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部县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学时折算标准
南部县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学时折算标准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灵活性培训
规范性培训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发表教育 教学学术 论文(篇)
交流教 育教学经验(篇)
优质课等竞赛(次)
上示范课(节)
教研教改教学观摩
教改实验及课题研究
指导
新教师或本校研修
技能训练考核
编写教材撰写教育专著、教师自学
学历提高教育(或第二学历)继教讲座(每小时)
骨干教师培训
其他教师培训
“三新一德”自考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听
讲
国家级
15—30学时,获奖者另加10—20学时
9学时,获等级奖最多加5学时 每 小 时 计 1 学 时
县级及以上立项的主研人员每学年计15学时,其余人员每学年计8学时
每 学 年 计 10 学 时
按 当 年 标 准 计 算
专 著 等 每 千 字 计 20 学 时 自 学 每 千 字 计 2 学 时
当学年所学课程经主考院校考核合格者,在当年灵活性培训拦中每科计15学时,所学课程不及格者,按每科计5学时
每小时记一学时
考核合格,按学时证明计算学时
按 当 年 标 准 计 算
由各级自考部门提供参考人员名册及成绩,教师进修学校按文件规定登记学时
省级
10—20学时,获奖者另加3—8学时 15
9学时,获等级奖最多加5学时
市级
5—10学时,获奖者另加2—6学时
7学时,获等级奖最多加4学时
县级
2—5学时,获奖者另加1—4学时
5学时,获等级奖最多加3学时 5
区级
3学时,获等级奖最多加2学时 每 小 时 计 半 学 时
校级
2学时,获等级奖加1学时
备 注
每篇不低于1500字;见原件,同一文多刊发表,以最高级别计算学时。
见原件,同一文在各级会议交流,以最高级别计算学时。
见教案和证书,同一课在各级获奖,以最高级别计算。
见 教 案 和 通 知
见 笔 记
见 研 究 方 案
见指导计划任务职责
见 等 级 证 书
见 原 件
见 成 绩 通 知 单
见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见 教 案 或 安排表
见各级学时证明及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按照当年要求准备资料
见参考人员名册及成绩
以上项目均由各中小学在网上登记灵活性学时
以上项目由各培训机构在网上登记规范性学时.规范性学时和灵活性学时不得相互冲减。年度登记时间为上年7月31日起至当年7月30日止。年满58岁的男教师、年满53岁的女教师,考试考核不作硬性要求,但培训必须参加,总学时应达到规定标准。
附件二:
南部县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学时折算标准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灵活性培训
规范性 培训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发表教育教学学术论文(篇)或参加学术研讨
学历提高教育(或 第二学历)
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讲听公开课示范课(节)
教育教学 竞赛获奖
继教讲座(每小时)
课题研究(学年)
出版教育 教学专著
出版编著教材、教参教辅读物
指导新
教师或本校研修
技能训练考核
学历提高教育(或第二学历)
骨干教师培训
其 他 教 师 培 训
“三新一德”自考
层次 学时折算 项目
讲
听
一等
二等
三等
讲
听
主研
协研
主编
副主编
编者 主编
副主编
编者
国家级
当学年所学课程经主考院校考核合格者,在当年灵活性培训栏中每科计15学时,所学课程不及格者,每科计5学时
以 正 式 会 议 时 间 折 半 计 算 按 实 际 课 时 折 半 计 算 20 15 12 9
每小时记一学时
14 每 千 字 计 11 学 时
每 千 字 计 10.5 学 时
每 千 字 计 10 学 时
每 千 字 计 6 学 时
每 千 字 计 5.5 学 时
每 千 字 计 5 学 时
每 学 期 计 10 学 时 其 中 自 学 每 千 字 计 2 学 时
按 当 年 标 准 计 算
当学年所学课程经主考院校考核合格者,在当年灵活性培训拦中每科计15学时,所学课程不及格者,按每科计5学时
考核合格,按学时证明计算学时
按 当 年 标 准 计 算
由各级自考部门提供参考人员名册及成绩,教师进修学校按文件规定登记学时
省级
10 8
10
市级 8 5 7 7
县级 5 3 5 4
区级 3 2 3 3
校级 2
备 注
每篇不低于2000字,见原件,同一文多刊发表、交流以最高级别计算学时
见 成 绩 通 知 单
见 笔 记 活 动 记 录
见 教 案 和 通 知
见 听 课 笔 记 见 获 奖 证 书
见聘 书 讲
稿或安排表等
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进展情况等
见 原 件,按 总 字 数 计 学 时
见原件,按执笔字数计算学时
见 原 件,按 总 字 数 计 学 时
见原件,按执笔字数计算学时
见 指 导 计 划 任 务 职 责
见 证 书
见 成 绩 通 知 单
见各级学时证明及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按照当年要求准备资料
见参考人员名册及成绩
以上项目均由各中小学在网上登记灵活性学时
以上项目由各培训机构在网上登记规范性学时
规范性学时和灵活性学时不得相互冲减。年度登记时间为上年7月31日起至当年7月30日止。年满58岁的男教师、年满53岁的女教师考试考核不做硬性要求,但培训必须参加,总学时应当达到规定标准。
第二篇: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及学时计量标准
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及学时计量标准
一、规范性培训是指县及县以上的规范性培训;灵活性培训是指校内各类培训;
两类学时每学年达80学时。
二、继续教育学时计量标准:
1、听课者,每小时一学时;担任主讲者,(省)
9、(市)
7、县(区)
5、(校)2学时。
2、每学期师德修养心得计10学时,中心、自学笔记和自学心得计10学时。
3、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合格计20学时,优秀计30学时,良好计25学时。
4、参加课题研究:国家级40学时,省级30学时,市级20学时,县级10学时,校级5学时,参研人员按主研人员的三分之一计算。
5、参加学历教育每及格一科计15学时,正在进修的每学科计1学时。
6、论文获奖、发表,国家级20学时,省级15学时,市级10 学时,县级8学时,校级4学时。
7、承担教师进修提高的指导教师,计10 学时。
8、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竞赛获奖者,国家级一等奖20(省
15、市
10、县8)学时,二等奖15(省
10、市
8、县5)学时,三等奖12(省
8、市
5、县3)学时,校一等奖3 学时、二等奖2学时。
9、计算机C级合格计10 学时,B级合格计15 学时。
10、普通话等级检测达二级甲等者计15 学时,二级乙等者计15 学时。
11、参加五项技能合格者计15 学时。
12、暑期参加校本培训计25 学时,参加学校教研、备课活动计40 学时。
三、参加各种上级培训发有学时证书的按实际核定的学时计算。
第三篇:继续教育学时核定标准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部长令第25号)和《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继续教育内容分为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第四条 公需科目是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协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实施。
第五条 专业科目是指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行业专业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研究科研、生产、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专业科目由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行业专业发展需要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实施。
第六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0小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小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小时。在继续教育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现已实行学分制的行业部门,学分与小时的转换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章 证书发放
第七条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管理。
第八条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各部门按照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和《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号编码规则》(见附件),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继续教育证书的申领、编号、签发、备案、审验和发放管理工作。
第九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单位集中保管。证书丢失、损毁以及登记填满后,应按发证渠道及时申请补发或更换继续教育证书。
第三章 证书登记
第十条 继续教育实行证书登记制度。证书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小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结果、施教机构等。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取得的各种有效证件,是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审验和复验的依据。参加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的下列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凭相关有效证明,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
1、参加继续教育基地和单位主管部门举办的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
2、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实习进修;
3、参加相应的学历教育或攻读学位;
4、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
5、出国进修;
34567-
第四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修改稿)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登记可以采用“学时”或“学分”两种形式:
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按20学时认定,经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10学时认定,未参加培训者不能参加考试。
2、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各类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学习,按实际学习课时认定。没有明确授课时数只有授课天数的培训学习,按每半天3学时认定。
3、参加各类非学历培训,凭培训合格证书按4学时折算1学分,凡集中培训学时超过56学时的,凭培训合格证书登记14学分。完成市级、区县(自治县)课程培训并考试(含补考)合格,每科计3学分。校本培训按4学时折算1学分。
4、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课程进修,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由于本人未达到工作岗位学历要求而参加的学历学习,其学时不予认定登记。
5、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8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学时。
6、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两倍认定学时;讲授学术报告或讲座,按实际学时数的3倍认定学时。
7、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编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按每万字(本人所编写部分)6学分计算;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每门计3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依次递减0.5分。撰写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市级(院刊)、区县级第一作者分别计4、3、2学分,第二、三作者依次递减0.5分;论文评选(其级别以刊号为准,其它以主办单位的层次确定,教育学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应降低一个层次确定)凭获奖证书,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区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区县级教育专委会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5、1、1学分,校级一、二等奖分别计1、0.5学分,同一论文或著作多处发表或出版,只按其中的最高学时认定,不得重复登记。
8、科研成果获奖、项目鉴定、验收、立项按等级分别折算登记学时,如下表: 获奖成果(单位:学时)获奖等级 学时 类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大型企业级、院级
500 300 200 100
厅、局级、区级
800 600 400 200
省、市、部级
2000
1000 800 500
国家级
3000
2000
1500
1000
鉴定、验收、立项的项目(单位:学时)类别 学时 等级
鉴定
验收
立项
大型企业级、院级
60
30(10/年)
厅、局、区级
200 150
120(40/年)
省、市、部级
300 200
150(50/年)
国家级
1000 500
300(100/年)
注:(1)国家级奖项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社科规划奖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市(省)部级奖项是指市(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设奖项;区级奖项是指区级人民政府或市(省)级政府的各部(委、局、办)所设奖项。
(2)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记该项成果全学时,其他参与者按顺序依次减20%(以获奖证书为准)。
(3)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的技术改进成果、管理成果或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其成果虽未获奖,但经单位证明有明显效益的,可按4—10学时登记。(4)逐级评审的成果,按最高等级登记学时。
9、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撰写的学术论文、专题(专业)调查报告等虽未经正式发表,但经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定确有使用或参考价值,可按6-12学时认定。
1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按初级30学时、中级40学时、高级50学时认定,参加了考前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其1/2学时认定。
1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援藏、援外、国外学术活动,按每半年60学时认定。参加三峡库区、武陵山区专业技术服务,按每个月30学时认定。
12、取得专利者凭专利证书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计10、5、2学分。
13、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者凭过程资料和企业合格鉴定证明每月计4学分。
14、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凭过程资料和企业证明每周计2学分。
15、参加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转工作者凭学校证明按贡献大小分别计2、1学分。
16、参加与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研究者凭项目合同计6学分。
第五篇:黄梅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内容和学时折算的说明
黄梅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内容和学时折算的说明
一、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2、集中培训:按国家、省、市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教师培训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培训周期内须完成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180学时。
3、校本培训:发表教学论文、公开出版教材(主编、副主编);校本课程开发;参加学术交流、课题研究;讲公开课;听课;自学;学校集中组织的自培活动。
4、学历提高培训。是指幼儿园教师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小学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中学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
5、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必须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在完成试用期培训后,应继续参加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并完成规定的学时。
6、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每年学习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二、继续教育学时折算办法
1、职业道德学时折算:教师每年应做到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参加全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并达到合格,师德考核合格8学时/年;师德考核不合格不记学时。
2、集中培训学时折算:
(1)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原则上集中培训按每天6学时计算,不包括报到与返程时段,县级以上培训按《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卡》直接登记学时。非集中培训依据校本培训计划据实登记学时。
(2)在本周期内参加提高学历进修(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凭主办院校毕业证书登记学时。在本周期内参加与原专业一致
或与所教学科专业一致的进修、函授、自修考试等提高学历折算120个学时,取得与原专业不一致或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的提高学历折算96个学时。
(3)在周期内取得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培训合格证书者,凭学时证明登记学时。
3、校本培训学时:
(1)参加优质课(或主讲公开课)竞赛获奖凭获奖证书登记学时,国家级24学时/课、省级16学时/课、市级12学时/课、县级8学时/课、校(乡)级4学时/课,其中承担县级课改培训任务或课改培训公开课分别记12学时/天、8学时/课,周期内本项目累计不超过24学时。
(2)撰写论文在报刊(其级别以刊号为准)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计24、16、8、4学时/千字;论文(课件)评选(其级别以刊号为准,其它以主办单位的层次确定,教育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应降低一个层次确定)凭获奖证书,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计16学时/千字、12学时/千字、8学时/千字、4学时/千字。教材(含校本课程)编写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主编分别计24学时/本、20学时/本、16学时/本、8学时/本。副主编折半。上述三项不重复记学时,周期内本项目总学时不得超过24学时。
(3)承担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主研人员凭立项文件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计16、12、8、4学时,协研人员按主研人员相应学时折半计;取得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主研人员获奖证书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记24、16、12、8学时,协研人员按主研人员相应学时折半计。周期内本项目总学时不得超过24学时。
(4)参加各类级别的听课,即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校)级分别计4学时/课、4学时/课、1.6学时/课、1.2学时/课、0.56学时/课,周期内本项目学时不得超过16学时。
(5)教师自学按照每万字1学时计算。周期内本项目学分不得超过24学时。
(6)学校组织的自培活动,按照每次1学时计算,周期内本项目学时不得超过40学时。
三、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程序和办法
1、登记。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后,凭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到任职单位进行登记。任职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审核原件在核对复印件无误后,登记人在复印件上签字并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规范折算的学时填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同时将相应的证明材料和复印件装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每学年结束,各级各类学校应对每位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和学时进行统计并张榜公布。县直学校组织专班会审,后由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乡镇辖区内的中小学校,由所在的学校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上报中心学校复审。
强调:教师个人原件的复印件,粘贴于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表背面。
2、审核。每年6、7月份为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县级年审时间,县局组织专班,根据有关规定对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民办学校上报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上记载的内容、学时及其证明材料复印件进行审核,经审核后在《黄梅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花名册》上签字盖章,同时将累计学时填入其《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强调:无佐证材料及材料复印件、证明材料等,相关项目视为零学时。
3、验证。县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在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上加盖公章,同时局教师管理股对周期内审核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在证书上验印盖章。《湖北省继续教育证书》由教师本人保存,是记载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凭证,是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晋级、教师资格证书登记注册、年审的必要依据,凡未经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职能部门签字盖章和未经其教育行政部门验章的《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不能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教师资格再认定和业务考核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