情和处理依据通报检察机关。
四、加强立案监督工作,促进立案侦查活动
行政执法机关接到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通知后,认为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的,或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建议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立案监督。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该立案而不立案的,应当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
关应当在收到通知书后七日内将不立案理由局面答复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内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副本送达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已经移送公安机关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跟踪了解公安机关的立案情况。对于公安机关未及时受理,或者使逾期不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的,应当依法开展立案监督,督促公安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受理或者立案侦查;在依法实施立案监督后,仍不接受或者不作出决定的,向公安机关提出检察意见。对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案件,要加强督促。在审查批捕过程中,必要时,检察机关可以派员提前介入,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引导侦查取证,协助公安机关及时侦结案件。
二○○四年六月二日
第三篇:《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理解与适用.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 革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了《关于 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以下简 称《规定》,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 嫌疑人工作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准确打击 犯罪、保证审查逮捕质量和保障人权方面必将发 挥重要作用。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一 是澄清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模糊 认识的需要。刑事诉讼法对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 嫌疑人没有明确规定,人们对审查逮捕阶段是否讯 问犯罪嫌疑人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审 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没有法律依据;有的认 为讯问是侦查措施,审查逮捕不应讯问;有的担心 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容易造成翻供,影响侦 查破案。也有一些检察人员认为,审查逮捕阶段时 间较短,开展讯问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工作压 力较大。这些模糊认识必须予以澄清,否则影响审 查逮捕案件质量的提高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的开 展。二是最大限度利用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 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又称口供,属于刑事 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是证明犯 罪事实最直接的证据,案件的其他证据大多与此有 关,其本身较为复杂,因为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是否 犯罪、犯罪时的心理状态、作案经过、作案工具的隐 匿等最清楚,每名犯罪嫌疑人个体上都存在差异,但普遍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交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24.2010·第..19期 织在一起,其供述和辩解的真伪也可能存在不同。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检察人员审查核实证据和事实 的重要途径,检察人员在全面阅卷、全面熟悉案情 和证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讯问犯罪嫌疑人,向 最清楚案件事实的犯罪嫌疑人了解情况,核实阅卷 中发现的疑点、证据、案件细节等,最大限度地利用 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三是开展侦查活动监督的需要。有的司法工作 人员将获取口供当做破案、控诉的捷径,口供乃“证 据之王..”的观念还有一定的市场,实践中有的侦查 人员获取口供的手段违法。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是 开展侦查活动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讯问犯罪嫌疑 人,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 为,特别是刑讯逼供行为。而杜培武、佘祥林、赵作 海等重大冤错案件的深刻教训,更说明了某些案件 在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必要性。四是保护侦查人员的需要。司法实践中,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不
少,其大多以被刑讯 逼供为由翻供。该翻供的理由是否充分暂且不论,如果案件中有刑讯逼供行为,可能发生在侦查环 节特别是侦查最初一段时间的情形较多,所以检 察人员在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能及时 发现侦查人员有无刑讯逼供行为,有力地保护被 犯罪嫌疑人诬告的侦查人员。退一步讲,即使发现 刑讯逼供行为,也能及早妥善处理,避免法庭上出 现被动局面。
二、制定《规定》的背景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法中..“审查逮捕..”..0l lll lll0 l lll _■_ _。0法碡髓睫锶撩..≯..1ri0≯一 l0试蝰秦 的应有之义。应当予以明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 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 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审查批准” 中的“审查”就是指审查、核实公安机关移送的法 律文书、案卷材料、证据,这里的证据就包括犯罪 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审查、核实 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重要手段,是..“审查逮 捕”的应有之义,对于保证逮捕质量,具有重要的 作用。这与现代法治国家由治安法官、预审法官通 过司法审查作出羁押决定的做法是一致的。特别 是对一些有疑点的案件,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有 助于消除矛盾和疑点,准确作出捕与不捕的决定,防止错捕的发生。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散见于 多个规范性文件,应当作统一规定。高检院制定的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在检察工作中 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人民检察院 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等文件,对审查逮捕阶 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关于深 化司法改革的意见也有明确要求,高检院同公安 部据此会签的《规定》明确提出:“人民检察院办理 审查逮捕案件,必要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公安 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为便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 在讯问工作中加强配合、进一步规范检察人员讯 问工作,应就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专 门规定
三、《规定》主要内容解读 《规定》共..i-五条,其内容除吸收高检院原来 有关规定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如听取律师 意见、视频讯问等。..(一明确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时讯问职责和公 安机关的配合义务 《规定》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人民检察院办 理审查逮捕案件,必要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公 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 施,为了保证逮捕的准确运用,审查逮捕阶段
必要 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此规定,一方面对检察机 关审查逮捕时讯问的职责予以明确,另一方面也 对公安机关的配合作出要求,澄清了此前存在的 争论,达成共识。..(二明确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情形 《规定》第二条明确了审查逮捕阶段必须讯问 犯罪嫌疑人的几类案件范围。一是对在押的犯罪 嫌疑人,具有四种特定情形之一的必须讯问:犯罪 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有逮捕必要等关键 问题有疑点的;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犯罪嫌疑人 系未成年人的;有线索或者证据表明侦查活动存 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这样规 定体现了中央司法改革关于..“必要时应当讯问犯 罪嫌疑人”的精神,同时与高检院已有的相关规定 保持衔接。二是对在押的其他犯罪嫌疑人不予讯 问的,应当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由犯罪嫌 疑人填写后及时收回审查并附卷。送达听取犯罪 嫌疑人意见书,是根据检察实践工作总结出来的,是审查逮捕阶段讯问工作中的一种繁简分流,对 事实清楚的轻微刑事案件等可以采用送达听取犯 罪嫌疑人意见书的方式,将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剑 必须讯问的案件中。送达听取意见书也可以看做 是书面讯问,同样能达到当面讯问犯罪嫌疑人的 效果。如果犯罪嫌疑人不同意送达听取意见书,而 是要求讯问的,规定“一般应当讯问”。如此,必须 讯问的四种特定情形,连同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 意见书,包括了所有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这就利用 有限司法资源,保证了听取全部在押犯罪嫌疑人 的意见。..(三明确讯问的程序要求 一 是《规定》第三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检察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且其中至少一人具有检 察官职务。”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要求 而作的规定,“不得少于二人..”,就是说检察人员不 得独自讯问犯罪嫌疑人,这有利于防止发生意外,如二名以上检察人员可以互相监督,防止逼供、诱 供等非法讯问行为发生;防止有的犯罪嫌疑人在 面对面的讯问中对检察人员行【xJ;防止有的犯罪 嫌疑人诬告检察人员有逼供、诱供或者对其有人 身侮辱等行为。规定“至少一人具有检察官职务”,保证了讯问主体的合法性。二是《规定》第四条规定:“汛间被拘留的犯罪 嫌疑人,注明审查逮捕起止l 应当出具提讯凭证(【1 期、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1人民检察院报请-
5、2010·第..19期 逮捕书或者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通过出示相 关的凭证和文书,证明该讯问系在审查逮捕阶段,与其他程序阶段相区别
。三是《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讯问未被拘 留的犯罪嫌疑人,讯问前应当征求侦查机关或者 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的意见。”征求侦查机关(部 门的意见,目的是保证讯问时采取适当措施,防 止发生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逃跑等情形(由非 羁押变为要逮捕,有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在制 定《规定》过程中,有人认为..“讯问未被拘留的犯 罪嫌疑人..”应为..“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 嫌疑人..”,若作此规定,讯问采取取保候审、监视 居住等非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不征求 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的意见,这在实践中会产 生一些问题,如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跑、检察人员 不依法提讯或者采取讯问措施不当。对于犯罪嫌 疑人的心理状态、其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讯问时 机等,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有着深度把握,只 有讯问前征求了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的意见,才能最大限度防止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逃跑,也确保检察人员依法提讯。..(四规定讯问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 是《规定》第五条要求讯问前应当做好充分 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面审阅案卷材料、熟悉案情及 证据情况、掌握有关法律政策和专业知识、针对犯 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等做好应对准备、制作讯问提 纲等。实践中,有的检察人员对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不重视,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讯问提纲,讯问犯罪 嫌疑人时引用法条不当,用语不规范,对犯罪嫌疑 人狡辩或者无由翻供缺乏应对能力,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讯问的效果。第五条作此规定,就是让检 察人员讯问前做好充分准备。二是《规定》第六条要求讯问要讲究方法、策 略,防止因讯问不当造成犯罪嫌疑人不正常地推 翻有罪供述,影响侦查活动顺利进行;强调严禁逼 供、诱供。这样规定可以一定程度打消侦查机关..(部门对检察人员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 的顾虑,既保证了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又保护 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规定》第七条要求讯问时,应当依法告 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义务,认真听取其供述..2O10·第..19期 和辩解。实践中,检察人员所告知的诉讼权利和 义务的内容各地不一,综合而言,审查逮捕阶段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大体包括:1.获得律师帮助 的权利。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 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 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或者为其申请取保 候审,但如果本案涉及国家秘密,聘请律师应当 经过侦查机关批准。2.辩护权利。犯罪嫌疑人在 接受侦查机关讯问时
有权为自己辩护。3.申请回 避的权利。检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 疑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 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 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 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 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 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 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 字进行诉讼的权利。5.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 拒绝回答的权利。6.对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 有要求解除的权利。7.鉴定结论知悉权和申请补 充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8.核对讯问笔录、对记 载有遗漏或者差错提出补充或改正的权利,也可 以自行书写供述。9.对办案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 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1 0.对错误 逮捕获得刑事赔偿的权利。1 1.不服逮捕决定可 向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提出请人民监督员监督的 权利。诉讼义务大体包括:1.对办案人员的提问 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2.接受人民检察院依法采 取的人身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冻结存款、汇款等措施的义务。第七条还要求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特 别是阅卷中发现的疑点,确定需要核实的问题,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采取强制措施的时 间和原因、供述存在的疑点、证据之间的疑点及 矛盾、侦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等情形。审查逮捕 阶段的讯问与侦查中的讯问有所区别,前者的主 要任务是核实证据与事实,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 述或者无罪、罪轻的辩解,后者是侦查人员直接 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重要侦查措施,主 要任务是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查清案件事 实。(五对特殊犯罪嫌疑人讯问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 是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监 护人到场。刑事诉讼法规定,讯问或审讯未成年犯 罪嫌疑人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 场。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 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则明确规定,讯问未成年犯罪 嫌疑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实践证明,讯问未 成年人时有其监护人在场,一方面有利于安抚犯 罪嫌疑人的情绪,便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 感化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监督讯问的合法性,维护未成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规定》第 九条规定:“检察人员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 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并告知监护人依法享有的 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考虑到实践中的复
杂情况,同时又规定:“无法通知监护人或者经通 知未到场,或者监护人具有有碍侦查的情形而不 通知的,应当记录在案。..” 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针对聋、哑 人、少数民族、外国籍人等的讯问,应当聘请翻译 人员及符合相关程序要求。(六关于视频讯问 视频讯问是本《规定》创新之处,《规定》第十 一 条规定了可以通过检察内网进行视频讯问。这 是依据《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 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 行》所作出的规定。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在确 保网络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使用检察内网进行视频讯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缩短路途时间,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案件讯问率,从而提高办案效率,保证案件质量。..(七关于听取律师的意见 建立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机制,符合 对逮捕羁押进行司法审查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 度上防止了检察人员先人为主,偏信一方,对于保 证正确作出审查逮捕决定,提高案件质量具有积 极意义。《规定》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律师书面 意见、当面听取律师意见等作了规定,这样就在审 查逮捕环节形成了由控..(侦查机关或者部门、辩..(犯罪嫌疑人及律师、裁(检察机关三方参与、控 辩对抗、检察机关居中裁判..(作出是否逮捕的决 定的三角形诉讼结构,从而不仅使审查逮捕机制 符合诉讼规律,更加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检察机 关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听取律师意见,正确审 查判断案件事实和证据,及时发现侦查中的违法 行为,排除非法证据,从而提高逮捕质量。刑事诉 讼法第九十六条也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 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 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 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 保候审。由于律师对法律比较熟悉,在审查逮捕阶 段律师会从法律专业角度提出意见,检察人员应 当认真审查,必要时应当听取其意见,这有助于检 察机关把好审查逮捕关,避免冤错案件的发生,确 保无罪的人不受追究。因此,《规定》第十三条规 定:..“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不构成犯罪、无 逮捕必要、不适宜羁押、侦查活动有违法犯罪情形 等书面意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的,检察人员应当 认真审查。必要时,可以当面听取受委托律师的意 见。..”同时,对于律师提出的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应当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 和理由。..”
实践中,有一些地方检察机关进行了这 种探索,效果较好,但总的来看,目前审查逮捕阶 段有律师介入的情况还少。..(八其他有关问题 一 是《规定》第八条对讯问笔录制作提出要求,就笔录制作、核对、签名、捺印、准许其自行书写供 述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自行书写供述在实践中用 得较多,更能准确地表达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意思 和案件事实情况。鉴于实践中存在以犯罪嫌疑人 自行书写供述代替讯问笔录的情形,《规定》在此 又明确规定..“不得以自行书写的供述代替讯问笔 录。..” 二是《规定》第十二条要求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现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形的,要依照有关规定提 出纠正意见;有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情 形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侦查活动监 督手段作出规定。三是《规定》第十四条对检察人员违反本《规 定》,根据其过错事实、情节及后果,依纪依法,追 究其纪律责任或者法律责任。确保检察人员在审 查逮捕阶段讯问时严格遵守本《规定》。【编辑:王金贵】..2010·第..19期
第四篇:关于检察机关与监狱、劳教所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通知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27 【生效日期】2002-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检察机关与监狱、劳教所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监狱局:
为不断强化监狱、劳教所的改造教育工作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确保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的正确贯彻执行,更好地解决执法活动和执法监督中的问题,提高改造教育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现就检察机关与监狱、劳教所在执行刑罚和管理教育活动中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做好监狱、劳教所的改造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狱负有惩罚和改造罪犯的职责,劳教所负有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的职责,人民检察院对监狱、劳教所的工作负有法律监督的职责。监狱、劳教所和检察机关职责不同,但工作目的都是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因此,监狱、劳教所和检察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为提高改造教育工作质量、推进国家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工作配合,规范监督制约机制
检察机关和监狱、劳教所要转变观念,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检察机关的监所检察部门和派出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在开展检察监督工作中,要积极配合监狱、劳教所的改造教育工作,支持监狱、劳教所的改革举措;监狱、劳教所要强化法治意识,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各项检察监督。监狱在向人民法院提请罪犯减刑、假释或者向监狱管理局呈报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时,劳教所在向劳动教养管理局呈报劳教人员加减期、提前解教、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的同时,应将拟提请或者呈报的罪犯、劳教人员的名单和提请裁定或者呈报审批的意见,书面通报派出人民检察院或派驻检察室。
派驻监狱、劳教所的检察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罪犯、劳教人员劳动、生活、学习三大现场,了解掌握改造教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狱、劳教所通报,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监狱、劳教所要认真研究检察机关的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并明确给予回复意见。监狱、劳教所要将有关罪犯假释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和劳教人员所外执行或所外就医决定书及时送达当地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利于检察机关及时掌握了解有关监管改造工作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检察监督工作。
三、协同开展职务犯罪的查办和预防工作
查办监狱、劳教所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是惩治司法腐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要严格执法,严明办案纪律,依法取证,对于查处的案件,要按规定向监狱、劳教所的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检察机关在办案取证时,监狱、劳教所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依法办案提供便利。检察机关的监所检察部门、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要协同监狱、劳教所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积极进行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并针对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劳教人员加减期、提前解教、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等工作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认真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堵塞漏洞,健全预防机制。对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件,检察机关和监狱、劳教所要派员调研解剖,适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预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严厉打击罪犯、劳教人员的犯罪活动,维护监狱、劳教场所的改造教育秩序
监狱对罪犯又犯罪案件要及时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批捕、起诉罪犯的犯罪案件,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对应当依法立案而未立案的,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依法开展立案监督。派出人民检察院和派驻检察室与监狱、劳教所应当定期分析罪犯、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和改造状况,定期对关押地点和劳动场所进行安全防范检察,保证监狱、劳教场所的稳定,维护罪犯和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监狱、劳教机关实行动态管理,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动态监督
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所要经常互通情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快信息交流。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与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省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与省级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派出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与监狱、劳教所均应当实现微机联网,信息共享,各负其责,及时掌握有关改造教育工作、监所检察工作情况和信息动态,实现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人民检察院与对应的司法行政机关及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派出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与监狱、劳教所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必要时也可以随时召开,及时通报监狱、劳教所发生的重大情况,分析监管活动和执法监督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研究保证公正执法和文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罪犯、劳教人员的改造教育情况,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督水平,提高改造教育质量。
七、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干警执法水平
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将培训干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培训计划,相互派员授课,对干警进行多层次分期分批培训,提高监所检察人员和监管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干警严格、科学、公正、文明执法,以适应新时期改造教育工作和执法监督的需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7月13日至14日,常委会杨美林副主任率内司工委就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检察院、博罗、惠城等县(区)检察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全市检察机关2004年以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状况
2004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精神,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点预防”的工作方针,运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水平逐步提高,预防网络逐步形成,预防内容逐步丰富,预防力度逐步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4年至2006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开展项目预防18项,行业预防60项,个案预防18项;发出检察建议书11件,预防调研18项,形成调研报告13篇,召开预防研讨会15次,预防教育授课120次,组织警示教育活动30次,发放预防宣传挂历图300套,制作预防影视片1部,预防咨询600次。
(一)健全机构,加强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
检察机关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预防腐败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预防工作,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2001年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预防职务犯罪日常事务。2002年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县区检察机关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县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加强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完善廉政共建联系制度,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联系单位,共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惠城区检察院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伸到乡镇,他们制定了《惠城区各镇办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计划》,督促和落实各镇办成立预防机构、落实人员、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形式多样,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教育。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的要求,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法制讲座,召开座谈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领导重视,亲自上课。全市检察机关领导对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工作非常重视,不但要求预防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还亲力亲为带头上课。市检察院黄新林检察长在市委党校第十八期中青班上作了“几种职务犯罪案件的分析”的讲座,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的主管领导也都到有关单位和企业进行授课,普遍受到授课单位和听课人员的好评。二是抓住重点部门进行预防宣传。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多发、易发职务犯罪的单位、行业、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定期巡回宣传,先后在医疗卫生、建设、工商、税务等系统和单位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并与其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制度,受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结合举报宣传周,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多年来,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利用举报宣传的契机,大力宣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关知识,2004 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市检察院结合“依靠群众、反腐促廉”的宣传主题,与惠州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辑宣传检察机关、展现检察官风采的电视宣传片《惠州检察官》,并于惠州电视台《社会聚焦》栏目与广大市民见面。2006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市检察院和惠城区检察院在市区滨江公园举办举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图片展览,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市民反映良好。
(三)强化职能,抓好个案预防、行业预防、项目预防工作。
个案预防、行业预防和项目预防,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形式,采用这些方式对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具有一定成效。一是采用检察建议,抓好个案预防。结合初查、立案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预防,把预防工作寓于办案的全过程。在个案预防的工作中,我市检察机关坚持查一案、堵一个漏洞、完善一项制度,帮助发案单位亡羊补牢,防微杜渐,特别是充分利用检察建议,分析发案单位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帮助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市检察院在办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惠州分院出纳员陈x挪用公款360多万元一案中,发现该单位存在领导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制度漏洞大,没有专职的会计,财务章和支票都由出纳员陈x一人保管,而单位领导又疏于政治思想教育等问题,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向该单位发出检察建议要求限期整改,有效地防止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二是专门机关与职能部门相结合,齐抓共管。几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个案预防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的共同特点,与行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以点带面开展行业预防宣传,完善措施,堵塞漏洞,促进行业预防的开展。市检察院2004年以来与惠州市国税局、地税局、海关、工商局、质量监督局、食品药品局、国土局、公路局、水利局等16个单位建立了预防关系,共同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为预防单位建章立制,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市检察院积极与惠州市委党校联系,共同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得到了预防单位的好评,推动了行业预防向纵深发展。各县区检察院结合各地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案发较高,存在普遍性问题的部门,开展行业预防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工程同步预防工作。几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社会化网络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和结合我市实际,主动与有关建设单位联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同步预防工作。如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投资大、时间长、牵涉面广,为使该工程建成“阳光工程”,省检察院、惠州市院、博罗县院三级检察机关对该项目进行同步预防,从2004年至今,惠州市院共参与监督该项目招标投标20多次,涉及金额30亿元,参与监督工程变更13次,工程例会30次。其间,还针对该工程移民征地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惠州蓄电站、博罗县政府、镇政府、寨头村委会、村民代表以及施工、设计等单位在博罗县罗阳镇寨头村召开移民征地工作协调会,通过协调,消除了村民对当地政府处理征地、青苗补偿、安置搬迁及今后生活出路问题的担心和忧虑,为该项目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惠州市院还对惠州大堤加固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展了同步预防工作。该项目是我市经省确认的十五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中最大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又是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首次介入的重点工程。2004年至今市检察院对该项目进行紧贴式的同步预防,参与该项目招投标6次,涉及金额1.3亿元,监督工程变更25次,参与工程例会30次,下工地现场检查了解情况25次,目前工程量已完成90%,合格率100%,优良率达80%,未发现任何违法违纪现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
(四)加强调研,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经验的总结推广。
近几年来,我市在建设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同步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在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我市检察机关注意结合办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和掌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规律和新动向,把开展职务犯罪工作中好的做法、体会、经验加以总结,积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2004年3月,惠州市检察院与市规划建设局多次协商,决定从征地拆迁、招标、工程质量、工程变更、工程预决算、工程验收等6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把各单位提供的文章进行筛选,汇编成册,编纂印发了“预防在先、防腐保廉”一书。该书分为指导篇、经验篇、制度篇三大部分,对我市一些重大工程及市政工程开展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收到了较好的预防宣传效果。市院综合预防科撰写的“筑优质扶贫大道,创一流公司队伍”被广东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采用;各县区也积极开展调研,大亚湾区撰写的《探索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规范建设的问题》文章也受到省检察院的表彰。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据这次调研反映,不少单位对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下发的《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不力,没按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应该向预防职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的大项采购、工程项目招标等均无报告;不少单位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重视,对检察机关上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够支持和不配合;各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预防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预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预防工作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不利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等等。
三、建议和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强调“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严重危害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危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危害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广大人民群众对职务犯罪历来是深恶痛绝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各部门要切实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责任目标范围,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扎扎实实地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和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做好。因此,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要与当前开展的“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作为肩负着惩防腐败重任的检察机关,更要发挥好自己优势和作用。一是要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努力营造清正廉洁光荣,腐败堕落可耻的舆论氛围。同时,通过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民众自觉参与的防范举报意识。二是要不断改进宣传方式和方法。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精选开展预防宣传教育的内容和载体,突出特点,多管齐下,不断探索宣传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强有力的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舆论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三)认真总结经验,从制度和机制上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检察机关要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本地区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特别是要针对本地区发生的案件,与有关发案单位一起,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发现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从中吸取教训,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及时堵塞漏洞,不断增强预防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预防机构和预防队伍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仅靠专门机关是不够的,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做好。首先,要建立健全预防工作机构。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下发的《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实施意见》,把工作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尤其是对预防职务犯罪肩负重任的纪委、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宣传、司法行政等各部门,更要把本部门的预防机构建设好,以适应工作开展的需要。其次,要加强预防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相应的领导和人员从事预防工作,特别是纪委、监察、检察等专门机关要根据工作需要配足配强人员,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预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预防工作水平,以适应我市预防工作的发展。再次,要加强经费保障,保证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执法监管人员渎职犯罪情况、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近年来,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人为谋求最大经济利益铤而走险,违规操作、盲目生产、忽视安全,致使各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尤其是个别党政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受利益驱使滥用行政权力有着直接关系。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全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处各类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127件172人,占同期查处渎职犯罪案件总数的21.6%和26.2%。其中,玩忽职守案108件145人,占85.04%和84.3%;滥用职权案18件24人,占14.2%和14%;环境监管失职案1件3人,占0.8%和1.7%。
一、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发案领域广。煤炭生产、矿山开发、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环境监管等领域均有发案。在查处的127件172人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中,煤矿生产领域46件59人,占36.2%和34.3%;道路及水上交通领域24件34人,占18.9%和19.7%。此外,非煤矿山生产、烟花爆竹及民用爆炸器材监管、消防及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的渎职犯罪分别为8件11人、6件8人和6件9人。
(二)造成后果严重。127件案件共造成死亡365人,伤165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如攀枝花市仁和区安监局局长余建新、煤管局煤炭监察科科长付俊峰等五人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所管辖的攀枝花市松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金江畔海煤矿非法挂靠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监督管理、检查不到位,使得应当关闭的非法矿井长期得不到关闭,未能制止其违法生产,从而在2005年5月12日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7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三)社会影响恶劣。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主观恶性虽小,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通江县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广纳片区原教育督导员赵志、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原校长向纯朝,对校园安全疏于管理,导致2005年10月25日该校近500名学生下晚自习出教学楼时,在2楼与1楼之间楼道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8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轻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的重大安全事故,导致学校在事故发生后长达1周不能复课,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四)不作为犯罪突出。一些执法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麻木不仁令人触目惊心。在查办的百余起案件中,因不作为造成的渎职犯罪占八成以上。如岳池县酉溪镇副镇长张军,在分管安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水上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不力,明知聘用的签单发航员滕彩明于2006年1月26日因病去逝,本镇酉溪河农贸市场码头签单发航员缺位,而未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补员到位,致使酉溪河航行的船只无人管理。2006年3月15日13时许,酉溪镇学堂村唐永胜驾驶自用船到酉溪镇农贸市场码头非法载客40人离岸启航,因严重超载,船体严重破损,船离开码头110米处沉没,造成28人死亡。
(五)犯罪主体多为基层工作人员。查处的172人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包括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和林业、国土等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以及依法从事公务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107人,占62%;如万源市交通局运管所原运管员李雪梅明知驾驶员违反“客运驾驶员24小时内累计驾车不得超过8小时”的规定,仍签章同意其继续驾车;乘坐此车的该市黄钟派出所原干警张泽作为交通协管员,在乘客明显超载的情况下,也不制止,因驾驶员疲劳驾驶、人员严重超载,酿成死亡23 人、重伤4人的特大交通事故。
二、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
(一)部分安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漠。部分安全监管人员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各项规章制度更多是写在纸上,挂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即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也只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责令整改,没有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更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如攀枝花市西区煤管局原局长李顺、煤管科原科长骆书鸿对该区大箐一矿已发生过的安全事故视而不见,对市政府关于事故矿井一律停产整顿3个月的规定和该区安监局对该矿下达的责令停产整改通知书和责令停止采掘作业决定书督促执行不力,导致发生瓦斯爆炸,造成7人死亡。
(二)受利益驱动履职错位。权力商品化在个别地方的安全监管部门和少数监管人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甚至搞权钱交易,为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如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船舶管理站原船管员曹安泽、于泽云,在对该镇船舶办理2003年审时,在明知川达港渡0129号船为载客运营渡船的情况下,为截留300元办证费自用,将该船性质改为自用船。但二人并未严格监督执行“自用船不能载客营运”的规定,致使该船非法载客长达一年之久,导致发生死亡7人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
(三)重调查,轻处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对事故调查取证时,虽能进行调查,但在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时,往往从轻从窄。从2006年上半年全省监督检查的处罚情况来看,行政处罚的次数为1766次,与监督检查的次数74704次、查处的隐患数23262条很不匹配,说明各级安监部门在安全检查时,重在调查,轻于处罚,往往以下达整改通知书代替行政处罚。如2003—2005年,宜宾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等三个县共发生131起煤矿安全事故,造成174人死亡50人受伤,而上述三个县三年来立案追究领导责任受到行政处罚的却不多,只占煤矿安全责任事故总数的9%,而对发生事故的煤矿进行停业整顿也不彻底。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具威慑力,导致一些人责任意识淡薄,工作“严不起来,实不下去”,安全生产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重大责任频频发生。
(四)刑事责任追究偏轻。对重大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追究不力,该追究的得不到追究,已追究的刑罚偏低。如宜宾市检察机关在2003—2005年,立案查办煤矿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27件24人,而法院已作有罪判决的仅8件8人。这说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还没有充分行使,查办煤矿安全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力度还明显不够。一些直接责任人已判刑的刑期偏短,许多生产经营者不知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导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仍然有人置法律于脑后,无视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无证生产,违章操作,只顾赚钱,要钱不要命。同时,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依法行政和行政责任意识,不作为,乱作为,监管不到位,纠正不力,甚至徇私舞弊,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屡禁不止。
三、做好预防和惩治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的对策
(一)提高对安全生产监管的认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监管的认识,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出发,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在责任追究问题上,实事求是,不诿过,不护短,及时处理,公开曝光,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坚决行动,真正把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二)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组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
一是尽快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省(市)、县、乡(镇)、行政村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机构,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薄弱状况。
二是组建安全生产警察机构,县级成立警察分局,按乡(镇)或片区管辖范围设立派出机构,列入行政体制,公安编制,干警序列,经费由财政预算。其理由有三:其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综合性、全方位、全程系统的行政执法,涉及行业多,范围宽、人员广,具有综合性、多面性、复杂性的特点。其二,安全生产违法事件带有治安的刑事案件的性质,组建安全生产警察机构,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日常工作的开展。其三,在处置排除重大隐患时,对“三违”人员更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建设一只坚强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从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品德素质;要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执法魄力,正直公道,敢于碰硬,秉公执法;要的吃苦意志和献身精神;六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质。
四是推行安监行政执法责任制。要用法律、法规、规章的形式明确具体的执法主体,执法范围、权限、执法程序,执法原则,执法目标和任务,执法责任,奖惩制度等,保障《安全生产法》的正确实施。
(三)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检察机关要把查办安全生产领域执法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犯罪作为检察机关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加大办案力度。一是要加大调查与侦查工作力度。坚持严格执法,有案必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排查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凡需追究渎职犯罪责任的,坚决一查到底。二是要排除干扰和阻力。对重大、特大责任事故背后执法监管人员犯罪案件一般应上提一级办理,在下级院遇到阻力时,上级要采用提办或指定异地管辖的办法给予有力支持和指导。三是要加强督办。对重特大案件或干扰多、阻力大、查处难的案件,由省检察院及市州分院挂牌督办。四是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要与侦查监督、公诉部门配合。对重大责任事故案件进行立案监督,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量刑畸轻的,公诉部门要及时提请抗诉。五是要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严格区分一般渎职行为和严重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犯罪的界限,依法查处经济监管、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的极少数人员渎职犯罪,做到不枉不纵,不错不漏,宽严相济,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惩治安全生产领域执法监管人员渎职犯罪的合力。其一,检察机关工作要主动。要上门与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相互联系和沟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联系会议,掌握本地安全生产信息。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活动、重大部署,如专项检查、督办,检察机关都要介入,掌握情况。就重大、疑难、阻力大的案件,约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深入发案地,协调关系,排除阻力。其二,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情况通报制度。凡本地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要向检察机关通报,检察机关要认真受理,及时审查。检察机关也要主动向对方了解有关情况,反馈有关问题。其三,建立提前介入和案件协查制度。凡本地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5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检察机关要积极参加调查,注意发现渎职犯罪线索。检察机关也可根据群众的举报或其他途径发现的线索依法独立展开调查。办案中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和鉴定结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配合。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出具不正确鉴定结论的,上级安监部门要及时纠正;鉴定程序要规范化,鉴定结论要明确,划清责任,不能含糊不清。
(五)要加强宣传教育。首先,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各相关部门要给予密切配合,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或事故单位搞好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渎职犯罪。其次,要抓好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执法监管人员的教育。特别是有关的领导干部、安全监督、监察执法人员的安全生产业务和法制宣传,促其认真学习,树立责任行政的观念,提高严格执法的自觉性,杜绝不作为或乱行为。最后,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将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及其背后的渎职犯罪的责任追究和处理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之于众,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社会氛围,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渎职犯罪的发生。
泸州江阳区检察: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医药卫生管理秩序,社会反映强烈。2003年至2005年6月止,江阳区检察院共查办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8件9 人,其中贪污3件4人,受贿4件4人,挪用公款1件1人。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江阳区检察院预防科对这些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特点
发案呈上升趋势。2003年立查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2件2人,2004年立查3件3人,2005年6月止已查办3件4人。
医院发案率较高。所查办的8件案中,发生在医院的职务犯罪案6件,占所办医疗卫生系统案件的75%。近年来,由于管理手段、监督制度等在基层医院不完善、不健全,一部分药品销售人员把目光对准了医院,特别是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如原江阳区北城卫生院院长刘某某、会计朱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0万余元。贪污贿赂犯罪突出。所查办的8件案中,贿赂案4件,贪污案3件,挪用公款案1件。从查办的案件可以发现,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在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发生,行贿、受贿犯罪尤为突出,犯罪手段多样化。行贿方主要是药品、医疗设备产品推销人员,受贿方重点是采购人员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贪污、挪用公款方面主要是利用职务之便、以收入不记帐等手段贪污,收回货款不上交、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等。如原泸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谢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医疗器械经销商的回扣5万余元。
贿赂案涉案金额小额多笔。所查办的案件中贿赂作案方式大多采取小额多笔的办法,次数多,单笔金额往往不大,有的是每个月给一次,有的是每一笔业务给一次,或者每收到一笔货款给一次。如原江阳区北城卫生院院长刘某某、会计朱某某受贿案共计收受药品回扣166笔,最小一笔金额仅为22元,最大一笔金额为2000元。
二、原因
利益驱动,见利忘义。许多生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单位将贿赂视为必要的业务费用,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个人销售额直接挂钩,导致营销人员不择手段拉拢、贿赂有关人员。在金钱面前,少数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渐丧失,养成了不给钱不办事,多给钱多办事,甚至主动索取贿赂的恶习。少数采购人员和医生,哪种药品回扣高,就大量购进哪种药品,把职权变成了摇钱树。
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从查处的这些案件看,涉案单位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工作规章制度,但监督机制比较薄弱,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特别是责任不明确,致使规章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不能落实到工作中,导致涉案人员大搞权钱交易,走上犯罪道路。
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的还是医院的技术骨干,但他们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对收受贿赂,大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都是老关系,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不会出事。即使出事,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不会出卖我。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一些人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身陷囹圄。
心理失衡,追求享受。少数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看到在改革大潮中有人大把赚钱,生活奢侈,而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却不如人家一笔生意赚得多,心理扭曲,便利用自己的职务和权力,收受贿赂或者把手伸向公款,大肆贪污、挪用,弥补自己心理上的失衡。
三、对策
强化教育,提高素质。腐败的滋生,首先是思想的堕落。加强思想教育,是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廉政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做廉洁勤政的表率。要加强法制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以案释法,警钟长鸣,使他们深刻认识职务犯罪的重大危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预防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可操作性,明确监督对象,落实相关责任,保障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二是全面推行医疗器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开。制止医药采购的各种暗操作。对医药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网上招标,提高医药采购的透明度。杜绝药厂直接向医院推销产品,打击医药销售中收受回扣行为。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价虚高的整顿,强化医药定价特别是进口药价的听证,同时加强医药销售中的监督。三是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把好用人关。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考核,积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强化措施,加快医疗改革步伐。实行医药分家,把药转到商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经营,取消卫生部门和医院经营医药的权力。要研究出台医药管理法规,并在反腐败条例中增加有关约束条款,以防止医药分家后“貌离神合”。出台医院服务法规,减少医生走穴,杜绝收受红包行为。在医院设立电子屏幕,公开医院住院人数和床位总数,把闲置病床公布于众。
加快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积极进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资金和技术设备合作的新形式,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搞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体现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并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分配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全面推进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扭转“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起社会经营、多元开发、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坚持打防并举,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坚持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加大查处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要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预防和专项预防,逐步建立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机制,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中贪污犯罪突出,表现为:大案数量和比例大幅度上升,犯罪人员年龄较为集中,单位部门负责人犯罪多、女性职务犯罪数量有所增加、犯罪涉及面广,犯罪手段隐蔽诡秘,呈多样化趋势。具体分析其犯罪的原因和对策,使国家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管理上的漏洞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弊端,为职务犯罪的滋生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是一个阵痛时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职能权力的调整和人们地位角色的转变,各种利益发生冲突,社会矛盾的凸显,各种管理漏洞和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中,适应WTO要求,国企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在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政府机构重新整合、职能调整进程中,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尚未及时制定,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难以及时解决。加之各项具体工作衔接的无序化,使得管理的漏洞和权力监督的盲点不断涌现,客观上为职务犯罪的蔓延、发展创造了条件。
2、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当前国有企业体制转换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造成管理制约制度上的漏洞,一些企业在逐步摆脱政府部门管理的同时,忽略企业内部的制约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甚至出现真空,任何事情企业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这就给少数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有机可乘,有空可钻,从中贪污、受贿等。
3、权力的私欲化,是推动职务犯罪的动力。在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状况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由于如前所述的制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权力没有了约束性,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提供了非法牟利的机会,有些企业管理者乘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之机将扩大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欲化领地,专横跋扈,为所欲为。
4、监督不到位,也是当前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之一。当前,国企处于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的过渡阶段,企业普遍实行政企分开,在强调企业自主权时,政府却放松了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制约,尤其是对国企一把手的监督。国企虽设有纪检、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但其监督基本流于形式,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有些国企一把手党政职务一肩挑,缺少必要的有效制约机制。权力一旦失去了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5、法律意识差,是导致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一些国企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威严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藐视法律。明知“伸手必被捉”,但自认为手段隐蔽,查不出来,即使查出来,好处已得。于是,无所顾忌,胆大妄为;另有一些企业负责人存在侥幸冒险心理,认为即使被发现查处,也可以拒不承认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导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
二、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对国企负责人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国企负责人法律知识缺乏的特点,首先,应对国企负责人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作为考核政绩,任职聘用的硬性条件。尤其是加强刑法的学习,通过学习刑法中规定的有关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国企负责人廉洁守法意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结合办案,送法到企,以案释法,用发生在企业的犯罪案件教育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
2、重视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处在新旧体制转制中,经营管理方面发生了变化,针对转制中出现的新问题,更要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使国企负责人员做到按章办事;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对规章制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合理、合法。其次,有了好的制度,还必须要有完善的运行程序,运行程序不合理,也会是一团糟。因此,各国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制度落实。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搞特权,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运行程序的规范。
3、强化对国企负责人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权力如果不受监督和制约,必将使权力滥用,导致腐败。因此要对国企负责人的权力进行制约,尤其是对国企一把手的权力制约更为重要。首先要充分发挥纪检、工会、职代会等组织的监督作用,搞好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做到会监督、敢监督,把监督落到实处。其次在国企应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制度,党政负责人交叉兼职制度,项目投资的审议和效能监察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统派等。通过一系列的制约措施,防止权力滥用以消除国企负责人犯罪的条件。
4、加大对国企领导人员犯罪的执法力度,建立预防体系。要预防,遏制国企负责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国企负责人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当前要重点查办一批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做到发生一件,查处一件,严惩不贷。其次,在打击的同时,要做好犯罪预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机构及相关部门对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监管。检察机关根据查办的国企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发现在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应提出预防检察建议。同时对全体国企人员进行预防犯罪教育。
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要注重建立社会化预防体系,进行综合治理,并采取相应措施,使行为主体形成不想犯罪,不能犯罪,不敢犯罪的心理,这样才能使国企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试论新余市大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新余市检察机关在加大力度查办大型国有企业贪污贿赂等犯罪的同时,充分运用检察职能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各种配套的法律滞后,体制、机制、管理不够健全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的时有发生。新余市是个工业城市,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份额占有很大比重,如何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力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务犯罪的特点
当前,国企领域经营管理者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1998年至2001年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国有企业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共98
件104人,从总体上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发案率高,职务犯罪呈普遍态势。由于我国现处于新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确立、国企改革的深化,生产要素流转日趋频繁,出现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措施以及市场自身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国企领域职务犯罪普遍存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发案的部位看,计划、购销、财会、技改等责重权大的重要岗位或关键环节较为集中。
2、犯罪主体中企业的厂长、经理和中层领导干部居多。犯罪人以握有实权的“一把手”居多。1998年至2001年,“一把手”因涉嫌职务犯罪落入“法网”的有49件51人。单位领导掌握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大权,极易成为腐蚀的对象。基于这些便利条件及对金钱贪欲的滋生,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放松了思想警惕和有关法律政策的学习,错误曲解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内涵,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而走上犯罪道路。
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犯罪分子贪欲膨胀,作案次数多、时间长,作案时胆大不计后果,犯罪数额大,有些甚至特别巨大,涉案标的触目惊心。此外,犯罪分子在作案谋利的同时,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一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社会风气恶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
4、亏损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犯罪侵害的“重灾区”。在查办案件中,通过对一些国有企业发案情况分析,当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与之相应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作用都比较好。反之,当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严重亏损,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稳定,造成人心涣散、秩序混乱,一些心术不正者乘虚而入。一些厂长、经理在企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仍置企业的生死于不顾,在洽谈被收购、重组事项过程中,牺牲企业利益,为向对方索要贿赂,中饱私囊,严重挫伤广大职工改革和生产的积极性。
5、窝案、串案、涉外案件有上升趋势。目前,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群蛀”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内厂长、经理与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之间,会计与出纳之间本应是管理、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却变成了相互勾结作案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自主经济,随着企业内部改革深化,如部门承包制、岗位责任制度等实行,各部门、岗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往往为谋利而沆瀣一气,合伙作案。另外,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国际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与境外人员相互勾结,串通作案的现象也在不断出现。
二、国企中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
1、依法治企观念淡薄。一些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内涵,依法治企的意识较差。他们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封建的家长制作风管理企业,打着“企业行为”的幌子,或大肆请客送礼,交友铺路,搞感情投资,寻找“缺口”和“靠山”;或挥霍浪费,花天酒地,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或行贿受贿贪污挪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中饱私襄。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念扭曲,拜金主义思想膨胀,法制观念淡薄,权力到手后,私欲膨胀,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滥用职权,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
2、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企业在面对市场获取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中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一些经营管理人员手中的权力也相应加大,但与此对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却相对薄弱,给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国有企业内部有党组织、纪检、监察、职代会等,但都属于“内部制约”,“内部人”要对自己的直接领导进行监督制约,起到名副其实作用,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形成之前,在多职一肩挑的情况下,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用人一句话,花销一支笔,开会一言堂,办事一挥手”,独断专横,唯我独尊。而国有企业外部的监督制约往往鞭长莫及。
3、职务犯罪成本很低。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具有发现难的特点,相当一部分职务犯罪案件得不到查处。有些案件虽已被检察机关查处,但案件移送起诉后,犯罪分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往往处理偏轻,从被查处的这98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看,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注:实刑)的只占有极少的比例。
三、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加大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预防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是保护和服务国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检察机关在这方面要积极探索,有所作为。
1、通过查办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经常分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强化基础工作,达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如2000年某区院在查办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时,发现该企业设备材料部门在回收废旧物资管理方面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此该院及时提出完善交接手续,建立回收台帐的建议,从而堵住了废品流失渠道,当年实现废品回收210万元,比上年增加61万元。
2、结合办案,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开展系统预防。对严重遭受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侵害的行业和领域,尽力协助做好强化管理工作,想方设法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如某区院在一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原材料及设备材料的采购、产品销售等五个领域建立联系点,通过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了企业依法治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明显的效益。
3、运用检察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企业重点工程的专项预防。重大建设工程是职务犯罪案件的高发、多发领域,为防止“工程上马、干部下马”,检察机关应结合检察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和重大基建项目中,对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中招投标、采购、监理验收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做到同步监督,促进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工价优廉的专项预防工作。
4、加强在国有企业中的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帮助企业人员用法律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促进依法治企和企业廉政建设。检察机关应主动与宣传新闻部门联系,采取发表电视讲话、举办新闻发布会、印发宣传材料、制作电视节目专题片,举办反贪成果展览、巡回演讲、以案释法、知识问答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和法律法规知识,使有关部门和领导了解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易发部位及其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选择一些服刑人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到有关企业进行现身说法,以犯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警示、教育企业人员以此为戒,达到自律、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浮梁县粮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做法
浮梁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全县粮食系统有职工近千人,有23所粮管(站)所,点多面广。尽管国家对粮食市场己经放开,但粮食系统的有些管理还不能与改革中的市场经济接轨,监督措施也不到位,出现漏洞和死角,易滋生职务犯罪。如何预防这些职务犯罪犯罪,我县检察机关的做法是:
—、加强监督管理,及时遏制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粮食系统职务犯罪,还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及时发现站、所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促其改正,也有利于粮食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涡洞。
认真做好站(所)长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有效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的问题。今后粮食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离任审计工作力度,要把对重点产粮区的粮管所财务的审计作为重点,防止一些站(所)通过私自卖谷建立帐外帐,假借为职工谋福利等名义搞违法活动。同时,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领导要认真听取审计干部对下属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实行中心的运行模式
当前有些做法是向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或资产—体化公司,承担重大投资项目的业主公司和使用财政性资数额较大或财政政策性补贴较多的单位,企业要派财务总监。该种做法存在较严重的少报,瞒报的问题,该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的理解应该粮食主管部门收回下属(站)所的财务、营销权等,也就是该站(所)实行报帐制,营销由站(所)自行负责,凭粮仓主管部门结算中心的调拨单进行结算。这样有可能有效的杜绝站(所)长的权力过大,可预防他们自认为资金运转不灵时,出现私自卖粮和空库的观象。—定要从源头上、制度上管理好站(所)的财务开支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发生职务犯罪。如在查办的汪某贪污案件,就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卖谷(使仓库空库),然后也不入财务帐,开些内容虚假的发票自批自报,私吞国有资产。又如某站(所)长,利用权力之便,空开入库单,套取本单位的现金,归己所有。
三、加强监督制约机制
如果发生职务犯罪的单位制度健全或者比较健全的话,那么监督制约不力就是发案的重要客观原因。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其手中的权力必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制度监督、党政纪检、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等。这些监督—旦乏力,贪污、渎职等职务犯罪就有可能发生。客观地说,发生职务犯罪的单位虽设有监督部门和监督制度,但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监督方法和监督程序,应该说有监督权的不敢大胆监督。有的时候甚至流于形式。如前面所提到二个案例,就足以说明监智不力的原因。各乡镇的粮管所各种规章制度都订了一些,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基本上没有付出行动,上级主管局的监督也没有到位,没有做到经常的去盘库、验库,致使下属有空可钻,造成了站(所)长权力没有监督制约,另外粮管所的职工也不敢监督,怕自己来自下岗的威胁。这些现象的出观都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力引发的职务犯罪。
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环节,加大教育管理的力度。这也是职务犯罪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一般地说,一个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这个单位的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机会就可能少些,但是,有的单位对学习不重视,一旦要求政治学习或者法律法规学习,便视而不见,甚至充耳不闻,有的单位摆不正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经济工作的关系,注重业务和经济工作,轻视职工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有的单位对职工的不利思想矛头不加重视,没有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有的单位对已经出观的违法犯罪现象不敢制止,不敢处理,甚至隐瞒不报,任其发展,使干部队伍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了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如粮食局某些领导主导思想就有轻思想政治学习,重业务和经济想法,只里你某个所长能搞到钱就可以。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也促长了职务犯罪,就是逢年过节各地粮管所都要拿出可观的资金去走访领导,有关业务单位,名曰沟通感情,实际是慷国家之慨。据调查统计,某所一年下来请送就得花去将近20万元。这都是职务犯罪的温床。发现违法犯罪,不处理也是滋生职务犯罪的又一温床,如某所职工系县某领导的亲属,他私自空开入库单,套取现金8千余元,被发现后只是退了赃,粮食主管部门也没有作出任何处理,也不报告司法部门,象这样的事情给后来人留下了不好的先例。还有—例某所长空库8万余元。然后是以上级经费拨款未到就动用该笔粮款开支,主管局也派审计人员下去审计核实了此事,但到目前为止,该局也未作出处理,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严,处理不严造成的后果。
采取的预防措施:
一、加大查处力度,构筑威慑防线。粮管局纪委和捡察院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别发挥党政纪和法律的特殊功效,对粮管所的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起,查处—起,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职务违法犯罪的发生。对粮管局所属工作人员构成违纪和涉嫌犯罪的人,要坚决查办该党政纪处分的坚决处分,该法办的依法处理,以此震慑职务违法犯罪者,要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化大预防。
二、加强法制教育,筑起思想预防,检察院与粮食局建立长期预防协调联系,使预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与粮食系统主管部门订立《共同预防职务犯罪联系协调制度》,以联合行文的形式予以公布下发,另外粮食局以党委纪委的名义转发了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对预防工作进行安排,周密部置,组织粮食系统特别是站(所)负责人观看省院制作的《非常预警》教育片。组织干部职工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拒腐防变的意识。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多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深入细致地作思想工作,把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围、娱乐圈和社交圈。要及时针对性和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采取措施防范,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教育和管理,达到干部职工思想纯洁的目的,使工作效力明显提高,粮食收购、销售资金运转安全,减少职务犯罪。
三、加大宣传,拓宽社会预防。一是要粮食局党委、检察院从大局出发,利用各自的优势,向全体员工大力开展预防宣传,以唤起全系统参与预防的意识。要在各站(所)开辟有关反腐败和预防工作的专栏,宣传预防工作的意义规定和成果,要不定期给干部职工上法制课。检察机关要利用查办的典型案例,制成图片、摄像等工具进行巡回宣传。二是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分析,针对粮食系统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堵漏建制的工作,并注意检查建议的落实情况,同时,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要在粮食系统召开座谈会,联席会,共同分析,该存在的职务犯罪现象的规律及案发原因,共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从源头上预防粮食系统职务犯罪。(编辑 许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