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1: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

——以广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例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3级国贸2013092036

[摘要]

广州市工商局在2013年8月23日发布了《关于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通告》,明确广州市将于2013年9月1日起,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新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工商登记制度,将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在营业执照上不再注明该企业的经营范围,在工商营业执照的版式和记载内容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严重依赖工商登记前置的税务登记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必将对税收征管如税源监管、信息管税、税种核定、发票核定等产生影响。本文笔者根据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关的内容以及小组讨论,阐述了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一些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希望能对广州市以及其他推行商事登记制度的城市未来的税收征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关键词] 商事登记制度 税收征 广州市 改革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试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的同时,“先照后证”等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商事登记在先后顺序上作出调整,在营业执照上也不再注明该企业的经营范围,这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税源监管、信息管税、税种核定、发票核定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个改革试点城市,广州现在在税收征管上遇到的问题,将来全国其他地区也可能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深圳还是广州,都应当积极主动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尽快找出更加完善的应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税收征管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不但对广州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各地即将展开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税务部门同样将面临的税收征管新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1]。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内容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是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2]。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5)网络办理 省钱省力

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可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注册系统预先核准公司名称,并提交网上设立的申请。开办企业之初不但可以“一分钱不拿”,还可以“一个局不跑”,动动拇指上网就能申请营业执照。广州将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发照、网上查档的电子化登记管理。

广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全国首创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方式。试点期间就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营业执照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企业信息栏,社会公众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并储存所关注企业的信息。工商部门又推出了“商登易”APP应用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公众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快捷便利地进行商事主体登记注册、年度报告,在线移动办理商事登记业务。

二、广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广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有好有坏。2014年1月1日以来,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得到释放。截至2014年3月31日,广州地税税务登记户共86.9 万户,同比增长9.7%。2014年一季度全市地税税务登记新开30341户,同比增38.4% ;注销 11970户,同比增长4.4%。1—3月全市税务登记总户数和新开户数同比均呈加速增长态势[3]。

现行税务登记制度将工商登记作为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工然而问题同时也存在,商登记制度将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并在工商营业执照的方式和记载内容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严重依赖工商登记前置的税务登记产生巨大冲击,在广州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税务信息方面的问题

(1)“宽进”、“简化”的商事登记制度,大幅度降低了登记门槛。导致商事主体剧增,素质良莠不齐,导致税务信息采集难度增加。“先照后证”又导致很多商事主体为了省事不办或者迟办税务登记证,大大增加了税务机关信息采集的难度。广州市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虽然新增税务登记的户数显著增加,但是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的商事主体数据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税务信息的不足将

难,尤其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 号)对企业所得税管户的界定很困难。(三)后续监管方面的问题

“宽进”导致新办企业的增多,激发了市场活力的同时,使得“宽进严管”难度有所增加例如监管广度、深度以及难度。并且保障“宽进严管”制度的执法力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到位,在“ 纳税服务”和“规范秩序”之间的平衡不到位,与成倍增长的企业数量相称的税务执法人员数量的不到位,大大增加了税务部门监管难度。如: 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纳税人容易以一个地址注册多个企业。一个企业挂多个牌子分散经营所得额,从而达到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少交税款的目的,给税务部门一般纳税人的认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

此外,登记机关在检讨行政审批问题时,经常会强调审批部门之间在行政审批中职责与权益、权力与责任、任务与工作的对等性,认为“谁审批、谁监管”的行政原则,由于登记机关承担了“进口把关”的责任,在许多时候被异化为“少审批、少监管”、“不审批、不监管”以及“随意提高营业准入门槛”等不良现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登记机关无须对商事登记申报材料进行实质审核,不再协助审批部门共把 “审批关”,在责任、压力此消彼长的状态下,改革有可能加剧单位之间的互不信任、踢皮球等问题。

三、完善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税法遵从理念

适应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转变税收征管理念。强化税法遵从理念,倡 导纳税人积极主动去遵从纳税相关法律条例。而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就应当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主动还权、还责于纳税人,在征纳双方及税收管理的相关方之间建立起权利与义务合理分配的税收法律关系。

(二)加大信息化管税征税力度

电子税收业务是指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实现从税务登记、申报、征收、缴纳和纳税证明开具等所有业务,便易纳税人全天候、全方位获取快捷服务。商事登记建立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年检平台,推行网上申报、受理,审查、发照、存档全程电子化和年检报告模式,实现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相关事项。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中,税务机关也必须强化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税收业务的能力,(五)建立健全信息信用公示制度。

公示制度是商事登记制度的关键,是将公权力与私权利连接起来的桥梁。改革传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的监管方式为信用监管模式,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对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商事主体,中止正常商事登记公示,再入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改变信用监管模式。综合治税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实现依法征税全过程的治税理念。与其说经济决定税收,不如说税源决定税收。对税源的有效控管程度决定了税收的实现程度,税收的实现程度也决定了税收职能的实现程度。面对纳税人“经营多元化、收支隐蔽化、分配多样化、核算利益化、偷税骗税智能化”等新情况、新特点以及纳税人数量的大幅增长,仅靠税务机关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以政府为领导的社会综合治税。

四、结语

简而言之,虽然广州市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实践过程中有出现例如税收征管、年度报告真实性等一些管理问题,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市场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仍旧值得大力支持以及肯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市场主体稳步发展,新登记注册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商事制度改革一年多来,总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提高了工商行政效率,还加强了对企业的社会监督,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给税收征管带来的一些管理问题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深化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税务学会课题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例[J].财政经济评论 2014(02):134—143 [2] 何建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4(05):13—16 [3] 李 蕊.关于加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下的综合治税工作的研究[J] 2014(14):111—113 [4] 张阳.从深圳试点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给税收征管带来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14(12):13—15 [5]杨少刚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财政.20149(08):40—42

第二篇:小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影响

小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影响

《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同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列入政府职能转变方案之中,注册资本将由目前的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等。这些措施的施行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成本。随着这些措施在深圳的实施和在全国推广,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一改革也将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特别是传统的注册会计师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验资业务的影响。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及第十八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申请人申请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时,商事登记机关登记其全体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需登记实收资本,申请人无需提交验资证明文件,实收资本实行备案制;股东对注册资本缴付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依据以上规定,改革后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商事登记中,注册资本将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也不再登记企业的实收资本等信息。认缴登记

/ 6

制的实施,实际上就是淡化了“注册资本”的信用担保功能,从而降低投资者和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并同时可以杜绝“代垫资本”、“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而促进信用保障方式的转变,让出资人和企业承诺承担与注册资本相应的企业责任。在这种登记方式和管理模式下,公司制企业原有登记时必备的验资报告将不再成为设立登记的要件。因而验资业务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将伴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而逐渐减少并直至消亡。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工商年检审计业务的影响。

工商年检审计业务一直是众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之一,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会对注册会计师的这一传统审计业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商事主体应当按照规定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无需进行检验。报告包括商事主体的登记事项、备案事项、注册资本实缴情况、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商事主体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这一规定与《企业检验办法》(国家工商总局令第23号)第七条第五款“企业法人应当提交资产负债表和损益

/ 6

表,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之规定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据此推断,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注册会计师将会失去工商年检审计这一传统审计业务。

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代理业务的影响。由于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简化了企业等商事主体的注册登记手续,节约了投资、经营成本,必将激发广大有投资、创业热情的人们的激情,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创业和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中来。在这种背景下,投资参与创办公司或其他经营实体的人数必将上升。据深圳市工商部门统计,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实施后,前往工商登记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人数成倍增长。相信这种势头会随着各项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而长久不衰,制度改革的红利也是生产力,必将刺激新的市场活力的产生。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说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越细,劳动生产力就越高,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就越高。正是这一经济发展思维逻辑,将会促进注册会计师利用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的中小企业注册登记代理服务及相关法律服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由于参与投资、创业的人们各持领域优势,在自身领域是能者和强者,但在非专业领域却有很大的不足;另外,一

/ 6

个人有限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等也制约了投资者亲自参与办理这些事务的可能;再加上简化商事登记手续后,单独聘用专职人员从事这些工作及相关事务不符合成本节约原则。因此,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及企业必将聘请在商事登记领域有专业特长的机构和人员帮助其打理这些事务,而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将是他们的首选之一。所以,相信注册会计师必将在这一领域——商事登记代理服务中取得不菲的成绩。

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影响。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第六条、第三十六条及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商事登记机关将建立商事登记簿,将商事登记主体的名称、住所、类型、负责人、营业期限、出资总额、投资人等登记事项和章程(或者协议)、经营范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分公司等备案事项记载于商事登记簿中,以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同时,政府部门还将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用于发布商事登记、许可审批事项及监管信息等,以实现信息共享。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信息平台的建立,实际上是将商事主体的基本信息展示于公众的视野之中,公众可以通过指定的途径查询和了解商事主体的有关信息,而不再对商事主体营业执照上的信息产生过度的依赖性。

虽然公众可以通过合法、快捷的途径了解商事主体的有

/ 6

关信息,商事登记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也通过法律机制对商事登记主体登记和备案的信息进行监督和检查,商事主体和其投资方也将按照法律规定对其实缴注册资本和报告等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商事主体众多,体量巨大,商事登记机关等监管机构多采用抽查的方法进行监督,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诚信和故意违法者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从而将会给诚信守法的商事主体带来潜在的风险。

这种虚假信息和风险将主要来自于商事主体的财务信息,因为财务信息的录入和编制非常专业,且具有时效性,而且财务信息对商事主体(特别是广大非公众公司)来说是属于保密范畴,它属于非公开信息。虽然商事主体将在每年提交的报告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注册资本实缴情况等信息资料,但其可靠性却缺乏信用保证。在这种情形下,必将产生对商事主体的财务信息审计(或称作“尽职调查”)的需求。

这是一种主动性的审计需求,是为商事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交往建立信用保障提供的第三方信息支持,因此它是一种内生性的审计需求,交易各方都需要对方提供真实且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财务数据和财务背景资料。这与工商年检审计等交付给相关政府部门的被动审计报告有很大的不同,注册会计师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为明显,如果审计失败,注册会

/ 6

计师将可能面临被相关信息需求方起诉的风险。因此,它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应付、简单、粗糙的审计,将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交易风险,同时也会使自己陷入诉讼风险。

鉴于上述因素,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及时加强业务人员素质培训,提高执业水平,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程序的实施,同时加大对审计程序的执行力度的检查和监督,以防范个别工作人员或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因程序执行不到位给事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法律背景下,以往的那种人员素质不高或非专业(如一个事务所内的从业人员普遍无审计专业知识、只有一些初级的会计知识)的小作坊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 6

第三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策集锦及专题解读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策集锦及专题解读 | 史上最全 吐血整理

原创2016-04-01红盾论坛红盾论坛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开展以来,本公号一直持续跟进高度关注。应广大粉丝要求,为方便大家一站式全景式了解商事制度改革,现将有关重要政策及解读汇总如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2、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3、工商总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的通知

4、工商总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系列解读

5、开公司有哪些新变化: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问题解答

6、宁波市工商局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解读

7、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示单

8、最高法院:关于《公司法》修改后公司诉讼案件的审理问题

9、最高法院判例:工商登记不是确认股东资格的法定要件

10、最高法院判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持股比例可以与出资比例不一致

11、认缴≠任性!法院判决认股东需以认缴额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2、甘培忠:“认缴制”是个有毒产品 工商系统引领的公司登记制度改革是在自掘坟墓

13、关于认缴制的几个认识误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并非认缴注册资本制

14、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十大认识误区

15、工商登记与公司控制权争夺裁判规范指引

16、【锦囊】新公司法下股东应该如何出资? 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 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文)

2、三部门详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版营业执照应用上各部门应通力协作

3、专家深度解读《关于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

4、国务院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5、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6、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7、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解读

8、政策 | 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9、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做好“三证合一”有关工作衔接的通知

10、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三证合一”有关工作衔接的补充通知

11、工商部门从今年10月1日起颁发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

12、工商总局调整新版营业执照板式 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3、喜大普奔!央行 工商总局关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有关支付结算业务管理事项的通知

14、工商总局关于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的公告

15、央行关于在金融领域推广使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公告

16、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的意见

17、工商总局公布《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10月1日起施行

18、国家工商总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有关政策权威解读

19、史上最全最细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注册问题答疑,拿走不谢!

20、“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知多少——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解读相关政策

21、今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

22、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禁设区域清单

23、税务总局明确:10月1日起新设企业无需再办税务登记

2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25、税务总局明确“三证合一”后纳税人识别号变化 27、26、“三证合一”后,纳税人最近常问这9个问题!

28、“三证合一”后企业需要跑以下工作

29、“三证合一”后,需要重新刻制发票专用章吗?最新常见问题权威解答

30、“三证合一”常见问题汇编

(二)31、“三证合一”变更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纳税人办税注意事项

32、“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业务操作重点问题

33、“一照一码”热点问答之税务专题

34、质检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 35、1月1日起质监部门不再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发放和更换组织机构代码证

36、“三证合一”后,企业注销将有重大变化!

37、注意啦!“三证合一”后简易注销,工商、税务各不同

38、企业简易注销新规:哪些方面简易了?

三、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制度改革

1、国务院会议明确工商登记将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 降低创业门槛

2、国务院印发《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明确了186项后置许可事项的监管部门

3、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后行政审批要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

4、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

5、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

6、张茅:切实提高事中事后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马夫:《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解读

8、工商总局印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39项)和《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指导目录》(34项)

9、工商总局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

10、工商总局关于做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后的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

11、工商登记后置审批目录大全(共148项)

12、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大全

13、国务院决定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

14、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

15、国务院又将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取消和下放108项审批事项

16、国务院决定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共计82项)

17、国务院决定改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共计31项)

18、国务院决定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汇总(共134项)

19、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

20、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

21、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22、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23、国务院关于在北京市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

24、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25、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26、文件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27、文化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

28、国务院审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

29、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 30、国务院关于在广东省对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

四、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制度改革

1、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全文)

2、工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外企字[2014]166 号)

3、国务院法制办、工商总局负责人就《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答记者问

4、工商总局局长解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热点问题【国新办发布会实录】

5、工商总局解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实录

6、工商总局关于停止企业检验工作的通知

7、【新法速递】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0号)

8、【新法速递】个体工商户报告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9号)

9、【新法速递】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1号)

10、【新法速递】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7号)

11、工商总局要求企业和工商部门及时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12、工商总局关于开展企业公示出资信息定向抽查的通知

13、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功能有调整,看看今年怎么报

14、提示丨不重视取消年检后的公示和报告义务,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法律风险

15、关于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报送报告并公示的操作指南

16、逾期未年报信用受损,该如何修复?

17、提示 | 企业年报进入倒计时阶段 工商部门详细解答有关问题

18、年报公示,企业不能不上心

19、微电影 | 企业不及时年报的代价

20、您的企业年报信息准确吗?工商部门今日起在全国开展企业年报抽查工作

21、您的企业年报信息及时准确吗?| 工商总局关于做好2016年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的通知

22、又要报年报了!工商总局关于做好2015年报公示工作的通知

23、企业年报17种常见错误要注意!|法律后果很严重

24、知识 | 年报与年检有哪些区别?

25、企业信息如何公示——2014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三十问答

五、事中事后监管、信用惩戒制度改革

1、国务院印发《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明确了186项后置许可事项的监管部门

2、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

3、张茅:切实提高事中事后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马夫:《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解读

5、【政策】国务院: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机制

法规没有规定的不得擅自开展检查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

7、【解读】李克强:“双随机”抽查是监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8、争鸣 | 市场监管部门推广双随机法要认请其局限性

9、【新法速递】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7号)

10、工商总局发布首部“黑名单”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11、工商总局:建全国统一异常名录数据库,做实失信联合惩戒

12、政策 | 工商总局:本月起“老赖”不得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13、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44部门关于印发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14、上市公司以后要悠着点啊,违法失信会被22个部门联合惩戒

15、妈呀!犯了这些事进失信黑名单,工商局将联合38个部门整你

16、【案例】工商总局公布9起失信联合惩戒典型案例

第四篇:广州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明起广州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新快报记者 冯艳丹

广州市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昨日,广州市工商局下发通知,工商部门不再核准经营范围,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同时,取消企业检验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制度,实行商事主体报告制度。

工商部门建议暂不换照

2013年9月1日,广州市率先在南沙新区、珠江新城等六个试点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广州市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从明日起,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工商部门不再核准经营范围,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

通知要求,全市商事主体(包括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申请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登记(变动申报)、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等业务,参照《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和新版文书的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申请人可登录广州红盾信息网“商事登记”专栏(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cri)明日起将公示已换发新版营业执照的商事主体提交报告等各种信息。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3-07-2

3发布机构:

穗府函〔2013〕62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2日

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我市商事主体发展壮大,利于我市长远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批复》(国函〔2012〕177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提及的“商事主体”是指商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即依照法律规定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而参与商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商事登记”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事主体的筹办人,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商事登记机关予以登记的法律行为;“商事登记机关”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许可项目经营活动”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方可经营的活动;“一般项目经营活动”是指无需许可部门审批,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的经营活动。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东“十二五”时期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定位和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契机,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为突破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要求、加强与国际发达地区商事登记管理制度衔接、尊重商事主体意思自治权利为原则,通过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系列商事登记新措施,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商事主体自律自治,逐步建立新型市场登记、监管体系,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改革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的原则。

改革现行企业登记体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程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社会成本,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商事登记体制,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主导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我市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

(二)坚持深化服务型政府的原则。

以商事主体和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社会经济有效协调运转。

(三)坚持审批和监管协调统一的原则。

创新监管方式,改变以许可审批替代监管工作的惯性思维,变前端控制为后端控制,变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实现审批和监管的协调统一,促进审批主管部门监管到位、提升部门绩效,发挥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互动、提高管理效能,实现行政监管效能的全面提升。

(四)坚持主体自治的原则。

凡是民事方式能协调解决的问题,由企业和市场自主解决;凡是涉及商事主体内部管理事务,不得随意干预;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社会信用制度,凡是能用信用管理方式解决的问题,不用行政手段解决。建立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实现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

三、改革目标

(一)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改革现行企业登记制度,改变企业登记与前置审批相互渗透的登记模式,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创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坚持以商事主体和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把生产经营权交给商事主体,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权力留给综合经济部门,大量的服务、协调、监管职能转给社会中介组织,突出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三)实现行政效能的整体提升。

改革“重准入轻监管”的管理模式,改变部门职责不清、监管错位缺位的管理现状,按照“谁许可,谁监

管,谁负责”及“宽进严管”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登记与监管职责,确保责、权的协调统一,实现登记监管行政效能的整体提升。

(四)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立。

加强商事主体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商事主体信用记录,完善信用公示制度,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同时,加大政府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立。

四、具体步骤和内容

根据当前企业登记现状和我市实际,采取“先抓试点、分步实施、加紧立法、配套推进”的方式,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南沙新区、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区天河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区域)开展以下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全面组织实施。

(一)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的登记制度。

1.改革营业执照制度,经营项目审批不再作为工商登记注册的前置条件。商事主体登记注册后,即具有商事主体资格和一般项目经营资格,同时具有公示登记信息的功能,以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商事主体须经许可审批才能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具体做法是:

(1)从事一般项目经营活动,直接向商事登记机关申领营业执照。

(2)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不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电信等特殊行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到相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取得经营资格,开展经营活动。

(3)从事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电信等特殊行业经营活动,取得有关部门许可审批手续后,向商事登记机关申领营业执照。

(4)外商投资企业经外经贸部门审批后,向商事登记机关申领营业执照。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的,到相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2.营业执照中不再记载商事主体具体经营项目,仅记载其主营项目类别(即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类)。商事主体的具体经营项目应当在企业章程中予以明确,其主营行业应当与名称中的行业相一致。商事主体变更具体经营项目,应当在30日内向登记机关备案,其主营行业出现与其登记的名称中行业特征不相符情况的,应当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名称的变更登记。

(二)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商事登记机关不再对公司实收资本进行登记,仅对公司申报的注册资本进行登记。申请商事登记,无需提交股东认缴注册资本情况的验资报告。商事主体股东实际出资后 30 日内,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验资报告等材料,办理实收资本备案手续。商事登记机关将商事主体认缴注册资本情况向公众公示。社会公众可通过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公司股东出资情况(商事登记机关可根据商事主体股东出资情况,出具商事主体实缴注册资本情况证明)。

(三)实行住所登记与经营场所备案制度。

商事主体登记的住所是其主要办事机构(即总部)地址,商事登记住所应符合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或产权证载明的功能以及《物权法》的要求。营业执照住所是法律文件(包括司法和行政机关文书)送达地,起到确定商事主体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区域的作用。允许有投资关联关系的企业,将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商事主体的住所。商事主体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在本市同一行政辖区(区、县级市),允许商事主体的实际经营场所与住所分离,不需办理分支机构手续,仅办理备案手续。商事主体的实际经营场所与住所不在同一行政辖区,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手续。

(四)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

1.改革现行的企业年检制度,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商事主体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商事登记机关申报上一的到位注册资金、资产负债、经营情况等基本信息,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书》,商事登记机关通过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公示平台,将《报告书》向社会公示。商事主体对《报告书》的真实性负责。

2.商事登记机关有权对商事主体办理年报备案情况进行核查。对未按规定提交报告的商事主体进行处罚。商事登记机关发现商事主体提交虚假《报告书》,可依法进行查处。

(五)实行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是指商事登记机关将违反商事登记有关规定的商事主体,从商事登记名录中剔除,归纳到异常名录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事主体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商事登记机关将其纳入经营异常名录: 1.商事主体连续两年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报告书》; 2.商事主体提交虚假《报告书》,情节严重的; 3.商事登记机关无法按照登记的住所送达法律文书;

4.商事登记主体的名称或者行为存在有损国家、公共利益,可能造成对公众欺骗和误解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

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不免除该商事主体和投资人、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商事主体违反法律、法规,行政主管部门仍可追究其行政违法责任,存在民事纠纷和债权债务的,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在3年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恢复: 1.经查实,商事主体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事由并不存在或已经改正违法行为; 2.商事登记机关程序不当;

3.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的商事主体作为债权人基于债权实现提出申请。

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向商事登记机关提出恢复申请后,商事登记机关经审查同意恢复的,通过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公示平台公告恢复。

商事主体法定代表人、董事、股东、清算小组成员因未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商事主体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未履行商事主体清算义务的,商事登记机关依法将其列入个人信用记录,并依法限制其相应的权利实现。

(六)构建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

1.整合各部门行政服务与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各审批部门均通过该平台办理行政许可及监管业务。

2.建立统一的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全方位公示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包括商事主体登记(年报、经营情况、缴纳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和办理行政许可情况、信用信息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记录等。

3.积极引导行业组织自我完善,促进商事主体和个人自律;加强对审计、验资等中介、专业机构培育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其连带责任制度;提升公民自治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七)全面推行网上登记服务。

1.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发照、网上查档的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商事主体网上提交登记申请,上传申请资料,商事登记机关网上接收、受理、审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并及时寄出纸质营业执照。商事主体提交的网上登记申请资料,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给社会公众免费查阅。

2.优化整合登记环节。构建工商和税务部门的一体化登记制度。减少商事主体的登记环节,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政效能的整体提升。

五、配套措施

(一)营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1.认真清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涉及的审批事项。一是对我市政府规章设立的审批事项,结合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行政审批动态调整进行清理。二是对我市地方性法规设立的审批,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报市人大修改地方性法规或决定。三是对省人大或省政府立法设立的审批,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相关的审批事项报省人大或省政府,修改相关的法规、规章或决定。四是对全国人大立法或国务院立法设立的审批,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清理的审批事项报请国家支持。

2.就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涉及的问题,提请市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规。3.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制订与商事登记衔接的审批监管办法:

(1)商事登记机关负责制订商事登记和商事主体监管实施办法;

(2)市编办、市法制办负责组织各部门清理办理营业执照前置行政审批项目(市工商局配合);(3)市政务办负责具体建设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信息公示平台;

(4)市公安局负责制订特种行业、出入境中介、保安服务和消防等审批监管配套制度;(5)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制订土地资源和房屋相关配套制度;(6)市环保局负责制订环境保护监管配套制度;(7)市交委负责制订交通运输管理审批监管配套制度;

(8)市农业局负责制订种子经营、种畜禽生产经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等审批监管配套制度;(9)市外经贸局负责制订外商投资企业审批配套制度;

(10)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制订文化、广播电视、出版等审批监管配套制度;(11)市卫生局负责制订卫生审批监管配套制度;

(12)市质监局负责制订食品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监管配套制度;(13)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制订餐饮、药品等审批监管配套制度;(14)市安监局负责制订安全监督审批监管配套制度;(15)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负责制订税务方面的配套制度;

(16)其他许可审批部门负责制订本部门与商事改革相适应的审批监管配套制度。

(二)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

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审批与监管相统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明确各部门对商事主体的监管职责,经营项目涉及多个许可审批部门的,各许可审批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各自监管职责。

1.商事登记机关对商事主体未领取营业执照,擅自以商事主体名义从事一般经营项目活动的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对各经营主体在经营中存在的商标侵权、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依职权进行监管。

2.各许可审批部门在对商事主体从事须经审批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项目活动进行审批的同时,依职权对商事主体擅自从事须经审批许可方可从事经营项目活动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行为进行监管。

3.法律、法规规定商事主体使用的经营场所须经审批后,方可作为经营场所使用的,由许可审批部门对审批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如商事主体经营项目和经营场所使用,涉及多个许可审批部门的,由各许可审批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许可和监管职责,由申请人先行办理经营场所使用审批手续后,再申领从事该项经营活动许可。

4.各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商事主体从事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应及时通过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或其他渠道反馈给有关部门。

(三)加强商事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和中介组织的自律管理作用。

1.建立商事主体管理和信息公示平台,以商事主体登记信息为依托,以各职能部门日常审批和监管信息为重点,将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纳入其中,形成商事主体信用网。逐步构建以该信用网为基础的商事主体信用评价体系、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信用信息披露体系和信用激励体系。

2.建立和完善商事主体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的自律管理作用,强化中介组织连带责任。对消防验收、环境评估、卫生评价、审计验资等许可审批中涉及的需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技能进行相关资质或资格认定、许可评估的专业领域,逐步将实质性审查、审批及备案职能转移给中介组织,由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并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四)做好商事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过渡期的各项衔接工作。

1.对原已核发的旧版营业执照,可设置2年过渡期,要求商事主体在过渡期内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换发新版营业执照,纳入新的管理体系。

2.做好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衔接工作。按新制度登记的商事主体,如因经营需要或由于不符合其他地区和部门(国家垂直管理部门,如海关)要求,需要由商事登记机关证明其具体经营范围或实收资本情况的,由商事主体提出申请后,商事登记机关和许可审批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明。

第五篇: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

来源于:林记财税 添加日期:2013-9-2 23:58:20 查看次数:615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根据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以下简称试点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南沙新区、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天河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区域)内的商事登记,以及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商事登记,是指申请人向商事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由商事登记机关将商事主体的设立、变更、注销事项登记于商事登记簿并予以公示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商事主体,是指经依法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条 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商事登记机关,依照本办法负责商事登记,以及商事登记事项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商事主体相关经营项目的行政许可工作,对从事须经审批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第五条 商事登记机关应当设置商事登记簿,记载商事主体登记事项和申报事项,以及注销、吊销、经营异常情况。第二章 登记和申报事项

第六条 商事主体登记事项包括:

(一)名称;

(二)住所;

(三)类型;

(四)主营项目类别;

(五)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商事主体负责人;

(六)出资总额;

(七)营业期限;

(八)投资人姓名(名称)及其出资额;

(九)其他事项。

第七条 商事主体申报事项包括:

(一)章程或者协议;

(二)经营范围;

(三)实际缴纳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

(四)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五)清算组成员及负责人;

(六)其他事项。

第八条 商事登记机关应制定商事主体申请登记和申报事项需要提交的材料规范。

第九条 商事主体名称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反映其行业或经营特征。商事主体涉及多个行业的,应当将其经营范围的第一项经营项目,作为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第十条 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应当是固定场所。第十一条 商事主体类型包括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企业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具体分类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标准确定。

第十二条 主营项目类别由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确定。商事登记机关根据商事主体章程或协议等文件规定的一项主营业务,核定其主营项目类别。

主营项目类别和经营范围的用语,应当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第三章 登记和申报

第十三条 设立企业法人和非法人企业商事主体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第十四条 预先核准的商事主体名称有效期为6个月。预先核准登记的名称在有效期内,不得用于经营活动,不得转让。有效期满,预先核准的名称自动失效。商事主体经商事登记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其名称,享有专用权。

第十五条 商事主体的经营范围由章程或协议等文件规定,并向商事登记机关申报。经营范围中的具体经营项目分为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许可经营项目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规章所规定的,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经营的项目。一般经营项目是指许可经营项目以外的经营项目。第十六条 申请设立金融、电信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商事主体,应取得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后,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从事其他许可经营项目活动的,经商事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从事一般经营项目活动的,经商事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后,开展经营活动。

申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后,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从事许可经营活动的,取得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商事主体登记或申报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申报变动情况。

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商事登记机关登记全体股东、发起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或认购的股份,不登记实收资本。

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的登记管理,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对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进行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股东、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应当是货币或者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非货币财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出资期限由股东、发起人自行约定,但不得约定为无期限,不得超出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

第二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对注册资本缴付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有限责任公司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自其股东、发起人实际缴纳出资之日起30日内,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验资报告,申报实收资本情况。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住所所属行政辖区(区、县级市,下同)内增设经营场所,不需申请分支机构设立登记,但应当申报经营场所信息。

企业在住所所属行政辖区外增设经营场所,应当申请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登记或申报事项提交的材料,应当符合商事登记机关公布的规范要求,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对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或接收申报,出具准予登记通知书或接收申报信息通知书。

商事登记机关在3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是否准予登记决定的,经商事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工作日。第四章 住所和经营场所

第二十三条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将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商事主体的住所:

(一)有投资关联关系的企业;

(二)在区(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内的企业。第二十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在住所或经营场所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应当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再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申请设立商事主体、变更住所及增设经营场所,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提交场地证明文件:

(一)属于自有房产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或者产权证明;未取得房屋产权证明的,提交国土房管部门出具的已备案预售合同或者预告登记证明,规划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及派出所编订门牌的证明。

(二)租赁(借用)房屋的,提交租赁(借用)合同和房屋产权证明;没有房屋产权证明、但符合《关于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场地证明若干问题的意见》(穗府办〔2012〕1号)规定的临时经营场所要求的,提交租赁(借用)合同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临时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三)租赁已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及市场场地使用证明的市场铺位,提交铺位租赁合同和市场企业营业执照。

(四)住所或经营场所位于区(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科技园等专业园区的,提交租赁合同和园区管委会出具的场地使用证明。

(五)属于军队房产的,提交军队房地产租赁合同、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承租人转租军队房产的,还应提交军队出租单位同意转租证明。第五章 营业执照

第二十六条 公司和非公司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领取非法人企业营业执照;分公司及企业分支机构领取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商事主体成立日期。第二十七条 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包括: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名称、企业类型、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营项目类别、成立日期;

(二)非法人企业营业执照:名称、企业类型、经营场所、投资人或者执行事务合伙人、主营项目类别、成立日期;

(三)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名称、企业类型、经营场所、负责人、主营项目类别、成立日期;

(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场所、经营者、主营项目类别、成立日期。个体工商户使用名称的,名称记载于营业执照。

第二十八条 营业执照设置重要提示栏,载明商事主体经营范围、认缴和实际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经营场所、营业期限、报告、许可审批等情况和信息的查询方法。第二十九条 商事主体可向商事登记机关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章 报告

第三十条 实行商事主体报告制度,取消检验和验照制度。

第三十一条 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商事主体应当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当年设立的商事主体自下一年起提交报告。第三十二条 商事主体提交报告时,企业填写基本情况信息表,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还需提交现金流量表;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仅填写基本情况信息表。商事主体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三条 商事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商事主体的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众公示商事主体提交报告情况。第三十四条 商事主体名称被撤销后,应先办理名称变更登记,再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

商事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撤销设立登记后,应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无需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

第七章 经营异常名录

第三十五条 商事登记机关应当设置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商事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发布,供社会公众查阅:

(一)连续两年不按时提交报告的;

(二)商事登记机关连续两次无法将法律文书送达至商事主体登记的住所的;

(三)商事登记机关查实商事主体未在核准住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第三十六条 商事主体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可以继续经营,但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将其主体连同法定代表人、投资人的信息,纳入不良信用监管体系。

第三十七条 商事登记机关将商事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前,应当告知商事主体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享有申辩和陈述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 商事主体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未满5年,且已纠正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行为的,可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

商事主体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超过5年的,不得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第八章 信息管理和公示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应当在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市政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建设、管理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市科技与信息化局负责基础平台技术支撑与维护。第四十条 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应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在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上传、接收、反馈商事主体登记、申报事项、行政许可审批和确认、提交报告情况、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十一条 商事登记机关核准登记、接收申报事项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登记和接收申报事项的信息上传至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应在1个工作日内,通过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接收信息。第四十二条 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审批或确认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行政许可审批或确认事项信息上传至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

第四十三条 属于国家、省级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作出许可审批的,依照商事主体的申请,由市级对应管理部门将许可审批信息录入上传至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市级没有对应管理部门的,由商事登记机关依申请录入上传。第四十四条 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应及时将对商事主体处罚的信息,上传至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

第四十五条 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通过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商事主体登记、申报事项、行政许可审批和确认、提交报告情况、行政处罚等信息。第四十六条 商事登记机关应当通过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下列信息:

(一)办理商事登记的依据、程序和期限;

(二)申请商事登记申报提交的材料规范、表格;

(三)商事主体的具体登记和申报的信息;

(四)商事主体提交报告情况信息;

(五)商事主体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

(六)对商事主体处罚信息;

(七)其他应当公示的信息。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应当通过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下列信息:

(一)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确认事项的依据、程序和期限;

(二)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确认事项提交的材料规范、表格;

(三)行政许可审批和确认事项信息;

(四)对商事主体处罚信息;

(五)其他应当公示的信息。

第四十八条 市、区(县级市)监察机关依法对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商事登记管理、商事主体信息公示职责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事登记机关依据《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查处,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予以配合:

(一)未依法进行商事登记,从事经营行为的;

(二)办理注销登记后,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借用、租用、受让他人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持伪造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无照经营行为。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当事人涉嫌从事上述无照经营的,应当及时通报或者移送商事登记机关;发现当事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依据《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查处,商事登记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予以配合:

(一)依法应当取得而未取得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依法无需办理商事登记,但应当取得行政许可而未取得,擅自从事许可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的;

(三)行政许可被依法吊销、撤销、注销以及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继续从事许可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时,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查处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查处;发现当事人有多个违法行为的,应当知会相关部门及时查处或者共同查处;发现当事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十一条 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责令改正。行政机关拒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本级问责决定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问责。需要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住所,是指企业法人的住所、个人独资企业的企业住所、合伙企业的主要经营场所、经营单位的地址、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

(二)有投资关联关系的企业,是指股东、投资人、出资人、合伙人直接或间接出资的企业。第五十三条 在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换发新版营业执照。

第五十四条 在本办法实施后迁入试点地区的,在办理迁入登记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换领商事主体营业执照。

按照本办法登记的商事主体迁出试点地区的,不适用本办法,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或重新登记。

商事主体因在外地从事经营活动,需要登记机关证明其具体经营范围或实收资本情况的,商事主体提出申请后,由商事登记机关出具相应证明文件。

第五十五条 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有关执法部门应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与本办法相配套的监管实施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于2013年9月1日实施,有效期1年。

下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财务核算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从对小规模企业检查、评估了解发现,许多小企业财务核算并未能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帐簿建立带有很大的随......

    工商窗口登记总结(商事制度改革)

    xxx行政服务中心 工商局窗口总结 今年来,工商局窗口紧紧围绕县工商局总体工作部署,立足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登记监管职能,以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为中心,服务地方......

    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作者:谢 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其原因在于很多人希望通过建立健全......

    对珠海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对珠海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来源: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编辑:佚名发布时间:2013/8/2 9:17:43复制链接打印 导读:【编者按】《珠海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以下简称......

    浅议加强煤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浅议加强煤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河曲县地方税务局张满贵刘剑英煤炭是河曲县的主导产业。多年来,煤炭产业对河曲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煤炭行业交纳的税费......

    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税收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体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税收征......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问题和对策

    完善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一直是我们税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和追求完善的老话题。近几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对轧钢企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及对策[本站推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以轧钢企业为代表的小型私营经济不仅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持,还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扩大再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