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1:0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第一篇: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必须确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更具科学、人性、全面的监狱执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加强监狱法制、队伍建设,加快监狱改革进程,促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提高刑罚执行水平和罪犯改造质量。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就监狱机关如何适应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树立监狱正确的执法理念,在确保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作用,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监狱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职责

(一)监狱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监管,使之不能继续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因而是社会的一道特殊的防火墙,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直接的保护作用。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无论是从监狱自身发展的角度,或是从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角度,都是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严格依法行刑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提高司法效率,做到公正司法。监狱执法是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事司法过程的最终效果,影响着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因此,严格执行刑罚,是监狱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三)坚持文明管理和重视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监狱管理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善的重要窗口。我国监狱历来重视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罪犯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在体验监狱文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其亲友和社会公众也会从中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体会到全社会人权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对排除消极抵触情绪、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监狱正确的执法理念应包含的科学内涵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它具有客观基础,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纯主观的、先天和超验的东西;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然的或普适的;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和永恒不变的。监狱的执法理念是监狱工作者或者监狱警察应具备的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它也是具体的、发展的,具体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就是要以《监狱法》为依据,适应监狱体制改革需要,体现惩罚与改造人的宗旨,体现执法为民的要求,体现监狱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建设的原则,努力提高监管改造质量,为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出努力和贡献。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监狱执法理念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必须体现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宗旨

《监狱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所以,笔者认为,监狱执法理念应严格按照《监狱法》的要求,准确体现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宗旨。近几年来,理论界、新闻媒体要求监狱人性化管理的多了,对监狱惩罚与改造职能要求得少了。长此以往,就会削弱监狱的主要职能。因为对罪犯实施惩罚的职能既是监狱人民警察行刑的法律依据,又是行刑的必要手段。罪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受到法律制裁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正义的判决。惩罚罪犯正是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正义性,同时惩罚是改造罪犯的强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惩罚和改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离开了惩罚就不能稳定监狱的正常秩序,改造就无法进行;离开了改造,单纯的惩罚就失去了惩罚固有的意义。惩罚是改造的前提和保证。惩罚从打击犯罪、伸张正义的角度来看它是目的;从保证改造任务实施来看,它又是手段。由此可见,惩罚的职能对于罪犯不仅是正义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惩罚的改造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二)必须体现执法为民的要求

监狱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正确执行刑罚,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必须确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树立执法公正、高效的形象,严格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确保了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防范了重特大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充分发挥了监狱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功能。同时,在处理执法事务、实施各项管理制度中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例如要充分保证罪犯家属探视、代替罪犯申诉等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在接待罪犯亲属来狱接见等事务中既要严格执法,更要热情服务,把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树立监狱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必须体现监狱“三化”建设 的原则

加强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以下简称“三化”建设)建设,是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司法部今后一个时期对全国监狱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笔者认为:法制化是对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处于监狱“三化”建设的首位,是监狱工作的灵魂;科学化是监狱工作的未来方向,是监狱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是监狱工作的内在要求;社会化是监狱工作的内在属性,是监狱工作适应现代社会,走向开放、融合、实现监狱行刑与改造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基本趋势,是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补充。三者是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监狱执法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三化”建设的要求,法制完备、科学施教、资源整合,拓宽思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监狱改造质量。

(四)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罪犯人权的要求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也是“惩罚与改造”罪犯最直观、最权威和最显著的特殊载体。高墙电网的封闭性往往是监狱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安全防范等监管技术上讲,一定的封闭性是完全必要的,但技术和空间意义上的隔绝或封闭不能构成对罪犯基本权利予以“封闭”的理由。罪犯的人身自由虽然受到严格的限制,但罪犯对作为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的正当诉求应当是敞开的,这种无形的权利显然也是有形的高墙电网无法“绝缘”或限制的。因此,监狱警察在管理罪犯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保障罪犯人权的执法理念,保证罪犯未被法律剥夺的其他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尊重和实现。

总之,笔者认为,科学的监狱执法理念应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体现《监狱法》的立法原则,法治的、为民的、科学的、公正的,只要这样,才能够促进监狱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影响构建正确的监狱执法理念的主要因素

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监狱自身及干警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监狱干警在执法理念的树立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面主要从监狱执法工作实践谈谈影响监狱执法理念正确树立的主要因素:

(一)片面以安全主导监狱执法

近几年来,“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不发生罪犯脱逃、行凶、自杀”已成为监狱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笔者认为,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无可厚非,但也引发了监狱在把握和处理监狱安全与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方面的偏差。监狱把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并作为否定指标,而对本身弹性就较大的改造质量轻视甚至忽视。到了监区、分监区等基层的执法单位就变成了“不出事就是功”。基层干警热衷于“看住人”就行,造成“惩罚和改造罪犯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和“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法律规定在执法实践中落实不力。

(二)以经济利益主导监狱执法

长期以来,监狱贷款办企业甚至办监狱,获得利润以弥补监狱改造经费的不足甚至用于为警察发工资已成不争的事实,导致监狱干警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放在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上,严重影响了监狱的正常工作和科学执法。令人欣慰的是监狱体制改革已把目标定位在“全额保障”,不久的将来监狱将不再为经费不足而发愁。但是需注意的是在经费保障到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如何规范监狱企业工作,特别是规范目前监狱都在竞相上马的加工创收工作,不出现让罪犯超时超体力劳动现象,不出现监狱干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自己”挣奖金的“怪圈”上来,应成为监狱决策部门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监狱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构建正确的执法理念产生的影响

新中国监狱的法制建设进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4年底《监狱法》的颁布以及《刑法》、《刑诉法》、《人民警察法》等一系列有关的刑事法律制度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和实施,标示着我国监狱依法治监、从严治警、规范执法、维护执法的公正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由于《监狱法》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与《监狱法》相配套的《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未能出台,致使一些原则性条款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涉及到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的一些执法环节如保外就医、罪犯离监探亲、处遇等等,无法可依。目前还是依靠制度或惯例进行操作。从实践看,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也还没有配套,不少地区和单位出台了大量未经严格审定的规章和制度,有的越权立规,有的擅自制定土政策、土规定,严重影响了全国监狱刑罚执行的统一性。现在,一线警察在日常管理中大多还是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监狱之间、监区之间警察在执法、管理、教育的程序和要求上还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这与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四)监狱警察素质不高对构建正确的执法理念产生的影响

从监狱工作性质上讲,监狱警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但是从目前监狱干警的学历成份看,真正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数少,“半路出家”的多,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对法理、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至于罪犯在服刑改造中遇到的民事方面的一些法律,如婚姻、继承、民商等方面的法律,监狱警察所知的就更少了。作为一个执法部门的警察,对相关的法律不熟悉,就很难保证做到公正执法。同时,随着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向司法行刑领域的渗透,警察公正执法的法制素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的等价性原则,使个别警察在刑罚执行中见利忘义、贪赃枉法、以金赎刑;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使一些警察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等等,对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强化正确的执法理念对策分析

目前,监狱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树立干警科学正确的执法理念,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加快推进监狱体制改革,促进监狱职能纯化

目前,试点省份正在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积极推进,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譬如全额保障(即监狱所需的各项经费支出按规定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予以全额保障)的标准,监狱大量企业工人的安置,监企分开后监狱与企业的关系等等。许多省份在体制改革中感到步履维艰,部分监狱工作者甚至怀疑体制改革能否推行下去。对此,笔者认为,对监狱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和落实,只有完成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解决了目前监狱监企社“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才能进一步纯化监狱职能,纯化警察职能,减轻警察压力,确保监狱人民警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搞好对罪犯的刑罚执行工作。只有对监狱企业从体制到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改革,将高度集中的监管改造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建立执法经费支出与监狱生产收入运行机制、监狱刑罚执行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两套运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生产的不稳定性对监管改造的负面影响。监狱人民警察从而能从“多面手”向专业化转变,切实按照《监狱法》的要求依法治监,推进监狱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建立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构筑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体系

当前,亟需对《监狱法》做出修订和完善,并以《监狱法》为轴心制定《罪犯减刑、假释法》,这是确保罪犯合法权益得以保证的重要法律。制订《监狱法实施细则》,对《监狱法》有关条文的落实与保障做出具体的规定。司法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工作需要,制定《监狱人民警察执法工作条例》、《监狱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刑事赔偿办法》、《罪犯权利保障办法》等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完善执法工作程序,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办理程序制定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对罪犯的行政奖惩、离监探亲、分级处遇、罪犯计分考核、职务犯的选用等行政管理行为,也要分别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对条件程序以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狱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确保监狱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大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素质建设

要把正确的执法理念落实到罪犯教育管理之中去,关键在人,在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素质。目前,监狱人民警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上与监狱体制改革的要求,与押犯呈现的新特点相比,还有较多不适应不到位的地方,“资格本位”、“经验管教”的现象在监狱随处可见,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对新录用的监狱人民警察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监狱人民警察岗位;另一方面抓好在职人民警察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使每名监狱警察牢记自己的执法者身份,耐得住监狱工作枯燥乏味的寂寞,经得起监狱工作危险艰辛的考验。要大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的培训,提高监狱干警“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四)建立完善的监狱执法监督体系

加强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惩治执法领域的腐败,是保证监狱警察公正执法的强有力措施,也是推进正确科学的执法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强警察执法执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执法责任机制建设,教育警察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管理,不断端正执法思想,及时纠正执法执纪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狱务公开”制度,将涉及罪犯服刑期间的权利义务、罪犯亲属应知晓的内容向罪犯、罪犯亲属及社会公开,把刑罚执行置于有效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要加强对警察的考核与监督。对警察的执法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警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警察执法评议制度,每年定期对警察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评议,评议情况纳入警察年度考核,并及时兑现奖惩。对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纪现象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总之,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把握监狱执法理念的科学内涵,克服影响监狱正确执法理念的各种因素,确保正确的执法理念在监狱工作中得到贯彻,对提高监狱工作质量,对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鲁加论主编:《中国罪犯人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

3、马利勇:《浅谈建立健全监狱投资保障体制》,载《监狱投资与建设》2004年第4期。

4、张发昌:《关于监狱改造工作科学化的若干思考》载《监狱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5、《司法部部长谈监狱体制改革:让监狱告别营利》,载《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5日)。

第二篇:关于规范监狱工作执法过程的思考

关于规范监狱工作执法过程的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监狱系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不断加大执法执法培训力度,极大地促进了监狱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但是,监狱工作在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具体执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给执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有的甚至导致执法行为违法。为此,本文就监狱工作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监狱工作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劳动,轻教育。劳动改造、教育改造与管理改造,是我国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在实践中达到最好效果,刑罚的效果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实现。但是实际情况常常与此不同,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无法达到最好效果或都不能达到最好效果,结果不是偏向一面就是完全导致失衡。尽管监狱体制改革实施这么多年,但劳动挤占教育时间、场地、资源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作为手段基本上实现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而教育依旧没有真正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重文明,轻严格。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监的必然要求。文明执法强调的是在执法过程中方法要得当、言行要文明、程序要规范等;严格执法则指执法行为要严格要求,无论在动机上、方法上、行为上还是程序上,都要公平公正、有理有节、以人为本、彰显正义。两者实际上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体现文明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明显疲软,主要表现在对罪犯要求不严、对违纪罪犯处罚不力等;文明执法日趋异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警不作为、对罪犯宽松管理,有的甚至以哄骗的方式妥协执法等,听一听少数民警的执法用语即可见一斑,如“只要你在我的班上不出问题就行了!”“只要你不闹事,我就给你表扬!”……。

(三)重创新,轻实效。创新是推动监狱工作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监狱工作创新的目的应该是促进监狱工作取得实效。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则往往是只注重创新,而忽略实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政绩,将重点放在标新立异上,大搞形式主义,如有的单位的顽危犯挂牌攻坚、个别教育谈话等制度流于形式,在一些教育活动方面,只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内容及效果;二是为了完成下达的指标,弄虚作假,或无效劳作,如罪犯的文化技术教育,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按要求组织授课,有的罪犯根本就不具备获证资格等。

(四)重控管,轻转化。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顽固犯、严重违纪犯的管理处置上,容易出现只是将其控管好,一味地防止其出问题,而缺乏耐心细致地、科学地对其进行思想转化工作。有些监狱的禁闭室形同隔离室,其惩罚与矫正功能基本丧失,罪犯在禁闭室里,除了自由度小一点以外,其他的与监区没有什么区别,个别抗劳罪犯甚至将禁闭室当作休闲的最佳去处。有些监区为了规避执法风险,将问题上交,由监狱业务部门来处理,省去了烦心的教育转化工作。

(五)重小稳,轻大稳。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监狱只有确保监狱的安全与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服从和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个大局。然而,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也存在有只注重本单位安全稳定,而不注重社会的安全稳定;只注重眼前的安全稳定,而不注重长远的安全稳定;只注重自己当班期间的安全稳定,而不注重他人当班期间的安全稳定等现象,将一些不安定因素交给社会、交给未来、交给他人。如在对待疑似精神病犯、顽危犯、重大包袱罪犯、患慢性病长期需要治疗的罪犯等,有些监狱往往会采取“优待”政策,让其早获减刑,提前出狱,通过这种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方式来提高监管的安全稳定系数。殊不知,这样会给监管教育改造工作留下诸多隐患,一些罪犯为了达到提前出狱的目的,而纷纷效仿。

(六)重批评,轻激励。监狱工作实质上一个做人的工作,无论是对民警队伍的管理教育,还是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现有的管理模式总是显得很呆板,其视角所感知到的大多是隐患与不足,民警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在无数次的批评指责声中,被无情地削减,有的领导甚至不顾场合,不顾民警尊严,大肆训斥民警,以致有的民警看到检查或看到领导就躲,有句在民警中流传的口头禅叫:“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如果真成这样,应该是种悲哀;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也存在着重批评轻激励的作法,罪犯在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很少给予其肯定,但罪犯一旦违纪,则予以扣分、批评、关禁闭等。批评与激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运用,讲究艺术,建立激励长效机制,才能促进监狱民警更好地执法,激发罪犯的改造热情。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法律不完备、警力不充足、体制不顺、现代化水平不高等,也有主观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宗旨观念不强。现阶段,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观念在很多监狱还未能真正得到体现,“首要标准”只是落实在口头和材料上,没有真正植入领导和民警的心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行为上,致使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格局未能形成,教育改造的核心地位不能凸显,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难以建成,具体执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执法环境欠佳。一方面是押犯的难改程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对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执法风险,避免因制止罪犯违纪行为不当而承担相应“过失”责任,有的民警只有选择尽量少接触罪犯,或对罪犯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将问题上交,以求明哲保身。这样的执法,不仅没有降低执法风险,反而滋长了歪风邪气,增加了执法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三)可用资源匮乏。在打击罪犯违纪方面,民警可用的法律条款太少,对罪犯的强制性明显不足,少数罪犯经常以“大不了关我禁闭”等挑衅民警。对此,民警感到束手无策。罪犯与民警可用资源不对等,罪犯打民警,不构成轻伤没事;民警打罪犯,只一巴掌也得被检察院传唤,个别民警使用警棍制止违纪罪犯也受到了检察院的调查处理,让民警感到非常无赖。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可资运用的科学方法不多,心理矫治、改造质量评估还处于一种积极探索之中。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上,如“三课”等,仅仅依靠监狱自身的力量,质量很难提升。

(四)执法能力有限。近几年来,上级对监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目标越来越具体;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越来越关注,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从客观上要求监狱民警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而现阶段,相当一些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又与之不相适应。如有的民警素质不高,违规办理罪犯奖励;有的民警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准确施用刑罚;有的民警纪律作风涣散,撤离职守或到岗不尽责等,严重制约着刑罚的正确执行。

三、解决监狱工作执法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贯彻首要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首要标准”,把改造人作为监狱工作的第一位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监狱工作方针的具体化。坚持“首要标准”,创新教育改造方法是关键。要统筹好监管、劳动与教育三大手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突出“改造人”这一宗旨,坚持主要领导抓教育改造,主要资源用于教育改造,主要时间用在教育改造上,努力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要统筹好传统与现代两种方法,既用好思想教育、结对帮教等传统方法,又积极探索心理矫治、电化教育、改造评估等现代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实效性。要统筹好狱内与狱外两种资源,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增强刑释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大教育格局。要正确处理监狱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矛盾,不少监狱经济效益之所以不好,不是罪犯的劳动效率不高,而是我们引进的产业不够优秀,那种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法无疑是愚蠢的。现阶段,解决劳动与教育之间的矛盾,必须强力推行司法部提出的“5+1+1”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规范教育改造工作,迫使企业以调优产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经济任务的完成。鉴于当前

一些监狱对教育改造重视程度不够现状,可以通过将这对矛盾体置于一个领导管理之下的方法,来让教育与劳动两者的改造功效齐头并进。

(三)落实宽严相济,营造良好执法环境。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宽严相济政策在执法过程中的运用,既要坚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该宽则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又要有力打击和震慑违纪罪犯,当严则严。绝不能为一味地追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放宽政策,“优待”违纪犯,形成越是令民警头痛的罪犯得实惠越多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更多罪犯的改造积极性,恶化我们的执法环境。

(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监狱民警队伍的素质高低与敬业程度,决定着监狱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要通过不断完善监狱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监狱民警的工作行为,通过法治的手段去促使监狱民警增强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狱民警分类教育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拟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针对性与实用性上下工夫,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民警队伍综合素质。也可采取定向招录的方法,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教育、文化、心理矫治等专业人才,提高监狱警察专业化水平。

(五)优化警察配置,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一是要改革和创新监狱民警管理制度、专业分类体系和警察配置模式,加大从事心理矫治、教育改造等技术岗位类警察的配备比例,尤其要加强惩教分监区的警察队伍建设,做到人尽其才。二是要积极推行基层班子成员监狱内部交流制、轮岗制,增强基层班子建设活力。三是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对不胜任执法工作民警的出口建设,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科学流动机制。

(六)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与“首要标准”相适应的考评机制。考评除了考核安全指标(监管安全与生产安全)以外,应重点考核监狱整体执法质量和罪犯刑释后的生存技能及重新犯罪率,以及监狱民警个人改造能力和公正执法水平上,通过调整健全考评机制,促进监狱职能强化,从而规范监狱执法工作。二是要建立监狱局、监狱和监区三级督查机制,重点是要加强监区督查建设,要通过完善监督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执法监督落到实处。

第三篇:监狱信息化建设推动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

2011年信息与基层基层专业委员会征文 监狱信息化建设推动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 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齐美娜 内容摘要:监狱的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的执法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监狱的安全防控模式,使罪犯教育改造手段更加科学,让监狱执法更加公开、严格,提升了警务效能,使监狱民警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监狱信息化对监狱各项工作的影响,推动着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受到更加直观的监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创新的工作理念得到更有力地发展。关键词:监狱信息化建设,执法理念,转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正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场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了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使了监狱民警执法理念的进一步增强。当前,我国各项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经济基础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监狱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措施也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这些为监狱推行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监狱推行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监狱自身建设的必经之路。我国监狱从建立迄今,体制和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在不断的变革中,监狱警察的执法理念也在悄然的转变。虽然,现阶段,监狱民警在执法的理念上存在一些症结,不符合监狱整体发展的要求,但随着监狱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监狱民警的执法理念也将随之转变,进而推动监狱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的发展。

监狱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监狱,曾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火山口、炸药库,监狱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全,是社会和谐、社会平安的基本保证。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如何掌握和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打击和预防犯罪,惩罚和改造罪犯,切实履行职能,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一直是监狱机关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吴爱英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监狱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要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监狱的进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监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工作包括监狱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监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

监狱信息化建设不是花拳绣腿,不是形象工程,它能切切实实的推动监狱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监狱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恩格斯曾有过这样一句著名论断:“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一论断不但适用于自然科学,同样也适用于社会科学,乃至信息化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社会的加速前进。监狱的发展同样需要信息化的推动,从2007年全国监狱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监狱的各项信息化技术成果已遍地开花。正是监狱发展的需要,才推动了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前进,所以监狱信息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信息化建设对监狱工作的影响 通过加强监狱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执法监控系统和罪犯教育改造系统和罪犯管理系统是监狱机关提高安全防控能力,规范监狱执法行为,丰富罪犯教育改造手段,提升警务效能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实践看来,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确对监狱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使防控手段更加有力。监管场所不安定因素的增加,狱内又犯罪具有更强的欺骗性和突发性,成为当前影响监管安全与稳定的隐患。过去,我们安全工作靠的是民警的死看硬守,稍有疏忽就会发生问题。现在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监管,对罪犯三大现场24小时远程监控,对突发事件和狱内又犯罪起到预防威慑和公正处置的作用这种信息化的安全防控模式,实现了在网上对罪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对突发事件的全局响应、远程指挥、精确处置,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覆盖的监管安全防范新格局。

(二)信息化让监狱执法更加公开、更加严格。

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公开、监督是否到位是反映监狱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罪犯从进入监狱到刑满释放,监狱要制作和登记相当数量的表格和台账,人工操作,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将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及行政奖惩等重要执法环节全部通过网上流转、审批和监督检查,实现透明化操作,避免执法工作的随意性,进一步彰显监狱执法的公正严格,也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信息化丰富了罪犯教育改造手段。

教育人、改造人是监狱工作的宗旨,也是监狱工作的重点、难点。监狱通过教育改造罪犯,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通过网上可视心理咨询、网上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网上远程会见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丰富了教育改造载体,增强了教育改造的实效。网上可视心理咨询把社会心理咨询资源引入监狱,使罪犯在狱内可以与社会上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交流,拓宽了教育改造的渠道。罪犯质量评估系统使罪犯改造情况更加直观、全面,便于干警及时快速了解罪犯情况,针对不同罪犯因人施教,增强了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提高了教育效果。远程会见系统打破了空间的障碍,集互动交流、语音留言等于一体,拓展了亲情帮教的渠道。(四)信息化提升了警务效能。

信息化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充实了基层警力,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网络平台,发挥狱警在监区内勤、监控等岗位上的作用。目标考核系统,详细记录民警的日常工作,推行工作绩效网上考核,确保了考核奖惩的客观性。

同时,信息化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监狱执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各类档案、各类执法审批表、罪犯材料等表簿卡册非常多。过去民警每天都忙碌于这些日常事务中,成堆的呈批、呈报、承办文件在大队-科室-监区之间“漫游”,耗时费力效率低,一个文件的审批要几天才能落实下来。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反复的人工抄录也容易发生错误,影响罪犯评估工作的公平。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各种呈报审批信息,一指轻弹,可以调阅所有相关信息,很小的存储设备就可以储存海量的数据,一个简单的程序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提高了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了人为因素,提高了执法规范化程度,使罪犯的各项考核和评比工作更加公正,为民警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作好罪犯的管理教育工作。(五)信息化提升了监狱民警队伍能力素质。

由于监狱系统有的监狱地处偏僻,相对封闭,一些基层民警与社会接触少、知识更新慢,法律水平和执法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的推进,为基层民警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拓宽了与社会交流沟通渠道,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创新了干警学校的手段,使民警的执法理念、管理方式和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变,促进了学习型民警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推动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

信息化改变了监狱的安全防控模式,使罪犯教育改造手段更加科学,让监狱执法更加公开、严格,提升了警务效能和工作效率,使监狱民警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监狱信息化对监狱各项工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监狱民警摒弃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增添新的适应监狱信息化发展的理念,有利于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和监狱工作的稳步发展。

(一)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受到更加直观的监督

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对罪犯的三大现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的监控,不但减轻了值班干警的工作强度,加大了对狱内违法犯罪的预防、控制和侦破力度,对罪犯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使每一名干警都明白,必须根据事实情况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规范执法行为,使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每一名罪犯的活动情况以及干警的执法工作时时处于网络的监督之下,来不得任何虚假和马虎,迫使一些干警摒弃那些不和时宜的执法理念,从而强化干警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规范执法行为,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深化狱务公开,充分利用监狱网络平台,加大执法、管理工作的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对罪犯考核、奖惩等情况的公布,使是罪犯管理更加透明公开,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驻监检察机关和法院通过与监狱网联网,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干警的执法情况,是监督手段更加直接、高效,促进公正执法。通过狱务公开,使每一名干警深知自己的工作就是在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公权,必须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罪犯,严肃认真地做好每一项考核,每一次奖惩。因为任何一次不公正的执法,通过网络的传播都会使监狱公正执法的严肃形象受到影响。

坚持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就是要做到在工作中,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执法中的不作为、不负责任、执法不严甚至放纵违法犯罪等问题,该打击的要坚决依法打击,该整治的要坚决依法整治,该管理的要坚决依法管理,做到“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罪犯是犯了罪的公民,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是他们作为公民的基本的权利并没有完全丧失,只是某些权利受到了剥夺和限制。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是由于传统和现实中存在着忽视罪犯合法权利和自觉能动性的情况。在执法实践中,不少民警错误地认为:对于罪犯只有通过严厉的惩罚才能使罪犯悔过,教育好罪犯。执法中一些民警人权意识淡薄,随意剥夺罪犯的合法权利,特权思想严重。这些陈旧的执法理念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重制约了罪犯的良性改造和“首要标准”的贯彻落实。

监狱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罪犯心理咨询系统、罪犯改造评估系统、远程会见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不仅使教育改造罪犯的方式更加多样,同时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监狱改造罪犯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顺利回归到社会中去,一切教育改造活动也都是为了这一目的的实现而服务的。监狱的教育改造对象是有血有肉、个性丰富、背景千差万别的罪犯。他们的个体需要和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不能忽视的。随着监狱物质条件的改善,罪犯吃饱、穿暖这些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保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求不仅仅只限于此,罪犯也是如此,由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和亲人相聚就会产生思念亲人的情绪;长期的监禁生活罪犯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凸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改造效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何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干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保障罪犯的合法权利,尊重罪犯的人格,充分重视罪犯自我能动作用,并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改造载体促进罪犯需要的满足来调动罪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近年来,监狱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南京女子监狱全面推广应用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与心理测试系统,实现了罪犯结构性面谈、心理测试评估结论、会诊结论以及个别化改造方案等信息的共享,为科学改造罪犯提供了方便、快捷、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建立了罪犯心理咨询网站,每名心理咨询师均有自己的子网页,罪犯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民警进行心理咨询。建成了具有“资讯、教育、交流、娱乐”等功能的罪犯教育专网,服刑人员在监区登录专网,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获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与民警互动交流,可以阅览电子书籍和影视作品。建立了监狱多媒体中心,深入电化教育,切实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三)学习创新的工作理念得到更有力地发展

监狱对干警的培训,主要是集中的课堂化教学,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比较大。通过对干警开设网络课程,让干警自主的选择所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加快干警知识更新速度;把狱内案件的信息和处理情况在网上交流讨论,扩大干警业务知识视野。不仅可以提高干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干警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使干警自觉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科技的进步为监狱信息化建设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监狱信息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警队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这就需要干警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

总之,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艰巨复杂的任务,不仅需要加强软、硬件基础的设施的投入,更需要监狱干警通过不断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转变以往的执法理念,树立与信息化建设相宜的执法理念。本着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把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改造质量,真正做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刘建会,《关于监狱警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1期,第140-142页。

〔2〕张晓菲,黎璐玮,刘建会,杨尚东,《狱务信息公开实证研究》,中国司法,2010年第3期,第48-50页。

第四篇: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花园小学

霍国琴

近几天来,我认真学习了新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联想起前期学校承担的几次研究活动,感触颇多。一方面为学校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精神所鼓舞,她们学到了不少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又为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极度抽象的现状以及教师错综复杂的思绪深感困惑和忧虑,真是不听研讨课还知道课该怎么上,一听研讨课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了。现在我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悉数说出,作为一种“资源”与大家“共享”

一.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重心下移,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完全符合事实。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课堂中的另一类人-----教师,是什么?是客人吗 ?以前的课堂难道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师尊生卑,教师压抑学生,现在来个生尊师卑,让学生来压抑老师?很显然这是一种极端思维对立的怪论。

因此我觉得,本身争论“课堂中谁是主人”的问题就是错误。因为问题的提出仍然停留在非此即彼、不是黑就是白的对立思维的层次上。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她们都各自承担这自己任务,这两类主体在课堂上相互支持、相互感染,只有当教师活动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时,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她们是课堂行为的共同实施者。学生是主人,教师也是主人,大家都是主人了。

二、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五还,那教师要讲吗、是不讲或少讲吗?

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讲,不能不讲,更不能一般的提倡少讲。讲不讲,少讲还是多讲,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讲是教师的正当权利,更是社会交付与他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授课,并不仅仅是个体在授课,或者说某个人在发言,而是社会、自然借助教师之口向处于朦胧阶段的学生传递知识和经验。

学生是生命,但他是未成熟、从来成熟的生命到成熟的生命,需要经验和方法。而有些经验和方法是大部分学生依靠自身无法悟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要“讲”。怎么讲?关键是能把握好四个字:准、实、活、细。

(1)准。抓住重点,切入要害,既准确挖掘知识内质,又准确深入学生内心。

(2)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

(3)活。形象,直观,通俗,浅显。

(4)细。准确,细致,体系感,结构化。

三、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依靠严密的问题推进,就是“动态生成”吗? 我认为,不但不是“动态生成”,而且连完整的“动态”都算不上。

因为、“动态生成”中,“动”是手段,生成”才是目的 “动”应该以“生成”为追求目标。生生互动也好,师生互动也罢,“动”起来不是重要的,能生成创造性思维成果,才是关键。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动”起来了,思维共振了,相互碰撞了,生成出富有灵性和智慧的问题和解题方案了,这并不是就算大功告成,生成了还需要巩固积累,还需要反馈、需要去亲自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课课有收获,如果不这样,师生共同创造的,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往往昙花一现旋即飞逝。我们一直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有效,不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底线,课程改革中“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它们所承载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仅仅依靠一些纯数学的推进和乏味的思维体操,是无法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是我在听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时的一些感想和浅层的思考。对于新基础教育的原则和理念,我是完全赞同,但赞同不等于盲从,支持不等于迎合,我以为,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个性化的重组、批判的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中取舍,在实践中创造,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五篇:和谐社会下现代监狱管理新理念的探索

和谐社会下现代监狱管理新理念的探索

毋丽茹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是维护阶级统治、保障社会公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工具,其独特的职能作用,直接关系着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目前我国监狱管理而言,不仅监狱干警思想观念陈旧,治监理念落后,运行机制僵化,而且根深蒂固的习惯性思维、经验化管理、程式化教育和传统化行为的模式,致使对于罪犯的管理、矫正和教育改造及其权益的保障,常常会受到“观念因素”的干扰和“思维方式”的制约,不能适应社会文明与时代发展对监狱工作的新要求。因此,探索研究监狱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业已成为推进监狱管理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监狱工作由人治走向法治,由传统走向科学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和谐社会下现代监狱管理新理念的探索”为研究视角,提出了关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监,科学改造”之监狱管理理念的核心架构。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现代监狱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与核心架构。这部分通过对监狱属性及其职能的定位;通过对监狱管理理念现状的认识和对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解读;通过对监狱管理理念创新诸因素的考量。阐明监狱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监狱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监,科学改造”之现代监狱管理理念的核心架构。第二部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部分主要阐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目标取向;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价值功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要求。第三部分:树立和落实依法治监的管理理念。这部分主要是对依法治监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属性的阐释,通过对依法治监管理理念的目标要求与规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阐明推进监狱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与具体实践。第四部分:树立和落实科学改造的管理理念。这部分从六个层面阐述了坚持科学改造理念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即:在强化教育改造上要有新机制;在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上要有新突破;在提升科学矫正水平上要有新目标;在构建罪犯改造质量上要有新体系;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上要有新举措;在丰富监区文化建设上要有新方略。

目录】:

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2 引言12-18 1.选题的背景12-13 2.选题的意义13-14 3.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4-16

下载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执法理念

    转变理念体现服务强化责任突出落实 当前,“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是新一届合......

    监狱执法实务调查报告

    监狱执法实务调查报告——浅谈新形势下监狱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内容摘要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其职能是惩罚改造罪犯,为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确保司法公正,提高行刑效率......

    监狱民警执法自查情况

    监狱民警执法自查情况明执法、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逆流的潮流,成为了监狱的政策制定、决策者、法律监督者以及学术专家们所追求的治狱理念,作为政策执行、事务决策......

    监狱企业改革思考

    监企分开 高效运作 发展监狱经济 ------监狱改革中有关监狱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姓 名:郭小刚 班 级:MBA341 学 号:3103080037 二○○三年十一月六日 监企分开 高效运作 发展监......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工作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工作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今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物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做了详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得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逻辑性,却忽略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果的传授,却淡化......

    生本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思考

    生本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思考 晁涛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学就是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