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教育局
转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市属有关高校、中学(单位):
现将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闽教学„2006‟18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doc
二ОО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闽教学„2006‟18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高招办:
现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教育厅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高考 命题 实施 细则 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1月8日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省命题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工作(以下简称命题工作)的管理,规范命题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国家为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而举行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一考试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统筹安排,福建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授权负责福建省自行命题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三条 命题工作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实施。同时,要有利于考试的科学公正、安全有效和准确规范。
第四条 我省命题工作在全国统一考试的框架内,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学科考试说明》结合本省中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制订,《学科考试说明》由省教育厅负责制订。
第二章 命题组织和管理
第五条 命题工作接受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业务培训、监督和评价,并积极开展与兄弟省份进行命题及管理工作的交流。
第六条 省教育厅成立命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教育厅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
(一)审定命题工作实施意见、命题教师推荐办法、命题工作监督管理规定等;
(二)审定命题工作人员名单。确定学科命题组组长、命题教师、学科审题组组长、审题教师以及参与命题服务、保障、监督的工作人员名单;确定命题工作场所;审定命题工作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等;
(三)审定或委托专家审定我省自行命制的试题、试卷(含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四)进行命题质量的评价,提出改进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
(五)对命题工作人员进行工作鉴定和实际工作量的核定;
(六)对其它与自行命题有关的工作进行决策。
(七)考试结束后向教育部考试中心报送命制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卷结束后报送命题工作总结和试题评价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门工作机构,主要包括:
(一)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命题教师和其他命题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培训和安全保密教育;命题工作的协调、管理以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命题工作监督组:对命题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参与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对违反命题纪律和保密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
(三)命题工作顾问组:研究考试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我省教材教学情况;了解中学教改现状;学习、研讨教育部考试大纲;开展高考命题工作研究并参与高考命题工作指导;撰写考试的社会评价报告和考试研究报告。
(四)学科命题组: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省教育厅命题工作要求与规范制定本学科命题(含A、B套试题、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全部清样、答题卡监制等)实施方案与详细工作时间表;对本学科命题工作进度和试题命制的质量负责;对本学科组命题安全保密负责;根据需要参与当年试卷评阅和质量分析工作。
(五)学科审题组:根据省教育厅命题工作原则要求与技术规范,对命题组命制的试题、试卷(含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从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技术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审评,并向本学科命题组提供书面审评意见和修改建议,参与英语听力磁带质量监测,与命题组一起为按时、保质、足量地完成命题任务负责任。对本学科组命(审)题工作的安全保密负责;根据需要参与当年试卷评阅和质量分析工作。
第七条 命题工作办公室作为命题领导小组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挂靠在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命题机构应配备专职命题管理人员或学科命题管理人员。命题管理人员应当适时进行岗位轮换。学科命题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章 命题工作人员的选聘
第八条 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命题人员的选聘。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高考回避制度对命题工作组人选进行适当更换,命(审)题教师人选每年应不少于1/3---1/2数量的更换。
第九条 参与高考命(审)题是普通高校和中学应尽的责任。学校有义务根据要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命(审)题工作。教师参加命(审)题工作或承担相关科研项目应计入其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享受国家考试命题人员的有关待遇。各有关单位在其晋级、聘任教师职务或评先评优时,还应考虑到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所作出的贡献。
第十条 命题工作顾问组成员的选聘条件:具有高级职称,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高的高校教师或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普通高中以及教研部门特级、高级教师;熟悉本学科《考试大纲》,了解我省中学教学现状;身体健康,能坚持参加考试命题研究、试题试卷评价活动;严守保密规定者。
第十一条 命题教师的选聘条件: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能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服从工作安排,虚心听取意见,遵守纪律,严守秘密;普通高校或普通高中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现职教师;熟悉本学科《考试大纲》,了解我省普通高中教学现状以及教育测量学基本理论;具有较丰富的教育考试命题工作经验,身体健康,能适应50天左右封闭命题工作;当年无直系亲属参加高考;本学年度没有参加与应考有关的教学、辅导或讲座,没有编写相关复习资料及发表过与应考有关的文章。学科命题组组长还应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高或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且具较强的领导能力。命题组教师主要由普通高校、普通高中、教研机构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现职教师组成,一般每学科配5—10名。
第十二条 命题工作实行审题制度,审题教师的选聘参照命题教师的条件,并应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审题组教师主要由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现职教师组成,每学科审题组配2—3名。
第十三条 命题工作顾问组成员、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名单确定后,由命题工作办公室指定专人在入闱前一天直接通知教师本人到指定地点报到(命题组长应提早联络并负责准备入闱所需资料,审题教师于命题工作中期通知入闱,顾问组成员不入闱)。命(审)题教师入闱期间在原单位承担的教学或其它工作由入闱人员单位负责安排。
第四章 安全保密
第十四条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规定,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在启用前属绝密级事项。
第十五条 省教育厅命题工作领导小组应对参与命题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并签订保密责任书。教育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有关安全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本人或其他命题人员的身份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命题工作的时间表、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情况。
第十六条 命题工作人员未经省教育厅命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同意不得以命(审)题教师身份接受媒体采访;当年不得参加与高考相关的应考辅导、复习班或讲座,不得在报刊或其他媒体上发表与应考有关的文章或编写与应考、命题有关的任何资料。
第十七条 推荐命题工作人员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定专人)负责。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和省命题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认真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并对其命(审)题身份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八条 命题过程采用全封闭管理工作形式。由省命题工作领导小组委派负责人,抽调3—6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含保卫、办公室保密员、生活保障员),同时按命题涉及学科每学科配1名保密员进驻命题场所负责命题过程的服务与保障。命题工作监督组同时入闱实行全程监督。
第十九条 要按照确保安全保密、方便清样校对、利于人员管理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命题场所。命题场所应当具有完善的安全保密条件和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一)命题场所必须相对封闭,并配臵必要的经过省级公安部门和保密部门检测认可的安全保密设施;
(二)命题场所设专用保密室和分学科命题工作室;
(三)由武警或公安协助安全保卫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
(四)命题工作办公室应与命题场所管理部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书,要求对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进行安全保密纪律教育并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
(五)所有进入命题场所的人员均不得携带任何命题工作配备之外的通讯、摄录像和信息存储类设备工具,未通过命题场所安全保密部门检查者不得进入命题场所。
第五章 命题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 命题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命题工作程序包括:
(一)组织命题管理人员、命(审)题教师、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工作规范;
(二)组织命(审)题教师熟悉《考试大纲》和中学教材,分析研究往年试题、统计数据及评价报告;
(三)讨论制订学科命题计划或命题双向细目表;
(四)编写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五)讨论和研磨试题,控制试题难度与质量;
(六)根据学科命题计划或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组卷,完成组卷说明以供审题教师参考;
(七)审题并填写审题意见书。当命题组与审题教师对试题科学性存在分歧时,应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八)试题定稿,命题组长和学科管理人员在发排清样上签字;
(九)命题工作总结。
第二十一条 命题工作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能力;考查考生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运用与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注意试题设计与我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衔接。
(二)正确把握命题范围,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大纲,结合我省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编制试题。试卷应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考试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面,试题、试卷难度系数、试卷长度和试题分量适当。
(三)所编写的试题要求是命题教师入闱后的原创试题,或经过彻底改造的引用试题。同一种题型中的试题编排应尽量体现由易到难,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的原则。同一份试卷中的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不应相互牵连或前后提示。
(四)试题不应出现有地域、民族、性别、学校、社会阶层、经济利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见或疑似歧视,题意以及指示语应完整、明确、精炼,易于理解,不生歧义。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名词术语、图表格式、数据规范应与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
(五)试题、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等格式应符合规范化的要求。答案科学无误,评分参考合理、便于操作,避免过繁或过简,确保没有政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错误,有明确的考核目标,避免出现低效度的试题。
第六章 命题工作的技术规范
第二十二条 由命题工作办公室组织命题工作顾问组及相关学科专家对命题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学习有关命题工作规定和文件精神;讲授教育测量学基本知识;培训命题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统一试题的质量要求;控制命题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熟悉教育部考试大纲和相关考试说明;通报命题工作的安全保密要求等。
第二十三条 由学科命题组长根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相关考试说明拟定当年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包括考试的内容领域和目标分类、各个分类组合在考试中的占分比例、重点考核的内容、全卷试题的难度分布等;组织命题教师讨论本学科命题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本次命题最终采用的命题计划。
第二十四条 各学科命题组在分析往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统一命题思想和对试题难度的认识。组长根据命题计划的要求结合命题教师的特长和教学经验向命题教师分配命题任务(在布臵命题任务时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命题教师分别独立命制一套试卷,二是命题教师按照题型或内容命制一部分试题)。命题教师按照命题基本要求及中学现行教材,编写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科命题组长组织本学科命题教师对所命制的试题进行深入研讨,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试题的难度、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符合程度等若干方面进行审定和筛选。剔除不合格试题,确定备选试题。各题型备选试题数量应为正式试卷中相应题型试题数量的3——5倍;对所有入选试题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或改变。以利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保密性。确定最终入选的试题;对入选试题进行最后组配。配题成卷要按照试题的编制计划进行。内容分类比、目标分类比、题型比和难度比要符合预定要求。
第二十五条 审查试题工作是提高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审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试卷是否突出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否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实施命题,不同认知目标和不同难度的试题分数比例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二)试题的内容是否科学、准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典型、全面、易于把握。
(三)试题内容所考核的层次是否符合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标准,试题的难度估计是否恰当。
(四)试题叙述语言是否简洁、明确,问题是否体现该试题所要考核的真正目的。
(五)试题的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考生答题。
(六)确认试题是属于未使用过的题目。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如未出现重大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技术性错误或者素材显示不公平或者有严重意见分歧的题目,则不再要求命题组对试卷和试题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则命题组要根据审题组的审题意见调整试卷。
第二十六条 由命题组和审题组共同完成试卷与清样的校对工作。每份试卷清样至少要经过五校。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校对由命题组教师负责,第二次和第四次校对由审题组教师负责,如确实必要,应该增加校对次数以确保无误。最后一次校对由命题组长和审题组长共同负责。每次校对后,校对责任人都要在每页所校对材料上签字备注并由提供清样的部门存档。命题组长和审题组长对试卷的最终稿和试卷清样负责。
第七章 命题经费
第二十七条 命题工作所需各项费用(含命题研究、命制、评价、设备、资料等)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列支,专款专用。
第二十八条 命题工作办公室要做好命题工作人员食宿安排、丰富业余生活和创造体能恢复条件等保障工作。根据命题工作实际情况,向命题工作人员支付相应的命题费和保密费等。
第二十九条 命题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及管理培训、考察学习、入闱命题、高考阅卷质量检查等工作的往返路费、住宿费、出差补贴等均由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命题工作办公室在当年工作开始前必须做好年度命题费用估算,并由命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命题过程其他个人开支按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第八章 评价与科研
第三十条 积极做好命题的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命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第三十一条 加强命题科研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和理论方面及专项研究,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提高命题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列入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管理。
第九章 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实行命题管理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对严重违反命题管理工作规定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上一级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盗窃或泄露在保密期限内的试题、试卷(含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福建省教育厅命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厦门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
厦门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的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
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办好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创建海峡西岸教育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精心谋划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1.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组织专门工作小组调研和制定我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教育规划,认真研究我市教育现代化指标,扩大教育规模,完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的产出功能,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在制订教育中长期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发扬民主,问需于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企盼和需求,深入分析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矛盾,问计于民,凝聚民心,集 中民智,举全社会之力,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
2.认真研究海峡西岸教育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新一轮教育事业发展,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龙头示范作用奠定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3.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尽快形成城乡教育同标准、一体化发展格局。
4.在农村中小学合格校评估基础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学籍管理尤其是民办中小学管理,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5.支持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整合、结对子等方式形成办学共同体,采取结对子、办分校和合作校、城乡支教等形式扶持农村薄弱学校,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农村学校办学经费,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配齐配足农村学校教师,开齐开足农村学校课程,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7.进一步挖潜扩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完善入学政策,扩大入学比例,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8.深入调研,进一步深化中考中招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导向,切实维护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加强对2010年中招政策的宣传、指导、监督;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探索小学招生改革,完善初中招生电脑派位制度。
三、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9.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实践研究,组织研讨核心价值体系学科渗透方案,研发校本德育课程,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
10.紧紧围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成为全国示范”的目标,组织后进生帮教小组和学生网络行为辅导小组,开展校风校纪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细则,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一步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1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心理必修课,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及预防。
1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大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 学专项督察,发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3.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继续严禁节假日和寒暑假的集体补课,做到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适当降低课程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潜能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14.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抓好田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具有厦门特色的运动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学校体育竞技水平。
15.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中按照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
16.制订三年艺术教育发展计划,启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力求做到艺术教育有特色,有亮点,有突破,大力提高我市的艺术教育水平,落实邀请港澳台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计划。
17.持续健康地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18.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力度,建设教育质量监控平台,完善有关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系统,探索教学质量的在线监 控。
四、全面落实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力
19.大力推进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高校重点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围绕对接产业发展的重点专业建设,开展市级高职技能竞赛,加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形成产学研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协调兴才、演艺等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迎评工作。
20.充分发挥五大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扩大订单培养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率,加强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强校企对接实效和深度,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21.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以就业为目标,推动专业建设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完善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2.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冲刺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校。
23.全力办好在我市举办的全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做好准备,争取奖牌数有新的突破。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4.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和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宣传教育,认真落实省教育厅新颁发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实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考核,严肃处理师德表现不良、社会影响不好、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
26.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处理好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的关系,创新培训模式,开展跟进式、滚动式培训,及时将名校长、名师的培训成果转化、体现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27.稳妥有序地开展教师区域校际交流,大力推进教师支教工作,做好富余教师的培训、转岗、分流工作;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按照省市有关编制要求,配齐配足农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心理教师和卫生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8.加强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加大学校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重点抓好骨干校长和名校长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中小学校长。
29.以“133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名师培养,创新 教师培养管理方法,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培训对象的工作考核。
30.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班主任工作带头人,组织修订《班主任工作须知》,强化班主任管理。
31.不断创新 “三项主题活动”,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活动实效,确立基本活动内容和提高阶段的活动内容,明确全员参与的基本活动项目,从中遴选出优秀、骨干教师,奠定名师培养的基础。
六、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2.下大力气抓好学前教育。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扩大公办园比例,进一步明确农村幼儿园的公益性质,加强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引导与监督管理,力求在农村园和民办园发展上有所突破。根据省政府“对县督导”要求,2010年,我市各区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全市达到90%以上的镇(街)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33.重视和关心特殊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完善我市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
34.扎实推进扫盲教育。推广残疾人扫盲和进城务工人员 扫盲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农村妇女扫盲新途径,确保完成“到2010年,成人文盲率降到7%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的工作目标。
35.加强民族教育。认真做好新疆内高班办学工作,关心新疆内高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加强新疆内高班学生德育和思想工作建设,维护少数民族学生安全稳定,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36.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拟订新一轮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现有网络及设备的潜能,利用网上教研、学科网站等形式,推进名校优质资源网络共享,设立名师网络课堂,深化名校、名师的网络传帮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教育的信息技术水平。
37.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深入清理整顿社会上的不规范文字和外文标识,规范学生汉字书写;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全市未达到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继续深入开展诵读比赛;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进课堂活动。
38.加强对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点的管理,制定《厦门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机构管理办法》,对自考招生宣传材料进行审核,对自考宣传广告进行监督,对各自考助学点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收费等进行评估和年审,确保我市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
39.切实维护学生安全。做好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高校安定稳定工作,着力预防和减少在校生意外死亡及违法犯罪,深化“隐患我发现”和“隐患我整改”活动,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工作。
40.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和“红十字模范校”创建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甲流等传染病防控,完成国民体质健康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任务。
41.按照中央、省提出的要求,实事求是、扎实有序地做好中小学校安工程工作,建立监控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情况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工作重点是实施危房、预制板房的拆除重建,同时加固改造无设防类别、执行1978年抗震规范和1995年前建成的执行1989年抗震规范的校舍。
42.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岛内义务教育建设项目、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建设项目。
43.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低保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住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44.深入开展“对区督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启动“教育强区”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试点研究 工作,开展第八轮中小学素质教育暨文明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学校督导评估后的跟踪回访工作。
七、进一步推进对台教育交流,扩大国际教育交流 45.加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的品牌建设,争取教育部到我市设立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基地,继续办好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争取将论坛作为品牌项目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
46.进一步推动与台湾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际协作关系,加强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与金门、台中以及台湾南部的教育交流,组织厦门市教育访问团回访金门,与金门学校签订第二批校际协作关系协议。
47.进一步解放思想,引进优质台湾职业院校来厦合作办学,聘请台湾职教人才来厦任职、任教。
48.进一步完善接收台湾学生入学的举措和方法,对筹办台商子弟学校进行调研,完善台湾学生的学籍管理,吸引更多的台湾学生来厦就读。
49.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办学风险评估;进一步加强华文教育工作,整合我市华文教育基地校资源,力争国家汉办批准我市在国外设立孔子课堂,积极选派教师赴国外任教;进一步加强与友城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师生互换交流。
八、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 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50.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5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加大教育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出发,和国内教育发达城市开展校长培训协作,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52.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逐步建立健全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市教育系统直属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签订2010-2012党建工作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开展落实情况的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整改。
53.继续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做好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派工作,支持督导专员开展工作;结合教育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努力提升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水平。
54.切实抓好教育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完善小额维修工程和物资采购监管办法,重点抓好教育投资项目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55.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研究,推动电子政务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好教育信访和市长专线工作,加强保密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工会工作。
第三篇:厦门市教育局2008年工作要点
厦门市教育局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这三个重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活动,积极开展奥运主题宣传教育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活动,积极参与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这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抓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进一步拓展对台教育交流合作等三个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意见》,以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改革来克服改革中的困难,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推动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思明区和湖里区义务教育建设24个未完工项目的进展,确保完成4.5万个学位的任务。加快五大工业园区配套学校17个项目建设,推进五缘实验学校、集美中学高中部、华厦学院新校区、同安一中高中部和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二期建设,做好集美文教区学生公寓的回购工作。建设竹坝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二)加大财政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免除课本费工作;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和农民工子女免交借读费工作;继续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民办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标准,免除农村学校住宿费;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今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2007年全市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平均值。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 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防流控辍工作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双高普九”和“对县督导”为契机,制订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方案;采取基地校辐射、挂钩、片区协作等方式,扶持带动一般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提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入学率,落实市区两级特殊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确保特教学生的入学不受布局调整工作影响,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教育;加强民族教育,认真做好新疆内高班教学管理。
(五)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从2008年-2010年,合理安排每年6000万元的扶持农村学校专项资金,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设施,主要是学校运动场、消防安全设施、宿舍、食堂、校园绿化等项目。落实教育部门领导挂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制度,落实高职高专、二级以上达标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挂钩农村中小学制度,从资金、师资、师训、教研等方面开展帮扶,在教学视导、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观摩和研讨、校本专题研究等方面支持农村学校。
(六)加快中职学校发展。力争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进入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集美区职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海沧区和同安区职校申报省级重点中职学校;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形势,抓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防流控辍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市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增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善我市工科院校实训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的局面,指导有关高职学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召开厦门优秀企业与高校专业对接研讨会,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自学助考机构的初审和管理,规范民办自学助考机构办学。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克服民办高校产权虚置现象,保护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维护民办高校稳定运行。
(八)加强对台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台湾学生就学办法,做好台湾学生的入学服务工作,密切海峡两岸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学校之间的联系,在艺术、体育、科技、闽南文化等方面加强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全力推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小学(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台湾如期举行,组织以厦门音乐学校师生为骨干的音乐艺术团赴台交流,召开对台教育交流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批在对台教育交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九)拓展华文教育渠道。选派更多的教师赴国外任教,招收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学生来厦就读,尽力促成国外教育机构来厦办学,与加拿大温哥华市教育局开展学生互派活动,推动与美国(巴尔的摩市)和新加坡的教育交流,进一步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创新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十)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制订并实施《厦门市中小学(中职)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校长聘任、任期、权责和考核等制度;理顺市区两级校长培训职责,创新培训形式,重点提高农村校长素质;建立校级领导后备人才库,在省一级达标学校和省示范小学增设一名校级领导和两名中层干部职数,加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试行校级副职公开竞聘上岗和校级领导异校提拔,改革校长、书记的考核办法。
(十一)推进三项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等三项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要全员参与,尖子和骨干要引领、带动和示范。集中时间进行各类市级比赛和汇报展示,及时做好三项主题活动的总结、表彰和再动员。将三项主题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办法,促进三项主题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十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完善学校分配、教师社保等配套措施。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首评工作,推行教师职称评审和业务考核的网络化管理。
(十三)创新教师培训交流新机制。选派定级达标中学和示范小学骨干教师到新办学校、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挂职任教,分流学校富余教师到新办学校、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任教,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化配置。组建“厦门市名师讲学团”,定期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巡回讲学。落实城乡教师统一编 制标准和高校学生支教工作的新政策,有计划地为农村学校补充高素质的教师。积极落实专家型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任务如期完成,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整体的显著的提高。
三、加强科学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十四)改进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制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同课改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课程建设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之中,落实从校长、书记到教职工的全员德育职责,组织学校的德育主任、保卫干部、年段长、班主任、政治老师形成德育骨干队伍。通过“迎奥运、促和谐”等主题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法制纪律、行为规范、网络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市中小学德育网站和心理教育网站,成立心理教育讲师团,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中小学分层递进、纵向衔接、全员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力争用1—2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的校风学风和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有新的面貌。
(十五)加强学校体育。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加强青少年体育同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开足上好体育课,组织好中考体育考试。落实大课间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落实新规定的小学和初中体育课课时 数。修订《厦门市学校体育竞赛总则》,全面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质有明显提高。以竞赛、汇演为载体,培植体卫艺工作示范校。
(十六)深化课程改革和实验。在对我市小学和初中六年课程改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促使课改成果转化为常态教学,促进课改向纵深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抓好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完善初中招生电脑派位,探索并促进中招工作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入总结高中新课程实验一年多来的工作经验,健全和完善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十七)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计划地推进全市普通高中都办成省二级以上达标学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都办成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两个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十八)规范教学管理。根据省教育厅新修订的学籍管理办法和新课程理念,修订现行学籍管理制度。整合教研资源,强化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强化联片教研、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和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以扎 实的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科学的试卷、测试题设计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作业、考试等源头上抓学生减负,保证学生必要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十九)深入实施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师生的评价改革,完善“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逐步建立起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地开展第七轮文明学校暨素质教育先进校创建和评估活动,建立对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
四、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安定稳定
(二十)维护师生安全。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宣传教育,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校园消防安全和体育器材安全等专项治理,编制《厦门市校园安全二十防》,努力形成安全教育地方教材体系。
(二十一)严格执行报告和督查制度。强化有关安全稳定和对台涉外工作信息的报送和管理制度,集体外出和正职领导外出必须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学期(半年)和学年(全年)工作总结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二十二)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 设,抓好教育行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强化对招生、收费、纪检、采购、后勤等的管理和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批评和意见。
第四篇:厦门市教育局2009年工作要点
厦门市教育局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破解就学难的重要工作部署,开拓进取,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以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教师素质为根本,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确立2009年为“教学质量年”,通过扎扎实实地抓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今年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上级的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将于2009年分两批先后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重大举措。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要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确保我市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在切实提高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特色,紧密结合厦门教育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有力措施,着力破解难题,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二)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组织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教育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三爱”教育和“教育辉煌60年”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根据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市教育“十一五”规划进行实事求是的再评估,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广纳群言,为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以深入学习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深入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制订我市的贯彻实施意见并抓好落实。通过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向我市师德标兵学习、组建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等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五)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认真组织工作调研,针对薄弱环节拟定我市实施意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正面引导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
(六)巩固和扩大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三项主题活动”成效,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将教师参与活动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内容和新教师转正的重要依据,建立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厦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三项主题活动”的精神,选择性地开展符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活动,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七)继续落实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在完成第一期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之后,启动二期培养培训工作,今年再遴选100名培养对象,力争在2011年全面实现“131工程”培养目标。将培训成果和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已完成培养培训的教师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方面制定专门工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制度。
(八)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名师讲学团送教下 乡,采取上示范课、开讲座、听课指导、参与教研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健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工作机制,特别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教师职务晋升评聘之前下乡支教的规定;开展城乡校对校牵手帮扶活动;以网上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村学校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轮训,立足于向管理要质量。
(九)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请特聘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力度。
(十)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津补贴,及时研究解决规范津补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做好学校机构规格的确定工作,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三、以“教学质量年”主题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
(十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推动形成破解就学难和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加强财务管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 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实验装备水平和图书、体育器材配备质量,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建设。
(十二)充分发挥中小学各类示范校、达标校、合格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名校设立分校、附校的工作经验,探索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以及新校高起点办学的最佳途径。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筹城乡学校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指导现有三级达标高中和未定级的新高中加快二级以上达标高中建设步伐;指导农村学校积极创建省级农村中小学合格校。
(十三)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突破口,全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校企共赢的工作平台;深化中职学校骨干专业评审;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步伐。
(十四)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根据本市支柱产业、服务业等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组织评选10个与我市产业关系密切、应用性强的市级高职重点专业,引导各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走内涵发展道路,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推进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落实实训资源共享方案,从严规范招生管理、资产管理、学生管理、安定稳定管理,大力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协助省教育厅做好年检、校舍产权登记、清理筹建中的民办高职院校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指导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迎评工作,以评估促质量、促改革、促发展。启动生源地贷款工作,着力落实资助政策,让更多贫困大学生受益。
(十五)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实验,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强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今年是全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三周年,要认真总结三年高中课改的经验,高度关注首届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高中毕业生培养质量。稳妥调整中考招生办法和初招派位方案,使有关招生政策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办学,有利于社会的需要。
(十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分析的方式方法,制订并印发《厦门市小学学籍管理规定》,逐步建立起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培优补差,发挥特长学生的潜能,关心后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十七)制定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计划,把重点放在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全市教研网络建设,扩大教育城域网对全市中小学的覆盖面,逐步实现全市城乡学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创共建共享。
(十八)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做好“对区督导”和“督导考核”,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专项督导,开展同安、翔安两区 “对县督导”市级复查,迎接省级评估。
四、以加强管理从严治教为切入点,稳步推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十九)出台《厦门市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中小学、中职学校校长队伍的科学管理,继续开展校长岗前培训和提高培训。
(二十)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宣传、教学常规、师资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等进行有效指导和实时监控,为公办民办学校开展合作交流牵线搭桥,开展校对校的对口支援,搭建校际教学合作平台,切实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二十一)建立健全自学考试及其助学制度,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管理,规范自考助学机构的审批、设置和办学管理,切实维护自学考试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加快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步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农村幼儿教育为重点,推动落实政府统筹管理农村幼儿 教育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按照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向农村幼儿园核拨生均公用经费。继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年检评估工作,并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推动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二十三)认真做好新疆内高班办学工作,加强民族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活动,关心新疆内高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加强4所办班学校的交流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二十四)进一步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为特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抓好三类残疾儿童“普九”的巩固提高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进一步提高三类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继续举办特殊教育学生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扩大特殊教育的社会影响。
(二十五)有序推进扫盲工作。制订扫盲教育工作方案,完善脱盲标准和测试方法,开展扫盲教师培训,针对城乡、区域、性别、年龄等不同需求,明确各区脱盲指标,探索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中文盲的扫盲教育方式方法。
(二十六)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深入清理整顿社会上的不规范文字和外文标识,严格规范校园语言文字,严格规范学生汉字书写。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全市未达到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筹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开展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活动。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 护区工作,推进闽南文化进课堂。
(二十七)加大教育投入,落实“三个增长”。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免除借读费。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费。做好大中小学生奖助学工作。
(二十八)全市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预期指标8.5亿元,主要工程项目有:岛内中小学义务教育项目未完工项目18个,五大工业园区配套学校项目19个,湖边水库片区配套学校5个,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项目35个,以及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和城市职业学院二期,集美中学高中部、电子职专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建设和全市学校抗震加固工程。要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维修改造,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五、以服务先行区建设为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十九)开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友好城市的教育交流,积极选派教师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加强华文教育,扩大我市的海外华文教育基地校,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国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三十)充分发挥两岸人民交流交流先行区优势,做好对金门的教育交流合作,扩大厦金两地之间的校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做好对台中市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校际协作和校园文化交流;做好台生在我 市的入学服务工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为台生入学提供优惠条件,热情服务;办好第三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形成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品牌。
(三十一)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挖掘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潜力,努力拓宽职业培训渠道。要面向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主动承担培训任务。深入总结和推广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三十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积极组织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
(三十三)毫不松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冬季长跑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切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学生军训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三十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全面加强安全教育,落实每年两次安全疏散演练,落实“消防知识进课堂”。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校 公共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认真排查和整改学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深入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及时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做好教育信访和市长专线工作。
(三十五)推进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强化综合协调、公文审核、文件归档、会议管理和督办职能。加强保密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工会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三十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深化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教育内部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2009年2月6日
第五篇: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总工会关于举办厦门市中
厦 门 市 教 育 局
文件
厦门市总工会
厦教人„2011‟8号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总工会
关于举办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各直属中小学、幼儿园,市教育工会:
为深化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市中小学(含特殊教育)、中职学校、幼儿园在岗教师(含民办)。
二、比赛项目及要求
(一)中小学学段 1.教学设计(60分钟); 2.课件制作(60分钟); 3.片断教学(15分钟);
4.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一项或从我市2007年以来开展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项目中选择一项(见附件3)。
(二)幼儿园学段
1.玩具教具制作(60分钟); 2.教学设计(60分钟); 3.片断教学(10分钟); 4.歌唱(8分钟)。
(三)比赛项目规则 见附件2
三、比赛分组
比赛设幼儿园组、小学组(含特殊教育)、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其中:
(一)幼儿园组不分学科;
(二)小学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特殊教育等10个学科组;
(三)初中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3个学科组;
(四)高中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5个学科组。
(五)中职组单独组队,有关比赛方式、时间安排等另文通知,奖项设定参照本文执行。
四、组队和参赛方式
(一)以各区教育局、各直属校为单位组队,其中: 1.幼儿园:每区各4名;直属英才学校幼儿园1名。2.小学:每区语文、数学各3名,其他七个学科各2名;每个直属校每科各1名。
特殊教育学校: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各3名,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每区各1名。
3.初中:每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每科各3名,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每科各2名。直属校:厦门一中、厦门五中、厦门六中、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同安一中每科各1名,其他学校每校总额各7名、但一个学科不得超过1名。
4.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九个学科,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每科各3名;湖里区、海沧区每科各2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每区各2名。直属校:厦门一中、厦门二中、厦门六中、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同安一中、英才学校每科各1名,其他学校每校总额7名、但一个学科不得超过1名。
(二)每名选手均须参加本学段四个项目的比赛。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获奖选手和单位由主办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一)每个学科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分别按各学科参赛选手数的10%、15%、25%确定获奖名额。获奖名次按同一学科选手四个比赛项目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二)每组设特等奖1名,从本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获得者中产生。幼儿园组一等奖的最高分即为特等奖获得者;小学、初中和高中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按组参加综合素质项目比赛,得分最高者为该组特等奖获得者。特等奖获得者按规定程序申报“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三)优秀组织奖5名,以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为单位,根据组织竞赛活动以及参赛选手获奖情况取前5名,授予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六、组织领导
(一)本次大赛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总工会主办,承办单位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局和市总工会设立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
组委会主任:赖 菡(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
局长)副 主 任:郭庆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杨中华(市总工会副主席)
任 勇(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赵家明(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
李燕娜(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苏宜尹(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曾惠珍(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
林彬尧(市教育工会主席)
江福生(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
周振墉(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
陈伟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郑 强(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
王志鸿(市教育工会副调研员)
许保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傅兴春(市教科院办公室主任)潘世锋(市教科院基教室主任)
陈振源(市教科院职教室主任)
(二)要高度重视本次大赛,认真做好参赛选手的组织选拔工作。要根据我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原有各项大练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校内选拔,组织区级竞赛,推荐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三)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进一步掀起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高潮,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要加大舆论宣传,总结推广教师岗位 5
大练兵活动经验和优秀教学能手的事迹,形成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良好氛围。
七、报名和比赛时间
(一)报名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请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将《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报名汇总表》(见附件1)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逾期未报视为放弃。联系人:蔡彬彬,联系电话:2665051,***,邮箱:caibinbin@xmedu.cn
(二)比赛时间初定2011年4月中旬。具体比赛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附件1.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报名汇总表
2.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学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规则 3.选择比赛项目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教学技能 比赛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3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