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对2010年评选出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公示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对2010年评选出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公示的通知
2010-12-31 08:26 阅读:
2643 出处:本站
经各市州和有关单位认真推荐,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省教育厅审定,拟确定卢卫东等474名同志为甘肃省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予以公示。公示期: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0日。
热忱欢迎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进行监督。
监督电话:0931—8820648;通信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71号甘肃省教育厅师范处(730030);联系人:张永。
甘肃省教育厅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2010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公示人员名单
(共474人)
兰州市 49人
卢卫东 吴小兰 王彦强 王发强 王延学 王辉斌 王万平银 涛 冯 景 马 鸿 马良孝 张忠苍 邵 怀 张辅良 黄春梅 李小凤 杨建军 刘小梅 李宗杨 钟慧香 马 媛 冯乐梅 宁晓梅 洪海鹰 崔兰英 李志强 张安秀 马元顺 马 莹 王向晖 张琳军 张玉香 刘玉红 马艳萍 赵 隽 王俊莉 吴淑贤 李 庆 牟作林 王汝科 岳 玲 钱小英 张建军 柴世芳 徐富才 王延龙 满庭桂 王东江 施耀选
嘉峪关 9人
张淑芬 朱建芳 杨立荣 梁俊刚 田加曼 孙伟民 贾会新 阮海红 樊等林
酒泉市 20人
马秀玲 白银军 赵鸿斌 宋玉玲 李志刚 张耀海 李晓菊 毛德明 赵宏英 栾广丽 侯淑香 曹平张忠瑞 梁玉峰 康志良 陈志高 贾琪平高金梅 张爱红 陈 江 张掖市 29人
张全义 胡永晖 李春新 马 贤 郑 飞 刘建瑛 刘红芸 刘 霞 张 宏 王以明 王玉琴 罗玉梅 杲玉梅 宋 峥 张德军 陈壮志 夏多义 余建宏 贺春香 顾晓君 韩永新 李文德 乔红梅 王 萍 李文聪 屈玉珍 袁积凯 王学龙 黄永珍
金昌市 20人
张 溥 冯德琴 张惠玲 赵 智 李晓玲 哈振中 王万秀 孟有花 李青莲 杜开香 曹永福 袁秀华 范作宝 刘有智 廖秀英 孙丽霞 韩志霞 高建军 唐丽萍 王淑琴
武威市 36人
李东苹 杨枫林 王道梅 张克菊 杨雪山 张朝晖 王 兴 俞 澎 贾新华 王尚军 程 广 陆银秀 丁 帆 韩春华 赵玉芳 张 果 刘军武 薛胜元 赵德前 李银香 王仁元 朱慧萍 赵莎莎 包赟甲 刘大德 付成民 运其书 王明胜 李成双 侍玉萍 邱菊琴 赵凤琴 刘 潇 潘财奎 李生柱 杨虎元
白银市 43人
张 斌 李玉田 牛克敏 冯玉霞 何俊燕 孙效平张成武 王向红 贾 芸 郭 勇 李 军 崔建庆 赵胤飞 路永沧 唐平尧 段明琳 刘军山 雒林森 刘志全 桑小萍 海爱霞 高岳东 王占忠 张万海 张永亮 张雪梅 韩荣善 魏玉海 王艳琼 杨文辉 沈爱莲 李晓燕 李志信 黑维高 肖 静 张海花 强小荣 程永刚 冯 明 顾 奇 王建雄 姚金凤 刘德天
定西市 44人
廖廷武 纪载华 王春英 郭雅静 史淑梅 燕晓斓 朱宝颖 何祥齐 张家豪 张新明 牛 野 牛士雄 杨志宏 卢双平王耀文 何丽萍 杨耀昇 鱼海雄 杨继兵 高吉柱 雷建新 水 源 张琴蓉 何惠琴 康喜萍 崔治礼 张爱萍 赵晓梅 王 智 卜登碧 牛立新 王琴英 张仲林 贾天平杜小玲 张晓军 曹 跃 裴东平汪晓春 杨海云 马永平包建军 周 炜 呼红庄
天水市 50人
张聿军 邓文娟 巩煦云 刘万生 包恩茂 田 广 缑建强 卢红红 胡 静 吴俊杰 董卫东 王 慧 牛继胜 能昌海 李惠卿 郭万璋 赵建明 王平李文光 张念儒 牛维录 郑 斌 王文治
魏跃武 朱艳萍 袁丽萍 邢勇鸿 补学冠 万 霞 李锦春 马晓芹 吴一萍 王莉婷 曹 萍 马天萍 赵红梅 李蕊荞 马治国
王广智 马玉环 米宝生 马彩娥 张月顺 魏玺维 李见性 伏 雁 张明月 王田库
胡全忠 邵海平
平凉市 40人
王兰兰 张 叶 罗晓玲 张耀宏 苏 珍 任晓荣 詹素萍 胡金凤 薛春辉 王继伟 高晓莲 李克锋 王福祺 尹建勇 张爱红 马存梅 罗文旭 李佳栋 白钱珠 李永红 王 栖 马建红 杨效先 杨 敏 张 骅 胡汉东 胡占相 马永祯 李虎堆 樊国利 马光炯 孙耀灵 周社社 魏耀辉 王粉霞 毛文军 袁小淩 陈 婧 陈喜霞 苟琪瑞
庆阳市 45人
张海燕 刘丽霞 王晓兰 王娟霞 惠浩川 赵宗儒 刘 星 俱长军 李永伟 郭晓雁 徐来严 李来权 王志虎 白海宁 王建华 李海宁 葛军社 牛海娟 李斯贤 彭 赟 刘 霞 李宏超 黄 俊 杨彩琴 何 玲 段彦辉 王永昌 赵玺印 吕平陶玉香 龚亚明 慕利华 张武生 封军文 邢志攀 徐晓兰 李会锋 李 梅 刘晓璐 郑 琦 罗国庆 姚凤莲 魏娅红 王 琼 王 丽
陇南市 38人
冶献恩 王晓燕 林路灵 王窕娟 陈红峰 张晓梅 李武平韩晓英 陈彦俊 徐改宏 陈 玺 陈世辉 刘 杰 杨辅琴 苏 琪 蔡小云 张月萍 周小晖 南小英 牟惠兰 张 荣 林 斌 鲍志永 刘白鹭 王 莉 马进师 刘慧琴 李国林 尹晓辉 李书荣 李强华 张旭民 李双宝 谢子毅 安根堂 周志平朱子奎 李晓德
临夏州 24人
马坤梅 冯尚暾 崇尚俊 李峰云 马临泽 安秀芳 姜明霞 崇学峰 王文清 耿进年 肖怀东 马林花 邓国华 刘青华 丁小伟 胡增光 祁瑞东 杜志雄 杨云霞 关发祥 绽 巍 马作良 马振清 王淑铭
甘南州 17人 敏光辉 杨学红 许光明 杨淑梅 刘巧玉 谢学国 格桑迦 黄志明 达布老 黄小武 李 莉 买生祥 房辉安 柏建格 武彦谋 马 明 刘春燕
厅直学校 10人
杨惠萍 胡艳芳 乔登娥 孙光军 康立功 梁宇宏 杜鸿宝 赵中甲 孙 亮 窦继红
第二篇: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教育厅文件
云教师〔2010〕3号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州、市教育局:
为激励中小学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厅拟定了《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并于2010年4月16日前将推荐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候选人名单报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联 系 人:杨建坤、白莹洁 电话/传真:0871-5141663 邮
箱:yangjiankun01@163.com
Shifanchu2010@126.com 附件:1.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
(试行)
2.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额分配表
3.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表
4.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推荐表
5.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考核表
6.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表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评选△
通知
抄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抄送:省财政厅。
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0年3月4日印发 校对:杨建坤
共印10份
附件1:
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
(试行)
为实施云南省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5122”工程,切实加强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总体目标
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全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条
评选范围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范围:幼儿园、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含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级教研机构及电化教育机构)的专任教师,其中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评选总数不超过10%。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名额按中小学教师比例分配到各州市。
第三条
评选条件
(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2.以人为本,教真育爱,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
3.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
4.教学工作量饱满,周课时量不少于8节。5.终身学习,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
6.其他教育机构的参评人员坚持参加教学、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具有州市级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资格。
(二)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特别显著。在省级(含省级)以上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奖以及在州市级以上开设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教学效果好;获得州市级及以上的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2.在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州市级以上同层次学校、同学科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主持完成一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两项以上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阶段性成果;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人独撰的2篇以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或专业论文。
4.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方面起示范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学科骨干教师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县(市、区)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
5.具有“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以上证书(包括初级)或者具有“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结业合格证书。6.身体健康,男性年龄不超过55周岁,女性年龄不超过50周岁。
7.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中学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小学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州市级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资格。
8.参加过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相关培训。
(三)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县(市、区)级层次及以上开设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或专题讲座,教学效果好,获县(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州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有阶段性成果;或在州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的2篇以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或专业论文。
3.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在教学中起骨干作用,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按照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关爱学生,成绩突出。
4.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以上证书或者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证书。
5.从事教育教学工作6年以上,小学教师具备小学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学教师具备中学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6.年龄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7.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及相关培训。8.对民族、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评选条件可适当放宽。第四条
评选原则与程序
(一)评选原则。实事求是、民主推荐、公平竞争、公开选拔。
(二)推荐。凡符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的,均可向所在学校申请,学校要严格按照申报条件充分考虑申报人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实绩和知名度,自下而上,逐级向各县(市、区)、州市教育局和主管部门推荐。
(三)考核。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由各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教师代表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进行考核。
(四)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各州市上报推荐人选进行评审,确定全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选,通过网络和报刊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无异议者由省教育厅发文授予称号、颁发证书。
第五条
职责
(一)学科带头人职责
1.遵守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
2.承担本学科(专业)的一线教学任务和教育科研任务,并结合教学研究活动,带头上好示范课。每学年至少在州市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或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不少于2次。
3.承担对本州市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任务,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每学年至少指导和培养3名青年教师为县(市、区)级以上骨干,每学年应在州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或论文评比等学术研究中取得二等奖及以上成绩。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研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科研前沿动态,主动参加教育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参与州市级以上教改或科研项目,主持县(市、区)级研究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每学年在州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
5.承担学科教师培训任务。在本人的教改教研课题基础上,开发地方教师培训课程及课程资源,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或承担教师培训机构安排的培训课程,按有关要求完成教师培训任务。
(二)骨干教师职责
1.遵守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
2.承担本学科(专业)的一线教学任务和教育科研任务,积极参与教育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头上好研究课。每学年必须在县(市、区)级以上范围上研究课或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不少于1次。
3.承担对本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帮带任务,每学年至少帮带2名青年教师,所培养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学年应在县(市、区)级及以上教学比赛或论文评比等学术研究中取得三等奖及以上成绩。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与州市级科研课题并承担子课题或主持县(市、区)级以上科研课题1个及以上。每学年须在县(市、区)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编制可供同行借鉴的教学案例2个以上。
第六条
管理与考核
(一)云南省教育厅成立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由分管师范教育的副厅长担任组长,师范教育处、人事处、基础教育处、职成教处、民教处、德育处、教科院、电教馆、监察室、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评审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负责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各州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学校负责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推荐、考核工作;学校负责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过程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云南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届保持称号5年,实行动态管理。从第六年起,自动取消所获称号及相应待遇。如符合条件,可继续申请参加新一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
(三)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由所在学校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按学年建好管理档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复核,并填写考核鉴定。
(四)考核合格的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年享受省级学科带头人科研资料津贴1500元,由所在单位发放;具有优先推荐 为特级教师资格;优先聘为当地教研部门的兼职教研员。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每人每年享受省级骨干教师科研资料津贴1000元,由所在单位发放;优先安排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进修,优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由所在县(市、区)教育局负责考核,州市直属学校的教师由州市教育局负责考核;省直中小学校。考核时间为每两年一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考核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84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各州市、县(市、区)教育局报省教育厅批准,取消其称号:
1.任期内有违纪行为,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2.不履行岗位职责或考核不合格的。3.任期内调出本省或调离教育教学、教研岗位的。4.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关于选拔推荐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通知(写写帮推荐)
关于选拔推荐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 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我省采取选拔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教师离岗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形式,经培训考核合格,认定一批省级农村骨干教师,推进省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培训类别和项目,我省具体实施三个工程。一是,红土地教师教育实验区创新工程,首批在赣州、九江、上饶、宜春、抚州、吉安等6个设区市各选择1-2个县为实验区,集中定点安排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积累经验后在全省推开。二是,红土地县域教师学科骨干领雁工程,在各县乡镇一级各选拔1-2名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同时选派师范生轮流实习一个月,培训的教师承担乡镇教师远程培训辅导员、培训者任务,发挥“种子”作用。三是,红土地乡村教师燎原工程,通过远程培训,重点在乡村培训一批骨干教师,并兼顾全员培训的实际需要。为做好“国培计划”在我省实施工作,现就选拔培养对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和数量
选拔对象为全省乡镇(不含县城)初中、小学专职教师。以乡镇为单位,按学段、学科,定向、定人选拔,优先选拔紧缺学科转岗兼岗培训人选,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选拔数量原则上每个乡镇25人(即小学9个学科各1人、初中13个学科各1人,小学教育综合2人、心理健康教育1人)。全省1300多个乡镇(不含县域)约选拔3.3万人。
二、培训方式2010—2012年,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期、分学段、分学科进行免费培训。培训方式有:①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3-6个月,主要培训农村学校紧缺学科转岗兼岗师资;②短期集中培训半个月,教学期间适当安排师范生一个月轮岗实习;③农村骨干教师半年80学时远程培训,采取线上学习与辅导、线下集中研讨、适当安排面授。通过三种培训形式,为全省乡镇学校每个学段每个学科培养1名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并选拔一批农村省级优秀骨干教师,努力实现我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选拔条件
1、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凡有违反师德行为规范的不得推荐。
2、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具有中学中级或小学一级以上职称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完成40学时,考核合格。
4、学科教学水平较高,同行公认;获乡镇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5、具备转岗兼岗教学(即在本学科外能转岗或兼教一门紧缺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基本条件和能力,优秀年轻教师可优先入选转岗兼岗培训。
四、选拔办法
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采取自下而上、按岗选人、均衡配置、逐级选拔的办法。
1、本人向所在乡镇学校申请,并提供有关资质、业绩材料原件送审。
2、乡镇对照岗位需求和条件,定向、定岗、定人预审,努力做到各学校各学
段各学科人选均衡配置。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人选进行初审,提出调剂意见、确定推荐名单并进行公示。
4、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审核后报省教育厅。
5、省教育厅依据市、县意见确定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五、选拔工作要求
1、加强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选拔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做到坚持条件、程序到位、阳光选拔,将真正符合条件、群众公认、有培养前途的人选推荐上来。
2、注意师资均衡配置。要结合本地农村教师队伍学科岗位分布实际情况,定向定人解决好学校、学段、学科师资均衡配置问题,所推荐的人选优先安排紧缺学科岗位,尽可能使骨干教师覆盖农村中小学所有学段和学科。
3、做好材料审核工作。要认真审核被推荐人选的资质和有关业绩证明材料原件,存档备查。
4、认真填写上报材料。要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推荐表》(附件一)、《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信息汇总表》(附件二)。推荐表由设区市教育局留存备查;汇总表(纸质和电子表)由设区市教育局于8月30日前报省教育厅师资处,电子邮箱:shifc@jxedu.gov.cn。
六、引导鼓励措施
经选拔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经培训考核合格,省教育厅颁发《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证书》,并按10%的比例选拔优秀骨干教
师,颁发《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省级优秀骨干教师证书》。
鼓励农村义务教育省级骨干教师按接受培训学科岗位,对口参加义务教育本科专业自学考试;农村义务教育省级优秀骨干教师参加远程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转岗提升学历。有关转岗提升学历的政策,另行制定引导鼓励政策。
承训院校要积极组织参训农村骨干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搭建研修平台,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发表出版农村骨干教师教研成果,为农村骨干教师达到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条件,晋升职称创造条件。
附件:
第四篇:2.2013年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名额分配表
附件2
2013年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
酒 泉 市张 掖 市 武 威 市 定 西 市 陇 南 市平凉 市 庆 阳 市 临 夏 州 甘 南 州 兰 州 市 天 水 市 白 银 市 金 昌 市 嘉峪关市直属单位合计960
推荐名额分配表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05
第五篇: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通知
甘教基【2009】46号
各市(州)教育局,有关办学单位:
新学年伊始,为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09年秋季开学之际,临近建国60周年大庆,全国各行各业的庆祝活动逐渐进入高潮。全省中小学校要结合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和当地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开展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的教育。要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要通过学校、班、队(会)的主题教育和专门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确保常规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当前,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在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中,要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1、各地要具体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督学责任区制度,及时纠正行政区域内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
2、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指导和保障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各地要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意见(试行)》和《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实施计划。
3、要在社会取得共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通过创新机制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差距。
(三)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和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1、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
2、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岗位要求。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保证教师身心健康。禁止在职公办教师在校外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以及在其它民办学校代课。
3、要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做好循环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
4、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坚决杜绝学校设定小金库和账外账,规范多重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普通高中要按照我省的“三限”政策,自觉规范收费行为。
(四)抓住重点,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科学安排时间,就是要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和双休节假日补课的做法。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督促落实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并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3、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科学建立和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措施,形成完整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4、要加强学籍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招生录取,入学注册、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辍学等管理行为,杜绝恶性竞争生源的现象。严禁跨区域招生。
三、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共青团、少先队的队伍建设工作。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量,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计算工作量。要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进行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使其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及时表彰奖励优秀班主任、团(队)干部。
四、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工作
我省绝大多数县(市、区)都完成了“两基”,全省将面临国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主动获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强化家长依法送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找准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和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适龄按时入学。在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要高度重视低龄学生和居住家庭较远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以及我省地震灾区中小学,绝不能出现由于学生家庭贫困、受灾等因素而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
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学校的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隐患。
(二)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各学校开学之初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各地中小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集中演练等形式,每学期至少一次向学生和家长进行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暴力、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方面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特教学校要针对残疾学生开展专门的入学教育,加强遵纪守法和法制教育,杜绝学生被拐骗事件的发生。
(三)做好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地中小学校要继续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一次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教育。学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学生室内集中活动,要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要引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换季气候变化影响,保持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开窗通风,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室内场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关注膳食营养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机制
(一)市(州)县(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开学前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重点,提出明确要求,做出专门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并把落实情况及时逐级上报。
(二)各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要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和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表彰奖励、行分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管,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省上将逐步建立先进示范的工作机制,从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市(州)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先开展区域内典型示范工作,积极推动全面工作。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管理工作推进机制。省教育厅将组织对各地规范办学行为进行随机性的督导和抽查工作,交流教育工作先进地区的经验,及时推广。凡是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长期视而不见、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的,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要求限期改正,进行责任追究。
(五)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将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和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结果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并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舆论的监督。
七、对规范办学行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一)省上将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中小学幼儿园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市(州)县(市、区)教育部门管理职责到位,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全面检查省直中小学、保育院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市(州)县(市、区)需按照省上通知要求在新学期开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市(州)教育局于秋季开学后的9月中旬和春季开学后的3月中旬分别将检查情况上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系人:倪清贵
传真:0931-8412728.甘肃省教育厅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