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

时间:2019-05-12 11: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

第一篇: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

三秀小学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总结

(2012秋--2013春)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 “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三秀小学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总结

(2013秋--2014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大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紧抓留守儿童教育。现将我校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校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事小,悲观厌世思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全学校管理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我校制订了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五)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我校建立起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六)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我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教师的年度考核中。

三、实施多项举措,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1.加强我校寄宿制留守学生的管理。改善生活条件,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2.加强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 “两免一补”范围,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4.建立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公平。

总之,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各方面积极参与与管理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秀小学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总结

(2014秋--)

为了给我校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大力紧抓“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现将这一学年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向德明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小学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小学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小学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小学、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小学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第二篇: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校外关爱工作系列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妇联,北部新区妇联: 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全面展现留守儿童风采风貌,展示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成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重庆市妇联拟于“六一”节前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系列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在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关爱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奖项

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

二、评选条件(1)十佳留守儿童:诚实正直,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知欲强,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开朗,不怕困难,尊师助友,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十佳爱心家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有爱心。长期坚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乐于奉献,能带动他人为留守儿童服务,关爱留守儿童贡献突出。

(3)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富有爱心。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讲工作,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讲师团成员或宣讲志愿者。

(4)十佳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完善、领导有力、制度健全。有固定活动场所,硬件齐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留守儿童之家。

三、评选程序

1、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由各地妇联推荐,经认真审核后,按要求填报登记表,报重庆市妇联儿工部。重庆市妇联儿工部按有关条件进行资格审核。

2、重庆市妇联组成评委会,对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各项得票前10名者报重庆市妇联主席办公会审定,并在重庆妇女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3、对公示无异议的获奖者(单位)在“六一”节前夕授予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四、具体要求

各地妇联要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推荐参评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爱心家长,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十佳留守儿童之家需报送登记表(一式两份)和事迹材料(3000字以内,报送电子版),参评十佳留守儿童之家需报送该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开展的关爱儿童活动照片3-5张(电子版)。以上材料请于2012年5月14日前报三元镇妇联,逾期将视为放弃参评。

联 系 人:何琼

话:*** 电子邮箱:1031745807@qq.com

附件:⒈十佳留守儿童推荐表 ⒉十佳爱心家长推荐表

3.十佳家教流动学校讲师推荐表 4.十佳留守儿童之家推荐表

三元镇妇女联合会

2012年5月10日

第三篇: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

九江县一小

唐丽华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一大批孩子家长都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去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照料自己的孩子,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有的靠爷爷奶奶看管,有的靠亲戚照顾。父母在养育子女角色上的天然分工的缺失,与父母间的亲情交流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缺失。种种缺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焦虑,与人交往的冷漠或忽视,社会责任感及道德责任感严重不足,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使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这些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沉默、悲观。种种这些都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社会化带来了极大影响,也为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新课题。下面就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及进行有效教育提出个人的一些肤浅意见。

俗话说“欲成才,先成人”,想要培养一个人才,当然也得先有一个能成才的主体——健康的人,这个健康是包含身体、心理上的健康。广大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只能靠年老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看管人只能提供基本的温饱,无法给予父母间的亲情交流,无法提供作为爸爸的榜样力量,无法提供母亲的温情呵护,加之隔代思想意识的巨大差异,使得留守儿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或忽视,道德缺少榜样而变得迷失,性格缺少交流而变得孤僻、自卑、沉默、悲观。我们要想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才,首先要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作为教师,应该拿出真爱来关心和爱护这些孩子,通过我十来年教育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教师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帮助,多陪孩子说话、谈心,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收获快乐和成长,时时注意孩子们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沟通、疏导,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

二、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专家讲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因为代养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普遍低下,还有少数代养人几乎是文盲,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很不利,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家里也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育人环境。

三、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可以开展四个一活动,这四个一就是:一是要求留守学生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外出父母放心。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广大留守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促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一张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卡。其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长、“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基本情况,并对“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调整。三是规定每学期学校至少与外出打工的家长电话或书信联系1次。四是每学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到社会在关爱他们。

总之,我们要善于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个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有了健康的儿童,才有可能提供有效的教育,我们又如何对留守儿童开展有效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态度。我对我所在乡镇小学的五百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大多学习习惯不好,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2%;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25%,不需要辅导,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1.3%。其中三年级学生是25.3%,四年级学生是19.6%,五年级是13.8%,六年级学生是9.8%,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要家长督促做作业的占65.3%,向同学抄作业的占16.2%,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边吃东西的占39.4%。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6.1%;还有7.5%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不好的习惯要时刻拿出来晒晒,使他们认识到不良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坏处,同时表扬习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这一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每天检查,及时批评指正、及时表扬进步,哪怕细微的进步都要给力肯定。

二、教给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在家的这些留守儿童基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草草的把作业完成,也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遇到难题或不懂的地方80%的孩子都不做或放在那,等到学校了再看别人的;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基本能认真听课,老师交给的学习方法基本能掌握住,课后的时间就不怎么会好好利用了:一是上新课前不知预习,一般都是老师的督促和严格要求才会去预习新知;二是复习的时侯没有计划和条例,越是高年级越表现的被动;而且这些孩子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无所谓态度,缺乏学习热情,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很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当留守儿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发。那么,当前这些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呢?据调查,40.3%的留守儿童能够把握书上的重点或难点自己读书,其中三年级留守儿童达54.6%,百分比最高。看来低年级留守儿童比较听老师的话,而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则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9.7%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提出来跟教师讨论,18.8%的留守儿童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不敢接近;也许是孩子们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问;12.4%的留守儿童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留守儿童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之,这些中、高年级 “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更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当这些孩子能自主学习了,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必须家庭、学校、社会乃至留守儿童本人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有成功的希望,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及时解决问题,讲究合作的艺术性,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就能走出被动的困境,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撑起一方明亮的天空。

第四篇: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赌博、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二、“留守生”的教育对策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

第五篇: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宿松是一个具有80万人口的大县,辖9镇13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自然成了留守儿童。我们蓝天实验学校是宿松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4月批准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实行的是全日制、全寄宿、全封闭式管理,创办初首期招收的730余名学生,到今年为止已发展到了1530余名学生,经调查了解他们绝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学生”。而这些留守学生大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乏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完善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要求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我校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他们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学生心灵的话题,最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现在已基本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都缺乏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研究的文章仅仅是散见于报刊杂志。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找到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恰当的途径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达到每个人尤其是留守学生都学会感恩的目的,让他们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整个人类。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新契机,以填补以往德育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以在我校就读全县“留守生”为研究对象,并向全县所有“留守学生”延伸。

(2)研究内容:

①知恩教育的研究——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要求留守学生要饮水思源,要学会知恩,要知道没有祖国的强盛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知道是师长引领我们上路,遨游知识的海洋;要知道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才有大家的共同进步;要知道没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大家庭为我们提供广阔的锻炼天地,就没有大家的历练成长;要知道没有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灵山秀水,就不会有我们想象的灵感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学会感恩,首先要知恩,才会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②施恩对象的研究——当今许多家长在外面打工,挣了票子,误了孩子,他们由于缺少一种父爱母爱,缺少亲情的交流,只知一味地服从孩子的需要,用给更多的零花钱于孩子来弥补

情感上的不足,使得不少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不知责任。更有甚者整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理解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留守学生,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③感恩意识培养研究——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将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抓人性化教育,抓人格化教育,抓人文化教育,端正班风校风,严肃校纪校规,让感恩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④感恩教育行动研究——感恩教育付诸于行动,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但行动研究必须教育学生做到:第一、要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努力培养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经常保持乐观的精神,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心胸要开阔,要善于跟老师、同学以及父母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要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二,要不断砥砺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养成说话有目的性、行动有自觉性、处事有果断性,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第三,要养成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三思的品质和习惯,锻炼自己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胆略,不断地消除自身的弱点,做一个有涵养有知识的新人。第四,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获取工作成就作准备。第五,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严以律已,真诚与人交往,决不弄虚作假。第六,努力培养自己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珍惜友情,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生活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学习上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通过这些行动上的学习和锻炼,努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四、完成本课题已具备的条件:

本课题组聘请宿松县教育局周才虎副局长,教科所何强志所长,教研室程康时主任担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工作。

本课题负责人刘咏玉和苏晓阳是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的校骨干教师,从事管理工作10余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过20余篇文章,合著多部,多次参加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实验,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他们曾在河塌中学和城关中学担任过省、市级课题组负责人并通过了验收。

本课题组成员,由中、高级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他们都是来自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他们的论文多次发表或获奖。他们有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希望在本课题研究中积累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

蓝天实验学校生源充足,现有学生1535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留守学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研究对象。学校在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和规范管理上完全具备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能

力。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大、声誉高,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校长室亲自抓课题研究,二级机构各处室全程实施,学校将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坚信利用两年的时间调查、研究、分析,一定能按方案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①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召开“开题会”;

②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③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④运用个案调查分析法,对全县22个乡镇在我校就读的“留守

学生” 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感恩教育前的现状(前测)。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进行行动研究;

②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③召开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比;

④逐项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①进一步运用个案调查分析再进行调查、访谈,然后总结感恩

教育后的现状与分析(后测);

②撰写调研报告;

③做好课题研究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④申报结题,召开推介会。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

刘咏玉(中学高级教师、校长)负责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及过程管理,撰写结题报告,主编论文集,成果验证等工作。

苏晓阳(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协助课题研究管理,具体负

责课题组成员任务完成的过程,整理论文、课题资料归档,成果验

证准备等工作。

(2)课题组成员:

吴晓伍、石金生——负责“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感恩意

识”的培养研究。

季昌荣、夏建军——负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知恩教

育”的调查研究。

刘斌、吴兴炉——负责“留守学生”的生活动态和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及“感恩励志”的调查研究。

石江波及班主任——负责“留守学生”的社会生活动态和综合素质活动的“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七、课题成果表现:

(1)搜集整理个案分析报告。

(2)调查研究,撰写论文。

(3)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4)汇编论文集。

(5)形成结题报告。

下载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情况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教育和关爱,学习、性格、道德、心理等诸多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很担心。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

    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之我见

    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之我见许昌新区实验学校李亚楠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进城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需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合集)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 费振 万敬成李家胜吕茂志杨士旭吴志强郝士锋 江店孜镇中心学校......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教育途径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后代的教育。”青少年是生命之花,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农村初中学生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016—2017[最终版]

    元坝镇初级中学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2016—2017年度) 我校根据安排,结合实际,采取了各种综合措施,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工程”,一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留......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王小燕电话:*** 李勇*** 论文类别: 潼南县四方小学校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