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稳规模 强内涵 创特色
稳规模 强内涵 创特色
------科技学院2008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1月5日)
2008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职能处室及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学院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市场为导向,凝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化三个战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全面推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2008年在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学院总体办学水平再上台阶,初步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基本达到省内前茅、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
一、办学规模稳中有升,招生就业再创新局面
随着我院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声誉的提升,08年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招生人数达到1700多人,报考我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文理科录取分数线皆高出省线20多分,其中文科高出28分,理科高出41分,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二位。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500人。改造颐学园二楼就业大厅;设立就业沙龙活动中心、模拟招聘室、就业远程面试室、就业服务室;整修就业信息宣传栏,我院信息化毕业生推介平台已见雏形。学院多次举办大型招聘会,由于就业推荐措施到位,我院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3.1%,列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二、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3月,我院新增申报对外汉语专业、动画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已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我院共设有30个本科专业(方向),基本实现了综合型学院建设目标。6月,我院正式实施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建科研兴教、科研兴院的新局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努力做好省级教改立项的申报工作。教改科研立项工作对于提升学院的持续竞争力,对于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有效提高了学院2008年的省级教改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学院省级教改立项共计12项,为建院以来的新高,在全省独立学院立项数中也名列前茅。
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积极创建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目标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各类考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抓实践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创建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管理体系。
1、强化目标管理。教务办上半年开学初就明确了教学工作目标,形成了08年教学工作要点,围绕目标落实每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应用的成效。
2、加强过程管理。狠抓落实,每项工作都明确责任,设计方案,重视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过程管理及其质量意识,重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课计划和课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含实验教学)的停(调)课率。加大教学过程的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工作落实力度,及时查处教学违纪行为,确保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实施、有检查反馈、有总结提高。
3、重视条件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制度、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依法管理教学。
4、注重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干部在教学中的管理作用,严格自律、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
1、聘请了各领域专业人员担任教研室主任负责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2、切实推行干部听课、督导组听课和教师听课制度,每类听课人员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听课任务,每位任课教师随时都可能接受听课检查,有力监督了教师备课。
3、严格把好教师选任关,本科、在读研究生原则上不予选任,上课有反映的教师原则上不予选任,学生有强烈反映的老师原则上及时调换,有的问题老师采取沟通、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多种途径(教学日志、听课反馈、教学检查、辅导员及学生反映)收集教师教学信息,反复调查、核实后,确需更换的则予以更换,确保了学院教学质量。
4、继续推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三期”重点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加大了检查、评估、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实时了解动态教育教学信息,灵活应对,成效显著。
5、常规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学籍管理方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了08届毕业生图像采集、信息校对、学业成绩整理、学籍异动处理、学籍表打印、毕业证书、学位考试报名等等毕业环节的各类工作;08级新生入学后,学籍口及时收集新生数据、编制班级和学号、印制花名册、完成新生电子注册等各项工作;09届毕业生信息整理、图像采集正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常规休学、复学、成绩审核、违纪处理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也有序进行。2)教学运行管理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学院购置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逐步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师资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排课、学籍管理等都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各类数据处理效率大大提高。3)邀请了省内外、市内外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名人前来开设周末讲座,吸引了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本学年共组织了各类讲座近50场。
(三)严抓实践教学。
1、制定及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已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表格式样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修订。新出台了《2005级毕业生实习工作方案》、《05级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安排》、《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完善修订了并印制了《毕业实习过程管理手册》(师范类、非师范类各一种),《论文过程管理手册》有利于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实习质量。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使实践教学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确定了59位师范类校内试讲指导老师,安排了04级师范类校内试讲的课程表。确定了05级各专业班级的200位论文指导老师。将暑假期间收集到的各相关学院的论文题目发给各毕业班进行初选。
3、落实 27个实习单位,同时05级的论文也井然有序地进行,统一了各学院所带论文数量,确定了05级论文工作进度,与各学院教学秘书协调处理好每个学生的论题及论文指导老师,经过三四次调整最终确定了1483位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实习工作模式,完成了实习工作。2008年下半年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组织完成了05级数学、中文、法学、英语、漆画、计算机教育等专业889名学生的集中实习,其中由学院统一安排集中实习509人,师范类集中实习比例为57.25%。新建了3个校外实习基地,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育学院附中、南航附中签定实习基地协议书,加上以前的13个共18个实习基地。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1月3日下午在科技学院会议室,眭依凡校长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科技学院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会决定田家炳教育大楼、原防卫馆、划由我院使用,图书馆大楼五楼原古籍书库改作科技学院阅览室,进一步缓解学院教学资源中存在的困难。12月份,在青山湖校区教学设施较紧张的的情况下,学院投资200万元增建了7个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室,新建1个动漫专业工作室。极大地缓解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所需设施紧张的现状。
四、学生课外竞赛捷报频出
6月,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赛上,我院学生获二等奖1个,获三等奖1个;获优秀奖4个。
7月由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西赛区)青年组绘画类作品中,我院学生欧阳小芳、邱夏红、陈霞的作品荣获特等奖。在“井冈独秀杯”2008年江西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江西吉安安福县举行。我院首次派出武术散打队参加此次省级比赛,经过奋勇拼搏,以总分3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其中获得单项金牌3枚,银牌1枚。
9月24日在中国(九江)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中,我院舞龙队奋勇拼搏夺得竞技舞龙金奖,为我校增添了光彩。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看望我院代表江西省即将远赴福建省泉州市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的舞龙队,陈达恒副省长观看了舞龙队的表演,并对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师大科技学院舞龙队的表演体现了集体的合作,团队的力量。
10月份2008年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江西赛区的比赛我院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在全省第19届电子电脑科技大赛中获电脑知识赛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电脑作品赛三等奖4名,现场电子设计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我院获得了省一等奖二项,省二等奖三项、省三等奖二项;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专业组中我院学生作品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
12月,学院组织了首届师范生基本功竞赛活动,通过初赛、决赛,最终评出了15位优胜者,为学院参加下一届省师范生基本功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院师范生品牌建设创立了条件。在全省高校独立学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演讲比赛中,我院参赛选手06级计算机专业同学张岑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各类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和教育。
1、注重安全教育,防患未然,坚持节假日、周末返校点到制度。每个学期开学、每个节假日结束和周末都按时召开班会,清点返校人数,及时准确的掌握返校人数,没有返校又没有办理请假手续的同学我们及时与家里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未按时返校的原因。
2、每学期初各班召开班会,总结上学期工作,明确本学期工作任务,每月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不定期对辅导员周未班会情况进行抽查。2008年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召开了7次主题班会,3月份的“加强安全和谐校园建设,共唱和谐校园主旋律”主题班会,6月关于召开期末考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和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宣传主题班会,10月召开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1月“评定国家奖、助学金所引发现象的思考”主题班会,12月“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寓教于乐,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用制度管理学生,保证教学和学生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管理条例》,修订和完善2008年版《科技学院学生手册》,在新手册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制定《学生管理规程》使学生工作更系统化、正式化也更便于整理存档,工作思路清晰,责任明确,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走规范管理之路。
2008年我院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行政管理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汇编》、《学生工作规程》、《辅导员手册》、《招生就业制度汇编》等一批制度。
10月24日,省教育厅“规范管理年”活动督察组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这是我院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接受的全面检阅,受到极高评价。督察组对我院检查评语为,在“规范管理年”活动江西师大科技学院“领导重视 管理规范 群众满意”。
六、对外交流逐步加强,办学声誉日益提升
承办大型学术、比赛活动,11月由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经贸委综合行业管理办公室主办的、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发展论坛在我校青山湖校区演奏厅隆重召开。12月为了讴歌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江西在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响应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省情教育的号召,我院积极开展“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教育,并成功承办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演讲比赛。
2008年,学院相继派出代表团先后赴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延边大学科技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考察学习。7月,正泰集团考察组来我校参观考察。双方就正泰集团与我院合作办学进行了洽谈;10月、11月湖南师大树达学院、西北师大知行学院分别来我院学习交流;12月,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来我院考察合作实施选派学生赴德留学事宜。12月下旬与我院与其签订合作实施选派学生赴德留学协议,与英国斯汪西大学草签“1+3”、“2+2”联合办学协议,开创了我院独立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先例。
七、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积极调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为形成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提供政治保障
为实现建设与发展中的和谐学院,我院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关心广大学生、教职工,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学院建设的热情,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1、关心年轻教师、未婚大教职工,建立了未婚教职工信息党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组织他们参加“牵手”活动。关心,做好教职工的婚嫁生子的贺喜工作。关心有困难的教职工,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对因大病、突发性事件造成困难的教师,尽到了“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及时解困,对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教师们与他们交心。
2、以多项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关爱人、凝聚人、愉悦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以校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内容,愉悦教职工身心。学院精心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红歌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二等奖、“三八”活动女教工趣味运动会获得二等到奖、开展学院棋牌乐活动,使学院集体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
维护学生利益,热情服务,加强学生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为收集同学对教学、后勤、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我们设立了以权益部为首的学生权益投诉点,还采用召开每月肯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将汇总情况上报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及时给同学们答复。我们还在2008年新生报到时设立咨询服务台对新生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并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
2008年是学院发展的关键一年,学院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相当的困难和不足。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的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独立学院的进行了规范管理,学院在把握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的把握能力上有待提高;教学规模和教学资源的紧张已经成为学院办学日益显著的困难;如何实现“质量提升”和“创新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等问题。总之,2009年学院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开拓创新,举全院之力共创学院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强内涵、创品牌、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在全市民办学校中开展“强内涵、创品牌、树形象”主题活动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和谐、平安的幼儿园为宗旨,以提升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核心,以诚信办学、创建品牌特色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目的,以加强幼儿园内部建设和提升办园活力为重点,促进我园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全方位提高现有教学环境,在教师和幼儿中开展“我进步、我自豪、我快乐”主题活动。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园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每一名幼儿的综合素质,确保本次活动扎实有效。
三、组织机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各班班长
组员:各班教师
四、主要任务
(一)、遵纪守法,诚信办学,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依法办园,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批文和许可证进行,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严格按规定进行年审和年检。
2、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细化人员分工,做到制度健全,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切实可行。
(二)强化办学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1、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文明、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
幼儿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园理念,制定符合本园特色的文化建设方案,为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是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合理布置活动室、休息室、走廊等场所,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利用橱窗、墙壁、走廊等媒介,设计温馨提示、介绍流感疫情、手足口病防治及社会与健康常识、英语知识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既能体现依法治园依法治教的精神,又能提倡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开放管理,通过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
三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因人而异、形式多样的综合活动,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的情操在肯定与认可之中的提高。
2、在幼儿园重点抓好幼儿养成教育。
(1)、在幼儿中开展“我进步、我自豪、我快乐”主题活动,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观念,为形成良好的园风和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主题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3)、利用民俗或传统节日开展德育教育,通过绘画、诗歌、歌曲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爱国、爱家乡、爱集体、爱身边的人”的相关教育。
3、突出幼儿园特色:周托和日托管理 + 双语特色、蒙氏特色。
坚持服务于社会的宗旨,继续实行日托和周托管理;聘请外教,以中外结合式英语教学提高幼儿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小班幼儿能听得懂,大中班幼儿可以简单的进行英语口语沟通;安排专职的蒙氏教师开展蒙氏教学等,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全面优秀的发展。
(三)、不断加入资金投入优化幼儿园的软件和硬件,持续改善办园条件。
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严格执行国家教育大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每周检查教案和教具;加强对教师课程实施的监控,初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听评课、效果评估等手段及时获取教师教学过程数据。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比追赶超,互利互助”的活动。与同年级教师比教学;与优秀教师找差距;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扎实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发扬互利互助精神,积极主动帮助身边的老师,促进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2、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示范课,每学期组织一次技能比赛,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能力。
3、关心教师生活,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稳定教师队伍。
4、优化教师师资配置,健全教师聘任激励机制。
(五)、坚持诚信服务,公平参与竞争,保持良好的社会信誉。
幼儿园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为宗旨,将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奉献给幼儿和家长。
幼儿园招生简章及宣传真实、客观、公正,决不搞欺诈和误导宣传,我们靠优质的服务;突出的办园特色;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园风、教风、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育人氛围及诚信的办学作风和社会口碑吸引广大幼儿家长前来为幼儿报名入园。
(六)、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为着力点,确保实现安全工作“五个不发生”的目标。
幼儿园是安全为生命线,狠抓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家园联系,重点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上访事件、不发生踩踏和中毒事件,确保老师和幼儿的人身安全;幼儿园依法保障幼儿接受学习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幼儿(有家长代劳)的申诉制度,妥善处理幼儿间的各种矛盾,做好家长工作,确保校园安全、和谐。
五、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的进行。
2、加强学习意识。加强对本方案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3、强化服务意识。幼儿园领导要深入师生中间,为师生排忧解难,积极推动园风、教风、学风建设上水平。
4、强化创新意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结合自身优势,强化突出本园的办园特色。
5、加强效能意识。对照本次活动的方案,查找差距,改进不足,努力把幼儿园建成诚实守信、质量过硬、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后续力的品牌幼儿园。
第三篇: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参加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沂水镇中心校教研室
赵紫山
2月26日和27日两天,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在临沭县召开,会上对08年教学工作先进县区和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市教科研中心小学科科长于江美同志作了题为《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的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报告,并传达了今后两年我市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会议期间还听取了临沭县、兰山区教研室、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河东区实验小学等单位的典型经验介绍,参观了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教学精细化管理及特色创建现场,最后市教科研中心主任葛晓光同志作了总结讲话,对今后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内容多,听报告、听经验介绍、看现场,就像上紧了的发条忙得团团转,头脑里被装得满满的,笔记记满了,材料带回了一大堆,照片拍了几百张,可谓是不虚此行。但回来后仔细整理,总算是从众多材料中找到了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于江美科长报告的题目《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市教科研中心金立村副主任在点评中提炼成九个字“重管理 厚内涵 创特色”。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们前段工作的实践探索,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重精细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管理,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到师生评价、课外辅导、教研教改、综合实践活动等,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完善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去管理与规范,逐步实现教学工作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做到先规范,再提升,先学习,再创新,这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学习了临沭县教师进修附小和临沭实验小学还有临沭县10个乡镇的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现场和档案材料,听取了他们所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他们在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善于学习与创新。例如临沭县教研室徐主任在经验介绍中提到:在青岛参观学习时发现人家的作业本设计很有创意,就买了样本回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创新,在全县推广,临沭实验小学一个学校光奖励教师教科研成果一年就花10000多元钱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二是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临沭县教研室和各个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各种规章制度非常健全,教学常规各个环节都规定得非常具体,而且力求标准化、可操作化和人性化。
三是抓好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 他们善于培养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从要求抓起,从执行抓起,从评价抓起,从教研活动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从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细节抓起,认准一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改变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实践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例如,临沭县教研室从04年起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从临沭镇中小、临沭镇二小到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连续四年召开全县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培养了一批典型学校,发现了一批骨干教师,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厚发展内涵是创学校特色的必由之路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一所学校发展成为名校的必经之路,而学校的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许多特色名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厚发展内涵方能创教育特色。但学校发展内涵也不是一朝一夕凭空就能造出来的,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一种积累和沉淀,是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才能提炼出来,才能被社会所认可的。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和质的优化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扬弃、励治图新的过程,是一个随时汲取营养厚积薄发的过程。例如我在一本刊物上读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120多年才换了5任校长,平均一任校长在位20多年,而中国的学校校长在位时间相对比较短,各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往往不想走上一届校长的老路,容易产生一种浮噪心理,使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变得太快,没有深厚的积淀作基础,发展内涵也很难厚实起来,学校特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曾读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四川一所乡镇小学,学校所在的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无过人之处。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
另外,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发现这两所学校都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例如临沭教师进修附小的写字教学扎实有效,气氛浓厚,不仅是几百人在一起练习写字的宏大场面,也不仅是形式丰富令人眼花瞭乱的书法展板让我们心动,单从教师的备课、理论学习笔记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中都能看出来,书写这活绝不是一日之功,可见人家确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抓出来的效果。再如,临 沭实验小学的活动课,几十个兴趣班同时开课,可谓盛况空前。
从一些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来看,我认为创学校特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校校长办学理念鲜明。校长是学校的办学灵魂。学校特色的创建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校长必须对学校的特色创建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对自己学校选择怎样的特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特色,怎样建设特色,如何实现特色目标,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能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领导全体教师把学校办成有生气、有名气的特色学校。
2、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
3、要有相应的校本课程作支撑。学校的特色一定要通过课程进行教育的,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成果,体现特色的存在,因此,特色教育的课程一定要开发。如果没有课程,特色教育便是一句空话。
4、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要围绕特色建制度、定规划、开展活动。
5、有特色成果。这是特色创建经历一段时间以后的必然产物。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东西。要从哪几个方面才能显示出来?要从师资队伍上,从校本课程上,从制度建设上,从校园文化上,从教学成果上。从这几个方面的显现出来。这样才能鲜艳、才能亮丽。
当然,我们特色学校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误区。我们要防止特色创建过程中,注重标准高,配套好的硬件投入而忽视相应的软件建设;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设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特色的建设;要防止注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为的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的本质价值。
第四篇: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定稿]
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
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是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成才”的办学宗旨,深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砥砺出了“厚德、励志、笃学、明责”的校训,孕育了“崇真、扬善、守纪、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做有理想的教师,办有灵魂的学校,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愿景,大胆探索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改育人、活动育人、成果育人六大途径,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最优化,为学校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大环境。
一、创新管理模式,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8月,原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合并,建成了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下辖六个校区,一个农村中心幼儿园。为了能让这种“一校多区、集团办学”的模式科学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广泛考察、集思广益,确立了“统分管理、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我们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规章制度,管理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同时,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分部管理。相对应的教学教研、教师工作量、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价等都是分开组织。这样又能充分尊重学校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使这一管理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学校组织各处室重新制订了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完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一切有章可依。有力保障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稳步开展。
二、优化教师结构,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整合为契机,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激励机制形成为保证,学校注重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促进教师的自我进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分学段磨合培养教师实力梯队,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锤炼教师的行为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准,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现有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7名,张掖市骨干教师11名。多名教师各类课题成果、微课、优质课、科技创新等在省市竞赛中获奖。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德育网络,为学校内涵发展拓展有效途径。学校把立德树人、以德治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团委会、大中小队委会、学生会等多项德育管理机构。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分类教育矫治,学校专门成立了“虚拟工读学校”,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讲座。完善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队办)—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队伍—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立体交叉德育管理网络,并形成了学校、村社(社区)、家长“三结合”的校内外整体推动的德育网络。学校以团队为阵地,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及其它课余时间,持之以恒的开展了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德育工作卓有成果。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称号,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内涵发展确立质量核心。
质量提高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为了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进行“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模式课改实验,将课堂分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检测三个环节,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通过学校领导、教研室、教研组长听课等方式,督促教师采用“三段式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变得越来越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始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促进特长培养,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特色品位。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真正灵魂。为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班一特”活动,艺术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确定一个器乐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三至九年级17个教学班开设了竖笛、陶笛、葫芦丝、巴乌、口风琴、排箫、口琴等器乐演奏课程,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已达到了“班班有乐器、人人会演奏”的效果。学校开设了戏曲、彩绘、美术、剪纸、刺绣、书法、舞蹈等8种以传承民族艺术为导向的校本社团课程,组织开展了19个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在全面伸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让社团成为学生百花齐放的花园,个性成长的摇篮,让每个孩子都有艺术理想,快乐健康成长。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为我校内涵发展又添新的动力。
六、加强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构建和谐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底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首先,我们时刻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通过“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行为文化”、“红色文化”、“校本文化”等建设,让校园的名人雕塑、诗文图像、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我们积极挖掘我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西路军精神伴我成长”的红色校本课程,让西路军精神如同一棵四季长青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在他们生命中浸润,让红色的时代精神滋养他们成长,给学生打下了红色的人生精神底色。再次,学校坚持每天在学生中进行晨诵、午读、暮醒、练字活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七、实施“新教育”实验,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活水动力。
近年来,我校积极加盟“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我们以“新教育”为载体,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和幸福校园,努力实现全校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重点做好五大行动:一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突破口,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构建理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四是立足学校实际,研发卓越课程。我们开发《我的家乡是高台》系列读本,本系列教材包括《乡土风韵》《表氏春秋》《西路军魂》《黑河湿地》四本地方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五是建设数码社区,加强网络学习、交流。学校通过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使新教育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由此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按照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第五篇: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创民乐艺术特色,拓校园文化内涵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有人说校园没有歌声犹如花园中没有花,因此想让花儿开得好,音乐教学就必须予以巩固、充实、拓展、提高。以提高促普及,激发广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营造全校普遍热爱艺术的氛围,这是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旨。组建艺术社团是深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学生社团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又是培养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舞台,这是学校和音乐教师必须达成的共识。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乐器积淀了历史文化精华,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广东省一级学校,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以民族乐器学习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精神的突破口,借助民乐器乐学习,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民乐团创办以来,在本地区的同行中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力,已成为我校艺术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广泛宣传,营造书香琴韵校园氛围
1.创特色校园环境
环境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积极的暗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言:“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走进我们学校,校门左侧的墙上镶的是民乐团演出的一幅大型照,右侧一楼分别是舞蹈室、古筝室、扬琴室、器乐室、音乐一、二室与学生放学等候区相连,在这些功能室及等候区近200平方米的墙上,是各种民族乐器、茶艺、棋谱、名家诗词、书法的浮雕、牛背上吹笛的牧童、弹琴的少女、棋童对弈、梅、兰、竹…….栩栩如生的画面,无不彰显着我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追求。读书廊、橱窗上各类活动板报,都展示了我们骄人的育人成绩。真可谓“学校无闲处,处处皆育人”。
2.家校配合形成共识
“每个孩子都可爱,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这是我校的教育理念,更是我校成立艺术团的培养宗旨。我们通过家长会、开放日、培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我校在艺术教育中取得的成绩,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学校。通过课堂、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素质教育宣传,定期邀请家长观摩孩子的演出,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社团活动效果,分享我们取得的成绩,这一活动取得较好推广普及效应。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民乐产生兴趣,乐于参与;使家长与学校、老师与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取得大家对我们社团活动的支持。
(二)有效的组织管理,完善的社团活动制度
科学完善的管理常规是形成社团特色、风格的保证。作为学校的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工作,校长是领导者,学校的教导处、课题组是学校民乐社团的组织者,体艺科组、各级部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是协作者,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将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这样一种组织结构,有利于明确各自的责任,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从民乐团具体的管理机制入手,制订了《民乐团教师岗位职责》及《民乐团学员行为守则》,使民乐团的管理更规范有序。民乐团指挥及每个乐器组辅导老师除了具体技术指导,更要承担起对学生社团日常管理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各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推动民乐社团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以保证民乐特色发展的连续性,管理有章可循,使特色建设不至于由于人事的变迁而更改。比如激励制度有每学年评选民乐团的优秀学员;在国旗下讲话时颁奖;优秀学员在乐团内交流学习心得;还有对教师工作成绩的奖励等。
(三)积极开发民乐校本特色课程
“开发”是指从课程目标的拟订、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到课程的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目前没有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民乐教材,社团活动大多不能完全按照教程实施教学。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我们民乐团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已有的民乐教科书,整理改编了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二胡、琵琶、中阮、扬琴、古筝、笛子、大提琴等7本民乐校本教材(适合初学者用)。我们把成立至今民乐团演奏过的合奏曲总谱整理成《民乐团大型合奏曲集》,并制作了《民乐团大型合奏DVD曲集》、《专题汇报演出DVD光盘》,以及《民乐团教师、学员、家长交流心得文集》,使民族音乐的学习、演奏极具学校特色。
(四)落实校本课程实施
1.“普及”促“优选”,相得益彰。一直以来我们做到把握音乐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注重日常的音乐课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另外每天下午全校性的大课间活动一起跳韵律操;每星期四由音乐老师和学生主持的30分钟《歌声遍校园》活动,向师生推荐更多更丰富多元的课外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都是学校艺术教育有益的补充,多种的常规制度的保证,使得我校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也为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民乐团的选拔培养了好苗子。民乐团采取自由报名形式,通过民乐团的考核后,成为民乐团的预备梯队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甄选出艺术素质较好的学生成为正式队员。乐团每两年招一批新队员,各位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练做到“四个落实”和“二有”,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二有”即每学期有活动计划,期末有活动总结。此外,根据乐团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寒暑假,乐团都要进行常规集训一个星期或十天左右。根据各梯队水平排练大合奏或小合奏曲,每年乐团至少有一个新排练的具备舞台演出水平的作品。这些都是提高乐团专业艺术水平的有力保证。
2.“外力”携“内力”,合力共赢。搞好民乐团,教师是关键。由于我们民乐团乐器种类较多,我校有五位音乐老师,受校本师资专业结构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训练的需要。所以我们采用双向指导制,即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训练工作。一方面我们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长期外聘几位有较高专业造诣的,在本地艺术界较有名望的老师来我校任教,以保证我校民乐团的同学能在名师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家长送孩子到本地区较有名望的艺术培训场所去进行个别训练。这样小组与个别课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个体训练与乐团集体合奏训练相结合,取得很好的效果。每个乐器组都有部分同学在这种双轨制的培训下脱颖而出,成为乐队的主力,在各类集体、单项比赛中成绩显著。
3.“展示”与“交流”,提升自我。艺术实践是检阅教学及训练的一面镜子和助推器。学校尽量为民乐团学员创造献艺的机会。民乐团积极参与校内及校外的各种文艺活动,每学年艺术团举行一场汇报演出;每年“六一”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我的舞台我精彩”才艺展示活动;同时鼓励队员在节假日积极参与班级、社区活动。此外,学校还组织艺术团的队员走出去,到深圳、东莞、香港等民乐教育先进学校交流演出;不定期组织学员观摩高水平的音乐会;在社团内进行学生学习心得与家长教子心得交流,努力为民乐团学员提供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平台,使学生得到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艺术修养。
4.“教学”兴“教研”,教学相长。如何更好地发挥我校艺术教育的优势,把民乐团建设得更好,使民乐团的建设成为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中对相关专业加强钻研,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提升教育教研水平。2003年起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确立为“小学民乐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究”。此课题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市十一五课题《小学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获广东省创新成果二等奖。民乐社团的建设和活动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实现了由单一的教学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我们民乐团指挥被评为音乐学科带头人、科研先进个人、最佳指挥等,其余的四位也都被评为优秀竞赛辅导员、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民乐团则被评为“优秀学生社团”,实现了社团、老师、学生“三赢”的局面。
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和实施做法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去年我校对全校师生、家长作了一个《发展规划问卷》调查,我校老师的评价是“学校的七色花艺术团风格独特,成绩卓著”、“民乐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家长认为我校的优势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艺术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民乐团成立12年来,参加本地区的比赛一直名列前茅,9届获南海区中小学艺术展演器乐类金奖;4次获佛山市金奖;2次获省一等奖。
民乐社团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一张对外展示的“特色名片”,对本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辐射引领作用。为深化音乐教育,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民乐之花”在校园开得更鲜艳夺目。
(作者单位:佛山南海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