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各类原始资料的基本要求
1、野外记录薄、手图、钻探及地球物理施工等相关记录 野外记录本基本要求:
1)基本信息齐全:编号(序列编号)、负责人、单位、联系电话,目录、工作起始时间工作地区等基本信息齐全。
2)地质点记录要点:
编号(按专业需求和格式)、记录日期,天气,点性(点意)、自然地理位置、GPS点位(可选用)、记录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应尽量记录或阐述详尽,层次分明。野外记录应尽量附素描图或信手剖面,但各类地质要素量测、标注齐全,照片及采样位置、序号记录准确、清楚,并且文图对应;
3)素描图:不要遗漏图名、比例尺、方位、产状要素(按专业需求量测),图例说明,务必文图对应; 4)野外记录本应有当天或阶段性小结,定期对数字部分进行着墨,采样测试或鉴定完成后的批注; 5)自查、互查记录(可单独记录,但应有参加者签名),记录本上应保留互检和整改记录; 6)阶段性(或日)小结(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下部工作建议或工作、生活见闻、花絮等);
7)野外记录应能体现或回溯整个野外工作进程和内容,无专业工作内容,如路途中或进行看护、施工等也应有相应记录和说明;
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如若工作需要进行野外填图作业,应提供专业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手图,同时要编制实际材料图(具体要求根据研究工作专业性质和格式编制)。手图和实际材料图要编号,同时表示观测路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各类观测地质要素和数据,对数字部分也及时进行着墨。
3.(构造,地层、矿床)剖面图(柱状图):各种地质要素齐全,描述、记录内容符合专业需求。图名、图例、方向、分层(或分界,断裂)、产状,采样位置和编号,责任表和小结。
4、钻探、坑探、地球物理调查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记录,并提交整理、编号的原始编录材料;
5、三级质量检查记录,主要是项目组自检、互检记录,可在野外记录本上标注,最好单独记录(参考附件,也可项目组自行设计),包括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检查人、检查时间、检查和被检查者签名,被查人对问题的整改说明等。
二、野簿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 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
观察点上所有的描述都记录在划线页中间即两条竖线之间,地层代号写在左侧,标本编号写在右侧。每个观察点描述完毕后,要空一行再接着描述下一个观察点。
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形象直观的记录方式,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有时候,大堆的文字描述还不如一张简图那么明了、直观。图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地质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示意图、地貌图等等。所有的图件尽管各自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是自明和完整的,除了图件本身外,还要有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和可能的简单说明。
在所有的图件中,野外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地质素描图。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露头上的断层、褶皱、地层接触关系、化石、沉积构造等等五花八门。地质素描图不同与美术上的素描图,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画即所见,而是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抓住本质特征,用简洁的线条表示出所要揭示的地质现象。因此,地质素描图的制作往往超出了描绘本身的内涵,带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分析和解释。
如何画好地质素描图?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美术修养,而且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的地质专业水平。这是一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同学们在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苦练,逐步提高。
图6-7-1 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格式
第二篇:班会记录格式与要求
班会记录格式:
“*********”主题班会(三号,居中,加粗)
班会主题:“*******”(四号,加粗)
班会时间:****年**月**日星期*(四号,加粗)班会地点:*****(四号,加粗)主持人:***、***(四号,加粗)记录人:***、**、***(四号,加粗)班会目的:(小四号、不低于200字)
班会过程:(小四号、不低于600字)
班会总结:(小四号、不低于400字)
班会记录要求:
1、相片与班会记录word文档分开
2、文件名与文件夹名统一改为 “某某班级“************”主题班会
3、相片大概3-4张
第三篇:输血治疗病程记录相关规范要求
XXXXXXX医院输血病程记录书写规范的管理规定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规范我院输血病历书写,制定本规定。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是记载病人输血过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输血合法合理的重要依据。
一、输血病程记录要有输血前评估意见。
一、输血病程应记录输血风险告知,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
血治疗同意书过程。
二、输血病程记录应包括输血方式的选择,如自体输血、输异体血、或自体+异体血输注等。
三、输血病历记录须书写完整详细,至少应包括输血的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处理等内容。
四、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要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至少应包括血红蛋白回升情况,病人体征,输血对病人病情的作用等内容。
五、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的病人出血量与输血量要与输血病程记录中相一致,不能有误。同时输血量要与发血量一致。
六、医院定期对输血病程记录质量进行督查和评价,纳入病例质量管理的奖惩条例中。
第四篇:体育课要求与规范
体育课要求与规范
1前一堂课下课后立即去洗手间,体育课原则上不可以去洗手间。
2、课前体委在教师门前排成两路纵队,保证上课铃响时到达上课地点。如果队伍不齐,返回重走,体育课进行队列队形和站姿训练,并通报班主任。
3、学生上课迟到需报告,老师同意后方可入列,课堂途中不得离开上课地点(如教室、图书馆、超市),特殊情况必须离开须征得老师同意。
4、为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按照要求穿戴运动裤、运动鞋,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因病不能剧烈运动的学生,一律经班主任签字,由本人将请假条带给体育老师,由教师安排活动内容,上课过程中不得到其它地方。不允许出现口头请假,如果没有班主任签字同意,擅自不来上课,将以旷课论处,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6、如遇下雨天,体委提前到办公室联系老师,安排上课地点,不得擅自带到操场。
7、爱护体育用品,注意安全,不得出现拉拽篮球框、足球门等情况。
8、上课过程中和下课后严禁去超市,可以自带饮用水,课前需要统一放置整齐,下课后各班学生统一整队返回,到教学区方可解散。
9、注意环境卫生。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各排报数。”
2、体委检查后向体育老师报告:“报告老师,初()班应到()人,实到()人,请假()人。
3、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第五篇:公文规范格式与要求
公文规范格式含义与要求
(一)公文规范格式的含义
公文的格式即公文的规格式样,它包括公文所必须具备的数据项目结构和公文的用纸格式、书写打印格式、装订格式。公文格式是公文的门面。一份好的公文,不仅内容要主题明确、简明扼要,语言要通顺流畅、准确恰当,而且要求数据项目结构完整,书写打印格式规范,用纸大小一致,装订朴素美观。
(二)公文规范格式的要求
1、数据项目结构要求
所谓公文的数据项目结构主要包括公文的眉首、主体和版记。
所谓公文的数据项目结构要求就是对眉首、主体和版记中各要素的格式、字体、字号、位置、标记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用纸、打印和装订要求
(1)版式要求:
纸型为国际标准A4型纸,段落行距为固定值24磅,其它采用默认,空行字体应调为四号仿宋体字。
需要装订的公文,页边距规定为,上侧页边距为37mm,下侧页边距为35mm,左侧页边距为29mm,右侧页边距为25mm。
不需要装订的公文,页边距按照word系统的默认值使用,即上下边距为25.4mm,左右边距为31.7mm。
(2)打印要求: 双面打印;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2mm。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3)装订要求: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装订线距左侧页边为4mm;双钉装订,两钉分别位于距上下页边1/4处。
(三)正文标准
标题:用小3号宋体字,不加黑,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上报的公文和联合行文,一般不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不能以上级机关公文的发文字号作为标题;如其标题过长,可以根据主要事由自拟标题。
单位:加黑,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4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单位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主送单位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4号仿宋体字。
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4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当与正文装订在一起,如果不能合订,在附件首页分别标明公文的发文字号和附件的序号。
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附注:公文如有附注,用4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