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1: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李惠霞 2011131312 在化学改革的路上,在一些经济发展的地区,必然获得一些可喜的成功,然而新课改在农村中学化学的实施却遇到了尴尬的一面,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受到了各种条件的限制的影响使得新课改在农村中学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我的调查分析了某区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农村中学的评价方式滞后制约着课程改革

根据我对某中学的部分教师进行访谈时,在交流中,当问到他们在 自己的教学中是否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时,他们反映出许多教师不敢”冒险”做课程改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的成绩不好,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甚至是晋级职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要发生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是由于我国这种传统的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和师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大部分的农村中学仍然采用”分数”、”成绩”、”教学质量等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偏重结果,忽视过程;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了教学中的这种双边的教学活动失衡;这种方式就无形中限制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制约着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化学的课程中,现在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验实践能力这一重要的环节;这严重的制约着新课改在农村中学的实施。

二、农村中学化学教师自身存在的原因制约着课程改革 1.农村中学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和教师数量紧缺的现象,如一些教师担任两门甚至是两门以上的学科,这就与专业出身的任课教师相悖,造成了”专而不教,教而不专”的严重现象;化学教师的数量非常紧缺,造成一位化学老师带初三年级的3~4个班的课;教师的工作量繁重,无法保证时间去备课和研究教材;这种现象必然制约着化学新课改的实施。

2.根据抽样调查显示,占教师总数较大的30~50岁的教师。在2O岁~3O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都忙于谈恋爱结婚,用于学习和钻研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加上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积累的经验较少,业务还不很熟悉。年龄较大些的老教师都是6O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文革”时期的高、初中的毕业生都是从代课教师转成为民办教师,再从民办教师转化为公办教师,而这些老教师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式的专业训练,知识结构比较老化,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教师的观念陈旧。所以我认为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影响农村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实现最主要的原因。

三、农村中学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制约着课程改革

1.根据对某乡镇的一所初级中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大概统计数据如 下,班级过大,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维持班级秩序,组织教学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教师无法兼顾学生个性的发挥教师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批改作业上去了,研究教材和备课,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太少,这一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因素之一。2.抽样调查显示,很少的农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且农村中学投入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不久,其中还有一部分老师根本不会上网,特别是教龄较长的化学教师,甚至完全与新课标脱节,根本不了解这种更新较快的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学校中的学生由于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可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根本不能自觉地去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还有极少数的学生进过网吧,还只是玩游戏,对电脑的利用只是略知道些而已。而且学校的整体资源和化学实验仪器设备上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然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又低,这就给地方财政运的转上带来了一些压力,学校也没有经费投入这些资源的建设中去,化学的基础实验设施落后,如PH计教师都没见过,化学药品不齐全,实验室少,学生能自动做实验的机会更少,一些学校以周只有一节化学实验课等等的这些现象都制约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四、农村化学教师参加科研以及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制约着课程改革 根据我对某中学的进行问卷调查,农村中学每年到省里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不到5%,甚至有的学校不给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是每年的到省级市级参加的培训的机会也仅仅只有15~20%教师能申请到机会。农村教师在省级以及省级以上发表过文章的不到2%,而且只有30%的教师会去关注最新的教育类的期刊,这就造成了农村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的环境较差,而且中心校的教研员量少质低,难以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还有一部分业务水平不高社会关系好的照顾对象,在这种环境下这种教研员队伍很难承担起课程改革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于化学课程来说,学校更是没有专门的化学教研员,只是在实验室里配上一位教师,只是负责管理实验仪器,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仅是略懂而已更不用说进行科研。在化学的教学上,化学学科设置组长制进行教学交流,由相对年龄大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但是教学并不能与时俱进,也制约着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改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内部的评价考核制度没有改进以及教师自身的原因的制约着课程改革;如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以及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新课改在农村中学的实施;我认为要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对症下药”:首先,作为教师自身要不断的进行专业反思,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利用化学课堂教育信息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其次,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校教研室要切实的落实好对其所属F的中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当地政府应该更多的给予支持和鼓励,各级领导与学校的教师都应该关注新课程实施的情况,切实的改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化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化学教学的前景才会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首先应该转变评价方式,不可以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验实践能力这一重要的环节,应该理论联系实验实践。其次,应提高化学教师的质量,规定教师的筛选资格,优化化学教师系统。再者,加大对农村化学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跟得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改革的风潮。最后,政府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填补农村教育资源的缺漏。如何做到呢?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实施设备缺乏等问题结合农村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以改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提高实验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加大教学投入

实验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提高实验教学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的思想意识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要再把实验教学当作可有可无的应付教学。其次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此外要加大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确保实验设备及药品齐全从而使实验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二)充分认识和落实实验教学功能

在确保实验教学管理的同时教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提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实验教学从实验中不断的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 并且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理论知识。(三)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形式多样化

恰当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具有启发性,从中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焙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台理的设置实验教学方式例如可根据试验的难易程度适当的调整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河预先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淮备好其他实验仪器。实验开始时赴学生打开瓶盖然后回报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实验如利用身边的物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污水净化实验,’:当地土攘酸碱性测定实验“探究化肥、农药对水生生物或农作物生长的影口向”等等。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农村中学未能很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实验药品、器材缺乏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胧们应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甚至丢弃物来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以减少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还能帮助实验教学顺利的完成并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捉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喂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若实验中缺少量杯时可收集日常生活的塑料水平代替若缺少实验材料如锌、细铁丝、细铜丝等河收集废电池壳、废旧铁丝网、等代替。

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不断创新的能力还可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管理保证中学化学教育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

高考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以实验事实为根据,让中学生从实验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去认识世界,进一步去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较为突出,这也是对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种导向,提醒教师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从小处讲,是为了学生的升学,从大处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都必须重视化学实验。虽然,这是一个共识的问题,但是,现实的问题却远不尽如人意,作为从事化学教学十几年的教师,感触颇深:

1.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我们国家从初中就开设了化学课,教材中也设置了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大相径庭,条件较好的学校,实验仪器和药品较为齐全,演示实验还能够较好的给以学生演示,条件稍差的学校,演示实验就只能力所能及的做一部分,而条件较差的学校,就几乎没有做过化学实验,不少学生到高三了,连蒸发皿和坩埚都区分不开,更谈不上应用了,有些学生对不少化学仪器甚至都不认识,连其名称都叫不上来,至于哪些仪器有何用途就更不得而知了。对于分组实验,现在就几乎没有学校去做,原因很简单: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至于实验知识,那也只有一个办法,让学生去背,死记硬背化学实验知识。这就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所以,在高考中或者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化学实验题一直是学生丢分较严重的地方,这就不足为怪了。2.背景

现在,整个社会,尤其是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可以说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标尺,我们也都认识到,国家的文明取决与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的强大取决与公民的科学素养,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公民的知识底蕴。现在,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部分省市也在试行新课程改革,但是,所谓的课改到了学校,那就成了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喊喊口号,走走过场,换汤不换药,结果还是回到原点,甚至会比过去更糟。举个简单例子,以去年搞的新课改成果验收为例,主讲老师为了准备汇报的那节课,光是备课就准备了两个多月!连正常的上课都停下来,几个老师轮流代课,而且,这个老师所讲内容我们学校就根本没有开设过。作为教育或评审专家们,你们想想,如果每节课都准备两三个月,哪还叫教学吗?结果验收以后,他们大张旗鼓的宣传,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果,新课改取得了全面的丰收等等等等,我相信这些专家们都是化学行业的权威,专业知识也都博大精深,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真的没有到中学去踏踏实实的蹲点调查,去真正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材料,所以,课改也就都是些表面文章,所谓的新课改只不过是轰轰隆隆的一场风,刮过去也就风平浪静了。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教育机构,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都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首先,如果高考模式和评价机制不彻底改革,最直接的是,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会直接降低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培养出的人才都是有些瑕疵的残次品,比如,多少年来,诺贝尔奖都与中国无缘,这难道仅仅归咎于评委的人为因素吗?泱泱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都是技不如人,智不如人,志不如人?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模式难辞其咎。其次,作为一线教育的老师,谁都想减负,减轻自身负担,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教师,本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与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教书育人,应是乐业、爱业、敬业,但现实是,上岗没有几年,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成为为了吃饭而疲于应付的手段。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工作负担重,工作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低下,这就不难理解,每年高考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寥若晨星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怎样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呢?又怎样发挥一个老师的教育功能呢? 3.个人认识和建议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为一名教师,个人认为 客观因素、教师、学生、评价机制

第三篇:环保问题现状与对策

问:伴随着国际环境与发展事业,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答:我国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保工作32字方针。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提出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制定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大力推进污染防治。

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5%,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比例由14%提高到90%。二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环境保护部拒批332个、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的“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项目。三是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四是深化污染防治。全国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2012年的64%;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7%下降到12.3%。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五是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中央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六是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的氛围更加浓郁。

问: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准确加以判断和把握?

答: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PM2.5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70%左右的城市不达标。今年年初,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

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12年,十大流域中劣Ⅴ类水质比例占10.2%,61个重点湖(库)

中24个劣于Ⅲ类标准。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不达标,农村仍有2.98亿人饮水不安全。

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亟待加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

环境风险不断凸显。全国排查的4万多家化学品企业中,12%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电子废物、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

问:造成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我国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如果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势必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日益加大。我国对外产品出口承担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逆差。

四是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依然存在,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需加修订,“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第四篇: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非 经贸关系 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虽然相隔万里,但中非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非洲各国独立后,中非交流更加密切。该时期中国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多是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层面的合作极少,合作方式也主要是中国对非洲单方面的援助。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突飞猛进,中非之间的合作已更多地涉及到经济领域。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成功举行,拉开了中非全面经济合作的序幕。中非关系稳步发展,合作不断深化,其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大。

一、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中非经贸交往主要体现为中非贸易、中国对非的直接投资、中国对非援助以及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一)中非双边贸易

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深入发展。据统计,中非贸易额1950年为0.1214亿美元,1990年为1.6645亿美元;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1999年中非贸易总额为64.84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533倍。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01亿美元,2006年达到554.64亿美元,2007年为733.11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8.42亿美元。2000到2007年间,中非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2008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5.7%。

从商品贸易结构来看,中非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在各自参与贸易的行业中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从非洲主要进口5类产品(原油、铁矿石、木材、钻石和棉花),以2007年为例,原油占整个进口额的72%,各类矿产为7%,棉花为1%,铜制品、钻石、钢铁制品、木材均为2%,其他产品为12%;与从非洲进口相比,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更为多样化,其中机器设备和电子产品占比例较高,其次是纺织品和衣服,另外还包括高科技产品、塑料制品、钢铁制品等,由于非洲独立前长期受西方剥削,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几乎所有的轻工产品都依赖进口。中国对非洲出口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非洲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中国对非洲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中非经贸连年的高速增长证明,中非贸易是对双方有利的,是双方都愿意积极推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中国仅仅同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6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13个,1987年达到了46个,到1999年中国已经与53个非洲国家中的50个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06年第三次中非经济合作论坛53个国家都有代表参与。同年底,中国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之后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

(二)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FDI)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也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非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土地”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了空间。从2003年开始中国对非投资增长势头迅猛,2006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为5.2亿美元,2007年迅速提高到15.743亿美元。截止2007年中国累计对非洲的非金融类投资达到44.618亿美元。

中非投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目前,中国已同31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10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42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联(混)委会机制。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下滑,但中国对非投资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釜底抽薪、大量抽逃,而是迎难而上保持快速增长。1—6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5.52亿美元,同比增长81%。目前,经商务部核准或备案的在非中资企业超过1000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带去了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当地的税收和就业,为当地培养了经营管理人员。

第五篇: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九大强调,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公平覆盖各个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如何跨越“半城镇化”,如何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日益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本文集中探讨如何健全和发展农民工养老保险。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

总的来看,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很低。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2008―2014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从9.8%上升至16.4%,上升了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个百分点,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8―2016年,全国农民工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从2416万人上升至5940万人,参保率从10.7%上升至21.1%(见图1)。尽管这一统计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两项数据都表明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很低。

分行业看,制造业农民工参保率相对较高,建筑业农民工参保率最低。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制造业农民工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44.6%,服务业农民工中参加此项保险的占21.5%,建筑业农民工参保比例最低,仅13.5%。

分代际看,高龄农民工参保率明显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27.4%,老一代农民工的参保比例为24.8%,前者稍高于后者。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13.5%,明显低于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的参保率,也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26.4%)。

分收入水平看,低收入农民工参保率明显更低。月收入1500元及以下人群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仅为15.7%,1501―2500元人群为23.6%,而2501―3500元人群、3501―5000元人群、5001元及以上人群分别为30.6%、31.7%、28.0%,后三个人群明显更高。

分单位性质看,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工参保率特别低。欧美企业、港澳台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属于最高行列,分别达到79.2%、75.8%、74.4%,而无单位的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的参保比例属于最低行列,分别仅为3.8%、10.7%,成为非常明显的“短板”,私营企业农民工的参保率也较低,为35.5%。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收入偏低造成其缴费能力不足

低收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明显更低,这说明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制约了农民工的社保缴费能力,降低了其参保的可能性。

例如,根据广东省2016年政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16575元,下限为2906元。2016年全国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275元,若以此为缴费基数,按8%的个人缴费比例计算,个人应缴262元/月;若是低收入农民工,如月工资2400元(2016年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为1895元),个人应缴232.5元/月,占月工资的9.7%。而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监测调查,外出农民工每月仅生活消费支出就占月收入的30.1%。对于收入相对低下,而吃、住、日常消费、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占比较大的农民工来说,如果再增加一笔占月工资约10%的养老保险缴费,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二)目前养老保险制度难以适应农民工的高流动性

建筑业农民工的低参保率与其高流动性、就业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缴费、转移接续等方面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效率很难适应这种高流动性。由于建筑行业普遍采取层层分包的劳动体制,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2013年,全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41.3%,其中建筑业比制造业的签订率低25.8个百分点。缺乏较稳定、正式的劳动关系直接造成用人单位或雇主逃避为建筑业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建筑行业的工作地点本身很不固定,一个工程周期长不过一两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十天,这造成建筑业农民工流动性极强。

在高流动性情况下,如果要保证养老保险连续性,就要频繁办理转移接续手续。由于目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各地缴费比例不完全一致等原因,他们还面临复杂的转移资金计算、待遇确定方法及地区经办机构之间的推诿。如果出现阶段性失业、半失业,其养老保险延续会面临更多麻烦。最终造成建筑业农民工自身也很难有积极性参保。

(三)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面临制度障碍

数据表明,在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是非常明显的“短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表明,现行法律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作出了选择性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政策规定,农民工不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有些地方虽然允许本地进城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却不允许外来农民工如此。

根据2009年底出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这就造成一些?`活就业农民工的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既不能接续,也无法退出。虽然根据2014年2月出台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后者的待遇水平明显低于前者,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及为社会统筹账户所作贡献也得不到应有回报。

在缴费方面,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在缺乏缴费激励机制和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由灵活就业农民工自身负担全部20%缴费,压力可谓巨大,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依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

虽然近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框架日趋完善,但现实表明,其实践操作仍然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在大部分地区只是地市级统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除了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要转移12%的统筹基金,但在实际操作中,转移的统筹基金仍不足以填补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基金缺口,给转入地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地方社保机构接受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体现出一定的碎片化特征,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缴费方式、待遇计发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个地区实际执行的养老保险政策也并不一致,从根本上造成了制度衔接障碍。一些地方社保经办机构反映,在跨省转移中,由于各地转移接续操作流程不统一,有些个人账户记录方式不规范,很容易造成转入地经办机构无法接收。而且省级社保机构之间是同级,在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的情况,对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难以协调妥协,从而影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五)高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表明,农民工群体正逐步高龄化,2010―2016年,50岁及以上的高龄农民工比例由12.9%上升为19.2%,40―49岁的比例由21.2%上升至26.9%。老一代农民工越来越接近或者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较为强烈,然而由于执法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许多人面临过去用人单位未为其参保,目前又补缴困难的问题,养老保险权益无法落实。前文数据分析表明,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全部农民工的平均水平。

(六)农民工养老保险征缴的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农民工的农村户籍身份和弱势群体特征,加上地方政府部门监管常常缺位,一些用人单位或雇主往往能成功逃避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前文数据分析表明,私营企业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比较低。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对大量私营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征缴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内在具有减少成本的冲动,在企业各项社保缴费超过工资总额的30%、而政府监管无力的情况下,其经营管理者更是会能省则省、能逃则逃。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出于投资环境的考虑,总是对一些私营企业的社保缴费监管乏力。

三、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造成各地制度不统一、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基金互济性差、养老保险关系地区间转移接续难等突出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前应先实现和巩固省级统筹,并从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开始,通过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在此基础上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建立中央调剂制度的具体办法可以为,从部分缴费低、基金结余多的地区每年提取一定比例到中央,再调剂给缴费高、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

为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并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和缴费负担创造条件,应实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政策。2017年11月,国务院已经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应尽快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加快建立国有资本划转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步弥补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分类分层解决好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对于就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农民工,应将其统一、全面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灵活就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应鼓励其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对其个人缴费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缴费负担。对于低收入农民工,应让其“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农民工,可以直接以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或者缴费基数按照统一政策,但降低缴费比例,将职工个人缴费定为4%―8%之间,企业缴费比例不低于12%;为保证农民工养老金待遇水平,可以在低缴费的基础上对个人账户进行一定财政补贴。对于在城乡间频繁流动的季节性农民工或非从业的农民工家属等,应鼓励他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完善灵活就业农民工、建筑业农民工等参保困难群体的参保办法

允许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就业地参加或接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业管理部门应针对灵活就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的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登记办法,为其提供就业状况证明。社保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应的登记缴费办法,提供更为便利的经办服务。

维护建筑业农民工劳动权益,清理建设领域违法发包分包行为,推动总包施工企业直接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建设领域严格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和“月薪制”。通过提高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保障薪资发放,来提高其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督管理,防止以劳务派遣为名逃避为农民工参保。对不依法参保的劳务派遣公司,坚决取缔其派遣资质。

(四)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体制机制

国家应从宏观上平衡养老保险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权益累计、分段计算、量化折算、合并享受的政策办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指定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的协调和监管,对转移的个人账户进行统一要求,对转移接续程序进行统一规范,对跨省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和问题进行协调。通过“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提高社会保险跨业务协同、跨省区合作、跨层级监管的全国一体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保工程”“一卡通”等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加快优化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流程、环节和手续,丰富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五)推进和落实高龄农民工养老保险依法补缴

抓紧解决好50岁及以上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存在用人单位过去欠缴情况的,应完善和细化补缴措施,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落实补缴。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确定补缴起始时间。申请补缴的个人或用人单位应当提交证明其补缴时段在当地用人单位就业的劳动关系、工资发放等材料,经社保机构审核材料真实、齐全的,予以补缴。用人单位不主动承担的,由社保征收部门责令其承担补缴费用。允许非本地户籍农民工在当地延缴延退。

(六)加大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的监察执法力度

大力加强重点行业(如建筑业)、重点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人群(如灵活就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法律政策宣传力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各相关主体参保缴费。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侵犯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的各类行为,依法处罚不为农民工参保,少报、瞒报缴费人数,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少缴、欠缴保险费用的用人单位。

注:

本部分以下数据均来源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从2010年开始,每年进行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本报告采用其中的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流动人口指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县、市)户口的15-59周岁流入人口;调查地点为在北京市朝阳区、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八城市(区),有效样本15999个,其中农民工样本13927个。数据用SPSS19进行分析。基于这一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侧重于比较不同人群参保率差异,而不在于精确衡量参保率绝对水平。

(胡杰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副研究员)

下载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惠霞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一、农业“走出去”概念和意义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快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这对农业和农村工......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对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产业扶贫存在着“长、短期项目结构不合理,支......

    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局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问题 对策 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

    世界学前教育改革与现状范文合集

    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 (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近20年来努力推动的全民教育中,首要目标就是推广幼儿保育......

    浅谈农村中学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推荐)

    论文类别:中学化学 浅谈农村中学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海波 电话:***,*** 重庆市丰都县暨龙镇中学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已实施多年,在实施新课程教育......

    投资银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

    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最终定稿)

    李岗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调查 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需有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