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时间:2019-05-12 11: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第一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窦金焕

李嘉燕

段小艳

寇建宏(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30300)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15年校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Y2015-14)

摘要: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然而通过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的学情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课方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由于在价值观上多元化的取向,导致日常生活中道德失范,加上高职学生原有的心理问题复杂,学习基础薄弱等因素,都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通过根据思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设计符合教学目的的具体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师生课堂共同参与的任务教学法开展,旨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教改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素质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的是注重技术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培养的重心偏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育部教社科司函[2013]98号文件,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本文通过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揭示了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法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使这门课程成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对于增强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和积极探索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的必要性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两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所以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的建设,这样的青年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在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设置和安排的、教材编写都是统一的,但我们可以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研究透教材内容,采用灵活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任务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1、高职院校学情分析

通过对300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行为、心理因素、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学校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可能影响高职阶段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与学生最后专业课成绩,素质能力的关系,得到影响学生学情的基本结论。通过此次调查,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大部分人都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专业的兴趣程度和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认同度不高。

2、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效性表现(1)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生动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通常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学生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互相沟通,共同协作,培养了学生互相沟通、尊重他人、说服他人、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教学为“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任务法实施前后效果如下所示。

表1:教学任务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2013年秋季学学期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35.9% 35.8% 28.3%

2014年春 季学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40.1%

39.3%

20.6%

2014年秋季学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51.2%

39.2%

9.6%

(2)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任务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效果达到教学内容的有效,必须在实施任务教学法时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这就说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依靠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实现,不是单方面的,所以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讲与听的互动过程中重视时间、方法、效率、结果和体验几个关键问题。时间——方法——效率是考量教师有效教的性的三个重要指标;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学的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二、任务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困难

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诸如教材导向与教学内容的选取矛盾、测评体系不能量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任务之间不吻合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选取难

由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都采用统一教材的现实,因此在实行任务教学法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内容的选取就显得尤为慎重。首先,内容的选取要符合 新方案的要求,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符合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其次,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任务的开展,要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内容的选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紧密结合职业性,结合专业特点,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融入专业素养培养的理念。第四,内容的选取还要结合社会实际,有时还要密切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展开,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测评体系设计难

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测评更具科学性,一直以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测评,长期以来是一卷定结果。因为众所周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隐含性,而这个是无法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中就能显现出来的,如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定,就必须要有个量化的结果,即分数。如果按现在通用的百分制考核体系来说,如何更科学、合理、公正的设定各个考评分段的百分比就尤为重要。

(三)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关键还在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逐一的分析明白任务的各个细节,这就必须靠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主动联系老师的意识。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本身对于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任务的完成也是仓促中准备,甚至偷工减料,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三、任务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困难解决措施

(一)授课内容紧密联系职业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必须和职业性密切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教育学生。而且还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根据不同的专业,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的教学。

(二)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必须改变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以一张考卷来验证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也不能只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要卷面考试,又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核;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公德心、责任心、爱心、法律意识、竞争意识等。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完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劳动来实现。而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威力,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面貌。因此,要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炎平.论涂尔干的道德要素论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2] 王宛宜.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0)[3] 马万宾.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4] 晏玉荣.试论“主题合作式”教学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5] 杜建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6] 罗凌,林青.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视角下的交互性[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7] 惠保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3)

[8] 张艳,吴冬娜.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9] 于林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新模式——论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

[10] 李成海.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1】窦金焕,男,出生年月:1987年出生,民族:彝族,籍贯:云南省大理人,学历: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邮编(650600)工作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快递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凤路2005号,电话:*** 【作者简介2】李嘉燕,女,出生年月:1982年出生,民族:白族,籍贯:云南省大理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邮编(650600)工作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快递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凤路2005号,电话:*** 【作者简介3】段小艳,女,出生年月:1986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玉溪人,学历: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邮编(650600)工作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快递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凤路2005号,电话:*** 【作者简介4】寇建宏,男,出生年月:1961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昆明人,学历: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邮编(650600)工作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快递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凤路2005号,电话:***

第二篇:思修论文_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 》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

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

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

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

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

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 ”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

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

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内容提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离法治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一些肩负组织、管理、决策职能的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研究和探讨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法律意识的主要内涵、法律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法律意识 社会意识 现状 培养 法治精神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合称。①法律意识的核心,很大程度上是指权利意识。法律规定的人与人、人与机关、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都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大家必须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运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加强,已成为了一种直觉,但是,如果产生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守法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还很弱,还有所欠缺,不太平衡。法律意识是一种全面意识,你不能只要求自己的权利,而去削弱或淡化你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这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法律意识,就是对法律的忠诚、信仰,人们信仰法律和法律所建立的规则。

二、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法律意识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当然也来自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比如人们对法律存在价值的认识,在法律不健全的国家肯定是不高的。相反,在法律健全的国家,人们对法律存在的认识则会很高。比如对于无罪推定价值的认识,法律健全与不健全的国家是不同的。在法律健全的国家,人们认为任何人在没有经过法院宣判有罪之前都是无罪的;而在法律不健全的国家,人们却认为只要上了法庭甚至不论是民事庭还是刑事庭,都被认为是有罪的。

另一方面,法律意识又对社会存在起着一定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着人们对国外法学的研究,对法律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改变,而这一改变又使立法机关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比如九三年颁布的公司法,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去看,可以说该法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但是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其补充和修改。比如对于一人公司如何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超过五十人如何处理等等现行公司法都没有规定。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些内容也必然得以完善。

三、法律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的关系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法律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其它社会意识中,政治、宗教、文化意识对于法律意识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政治中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决定了法律的任务;宗教中信仰问题决定了法律对不同教派教徒行为的价值判断;文化中的法律观念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相反,法律意识对其它意识也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政治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以宗教的名义宣传迷信思想;文化方面的议论自由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度等等。

四、法律意识的微观结构

法律意识就其形成来看,同样也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法律意识也同样应当分成人们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在对法律的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对法律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具体地说,应当包括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进而发展到人们对法律的情感。②但是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认识还只是现有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还不知道法律如此规定的价值所在。

在对法律的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对法律的判断、评价,进而发展到对法律的运用。在这一阶段,法律意识可分为人们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行为的外化两个部分。

五、法律意识的作用

法律意识对于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正如前面所述的,法律意识从认识的过程来看应当分为法律认识、法律情感、法律评价和法律行为的外化四个部分,也就是说人们认识法这一特殊事物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法律行为外化。但是对于不同的主体,其法律行为外化的方式则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法律意识在不同的群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首先,法律意识对于立法起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预测的作用。我们知道,法律规范一般都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那么法律意识制定了立法者如何去假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决定了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应如何处理即立法的价值取向;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则又如何制裁。比如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使立法机关必然要在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发生之前在法律中加以规定,以免使危害社会的人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选择的作用。比如对于诉讼的原则,大陆法系采用法官主义审理而英美法系则采用当事人主义审理。在对两大法系的立法进行研究之后立法者必然按其得出的法律意识进行选择;

3、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追踪检测的作用。在法律现有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以至现有法律调整时,立法者必然基于变化了的社会关系产生新的法律意识,从而对现有法律进行废、改、立。

其次,法律意识对于执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法律意识对执法者正确评价行为人的行为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的执法者 对于同一个案件的认识以及同一个法律规定的认识可能不同,这些都是由于执法者的法律意识不同造成的;

2、法律意识对执法者正确适用法律起了重要作用。正如刑罚的作用一样,刑罚本身也是一种恶,是用不得已的恶去除恶。这种恶用之得当则两受其利,用之不当则两受其害。因此法律意识对执法至关重要。

再次,法律意识对于守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法律意识影响着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比如某百货公司向某厂购买产品,法律意识好的业务员可能会签订书面合同,而法律意识不好的业务人员未必会签订书面合同;

2、法律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诉讼观念。法律意识好的人会认为诉讼是保护权益的最有效手段,而法律意识不好的人则会认为“好人不为讼”,“屈死不打官司”。

六、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自1986成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到目前为止,法律知识的普及已全面展开,并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普法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相应地提高。虽然意识的提高不能完全和知识划等号,但如果没有法律知识做前提,所谓法律意识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有了法律知识不一定有好的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肯定是以法律知识为前提的。

另外,在法律知识的普及上也有不足,法律知识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同时把所有的法律知识都普及了,要考虑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普法要有针对性,这样才更有实际效果。比如,让一个农民去学公司法,他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但要让农民去学婚姻法或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这样他就会很感兴趣,因为与他的实际生活有关。

第三篇:思修论文_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doc(模版)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这是当代大学生,甚至当代社会青年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发展,当以人为本。我们这代人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人们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度,“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桧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珅,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而法律更像一面镜,时刻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求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素,学习能帮助我们达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与才真是可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年青年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第四篇: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徐颖已发表观点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徐颖

摘要: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每个思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中,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应用,对如何确定思政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以下简称“思政教学’,)常常跑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圈。老师课堂教学多采取理论说教方式,常常按教材内容逐条讲授,而学生在考前常常按老师所授重点内容条条记忆,这种幼儿园式“灌输”教学,使思政课堂教师无趣,学生乏味。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影响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J哇,培养并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思政课教学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真实而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思政课项目化教学作了一些有意义的思索和探讨。

一、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学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去实施这一完整项目,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其项目化教学应具有这些特点:①项目现实性:所选项目主题要与社会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②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项目内容和学习形式,体现自主式独立学习,使学生创造力得以发展。③目标综合性:思政教研室要统筹考虑大学思政课开课的2}3个学年,将长期综合项目与阶段项目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和思政课阶段教学目标双实现。④评价过程性:项目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发展过程,测评内容应包含学生参与项目各环节的表现以及项目作业质量。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团队成员或团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考核方式进行。

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1.项目化教学目标的确立。项目化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包含两个方而。首先确立课程总目标。思政课教学的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健康的人”。其既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又要具有大学毕业后自我发展的人文知识结构和社会适应素质。其次,确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是完成总体目标的架构元素,要紧紧围绕着总体目标展开。我们通过思政课程项目化的分解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目的。

2.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例分步骤实施。①分析课程模块,整合内容,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包括哪些知识点,以此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本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所以课程内容宏观上就分为三大模块:思想修养、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与法律规范,每个模块围绕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修养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分为理论讲授、活动感受、领悟提高三个过程,最终使学生初步具备成为合格人才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具体地,每一模块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人才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设定一个项目主题,讲解具体理论的含义及意义;在项目活动中加以感受,在总结中领悟,以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目的。②重建课程体系,确立项目,以现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为基础进行体系分解,打破原有章、节格局,在每个专题设计上将相关内容按照项目化教学要求有机融和,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行主题讲座教学,体现知识的模块性和连性,有效解决教材“两张皮”现象,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创新性。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新架构使学生在知识的横向联合和纵向推理方而有一个较大的客观促进作用。这样把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都载入到项目,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与项目结合起来。近几年教学中,我们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十五个细化子项目。如在思想修养大模块中又可设置大学规划项目、人生价值观项目、恋爱观项目等等。每个项目就是一个任务,学生在开展项目前需要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开展过程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或小团队想办法解决,客观迫使学生寻求、研究有关知识点,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项目的完成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具备了所需的技能素质。因此整个过程中,教学项目的选择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能否达到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十五个项目都是围绕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后进行设计的。③弄清项目目标,有别实施,针对不同的项目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应有所区别。比如对于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项目,我们采取如下的实施方法:第一单元首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本项目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作综合性概述,并利用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源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然后布置任务,学生团队领取任务,同时成员内进行自我协调安排,确定自己在该项目中的角色,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调动其主动参与。本步骤在本项目教学中占用时间巧%左右。第二单元各学生团队将其课前采集的案例,以及搜集资料、讨论结果资料等,汇总一起。做好自己分工并与团内成员充分交流沟通。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知识、技能方而的困难,可以通过团队内或团队间讨论、资料查阅等合作方式自行解决,也可以与教师交流来寻求某些帮助。本步骤在本项目教学中占用时间60%左右,是主体,在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精神中培养其法律精神—学法、‘懂法、敬法。第三单元点评、考核。对每一个团队成果,老师针对性地简要评价(也可以选择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参与,组成师生评价小组)。对各个成员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资料查阅收集、有效信息筛选、团队合作情况、实际操作参与等方而设计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并填写考核评价表,最后汇总出每个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分数。并在评价成员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团队项目完成情况给予成绩考核。此时的教师点评,将前一个步骤当中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具体化。本步骤在单元教学中占用时间10%左右。

3.思政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是项目完成的基石。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不能忽略,其在基础知识点系统化方而可以更清晰。所以我们把思政课程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时,要保证学生建构的知识框架系统全而。其次,重视学生团队环节。任课教师在分团前要对班级学生有一个较全而的了解。在分组原则、组员搭配、工作分工、成员数量等方而考虑周全,这样才能使团队协作效能好。实践证明,每组人数以7-8人为宜,人太多意见往往难以统一,同时,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比出现依赖思想,出现“多个和尚没水吃”的局而;采取性格、平时表现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互相学习。再次,要重视项目的选择。项目的设计要将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覆盖,因此选择项目要充分调研、分析和讨论。如项目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或社会问题,同时,项目设计要体现渐进性;项目实施要先易后难,使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项目的完成顺序而逐步提高。最后,充分发挥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项目选择、设计、实施、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思政课项目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渗透教育,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掌握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市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改变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对于促进贯彻中宣部思政课“三进”的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每个人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一部分。良好的法律意识、丰富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每个公民的工作、学习,而且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和繁荣发展。

作为一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给我们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了解自身使命,怀着理想与信念,去适应大学生活,去学习知识。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维护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集中介绍了法律基础知识。

第七章中强调法律意识,突出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八章中则集中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一些基本制度,以及具体的实体、程序法律制度。通过对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学习,我对于法律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我坚信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坚决抵制外来势力的分化、渗透,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通过对具体法律条件的了解,使自身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况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实体法律制度中的工商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了解到民事权利、责任以及它的诉讼时效制度。这使我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如合同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课本的鉴定介绍,学习到其法律涵盖的范围,以及公民所拥有的权利,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权利。最后,通过对程序法律制度的学习,又使我懂得以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通过对第七章、第八章的理解与感悟,认识到我国法律的优越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其本质体现其优越性。即它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上。经济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作用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文化建设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促进和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对外方面,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下,我们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强调法治,弘扬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我们应树立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以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学会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以法律的思维武装自己,使自身在面对困境、纠纷中有清晰、冷静的头脑处理解决问题。在对法理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一个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更理性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合理的答案。

当今世界风云激荡,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自然也是每个中国人所关切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安全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国内外的压力,我们应当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认识到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而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经济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通过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能够较为全面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自觉抵制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履行好自身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也应学习和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国家安全法》《刑法》等作为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以及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和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以此来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体系与制度。通过国家权利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内部以及司法机关的监察等,来保障权利的行使。同时,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提起诉讼,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为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而集中通过第七章、第八章的学习,使我领悟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以法律的思维思考问题,以法律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下载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