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子街道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围子街道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围子街道以2011年3名新任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大学生“村官”坚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干事创业的信念。
一是讲授经验传帮带。完善“3+1” 帮扶机制,即在街办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的基础上,由三名大学生“村官”支部书记帮扶三名新任大学生“村官”,通过言传身教,让新任大学生“村官”感受农村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
二是完善参观学习基地建设。根据围子实际,重新确定了于郜、邢家新农村示范基地,浩信集团、黄金集团市级重点企业观摩基地,绿博园苗木市场、青山物流城产品交易观摩基地,东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通过学习基地的完善,让大学生“村官”进一步了解围子街道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进一步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
三是创新“村官”考核措施。下发《围子街道大学生“村官”考核细则》,考核工作每半年一次,分别为“七一”前和年终,采取“双述双评”的方式进行,组织大学生“村官”向所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街道党工委述职,分别接受测评。测评人员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记录在《成长档案》和《全程记录簿》上。
第二篇:对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思考
对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思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规范化管理,是各级组织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目前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管理制度缺失。一是大学生村官成了乡镇和农村的“边缘人”。从政策规定来看,大学生村官由乡镇管理,最终目的是服务农村。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殊,虽属所在乡镇管理,但乡镇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对于村级组织来说,大学生村官与驻村干部没什么区别,都是乡镇派来的,不属于村干部的管理范围。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出现空档,使他们成了游离在乡镇和农村的“边缘人”。二是政府部门为锻炼大学生村官,抽调其到政府部门协助工作。大大缩短了在村级服务的时间,造成了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融入到村。
二是监督制度缺失,大学生村官成了工作和生活的“自由人”。对大学生村官是否坚守岗位、是否深入一线、其作 用是否得到发挥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监督是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认识、促进工作落实的必要手段。现实中,虽然明确了管理的主体部门,但没有明确监督的主体部门,究竟该由哪一级部门负责监督,没有明确提出来。从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村官形成了懒散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出现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挫伤了优秀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
三、激励机制缺乏。对大学生村官入党、充实到村主要领导岗位、落实工资福利待遇、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方面,要么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要么有政策难以落实,导致他们总有后顾之忧,从而缺乏在农村工作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针对上述现象,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近年来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的工作实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一、实行市镇村三级联管。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管理
1、市级管理要加强。市委组织部负责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牵头工作,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在宏观管理上要制定出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要确保大学生村官各项生活待遇的落实;要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 议、信息反馈、下乡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具体表现,经常保持与乡镇及村级干部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动态;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绩档案,及时收集他们在每个阶段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乡镇管理要到位。乡镇党委是大学生村官管理的主体,要切实关注大学生村官,以关心促管理。乡镇党委书记要高度重视,直接负责,帮助他们树立扎根基层的恒心、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分管领导和包村干部要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因人而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干、帮学计划。工作上,要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方法;生活上,要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同时,还要建立明确具体的学习、工作、请销假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经验,寻找不足,增进感情,提高工作效率。
3、村级管理要具体。农村党支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负有直接的责任,要确保大学生村官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工作成绩、工作作风、出勤情况要全面掌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积极引导,要看到他们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工作要有明确分工,有计划地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一些“疑难事”,让他们在磨练中增长才干;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鼓励他们干事创业,有条件的还要支持他们从事领办、创办农产品生 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落到实处
1、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市、乡、村三级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培训规划,着重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培训;乡镇党委着重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村党支部着重村务管理、民事纠纷处理、如何当好村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提高素质、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2、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市、乡两级对大学生村官要坚持实行督查、抽查、通报制度。乡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督查抽查。并将督查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对工作积极、成绩显著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对工作消极、无故缺岗者,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要把大学生村官考核纳入村级干部考核之列,采取平时考核、季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个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学进行全面考核。平时考核由农村党支部负责,季度考核由乡镇党委负责,考核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考核结果逐人反馈,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要加大大学生村官党员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组织部门在制定发展党员规划时,政策要向大学生村官倾斜,积极把在农村基层锻炼成长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村级换届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及时把实绩明显、群众公论好的大学生村官推上村主要领导岗位。对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列为乡级后备干部人选,对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
要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省、市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位,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补充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市、乡两级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优先从聘用期满、经组织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招录。
要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留下来创造条件。对在农村工作两年期满,经考核合格、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续聘;对在农村工作满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组织人事部门应该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编制问题,例如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同时,在生活上要做到“两落实”。对大学生村官要按时落实工资待遇。将他们的工资及各种福利津贴列入财政预算,按全额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标准足额发放到位,工资正 常晋升,并给他们交纳养老保险,妥善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生活需求。各行政村要因地制宜,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居住、就餐方面的帮助。这样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心在农村、扎根在农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第三篇:围子街道大学生村官为远程教育添活力
围子街道大学生村官为远程教育添活力
围子街道目前共有21名大学生村官,根据大学生“村官”具有知识结构新、综合技能强、信息沟通快、吸收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所在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为围子街道的远程教育增添了活力。
一、认真搜集群众需求反馈。大学生村官通过现场走访调
研,进一步了解农村产业结构,根据不同群众的需求和
各村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按需培训。
二、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大学生“村官”们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起远程教育网络的管理、维护等任
务,确保了街道、村两级接收站点的正常运行。
三、做好对党员干部群众操作技能的普及培训。围子街道每名大学生村官帮带20名村干部掌握远教设备操作,传
授如何浏览网页、操作远程教育平台、使用信箱等操作
技能。
第四篇:围子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安排情况会议记录
围子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安排情况会议记录
今年,昌邑市共招聘140余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我镇将安排26名村官到基层工作,今天上午,围子镇镇长刘艳芳同志在三楼会议室就今年刚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分配情况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议按照《昌邑市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对我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进行了安排。
我镇将根据选聘到我镇的26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需要和个人专业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任职,一般安排领导班子比较强,村风民风比较好的村(社区),也可根据个人志愿,安排到条件艰苦村(社区),但一般不安排到本人籍贯或出生地所在村(社区)工作。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职务。还可结合实际,兼任村(社区)其他组织负责人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群众认可的,可按有关程序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等职务;条件具备的,可依法选举为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成员。
被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我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同等人员工资待遇,聘任期间,按照事业单位规定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我镇每月发放1950余元的工作、生活补贴,并按照有关规定为购买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和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我镇将妥善安排各村官的日常生活:住宿方面,在镇委办公楼
给男同志安排三个宿舍,在计生服务中心给女同志安排三个宿舍。餐饮方面,在镇委餐厅统一安排。
中共围子镇委
2009年8月1日
第五篇: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防洪建设
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防洪建设
周一敏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因灾损失都居其他灾种之首。由于我国七大江河中下游集中着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3/4的工农业总产值,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发展防洪事业,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始终为党和政府所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防洪减灾方略,特别是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防洪建设道路,一直是党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一、防洪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防洪减灾事业十分重视,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以整治江河,防治水害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防洪减灾政策和法律法规。50年来,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汛抗洪斗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初步建成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体系。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堤防近26万公里,保护耕地5.4亿亩,保护人口4.5亿多人,为我国七大汀河中下游人口、经济密集区提供了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已建成各类水库8.5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12座,中型水库2634座,总库容4500多亿立方米。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开辟了蓄滞洪区98处,总分蓄洪量可达1200亿立方米。全国有防洪任务的642座城市中,已有177座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大江大河的整体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与之配套的水文气象监测预报、通信预警和防汛信息传输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日趋完善,高新技术在防汛减灾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强。这些措施为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防洪工程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防洪建设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现有工程标准低、质量差。我国已建成的防洪工程在数量上并不算少,技术运用上也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关键是由于这些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五六十年代,防洪工程普遍从设计到施工质量先天不足,缺乏统一的设计规划标准,工程标准参差不齐,堤基防渗处理不严,堤身强度不足,隐患较多。有的水库工程安全设施不配套,防洪能力极差。更多的是大量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不但不能有效发挥效益,反而成为防洪的隐患。
二是管理机制落后。我国过去的水利建设片面追求数量,重建轻管的指导思想形成的后遗症十分严重。80年代以前,一般在兴建防洪工程时,都没有很好考虑工程建成运用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管理设施简陋,管理人员经费无保障,形成工程建设越多背的包袱越重的恶性运行机制。据调查,目前有很多工程管理单位连职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水库工程大多比较偏僻,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加上福利待遇较低,已造
成大量水利人才流失,管理队伍难以稳定,管理技术难以提高.管理工作难以为继。
二、防洪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发生了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的珠江大洪水,1996年长江、黄河和海河南系大洪水,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洪水发生以后,防洪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积累和固定资产的增加,一次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重,社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建设面临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以90年代几场大洪水为例:1991年江淮和松花江大水,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1994年珠江、辽河大水,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元;1995年洞庭湖、第二松花江等江湖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1996年长江、海河南系等河流大水,直接经济损失2200亿元;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大洪水,经过800多万军民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保住重要城市没有受淹的情况下,直接经济损失仍然高达2300亿元。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
三、加强防洪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认识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江河线长面广,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差异很大,影响因素很多,治理难度极大。防洪建设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由于防汛抗洪是一项与自然界搏斗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在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防洪建设必须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治理的方计,根据我国国力的增长,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和长期努力的指导思想,使防洪工程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水利建设形势越好,水利防汛工作者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醒的认识,把水利防洪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2.优先抓好现有防洪能力的巩固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建成的大量水利工程,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毕竟是目前防洪的主要屏障,几十年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减灾效益。把现有防洪工程的加固及其标准的提高放在当前防洪建设的首要位置,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1998年长江大洪水过程中,干流共出现各类险情6000多处,其中重大险情1000多处,干流九江堤段还发生了决口,干堤有600多公里堤段因高度不够而临时加筑子堤,其中360公里子堤直接挡水,防洪形势一度十分紧张。经过汛后集中力量填塘固基和防渗强堤的处理后,1999年再次发生水位接近1998年水位的洪水,工程状况明显改善,防洪抢险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当务之急应首先处理好现有工程的隐患,弥补高度不足堤段的欠缺,增强堤防的防渗能力和现有防洪工程的整体抗洪强度。进一步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流域内水文监测预报、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提高防洪调度和洪水预警预报水平。这些措施不但费省效宏,也可在短期内收到较好的防洪效益,是当前符合我国国情的治水道路。
3.防洪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由于江河流域的特征和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不同,江河治理也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是要坚持“有所弃才能有所保”。在经过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把洪水可能淹没的地区分类设防,重点放在城市、重要交通铁路干线和国家重要工业科研基地,按照不同地域设定不同的防 洪标准,分别设防治理。二是坚持全局与局部相结合。同家治理的重点仍然是大江大河大湖和重点保护地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具体情况按照流域总体防洪规划的要求,设定重点防御单位,建设相应的防洪工程。三是城市防洪中对堤防标准的要求也不能一刀切。山区城市、重要旅游城市、文化古城等,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制订不同的防洪方式。如柳州市要防御1996年型的洪水,城区堤防高度至少要建到18米以上。既不经济也不美观。因此,城市防洪方式可多形式进行。如在江河上游修建控制性工程,加强洪水调节能力;在城区河道开展清淤除障,整治河道,扩大河床行洪能力;在城区沿江地带修建高脚避洪楼,底层不作永久性使用;在上游地区加强和完善水文气象监测预报网络,提高防汛信息传递时效和防汛指挥调度能力。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调度运用,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4.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的质量管理。防洪工程是人们赖以保命的屏障,质量低劣的防洪工程比没有工程造成的危害更大。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防洪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多次对“豆腐渣”工程提出严肃批评。对今后防洪建设的工程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确保防洪工程质量,要在流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法制和完善管理制度。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投资公开。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具有水利部或受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施工中要严格质量监督,各道工序要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建立有效的施工、监理制约机制。工程建成后严格质量验收制度,施工单位领导、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领导要实行终位身质量负责制。制。对官僚主义、营私舞弊影响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者,要依法严惩。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完善的制约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所有的防洪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5.理顺管理机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我国的防洪工程管理受传统观念影响,最突出的弊端是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过去大量工程建设时没有考虑工程建成运用后长期的维护管理费用,导致大量防洪工程日常维护无资金,管理人员经费难以为继。水利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等设施建成运用后,由于可以直接向使用单位收费,投资回收很快,工程自身的维修及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有保证,所处的是良性运行的发展机制。而水利工程特别是防洪工程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只有等到发生严重洪涝时,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充分体现,但对工程本身而言,得不到直接回报。目前,如果不从政策上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问题,中国的防洪事业将很难摆脱困境。
各级水利管理单位的人员应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依靠政策积极争取工程维护资金。同时,挖掘白身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提高职工福利,加强对工程的依法管理,努力探索管理科学,拓宽发展渠道,为我国防洪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