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措并举创特色 促学校内涵发展
多措并举创特色 促学校内涵发展
糜镇明德小学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教育的改革使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发展创新。近年来,在北师大及其项目专家组的引领与指导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积极开展明德项目实验,秉承全人教育理念,针对学校现状,围绕“创学校特色,促内涵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引领教师走上了专业成长之路,从而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理念引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办学思想
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创建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有力保证。一所学校要想更好地发展,办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让”是我们最初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发挥;让学校的每一件设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就是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促进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最好的发展——即“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实现学校的最优化发展。
随着我们糜镇明德小学校训“相信自己,世界因我更美丽!”的诞生,“以人为本,追求自信”的办学理念也随之出台,让学校走出平凡、达到优秀、追求自信。“每个学生都是百分百”,追求学生发展中的自信,“每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追求教师发展中的自信,“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追求学校发展中的自信。伴随教育时代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关注细节,关爱生命,秉承全人教育,让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这一理念也进一步得到了彰显,办学理念的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体现了我们学校发展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把学校、教师、学生作为一种隐含无穷发展潜能的生命型组织来建设,整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发展资源,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精细管理---着力构建科学的运作体系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引进科学、民主激励的管理机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激发师生潜能,构建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实现学校最优化发展的前提。学校先后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干部管理抓“八制”。一是实行干部分工期负责制。干部分工明确,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做到横有一个面(年级组),纵有一条线(学科),蹲点一个班,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二是坚持干部例会制度,及时通报,明确工作思路。三是实行干部工作周记制度,留下工作痕迹。四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坚持班长同班子成员谈心制度,及时沟通,消除误会。六是坚持定期通报学校整体工作制度,人人关心大局。七是建立班子成员工作激励制度,让每位干部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用自身的工作业绩去赢得老师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八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要求每位干部注意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干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撷取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
教师管理抓师德。我校将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学习和开展师德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牢记“一言一行树师表形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誓言,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班主任管理抓规范。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第一责任人,是班级开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校工作的落实者,为此,学校设计了《班主任工作记实簿》、建立了班主任例会制度,引导班主任创建班级发展特色,进一步增强了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行动实践―――重在提升师生的内涵素养
举措一:立足校本开展特色教研,着力提高教师的研教能力。
(一)特色教研——相约星期六
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发挥集体智慧,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张扬个性、进行思维碰撞的平台,也是老师实现自身价值、进行自身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特色教研——“相约星期六”正是为教师搭建的这样一个成长的平台。
1、“常规+主题”式的组织形式,凸显教研活动的特色。
“常规教研带弱师,主题教研促名师”,是学校积极倡导的教研活动形式。常规教研侧重于对单元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和单元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探究,一般由年轻教师来担任主讲,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培养自主备课的能力。主题教研则是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问题的搜集来自教研组老师们的课堂实践,每次活动一个鲜明的主题,一般由组里的名师担任主讲,或解答老师们的问题,或进行专题的讲座,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达到经验共享。
2、“四二五”的教研策略,拓宽教研活动的内容。
我们对年级教研组提出每周要有“四个一”:即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一节研究课、每周一次评课活动、每周一次教学问题研究;教师每天要有“两个一”:即每天提出一个教学问题,每天要有一个教学故事;对学科中心组提出每学期要有“五个一”,即:每学期要择优编辑一册教学反思集、征集一册教学问题及对策集、开展一次教学专题论坛、组织一次信息交流会、召开一次读书心得报告会。
(二)校本培训——周二讲坛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培训活动,每个周二下午,是教师固定的培训时间,内容主要有“新课程理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英语培训”、“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策略培训”等,每项培训都严格组织,严格考试。对各项考核过关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对于不过关的教师提供再培训、补考的机会,直至掌握。力求通过周二讲坛,让教师们全方位的接受再教育,让每位教师都要过好“六个关”:教育观念转变关”、“课程标准关”、“现代教育技术关”、“英语关”、“知识积累关”、“课堂教学艺术关”。
(三)科研先导——小课题大手笔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学发展之路。几年来,注重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教育科研思路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之中,并且通过一个大课题来整合多个小课题的方式,使课题网络化,从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迈上新的平台。提出了“人人有课题,处处皆课题;时时做课题”的要求,让老师们“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做小课题,成大手笔”,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入手,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升为一个个有待解研究的科研课题。
我校现有市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6项,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鉴定推广的实验成果2项等。
举措二:多渠道搭建成长平台,着力提升教师内涵素质。
(一)名师工作室――打造教师成长效应
我校现有名师2人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20多人次获得了县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或举行县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根据我校的名师资源优势,我校将名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动力,本学期,学校建立了“明德名师工作室”,制定了名师工作室职责,按照“学理论、研教法、搞课题、出成果、带新人”的策略,着力造就一支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有影响的高层次名师队伍。
(二)青年教师联谊――开辟教师成长新天地
我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近15人,近全校教师的二分之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给学校工作注入了青春和活力,但同时也因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长,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清楚地知道: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于此,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多渠道磨课——彰显课堂教学智慧
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学生的发展也在课堂。高效课堂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看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通过以下渠道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继续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组织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大赛。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通过强化学科基本功训练和教学技能大赛,使每位教师都能练就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独立设计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制作一个合格的多媒体课件;上好一堂学生满意的课;写出一篇质量上承的教学论文。学校将制定措施,层层落实,使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2、开展多项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人文课堂”的营造是我校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课堂理念--由知识本位转向人文关怀,营造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气氛。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互相交流的平台。
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先后多次组织老师们赴外地听课学习,每次都达十多人次,多年来坚持,已成习惯。我们多次邀请教育专家、教学骨干来校做报告,讲课,让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感受窗外世界的精彩。每次外出学习活动后,我们都要组织写心得体会,开外出学习汇报课,让更多的老师分享学习的成果。
二是通过“会诊课堂”,直接为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范本。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多种多样的课例研究活动:“展示课”,“汇报课”等。每次开课后听课教师都要认真分析课堂的得与失,从自己的看课角度,“诊断”课堂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出改进的建议;讲课教师通过查阅老师们听课稿,结合自己上课的情况,“自诊”需要改正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措施。“会诊课堂”让老师们从正反两方面汲取了不同执教者的经验、教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飞速提高。
几年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有效的措施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多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人次各类讲课比赛一等奖或举行区级公开示范课。
举措三:探索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那么就应该把学校构建成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成为孩子们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在读写工程上做文章。我们一是加强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将阅读指导课与写字课分开,单周上写字课,双周上阅读指导课。每天安排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有教师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体”。学校从写字姿势、卷面整洁、字体的美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二是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进行“金色童年美文欣赏”,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书。进行诵读古诗的实验。重点推出“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主要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三是语文、数学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小主持人比赛等,促进学生成长。
2、搭建个性化的活动平台
一是左手创造美:给想象力插上翅膀。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善于想象的精神。二是百项收藏:拓展学生知识的空间。学生在对物品的收藏过程中,通过撰写收藏故事,了解物品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用创造性的眼光展望物品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到科学事物是不断发展创新的。三是小课题研究:点燃孩子创造的火花。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强的问题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最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交流、合作、探索能力,小课题的内容选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或儿童关注的感兴趣的问题。如:环保问题“失去的绿色”“同在一片蓝天下”等等。四是阳光体育:让学生阳光、运动、健康、快乐。学校充分利用阳光体育课,组织近六百名孩子在操场上进行搭肩蹦蹦跳,孩子们高声喊着号子,伴着统一的节奏,快乐的跳跃前进。再就是充分利用校园的场地边角、空地等,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加拔河、健美操、集体舞等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程,让体育活动融入了学生日常生活,把单调的课堂变成了优美生动活泼趣味园,真正达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目的。
3、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措施
一是鼓励教师创特、班级创特、学生创特。根据师生和班级的自身优势,在某一方面做出尝试,根据成效学校予以推广。如最早在五年级尝试的经典诵读接力,不仅在我校推广,还通过糜镇文教这一平台推介到兄弟学校;另外,三年级二班开展的“写好中国字”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通过多种单项奖励来鼓励教师。每年的开学初,学校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表彰大会,从教学成绩、教学业务、班级管理、公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表彰,使教师各项工作从不同的方面得到认可,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信心。三是建立特长生、学困生档案,进行质量跟踪检测。四是推广使用教师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五是采用“鼓励特长、全面评价”的措施,期末通过下家庭通知书的形式,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最终落脚到我们的学校的校训:相信自己,世界因我更美丽!几年的努力,我们走过了一段辉煌的道路,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还靠我们去创造,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为我们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多措并举 创体育特色
多措并举 创体育特色
——江陵实验高中体育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近年来,为响应“十二五”规划的人才战略和发展规划,扩大我校办学优势,打造品牌教育,我校逐渐提升办学理念和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呈现出“以体育健体,以体育练能,以体育促智,以体育育人,”的良好发展态势。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体育工作之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加强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
1、学校基本概况
江陵县实验高级中学是由原江陵县熊河中学2010年搬迁重建的一所全新的现代化高中学校。位于江陵城区江陵大道,毗邻荆江大堤,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近1个亿,在校师生近2200人,拥有35个教学班级。己建成2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5栋标准现代的学生公寓,1栋可同时容纳3000师生就餐的学府食堂,还建有校园超市、室内羽毛球场、学生澡堂、医务室、校园宽带网、多媒体设备、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6个标准塑胶篮球场、1 个400米标准塑胶环形运动场,教学实验实习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另有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特级教师公寓及其他配套设施正在筹建中。
学校以“崇德 尚志 博学 创新”为校训,本着“办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年轻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5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中学一级教师8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县级骨干教师36人,学科带头人24人,县十佳教师1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2、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目标明确
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体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自2010年学校搬迁以来,学校专门制定了创体育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列入了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划出固定经费,保证设施和活动经费到位。
3、“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健康第一”是我们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我们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已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师生的各项体育活动之中。大课间活动师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节精彩纷呈,春秋运动会上师生争先恐后地报名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都是“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师生心中的行为体现。
二、舍得投入,创造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1.器材充足,场地规范,条件完善
搬迁以来,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田径场,6个塑胶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12片,室内体操房1间,健身操室1间等运动场地;拥有10张室外以及3张乒乓球场,跳高架、跳高海绵垫、杠铃、标枪、铅球和训练专用的橡皮带等体育器材,200亩的占地面积和错落有序的校舍布局有利于我校定向运动的开展,并能同时容纳全校2200名学生进行课间健身活动。这些运动场地与器材为我校田径等项目的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费充足,训练正常,财力保障
两年里,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约4万,其中运动队经费约2万。专项体育经费,能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学校将运动队训练列入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之中,组建田径、篮球等运动代表队,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训练时间、地点、人员和器材等落实到位。运动队训练时间分课余训练(每周6次,每次60—90分钟)和假期集训、比赛40天。
同时,为了调动体育教师从事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不仅将体育教师带队及课余训练计入教师工作量中,而且还纳入到学校考核奖励方案中,与学校绩效挂钩,出台体育教师考核办法,每学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提高。
三、加强管理,培训队伍,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校体育教研组共有4名体育专职教师,全部为中共党员,学历职称全部合格,其中高级教师1名,研究生学历教师1名,中学一级教师2名;先后获得省先进个人,荆州市优秀青年教师,江陵县名教师,江陵县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体育教学效果优良,先后获得荆州市体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荆州市体育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江陵县体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荣誉。组织全市、区级公开课,大型体育教研活动达到10余次。3人被授予江陵县 “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学校连续两年夺取县中学生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多次被评选为县“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在高考中,每年为高等院校输送一批专业选手,近年来向高校输送了百余名优秀体育生。
四、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切实提高全民运动水平
1、开齐开足体育课程
我们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才能健康生活一辈子。同时,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2、课间操动作整齐优美,形式活泼
我们学校的课间操,在全体体育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政教处大力配合指导下,从集合站队,到做操的每一个拍节,以及做操结束后的队形编排都经过了体育组教师的精心编排。通过做课间操,逐步演绎成一种特色文化,铸就学生团队精神,为我校人文德育注入深刻的内涵。
3、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将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全校师生真正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刻地贯彻在学校日常的体育工作中。同学们在大课间活动里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序、精彩的开展,项目丰富多样,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等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4.校园体育节精彩纷呈,展示了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为了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提高教师、学生的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我们一方面注重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认识到体育工作的意义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另一方面,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校园体育健身节活动。学生们在篮球、乒乓球、拔河、队列、长跑、田径运动会等比赛中,锻炼了耐力,培养了毅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竞技水平,而运动会上师生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努力拼搏,你追我赶,体现了和谐、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
五、成效明显,捷报频传,体育活动硕果累累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体育教师业务精干,科学训练,学校体育运动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近年来,我校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既凸显整体实力,同事重视体育尖子培养。每名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具体负责专业项目的运动训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确保训练得有效性、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对此工作做到长抓不懈,从而形成我校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使他们在大型比赛中脱颖而出,近几年参加县、市田径运动会,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下面注明近年来学校体育运动或者活动的荣誉)
回顾往昔,我们深知成绩只能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如何使我校整体体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并立足实践的目标。未来的路还很长,不管此次申报是否成功,我们都将坚持扎实工作,再创佳绩,使我校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
第三篇:多措并举促均衡,全面推进创优质
多措并举促均衡,全面推进创优质
xx县教育局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加快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摆上重中之重地位,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强均衡发展保障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县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达到省定标准并足额落实。
1、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我县认真遵守有关教育经费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并多方筹资增加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使“三增长一优先”得到落实,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小学从230元提高到350元,初中从330元提高到450元,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率为100%,全部由公办学校接收,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同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会计结算中心,有效地增强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2、解除教育负债的沉重包袱。创建教育强县期间,我县提出了“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全县学校基本举债发展,到2007年全县学校共负债4.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1.7亿元,巨额债务使得教育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化解债务,我县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还债,到2010年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全部化解,长期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解除。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从实际出发,坚持扩大办学规模与兼顾学生就近入学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新格局。
1、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巨大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xx和xx两个街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中小学,xx街道的几所龙头学校生源爆满,招生压力不堪重负,而且学校基本局促于xx街道的中心区块,占地面积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2007年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城区校网调整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如今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完成了迁建工程,xx四小迁建工程正着手建设,xx街道中小学建设用地已编入南区总体开发规划,xx中学的扩建征地任务也已基本完成。
2、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城区学校相反,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办学水平低,发展相对滞后,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县积极整合学校资源,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镇所在地集中”的要求,精心规划农村学校布局,稳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对规模小、水平低的学校进行合理撤并,对人口分散、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的山区建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不便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撤并小学19所,初中5所,整体搬迁学校4所,新建学校2所,征地扩建学校4所。目前,全县农村地区校网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办学环境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通过中小学校舍的改造、校园环境的美化,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如2009年对全县80余所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墙面、地面、灶面、天花
板改造,并统一配置冰箱、冷柜、消毒柜和留样柜,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饮食环境。目前,我县农村学校硬件配置情况总体好于城区学校,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二是启动了中小学校安工程,整合相关资金,对全县学校校舍进行排查,对抗震加固、迁移避险的校舍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县29个D类危房已全部处理,加固并重建建筑物达到82处,改造面积为5.2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44.3%,防雷设施改造面积达到32681平方米,更新了2600只灭火器,增强了校园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了259个标准化实验室、1221个多媒体教室、106个阅览室(包含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面积达到19901平方米,图书1230744册,电子图书28158册,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特别是农村学校设施的完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师资配置均衡
均衡师资力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城乡教育的差距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县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实行“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一是补充师资优先。近年来,我县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新录取的教师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不断补充了新的师资。二是评先评优优先。在评选各类先进时,尽量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或者实行农村教师单列评选。三是培训学习优先。在选派教师进修培训时,农村教师优先。
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采用“一年见习,二年适应,三年发展”的培养模式,即新分配的农村教师先在城区或平原乡镇的龙头学校挂职锻炼一年,跟骨干教师结对,期满后回原学校任教,2009年xx市教育局将这一办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实行严格的支教制度,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城区教师必须有1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评上省市教坛新秀或名教师的必须每年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设
立专项培训资金,鼓励教师、校长积极参加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校长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校长的管理素质,促进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领雁工程等,通过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作用,加快了我县教师特别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10年我县还设立了“xx县总商会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优秀教师的评选,每人奖励1万元,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激励成长平台。
3、有效保障教师待遇。在中小学积极稳妥地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确保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同时,为稳定教师队伍,鼓励农村教师长期扎根于农村教育,我县对农村及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农村津贴和特殊津贴。另外,我县还实施了“山区教师安居工程”,2008年县政府专门安排了33套经济适用房为长期扎根于山区教师解决住房困难。
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源均衡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我县始终坚持依法入学原则、就近入学原则和免试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采用招生公开制度。
2、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我县在招生政策上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义务教育招生实行先农村后城区的招生制度,并从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划出60%的比例招收“定向生”,定向生的比例农村学校略高于城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择校热的现象。实行倾斜招生,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办学积极性,促进生源的流向均衡,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力促教育公平实施
我县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生人数占据一定比例,为让他们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我县认真实施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同时为解决贫困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困难,我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即将贫困生分为A、B、C三档,A档资助指无父母、无经济收入的孤儿,每月发给小学生160元,初中生180元;B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特别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100元,初中生120元;C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比较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60元,初中生80元。另外,对于患危重病而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一次性发放助疗金2000元至10000元;对于遭受水、火、风等自然灾害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次性发放救助金500元至1000元;对于山区住校生,另赠2公斤重的爱心垫被一条。2010年共支出资助金250余万元,资助面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3%,《教育信息报》、《浙江工人日报》、《xx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2007年针对山区学生周末家校往返困难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县率先开通了27条山区学生接送车专线,后又增设了12条专线,车辆接送费用由教育局补助(每年支出50多万元),学生接送车工作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xx市xx副市长作出了“各地要学习借鉴xx做法”的重要批示。同时我县还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在各校设立助学金,实行关爱工程,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全的助学机制,使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也大力推动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开展。
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努力规范办学行为。我县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拒收学困生和开除学生。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重点班现象”的清理和整治工作,促使学校内部教育发展均衡。实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取消“百分制”的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严禁各校进行公开排名,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切实落实减负措施。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我县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并严格要求各校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
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根据我县山区和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启动了第二轮小班化教学改革,去年我县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轮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县。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利用得天独厚的xxx文化,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如xx四小的武术、xx三小的围棋、xx小学的书法享有盛名,近两年来xx中学的拉丁舞,xx中学的太极拳、xx小学的古筝和武术操、xx小学的街舞也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城区学校的特色办学越来越成熟,农村学校也着力发展,城乡教育均向内涵发展跨越,素质教育在我县得到很好贯彻。
八、科学改革评价制度,增强自主发展活力
当前我县教育已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提升教育内涵、培植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广大学校突破办学低水平徘徊、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必然选择。过去,对同类学校使用同一套评估指标的评价制度,已严重束缚了学校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为正视不同学校不同阶段发展的差异,关注学校的动态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县根据省厅的文件和xx市发展性评价现场会精神,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县实行学校发展性评价,认真制定了学校发展性评价纲要、操作办法和评分细则。各学校认真贯彻《关于试行发展性评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智慧,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并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认真选取自选项目,培育学校发展特色。通过几年的试行,证明了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增强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县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城区校网布局不够合理、教师专业水平亟
待提升、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今后,我县将统筹规划,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向纵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早日争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
第四篇:多措并举促课改
多措并举促课改
自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以来,在认真贯彻落实教科院提出的“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柴沟小学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研究分析,领会精神,成立了课堂教学改进行动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螺旋式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实施方案》、《“周清月结”实施方案》、《“堂堂清反馈矫正进课堂”实施方案》、《“教、学、导、清案”实施方案》等多项课堂教学改进措施,齐头并进,共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开展螺旋式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我校立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四个核心要素: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删除无效教学环节;落实用真问题组织教学;讲练结合;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进课堂四个方面,制定了螺旋式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实施方案。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以“示范—提高—达标—再示范—再提高—再达标”的螺旋式推进的方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都有新的起色。
通过校长、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定期不定期的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把脉诊断,寻找课堂教学中症结所在,研讨改进办法,然后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举行示范观摩课,引领部分相对薄弱的学科和教师;教师在示范观摩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举行提高课;在示范课和提高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改进形动的基本要求,再举行达标课;在此基础上,根据教科院的课堂改进行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再次举行示范课、提高课和达标课,这样,每一个学期一个台阶,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堂堂清反馈矫正进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留死角 为深入落实“减少讲授时间,精讲多练,善导精练,当堂反馈”,切实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制定了《“堂堂清反馈矫正进课堂”实施方案》。为此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必须提前准备好“堂堂清检测”题,“堂堂清检测”主要是针对重难点设计恰当的练习,将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要点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教师及进了解到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生检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错题,我们实施了“反馈矫正进课堂”。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检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错题进行剖析、讲解,讲完后教师再进行错题检测,这样通过实施反馈矫正进课堂,真正达到学生全面掌握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周清月结”及时做到查缺补漏
在学校开展“螺旋式课堂教学改进”和“堂堂清反馈矫正”的基础上,学校又制定了《“周清月结”实施方案》,来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效果。学校规定每周四上午课间操时间,由分管领导和级部主任负责,研讨周周清试题的范围、进度、内容和模式,把本周所学的知识作为重点,以前的内容要有所涉及,并确定命题人,负责好检测试题的命题。学校每周一上午做为周周清日,具体由教导处协调各级部进行,周周清试题在周二前批完,各教师要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及时弥补,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检测。
“月结”就是在周周清的基础上,把本月所学的知识作为重点,针对本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在周周清中存在的问题,来研讨“月结”试题的范围、进度、内容和模式,确定命题人,负责好检测试题的命题。检测后各教师要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及时弥补。
这样,通过“一堂一检测,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的模式,不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真正做到了查缺补漏。
四、结合《“教、学、导、清案”实施方案》,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校通过《“教、学、导、清案”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学校经过研究确定出了“自主互助学习型”的教学流程:导入课题,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教学导清案自学———小组交流———课堂讨论———教师归纳精讲———堂堂清检测———反馈矫正。
然后学校确定好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同时将学生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同时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教师首先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的教学流程,编写所教内容教学导清案,每生一份,学生根据教学导清案,先自学,再小组讨论,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再课堂交流,之后,就是堂堂清达标,然后教师精讲点拨,最后反馈矫正。
实验班级实验一段时间,基本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后,由学校分教研组、分学科举行全校示范课,全校同学科教师认真观摩。观摩后,各教师根据各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自行备课,并将备课交教研组研讨、修改最后定出教师的个案,举行达标课,不达标的教师再次研讨、再次备课,直至达标,同时其他教师结合螺旋式课堂教学改进的流程依次推进,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工程,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综合实施,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授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一学期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多措并举促安全生产
多措并举促安全生产
随着网改的结束,新技术新设备在电网系统中的日益应用,对管理和运行人员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继续停留在以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上,不立足本职学习新设备性能,参数及新技术,不熟悉各种规程制度要求,就不能胜任当前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如何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才能在工作中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确保我局生产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从“我”做起保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运行人员应熟练掌握《安规》、《现场运行规程》等内容,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从“我”做起,互相监护、互相提示、互相指正,对自己的习惯性违章要有正确认识,坚决杜绝;对别人的违章现象要及时发现和制止。
要组织认真学习分析安全事故和原因,汲取经验,变他人之“履”为自己之“鉴”,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大力开展反违章反事故活动,宣传安全生产法,配合“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真正实现“三级控制”。
二、落实各项规程制度,向制度要安全。规程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各项规程制度的落实情况,奖罚制度落实不到位,都对正常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现场运行人员,更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程制度执行,确保安全生产。
任何违规违纪和事故责任人均应按照“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精神处理。对于那些擅离职守,工作期间喝酒误事,违反劳动生产纪律的人员,及时制止或者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就是要按严格照章办事。对事故要控制源头,查清原因和责任,并重奖重罚。在班站长带领下,组织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各项规程制度,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终“先进个人”考核评比活动中去。每年各站的先进工作者上报,采取“择优而选”的方法,不一定达到每站一人的名额分配。上报先进者的同时,要附带推选理由,先进事迹,群众意见等书面材料,还可以在全局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三、认真贯彻落实师徒制。目前,有很多青工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后,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不能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老同志老师傅,无论从业务知识、技能水平上来,还是实际工作经验上来说,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可以从书本上能够学来的。假如青工好学,愿意虚心请教老师傅,而老同志老师傅又肯交流传授,那么对于青工自身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很多人由于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不愿虚心请教他人,当自学时遇到“拦路虎”时,自己又无法理解,最后置之不管,不了了之。长期下来,厌学,不学的情绪滋长,造成对待工作学习犹如和尚撞钟——撞一天是一天。
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师徒制的优良传统。开展师带徒的活动,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水平,签订不同内容,要求规定时间完成,对没有完成合同书的师徒都要进行处罚。因为合同书的建立,使师徒双方就都有了一定的义务和权利。教与学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根据每年各个站所人员整体水平考核评比中,对那些取得良好成绩、进步最快的师徒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就会激励师徒双方的教和学的积极性,我局实现学习工作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坚持稳扎稳打,长期积累,逐渐实现我局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向技术培训要绩效。近几年来,我局对于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做出了很大努力,先后派出多数职工参加省公司、渭南工委和县局组织的培训班,但是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收效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培训所学东西,回来后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没有与同事交流讨论,没有虚心去请教他人,久而久之,不了了之。所以,在参加培训的同时,在班组内开展小范围的多种形式的现场技术培训活动,关键在于落实,所有的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让运行人员及时、正确掌握新设备的特性,动作过程和运行注意事项等。培训要持之以恒,不能脱节。运行人员要自我加压,在值班期间,主动向抢修、实验、保护人员虚心请教,主动了解和弄懂设备运行中的问题。
五、通过技术比武活动提高技能水平。在省公司、工委和县局举行“岗位技术比武”和“反事故演习活动”中,提高运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贯彻落实由基层开始进行竞争选拔,采取成绩与岗位挂钩的方法,激励运行人员努力学习,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要对那些不愿意学,厌学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并要报单位备案,对于多次成绩差的人员要做出更严厉的处罚。这样,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
六、定期开展“优秀岗位能手”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定期考核评比。由全体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比,选出优胜者和最差者,并上报局管理部门,备案存档。根据重奖重罚的原则,奖励先进,颁发“优秀岗位能手”荣誉流动红旗和经济奖励;严厉惩处违规违纪、不求上进的人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提高运行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目的。
七、鼓励运行人员参加技能鉴定,加大考核力度。要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实现“一人多岗”的值班能力。实行公平竞争机制,每年一次综合考试,按照综合成绩,决定每年的工作岗位,使运行人员有一种危机感,要让大家感到不学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要长期坚持不懈,坚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八、签订绩效合同,建立“平衡计分卡”,实施绩效与薪金挂钩。根据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绩效计划以绩效合同形式签订,根据绩效合同进行考评。职工能否做好工作,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即“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建立“平衡计分卡”,各个站所如实填写,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首先,职工进行自评,自评成绩不影响总分;然后由所在班站所组织考评小组,公开民主地进行考评;最后上报单位,由单位组织复核考评。工作绩效评价是企业对所属职工一年来工作的总体评价,是奖勤罚懒的一种手段。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不但能为职工指明努力方向,而且还可以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局的整体绩效。因此,基层领导要对每一个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反馈,要对优秀职工进行表彰,对较差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不足。另外,实行绩效奖金与工作业绩紧密挂钩,个人绩效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