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乡:只争朝夕跨越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启示录
宁乡:只争朝夕跨越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启示录
学前教育,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超前布局;3年启动2亿元,新增14000个学位;新建中心幼儿园,每所奖励30万;“抬高标准”,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9%。
任务异常艰巨
2013年,宁乡县三年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89%的目标,总计需40000个学位。2009年提供的学位仅为26000个,至少还需新增14000个学位,任务异常艰巨。
打好建设攻坚战
3年启动建设资金2亿元,乡镇(含村)3年合计投入12200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2012年前,33个乡镇,每个乡镇建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创建3所市示范园;“以奖代补”,对新建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每所奖励30万元,改造的每所奖励15万元;建好30所以社区和行政村为中心的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引导发展壮大10所规模民办幼儿园;3年建设120所以社区和行政村为中心的简易幼儿园。
建设高质量的幼教队伍
2011年起,3年总计招聘175名专业公办幼儿教师,充实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3年内招聘幼教专业教师600名左右;以研促教。县幼儿园《乡村幼儿游戏开发与利用》成为国家教育部“十二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题词:“宁乡幼教一枝花。”
两年努力 回报丰厚
2010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500个,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00%,学前三年教育率达72.4%,比2009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到2013年,确保新增学位7500个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9%,彻底解决学位缺口;宁乡县发展学前教育的举措,经验在全省推介,中央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认为:2010年9月,宁乡制定的《宁乡县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具有超前思考、提前布局、开拓创新、抓手早、操作性强的特点,与同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主旨、内容、举措,基本吻合。
和谐发展,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投资2亿,建设全省一流县级职教中心 ; 免费为农民工、再就业职工提供108个工种培训; 整体投入2500多万元,建设公办特殊教育学校; 建设3所社区教育学校(学院),3所市示范性农校 ;拥有5所民办品牌学校。
职教中心耀亮三湘职教
2009年6月,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县职教中心,成为湖南13个省重点职教中心之一;2010年8月,职业中专整体搬迁,预留200亩用于第二期建设;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职业培训归口到县职教中心,形成“党员培训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的职业培训格局;职教中心成为全县职业教育大本营,中职教育示范区,富民强县加速器,为全省13个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职业教育初步形成“冠名办班”、“顶岗实习”、“订单教育”、“进校办厂”、“短期培训”、“送教进厂”六种灵活的培训模式,免费为农民工、再就业职工,提供108个工种培训;2011年上半年,承办长沙市中职生技能大赛,获得55个单项奖、11个团体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考察职教中心以后,高兴地说:“宁乡职教中心是全省职业教育的典范。”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10年,整体投入2500多万元,购地36亩,启动建设全省一流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结束了公办教育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成立宁乡社区学院、学庵社区学校、金南社区学校;全县有33所农校,大成桥农校、横市农校、历经铺农校,创建为市示范性农校;金海中学、金海实验小学、玉潭中学、金砺小学、实验中学为知名民办教育品牌学校;民办环球教育集团共接收西部贫困学子10065人,助学行动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争相报道。
有冠必夺,宁乡人会读书
县教育局评为全国科技、艺术、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各项指标,均居长沙市首位;中考综合指标居长沙市第2位;程度指标全省领先。
素质教育 城乡开花
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学生和老师有一种“有冠必夺”的精气神。
宁乡是“科技创新之乡”。仅2010年,科技创新获国家级奖励14个、省级奖励57个、市级奖励416个,教育局评为全国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宁乡一中学生潘迎芬获英特尔少年英才奖。张石磊磊前往美国参与2010年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工程、能源、环境)奥林匹克竞赛,成为湖南首位入围此项赛事决赛的学生。
宁乡是“艺术之乡”。在长沙市13年来举行的中小学生、职教生文艺汇演中,共获一等奖65个;玉潭中心小学舞蹈《遥寄笑脸》,在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喜获金奖,该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宁乡一中舞蹈《永不消逝的电波》获全国艺术展演二等奖。
宁乡是“体育之乡”。日本名古屋举行的2010年亚洲定向锦标赛,宁乡十中一举夺得4枚金牌;2011年6月10日,第二届世界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在秘鲁举行,中国代表团成员、宁乡一中学生丁彩霞,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县教育局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发展学生体育的经验,在全省推介。
考不倒的高考大县
30多年来,宁乡有5万多人考上大学,媒体赞誉宁乡是“考不倒的县”,高考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农村县(市)第一;2010年高考,宁乡又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本以上人数达到3284人,上线率超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居长沙市首位;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65.8%,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二本上线3291人,各项指标再度居长沙市首位。
程度指标遥遥领先
中考一次性合格率84%,综合指标居长沙市第二;三残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4%,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年辍学率0.1%以内;职普分流比例大体相当,98%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三湘教育界在评价“宁乡人会读书”的同时,也评价:“宁乡教师会教书。”
高位发展,宁乡教育18个“有”
敢于提标,由大转强,顶层设计,高位发展 ;宁乡教育“18个有”:有设计、有统筹、有总揽;有全局、有重点、有攻坚;有抓手、有突破、有平衡;有奉献、有参与,有氛围;有制度,有阳光,有监管;有成效、有影响、有信心。
以一流目标自加压力
顶层设计发展目标,力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示范县,实施素质教育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合格学校建设提标,按照全国标准化标准建设;三年学前教育率省里规定85%,宁乡规定89%;在省规定创198所合格学校基础上,将100所村小创建成县级合格学校。
5年引进1700名教师
出台《宁乡县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5年招聘引进1700名教师,解决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等矛盾,5年实现教师更新换代;实施区域差异待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划分成五等,边远山区工资待遇与城区教师每年拉开近10000元差距。
培养“四好”校长
建设“思想好、能力好、作风好、形象好”的“四好”校长班子,要求校长集智者、贤者、能者、仁者于一身,把学校当成校长的作品; 推动“思想治校”,要求办有思想的学校,当有思想的校长。
锻炼“五高”教师队伍
培育“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五高型”教师队伍。倡导教师树立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他人至上的人生境界;每学期举行“万名教师宣誓活动”;零距离与社会、家庭互动,每年底开展“下农村、进社区、联企业、做家访”万名教师服务大行动;规定教师三年内教师业务学习360课时,考试一次,暑假50岁以上教师封闭培训7天;组织教师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组织45岁以上教师体检。
创建“五型”机关
教育局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政型”的“五型”机关;铺开“千名党员联千班”活动;组织机关和二级单位干部“百名干部下基层,三扶两促谋发展”活动,带领城区39所优质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
搭建素质教育立交桥
加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强力推进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接,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教育;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全面建设高效课堂;推动高中特色办学,制定特色教育评价方案,推动个性化办学。
让教育在阳光下成长
推行“网络问政”,公布重大决策,全县教师享有知情权,行使参与权,“让教育在阳光下成长”;建立杂志、报纸、电视、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宣传平台。
瘠土长不出诗篇。近两年来,宁乡教育立体、深刻、波澜壮阔式的巨变,有“风气一新、气象万新”的震撼,是教育改革“沃土”结出的硕果。(聂廷芳)
第二篇: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是创新实施环境育人工程。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学校的美化、绿化、净化、硬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粉刷墙壁、粘贴瓷砖、硬化操场、更换门窗,加固栏杆、种植花草、修建文化长廊、德育长廊、艺术长廊,在学校显著位置书写教育方针、校训、粘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学生守则等,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改造,涌现出了**一中、**中小学、浦贝中小学、小街中小学等一批颇具办学特色的学校。全县评选县级“绿色学校”36所,建成省、市级“绿色学校”15所,省、市级“文明学校”17所。
3.实施安居工程,让教师安居乐业。建设教师安居工程是实施科教兴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优师优教政策的具体体现。居所不安,谈何乐业?业所不乐,更何谈敬业?由于地域、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我县乡村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还较为艰苦,绝大多数教师以校为家,长期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值班房或周转房里,到头来也没有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县委、政府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把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先后两次在**市八县一区率先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建设。
一是建盖“园丁小区”。“园丁小区”于1996年7月破土动工,1998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小区占地18.36亩,总面积9716.2m2,总投资984.2万元,共建住房120套,平均每套住房面积80平方米。每套成本价为8.2万元,在县政府投入281万元后,最后以每套平均价5.86万元出售给教职工,让教师享受到了实惠。
二是建盖教师小区安居工程。县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政府成本控价、农村教师推动、企业市场运作”的政府行政行为和市场方式相结合的建房方案。工程从2006年5月规划,9月启动工程建设,到2007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工程占地面积为6.95万m2,总建筑面积为10.96万平方米,住宅楼36栋648户,每平方米售价仅为1198元。整个工程始终以教师满意为目标,通过政府成本控价、教师筹款购房、产权归己、市场运作的建设方式,力求使广大农村教师买得放心、住得开心、生活得舒心、工作能安心、退休后省心,千方百计打造“五心”安居工程,初步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定向开发、市场运作、让利教师的基本做法,闯出了一条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的新路子。
此外,2008年全县还积极争取到教师定向廉租房建设项目11个,投入资金700万元,建盖了总面积达7000㎡的教师值班周转房,涉及11所农村中小学,135套教师周转房的试点定向廉租建设工程现教师已入住。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广大教师住房难、住房差、住房挤等困难,为教师教好书育好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在2007年9月举行的**市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现场会上我县代表县区作了交流发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4.想方设法,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才能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多年来,县委政府十分关心广大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工资发放、教师职务聘任、培训进修、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权益保障等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认真落实有关规定,依法确保教师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2009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委、政府认真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仍确保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教师津补贴的发放,在9月10日前把教师绩效工资全部足额发放到每位教师的工资帐户。
二是激励先进,做到待遇留人。县委、政府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也重视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在每年教师节之际,县委、政府都要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定期对在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2007年至2011年
教师节全县共表彰优秀学校15所、优秀教师300人、优秀班主任80人、优秀校长20人。并依据《**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每年兑现中小学教学质量奖金40余万元。三是建立了为教师送温暖制度。实行了教师有病看望到家、有困难帮助到家、逢年过节慰问到家,建立了教职工之家,让教师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是关心教职工子女入学。制定《关于教师子女学籍管理及升学的相关规定》,“凡填报**一中的山区教师子女,达不到录取线的,给予适当照顾,双教职工的子女降20分录取,单教职工的子女降10分录取”。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山区教师子女的上学困难,增强了教师安心山区教育的信心。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及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性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县结合实际,积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健全考核制度,强化分配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建立以“公选、聘任、培训、考核、激励、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机制。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公开选聘**一中、**县高级职业中学两校校长和**县机关幼儿园的园长。近几年,县教育局按照县委政府有关要求,经过认真调研,反复研究,倾听了学校教职工的意见并进行全面的考察,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商议取得共识的前提下,本着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顶着来自各方面的议论和压力,调整充实了14所中小学校长。接着又对各中小学中层干部和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进行公选,实行竞争上岗,把德才兼备、作风务实、办学理念清晰、能力强、素质好、实绩突出的教师选聘到领导岗位上来。通过招考校长、公选考核聘任校长和中层干部,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这些举措,建立了一支精通业务,作风扎实,既善于管理又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2.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制定教职工编制方案,把“竞争上岗,转岗分流”引入学校管理,按需设岗,公开职位,明确职责,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一岗一聘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度的实施。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用人制度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的状况,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与聘用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程序,对校内全体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奖惩和聘用(任)的主要依据,不断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健全了城区和坝区学校的教师到山区学校任教、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山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城区、坝区顶岗学习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和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少数民族地区任教服务制度与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对交流到山区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此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4.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凡在中小学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只能参加非教师岗位的竞聘。遵循“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并对每一位新教师实行岗位培训,切实保证新招教师的质量,坚决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此外,为解决我县山区教师紧缺,后勤工人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用财政资金,采取录用顶岗代课教师、聘请临时工的办法帮助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
通过深化教育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激励机制,优化了人才资源的配置,使我县教师队伍真正成为一支心系学生、奉献教育、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队伍,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队伍建设,实施科研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为此,我们把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县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积极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夯实人才强教基础,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重要的保证。
1、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引导广大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这个主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增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心三爱”教育,开展了“文明园丁、模范教师”的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到全县中小学巡回演讲,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了广大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责任感、上进心和成就感,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2、重视校长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力度和激励机制。建立校长培训交流制度,根据**县中小学校长中长期培训规划和阶段性培训目标,先后安排经费组织名中小学校长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知名学校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骨干校长等各类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县内18所学校的校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健全了校长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县义务教育学校(含高中)绩效考核工作意见(试行)》、《**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等,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民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考核校长的业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继续任用、交流的重要依据,通过培训、交流、考核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校长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基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县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以校本培训和研本培训为重点,抓好新教师的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制定《新教师培训方案》,对每学年新来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中采取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的办法,安排优秀教师做导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具体指导,全程跟踪,学年末进行认真考核。对在职教师按“研训一体化”要求,以教研组为依托,针对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广泛开展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研本培训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等文、理科交叉进行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内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的办法,使学校教师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近年汇编了《**县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与研究》、《理念篇》、《实践篇》、《求索篇》等多本校本培训丛书,供全县教师在职学习使用,促进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的有机整合,收到明显成效。
4.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引领作用。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建立了优秀教师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实施了培养骨干教师的“名师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县骨干教师考评认定方案》的要求,遵循“坚持导向、公平竞争、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评审原则,采取自下而上“推、查、考、评”的方法步骤,在各中小学校推荐考核的基础上,经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组全面认真细致的考核,通过县教育局审核,再报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县委、政府发文先后认定了三批骨干教师共,并召开了骨干教师认定表彰大会,努力造就一批在县内乃至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5.实施科研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科研促进课改,以课改推动科研。我县从全县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指导,逐步完善教育科研“三级”网络,即教科所、中心教研组(或课题组)及教师,制定了《**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校本培训实施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实验,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的突破口加以落实,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名师引领、教师培训、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系列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也带动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对培养名师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县教育得到持续发展,高考、中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高中教育质量跃居全市前列,中考平均分、优秀学生率自2002年以来,连续11年居全市第一,每年被市一中正式录取近300人;小学各校综合成绩均在90分以上,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突出,幼儿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成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职业教育成绩显著,连续14年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每年毕业生就业、升学率达96%以上。
第三篇:宁乡教育蓝皮书
2011年宁乡教育蓝皮书
2011年,宁乡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46所,在校学生202176人,在岗教职工11149名。宁乡教育以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致力推动教育强县建设,教育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教育环境不断优化
尊师重教新气象。2011年,县委、政府召开各类教育工作会议10次,县四大家领导深入学校调研12次,作出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8.366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35亿元的23.01%;乡镇教育投入达3.78亿元,比2010年提高1.9亿元;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规划减免学校建设收费20余项;教师节县、乡、村奖教资金达300余万元。
安全维稳新机制。成立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公室,408台接送车辆投入运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中国教育报》报道;投入400多万元改善安防设施;开展“师生手拉手共建新校园”活动,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改造82所农村村小食堂;组织对331所学校进行了水质检测;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交办问题完成率90%;创建省市县安全文明校园24所。
行风建设新局面。重点加强教育收费、有偿家教家养、举办重点班等问题的整治力度,主动出击防患“八个风险点”,系统廉政建设经验被国家预防腐败局推介,《人民网》报道,获县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3所学校获得“长沙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荣誉。局机关建设获得“长沙市绩效考核一等奖”等38项荣誉。高考、学考、中考规范有序,高考被评为全省无差错考区。举办建党90周年红歌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15个 1
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合格学校建设高标准。县财政一次性投入2.1亿元,启动资金12亿元,归集512个建设项目,创建26所省市合格学校,提前一年完成195所省市合格学校创建任务。其中9所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学校如期投入使用。市政府督导室评价宁乡合格学校建设“有声有色有效,扎实务实真实”。
校安工程高水平。改造C级危房113469㎡、新增危房49576㎡,新建15万㎡,累计改危44万㎡,C级以上危房全部清零。危改资金投入总量、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首位,国家校安办、省校安办和《人民日报》4次推介、报道我县校安工程经验。
幼儿园建设高效率。争取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试点县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乡镇村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6所。其中争取省市实事项目幼儿园建设9所,约占全市总数的50%。
特教学校建设高要求。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设施设备一流的虎山特殊教育学校,结束我县无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
内部装备和文化建设高规格。投入资金近亿元,完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和200多所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塑造了20多所文化建设窗口学校。
三、队伍建设开辟新途
教师引进大突破。出台2011—2015年招聘1700名教师的计划。新聘教师272名,首次到“211”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32名。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50名,近5年共送培175名。
教师培训大力度。推动落实教师5年学习360 课时工作。完成了50
岁以上教师培训、校长“思想治校”培训;启动了教师普考、现代教育技术普训;稳步推进了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远程教育,培训人数达到50000多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7400多人次。我县被评为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教师交流大创举。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校长16名,下派小学校长8名。采取“双向选择、走岗走教、置换走教、捆绑管理、城乡联动”等办法推动教师交流,交流比列达19.8%。交流经验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幸福工程大动作。组织1700多名45岁以上教师免费体检;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000多套;筹集300多万元慰问1000多名教师;筹集208万元奖励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教师健身逐步成为新风尚。
四、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有义务教育学校310所。小学和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0和0.04%,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中考一次性合格率95.3%,比2010年提高12.5%;初中毕业生98.2%进入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有12所普通高中,其中,省示范性高中3所,市示范性高中7所,民办高中2所。普高年巩固率98%,高二学考一次性合格率91.68%。高考二本以上上线3291人,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本科上线率达66.5%。
职业教育塑造品牌。有7所公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普职分流大体相当,中职生年巩固率95.9%,就业率96.4%。职业中专承办长沙中职生技能大赛,获得55个单项奖、11个团体奖。与25家知名企业联合办班;各类技能培训达到5000多人;在校学生4000人。参加“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职学校”评选并获得立项。县人民政府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介绍了我县在园区办职教的经验;《湖南教育》推出长篇通讯,报道了职业中专办学盛况。
学前教育强势推进。有公民办幼儿园215所。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00%,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85.6%,学前教育经验在全省推介。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有社区学校12所,乡镇农校33所。创建2所市示范性社区学校,3所市示范性农校。启动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居民培训率21%,网上学习人数达10050人。农校年培训达10万人次。
民办教育持续发展。有民办学校13所,民办幼儿园160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5000人。落实民办教育政策,组织民办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召开民办教育协会10周年座谈会,举办民办学校文化论坛,加强年检评估,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30所。县教育局被评为长沙市民办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五、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素质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全面推进养成教育,建设高效课堂,培育特色教育,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课题通过国家级课题立项;县教育局被评为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关协干部李凯寅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组织2000多名教师考察课改名校,组建高效课堂“课改同盟”学校,受到省教育厅高度肯定。县幼儿园《乡村幼儿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等10多个课题成为国家、省、市重点课题。学生在市级以上
体、卫、艺、科技等各项活动中获奖3918人次。成功举办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夺得女子组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五名,获“中田赛”举办以来首个最佳组织奖,开创县级城市承办国家体育赛事先河。学生运动员在国际竞赛中夺得金银牌12枚;3个文艺节目获全国校园春晚一等奖;科技创新获省级以上奖励50多个。开发10多套校本教材,建设12所乡村少年宫,19个“阅读·梦飞翔”读书室,3所被评为省级阅读优秀学校。
教育均衡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招生制度,将省示范性高中文化择优的指标生分配到校的比例提高到50%,扩大了农村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范围。在全省率先启动控制“大班额”工作,按照“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示范性高中55人”的标准编班,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新生班额得到控制。持续开展“三扶两促”活动,机关干部、二级单位和城区学校联系全县100所村小,筹集办学资金300多万元,指导教师3000多人次。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近4万人。
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创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我县成为全省“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建立10个督学责任区,聘任18名督学,率先在全市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监测,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文化素养、动手能力、身心健康方面测试,监测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督导室被评为长沙市2011教育督导优秀单位。改革乡镇政府教育目标管理,推动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绩效考核和建设教育强乡镇评估,评选乡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0个,一等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奖励5万元。改革高中评价导向,突出对高中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合格率和特色发展、机制创新、教育科研的考核评价,为推
动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我县获得湖南省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一等奖和长沙市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等荣誉。
第四篇:抓住机遇 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岔河镇人民政府
迎接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汇 报 材 料
二○一一年十一月
抓住机遇 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督学:
您们好!首先,我代表岔河镇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和督学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党委、政府紧抓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了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我镇一年来的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岔河镇位于毕节市东南面,距毕节市区26公里,与大方县绿塘乡,纳雍县东关乡接壤,与朱昌镇、鸭池镇、梨树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8666亩,辖15个村186个村民组,9512户40856人,居住着汉、彝、白、苗、仡佬族等民族。
全镇共有学校19所,包括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及17个村校和教学点。2011全镇在校学生共5930人,其中初中生1846人,分布于4个教学点,共28个教学班级;小学生4084人,分布18个教学点,共98个教学班级;学前教育422人,分布11个教学点。全镇在校教职工共240人,其中初中91人(岔河初级中学教职工53人,岔河中心校初中教师38人),小学149人; 本科学历71人(岔河初级中学19人,岔河中心小学38人),专科135人(岔河初级中学34人,岔河中心小学101人),中专学历1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7人。二、一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一)“两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
我镇“两基”工作虽于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但巩固和提高 “两基”成果仍是我镇教育工作上重点,也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为此,我镇始终严格执行上级各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
法规,落实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一年来,我镇“两基“成果得到有效地巩固和提高。
小学入学率:2009年为 99.30%、2010年为99.42 %、2011年为99.78%。其中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总数4624人,现已入学的达4613人。
初中入学率:2009年为99.38 %、2010年主99.82 %、2011年为99.67%.其中13-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总数2434人,现已入学的达2425人。
特殊教育入学率:2009年67%,2010年71%,2011年84%。(二)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力支持学校办学。镇党委、政府多方奔赴,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镇党委政府落实了浅寨小学、沙朗小学、塘丰小学和戈乐大寨小学等4所学校食堂新建项目工程土地的征用问题;联系白岩脚煤矿出资2.5万元资助发音小学,曾经一穷二白的发音小学建起了球场;目前,我镇正在积极筹划“岔河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征地工作。
(三)学校办学水平得以提升
镇内各学校教学装备较为先进,全镇各校都安装了远程教育配置,教学仪器统一按照省配备目录配备,现在各学校都能达到1类标准。岔河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还配置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中心校安装了多功能会议室,全镇办学水平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教师师资队伍过硬
全镇240名教职工中,有中学高级教师6名,中级职称教师73人,初级职称的149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6名,镇乡级骨干教师29名。一年来全镇有45人次教师受到省、地、市级表彰奖励。
(五)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我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积极组织群众4000余人次学文化、学科技,掌握农民实用技术,通过养殖黑山羊,开辟了“大篷种植”、经果林建设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致富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学校教育发展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六)“双学”教育得以推进和发展 根据《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与改革发展纲要》精神,我镇在各级行政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利用“赶场天”的时间加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宣传氛围,因此,今年我镇初三毕业生中有206人进入“同心智力”工程和“中职”学校就读,165人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学前教育幼儿入学数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达到422人。
(七)我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方针,积极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严格实施制度化管理,从未对学校实行任何名目的费用摊派。一年来,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教育保驾护航 镇党委、政府一直把教育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教育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专门负责全镇的教育工作;明确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定期组织各社教部门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治理;实行政府领导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工作,及时为学校、师生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政法书记、纪检书记为副组长,公安、工商、民政、安监、卫生部门、土管部门、中学、中心校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教育工作督导机构,并落实兼职督导人员对全镇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12场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学校的发展状况,鼓励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科学管理,加大对学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力度。
(二)多措并举、“控辍保学” 为了进一步做好“保学控辍”工作,促进全镇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党委、政府制订了《岔河镇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岔河镇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办法》、《岔河镇保学控辍实施意见》等制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发展”、“控辍保学”的宣传力度,并将其列入镇(村)干部的工作目标考核中,实行领导联片,采取学校、教师、驻村干部包村制,政府、村委会、家长双向动员的措施,把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纳入镇村干部目标生管理考核的内容,将学生“保学控辍”列入学校、教师的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三)争取投资渠道,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联系各部门及社会团体,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一年来,党委、政府联系地区统战部捐赠了5台电脑给大寨小学;联系电信公司为塘丰小学捐赠了电脑1台;联系地区工商部门为发音小学捐赠了一套校园广播系统、1台热水器、5台电脑和80套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联系市妇联、团市委每年均为戈乐小学苗族班学生资助3000元人民币,并捐赠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等;联系白岩脚煤矿捐赠资金2.5万元资助发音小学修建球场,等等工程。我镇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镇中心幼儿园建设10亩地的征地工作,预计2012年完成镇中心幼儿园的修建,完成中心校三大片学校多功能教室的建设。
(四)落实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岔河镇教师调整管理方案》、《岔河镇教师精细化管理制度》、《岔河镇中层干部竞聘实施方案》等,增强了全体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激发了全镇教职员工爱岗敬业、为试验区跨越发展的极大热情.(五)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责任措施,推进“双学”工作上台阶 “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镇始终坚持舆论宣传和责任落实相结合的制度,组成“镇、村、校”三位一体的网络结构,对学前儿童进行调查,对初三毕业生进行去向追踪,并把该项工作与干部职工“双考双评双挂钩”直接联系,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六)爱心洒校园,学困得解决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队伍日益壮大,我镇学困生人数与日俱增,给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较大困难。为此,镇党委政府把扶困助学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学校、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妇联、计生等相关职能部门齐动员、共参与,构建起学困生关爱网络。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镇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对学困生大力进行救助。一年来,我镇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援助,通过戈乐煤矿、毕节学院、中国电信等单位的扶助,全镇共有100多名中小学学生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资
助,让学困生与其他孩子一样共享蓝天下的快乐。
(七)加强法制安全工作力度,打造平安校园、和谐社区 学校师生的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 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校各部门签订各类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在镇党委书记的直接领导下,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和分管安全工作的副镇长为副组长,中学、中心校校长,公安、卫生院、安监站、土管、工商等部门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每月底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治理、整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协助调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确保社区的平安、和谐,岔河镇党委政府每期均组织在中学、中心校开展法治消防交通安全专题讲座、开展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报告、开展防毒禁毒反邪教宣传大会等。特别是一年一度中考、期末检测期间,镇长张培林同志、副镇长沈丹杰同志等无论身边工作多忙,都要亲自到校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制订中考、学年期末检测工作安全预案,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到每一个人身上。同时,还专门安排政法委书记组织各社教部门人员组成治安综合治理小组,对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整治,确保学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考出好成绩。
各位领导,各位督学,我镇在教育职责方面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为教育办了一些好事、实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岔河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办学条件有待完善,教育环境还有待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履行好政府办教育的工作职责,切实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岔河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督学,我镇的教育工作简要汇报到此,敬请提出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育启示录》读后感
暑期期间,阅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我国台湾教育学者林进材所著的《教育启示录》,颇有感触。
首先,我为大学教育学教授的文风所吸引。作者为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台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毫无疑问,其肯定受到过严格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训练与熏陶,理论功底不容怀疑。但该书丝毫没要严肃的理论灌输,有的是我们熟悉的中小学教育的生动故事和案例。这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些我们感觉到了,也在反思和改进;有些我们往往熟视无睹,但一经作者描写和分析后对我们似有醍醐灌顶之感。作为大学教授,由于他有10年的小学教师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事例和经验,因而有助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尤其在教学理论、教师效能、班级经营、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研究与培训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成果。而我们大陆的大学教授,能够用如此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小学教育教学故事,阐述相关教育教学原理和原则的恐怕难以寻觅到。这也是我们有些中小学教师害怕理论,对理论没有好感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我感受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当时作者为学校代理辅导主任,为完成上级教育机关调查单亲家庭的情况以及协商应对策略,在教师晨会上提出希望各级任教师予以配合,在一个月内将各班的单亲家庭情况,以书面形式提供给辅导室做汇整。有几位教师窃窃私语:“这么简单的事情要一个月,未免太小看我们了”,“要是我的话不到三分钟就解决了!办事得用大脑想一想,行政人员的效率哪儿去了”。面对有些教师的不解,作者解释道:“我知道各位教师或许为了追求绩效、讲求效率,会在班上向学生宣布:小朋友,请注意听,爸爸死掉的请举手,妈妈不在的请举右手,爸妈离婚的请站起来。这样,三分钟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调查问题,但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二度伤害。”我认为,这个案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警示。由于人们平时工作繁重,时间紧迫,往往一天中要处理的事务相当多,因而迅速处理就作为工作的要领之一。但是,为了快速处理反而误了原本处理该项事情的原委和契机。遵循教育规律,这是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现实中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情况实在是为数不少,有的可能没有认识还情有可原,有的明明知道只是出于功利目的。所以有人认为,教育是把双刃剑,能够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还有可能毁灭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伤害学生。我敬佩案例中的学校领导代理辅导主任,同时也敬佩按规律办事的教育机关,因为调查中给基层学校和教师一个月的时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