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安庆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有感
参加安庆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有感
长河初中 许进
本次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质课比赛在桐城市隆重举行.县教研室高度重视,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观摩,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感想颇多。
我先说学术交流。本次活动涉及到两个课题。第一天是《命题与证明》第一课时,第二天是《全等三角形》。这些参赛的选手都是来自各地的精英,他们的精彩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同一课题的授课方式那是各显神通,对于《命题与证明》的讲解一般都是举例、归纳总结的传统授课模式,但是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的王琪琼老师却独树一帜,她先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黑体字,然后再结合例句,逐一解释说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就传统的授课模式来说,虽然是传统了点,但安庆市17中学刘青老师做得炉火纯青,受到广大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有些老师花样百出,有些老师中规中矩,百花争艳。特别是“举反例”的讲解,安庆市14中何凡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列举“全班女生都扎了小辫子”的讲解,让同学们能很快掌握反例的要求,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摩学习,收获很多新的授课方式,同时也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参加这次观摩的老师来自各地,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拉进了彼此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往往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促进学术上的交流,同时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识了许多的新面孔。桐城是文化之乡,有许多文物古迹和名校,如:六尺巷、桐中和桐师,在空闲之余,我们也到处走走,感受桐城悠久文化的魅力,了解一下当地城市建设,增进了人与自然的交流。
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来自于偏远的学校,信息闭塞,参加这样的活动确实意义重大,望县教研室以后多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全县教育工作的全面提高。
第二篇:观摩2011年安庆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手记
观摩2011年安庆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手记
自参加不久前的枞阳县初中数学青年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失利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很惶恐,我反反复复的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次参赛的失利能否归为一节课的失利,还是我十年所走路的否定?
我说我自己,我还算得上是个热爱教书的人。带着我的疑虑,我来到了桐城市实验中学。里程碑似的两天经历,让我开悟于我太过思虑了上次县赛的结果,那仅仅是一堂不成功的空堂课而以,因为,我目睹了那些来桐城参赛的市、县的14名教学精英中也有不少发挥失常的;当然,更多的在我见证了那些优秀的选手非常技巧地处理着一个个环节上难点之后,我猛然觉得曾经的那种不服与桀骜几成自负。
桐城之行,收获之旅。
现在回想起10月12、13这两天的观摩经历,一幕幕精彩的情节仍清晰的激荡在我的脑海里。有激情澎湃的安庆外国语学校的路瑶老师;有大胆构思的桐城实验中学的方永老师,用游戏主宰课堂,那是一种艺高的表现;有语言精炼的何凡老师;有返朴归真的王华旗老师,那种超凡与脱实,游刃有余的驾驭着课堂中的一个个活,恰似大师归来;有让我感动的安庆十七中的刘清老师,她是一个准妈妈,然在她快速的融入课堂以后,那种飘逸与沉稳,不禁让我把她与一个自由的舞者联想到了一起;还有最让我敬仰的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的王琪琼老师,总节课缓缓道来,如涓涓细流,沉静而优美,若非艺到深处,何能入木三分?
收获,绝对的收获!自桐城归来,我的心灵也作了一次慕拜似的洗礼。说到收获,我有感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我这次一天听完七节课,七节课上的都是同一个课题,同一个课题的每一节课我都有不同的触动,我才知道专家所提的同课异构是有所考究的,他旨在引领教育的科学发展,旨在引领年青一代的青年教师健康的成长。而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有时会忽视或者说轻蔑这些先进的成果,以自己的自大拒绝了前进的步伐,让自身乃至一所学校走向落后与落后。
既然走上教育的路,未来还有更长征途。当下的我们,既然没有勇气放下和放弃,那就应作一次心灵的回归;既然我们没有把改变物质生活的想法变成现实,那就选择柏拉图式的清纯与高尚。归于自然,归于平静,爱自己,爱学生,爱教育,把幸福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田,并自己快乐地生活。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了我这次去桐城观摩市赛的一些大概的或总体的感悟,或者说是某种浅显的揣测。我之前说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相对于鲜活的实践而言的。其实,要把书教好,还是要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的,毕竟我们是教育一线理论的践行者,试想看,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是否是像在山林里夜行?当然,在运用理论指导我们教学实践时,一不小心就成了教学的教条主义者,甚至常把教条当执着,我有时就犯这样的错误。大凡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除了得益于他们高超的智慧以外,都还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他们总能够十分谦虚吸取众家之长。正如我所见的有些同志的市赛课,那简直就是一尊天然的艺术品,以至于我在我的博客中写道:那样的课将是我毕生的仰望。
完成了两天14节课的观摩,也就是13日傍晚,同行的枞阳的教师与县教研室的徐维武老师一起作了很简短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行获益匪浅。通过这一次的观摩与学习,我认为要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上好每一节课,首先得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数学课将理性到只有骨而无血肉的枯燥的境地,也可能基于此,市教研室在这次大赛开题的选择上选用了《命题与证明》与《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很难在简单的数学定义中丰趣的建构不简单的数学道理;其二,导课一定要新奇,例如十四中的何凡老师在《命题与证明》的导课中,他很有韵味地说:同学们好,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那位其实早以认识却不知其名的老朋友,大家请看„„,然后是大屏幕出示了一组判断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种种猜测与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全等三角形》的导课上,因为是几何课,所以在导课的手法会更丰富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庆二中的丁孙顺老师,他采用了游戏导课法,他通过让学生玩《连连看》,然后是大家交流这个游戏的规则,进而导出了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等概念。其三,有效提问是保证课堂高效与课堂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现在的数学课堂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新知,既然是新知,对学生来说是一处没有征服的高地,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问题指引,那么课堂中的活动将无法顺利开展。在这次市赛中,不少同志都没有把有效提问处理,活动开展的十分牵强,场面上看上去很热闹,而在结论的形成上我看还没有走出灌输的影子。其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因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启智的过程,既然是学生的启智,那么学生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来做主。回想这次市优秀课大赛的14堂课,他们各有各的特色,正如卢梅坡的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实好课是没绝对的标准,如果真论及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就是学生,学生爱不爱,学生行不行,归根结底,一切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健康成长的课都是好课,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理论以及活动都是好的方法、理论以及活动。其五,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引领。因为数学教学的本身,已经超过了数学知识传授的范畴。我们作为数学教学的工作者,不能仅仅只会教数学知识,还应懂得数学知识背后的生活与情感,通俗点说,不仅要能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数学难题,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懵懂的世界与初透的青春。
教学如艺,艺海无涯,放帆江海,我愿与大家同行!
(白梅初中 章庆华)
第三篇:“安徽省2011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观摩有感
“安徽省2011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观摩有感
老湾初中 方陶
2011年11月15日凌晨5点我校10位中青年数学教师在周乐群校长带领下踏上了开往省城合肥的观摩之旅。
今年为了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扩展教学视野积累教学经验,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交流活动给予了极大支持。这次我校周校长为了能让我们参加“安徽省2011年中学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多方联络,终于让我们对这期盼已久的活动得以成行。在这里十分感谢周校长。
经历了近三个小时的奔波和八个多小时的连续观摩,尽管有些累,但一天的收获却是值得我一辈子珍藏。
这次观摩活动安排在合肥第五十中学的两个多媒体教室同时进行。共有16位市级获奖青年教师参加了观摩教学。上下午所讲的课题分别是“16.3等腰三角形”和“16.4角平分线”。教学中各位参赛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掌声不断。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大开眼界收获很多。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参赛教师在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首先,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观摩中我发现各位参赛老师都能根据课的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例如,在导课时,许多老师让学生按要求亲自动手剪等腰三角形,有的老师还拿出了纸飞机。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本课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趣中质疑,在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在这次数学观摩活动中,我发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突破了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们还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师生互动、小组比赛、数学情境、并把语言警句带进了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望江初中的汪丹丹老师,她在设计课堂练习挑战时,把四个练习序号用四句语言警句代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
法的灵活性原则。
第三,教师鼓励性评价及时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和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谢谢你的精彩回答。” “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你觉得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四,精美教学课件为教学导航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而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长,一张张生动、精美的课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赛教师们为了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所教内容,制作了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课件。这些课件的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拓宽了视野,领略了数学教学的个性魅力,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也让我找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我会更加努力的钻研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而更加努力。同时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更多的开展,更希望我们的年轻教师能收获、感悟、升华,让这样精彩的课堂能产出于我们身边。
第四篇:参加教学观摩有感
参加教学观摩有感
5月12日,观看了西柳中心校几节教学示范课,感到很有新意。
一、真实性。
本次教学观摩的上课教师,上课前不提前接触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真实、原生态,没有了矫揉造作、牵强附会,回归了教学的本来。
二、示范性。
1、体现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关注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2、体现在重视朗读指导。二年级语文老师夏曼老师执教的《狮子和兔子》一棵,在教学“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一句时,教者指导学生抓住“自认为”“根本”关键词读出狮子的傲慢,通过组内读,指名读,品读,集体读,朗读有层次,人人参与,既有个人朗读的提高又有集体朗读的气氛渲染,读中感悟,以读促讲,培养了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再如:四年级语文老师卢俊执教《用冰取火》一课,教者在指导同学们朗读“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就没有生命”一句时,抓住“没有......就.....”指导学生语气逐渐加重,读出节奏感,当多人练读后,教者再通过有节奏、有力度的手势指导学生集体读,读出了气势,情感得以升华,学生感受到了表达的强烈情感,体会了排比句式表达的含义,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3、尊重学生。首先,低年级语文教师语言富有儿童情趣。比如,把生字叫成“字宝宝”语言拟人化,儿语化,给人以亲切感,教者的语言没有了生硬,教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处于和同学平等的身份,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还是学习的参与者,尊重体现在师生平等;其次,教学评价上体现尊重,教者有语言的鼓励,有眼神的赞许,有对学生成功表现的兴奋,恰当的赏识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还体现在鼓励探究上,教者不是武断的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足够时间去猜想、去合作探究,比如,赵丽江老师执教的五年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3cm,4cm,5cm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汇报后媒体演示这三根小棒的动态围成过程;4cm,5cm,8cm能围成三角形,媒体动态演示过程;3cm,4cm,8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汇报后媒体动态演示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3cm,5cm,8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么?媒体动态演示一半时停下,教师追问:“预测一下,这两条边能首尾相连吗?下面同学们在组内探究”同学们经过动手操作,发现3cm,5cm,8cm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教者再通过媒体演示验证,因此,尊重体现在不抹杀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总之,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给我的感觉是务实的,具有示范性。
西柳小学 赵长林 2016.5.16
第五篇:参加忻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加忻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的心得
我们的教学方法一直在改变,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
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
学”、从“特色课堂”到“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
是那些教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变来变去也没有找到一
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是觉得无论怎样变,学生不见起色。教师越感到茫然,我
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上课?
去忻州听了洋思中学的王九明上的一节课,他们的方法是“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导课后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发学案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解决学案中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所设问题的完成情
况来确定这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教师指导后,学生进行训练。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自己主动去学,这对那些自制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
是有好处的。采用学案教学扩大了课堂练习的容量。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得到
练习,学生哪些知识没掌握可以从训练中看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节约了
时间。还可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校借鉴了这种教学方法,并与我校实际情况相联系,采用同年级教师集
体写学案,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学案的练习题难度较小,注重基础知
识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培养学生的信心。并把学生按表现分组,好学
生帮中等生,中等生帮差学生。遇到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全班解决,学生解
决不了教师解决。小组长帮教师检查,督促本组学生。这样培养了好学生的组织
能力,带动了差生进步。
周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