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所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全局,突出均衡、高效、和谐的主题,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巩固研究成果,培育典型经验。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区”,向科研要质量,按照“一二三四”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和深化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先导作用,再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1、明确一个宗旨:即科研品牌服务宗旨,努力打造 “一校一品”校本科研 品牌,凸显学校特色,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2、坚持两个立足点:立足课堂,立足师生及学校发展。立足课堂即为研究始于课堂,从课堂教学中发掘教育科研素材,为高效课堂服务。立足师生、学校发展即为研究在于探索、归纳教育教学规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着眼学生自主发展,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3、开拓三条渠道:理论拉动、管理推动、典型带动。
理论拉动。区教科所和学校教科室都要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主动占领教育教学理论的制高点,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与科研,让科研引领教学。当前,主要是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并善于把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管理推动。教科所要加大教育科研管理的力度,健全、完善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制度。要指导学校、学科建立起制度制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规范教育科研行为,提倡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典型带动。要注意总结、发现教育科研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并及时加以培植、推广。充分发挥名师、名校的作用,并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促使名师、名校成长,促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的品质提升。
4、落实四项措施,实现教科研工作新突破。
措施之一,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各地校要按照有关要求设置教科室,并配有教科室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必须设置并配备)。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教育科研人员目标责任制,促进教科研人员专业发展。确定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对象,制定全区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发掘各种培训资源,开拓各种培训渠道,扩大培训的面、提升培训的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
措施之二,优化科研工作方式,突出科研工作重点。要以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学生为重点,通过案例剖析、经验引领等方式,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省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教育科研新秀以及教(科)研员在高效课堂研究中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要重视对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研究和扶持,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建立科研活动审批制度和科研活动反馈制度,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措施之三,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发挥课题引领作用。要加强对课题实验的指导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使课题研究真正贴近教学、服务基层,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率、转化率。要加强对重点课题的培植、指导、宣传、推广,力争有一批拳头课题在省内外产生影响。
措施之四,完善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建立教育科研信息库。教育科研档案是教育科研经验的积累,是教育科研成果物化的工具,教科所及各校教科室要把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纳入一项重要的工作日程。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育科研信息库。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增强自身队伍素质,提升科研指导能力。坚持科研的服务功能,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提高科研骨干的研究能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指导课题实施,采用讲座式、问诊式、咨询式、专题式等多种方式为实验老师提供面对面的指导,使广大教师成为行动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在课题实施中生成智慧、促进专业成长。组织学校教科室主任常规培训、专题研讨,提高教科室主任科研理论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完善和创新教科室主任评价制度,制定《东宝区学校教科室主任评价细则》,对其平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开展最佳教科室主任和“十佳”教科室主任评选活动,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管理队伍。
2、强化课题过程管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凡2006年以来区级以上(含区级)课题必须在区教科所备案建档。加强课题中期管理,强化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定期开展课题中期检查及课题研究视导并及时通报。认真做好省、市、区规划课题的申报及立项评审,开展课题中期检查,加强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档案管理。重点开展中央教科所“十一五” 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 的研究,力争全面开题,早出成果。按期做好结题工作,确保结题质量。努力实现“区级课题抓普及、市级课题出成果、省规划课题创特色、重点课题树品牌” 的目标要求。争取在理论上取得一定突破、在实践和推广方面取得较大效益。2010年全区在市级以上科研部门立项课题至少10个,结题至少3个。
3、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与“高效课堂”活动有效结合。对于“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来说,小课题研究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一种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研、教研、教改、培训“多元一体”的校本科研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践探索与决策咨询的作用。
4、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关注师生和谐发展。根据教育科学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凸现教科研机构的“参谋”作用,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重点等方面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使调查研究结果成为行政决策、行动实施的依据,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开展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创新生活” 为主题的“三生” 教育研究,通过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提高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5、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发挥优秀课题引领作用。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 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发挥优秀科研成果的引领辐射作用,总结全区“十一五” 科研工作的成绩与经验,表彰一批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及先进工作者。通过各种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将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学校开展校际之间、区域之间交流、学习,通过报告会、成果展示会、观摩课、研讨会等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6、办好课题博客管理网站,大力开展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校本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办好课题博客管理网站,组织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研究,将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教师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以教师博客建设为推手,构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研究、校本研究的新模式,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的信息化,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能。
第二篇:2015市教科所工作要点
X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印发XXX市2015年教科研工作要点的通
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教科所),各直属学校: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X市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及教科研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现将《XXX市2015年教科研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教研室(所)、市直属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O一五年二月八日
XXX市2015年教科研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科研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基层提升教育内涵发展,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升教科研能力为目标,围绕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使命意识、转型意识,推动教研工作实现转型升级。
二、重点工作:
(一)以培训学习为平台,提升教科研的管理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多渠道培养优秀师资。通过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等以点带面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培养和培育本地专家型教师;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加强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包括市内新增三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通过“流动课堂”、“专家主题培训”和“名师讲堂”等品牌培训项目,带动和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支持教研员学习和培训活动,实施教研员高端培训项目,不断更新教研员工作理念,鼓励教研员通过课题带动、活动驱动、“教研员工作坊”等途径引领学科发展,带动和辐射更多的教师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注重总结提升,鼓励教研员多出专著和论
文成果,汇聚经验,凝结智慧,促进教研队伍质的提升。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注重教研管理、教学指导、课堂组织等教学常规的指导基础上,通过外请专家培训,外地参观学习,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研究力度,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以培养课程意识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以课程为抓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和特色形成。树立和增强课程意识,更加重视课程育人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课程的开设及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课程指导、研发、培训,提升学校课程组织和领导力,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之路;适时组织校本课程成果评选、促进校际间交流,促进课程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学评估力度,从课程设置、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县域、学校进行导向型的评估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抓紧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学科专业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双师型骨干教师团队,研究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三)以高招改革为突破口,加大高中教学研究力度
高考政策的新变化,将带来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学习方
式的新变化。教科所组织专业力量搭建攻关团队,加强高招政策研究力度,探索高中学业水平的评价研究,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路径,探索适应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研究和教研实践。
加强高三教学和备考指导工作,通过多种培训和研讨活动,扎实抓好复习迎考工作,加强中高考命题与成绩反馈的研究,强化能力立意的命题,组织好四次模拟试题的命制工作,充分发挥考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注重总结分析,科学运用考试结果,建立数据分析、问题诊断、反馈与指导教学的制度,完善制定《XXX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四)以综合质量评价为抓手,研究具有我市特色的评价体系 依托顶层设计,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质量监测工作;在专家指导下,探索开发适合我市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3月前初步完成非学业和学业指标框架制定工作,4月份进行论证和标准的研制工作,并在市内各区实验区继续开展综合质量的测试工作,4月份举办数据分析报告,通过数据说明,实现利用数据驱动教学改革。今年10月进行综合素质第二轮测试。不断加强质量监测过程性管理,及时总结整理相关资料,做好专家团构建和培育,迎接教育部过程性督导检查工作。
(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促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促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支持服务方
式,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研方式,切实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微课”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交流展示,示范引领,带动区县“微课”课程研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XXX市“微课”课程体系。推进“智慧课堂”研究深入开展,在外请专家培训、课例研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实施途径,召开“智慧课堂”应用与实效研究研讨会;重视和加强网络教研,建立研讨交流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完成31080名教师注册和12870节晒课的录制工作,提高我市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
(六)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口,促进校本研究有效性
坚持科研引导,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口,引导建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教研模式。用量表为载体去观察课堂,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水平、培养学生观,基于证据的观察,培养教师教学的严谨性,通过运用课堂观察这一立体性的综合技术,达到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在集体反思中,发挥教师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推动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校本研究成果推广交流实施方案,组织优秀成果交流研讨,通过学术研讨、专题会议等形式,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开阔校本研究的视野,提升校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层次重复研究。
(七)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加强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把研教一体、乐研善教的理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策略,强化教师树立教育科研工作常态化意识。坚持以实施重大教育科研课题为牵引,带动教学、科研、师生和谐发展,倡导“创精品”、“讲规范”的课题研究文化,提升科研文化品质,形成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教育科研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科研“标准化工程”,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及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工作。完善《XXX市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意见》和《X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促进课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优秀课题进行总结、推广,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使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效策略得以推进和应用,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建设教育智库,通过课题带动,项目推动,加强高层次教育智库人才建设,逐步实现科研重心、科研组织形式的转变,实现研究取向、研究机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等转变。探索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开展前瞻性研究,研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尝试举办教育科学论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中国知网、中国教育报刊社等学术团体合作,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共建共享教育研究数据库等工作。
(八)以整章建制为保障,提振教科所的影响力
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加强市教科所教研队伍作风建设,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符合教科研工作实际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继续做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定点扶贫工作等。
修订完善《市教科所管理制度集》、进一步完善《XXX市县(市)、区级教研室评估办法》等制度,为课程改革与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搭建制度平台。确立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学管理分类指导的制度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体系化、制度化的听课视导机制。
总之,2015年教科所要在省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精心设计研究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带领我市各县市区教研室、直属校,建立“共下一盘棋”的教研工作新格局,开展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活动,产生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升我市教研工作能力和水平,引领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促进教研工作走向卓越。
第三篇:德州市教科所2011年工作要点
德州市教科所2011年工作要点
基本思路:围绕市教育局核心工作,聚焦质量与品牌,以课题和科研兴校示范学校为主要抓手,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定好位、开好头、起好步,探索德州科研模式,逐步提升科研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贡献量,开创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尽快实现国家级教育部课题“零”的突破,实现德州教育科学规划“零”的突破,提高省市级课题实效性和结题率;启动科研兴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引领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打造德州教育品牌,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质量做出更大贡献;争创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市。
主要工作:
(一)组织国家、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力求实现德州教育工作者主持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提高课题立项与研究质量,解决科研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组织我市承担的山东省“十一五”课题集中结题鉴定活动,切实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
(二)编制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及课题指南。全面规划、设计全市2011年—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与课题范围,其中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组织市级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等工作,填补“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空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发展问题,探索德州教育科研新模式。逐步实现全市中学和城市小学、幼儿园都有核心课题研究。加强课题主持人培训工作。
(三)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制定《德州市教育科研“六个一百”工程实施意见》,聘请百名兼职研究员,开展百项课题研究,促进百项实践创新,打造百个教育亮点,提升百项科研成果(研究文章),培育百名专家型校长与学者型教师(科研兴师)。
(四)启动“科研兴校(园)示范学校(幼儿园)”创建活动。制定《德州市科研兴校示范学校评价标准》,树立典型,打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品牌,引领中小学和幼儿园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组织首届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制定《德州市教育科研工作管理评价办法》。总结表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教育科研工作,整合市、县、乡、学校教育科研力量,全市一盘棋,整体推进科研工作。办好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六)加强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管理,将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实施区域推进和典型带动(宁津、齐河、临邑等)策略,组织市级现场会、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编制《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示范学校评价标准》,推进当堂达标教学示范学校建设,提升当堂达标教学研究水平和改革力度,做大做强,为大面积提高质量做出新贡献。
(七)启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重大课题和“教育名家进德州”活动。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拓教育教学视野;有计划地邀请教育名家、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来德州讲学,激活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组织首届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八)面向基层,提供菜单式科研服务。遴选专家和优秀教师,组建德州教育讲学团,向广大农村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教师普及师德建设、班主任专业成长、科研兴校、教学改革、师生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等原理和知识,为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大力推进校际交流和人才资源共享新模式,促进教育内涵均衡发展。
(九)总结、提升、推广我市个各学段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典型和科研成果。加强与教育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加大教育科研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德州教育典型的影响与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为大面积提高质量服务。
(十)通过专家库抽取评委,组织评审中等以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
(十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素质修养,积极完成市教育局和省教科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区教研室(教科所)2015年工作要点
**区教研室(教科所)2015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研方式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测四大功能,力争在教学常规管理、高效课堂推进、特色教科研创新和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大幅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1.突出一主两翼,三级同创高效课堂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学水平。
工作目标:
(1)培植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领军教师和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龙头学校,建设10所在区内外有影响的高效课堂建设特色学校。(2)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校校行活动,争取在100%的学校践行高效课堂改革,90%以上的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实验。
措施:
(1)健全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小组、工作评估小组;制定学期研究工作计划;构建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高效课堂研究的引领机制;开展教学研究和评估评级活动;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校校行活动。
一是逐校检查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情况。办法是学校展示最优的高效课堂管理成果(亮点),数量不限,教研室组织对高效课堂管理情况进行考评量分(标准参照《**区中小学高效课堂研究工作评价表》);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校开展高效课堂管理和测评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二是逐校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办法是学校推荐(自选自定)最优的高效课堂,一般要求语数英各2节、思史地理化生体音美各1节,教研室组织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参照《**区中小学高效课堂研究课堂观察评价表》)。
第一轮时间安排为2015年1月至5月。办法是每月视导检查8至10所学校,及时通报先进典型,整改存在问题。下半年召开阶段性总结分析会。
2.推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建设,努力创新中小学教研方式。
工作目标: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夯实以校为本的教师全员培训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二是区域研修。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三是校本研修,建议结合本地校实际,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区域提供的课程,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措施:
(1)利用班班通设备,优化教学模式。达到五有效,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学生学习方式选用有效、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有效、班班通设备应用有效、教学互动达成状态有效。
(2)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校本研修管理。为全区中小学提供研修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研修氛围,形成团队研**化,完善网上教研、团队博客、个人博客、资源推送、应用考评管理机制,使教师形成常态研修习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3)利用案例教学、实践观摩、情景体验、现场答疑等方式,帮助教师着重解决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达到优质资源配置足、备课授课形式新、教学投入时间短、学科质量产出高。
(4)利用本项目实施和协同作业评优,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典型课例和微课程,建立校本资源库,促进县域教师自主、全面的专业发展。
3.苦练教学常规管理硬功,不断规范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工作目标:规范培养目标管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创新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明确高效课堂在目标上的基本要素、在管理上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习惯。
措施:
(1)规范课程开设。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指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认真落实鄂教基[2002]17号文件,认真研究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新版教材,指导学校依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执行好课程计划。
(2)规范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加强对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室教研员等教学管理干部的管理与评价方案,促进教学管理干部的成长。
(3)规范教学流程的管理。抓实学校教学计划、检查和总结等工作。深化教学常规随机抽检,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过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检查与视导力度,切实加强三定三随机制(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结合、定向检查与随机检查结合、定人检查与随堂检查结合),落实中小学教学工作每月汇报和通报制度,每月28日前上传相关信息到教研室博客圈。教研室每年编辑《**教研简讯》6-8期,通报教学情况,交流教学信息,推广典型经验,确保教学教研工作有效进行。
(4)规范教学视导的管理。采用分层视导、专题调研、专项指导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指导的作用。重视视导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总结推广视导中发现的典型做法,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视导学校,教研室每校发一份通报,参加视导的教研员要写出书面材料,材料中至少要明确指出2条问题。认真落实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对学科教学、教研的诸环节进行深入的调研、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科教研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研究试题和教学资料网上共建共享的问题。加强对乡镇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发挥学科教研中心组和乡镇教研员的作用,促进全区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5)规范教研员业务工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研员必须确保2/3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指导教学。一般情况下,每周一为坐班时间,周二三为集中视导时间,周四为自主下校教研时间,周五为参加教育局集中活动时间。要求全体教研员,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每人每年听课至少100节,每次对课堂必须作出明确的评价;自觉完成教研员三包(即包乡镇、包学校、包学科)责任;每人每年要到学校开设2-3个讲座;每人都要有一个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要掌握一套适应自己工作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每年要写一篇市级以上的论文或报告;每年至少执教4节以上示范课或研究课。
4.切实加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学指导,不断丰富师生教学活动内容。
工作目标:建立常态的学校师生活动机制,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研究活动,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学教研氛围。
措施:
(1)建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机制。成立学科教学专家指导组;开设网络教研工作室;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点评、视频研讨、主题研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研讨问题,点评、打磨优课,展示晒课成果,促进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交流优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的良性循环和网络教研常态化;组织区级优课评选,推荐市级参评优课。
(2)不断丰富师生教学活动内容。内容包括青少年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成果、经典诵读展示、现场书画展示、大家唱大家跳成果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个人作品集、手抄报、才艺表演、课本剧)、教科研成果展示等。开展语文教师写作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口语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竞赛、经典诵读展评、手抄报竞赛、汉字听写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
(3)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教研组工作机制和工作常规,促进各学科教研组的整体发展,增强科组的凝聚力,提高科组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主要包括设置校本教研问题征集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研讨活动,切实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教师个人每周互动听评课至少一节,教研组间周一次教研活动,学校每月一次教学检查并进行情况通报,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动态会诊分析会,每学期一次展览性教学互查互评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优质课竞赛,每学期每人落实一个研究专题,每学期每人一篇有份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年开展一次教研组工作评比,落实优秀学科教研组创建活动。开展教研组工作检查与考核,将所有教研组分等分级。
(4)实施联片协作式区域教研。重点抓好初中城北教学质量研究协作体、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研究协作体、中小学衔接研究协作体、薄弱学校(学科)研究协作体、城乡三带学校教研协作体以及乡镇为单位的小学教研协作体等,建好**区教研室博客圈及学科博客圈、
第五篇:教科所工作评估
1。领导重视(5分)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题研究科研工作的校务会议(有记录);主要领导(校长、主任)主持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听取汇报或科研现场指导(有记录)。(2,2,1)
2.制度与规划(3分)有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五年规划和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3.科研经费(2分)课题专项研究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占学校总支出5%以上(2)
1. 健全科研机构(3分)设立职能完备的教科室(组),有专职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能正常开展教科研工作。(1,2)
2.优化专职队伍(3分)设有5人以上的校级研究骨干队伍;每年有立项研究,定期出研究成果。(1,2)
3.群体研究力量(4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群体性教育理论普及教育活动;学校80%以上任课教师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校级小课题研究。(2,2)
1. 组织课题研究(10分)能承担国家、省、地、市课题研究,并能完成研究任务(5、4、3、2),同级课题每多承担一项依次增加分值(2、2、1、1),最高分值为10分。
2.档案管理(5分)课题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制度完善,科研档案内容齐全、管理规范、目录清晰(2,3)。(烟台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3.开展研究活动(10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专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有记录;实验研究反馈及时,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整理真实、准确、完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阶段研究报告具体、真实。(2,4,4)
4.德育(心理健康)研究(15分)(1)承担国家、省、地、市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档案规范,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5、4、3、2);(2)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校有计划、班主任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6节)(2、3分)(3)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心理咨询(1、1);上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有计划、教师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四节)(1,2)
1.获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10分)(10,8,6)同级别奖每低一等减2分,最高10分。2.获国家、省、地、市优秀科研成果(10分)(3,3,2,2)。可累计加分,最高10分。
3.国家、省、烟台市级正式刊物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0分)。(5,3,2)每增加一篇相应级别的论文增加分值(2,2,1),最高10分。
1.按要求完成教科研刊物的征订任务。(4分)
2.积极组织教师读书演讲、征文活动,获得莱阳市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推荐至烟台获4分(不重复积分)。征文视质量与数量分别按等次计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