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

时间:2019-05-12 01: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

第一篇: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

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逐渐企稳,防控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成为了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而在债务风险的防控中,如何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又是关键的一环。

众所周知,此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各类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违规担保等方式形成一些隐性债务,债务的隐蔽性提高,风险管控难度加大。为规避监管,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正通过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出现。例如,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包括PPP引导基金)这种融资模式,“明股实债”使得财政负担的资金成本显著增加。

隐性债务的顽疾不仅隐藏地方政府的真实杠杆水平,同时无形中消耗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由于隐性债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因而严格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根本上应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地方与中央、财政与金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出边界,厘清权责。

首先,解决隐性债务问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加快改革。与此同时,还要改变政绩考核机制、打破刚性兑付、破除隐性担保,既形成长效机制,又有短期可操作的方案。

其次,优化各级政府之间财力与事权的组合,保证地方政府事权和财力的合理匹配,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内在压力和冲动。在此基础上,在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要明确其在职期间的“社会经济成效―政绩运作成本―债务风险水平”的联动考核标准,强化其离任审计,增其预算约束感。

最后,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上,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持续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形成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性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的问责力度和处罚力度,鼓励规范有序地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外在环境。

@中国小康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标准正式发布。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等。

@孙晓青:一直很喜欢吃海鲜,这下长知识了!

第二篇: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举债机制

目录

一、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一)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现状及问题

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四万亿投资推动了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与规模的超常规增长

2、融资规模的急速扩大与偿还来源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地方财政风险

3、商业银行对融资缺乏有效的信息识别能力导致大量不健康贷款产生

(二)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

1、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存在融资需求

2、我国政治体制及官员升迁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存在内在的高负债的倾向。

3、融资平台缺少股权制衡机制,市场力量难以进入融资平台

二、界定和明确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利益边界

(一)融资平台与政府间的基本关系——企业和股东

(二)政府在融资平台中的利益边界

1、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资产收益权和表决权

2、按照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不包括担保责任

3、作为董事会成员,提名高级管理人员。

4、作为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的招标人

5、按照公共品补贴原则对纯公益性项目提供财政转移支付

6、根据融资平台特点设定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吸引民间资金进入

三、完善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

(一)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平台公司股权结构

1、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融资平台

2、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重其经营行业的多元性。

(二)聘用非政府人员进行管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三)降低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绝对控股”,引入股权制衡机制,(四)建立健全地方融资平台内控机制,提高财务披露与透明度

四、整合融资平台之间、融资平台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同类业务

(一)理顺各类平台业务内在关系,清理无效交叉,按照业务特性整合资源,提高融资平台内部业务协同效应

1、理顺各平台业务内在关系,清理平台间业务无效交叉

2、熟谙各类业务间关系,依其特性对平台公司进行整合,提高融资平台内部业务协同效应

3、清理整合部分政府主管部门交叉职能,将可下放部分下放融资平台

(二)清理合并规模较小的融资平台,保证融资平台资源协作运用空间充分

1、县乡级融资平台的激增导致风险急剧上升

2、县乡融资平台的设立不符合融资平台经营所具有的规模经济的特点,3、清理县乡区级融资平台,以地市为统筹进行平台建设

(三)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统筹融资平台,严控风险,为地方政府建座“防火墙”

1、建立金控公司统筹融资平台,协调资源运作

2、严控风险,为政府建座“防火墙”

五、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的外部监管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二)完善融资平台审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三)建立健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四)建立融资平台评级机制

1、评级机制有助于融资平台引入市场资金

2、评级机制有助于对融资平台经营产生约束作用

(五)加强融资平台的日常经营监管

1、加强项目的立案审核监控

2、加强项目进行中风险监控

3、加强对于平台公司的跟踪审计工作

4、加强融资平台日常KPI汇报管理

(六)完善融资平台的惩戒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应赏罚分明,形式多样。

2、建立平台公司退出机制。专题三:规范地方融资平台行为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飞速的发展,无可讳言,其为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公共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然而,长期缺乏规范性的发展,使得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累积的大量的风险。如何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行为,使其能够合法、合规、合理、健康、良性的运作与发展,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这一创新性实践更好的扮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助推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活水”而言,至关重要。

一、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一)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现状及问题

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四万亿投资推动了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与规模的超常规增长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起步,到2009年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时期。2008年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在相关部委指导意见的鼓舞下,地方政府进一步集中资源,全面展开融资平台的设立,继续强化国资公司、城投公司、开发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的功能,做大其资本金规模,将部分财政资金、划拨土地、国有股权乃至学校、公用地等都纳入融资平台的资本金中1。

2008年初,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 而据中国人民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 全国地方融资机构已达8000多家, 其中县级融资平台占70%以上。各级融资平台管理的总资产约为8万亿元, 总负债已达5万亿到6万亿元的水平,平均负债率高达60% 以上。2

2、融资规模的急速扩大与偿还来源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地方财政风险

伴随着各类融资平台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高负债倾向所产生的巨额融资规模已远远超过其还本付息能力,高达60%的融资平台平均负债率,极大的加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债务风险。此外,巨额的贷款余额偿还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担保本身的法律无效性,也为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3、商业银行对融资缺乏有效的信息识别能力导致大量不健康贷款产生

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开始大面积涌入地方融资平台业务。但大多数商业银行对政府支持的融资平台并不具备必要的信用信息分析和识别能力,导致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核频频违规,地方政府为融资平台违规担保的现象也十分普遍。12唐洋军,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国外模式与中国之道,2011 杨燕英,刘栓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路径探讨,2011

(二)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

融资平台快速发展所引起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其内在机制的不健全。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存在融资需求

税收制度与相关法律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存在资金缺口。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既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履行相当的事权。而这些事权大多刚性较强,所需支出的基数大,增长也快,地方财政出现了缺口。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使得地方政府存在融资需求。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使得该部分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债务手段进行化解。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局面使得其内在即具有融资的刚性需求。

2、我国政治体制及官员升迁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存在内在的高负债的倾向

我国现行的“淘汰式”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使得官员在进行社会管理和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处于“政治锦标赛”中的官员其决策行为主要按照其任期政绩最大化进行。而“资源密集型”工程或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其决策中最有效率的部分,一方面,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质量,其可获得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其本身亦可获得较强的政绩信号。因此,我国政治制度下官员本身即对高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强偏好。而官员的任期制度与相关金融产品期限的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官员在进行融资时权利义务的高度不匹配,从而越发强化了其极为进行政绩工程而衍生的负债需求。

3、融资平台缺少股权制衡机制,市场力量难以进入融资平台

地方融资平台大多经营公共产品,其本身的低效率所导致的低收益特征使得市场力量不愿亦不能进入。市场力量的难以进入,使得融资平台大多股权单一,而很多融资平台管理人员由政府公务人员担任,更使得其经营完全无独立性可言,其经营大多地方政府“一言堂”。股权的高度集中,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使得融资平台缺少经营独立性。而某些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显性或隐形担保更模糊了融资平台的利益边界,使得其融资决策时缺乏理性的对其还款能力的考量,融资行为明显过于激进而缺乏风险意识,这也在另一方面刺激了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的非理性快速增长。

二、界定和明确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利益边界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理性的经济人)在追求其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为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而采取的一种相互之间交易财 产的方式。企业的这一本质特征实际上意味着以下三点:(1)企业契约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交易财产权的方式,其参与者必然是对投入企业的资产(包括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享有财产权的权利主体。(2)企业契约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签订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深层运行动机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3)企业是由不同的权利主体组成的,他们各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有基于其财产权而获取收益的权利。这就内在地要求参与企业的利益、权利主体必须明确界定各自的主体地位与权利边界,以便合理地分享企业组合资产(包括各企业参与人投入企业的各类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运营过程中所带来的“不确定的最大化利益”。

(一)融资平台与政府间的基本关系——企业和股东

我们认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而言,其本质是一种企业,作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独立的进行经营决策,维持企业的良性运转,对股东负责。现阶段利益边界的模糊以及治理结构的缺失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失去了其作为企业的基本经营独立权,转而成为地方政府变相借债的手段和工具。

而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只能是“股东”——以财政资金或者土地储备等方式对融资平台注资,按照其出资为限承担其有限责任。而作为股东,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政府不应也不能对融资平台的债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和承诺行为。

(二)政府在融资平台中的利益边界

现阶段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在于政府对于自身所应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明,管了太多不该管,管的太多,管的太宽。界定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利益边界,主要在限定地方政府可参与的范围,可扮演的角色。综合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资产收益权和表决权

政府作为融资平台出资人,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资产收益、分红的权利。同时,政府可根据其出资份额,对融资平台重大经营事项,行使表决权。

2、按照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不包括担保责任

政府作为融资平台股东,按照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政府不应对融资平台融资行为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

3、作为董事会成员,提名高级管理人员。

政府可作为董事会成员,提名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董事会投票决议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工作。其中,为避免寻租行为,融资平台各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均不应为政府公务人员

4、作为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的招标人

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的招标人,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融资平台作为项目投、承标人对项目进行运作。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实行预防监管的职能,不直接参与项目运作具体细节的决定及执行。

5、按照公共品补贴原则对纯公益性项目提供财政转移支付

对于纯公益性公共物品,政府应承担主要提供职能,由财政提供。对于其委托融资平台投建部分,政府按照公共品补贴原则对承建平台提供足额财政转移支付。

6、根据融资平台特点设定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吸引民间资金进入

对于融资平台,政府可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此促进民间资金的进入,优化融资平台股权结构。融资平台则作为企业,在规则内依法纳税。

三、完善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

完善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引入多元化股权制衡机制的情况下,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过度融资行为。

(一)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平台公司股权结构

1、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融资平台

由于公共物品提供本身所具有的低收益的特点,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欠缺吸引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应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其补贴吸引其购买融资平台股权。例如,可对参股企业进行部分收益所得税的减免。

2、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重其经营行业的多元性。

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平台应特别注重其经营行业的多元性。一方面,在选择投资者时,应选择不同实体的公司。不同行业的公司,能够减小风险的行业集中度、改善融资平台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部分融资平台亦可邀请所建涉及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参股平台,以此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平台运作效率。

(二)聘用非政府人员及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聘用平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时,应尽量规避政府人员,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高管的聘用中,应注重其专业性,选择专业、有经济金融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以保证平台公司的良性运作。高级管理人员应由董事会进行选择、任免。

另外,在融资平台经营过程中,应注意各项目负责人专业水平的选择、培养,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管理团队,是融资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三)降低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绝对控股”,引入股权制衡机制

应积极改善融资平台股权结构,降低其股权集中度,降低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绝对控 股”,积极引入股权制衡机制,从公司内部抑制政府的高负债偏好。

通过内部牵制,使得政府无法单独控制的决策,从而达到股东相互监督的股权安排模式,既能保留股权相对集中的优势,又能有效抑制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害。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外部股东相对于政府的制衡能力就越强,相应地外部股东监督的意愿和能力也就越强,从而股权制衡对维护企业价值的积极作用的效果就越好。

(四)提高融资平台财务披露与财务透明度,建立健全地方融资平台内审内控机制 为确保投资者利益,财务信息披露和高度透明是必要的。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与透明度能够对公司管理者产生内在的约束机制,从而达到优化公司治理,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绩效的目的。

与此同时,健全融资平台的内部审计制度,从内部控制风险,保证公司的长效、健康经营。建立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有效性原则。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有效性,即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决策层所制定的业务规章和发布的指令,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

②审慎性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必须以审慎经营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骤来防范各种风险,并且设定在风险发生时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补救。

③全面性原则。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④及时性原则。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内控先行”的思想,不能因为法律没有规定或监管当局没有要求而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⑥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的操作人员和直接的控制人员必须适当分开,并向不同的管理人员报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要为负责控制的人员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四、整合融资平台之间、融资平台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同类业务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尤其以县级“府投平台”增长最为迅速,它们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加重了政府债务负担,造成了地方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现存的“府投平台”进行整合。

2010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 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1)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2)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3)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从理论上讲,我们认为对“府投平台”的整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旨在理顺各平台业务特性,清理无效交叉,按照业务特性对进行资源整合,以期提高平台内部业务协同效应所进行的横向业务整合;二是为扩大融资平台经营规模效率、减小其风险成本所进行的纵向业务整合。

(一)理顺各类平台业务内在关系,清理无效交叉,按照业务特性整合资源,提高融资平台内部业务协同效应

1、理顺各平台业务内在关系,清理平台间业务无效交叉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业务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管理、水利、环境保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电力、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这些业务中有的业务能给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收益,属于可经营性公益项目,如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的则是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不能带来收益的,属于纯公益性经营项目,如公共设施管理、水利、环境保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级和县级政府往往组建了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一方面,各融资平台公司往往从事以上提到的多项业务,精力分散业务杂。另一方面,一个种类的业务往往有多个公司同时参与,业务交叉现象突出。平台间的业务交叉与重复产生严重内耗,大大降低了融资平台的经营效率。因此,有必要根据各融资平台业务的内在关系,清理平台间的无效交叉,让每个融资平台都能显现其比较优势,集中优势力量做擅长的事。

2、熟谙各类业务间关系,依其特性对平台公司进行整合,提高融资平台内部业务协同效应

对于各融资平台的横向整合,首先要熟悉各类业务间的关系,知道哪些业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深谙其内在机理。而后依照其特性对各类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同类业务的相关企业或者不同类业务但是存在内在联系的相关业务均可进行整合。

受到普遍追捧的“重庆八大投”模式,在一点上做的尤为突出。比如,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开投)的成立,即是整合了同类业务的相关企业公司,其由重庆开发投资公司(此开投可视为老开投)、公交集团、站场集团三大国企合并重组而成。主要负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及建设,侧重于铁路、轻轨、公交、站场、民航等方面的建设营运。其整合资源,理顺了体制,提高了效率。整合前,有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要分别听取3个企业的意见,程序复杂。整合后,对于城市交通如何发展,直接在公司董事会上讨论解决,什么地方建公交线、什么地方铺轻轨、什么地方建站场,统一协调安排。

另外,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高投)到交旅的华丽转身,则是将不同类但是存在内在联系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的经典案例。2006年,重庆市将高投改名交旅集团。这是重庆市政府对高投的战略转型。其中包含了重庆市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相对交通设施依存度的精准认识,充分发挥了高投修路的优势,使交通与旅游两相互动,共同促进。由高投华丽转身过来的交旅集团很快提出了“旅游管理一体化”的概念,并相继成立“长江三峡”、“都市旅游”、“乌江画廊”三个子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对重庆各景区实施整合和打造。

可以看到,谙熟各类业务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其特性进行平台整合,方能有效提升融资平台内部业务的协同效应,提高融资平台经营效率。

3、清理整合部分政府主管部门交叉职能,将可下放部分下放融资平台

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食品监管部门、文化管理部门、水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治理部门等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非常普遍。一项整体性职能往往分割给多个部门行使,造成不同部门在行使相同或类似职能的现象。如食品监管部门涉及到从“田头到餐桌”的多个部门,如农业、动检、质检、工商、卫生、食品监督等,每个部门各管一段;水务管理分散在水利、环保、建设以及公用事业等多个部门;交通管理中的路政与运政、公交与轨道及出租车客运分离等等。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机构设置过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权责脱节的弊端,造成行政系统部门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协调困难、内耗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3。

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将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利下放,将其合并到地方投融资平台中去,由融资平台集中办理原应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的事务,政府职能部门仅发挥其引导、协调、监督的作用,两部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清理合并规模较小的融资平台,保证融资平台资源协作运用空间充分

1、县乡级融资平台的激增导致风险急剧上升

2009年末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大约8000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除了规模的爆炸式扩张,融资平台结构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大批县级融资平台,截至2009年末。县乡级 3王玉明,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构建地方大部门制,2008,(08)融资平台共4907 家,占全部平台数量的60%,贷款余额约1.85 万亿,占全部平台贷款余额的25%。在一年半时间内,县乡级平台数量迅速扩张了3倍,占融资平台的一般以上。

县乡级“融资平台”的功能与省市级相同,而由于其财力有限再加上其管辖地域相对狭小,可供利用资源相对贫乏,这就注定了县乡级“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县乡级“融资平台”不仅使得原本紧缺的银行资金呈分散化,不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还造成了县乡级政府的债务风险及银行信贷风险的急剧上升。

2、县乡融资平台的设立不符合融资平台经营所具有的规模经济的特点

融资平台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和单个项目相比,其抗风险能力大很多。一是单个项目有盈有亏,而融资平台可以用盈利弥补亏损;二是部分行业收益比较稳定,但有些基础设施行业具有公益性质而没有财务收益,融资平台通过行业整合,能够以丰补歉,使两者都能顺利融资;三是同一个行业的项目周期不同,有的项目已经还完贷款,还在收费;有的刚开始筹建,可能缺少资本金而难以立项,其至于同一平台进行整合,融资就成为可能4。因此,一定规模的整合“空间”,是融资平台良性运作的基本保证。

而县乡级融资平台,其过小的规模明显不符合融资平台规模经济的特点,在经济学角度,其存在明显效率地下。

3、清理县乡区级融资平台,以地市为统筹进行平台建设

在进行行业梳理整合的同时,对于某些规模较小的融资平台应进行纵向的梳理合并,取消小平台,合并后的融资平台应拥有充分的资源协调运作空间。

因此,存在上述问题的各地方应首先学习石家庄的“四资整合法”,将其国有“四资”(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进行有效整合,将县乡级“府投平台”逐步合并到省级或地市级,或将区县的政府基础设施融资平台重组为县域投资发展公司的子公司,市县两级通过母子公司形式实施县级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以此改变国有资源浪费、资产低效、资金分散、资本缺位的状况,为城市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公益类项目建设构建一个开放式大规模的投融资平台,发挥其规模经济优势。

(三)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统筹融资平台,严控风险,为地方政府建座“防火墙” 金融控制股份公司简称(金控),以控制其他公司的股份作为主要业务。根据控股关系形成一种母子公司关系。母公司除控股子公司外,本身还有特定业务的控股公司为事业型控股公司。本身没有特定业务,专门以控股子公司为公司业务的控股公司称作纯粹型控股公司。4周慧兰、曹理达(2009)

1、建立金控公司统筹融资平台,协调资源运作

建立金控公司,通过控股关系统筹各行业融资平台,归口国资委管理,有利于从宏观上协调资源,进行资本运作。各融资平台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由金控公司控股形成一种母子公司关系。金控公司主要负责对其子公司进行战略指引。于此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金控公司还可参与处置不良资产、储备土地、参股国企等方面运作。

2、严控风险,为政府建座“防火墙”

金控公司作为归口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其存在防止了地方政府直接插手融资平台经营,缓冲、降低了地方政府风险,其存在无疑为地方政府建了一座“防火墙”。

在金控公司的建立上,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简称渝富)的运作为其设立提供了成功范本。重庆渝富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金10亿元,归口国资委管理。是重庆市的地方金控集团,负责处置不良资产、金融控股、土地储备、参股国企;在“九大投”中,渝富作为金融类的投资集团而别于另外八大建设类投资集团。渝富运作模式主要有3个。分别是不良资产处置、资本运作与储备地产。这三个模式中,重庆渝富娴熟地变换着角色。其发动大量现金资本直接进行投资已成为常态;在不良资产面前,它以资产管理公司身份出现;对金融资本领域大举进入,又现回金控面目;坐拥大量土地储备,则近似一家地产集团;其“善变”的协调各方关系,充当着重庆国资委统筹融资平台的有力工具。

重庆模式结构

五、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的外部监管

现阶段我国融资平台公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监管制度措施还相对不完善。建立健全监管法律制度及体系,加强其外部监管,有利于规范融资平台经营行为,减小相关风险,对于我国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外部监管包括对与融资平台经营过程中事前规则建立、事中风险管控以及事后惩戒机制三个方面内容,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监管体系。

(一)建立健全融资平台相关法律制度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设立和运行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府融资平台领域,一些《公司法》的基本原则难以落实,融资平台公司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二,非货币财产出资很难处置变现。在不少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财产构成中,货币出资部分一般较少,大部分的出资均为非货币性资产,甚至有些出资资产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或者行政部门的办公设备等,处置变现极为困难。第三,公司法人治理不够健全,经营管理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操作。第四,项目建设手续完整性较差。一是项目法律手续不全,在申请贷款时,部分大项目的合法性手续往往不完全齐备。存在未取得有效批文或有效批文不完全,一边建设、一边报批等的现象。第五,相关担保缺乏法律依据。

针对上述法律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的出现。

1、推动立法或出台司法解释,完善权利质押制度。除了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制定规范融资平台的措施外,还要积极通过立法或出台司法解释对相关的事项做出新的有效的规定以从根本上防范此类质押的法律风险。

2、严格约束出资人资格,强化地方融资平台自身的建设,督促平台公司尽快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其市场运作和资本运作,加强平台公司自身造血功能,确保稳健运行。

3、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融资责任制度,约束地方政府行为。

4、由于我国《预算法》尚未将政府债务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内是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庞大的主要原因,融资平台增加的是政府隐性赤字,导致政府隐性风险大,《预算法》应明确指明将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张

(二)完善融资平台审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审计制度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中有着重要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制度强调宏观性、建设性、预防性、主动性和时效性,以此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有助于协助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了解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审计署应根据《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尽快制定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类融资平台的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公告等,使审计机关在调查过程

杨正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设立和运行中的法律问题探析[J] 甘肃金融 2010(12)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会计政策的使用上随意性较强,信息披露制度形同虚设,比如存在资产虚增,财务报表“事业化”,计量基础使用不规范,或有事项披露不足等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完善融资平台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提升企业的透明度。作为法人公司,平台公司要严格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履行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在科目使用、合理计量、资源评估、财务确认、关联交易披露、风险揭示等方面,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且从人员匹配,制度保证等方面,确保其财务状况简洁明了,合理可信。

(三)建立健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是防范风险发生和控制风险程度的有效手段,是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核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形成有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投融资平台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投融资平台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地发现风险信号,预测面临的风险,从而使有关部门能够在投融资平台风险的萌芽阶段就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把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之内,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能够健康发展。

(四)建立融资平台评级机制

外部评级一般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评级技术和方法,拥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更重视对评级对象偿债能力、意愿的评价,尤其关注行业间风险的比较,能够给出相对准确的评级结果。同时外部评级机构外部评级机构一般拥有更多的渠道搜集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企业相关的负面信息,因此对公司进行评级时一般较为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外部评级机构是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不易受委托方和评级对象间利益的左右,其评级结果为市场所接受。

1、评级机制引入有助于融资平台引入市场资金

完善的外部评级机制,一方面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融资平台运营状况,实现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向市场提供了融资平台的价值信号,为融资平台引入民间资金提供了有效信息。

2、评级机制引入有助于对融资平台经营产生约束

外部评级制度在一方面向提供了融资平台的价值信号,另一方面亦对融资平台经营产生约束作用。其存在能偶帮助融资平台公司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公司的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抑制其非理性过度融资行为。

(五)加强融资平台的日常经营监管

1、加强项目的立案审核监控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2、加强项目进行中风险监控

加强融资平台贷款跟踪管理,及时掌控资金运用。贷款发放以后,金融机构应当对贷款合同的履行情况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全面搜集融资平台公司已经完全履行主合同项下义务的有关证据,督促其及时将质押物产生的收入转入特定账户。在主债务到期未获清偿的情况下,应尽快与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协商,尽早采取措施收回贷款,防范可能的风险。

3、加强对于平台公司的跟踪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在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审计工作时,应制定短期和中长期两个层次的审计目标。利用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部门应“因项而异”,对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采用不同的跟踪方式。对于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融资平台,审计应重点跟踪其项目在融资过程中是否合规、公开和透明,并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持续跟踪监督,关注其是否按规定不再承担融资责任,不再保留融资平台的职能;而对于有稳定现金流入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的融资平台,审计应重点跟踪信贷资金投向是否合理,项目建设是否有力、有序和有效。审计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时,应联合工程建设,资源环保等行业的专家,通过对投资项目前期规划、论证进行评估,所监督的项目是否存在搞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及面子工程的现象;通过对投资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关注项目建设是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控制度是否有效、项目进度是否合理有序,进而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通过对建设项目投入运营使用情况进行后续跟进,评判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产生稳定经营收入,是否具备长期还款能力,评判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否顺应民意、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适时揭示项目建设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重大风险关键点,进一步防范财政风险的扩大及向金融风险转化的趋势。

4、加强融资平台日常KPI汇报管理

KPI指标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其运用具有简洁、高效、低成本的特点。由于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普遍特点是管理基础不成熟,发展战略不清晰,因此在此阶段监管部门选取企业的一些KPI指标要求其定期汇报来了解和监管融资平台的发展程度和方向,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6陈珊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计研究[J] 审计月刊2010(08)第24-25页 在指标的选取方面,可以选择三类中国公司常见的指标:(1)发展性指标:基于公司战略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发展性指标的作用在于,以更为清晰和量化的标准,阐述企业的战略意图,指明企业经营的方向与重点。(2)改善性指标:基于公司经营改善的关键绩效指标。具体选取改善性指标时,可以从指标的波动性程度切入,通过与外部标杆企业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发现那些波动性大、差距也大的指标。(3)监控性指标:基于企业经营保障的关键绩效指标。

(六)完善融资平台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激励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规范,也能够对于违规意愿产生威慑作用,减少其发生。

1、激励机制应赏罚分明,形式多样。

对不守信的融资平台公司可采取社会、行政、组织、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如对违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罚款,降低其信用评级等。而对于资信较佳的融资平台公司可以颁发信用卡,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扶持企业范畴,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

2、建立平台公司退出机制。

应建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推出机制,对于长期资信水平恶劣的融资平台,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同时追究其公司管理人员管理责任。

第三篇:地方政府陷债务怪圈 上届“合法”过度举债不追责

地方政府陷债务怪圈 上届“合法”过度举债不追责

2013年11月13日 09:46 来源:中国经营网综合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今年2月,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代市长。这次调任甚至引发部分大同市民春节期间上街挽留。据媒体报道,当地一些居民尤其是部分开发商担心后一任领导能否切实履行前一任主政时的征地、拆迁、安置承诺,也不知道政府到底有多少家底,究竟欠了多少债务。

数据显示,“造城市长”耿彦波主政大同期间,大同市主要城投公司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末的81.82%增长至2012年末的85.34%,同期刚性债务余额由25.93亿增长至96.62亿元。随着组织部门的一纸调令,耿彦波离开大同,上任太原。

一般认为,其实离任审计原应作为调动官员的依据。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先调任,后审计”。因此,离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评价就大打折扣,对党政领导人的过度举债行为几乎不存在约束作用。

2010年,中办和国办联合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责审计规定》,首次将“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一项纳入对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经责审计的范围。但这并未改变经责审计中政府债务审计处于边缘甚至被忽视的地位。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审计署经责审计课题组负责人蔡春表示,“虽然两办颁布了相关规定,但是和操作中对领导干部离任时的债务审计和规定还是有差距的,而且究竟该怎么开展离任时的债务审计,也没有明文规范。”

“有的时候,债务情况的变化很少甚至不会写入经济责任报告。”华南某市审计局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因为政府机关报表体制是现收现付制,经责审计主要从财政资金审计入手,延伸至资金的去向、使用各方面,举债资金并非财政资金,所以审计也就不会把债务作为重点加以披露。”

此外,由于受人力、时间等审计资源因素的制约,加之中国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异常频繁,经济责任往往很难对一个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全部时间范围进行一次性的完整审计。

“经责审计虽然范围很广,但是实务审计中审计机关关注更多的是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效果、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等情况。债权债务审计现在也会纳入经责审计的内容,但一般不会是审计的重点。”东部某省审计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前述审计厅人士介绍,只要政府领导人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举债,审计是认可的。如果债务风险过高,审计人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建议,提醒地方地方政府注意债务规模,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强制性。从目前来看,尚无地方党政领导人因为债务风险过高而承担责任的案例。实务审计的时候,即使发现党政领导人任职期间有过度举债的行为,并不能说明其中存在问题,除非存在违规举债,比如夸大抵押资产价值、财政资金违规担保举债。

横亘在这一改革路上的难题是:两年前,中办和国办出台过类似规定,但是收效甚微;经责债务审计的操作细则并未出台。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尚无地方政府因过度负债而被处罚的先例。

蔡春称,离任审计的时候,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过度举债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任中审计可能会好一点,如果任中举债过多,我们在写审计报告的时候做出风险提示,建议控制一下债务规模。

今年下半年以来,湖南、安徽、厦门等地陆续出台债务管理办法,将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纳入党政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湖南省明确提出,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要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和当事人的责任。

随着干部流动常态化,一届地方政府任期内有可能经历多位主政者。本报记者采访显示,几乎没有地方能就这些官员的举债行为进行详尽的评估。于是,正常的城镇开发与“换届经济学”交织在一起,主政者的压力更需要用准确的债务信息予以化解。《人民日报》近日甚至刊文指出,欠债越多的地方,官员提拔得越快。多地出台措施,欲强化对党政领导人的举债约束,被寄予厚望。

报道称,多方调查了解到,经责债务审计若要“还离任者清白,给接任者明白”,既要调整对地方政府党政领导人的考核方式,更重要的是完善经责债务审计的制度设计。

第四篇:关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的分析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教师评语: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分析

摘要针对引发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思考,详细说明地方债券的相关内容,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剖析我国地方举债的优缺点,并说明地方举债的相关政策意见。关键词地方举债财政政策必要性

Offers loans the question analysis about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 Abstract In view of initiates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 to offer loans the question ponder,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local bond the related content, and compare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alyzes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which our country place offers loans, and explained the place offers loans related policy opinion.Key words: The place offers loans Finance Policy Necessity 0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遭遇通货紧缩以来,政府积极使用积极地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稳定部分群体的收入预期;增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和维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这些措施的推出无一不是针对经济增长减速这一严峻问题的,旨在通过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加,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适度营造宏观经济景气环境,带动自主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增加。然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似乎不尽人意:政府赤字连创新高,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仍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这种状况不禁令人对目前财政政策的效果产生疑虑。1引发地方举债的问题思考

尽管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会因此收敛。现实中,地方政府或公开或隐蔽、或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包括中央国债转贷、中央设立的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专项贷款、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直接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各种欠款和挂账等。

根据世界银行对政府债务的划分方法,这些债务可以分为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于地方财政的影响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具有规模巨大、隐患严重的典型特征。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控制和缩减地方政府债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因此,地方债务数额才达到了惊人的7万亿元,并且规模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1)《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 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之中。此前业界盛传,财政部牵头制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文件将于3月底出台。时至今日,上述文件仍未出台,最新消息称,规范文件或因地方政府的反对而延迟。4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一份措辞强硬、名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的文件。此规范文件在保证在建项目完工的前提下,将地方融资平台分为三类,以“分而治之”的方式化解风险。(2)地方债务划分四类

规范文件称,对地方政府举债和融资平台举债分类管理,存量债务将全面清理核实。“新老划断”成为处理的一大亮点。据了解,2010年3月1日成为新老划断的时间点,即对3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债务,原则上通过现有还款渠道还款,不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3月1日后,政府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举债。事实上,由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存量债务的确切金额暂无专门的统计。目前,业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普遍维持在9万亿元的判断。对存量债务,此份规范文件将其分为四类: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举债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债,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性项目建设举债,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竞争性项目建设举债的债务。上述四大类中,其中三类均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文件要求对上述四类存量债务分别进行清理核实,清理核实结果由相关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政府财政部门备案。此外,对于存量债务要明确偿债责任,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严格规范担保程序。此前地方政府和人大担保无效的传言亦在此份文件中做实。规范文件严禁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承诺函、回购协议等方式、为企业(包括融资平台)等多种融资行为提供直接或变相担保。此外,文件还规定,严禁平台公司直接或变相以政府信用提供担保。在上述两条规定下,此前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连带责任”的关系被斩断,这也意味着融资平台今后无法以政府信用为名获得银行贷款。在卡住增量的同时,文件还对三类融资平台的去留进行了规定。规范文件称,对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和融资任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完成在建项目后,不再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其相关业务和资产应剥离;对整顿后继续承担有稳定经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以及主要承担竞争性业务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要规范运作;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任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坚决予以取消。据了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融资平台承担公益性项目,上述三条规定若得到落实,将意味着有相当部分的融资平台面临转制。(3)地方政府债券有望开闸

整肃融资平台的前提是完成在建项目。规范文件称,妥善处理带有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对公益性无现金来源的涉及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审核后要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多种渠道,安排相关资金。对其他债务资金涉及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要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宏观调控政策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保证这些项目建成投产。“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部分县市对投资的需求非常大,因此融资平台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建议,应该通过政府债券或其他方式满足城镇化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建议,现阶段可以允许省辖市一级的地方政府融资,此后根据发展状况可扩展到县级政府。对于呼声颇高的政府债券,规范文件表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实行审批制,符合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并经当地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可在规模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市、县政府可由省级政府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限额内举借。

目前,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单独发债。省级政府采取中央代发的方式发行债券,今年国务院将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2地方债即“地方政府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也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1)定义:凡属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不少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债券,它们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一样,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正因为如此,国外没有将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构成的集合称为地方政府债券,而是市政债券。因此,如果将来地方政府可以获准发行财政债券,应该将其与中央政府债券一并纳入政府债券即公债的范围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而不宜教条地与市政企业收益债券一起形成市政债券范畴。(2)中美对比

美国的市政债券是从偿还责任的角度来定义的概念,因此,市政债券并非完全的政府债券,也许正因为如此,没有称为地方政府债券。中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不过中国债券业内也往往把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列为地方债券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原因乃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般都免交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地方政府尚不能发行债券。(3)优点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无疑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人大通过的发展规划,更加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成熟,地方人大在监督地方政府方面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中国的政治体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4)缺点

A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面临着《预算法》的制约。我国《预算法》严禁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修改法律,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不会成为现实。

B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举债之后,将会出现破产问题。而中国目前尚未对政府机关破产作出明确的规定,一旦地方政府破产,中央政府将承担怎样的责任,地方人大将作出怎样的安排,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盘考虑。

3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制化思考

(一)明确权限:地方政府举债的前提

(二)信息公开:地方政府举债的生存之道

1、强化地方债务数据公布制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2、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国家信息系统,强化中央政府债务监督

3、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法律监控制度

(三)多方监管:地方政府举债法制化的保障

1、中央政府监管:集权与放权的集合

2、建立地方政府举债双重追责机制

3、发挥地方人大预算中的审议权 4相关政策建议

(1)尽快修改《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清除制度障碍提供法律依据。《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在实践中出现较多问题,如操作性不强,某些规定与事实不符等,1999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修改《预算法》,不过当时中央政府债券发行风头正健,很少有人提出因地方不能发债而修改《预算法》。当前形势下,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经开始制约财政政策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应尽快将《预算法》的修订纳入“人大”议程。

(2)严格政府官员考核标准,完善内外监督体制,制定辅助措施加强反腐力度,如强化金融实名制,逐步实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3)为防止地方债券发行冲击金融市场,在初始阶段允许地方债券发行应当遵守两个条件:第一,债券发行应面向本地居民和法人,不鼓励在全国范围发行且短期内不允许上市流通。第二,发行资格由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审定,用以从宏观角度控制地方债券发行总规模,协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关系。

(4)适当赋予地方制定税种选择税率的权力,并建立地方债券偿债基金,保证地方债务的偿还有所保障。

首先,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拥有的事权应与财权一致,当由地方负责本地基础设施的提供时,地方政府增加了事的决策权,相应地也应拥有财的决策权,即地方收入与支出的自主权利。当被允许以发行债券来增加地方收入时,应又将派生出债权与税权的对立统一。因而可允许地方政府在地方人大和中央政府都认可,并在不妨碍全国范围的企业竞争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情况选择税种和相应税率,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只适用于当地的税种,使地方发债还债有更加可靠的财政收入保障。

其次,从概率意义看,即使制定执行了最严格的发债标准,也会有不确定因素导致偿债风险的发生,因此应当设立集中偿债基金,可由地方财政根据举债额以一定比例缴存偿债准备金,中央财政每年也向偿债基金注入相应比例的资金,由中央代为管理。

(5)逐渐取消税收制度上不合理的歧视性或优惠性规定,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上,保持制度供给的统一性。提倡给某些行业以整体性优惠,尤其是关乎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风险行业,反对给个别企业以政策优惠,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出外部环境约束相等的公平竞争环境,确实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拔出真正有效率的企业,在公平的基础上鼓励效率。所以,凡是涉及企业的税收制度都应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

(6)准确界定政府职能,积极推动公共财政的建立。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的事权,重新核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除中央政府要承担一些大型、长期、跨地区的重点项目外,一般盈利性项目应交由企业承办,地方财政把支出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5结束语

我国的地方举债问题很令人矛盾,而将地方举债与相关制度相结合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参考文献;

[1]李茂生,柏冬秀。中国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安体富。减税还有空间[J].财政与税务,2001,(4)。

[3]张亚斌。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财政政策的微观化[J].财政与税务,2001,(10)。[4]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中国地方债券市场发展研究》课题组。我国已经具备开放地方债券市场的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01,(12)。[5]张海星等:《地方公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6]地方公债与地方经济发展课题组:《发展省级地方政府公债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1999年第11期。1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4 检索词(式):地方政府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地方政府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政府举债必要性的研究著者:李田霞 载文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

2009

年卷

期:

页—— 71 页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债的特点、影响,从地方政府自身、财政结构体制、社会总体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并指出此政策的前提是必须严格规范监管地方发债的规模与使用。

2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2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题目或关键词中输入地方举债,点击搜索。论文篇名:法解地方举债著者:郑猛 载文期刊名称:《财经》

2010

年卷

期: 80 页—— 81 页 摘要:《预算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已发至有关部委和地方人大征求意见。其中,有关地方举债权的条款尤为引人注目。3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7 检索词(式):地方财政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地方财政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著者:江家泉何利辉 载文期刊名称:

2005

年卷

期: 30 页——

摘要: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在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分配不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约束弱化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尽管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是事实上,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或负债经营,在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机构不规范、金融活动的行政干预较强的情况下,地方债务会发展为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议题。4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7 检索词(式):地方财政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或题目中输入地方财政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浅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著者:刘建华 载文期刊名称:《地方财政研究》

2007

年卷

期: 25 页—— 28 页

摘要:当前,在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进程中,一个迫切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省及省以下财政如何解决举债权、如何对事实已经存在的地方政府负债实施有效管理的问题。从全国的情况看,地方政府举债与负债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成为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否则将带来巨大的地方财政风险和地方政府的信用危机。5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0 检索词(式):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或题目中输入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方法及其选择著者:何睿 载文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下旬》

2010

年卷

期: 172 页—— 173 页

摘要:本文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举债的融资方式有哪些益处,同时又易引发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举债融资易引发的问题的基本思路。6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053 检索词(式):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全文中输入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治化研究著者:霍敬裕 载文期刊名称:《学术界》

2010

年卷

期:页——页

摘要: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是各地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隐性地方债务居于多数.在国务院放宽<预算法>的限制之后,虽然地方债务通过发行途径开始“名正言顺”,但仍有一些游离于法治轨道之外的地方举债行为.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事关我国整个债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也可增进我国地方政府诚信力的提升.综合来看,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的法治化过程可以从举债权限、信息监控、多方监督几个方面进行,根本上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7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25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标题中搜索地方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经济学探讨著者:陈尉纲曾国平载文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2007

年卷

期:页——页

摘要:地方政府举债,一旦形成债务风险将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欠,国有企业破产财政兜底、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出缺口不仅会影响群众生活、政权运转,严重的将会影响社会稳定..8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地方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地方举债权与财政联邦制的思考著者:郭维真 载文期刊名称:《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年 22

期:页——页

摘要:从地方政府的负债恶化和预算法修改的呼声入手,评析地方政府的各种对策,在财政联邦制的框架内,以地方政府的举债权和规范市政收益债券为切入点,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的合理和制度性划分,方法寻求到一个契合中国目前国情的财政分权模式.9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217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摘要中输入地方举债,点击搜索。论文篇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适度举债规模实证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县为例著者:程振煌王东兴

载文期刊名称:《经济问题探索》

2008

年卷

期:页——页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举债搞建设已相当普遍,也是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地方政府举债,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结合地方自身财力,进行科学预测,确定适度举债规模。10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9 检索词(式):财政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库,进入高级搜索,在标题中输入财政并且含有地方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论地方政府举债——由财政政策两难困境引发的思考著者:靳晓黎郑志荣 载文期刊名称:《财经研究》

2003

年 卷

期:页——页 摘要:我国自1998年已连续5年出现大幅预算赤字,国债余额水平增长迅速,然而积极财政政策的使用并未使国民经济恢复较快的增长速度,反而导致财政政策进入困境.本文着重论述了引入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基础建设的必要性:既可以满足政府支出规模扩大、支持一定经济增长率的要求,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为保证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利进行,还必须进行下列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官员监督体制,适当规制地方债券的发行,建立偿债保障机制,规范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明确各自的政府职能.11数据库:CNKI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246 检索词(式):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cnki,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中输入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浅谈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著者:先小婧 载文期刊名称:《现代经济信息》

2009

年卷

期: 67 页—— 67 页

摘要: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困境,加强地方经济的建设。而在现阶段,虽然《预算法》的规定卡住了地方政府合法发债的闸门,却并没有挡住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脚步,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都在举债。因此,地方政府举债的明朗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应当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地方政府举债问题作一些简单谈论。12数据库:CNKI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cnki,进入高级搜索,在关键词中输入地方举债,单击搜索

论文篇名: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与预算法的修改著者:郑薇;陈艳红;载文期刊名称:《法制与社会》

2007

年卷

01 期: 523 页—— 524 页

摘要:本文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个角度来阐述预算法的修改,《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利用其他方式规避该条规定变相发行举债,《预算法》应做出相应修改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13数据库:CNKI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7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cnki,进入高级搜索,在题目中输入地方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警惕地方举债扩大化著者:贾康 载文期刊名称:《宏观经济管理》

2009

年卷

08 期: 21 页—— 21 页

摘要:我国《预算法》规定,除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但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由来已久,方式多种多样。省、市一级通过信投公司、城投公司、路桥公司等法人,以公司债、项目债的形式变相借地方市政债和地方公债,以及用二级公路收费权 14数据库:CNKI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18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cnki,进入高级搜索,在主题中输入地方举债,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地方债条例两年内出台地方举债不再遮遮掩掩著者:席斯 载文期刊名称:《经济观察报》

2008

年卷期:页——页 摘要:

15数据库:CNKI 检索年限:1989-2010

检出篇数:5 检索词(式):地方举债地方财政 检索过程(步骤):点击进入学校图书馆,点击cnki,进入高级搜索,在主题中输入地方政府并且含有地方财政,点击搜索。

论文篇名:对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著者:陈将 载文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2008

年卷

期: 131 页—— 133 页

摘要: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其传统定义,对1978-2006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分税制后中央本级财政收支正缺口和地方负的财政缺口均呈扩大趋势,而且中央财政的正缺口并不足以弥补地方财政的负缺口。在地方举债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为弥补缺口,地方政府扩大预算外收入是其唯一途径。

第五篇: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法律规制

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的法律规制

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基建投资随之加码,举债融资方式也是“各显神通”。同时,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会议明确,要始终树立债务风险意识,不因疫情及财政困难而放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为此,本文从法律角度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01.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的原因分析 抛开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等宏观体制原因外,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原因大体如下:

(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观念问题

1.举债融资方式合规性意识不足,本着法不责众的观念利用平台公司或其他违规模式融资。

2.举债融资预算约束意识不足,重项目举债建设,轻债务管理偿还,形成了企业借债、政府使用、偿债资金无法落实的局面,债务偿还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和借新还旧,或者寄希望于下届政府或者上级政府救助,“上任点菜,下任买单”的投机观念普遍。

(二)一些金融机构推波助澜

地方基建融资因有政府信用背书、融资风险小,融资规模大、利于业绩提升等特点为金融机构所青睐。基于此,一些金融机构绑架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以政府信用代替商业化评估,放松合规性风险管控要求,帮助地方政府违规举

债融资,以致于政府购买“金融”服务、利用平台公司作公益项目业主融资等违规方式泛滥不止。

(三)现有合规的举债融资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PPP 模式和政府债券模式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明确提出的举债融资方式,也是政府举债融资仅有的两种合规方式,但两种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地方政府基于政绩冲动的基建融资需要。

02.地方政府主要举债融资模式简述 (一)PPP 模式

PPP 模式要求地方政府遵守程序、考虑财力上项目,避免违规及过度举债。受制于财承空间、持续合规监管等因素,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PPP 模式制度价值仅限于合规,即使有财承空间,也不作为首选融资模式。主要原因如下:

1.项目落地难。项目落地周期长,合规性要求高,政策变动频繁,项目库管理具有一定主观性,项目实施可预期性差、不可控,制度实施成本高。

2.项目融资难。政府方配套难,如无法解决项目用地、用地手续或股权出资等;投资人资本金出资难,过度依赖资金“杠杆”,股权融资受限;项目融资难,合规性审核严,融资成本高。

3.新上项目难。新上项目受财承 5%、10%的限制等,一些缺乏收益的公益性学校、市政及普通公路等项目无法实施;一些项目为满足使用者付费比例不低于 10%的要求而过度“包装”,或入库闯关失败,或带病前行。

4.合规性风险高。在招商引资或合同谈判中,强势投资人要求地方政府(含出资代表、地方国企)提供担保、兜底融资、建设、运营风险(如运维费用实报实销、使用者付费差额补足等)等,逼迫地方政府违规作出承诺,让政府方觉得无奈、风险大。

5.政府方对项目整体“驾驭感”差。PPP 项目的过程管理主要依赖于投资人,项目进展顺利与否,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是不是找到了一个“靠谱”、有实力的投资人。然而,一般的市、县一级政府很难吸引优秀的有实力的投资人,项目进展很大程度上靠运气,增加了地方政府选择 PPP 模式的顾虑。

(二)专项债模式

专项债模式属新《预算法》规定的政府举债融资方式,要求债券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即项目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收益覆盖债券本息,实现封闭运作,该模式无法适用于缺乏收益或者经济效益不足的项目。

1.专项债模式如火如荼,其优势在于:

(1)受疫情影响,专项债也在加速发行使用,项目周期短。

(2)发行流程相对简单,银行主导,中介配合,交易机制简单。

(3)资金成本低,债券期限逐步与项目期限相匹配,资金下达时间快,甚至提前下达。

(4)不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对政府而言,更简便、更熟悉、更易控制。

2.专项债模式相当程度上挤压了 PPP 模式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隐忧:

(1)资金闲置或挪用,未能形成或及早形成实务工作量。

(2)过度包装,虚构或虚增项目预期收益。

(3)虚假配套,地方政府承诺的财政配套资金难以兑现。

(三)BT(建设-移交)模式

即由地方政府(含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单位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对工程价款逐年予以支付(即“回购”)。

除采用 PPP 模式外,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公共项目建设应“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政府投资条例》要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资金,且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现行法规政策下,BT 模式已无合规空间。但不少政府投资项目仍穿着“EPC”的“马甲”运作,如:

1.借施工招标的外衣,行垫资施工之实,在施工合同中详细约定政府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以违约责任的形式解决垫资的融资成本问题。

2.采取“F+EPC”模式,实为违规举债、垫资建设。但“F+EPC”模式适用于PPP 模式的投资人,EPC 模式可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按照法规政策要求,规范实施本身并不违规。

(四)政府购买“服务”

即工程建设项目被包装成政府购买的“服务”,由地方政府或平台公司通过委托代建、融资租赁、信托理财等方式购买融资服务。

《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 号)列明了购买服务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将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 102 号)也明确了不得将融资行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因一些金融机构在融资业绩冲动下曲解或误导,地方政府也通过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的权力将工程建设或融资纳入服务目录,扩大服务范围、超越购买服务期限,该模式曾一度泛滥。然而,政府购买服务仍受《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约束,而非先有服务再追加预算,该模式本质是违规的,因而也被政策规制。

(五)ABO(授权—建设—运营)模式

即地方政府授权企业作为项目业主,由其提供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服务,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不同于 PPP、BT 或委托代建,ABO 模式主要特点为:授权方式为竞争授权或协议指定,授权对象为地方国企,授权项目多为资源整合类、边界条件可能不清晰,授权期限无限制等。

ABO 模式项目实践始于北京,江苏省出台了《推进政府投资工程集中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苏建建管〔2018〕23 号),但国家层面并无明确规定,不属于合规的举债融资模式。ABO 项目性质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作为项目重要付费来源,实质仍为政府采购。但在预算安排、实施主体选择和竞价指标等方面,违反《预算法》和《政府采购法》等,因竞争性程序缺失等,合同可能面临无效。

(六)平台公司模式

即由地方政府指定平台公司作为公益性项目的业主或代建单位,代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该模式实质为企业举债、政府使用,政府通过企业举债,混淆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和责任,属违规举债。

在举债方式上,由于资产注入困难(公益性资产禁止注入、土地出让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注资难等),平台公司往往要求合作单位具有垫资能力或融资能力;在债务偿还上,政府无法出具担保函、承诺函或者将企业债务纳入政府预算,主要由企业先行偿还,政府通过无偿注入或者低价出售资产予以弥补。

03.政府举债融资的违规识别与法律风险 (一)举债融资方式的违规识别

1.PPP 模式和专项债模式,系国发〔2014〕43 号文等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明确推行的合规举债融资模式,但项目实施时,仍需要关注项目违规举债的风险。

(1)根据《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 号)等,存在政府兜底的,将被认定为政府隐性债务,项目直接退库,提请问责;存在其他不规范运作问题的,限期整改,否则,也将启动退库问责程序。

(2)根据《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16〕155 号)等,违规严重的,相关地区专项债券发行资格将被暂停,相关人员将被依法追责。

2.其他举债融资模式大量存在,但几乎都是不同程度地违反了《预算法》等相关规定,可结合以下规定识别:

(1)是否违反《预算法》和《政府采购法》等“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及相关的招标采购程序的要求。

(2)是否违反《政府投资条例》“国家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资金”以及“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的要求。

(3)是否违反国发〔2014〕43 号文“分清责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的要求。

(4)是否违反《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司法部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 号)“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为政府举债”的要求等。

(二)违规举债融资的法律风险

违规举债融资一旦被认定,地方政府往往会协商、协调解除相关合同、撤销政府所出决议或担保函,并通过退还、延期支付、借新还旧、债务置换等方式进行整改。但债务整改并不会因此而淡化或规避违规举债融资的法律风险。

1.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行严控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债务管理作为硬指标被纳入政绩考核。如发生债务风险:

(1)地方政府将面临着整改、违约失信、营商环境恶化、被列入投融资“黑名单”等风险。

(2)相关责任单位将面临行政问责风险,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党纪处分、行政问责以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刑事风险。

(3)金融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和授信审批人员将被依法依规追责,金融机构将自行承担相应损失或被下调评价等级等。

(4)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违法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出具相关报告、法律意见书等的,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将被依法依规追责。

2.合同效力风险

(1)违规举债融资所涉合同

政府违规举债融资所涉合同的效力,需结合《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9〕17 号)等进行具体判断。

如存在应招未招、未招先定、串标、泄密等情形的,属法定无效;如不属于法定无效情形,而仅仅违反《预算法》第三十五条禁止违规举债的规定,笔者认为该规定系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行政管理性强制规定,非效力性强制规定,不能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2)政府担保

政府通过安慰函、承诺函或会议纪要等方式提供担保,为法律明确禁止,担保合同无效,但担保人仍应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下载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要根除地方政府过度盲目举债的冲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蓝皮书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房地产蓝皮书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中新网5月5日电 2011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今日举行,《房地产蓝皮书》副主编尚教蔚副研究员,就房地产发展“十......

    “我要安全、根除三违”演讲稿

    我要安全,安全从我做起尊敬的领导、同事、工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安监局的XX,感谢局公司建立这个演讲平台让我能够在这里谈谈一些关于安全的浅见,我今晚演讲的题目是“我要安全,......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

    标题: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财预〔2017〕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司......

    “根除四风”关键要“动真碰硬”

    “根除四风”关键要“动真碰硬” “四风”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百姓深受其害,群众深恶痛绝,必须根除之。而“根除四风”,关键要“动真碰硬”。 一要“动真格”知实情。在......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摘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新途径。这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创新能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政府......

    2014最新时政热点:中国拟推行地方政府阳光举债 年内望修法

    2014最新时政热点:中国拟推行地方政府阳光举债 年内望修法 面对关注度日渐升高的地方债务风险,中国官方称将在今年研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允许地方政府举债能在一定程度......

    17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2017-05-03 19:09 来源: 财政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财预〔2017〕50号 各省、......

    管理中要避免“过度理由效应”

    管理中要避免“过度理由效应”迟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