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届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宿州市2012届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二)高三英语教学进入
1.accompany v.5.biochemistry n.9.calculate v.13.diploma n.17.equality n.21.grocer
n.25.immigration n.29.overweight a.33.politician n.37.religious a.41.sob
n.& v 45.tank n.49.tourism n.2.accountant n.6.brick n.10.caution n.14.directory n.18.fireworks n.22.helmet n.26.jet n.& v.30.paperwork n.34.premier n.38.roll v.& n.42.souvenir
n.46.teapot n.50.trial n.3.applaud v.7.Buddhism n.11.Christian n.& a.15.ecology n.19.flexible a.23.hook n.& v.27.Moslem=Muslim n.31.pianist n.35.pulse n.39.sideways
a.& ad.43.sponsor n.& v.47.theft n 51.valley n.4.authentic a.8.cafeteria n 12.dilemma n.16.emperor n.20.format n.24.hydrogen n 28.motivation n.32.pill n.36.reference n.40.slim a.& v.44.strengthen v 48.throughout prep.2、步入
其次,在每一项专题复习开始之时,教师可以先把近几年的高考题展示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以“实战状态”进行自测,然后公布答案,讲评。分析考纲考点,使学生明确自己当前的基础水平,明确该项专题的复习目标,并且确定个体学生的训练重点。
再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专题复习训练。做足够数量的题目,精讲精练,人人过关。引导学生既要做题,又要思考,不断反馈复习效果,调控复习进程。在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主体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总结解题的技巧、方法和规律。
最后,教师根据复习情况,进行“过关检测”,检查该项专题的复习效果。根据检测情况,分析班级整体与个体学生已经形成和目前达到的知能水平,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强化训练,务必把“过关检测”落到实处。专题复习要做到讲练结合,不练不讲,讲过必练。
(三)在授课方法方面
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复习方法,比如:
1、讨论式
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也以可先小组讨论,再练习。
2、竞赛式
竞赛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后,可抽查一组或一行,当堂评分,及时表扬。
3、表演式
做题后请学生充当老师,讲述做题的思路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或复习策略。
(四)在应试技巧方面
1、听力
听力训练要坚持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特别是抗干扰听力训练。无论何种训练,听后都要把听力原文发给学生,让学生朗读材料,找出自己在听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学生错误多的类型题目反复训练,点拨技巧,训练听的技巧。教师要归纳总结常用的交际用语的表达方式或常用的词组、短语。要把听力题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训练答题技巧。如:如何根据试卷上的各种提问方式去听要点;怎样听取与时间、价格、速度、年龄和号码等有关数字或数字计算材料;对不同类型的句子(祈使句和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比较级与最高级、反意疑问句以及对含有让步、目的和因果关系等)句子的听力理解;如何对学生进行一段独白的听力训练;要训练培养学生边听边做记录的习惯。
2、单项填空
近年来单项填空的题干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语言更加灵活。它既要求考生对英
语语法知识、词语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又要求根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灵活地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因此要做好单项填空题,学生除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①理解句意,整体把握。在做题时,一定要通读全句,理解整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切忌在没有弄懂句意的情况下,根据只言片语,以偏概全,盲目做题。
②注意语境,捕捉句子中暗含的信息。近年来,单项填空题淡化了对所谓“纯”语法和“纯”词汇的考查,而是设置特定的语境对语法和词汇进行考查,这样,准确捕捉语境信息就成为解答单项填空题的钥匙,而语境信息在题干中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完整的句子。
③分析句子结构,明确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明确句子成分,特别是选项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有时对于学生选择正确答案是很必要的。在分析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标点符号,句子中的and,but,or等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从而判断出这是一个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
④细心观察,注意相似句型之间的差别。通过初中、高中知识的积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有些句型看上去极其相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要提醒学生细心审题,加以辨别,找出考查的句型。
⑤留意日常交际用语。高考中经常会考查日常交际用语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
碍,未通览全文便边读边填,结果理解偏离文章的中心,欲速则不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满怀信心,全神贯注,注重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注意能体现文章大意的关键词句。
②细读全文,分析文意。
有的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看到自己比较熟悉的语法结构,如句子、短语等,便不假思索地去选,对特定的语境不作深入的理解,导致“定势思维”错误。
从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看,其干扰项的设置与“语法结构”错误无关,重在文意的干扰,这是命题者近几年始终坚持的方向。完形填空每个题的四个选项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词汇辨析。
③全面验证,理清逻辑。
做完一篇完形填空题以后,学生对文章的线索、脉络以及主旨、寓意等应该有一种很“明朗”的感觉。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内在逻辑入手,回味一下,看所选答案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能自然融入整个语篇,如果有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外或与整篇文章的逻辑相矛盾的答案,就需要重新理解、修正。
4、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既考查考生的词法、句法的知识积累和运用,也考查考生在信息缺少状态下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因此,首先要有量的保证,英语课程标准八级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要进行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严把选材关,要选择难度、长度适当,题材新颖、体裁多样的文章。选材要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阅读理解的题目基本上可分为五类:猜测词义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篇章结构题。教师在讲阅读理解时要避免追求表面的“完成任务”,逐题分析,解释答案,甚至个别疑难篇章逐句逐段地翻译,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被动听讲,然后认同教师对材料的理解。
5、写作 任务型读写
对于这一题型,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命题原则。其次要对手头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改写。要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各种题目训练到位,并且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要指导学生做各类题目时的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任务型读写题型考查考生用英语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典型的语言应用测试。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和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
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不再对内容细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给考生留出较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避免考生根据提供的内容要点,进行机械翻译的现象。使试题更接近真实的写作,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运用英语表达观点和真情实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认真研究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做到训练时有的放矢。告诉学生评分标准,在日常训练中按照评分标准给学生书面表达评分。
2、要选择各种题材的文章供学生训练。要训练写作步骤:一审(审定人称、主体时态、格式)、二定(确定主题和结构)、三列(列出简明要点)、四连(连词成句,连句成文)、五美(综合运用过渡语、长短句的搭配、倒装、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独立主格、复合句、高级词汇的使用)、六查(检查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时态、语态、主谓一致)。
3、归纳总结不同题材的文章所常用的句型,以及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范文,让学生背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尝试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子和高级的词汇;程度较差的学生尽可能保证把句子和单词写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三、
第二篇:2010届安徽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2010届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2009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作为传统高考与新课程高考的过渡,2009年安徽语文卷较以往有较多变化,2010年的新高考即将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在复习迎考的时候就要新旧兼顾,既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复习模式、复习方法,又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
全国新课程试卷和四个省市新课程高考必定会对安徽省2010年考试语文命题产生影响;新课程改革必定在理念和内容上对语文试卷有所渗透;尤其是安徽省选修课程,如何在新高考复习中有所体现,是大家必须考虑和应对的地方。
一、2010年高考安徽语文卷可能首设选考题
1、选做题份量可能增加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可能首次增设选考内容,根据《考试说明》和省单科质检语文试卷所呈现的变化,今年高考命题的选做题份量会加大,具体包括:默写名句名篇二选一(5分);文学类和实用类选做其中一题(25分)。
2、两种办法应对选做题量增加
选做题量的增加,目的是给考生增加答题的空间。文学类与实用由考生选做其一,关注不同的考生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考场上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有把握的题目;但从考生的心理出发,提笔作答时势必会对这两道题作一番斟酌和选择。倘若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迅速对自己所要选做的文体作出抉择,那么势必耗费考试时间。为此,建议考生注意两点: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侧重训练。考时可选做平时训练较多的文体。二是考试中迅速浏览这两道题,根据第一印象作出选择。
3、复习注意必考内容变化
2009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有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常见的名句篇、语言文字运用这五大方面。与往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1、在古代诗文阅读方面,重在考查高中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在文中的含义”即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定。
2、默写常见的名句篇,占5分。《考试说明》对此已列出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重在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书写,纯粹是识记题。
4、注重探究题的作答
2009年是高中新课改的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高考出现探究题是必然的,因为它与课改相吻合。2010年是新课改第二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探究题可能还会出现。试卷中如有出现“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等均属于探究题。要提醒考生,探究题答题的空间较大,答案是多元的,但千万不可漫无边际,脱离文体内容,脱离文体的主旨作答,言之成理,忠实文体这答题的原则。
二、教学的层次安排
1、依据课本——抓好素养
用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很多文章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思维缜密,思想深邃,语言独到,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
高考试卷中的阅读选文虽然不是直接选自课文,但很多文章或出自课文作家之手,或与课文的题材、内容相仿,考生读起来有种亲切感。从2004年到2009年,高考试卷选了大量的名家之作,这些名家之作,不一定是时文,但肯定是美文,与教材相得益彰。要以课文为载体,对各专题加以整合,把文体复习与专题复习结合起来,既抓专题阅读,又抓基础复习。文体阅读重点抓阅读规律、阅读方法的指导,抓答题思路的总结等;专题复习重点抓思想情感的把握,观点倾向的理解等。基础的落实要体现在对课文涉及的多音字、异读字、常见难认字以及常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运用上,体现在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上。这需要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归类。基础知识过难将会影响高考的均分,如果高考语文的均分总是低于其他学科,又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对语文学习会越来越失去信心,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命题人员的重视。现在看,降低语文试卷的难度正逐步成为一个现实。从近年的试卷看,只要把中学课本、读本中涉及的富有生命力的字音、字形掌握就行;成语、熟语、名篇名句默写等知识点的考查,也已经限制在教材的范围内,如果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其范围也不会超出课本。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纵观历年高考卷,文言文的难度没有超出课本的。我们复习时如果还是漫无边际,到处撒网,既花时又伤身,那就是不对路了。重视教材,以纲为纲,这应该是高考命题的原则,也是我们复习的指南。
从课本中提取写作素材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事实证明,用心阅读、多写作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应该是每天应做的功课。要引导学生从必修专题文本中分类整理专题写作素材,开发、利用现有的写作资源。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人或事中获取灵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可以从名人名言中得到启迪,书写对人生对生活的感受„„
2、专题复习——逐项夯实
要明确《考纲》和《考试说明》中每一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每一考点都要扎扎实实的训练,明确出题点,找出规律。另外,每一大点中分出小点,以语言运用为例,除了传统题型中的仿写、续写等以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情境对话,注意修辞、连贯、得体的综合运用,稳扎稳打,逐点击破,这样一点一点做到专项夯实,专项就可以保证整体,这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提倡运用“探究式复习模式”,它的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1)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2)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它是检测的标尺,是分析失误的前提,是归纳总结的基础;“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但有两点应引起我们注意: 一是拿出慧眼选练习。进入高三以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这样的感觉:语文知识不少,管用的不多;学习的课文不少,考试考到的不多;做的练习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所以部分学生放弃对语文的学习,或者对语文学习表现出焦虑、无奈的情绪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问题就出在练习没有精选上。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是非常需要的,但一定要经过精选。应当通过做题,多多思考,举一反三,悟出规律,练就“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超量地、重复地练习往往事倍功半!
面对良莠不齐、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练习,教师要保持百分之百的冷静。企图依靠大量的练习使得语文在课外争得一块地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练习的质量如何保证,数量怎样才能恰到好处,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我们主张,所有的练习都要精选。因为现在的孩子正在进行一场艰苦的“丛林战争”,正在付出时间消耗、精力消耗、健康消耗这些生命的“磨损”。单纯的应试教育正在败坏学生的学习美感和生命美感,学生的身心健康大面积的受到摧残。现在实在是消耗不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有良知的语文老师,有责任选好练习。练习的选用应以以下三点为标准:
一是知识的高含量。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二是思维的开放度。适度开放,给考生以思维的空间,而不是就题论题,死记答案。
三是文化内涵的厚重度。各地试卷在选材上都趋向于文化含量高、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命题时注意挖掘其内蕴。
作业的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可控之下,我们主张一课一练,一练一评,一评一改,一改一纠。二是作文训练要全面。
从近年来各地自主命题的高考试卷看,不同考区的试卷有不同类型的试题,有的是命题作文,有的是话题作文,今后这种多样化的局面还会继续保持下去,所以不必去猜测2010年安徽语文卷可能会考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或是别的什么种类的作文,那样意义是不大的,关键是各种体裁、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要练。这个“练”是强调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猜题押宝”式的训练。同一考区的作文试题在类型上也会有所变换,几年话题作文之后来一个别的类型的作文,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题目类型各有千秋,我们不能说哪种类型的作文试题最好,哪一种试题具有永远的优势或者说高人一筹。
针对学生写作资源匮乏的现象,建议平时从以下话题中提炼一些作文素材:
1、吟诵青春
2、体悟人生
3、设计未来
4、阅读经典
5、感悟自然
6、走进历史
7、祈祷和平
8、故园情节
9、关注社会
10、感受文明
11、学会思想(向思想者致敬)
12、面对逆境
13、真情无价(亲情友情)
14、感受艺术魅力 这里对“关注社会(民生)”要多说一点。繁重的学业、封闭式的管理使得我们的学生长期困于课堂,几乎无缘接触社会,作文教学更是屏蔽了学生的视野,远离社会现实,尽量回避矛盾,让学生在风花雪月中咀嚼浅薄的“生活哲理”,编织虚拟的美丽人生,有一股清谈玄理的气息。直面社会、关注民生的味道越来越淡。这让我们的国情教育、公民教育、责任教育都没有了落脚点。这一作文命题思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当然,对课文素材和课外素材的整理之后,还要学生“亲自”思考,不要教师包办代替。只有多思考,对一件事情认真考虑,有一个内心体验的积累,把材料化为自己的血肉,到考场上才能文思泉涌。
建议专题复习时间截止到2008年4月底。3.综合复习——查漏补缺
综合复习要运用“专题测试”和思路成熟、模式稳定、难度适中、具有前瞻意义的“模拟试卷”检测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意识(试卷结构、难易程度、时间安排等),培养读题意识,明确自己差距,分析答题失误的原因,寻找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这就是查漏补缺。
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列举考生的常见失误,提供对策,供参考:
(一)缺乏整体意识。
平时做题时,只见树木(具体题目)不见森林(整张试卷),就题答题,没有整体把握试卷。不了解这份试卷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其分布情况如何;不了解这份试卷的难点在哪儿,变化点在哪儿,易失误点在哪儿,自己有哪几道题没有把握,从而培养出下意识的答题能力。另外,由于缺乏整体意识,因此,不能把握答题节奏,一旦出现“卡壳”现象,往往思维凝滞,前松后紧,用于写作的时间很短,匆匆交卷,更遑论全面检查。
对策:培养“读卷”意识。拿到试卷,先整体阅读,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时间。
(二)缺少文化底蕴
平时训练中一味寄希望于大量的训练,寄希望于“准确”的信息,寄希望于三次质检,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对于高考迎考训练,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的分解,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认为加强文化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因此,平时只想通过大面积的撒网(做题)企图在高考卷中与熟悉的字词、成语、常识等狭路相逢,顺手擒来,但是一换题型,一换角度,马上无所适从。
对策:要借助高考,梳理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建立“知识仓库”,把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难认字、常见常用成语、近义词、名篇名句等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每天记忆一点。词义的把握、词语的运用要结合阅读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思维能力不足
不少考生答卷时如雾里看花,混混沌沌,朦朦胧胧,答题非“蒙”即“猜”,即使答对也带有很大偶然性。阅读文言文,筛选和整合文内的信息的能力较差,不能在整体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段义、句义;阅读现代文,不能准确把握作品表达的意蕴;概括、仿写等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注意相关提示。
作文方面,没有做到认真审题,偏题现象仍较严重;不能紧扣话题中心,而是另起炉灶;不认真阅读材料,没有抓住重要信息而瞎编乱造。没有就等表象作深层次的思考;不会拟题,以话题为题甚至无标题,也有些题目不够精练和文雅,不能提升作文的档次。
对策:要培养学生定下心来读文章的习惯。对文章要总体把握,有总体印象,答题时注意上挂下联,到文章中寻找对应点。在阅读中,一些同学不会从文字出发欣赏“细节”,从而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没有养成“依言”入情悟道的习惯,精读文章,学会欣赏“内涵”,更谈不到情感得到调动与熏陶,思维得到“内化”与拓展了。
作文要有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审题不可能成为一大障碍,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需要好好琢磨,细细思辨。只有领会命题意图,才能把握写作思路。
(四)表达能力欠缺
考生语言功底较差,对语言感悟力差。具体表现为,回答表述题句子不通顺,语言啰嗦,辞不达意。缺乏对语言的“装潢”意识(美化意识),作文语言不深刻、不生动,句子平板,缺少变化,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方式,几乎看不到,更遑论诗意地表达和散文化的优美。对策:对语言表达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不要高,通顺即可。平时注意打草稿,多让学生书写。
(五)作文章法混乱
结构章法的精心营造,既能显示文章的驾驭能力,又能清晰的表达思想,还能激发阅卷教师的阅读兴趣,可谓一石三鸟。但可惜的是,多数学生缺乏结构意识,没有注意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更有甚者,文章层次不清,思路混乱,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字数不够,再加一段,不管是否重复,不管是否有用,不管是否统一。考场作文能运用分论点论述的议论文不多,或利用线索或寄情于物或首尾呼应的记叙文也不多。对策:培养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平时写出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都要“是”,即“标准”。记叙文就是要有描写意识,写好细节,写好情节,写活人物,用好倒叙、插叙、悬念法、误会法等。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述深刻,语言活泼俏皮。要有思辨意识,写出的文章有哲理意味,能辩证分析,善于质疑与批判。散文要有人有事,揭示哲理。
培养结构意识。段落不要分得太零碎,以免给人一种很散的感觉,不要故作高深写“题记”,不要分成“一”、“二”、“三”、“四”,很自然的分成4到6个自然段即可,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培养“亮点”(创新)意识。一个巧妙机智的构思,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段内涵丰厚的句子,一个有个性的词汇,甚至一个有如诗眼的字,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标点符号,都可以作为亮点,提升文章的层次。要在这些容易见效的地方下点功夫。有的考生喜欢故作深沉,故意把文章写得很“含蓄”,缺乏开头点题的意识,以致观点不亮。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的时候,观点不亮就要吃亏,这是由于考试阅卷的特殊性决定的。要凸显自己的亮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
培养语言意识。尽量“装潢”作文的语言。平时训练写好开头一句话,并用一个单独的句子成段。开头要有情绪,独出心裁,体现个性,“抓人眼球”。过渡句也要单独成段。结尾最好用反问句。
要进行写好一段排比或一段比喻的训练,进行写好一段逻辑性强的文字的训练,进行写好一段精辟有哲理的话的训练,进行写出一段生动形象的话的训练。总之,要在语言上“征服”阅卷教师。
另外,不要上高考“范文”的当,虽然“文体不限”,但有五种体裁应视为“禁区”,一般学生不要涉足:一是纯抒情散文,这样的文章容易“空嗟叹”;二是科幻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科学知识作支撑,没有科学依据,就容易胡编乱造,缺少生命意义;三是文言作文,写这类文章需要深厚的功力;四是故事新编,前几年出现了一窝风现象,由于学生功力不够,达不到与原作者的默契和对接;五是诗歌,考场作文中诗歌的得分一般就是30多一点,在紧张的考场上写一首好诗,太难。
(六)文面意识淡薄 书写潦草是一个顽症,应该向书写要分数而不能因书写失分数的道理,很多考生至今不明白,或虽然明白却依然我行我素。有的作文字数明显不足;有的错别字刺眼,字迹不清。以上这些硬伤,极大地影响了考试成绩。对策:对书写不认真的学生要“盯住”,经常耳提面命,书写有一点成绩就肯定,力争整洁、好认。
三、需要强化的几点意识
1、团队意识。
学校备课组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打好团体战,避免单兵作战。可以采取分头备课、分别查找资料的方式,做到资源共享,资料共用,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2、目标意识。
要树立高考的总体目标,告诉孩子们高考对他的人生“相当”重要,知识可以改变人生,改变生活质量。这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中国特色的教育,这是生存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要树立复习的阶段性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特点,制订本学科每一阶段的目标,研究手法,使复习带有个性化特点。同是“病句辨析”,要求可以不同,优生可以细化到“病句诊断、病因分析、修改病句”等方面,待提高生则只要能“选出有毛病的句子”就行了。克服目前教师“过度期望、过分干预、过度包办”的弊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进步,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目标、准备资料、整理思路、检测调控、总结得失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要建立“学生语文成绩档案库”,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成绩都加以细化和分解,明确学生在哪一部分哪一项失分较多,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是需要大面积的补救还是需要个别辅导。尤其是那些语文成绩需要关注和关心的学生。老师要做清醒的老师,学生要做明白的学生。
3、信息意识。
信息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研究高考改革的趋向,学习有关的法规——《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其变动。比如《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分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能力要求也有变化: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其中“探究”是一项新的能力要求,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必考类的“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写作中有一项新要求是: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根据考试说明分为五大部分:必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中的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现代文阅读3题,共9分:快速阅读,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学会运用筛选、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阅读文字的方法,总结规律认识,如自然科学类常见的错误干扰项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源流倒置、混淆已然未然、夸大其辞、答非所问、逻辑推断错误等。选题少而精即可。2.古代诗文阅读,6题,30分
(1)名句默写:凡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过,更要会写,不写错别字,平时检查时找出来,做出出标记。
(2)文言文。以课本为主,牢记18个虚词(因为所以而且,之乎者也,若何乃焉,则其于与)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注意“其”“而”“以”等的用法和区别,掌握新大纲考查的120个实词意义。至少要做30篇以上的拓展训练。
(3)诗歌阅读。分清各种类型的诗或词,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和答题技巧。可以印精选40篇左右的诗词鉴赏让同学们晨读,增强阅读诗词的语感和熟悉鉴赏术语。做30篇左右的诗词拓展训练。
3.语言文字运用,8题,共27分
(1)专题复习和穿插复习结合。语言文字运用天天练,也可以两天一期,一定做,利用课堂5分钟左右时间,内容可有字音、字形、标点、词语运用、改病句,也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定做,坚持下来。(2)严谨答题,规范训练。4.写作,1题,60分
5.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作,4题,18分
(1)专题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可精选文本,穿插训练。训练不少于30篇,有些精讲,有些做后发答案,不讲。
(2)掌握常见考查方式: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表达技巧的理解与鉴赏、评价探究性主观题。(3)熟练掌握各类考查方式的应对技巧和方法。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些变化有可能影响2008年的高考。我们不仅要注意安徽省高考卷的变化,同时要关注全国和兄弟省份高考卷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出现。因此,了解这些变化,有利于2010年的备考。
语言运用题要注意生活与语言的结合。比如春联、标语、启事、广告词等,有可能体现在语言运用题中。
4、研究意识。
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一定要研究试卷,这包括参与命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考查意图,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预测高考的趋势,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要统计数据,加以比较,进行动态分析,为下一步复习及时提供对策,从被动备考走向主动迎考,从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从应付考试走向参与研究。
5、成效意识。
要注意课堂的含金量,注意练习的时效性。高三复习中长期机械化、程式化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要克服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不断的变化方式,调整口味。比如,经常让学生给已有的练习题“挑刺”;让学生分知识点命制试卷,给出详细的答案,老师再将学生的好题汇集成卷。这就给学生主动研究高考提供了一个平台,撩去高考的神秘面纱,还学生以兴趣和自信。
文言教学要从能基本上读懂文章做起。文章大意把握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了。读懂文章的训练有多种,可以逐句翻译,也可以给文段加标点。
6、跟进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要从细微处着眼,把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分析透彻,不能仅仅统计一个分数,排一下名次就算了。要在教学中注意建立学生错题题库,把每次考试学生做错的题集中起来,并养成对错题进行反思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很好的理解了题意,弄清了问题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了答题的突破口?在答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等等。
反思以后要改错,对学生失误率较高的题型分类整理,明确错误原因,一一纠正,以免再犯同类错误。高考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不会超出这一年来所作练习的范围。
作文复习要重视修改,原来标题不好的,重新拟题;层次不清的,重新划段;主题不明的,重新写好主题段„„
四、2010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模式预测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摸索,我们预测了2010年的语文样式,仅供参考: 第Ⅰ卷阅读题(66分)甲必考题(41分)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2. 3.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5. 6. 7.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8. 9.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以下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11. 12. 13. 14.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11. 12. 13. 14.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15. 16. 17. 18. 19. 20.
五、写作(60分)21.
书生意气今犹在,中流击水遏飞舟。有2009年好的开端,有我们群体的不懈努力,2010年新课程高考,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我们期待着。
第三篇:2014--15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2014—2015学咸阳市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实验小学:
为了明确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研工作效益,全面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现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请各县市区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
一、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尤其要加强对科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要求符合教学实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措施具体,便于操作、管理和落实,有利于突出问题的解决。
3、加强教学管理者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者必须精通业务,用科学、民主、创新的管理方式服务于教师;能够科学的协调和安排各项工作;管理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责任落实。
4、落实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制度。学校领导代课量不得低于教师代课量的1/2,每学期在校内听课量不得少于36节,听后必
评。
5、转变教学管理方式,突出教学管理重点。学校教学管理要转变封闭型、经验型、行政型、粗放型、家长式的传统方式,探索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人本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建立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任务重、难度大。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典型引路、分层要求、分类推进”的方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促进学校的自我完善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切实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均衡发展。要帮助薄弱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并在教研活动、教学指导方面给予倾斜。
城区内小学承担着教学示范、辐射功能,是本县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的基地。要鼓励、引导城区内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力争每个县区都有几所名声响、牌子亮的窗口学校。
二、狠抓教学常规,着力提升教学质量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⑴各学校要科学制定富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指导意见或教学计划。
⑵学科专任教师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教材内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评价与检测方式设想、教学时间分配和时段划分、教学进程安排等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1)备课内容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习目标、备教与学的过程、备教育资源的整合、备教与学的方法。备写的教案做到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
法设计、有教师引导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板书设计、有教后反思,内容翔实、格式规范、课时齐全,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教案编写的实用性。
(2)教案编写提倡因人而异、突出特色、详略得当,力求做到过程清晰,重点突出。
(3)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策略。反思切忌空话、套话。
3、着力优化教学过程
(1)夯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但重视“双基”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注重小组讨论学习,而且要将其与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对话的、生命的、生成的、情智共进的课堂氛围。
(2)科学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的课堂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收获,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3)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各种教学形式的选用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⑷教学方法力求活。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启发思想作为教学方法选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坚决克服教师站在讲台上多、讲得多、提问多、结论多、记忆多、追求一致多、优生发言多等现象,倡导教师走下讲台,多让学生表达、多让学生反思、多让学生探讨、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多让学生实践训练,多让学生发展个性、多让后进生展示自己,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⑸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深入开展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一次性考试和学生多次作业、单元过关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⑹强化课堂练习。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化,练习内容突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安排一些变式题型和拓展题型。
⑺重视作业的布臵与批阅。作业布臵要适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作业布臵要紧扣教学要求,精选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或具有弹性要求的题目,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业批改要及时,除作文外,当日作业要当日批改,以便及时反馈。作业批改提倡全批、面批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教师面批、阅批与学生互批的比
例,由各校根据班额、教师工作量合理确定)。作业批改时,要做好记录,及时讲评,督促学生及时纠正。
⑻适时适量安排教学检测。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各学科都要安排单元(或章节)检测,通过对检测试卷的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案。并结合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4、切实加强课外辅导
(1)课外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教学辅导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加深拓宽学习视野,让其有更宽阔的学习空间。
(2)“辅导”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落实转化“学困生”的各项措施,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师资、措施、检查六落实。
(3)对学生辅导要及时,落实“帮促”措施,可采取个别与集体辅导相结合,个别辅导要耐心、细致、热情,对优差生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1、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各学校都要有合理的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科研方案和活动计划,保证活动时间,完善各种教育科研档案、资料。
2、课题研究符合实际。提倡教学型课题研究,坚持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着眼于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学校要安排导师帮带。导师要帮助、指导新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调控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等,定期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每月在教研组内上一次汇报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力争尽早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成绩。
4、加强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工作。市县教研室要切实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解读工作,通过专题讲座、网上教研等方式搞好各种层次的信息交流与研讨,确保一线教师真正领会《课标》精神,准确把握《课标》变化,充分体现《课标》意图。
5、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研修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市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6、校本研修过程中,要突出“教师是研究主体,学校是实验基地,教室(办公室)是研究场所”开展专题研讨、课堂展示、课题研究、学术沙龙、校际联研、教学反思、问题积累、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各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抓实、抓细,用制度作为保障,抓出成效来。
四、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敬业爱岗教育,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是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是建立有合力的培训体制。建议各县市区教育局理顺培训体制,使人事科、基教科、教研室、师训处既分工明确,又能协调管理。做到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和资源,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层层加强培训。培训要结合教学与教师的实际,注重实效。要把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观念转变、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专业提高紧密结合,以提高实际教学、教研能力为目的。在培训方式上,要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或困难,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讨论,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培训上来。要根据“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加强培训资源建设,逐步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英语、实验、信息技术等教师的技能培训。
3、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1)要加快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提倡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淡化考试评价的甄别功能。各县区对学校、学校对教师与学生要进行综合评价,不得单纯以书面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学生,要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内容,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⑵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教学情意、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统一。采取阶段式与终结式视导和平日随机视导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对课堂教学水平的考核以专项督查和随时推门听课为主,县区教研室要集中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些小学(特别是弱校、弱师)进行听课检查,每学年至少一次。学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落实上,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确立“目标一一检评一一反馈一一奖惩”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漏缺任何环节,不能有头无尾或不重过程只管结果,力戒常规管理中粗放型和形式主义。
市教研室每年将对全市小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表彰“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县区”、“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
咸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4年8月27日
第四篇: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为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打造我市初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开创我市初中教学的新局面,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构建师生评价制度为重点,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要外树形象,内抓管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1.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2.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管理力求高标准、高品位,突出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逐步打造优质品牌;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区域间的差异,努力使广大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初中教育。
3.加强教法、学法研究,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学管理,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4.充分发挥初中对小学教育的拉动和对高中教育的促进作用,做好高、初、小衔接工作,努力使全市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策略与措施
(一)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积极推进依法治教进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校长、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师生法制观念。
2.将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举措。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爱国
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长效机制,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对学生严格管理、齐抓共管的态势。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与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跟踪。重点对教师上课、作业批改和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跟踪监管。
狠抓常规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各学校要要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写出规范教案,写好课后记;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作业,全批全改。各学校要严格教师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要加大对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督查;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坚持面向全体,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监控和多元评价机制。三是严把作业关:作业批改要认真,重视错题订正和信息反馈。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
加强初中学段的全程管理。对起始年级,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
走,高效率”的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培养学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初二年级要重点克服两极分化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使学生健康、全面、活泼地发展;初三年级要加大管理力度,摸清学情,遵循抓“中”促“上”带“下”的原则,做好分类推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深入教研组,融入课堂,把“学生
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作为重点,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开展有较强影响力、有较高价值的专题活动,对教学上存在问题的教师要通过“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加强指导。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的作用。要按“普九”标准配备教学仪器,提高专用教室的达标率和使用率。仪器实行架盘化管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要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课,积极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多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使用水平。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工作,提高完好率。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本校网站,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加大资源库建设。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转化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掌握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1、学校领导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指导;密切与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
2、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教研组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应组织校级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并承担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3、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建立教改实验档案,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当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学研究的重心,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创新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要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将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转化为课题研究,通过立项、开题、研究、实验、总结、交流、评比等程序,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要与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到期课题要做好申请结题的准备工作。
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校情,注重实效,重点抓好对学科、对课题组成员自身成长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课题”,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对于在教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4、构建教研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网站等快速传播教育信息的途径,提高教研的实效。
(三)考试与评价
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要不断完善适合本校实际,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2、学生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学校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采用听、说、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排队。
3、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4、学校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内容的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价制度,要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不得外违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擅自组织统一考试。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评估推进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把认真制定、科学安排与切实执行学校教学计划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注重学校的“成长性”及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校进行整体全面性的评价。
5、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要严格遵循省教育厅关于考试管理的规定,考查科目和考查形式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潜心培育学生,把人生的价值与事业的奉献有机融合起来。要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要给予教师强有力的支持,要给予经费和时间的保证。教师平日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的课改理论,并能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与飞跃,从而为开展教育实践创新奠定基础。
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学校要定期举行专业技能的比赛或考核。对教师还要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过关”等考试,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4、发挥“名、特、优”教师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的系列计划,建立成长档案,积极创造青年教师成才的条件,建立健全评优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名、特、优’’教师要承担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任务,要开设示范课或专题学术讲座,要利用各种渠道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
5、实施“名师工程”,继续开展评优活动。积极开展评选“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活动,催化青年教师快速成才。开展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活动,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魅力,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让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社会影响的研究型教师。
6、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给教师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抓好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和教学质量的跟踪管理。帮助教师健康成长。
第五篇:宿州市2012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二)
宿州市2012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二)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环境的影响。
二、仔细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尤其是安徽高考试卷,明确试题特点,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
(一)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试题具有下列特点:①总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改中求稳,试题以平和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②注重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和考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思维品质与基础知识的有机整合,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评价,关注考生的学科素质。③突出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④试题彰显人文性和时代性,凸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⑤强调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理能力考查。
(二)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高考试题考查主干知识,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因此,教学中要紧密围绕以下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时间计算、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的运动、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特征及成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河流、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资源和能源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区位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的分析和描述;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中国尤其是安徽的国土整治及派生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成为了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重点知识点。
三、加强双基和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注重科学复习策略
(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地理课本中具有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形成地理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学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知识网络,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
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才可能把基础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 域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公式,例如:自然地理问题,常常包括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特征;人文地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四)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题思路。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最后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教师应准备出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然后进行批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老师讲评,让学生发现题目背后蕴含的学科思想。然后采用“练习——课本——练习”的复习模式,以做练习题为主线,每题必联系课本、双基。在课本知识指导下,再去练习。众所周知,解题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但解题训练必须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抓基础是根本,解题训练仅仅是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种“根据问题来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错位。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
(五)查缺补漏
在最后阶段指导学生翻阅一年来做过的练习,主要看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力求改正。指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系统的复习课本,查找自己还没掌握的知识,力求各个击破。
(六)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很多学生做题时,明明已理解题意也知道答案,但在表述时常常词不达意,没有条理丢三拉四。因此要做针对性训练,做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答题时做到科学表述,全面到位因果相连逻辑清晰,最好列出1,2,3,言接意赅,切忌集中一点,罗嗦没完而丢弃其它。
(七)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尤其是安徽省的发展状况,注重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
(八)走出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二轮复习中,由于专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迫,练习多,任务重,密度大,压得紧,所以不少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走进一些误区。为了及时明确方向,合理定位,科学调节,提高效率,必须及时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的对策。
误区一:重数轻质。练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每天都在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练习,没有针对性地、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结果是练习作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该做的或者是可以少做的却花了不少时间,但真正的缺漏却没有补上。
对策: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练习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练习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是自己最需要的练习。
误区二:重练轻思。不少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对答案却错了不少,结果信心大受打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意识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反思。
对策:强化反思总结意识,善待错题。宁愿少做一点练习,也不能错失及时改错的良机。要充分认识到:平时的错题,很可能就是高考的失分点。错误积累越多,考试时失分的机会就越大。对错题要科学分类和分别采取对策(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性错误、答题技巧或策略失误、答题规范性错误)
误区三:重练轻研。部分学生高度重视练习,但却很少研究高考。据老师了解,不少同学手上都有高考说明,但未能借助高考说明来研究高考考什么和高考怎样考。
对策:充分利用高考说明,研究高考,走进高考。将课标、考纲、考点连成一线,减少盲目性,强化有效性,不做无用功。
误区四:重抢轻调。部分学生重拼抢时间而忽视了状态的调整。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拼搏意识明显加强,分秒必争,连吃饭和走路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整天处于紧张、透支状态,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知识遗忘率较大。
对策:高度重视平衡调节的作用。复习还在继续,状态必须调整,身心确保平衡。不要因为短期的拼搏,而影响了后续的复习备考。以退为进,状态调整比盲目拼抢时间更重要。每天坚持课外文体锻炼半小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增分。四、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二、三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二十号左右,大约有11周的教学时间,具体教学
进度计划如下: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3月7日----3月12日 专题一:地理图表解读技巧 2、3月13日----3月18日 专题二:自然地理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 3、3月19日----3月24日 大气运动规律 4、3月25日----3月29日 水体运动规律 5、3月30日----4月5日 地表变化规律6、4月6日-----4月10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7、4月11日-----4月15日 专题三:人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农业 8、4月16日-----4月22日 工业 9、4月23日-----4月29日 城市与交通 10、4月30-----5月4日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11、5月5日-----5月10日 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5月11日---5月19日 专题四:区域地理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3.5月20日----5月25日 区域地理
14、安排一周左右时间训练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减少答题的技术性失误。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使学生在高考中保持最佳状态。
(上面是我们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