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1: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

第一篇: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

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

周南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全球对于金融监管的高度关注,2009年匹兹堡G20会议确定金融监管为中心议题。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也尤为重要。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较为宽松,势必会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管有效性。文章根据我国银行监管目标和现实要求,着眼于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和效率提升,就如何完善两大监管手段进行思考。

【关键字】农村中小银行 现场检查 非现场监管

一、引言

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近几年来,银监会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坚持“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允许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文的农村中小银行银行业监管的对象是指在农村地区范围内依法从事资金信贷业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企业和农村居民,目前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组织形式。

二、农村中小银行监管方式的局限性

农村银行业机构所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还包含着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的特殊性风险,给当地的银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农村银行业机构具有不同的产权制度、不同的区域性、不同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对这类机构的监管具有其独特性。目前对农村银行业机构采用的是同其它金融机构基本相同的监管模式。到现在为止,尚没有一套单独针对农村银行业机构的监管框架。首先,我们从非现场监管的方式入手。

1.对新监管理念的重视不足

首先是监管部门的目标出现偏差。长期以来,非现场监管没被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实践中,监管部门以前奉行的是合规监管,现阶段逐步过渡到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合规监管侧重于现场检查,在实行新的监管理念时,由于监管方式的选择存在路径依赖,监管部门还是偏重于原有的监管模式。各级监管机构、人员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撰写非现场监管报告。非现场监管几乎等同于非现场监管报告,非现场监管识别风险,反映银行真实风险状况的功能甚微。

其次,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性与其获得的监管资源不匹配。过去监管资源严重向现场检查倾斜。“1104”工程实施后,银监会作了大规模整合,投入非现场的各类监管资源明显增加。但是,各级监管机构尤其在基层监管机构,配备对法人银行机构的非现场监管人员仍然是不足的。如香港金管局监管部门的现场和非现场人员占比是2:3,而银监会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非现场监管的人员,监管人员用于非现场监管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低。

2.数据基础欠真实准确

一是数出多门,银行内部存在会计、统计及信贷等多种数据口径,各口径之间不完全对应,造成上报监管部门的数据不一致。二是部分全科目统计指标和会计科目设置不对应,统计数据不能直接来自会计数据,要靠统计人员手工操作而造成遗漏。由于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软件和统计口径,导致相同基础数据加工得到的指标结果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不利于决策。三是硬件设施配备较差,报送时间紧。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在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等方面的网络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甚至部分地区还依靠手工报送纸质报表。最后,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没有一般商业银行严格,在日常的经营业务监管方面存在的难度更大。例如,2007年中国银行监管协会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在非现场监管方向,规定村镇银行在试点期间暂向属地监管机构报送5张非现场监管报表,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纳人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要求报送。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非现场监管的数据就缺少完整的村镇银行的数据报表。

3.非现场监管数据指标和指标体系欠合理

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注重对即时风险的监管,弱化对潜在风险的监管。如缺少对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资金运用效率较低潜在的收益风险深入分析的工具和能力;二是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核,忽视对指标间联系的分析。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间,缺乏互动性的分析指标,如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例的关系、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率的关系等;三是重点考虑对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忽视各级监管机构监测重点及标准的设计。对法人机构和非法人使用相同的监管指标,没有体现出不同层级的监管机构不同的监管重点;四是注重对信贷资产的监管,忽视对非信贷资产的监管。监管部门每月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但是较少分析债券投资、抵债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非信贷资产。五是对所有银行采用统一的指标标准值,没能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没有体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相互关系。

4.非现场的风险分析及评价方式系统化程度较低

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和预警系统,对银行的风险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没有着重于采用历史、行业比较分析和期限缺口分析等动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风险的预测,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银行整体风险状况,使其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检查的作用。

5.设施设备不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一是我国尚未建立网络化的监管信息系统,没有科技的支持,通过非现场监管反映风险滞后。非现场监管资料主要依靠手工报表和磁盘传递,尚没有建立监管数据的网络传输以及自动核对、汇总、分析和报送监管资料,使监管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备监管机构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大额交易及风险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监管措施;二是信息共享率低。银行监管分设后,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局都要求商业银行报送报表资料,信息共享率不高,导致众多相关部门重复劳动,增加了工作量。三是工作效率较低。监管当局与农村银行业机构报表资料主要靠手工报送,工作量大、速度慢,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数据的汇总整理中,监管部门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监管信息并完成风险评价工作,使得非现场监管工作难以做深做透,影响了监管质量。

现场检查虽然在中国已经实行较长时间,但是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1.现场检查的方式有待改进

部分检查人员的检查方式较为单一,对常用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及一些分析性复核的检查方式未能完全掌握,无法正确运用这些检查方式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部分检查项目很少实施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这两个步骤,是直接开展实质性测试,直接审核相关的原始凭证、账表资料、业务档案等;部分检查人员运用传统的抽样方法,根据经验选定抽样范围和重点,观性强、随意性大,样样本无法代表总体的情况,违规问题不在抽样之中,成为“漏网之鱼”,现场检查有可能遗漏重大风险点;部分现场检查方案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控制检查本身的操作风险。

2.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银行机构的业务特点及规模也存在不同,相应的主要风险点也不一样。而目前很多检查项目安排往往采用“一刀切”法,一个检查项目同时对多家银行机构展开全国范围的运动式检查,其结果是对风险高的地区和银行的检查范围和力度不够,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对风险较低的地区和银行投放的检查力度过大,造成监管资源浪费。同时,现场检查计划制定不够精细,缺乏对检查对象的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不能准确把握现场检查对象的问题和重点。检查项目多局限于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全面检查相对较少,专项检查主要集中于授信业务,业务品种覆盖不均衡,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视度不够。

3.现场检查缺乏连续性,检查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部分检查项目是临时性安排的,与非现场监管和以往现场检查结果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部分现场检查是“一锤子买卖”,检查结果写成报告上报领导后,检查就算结束,对被查机构的整改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缺乏后续的跟踪检查,检查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同时,在操作风险检查中对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基层主管的岗位制度、银企适时对账制度等内控制度执行上是否落实检查频度和持续性不够。

4.现场检查后评价有待加强

银监局尽管出台了《现场检查后评价执行办法》,但尚未对现场检查工作进行单独的质量检查,只是通过报告评比的方式鼓励各级检查部门做出高质量的现场检查报告,而对检查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现场检查程序,并没有独立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此外,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这两种监管方式之间的信息互补功能有待于完善。

5.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尚未达到信息共享

各级监管部门对非现场监管的功能、作用的认识深浅不一,实际操作中只有原则性的监管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缺乏详细而具体的尽职工作指引。因此,对于如何准确识别风险及时跟进核查措施、采取何种方式等深层次内容,未提出规范性程序和要求也缺乏制度上的问责。

6.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管队伍的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新型的银行金融机构对监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和高端人才考虑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愿进军农村地区,造成目前的农村监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缺限。另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实用有效的监管人员培训机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专业的监管人员制定全员系统全面持续的培训计划,也没有建立分等级的监管人员资格考核标准,很多监管人员对金融监管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对一些新的监管手段、技能理解不透彻,掌握和运用不熟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效能。

三、完善农村银行业监管方式的对策及建议

如上所述,我们要针对农村银行业监管方式存在的不足,强化监管功能,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农村银行业机构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克隆”,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无论是监管制度本身还是现行监管措施,都有待完善,农村银行业机构的发展需要一套有别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另类的监管办法。这样既能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有所保证,又能够促进银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提高对农村地区中小银行的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本人建议需从三个角度考虑。

1.加快技术改进,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在数据的搜集方面的要求:一是各级监管部门要对非现场监管数据采集的各环节严格把关。监管部门要求农村银行业机构在自身加快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内部归口管理对外数据的发布,提高报送数据质量。根据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流程,分工协作,保证各自非现场监管报表的质量,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构建信息充分共享的网络平台.要利用监管部门的内部局域网,构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对每个法人机构非现场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使非现场监管和其他监管手段相互补充,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水平。

2.现场和非现场之间的信息实现共享

我们在运用监管方式时,首先要了解到它的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及特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当前,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是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倚重的“两大法宝”。两种监管方式的目标都是为了及时发现银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银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银监会“1104”工程运行后,监管业务流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监管周期分解为不断循环的五个阶段“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按照此监管路线图,两种监管方式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现场检查以非现场监管为基础,而非现场监管结果通过现场检查进行验证。非现场监管人员与现场检查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在非现场监管部门与现场检查部门、非现场监管人员与现场检查人员分设的情况下,双方的监管信息若发生隔裂,这个循环圈就会断裂,持续监管的理想就会化为泡影。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监管信息通报、人员轮岗等制度,确保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效地融为一体。

3.准确定位对农村地区中小银行的监管理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强调非现场监管的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由于非现场监管的真实有效地基础数据不能得到,其职能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使得风险监管在农村地区的执行尚未彻底,成为一座“空中楼阁”。为了能保证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安全,所以监管部门现阶段对农村地区的银行监管还是依靠合规监管为主。

4.大力培养高素质监管队伍,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正确有效的监管

国际和国内金融的发展脚步不会因我国金融监管人才队伍还没准备好而稍有放慢,所以,应多管齐下,在现有非现场监管人力有限的条件下,要注意处理好监管形式与实效的关系,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机构,抓住主要风险,集中精力研究和发现问题;同时加快培养适应有效银行监管的高素质监管队伍。一是强化银行监管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供适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人员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建立完善教育培训评价制度,使教育培训项目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5.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风险为本的监管

风险监管的特点是事中监管,在保证了银行业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更大限度的金融创新。根据《有效银行监管原则》,有效银行监管是需要考虑被监管机构的效率,因而三种监管方式中目前只有风险监管这种监管方式,考虑到银行的效率,追求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在这种监管模式下,农村金融才能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第二篇:有效性网络教研方式(精选)

论文题目:

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谈谈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有效性网络式教研方式 作者姓名: 邱爱民单位及地址:赣 州 九 中邮编:341000

电话:***

EMAIL:qam0797@21cn.com

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摘 要:本文介绍在网络时代环境下,我区化学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城乡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们党高瞻远瞩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城市和农村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的原因,师资的配备、教学信息的获取、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教学资源总量差异性,从而导致城乡之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明显差异,使城乡初中学生公平接受初中化学教学的权利受到影响。要保证城乡学生平等地接受初中化学教育的权利,需要城乡学校拥有相对平等的师资配备,需要城乡化学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几年来,我区教研室化学组在切实抓好实践型教研的同时,以网络为依托,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动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不仅给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拓展了教研活动时空,同时也给化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大大地缩短了城乡教学差距,促进了城乡初中化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一、转变观念,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1、转变观念,尝试实践“网络教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及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拓宽视野,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促进城区教师与郊区教师等多方参与交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区化学组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瞄准了“网络”这一目标,发挥其优势,开始了“网络教研”的新尝试。

2、抓培训,确保网络教研顺利进行。

我们通过广泛的渠道向全区化学教师宣传网络教研的意义,使积极参与成为大家的共识,并组织教师在每周四的下午全区化学教研活动时间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加强网络培训,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上的保证。经过培训,大多数化学教师初步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使教师们能顺利参与“网络教研”。

二、通过网络,创新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电子化。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教师集体电子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我区化学组通过组内分工,具体负责的学校提前将教学设想第一预案按时上传到网,其他学校教师围绕第一预案在网上展开讨论,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第二教学预案。课堂教学之后,再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进行教学反思。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而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2、专题研讨交互化。

网络环境下,运用网上交互方式,研讨内容更深入、研讨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我区化学组在赣州章贡教研论坛网站上开辟了“中学化学”教研专题论坛,版主围绕化学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发帖”),引导全区化学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如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如何教,如何开展学生合作实验等,教师借助“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彻底摆脱了以往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使教研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通过“读帖”,实现城乡化学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

3、教学研究即时化。

我区化学组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将课堂教学现场进行实况直播,让化学教师在其他教室边听课边评课,使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及时准确获取和反馈信息,这样的研究,不仅及时、省时,而且有实效。另外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课堂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合作学习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这种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课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化学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郊区化学教师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好途径。

三、依托网络平台,推进课改实验

2006年,章贡区教育部门开通了赣州章贡教育网()及章贡教研论坛网站。该栏目涵盖了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载体,大大地方便城乡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互动探讨、互为质疑、互为解惑。

1、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备课,又可评课的平台

教师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交流,组内的其他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对网上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和二度设计后再上网交流,共同设计出富有生命活力、切合班级实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从“备课”到“评课”的良好互动。

2、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培训,又可以交流心得的平台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今后的培训活动越来越多,除了举行必要的讲座式培训外,我们化学组还将依托网络开展参与式培训,即把培训内容或讲稿发布网上,各校化学教师们在认真学习,充分思考后再将心得体会或疑难困惑上传交流研讨,使培训方式更灵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3、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问,又可学的平台

为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我们化学组在网上增设了“化学问题会诊中心”栏目,让各校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上传到“化学问题会诊中心”,而其他老师则可以对其“把脉诊断”,从而实现“对症下药”。这样,就为全区化学教师开辟了一个能够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难题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不断排除了教师们教学实践前进路上的障碍,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化学教师的共同成长。

4、网络搭建了一个城乡教师交流的平台

在区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各校化学教研组结合本校自身教育科研特色,设计制作了本校“化学教学主页”。如我校的化学教学网页包含了最新推荐、课改实验、课题研究、交流平台、教学反思和教师论坛六个方面,包含了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依托网络平台,为校际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方便又实用的虚拟互动平台,进行区内互动研讨。

四、网络教研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年来,通过网络教研、城乡化学教师的互动,郊区化学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当前在郊区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化学教师,如湖边中学的钟心海老师、沙石中学的卢普缘老师、水南中学的邹冬梅老师等等。在06年14次全区初中化学课改教研任务中,郊区湖边中学担任了“三种版本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新课程化学计算课型教学方式观摩课”、赣州九中担任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的研究”、沙石中学担任了“三种版本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新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型教学方式观摩课”、虎岗中学担任了“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共6次教改任务,且获得了全体化学教师和教研员的一致好评。教学论文方面,据06-07全区化学教师发表论文统计数据,郊区教师发表的约占60%,其中有两篇教改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06年9月份,由教研室牵头

申报的省级课题《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9位课题组成员有6位来自于郊区的一线教师,分别担任了“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互动式备课行为的研究”、“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教材资源有效整合的研究”和“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网络式教研方式的研究”。2006年中考化学成绩中,全区15所学校(城区5所,郊区10所)中,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排列前五名的学校郊区占了三所,2007年也再创佳绩,改变了以往城区学校统揽的现象。这些成果的取得,我想与区化学组开展的网络教研带来的城乡化学教师共同成长是分不开的。

总之,“网络教研”快捷、实时,它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城乡教师的共同成长,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让城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对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第三篇: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资料

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及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托幼机构饮食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之际,县食药监分局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做到依法履职,科学监管,切实消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食堂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

我县共有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

所,共有就餐师生15万多人,聘请了食品安全管理员268名,从2011年1月份接管餐饮监管起,分局领导和全体监管执法人员就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监管工作,三年多来,全县学校食堂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管理有序

(一)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分局自承担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后,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迅速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克服全县餐饮服务单位监管面宽、量广、点多、人少等重重困难,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和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垫江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和《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纳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对全县所有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行政许可等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充分利用,全县餐饮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开拓创新,成效明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聘请了268名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辅材料的来源、食品操作加工管理、餐具清洁消毒及从业人员卫生等,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管理人员直接抓的食堂管理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熟记于心,照章落实。三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能一流的从业人员队伍的目标,坚持每年由县食药监局集中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每学期由各学校组织对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0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食品生产加工业务技能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训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268人次,食品从业人员860人次。

二、强化监管,明确重点,狠抓落实

我们按照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联合执法和分段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整治重点,综合监管力度,取得工作实效。

(一)规范学校食堂许可,确保经营合法。加强对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的技术指导,落实专人现场指导设计布局流程情况。对于已设立的食堂定期检查布局流程状况,对不符合许可要求的食堂当场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保障食堂烹饪及就餐环境卫生。同时,加大了对无《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的查处力度,对未办理许可证经营的,依法进行处理。去年秋期开学后,分局迅速组织对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的7所学校食堂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食堂进行了立案查处。今年春期开学后,又对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进行了查处。目前,全县

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中除1所新办的私立幼儿园食堂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外,其余全部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取得有《《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严把食品采购验收,确保采购安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及时深入学校食堂监督检查,指导学校食堂建立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并将米、面、油、肉、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原料做为重点,认真查验食品原料有无“三无”产品和过期、腐烂、变质情况,认真检查食品储存是否与有毒有害及其他再无混放现象。通过完善的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堂从正规途径采购合格食品,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餐饮安全。各所学校建立了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体检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确保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符合食堂食品安全从业要求。同时,认真检查从业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情况、个人卫生情况及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保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

(四)明确日常监管重点,实施量化考核。日常监督检查中,认真检查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垃圾存放设施配备情况,查验防尘、防蝇、防鼠、冷藏冷冻效果和餐厨垃圾运转情况,确保学校食堂操作安全。认真检查学校食堂消毒设施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消毒知识掌握情况、消毒池与水池混用情况、餐具消毒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量化分级考核制度,每年末,根据检查结果将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等级分类,对考核中级别较高的学校食堂降低监管频率,对考核级别较低的学校食堂实施重点监管,从而节省监管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住重点时段监管,确保开学安全。今年2月春季开学之初,根据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县食药监局于2014年2月15日至2月20日,组织56名执法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268人次,车辆56台次,检查学校及幼儿园食堂174家。高考前,从6月 4日起开展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分局组建了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根据责任划分,分别对4个考点学校食堂、小卖部、医务室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超市上、药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了解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的供餐计划安排,组织对考点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检查考点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意见通知书,对整改情况不定期复查。同时,蹲点驻守,实行全程监管,6月6日~6月8日,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16名执法人员,分别对垫江中学、垫江一中、实验中学、职教中心4个考点学校进行蹲点全程监督检查,落实专人现场对考点食堂从食品原材料采购、保存、清洗、烹调、备餐、食品留样等进行全程监督。

三、管理规范,责任明确,亮点突出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县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和食堂团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与食堂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着重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食品采购验收索证索票、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堂食品留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制度,全县绝大多数的学校食堂经营管理各种资料、记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制 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食堂硬件良好。对布局及操作流程不合理、设施陈旧的学校食堂督促重新改造,对设计合理的功能间,学校添置匹配的卫生设施,保障学校食堂硬件改造达标。最近3年,全县有46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新建或者改扩建,共投入建设资金8900万元,80%以上的学校投入资金改善了食堂的一些设施设备。

四、示范引领,成效显著,管理规范

从2011年起,县食药监局每年联合县教委,开展了示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机构,确定创建单位,落实创建任务。采取动员部署,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措施,共创建命名了18所学校食堂为县级示范学校食堂。

总之,通过共同努力,全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进,学校食堂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学校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改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014年8月18日

第四篇:交易资金监管方式

交易资金监管方式

第一条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存量房交易行为,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32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量房是指已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

第三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委托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负责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郑州正信住房置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交易保证机构。接受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委托,提供交易资金代收代付服务,承办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业务。

交易保证机构应向工商登记所在地的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交易保证机构必须在银行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名称为机构名称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字样,并向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备案;交易结算资金开户行、专用账号应向社会予以公布;交易保证机构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

第六条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在中介服务过程中不得从事交易资金的代收代付业务。

第七条存量房网上交易,是指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挂牌委托,发布房屋交易信息,并对达成交易意向的房屋,由交易双方当事人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签订合同的存量房交易行为。

第八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是指存量房交易当事人为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由交易保证机构代收买方当事人应付交易资金,并在交易完成后,按照约定,向卖方当事人代付应得交易资金的行为。

第九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建设存量房交易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交易信息发布、档案信息查询、合同网上备案等服务。

第十条经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备案的经纪机构从事存量房经纪业务前,应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网上用户认证手续。

经认证的用户信息发生变化的,经纪机构应当到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变更用户信息。

第十一条经纪机构接受存量房出售委托前,应当核验相关房屋权属证明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核验,核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事居间服务的经纪机构身份验证;

(二)房屋权属证书记载内容的真实性;

(三)房屋交易要求的其他事项。

对不符合委托条件的,经纪机构不得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经纪机构居间促成交易的,应当为交易当事人提供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网上操作服务。买卖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确认后,将合同文本传送至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交易网络信息系统备案。

双方当事人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可通过网上备案系统再次查询房屋的权属状况。

第十三条在交易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前,买卖合同中主要条款发生变化的,交易双方当事人应到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交易合同注销手续,并重新进行网上交易。原经纪机构应当为交易双方当事人提供合同变更的网上操作服务。

第十四条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在买卖合同约定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手续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买卖合同的,应当持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和其他规定资料,共同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注销交易合同的备案信息。

第十五条网上交易完成后,相关信息应在网上予以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存量房坐落及相关测绘数据;

(二)存量房交易价格;

(三)经纪机构名称。

第十六条经纪机构应当如实提供存量房买卖合同的备案信息,并遵守合同网上备案的各项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交易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存量房交易意向的,可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或经纪机构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

第十八条交易保证机构应建立存量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的所有权属于交易当事人,独立于交易保证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不属于交易保证机构的负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交易当事人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划转交易资金,应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以下简称“监管协议”)。交易资金监管只针对交易房款,不含办理房屋过户等涉及的各项税费。

第十九条交易保证机构须与银行网上操作系统对应建立匹配的数据传输功能。

第二十条申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交易当事人持买卖合同、房屋权属证书、本人身份证明,到交易保证机构服务窗口签订监管协议。

(二)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约定将购房款存入交易保证机构在银行设立的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交易保证机构向交易当事人出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交易当事人持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所需材料,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三)交易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的约定,到交易保证机构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手续。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向开户银行出具《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通知书》,通知开户银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解除。

(四)当事人需要申请按揭贷款的,应持买卖合同、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首付款)监管凭证等按揭贷款申请材料,交贷款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经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银行将贷款资金划入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划入当事人个人账户。

贷款银行核定的贷款额度降低时,当事人应当于申请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前,签订有关协议并一次性补足首付款。

(五)设立抵押的房屋进行交易的,应先行办理抵押注销登记。交易当事人同意用监管的部分或全部交易结算资金办理抵押债务清偿的,由交易保证机构向当事人出具支付凭证到开户银行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

(六)因交易房屋不具备登记条件、交易当事人约定终止交易、交易当事人单方面违约等情况导致交易合同无法履行的,交易双方、交易保证机构可根据监管协议的相关条款解除监管协议。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给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交易当事人划转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账户发生变更的,应当向交易保证机构申请账户变更。

第二十二条交易保证机构从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免费提供服务。

第二十三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银行应按照其与交易保证机构的约定,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对资金划转等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十五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等网上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和相关操作规程的经纪机构,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暂停其网上操作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认证用户并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存量房信息的采集、汇总和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存量房市场形势的分析和评价机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存量房供求情况和房价情况,加强对存量房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

第二十七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县(市)、上街区房产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五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监管

深化“家园规划”、“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活动。全面推进村容整洁工作,改善农村卫生面貌,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水域清化、空地绿化、空气净化、村庄亮化和家园美化,营造布局合理、建设有序、整洁卫生、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力争到2015年,全区400个行政村及经济较发达的自然村,全面完成村容整洁任务。

下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监管方式和诚信体系

    国内诚信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质量发展纲要》要求,把质量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推进,政府推动、严格监管,完善法律、培育市场,企业自律、社会监......

    以监管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最终五篇)

    以监管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1-06-0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工作制定了宏伟蓝图,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

    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正)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3年第6号 【发布日期】2013-04-27 【生效日期】2013-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

    担保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山东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工作,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快建立完善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预警机......

    服务业行业监管机构[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全国的工商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还有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各工商单位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监督。对于不同的行业......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机如何监管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机如何监管?GPS+基站定位双管其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电影渐渐淡出了农村。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借数字技术创新的东风,农村电影强势复兴,广电......

    农村药店监管工作报告

    农村药店监管工作报告分局进一步落实好农村地区药店疫情防控工作,因地施政,保障疫情防控措施,不摆样子、不走形式切实发挥农村药店前沿哨点作用。一、结合实际制定农村药店防控......

    浅谈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5篇

    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药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心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伴随着顺德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医药产业的成长,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