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01: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居巢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银屏、散兵等乡镇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二是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许多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三是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由于缺少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且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四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措施与对策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一要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实行规模经营。按照“建大矿、建好矿,抓矿前、抓矿后,停小矿、关散矿”的要求,对年开采量在10万吨以下、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的小矿山,逐步进行关闭。对已获得采矿权的,合同期满后,收回采矿权,停止开采;合同期未满的,要采取规费杠杆、安全监督、环境保护等手段限制开采。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加快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要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三要发展新型工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一要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居巢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二要狠抓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要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一要建新村。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来水管网,推广无塔或有塔供水等,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猪、沼、粮、果、菜、鱼”等循环发展农业生态模式,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要绿荒山。制定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三要治污水。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小流域治理,保护水源地,增加塘坝蓄水量,提高抗旱能力,改善供水条件。要加大项目编制力度,争取上级资金,加快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面源防治项目建设,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有步骤退还湿地。要通过科学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拦截、吸收、吸附污染物,保护湿地水体环境,逐步恢复湿地功能,使巢湖水质有根本性好转。

(四)着力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一要制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依托环湖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巢湖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章,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编制好巢湖北岸旅游规划,加大旅游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二要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合利用“山、水、田”,作特色发展大文章。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水乡农家游”、“渔家乐”、“田园农家游”,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我区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所有与旅游相关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捆绑资金,加强交通、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合理串联,使各景区景点连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真正为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对导游的生态教育,使其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意识,要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尽量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四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编制完善旅游招商项目指南,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发布工作,建立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库,坚持内资、外资并重,国资、民资并举,扎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要创新经营机制,开拓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大框架建设、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为发展大旅游、培植大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五)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区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区“四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

第二篇: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

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等乡镇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二是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许多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三是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由于缺少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且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四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措施与对策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一要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实行规模经营。按照“建大矿、建好矿,抓矿前、抓矿后,停小矿、关散矿”的要求,对年开采量在10万吨以下、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的小矿山,逐步进行关闭。对已获得采矿权的,合同期满后,收回采矿权,停止开采;合同期未满的,要采取规费杠杆、安全监督、环境保护等手段限制开采。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加快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要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三要发展新型工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一要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居巢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二要狠抓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要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一要建新村。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来水管网,推广无塔或有塔供水等,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猪、沼、粮、果、菜、鱼”等循环发展农业生态模式,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要绿荒山。制定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三要治污水。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小流域治理,保护水源地,增加塘坝蓄水量,提高抗旱能力,改善供水条件。要加大项目编制力度,争取上级资金,加快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面源防治项目建设,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有步骤退还湿地。要通过科学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拦截、吸收、吸附污染物,保护湿地水体环境,逐步恢复湿地功能,使巢湖水质有根本性好转。

(四)着力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一要制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依托环湖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章,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编制好巢湖北岸旅游规划,加大旅游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二要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合利用“山、水、田”,作特色发展大文章。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水乡农家游”、“渔家乐”、“田园农家游”,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我区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所有与旅游相关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捆绑资金,加强交通、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合理串联,使各景区景点连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真正为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对导游的生态教育,使其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意识,要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尽量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四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编制完善旅游招商项目指南,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发布工作,建立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库,坚持内资、外资并重,国资、民资并举,扎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要创新经营机制,开拓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大框架建设、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为发展大旅游、培植大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五)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区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区“四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篇:南通市沿海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南通市沿海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蔡鹏伟

地信121 摘要:通过分析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南通市的沿海开发战略问题。为促使南通港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研究南通港发展现状,提出南通港发展建议:加快发展沿海港区,实现江海联动;调整临港工业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超前规划,实现港与城和谐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建立具有经济竞争优势的特色海洋产业。关键词:南通市;沿海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是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江海岸线 372 km,其中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是两大资源:一是滩涂和辐射沙洲;二是港航资源。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独特且突出。近年来,《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总体规划纲要》、《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南通港总体规划》和《南通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总规划和分类规划先后编制,对江海岸线的利用与后延陆域的布局进行刚性约束和控制,统筹港口、园区、产业、城镇建设[1]。但与沿海其它地区相比,南通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偏慢,导致江苏海洋经济在全国的排位后移、地位下降。并且临海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究其原因,南通海洋经济的发展重点不明确、产业特色不明显不能不说是重要因素。

1、南通优越的港口特色发展环境

1.1 南通港现状

南通港历史悠久,自1904年建成首座沿江码头后,开始成为服务于地方物资交往的重要口岸。南通港包括如皋、天生、南通、任港、狼山、富民、江海、通海、启海等9个沿江港区和吕

四、洋口2个沿海港区。狼山港区是主要的综合性港区,以大宗散货、集装箱以及散杂货等公共货物运输为主;南通港区是客、货运兼顾的公用港区;江海港区是以油品、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的公用港区,兼为南通经济开发区服务;如皋、任港、天生、富民、启海等港区主要依托后方电力、冶金、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以能源、通用件杂、化工品等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为主。

南通沿海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把沿海地区建设成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优、集聚辐射 力强、功能配套全、生态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1.2 建港条件优越

洋口港港池天然水深20—30米,深水区面积超过 10平方公里,由大洪、烂沙洋以及黄沙洋形成的两条潮汐通道直通外海,航道顺直稳定,水深在 17米以上(其中黄沙洋水道的最大水深达27米),可建 10—20万吨级深水泊位。港池和航道两侧分别有火星沙、太阳沙以及河豚沙、蒋家沙掩护,风浪小,无须另筑防浪设施。港池和主航道内侧的西太阳沙稳固坚实,10米以上沙洲面积有11.61平方公里,经低成本围造即可建成用作港区作业、仓储、中转的人工岛,大幅度降低中转运输成本。如此优越的建港条件,江苏沿海仅此一处,全国也仅宁波港可与之相媲美。吕四港由小庙洪连通外海,航道水深9米以上,超过连云港(7米),北侧有腰沙掩护,可建5—10万吨级泊位,建港条件也相当好。

1.3“大上海经济圈”已经形成

早在1960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便被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列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目前该地区有15个城市、13个地区、99610平方千米,7404.71人口万,特大型中心城市6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2]。“大上海经济圈” 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划,形成了一个经济体,城市连成一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为南通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城市群资源条件。

1.4 生态系独特,生物资源丰富

海涂、沙脊沙洲及长江口北支江涂、沙岛,构成南通沿海范围广阔的滨海湿地和潮间带湿地。这一湿地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域,滩面及底质多为粉沙淤泥,南缘有长江入海,带来大量有机质,形成南淡 北咸的复杂海水分布,生物品种丰富多样,生态构成别具特色。调查显示,江苏海域浮游动物共有98种,以辐射沙洲中部(33。N)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地处南区的南通海区资源量最为丰富,I:l~:lt区的盐城、连云港海区平均高出1-2倍。江苏海域共有潮间带动物198种,底栖动物183种,鱼类 150种,头足类10多种,南通海区多有分布,有的种类具有明显优势,形成南通海区的生物资源特色。最为突出的是滩涂贝类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在全省滩涂14万多吨的资源量当中,南通海区占有8万多吨,其中尤以江苏最重要的经济贝类文蛤最具特色,不仅资源量最大,品质也最好,其余如四角蛤:青蛤、毛蚶等重要经济贝类也有一定优势。此外,江苏4大渔场中3大渔场(长江口、吕

四、大沙)在该海域,因而鱼类资源非常丰富,代表性经济鱼类主要有银鲳、灰鲳、黄鲫、鳓鱼、蓝点马鲛、大黄鱼、小黄鱼等,多年来海洋捕捞产量占全省一半左右。大型经济蟹类三疣梭子蟹也数吕四渔场的生物量全省最大。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南通海洋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1.5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

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现 代化港口体系,形成多组式江海港群分布格局,建成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运输为 主的国家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大力开发洋口港,加快开发吕四港,积极推 进冷家沙海域的研究与开发,发挥江港的海港功能,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在沿海沿江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 牌,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走廊,沿海重点发展石化、能源、冶金产业,沿江重点发展船舶、机械、电子新材料和轻工食品等产业。

2、生态环境现状与环境压力分析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水环境质量

统计显示,南通沿海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有1.3亿多吨,虽排放达标率高达100%,但实际情况远没有如此乐观。南通市主要排海河流水质近年来呈逐年恶化趋势,排海的污染物质也相应呈逐年增加趋势。据 《南通日报》 报道,南通两条纵贯东西的主要入海河流通吕运河通启运河虽经治理,污染仍十分严重。通吕运河水质仅达四类标准,有的河段河水已经发臭,有的河面泛着白沫,即将入海的吕四段河面一 片橙黄。通启运河的总体水质为劣五类,大部分河段的基本功能已丧失殆尽。2.1.2南通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环境监测站对南通地区进行监测,监测表明南通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并且2008 年南通市降水中,阴离子中含量最高的 是硫酸根离子,其次是硝酸根离子,阳离子中含量 最高的是铵离子和钙离子。从降水主要化学组分情况来看,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均值大于硝酸根离子浓度均值,二氧化硫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2.1.3南通土壤污染现状

南通市土壤中残留多环芳径和有机氯农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因为农民种地过程中进行农药除虫除草等行为。并且农药的使用还使南通地区的水质造成污染。且南通土地污染分布相对集中,主要由于化工产业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导致重金属富集。2.1.4 生态环境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第一个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为数不 多的咸淡水河口湿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 稀野生生物,维持长江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沿海滩涂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 渡区域,总面积达 200 km2。近海海域分布有海门蛎 岈山牡蛎礁 1 个海洋特别保护区,37 个养殖区,11 个增殖区;有 190 种近海浮游植物、98 种近海浮游 动物、150 种鱼类。长江口北支海域分布有重要的 渔业水域,其中吕四渔场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是 大、小黄鱼、鲳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 和洄游通道[3]。2.1.5海洋环境质量

2008 年,南通市入海河口水域水质类别处于 Ⅲ~Ⅳ类之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P)、5 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MO4-)等。吕四渔场、启东贝类增养殖区、如东紫菜增养殖区3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养殖区水体中主要受氮、磷污染。8月在南通外海海域、南通吕四港外曾发现赤潮。近年来,南通沿海贝体等海洋生物受到铅、镉等重金属及砷、滴滴涕的污染,蛎蚜山海洋特别保 护区水质受到无机氮的污染[4-5]。

2.2 导致环境污染现状的原因

2.2.1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南通的优越气候,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这过程中避免不了使用各种农药,但由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往往会将各类农药产生的废弃物随处丢弃,导致土壤和水质污染。并且由于南通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规模不能满足处理需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处理能力的发挥。现有17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有6家尾水超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重点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2.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南通部分地区现有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化工、印染、电镀等产业布局趋同现象严重,资源环境利用同质化,结构性、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调轻、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任务艰巨。2.2.3 生态服务功能有所退化

由于开发活动的加强,排污量的上升,南通滨江临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渔业过度捕捞导致吕四和长江口两大渔场的鱼类资源数量锐减、品质下降。长江河口区浮游生物的物种数量大幅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长江和滨海岸线开发速度加快,滩涂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鸟类数量与种类也不断下降。2004 年以来,南通境内海域相继发生大面积贝类死亡和紫菜烂苗事件,导致南通两大海水养殖品种文蛤和紫菜遭受重大损失[5]。

2.3 面临的环境压力

2.3.1 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南通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湿地、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密集。滩涂围垦、港口及其临港产业建设不仅使大量滩涂湿地功能丧失,影响滩涂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占用近海滩涂养殖区和重要渔业水域,与海洋功能区划存在一定冲突。港口开发、航道建设涉及占用或穿越海洋特别保护区、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如何协调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是首要问题。2.3.2 经济快速增长加重污染物减排压力

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南通现有污染物总量基数较低。随着南通沿海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等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将大幅增加,难以满足国家未来节能减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南通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发展南通的特色海洋经济产业群,不仅要充分全面地开发利用南通特有的优势海洋资源,改变资源的闲置浪费状况,而且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确保南通特色海洋经济稳健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3.1打好南通特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南通四大特色海洋产业群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滩涂与辐射沙洲养殖产业、滨海旅游产业群对海洋生态环境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基础,一是要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海数量。对南通海域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和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污水(包括农药、化肥的流失)。

3.2滩涂湿地保护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建立湿地管理 信息系统,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建立长江口北支湿地、沿海滩涂湿地、沿江滩涂湿地等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里下河内陆湿地以及潮间带、潮 下带湿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坚持集约高效、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开发与保 护并重的导向,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演变规律和生态 服务功能,科学论证滩涂围垦对泥沙冲淤、海岸演 变、岸滩稳定的影响,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依法、科学确定滩涂围垦的范围、时序和规模。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以综合开发为导向,优先用 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6] 3.3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在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栟茶运河等主要入海 河口种植海底及潮间带植物,利用入海河口湿地的 净化功能,吸收降解污染物,并逐步恢复和重构海 岸带生态系统。根据近海资源的种类、资源量和资源补充水平,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和利用强度。对吕四渔场、长江口等重点海域、临港产业区以及滩涂围垦、航 道、港口码头附近海域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南通国家级紫菜、文蛤等水产种质库,建设多功能 人工鱼礁群,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实施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保护近海和长江口鱼、虾、蟹、贝等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

3.4发展港口服务业,调整第三产业布局

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和引导,优化新增投资计划项目用海的优化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为科学用海提供依据。发展港口服务业,调整第三产业布局港口装卸运输直接促进了船货代理、外供外理、查验服务、通讯导航、船检航修、打捞救助、餐饮娱乐等港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旅游度假等行业的繁荣,加快了外贸、外资、外经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临港商贸市场和物流中心的发展,将发挥港口对外对内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促进港口商贸的发展,推动南通市贸易发展。此外,港口服务业的发展还将带动中三产服务业比例的提高,将使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并为工业结构调整中多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港口大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3.5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港口工业,调整工业布局

以港兴工,着力发展临港工业带,这是发展港口经济的关键,也是调整南通工业结构的重点。港口工业规划要与港口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和大运量大用水量工业门类,大力培育石化、电力、船舶、冶金、建材、新型材料和粮油食品等港口支柱产业,推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抓好风力发电和液化天然气发电,建设船舶配套产业,抓好造纸、钢铁、PVC、钛白粉等大运量建材项目和 ABS,POM等新型材料项目,使南通成为我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基地、重要的电力基地、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一流的新材料基地和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结论与建议

南通洋口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分析洋口港的发展环境和周边港口的发展态势以及洋口港的发展优势,争取在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港口。并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南通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今后南通市沿海开发应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重点实施生态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南通沿海开发构筑生态屏障和环保支撑,以促进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季建林.南通沿海开发若干问题研究[J].江海纵横,2009,(5):4-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 黄夏银,李 冰,周家艳,等.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性分析[J].环境科技,2009,22(5):53-56.[4] 张卫兵,王成钢,周 颖,等.南通沿岸贝类体内重金属含 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 490-1 491.[5] 简慧兰.关于南通生态海洋建设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9,26(8):37-40.[6] 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 z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第四篇: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

——人类对生态的破坏 生态环境,英文名称:ecological environment,意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或称为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各种对立因素通过食

物链的相互制约作用,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环境负载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人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既有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也有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一方面,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人类本身也因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而遭到“报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有民意测验表明,环境污染的危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就全球来说,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资源的丧失;淡水资源紧缺;生物种消失;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人口激增等等。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情境也不容乐观,我国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同时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我国的气温也呈上升趋势。下面我就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生态问题做简单的论述。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

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地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中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中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

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与此相关的报道也是举不胜举,比如 “全球变暖,孟加拉湾一小岛消失”“北冰洋含冰量剧减”“全球生物正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地球的‘冰河时代’将要来临?”“加科学家发现北极海永冻层完全消失”“海中的甲烷释放速度加快”“马尔代夫沉没百年倒计时”“北极冰川融化 地球或被淹没“水城”威尼斯再遭水淹”由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报道也很多:“岛国马尔代夫将在海上建家园”“澳大利亚下冰雹,像高尔夫球一样大”“百年大旱:产粮大县面临部分绝收”“甘肃罕见雪灾,最深1.5米”“澳大利亚遭暴雨侵袭,墨尔本市区洪水齐膝”“地球或进入强地震频发期”“德国雪崩,46辆汽车挤成一团”等等。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在这种严峻的时刻好好的反思我们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活动中有所改变,不要一味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考虑对生态带来的破坏。如果不这样,那么到最后受惩罚的只有我们人类自己。

第五篇:村干部现状调研与思考

村干部现状调研与思考

2008年9月,我作为XX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了XX县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三年时间过去了,如今我也转正进入了公务员行业,但我始终是从村级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我非常感谢培养我的XX村支部、村委,对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现状,我有以下调研报告。

一、村级干部工作现状

第一、工作付出与家庭收入差距大。长期以来,村支书、村主任工作补贴为400元/月,今年上半年起村支书、主任提高到1000元/月。现在农村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种粮直补、新农合、退耕还林、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每项工作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完成一项任务通常要压缩到几天内,从早晨5、6点钟开始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而且最累的还是由于各村组别多,村民居住分散,每次下村登记数据、宣传政策等工作量非常大,经常是一天跑下来,覆盖不了几个组,两三天才能跑完,因此,村干部要从事另外的工作就很困难,主要是时间上不允许,随时要到市、县、镇参加各种会议,所以一般都是配偶挣钱养家或者照顾家庭,而配偶偶尔也会发牢骚引发家庭矛盾,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

第二,基层工作问题复杂,红脸白脸轮番上阵。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XX村支书R书记是建国以来XX县第五位全国劳模,45岁左右,他在村上的地位较高,一般的村民都比较听他话;村主任G主任是位35岁左右的女村干部,她性格泼辣作风大胆,干起工作来毫不含糊,工作上的难啃硬骨头她总是先上,坚持原则,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她却是村支书的最佳拍挡、得力助手。每次无论开展什么工作,宣传什么政策,总有个别人在村里制造不和谐声音,跟村干部对着干,G主任总是做先锋,同村民把问题摊开来谈,什么君子小人的方法都会用上,有时候跟村民的关系也搞得相当紧张,但是这些白脸的角色她愿意唱,最后总有R书记做她的后盾,让R书记唱红脸,既维护了他在村上的地位,又利于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这些手段都是开展基层工作必不可少而又行之有效的。

第三,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生活开展困难。现在村上基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而且各村几乎都欠有外债,这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兴办公益事业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但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导致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村上老党员反映很久都没有开展一次党组织生活,主要问题就是村集体没有活动经费,开展一次党组织生活至少要解决烟、茶和午餐问题,但就是这样村上也难以负担,所以党组织生活很难按时开展。2006年,XX村某成功人士曾出资将村上老党员组织到XX开展党组织生活,但毕竟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发展村集体收入。

二、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政策观念,提高农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党对农村的领导,主要是方针、政策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策水平往往决定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要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把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增强了,政策水平提高了,党的农村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第三,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规范村干部依法行政行为。农村干部的一切权力都由法律规定的,要根据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的要求,以法律为依据,严格规范村干部的依法行政行为;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实行财务公开,实施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村必须设立专职会计、出纳,各自履行职责,并相互制约,防止村干部个人搞自收自支,杜绝白条、虚报、重报;凡村里重大举措必须经村集体讨论,彻底改变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要对离任的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间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审计,从而规范干部行为。

因此,我们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严肃执纪,对于那些以权谋私、索拿卡要、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坚决查处,以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调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章丘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专题研究提纲

    章丘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专题研究 一、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背景和政策 (一)背景 (二)政策 二、生态环境研究的思想和原则 (一)思想 (二)原则 三、章丘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落实环......

    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

    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

    森林现状与保护

    森林现状与保护 摘要: 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可以净化空气,过滤尘埃,它能制造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1江西省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则范文

    1 江西省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江西省地处中亚热带,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湖泊水系等,生态系统较齐全,生物资源丰富,全省分布5000余种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现状与思考.

    作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是全世界惟一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随着我国主要中心城市步入小康社会,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消......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民勤的调查报告电大武威分校2007级行政管理本科朱世宇071100088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和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首要条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