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三历史复课技巧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三历史复课技巧
黄河中学 鲁 强
如何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工作,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是我们高三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高考应考的能力,进行有效教学,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最终取得高考的好成绩。下面就提高高三历史复课效率的技巧谈一些看法。
一、充分吃透《课标》《大纲》《考试说明》 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应该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但也不能随意发挥,总要有所依据,也就是要立足《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另外就是要认真地研究实行新课标以来陕西省及其它新课改地区的历年高考真题;从中分类整理每一个模块的重要知识点和高考常考点,以及命题方向和设问技巧;另外在平时上课时还需重视课文中出现的图片及小字部分。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甚至做无用功,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觉得这是高三老师的教学前提和必备素养。
新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单要掌握记忆能力,还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我们非常重视第一轮的复习,尽量挖掘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力求讲清讲透,分析到位,且经常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史实,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基本技能,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利用课堂通过典型题例来逐步培养。在最后一个月中指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考纲。
二、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要求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切忌囫囵吞枣。而是首先要求学生熟悉或记住教材单元的知识点目录,弄懂文中的每一个历史概念 理清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主要线索,区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自己整理每课的、每单元的知识结构.对三本必修中的重点,难点,盲点 ,易错易混点等进行总结与分类,分析原因,并逐一解决,不要留下任何漏洞。否则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学生就会跟不上,不知所云.此外还要整合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时间的话,有必要整理一下教材中涉及到的广东地方史的相关知识点,便于在目前命题注重历史情景的情况下学生少丢分。这也不是要求教师平时面面俱到,没有主次等,而是要做到知识点之间,必修和选修之间的有机的统一。就近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我们也编制了按章节排列的知识体系图表,按专题排列的知识体系图表,不过这些都是填空型的,在一章复习前或后,一个专题的复习前或后,让学生填写,有利于梳理开始遗忘的知识体系和对帮助学生将散乱的知识整理归类。
三、熟练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对高三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是必备素质,而且还要熟练的运用。目前的历史高考题型主要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关于历史单选题,目前的高考主要是以材料情景题为主,另有部分图表题和组合式题型。关于选择题的方法,如果查资料真是林林总总,很复杂,学生也看不懂,老师也弄不清。作为老师我觉得一定要言简意赅,抓住解答选择题的核心和要害。我就从各种方法中提炼其精华。总结为找中心词和限定语。中心词是问什么,限定语是怎么问。所以只要做选择题,就要求学生首先找出题干的中心词和限定语。中心词一般在题干的后面,比较好找,但那些限定语往往比较复杂,特别要注意多重限定,并把它圈起来。这样就能够避免因粗心而丢分,就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学生的解题热情。这一方法只要学生掌握后,往往屡试不爽。至于图表型关键是要弄清文字的提示和数据的变化情况。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全部看完所有的选项才选答案。
对于非选择题而言,重在审题和规范。在高考中一般表现为两道大题,每题三到四个小题,每个小题一般都有两到三个小问。做大题最忌讳的就是审题错误或粗心导致漏问。一般我要求学生采用“三步走战略”:一是看问题,弄清有几问,每一问问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看材料;三是把材料和问题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写出提示语,并做到序号化和条理化,字迹工整,这一步切忌脱离材料,答非所问。另外就是根据分值的大小安排答题内容的多少。
当然,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的运用答题方法,需要一个不断练习和强化的过程。在答题过程中,找到题感又是更高一个层次。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一种默契。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毋庸讳言,不管老师教得再好,最终都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因为最终参加高考的是学生,所以必须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能。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比较辛苦,越到后来就越轻松。往往会形成一种老师越教越想教,学生越学越想学的良好局面。于是,教师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板书设计合理,充分体现学科的主干知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时力求让学生做到多思考,有层次的去掌握知识,有规律的去学习。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要达到不看课本和笔记都能基本回忆出主要内容。还要求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高效的练习量。每周自己动手进行一次知识小结等。这些措施重在坚持,才会稳定和有效。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引导学生先要学会计划,做好时间与内容的阶段性复习安排(可列表格),备课组也在每次的阶段考试或质检前都统一印发复习计划表(明确每天复习的每个知识点);在落实课本知识时不能赶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解剖教材,从纲到目、到每个段落和每层意思,提炼要点,理解记忆,同时及时联想,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推理的方法把教材知识连成整体,构建知识体系,并注意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结论性语言的分析,从分析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督促学生课外做些知识点的归类和整理,这样既会加深记忆,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并容易发现一些历史规律。
五、建议
1、题目训练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讲评要及时、全面。在讲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存在问题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上,要特别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与指导。
2、系统归纳知识体系,侧重放在小专题上,以话题作为复习归纳的切入点。
3、避免学科之间的内耗,合理安排文综三科的作业量和读书时间,避免采用各种手段占用学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关注新课程,研究新教材,接受新课程理念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科复习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只有做到教与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只有做到紧抓考纲,夯实基础,抓住主干,理清线索;科学备考;坚持不懈,认真总结,勤思考,多反思,因材施教才能使高三的历史备考更加有效,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三历史 复课技巧
学校:黄河中学 姓名:鲁强 时间:2011年12月
第二篇:高三历史复课汇报
高三语文学科复课工作汇报
澄合矿务局高级中学 白菁囡
高三历史学科复课工作汇报
澄合矿务局高中高三历史复习思路大致分为两轮,每一轮复习的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不同。现就我校高三历史学科二轮复课的基本情况做一汇报。
(一)全县市一模检测以后我校历史学科存在问题、复课新举措。
从全县文化课检测成绩看,我校历史学科不怎么理想,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差距大。而且我校历史单科第一名83分,但其他学生基本在60分以上多一点,说明高分没有突破,绝大多学生分数还偏低。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基于对我校历史复课过程中所暴露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我校实际,在全县一模检测结束以后,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复课进度,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有时分项检测,了解学生对近期复课知识掌握情况;有时综合检测,了解学生对前期复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6、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学习历史中来。
(二)我校历史学科高三复课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近期的复课情况来看,我校历史学科高三复课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第一、研究高考试题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很够。
第二、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现阶段考试中出现了基本知识的错误,大多选择题,看似简单,基本是教材上的,但学生掌握不牢,导致错误百出,得分不高。
第三、引导学生落实基础,进而转化为能力也是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
希望本学期能更好完成高三备考工作,以较好的成绩回报学校对我们的关怀和信任。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组别:高一历史
作者:**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示范性,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授作者,更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融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断进行课程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德育
历史教学
本学期以来,本人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以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为动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一年来,我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党员学习,认真做好政治笔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服从组织分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严格按照作息上下班,团结同志,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把关爱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作自己德育工作的终结点。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以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主体参与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纲,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参与公开课讲评和优质课评比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讲。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的教学成绩和其他班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认真的总结反思,我把原因归结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抽取学生检查或听写知识点的过程中,有学生蒙混过关,掌握不牢;
3.对后进生说服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他们的关注,但是没有时时抓在手上,使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心里,学习积极性不高。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过收获,也有过失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力争佳绩,努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许多教材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以及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这次研讨会的经验说明,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这一点尤其重要,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
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思考
一、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在实然的教学目标与应然的教学目的之间,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策略作为中介的。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策略层面上更趋近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亦应切合这些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专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课余时间,以课堂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学生就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缺点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
思考
二、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历史人物是历史构成的要素,学生们日常的历史学习往往以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较为缺乏。在实施历史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较为全面地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往往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如武则天、雍正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以便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历史事件。角色扮演者的表演一定要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可就表演者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角色扮演与评析过程同样重要,表演者和评析者都可对自己的学习最终以文字形式总结。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理解、想象力的空间,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虚拟现实的体验。缺点是这种学习方式受时间和资料来源的局限,也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不可提出超出学生能力的过分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单独安排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可以尝试在充分预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中的即兴表演。比如,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学生们可以分组扮演维新派的代表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事件中的历史人物。
第五篇:高三复课交流材料
高三复习工作交流材料
李芝侠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高三一年脚打后脑勺的忙碌因为学生高考的结束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这一年的教学,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经过这一年的历练我成长了不少。总结我成长的关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高三的教学,看起来仅仅一年,实质上它是至少三年的辛苦,所以可以说我一直热爱这份工作,因此在我的工作中,不论是几年级的课,我一直在思想上特别重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因此我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另一方面,我深知高三学生要面对的是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有着很大的责任和使命,我要使他们考出最好的成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我一刻不敢怠慢,也因此促进了我的不断学习。
二、在教学上,潜心提高业务水平
首先,是制定严密的备考计划。高三地理刚一开始复习,就制定了备考计划,从大处着眼:高三的复习一共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其任务是复习考点,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同时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要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的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只有计划得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明确目标、有条不紊。
2,积极参加血线安排的各种高考研讨会。3,认真备课,对每节课做到心中有数。
高三教学工作备课,要备知识,备学情、备知识体系、备习题、备学生答题能力提升。面对着一个问题,我始终感觉“有准备的老师,就能带出每节课有收获的学生”,为此,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会认真准备,就拿讲习题来说,我总要提前做三遍,一是自己做,抓考点知识点;二是总结做题方法;三是看怎么给学生讲简单易懂、易学、已转化成学生的能力。
4,抓课堂教学,从小处着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不断探索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第一轮“打基础”的备考工作中,根据学生基础差、学习效率低的情况,采用由慢渐快的复习模式。对于课本知识的复习有时往往要像讲新课一样重讲一遍,强化基础,再进行复习、测试、总结、拓展,形成知识体系。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老师也最辛苦。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知识串讲,使学生在明确知识来龙去脉的同时,形成坚实的知识网络;⑵知识对比,可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⑶习题练习和讲解,注重审题过程的思维再现和对答题方法的讲解。
如讲评课首先要注意讲评课的时效性,及时讲评。一般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天,否则学生就会把试卷内容忘记。其次,充分做好试卷的分析统计工作。如,最高分是多少,有哪些学生考得不好,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各个题型的得分率。通过批改试卷,把学生的错误逐一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解答得比较好,哪些问题答得不太好,哪些问题答得很差。再次,讲评要讲究讲评方法。切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什么问题都讲,不要把个别学生的问题拿到全班上讲,以免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讲评课的重点应当集中在学生出错率高,问题相对集中的题目。讲评时,要给学生解题思路,而不是就题论题。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出这道题的意图。要使学生会一题,懂一类,收到举一反三的实效。讲评试卷往往显得单调、枯燥。因而,不能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可以在讲评的过程中,把学生在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及普遍性的问题都列举出来,写在黑板上,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解决,这样做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同时能提高他们课上的积极性,也可以让会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解,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讲的同学更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同时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也得以互动。可以说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最后,注意讲评后的巩固工作,讲评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
5、激发学生的热情,注重提高学生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要不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在电脑上快速拼出中国地图,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一轮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图、会读图,从而使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推理与空间分析的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后的提问让学生复述,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在建立知识网络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尽可能多的使学生领悟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在二轮复习中,结合专题,练习高考题型,使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同时强化审题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多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综合解决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下的高考所要求和强调的。查找近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其所选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甚至一些热点话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停留在讲知识、讲课本的浅层面上,必须要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实际运用,准确适当地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加以整合,关注身边的地理事件,给学生呈现新鲜的知识外延。通过三轮复习,教师要尤其注意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
6、关注学生学习反馈,调整教学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而这种反馈往往来源于平时的问卷调查、作业和测试。尤其是针对作业,教师要每天认真批改,只有教师认真,学生才不敢马虎怠慢,进而能督促学生进步。
7、坚持不懈抓知识点的识记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再加上高中地理必修部分3本教材,初中区域地理部分4本教材,涉及自然、人文、区域三大范围,使得知识点量大、繁杂,有些知识点难度高,因此小考必须跟上,而且要常抓不懈,重要知识点也要尽可能的反复考,避免学生遗忘。
8、在三轮复习时要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不是对一、二轮复习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知识和热点复习后的升华。以《考试说明》作为引领,将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览一遍,梳理考点,把所有知识点串起来,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拆分和重组,围绕着主干知识对“热点”、“区域”等专题进行知识的组合和再加工,形成能帮助解题的知识和能力。
9、个别辅导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尖子生进行个别辅导。因为在大课堂讲题的模式下,极易造成尖子生“吃不饱”,此外,通过课下对尖子生的关注,也会发现有些尖子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因而往往需要老师主动找他们谈话,进行学情分析、通过习题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辅导等,不能等着学生来找,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一年时间里都不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每次考练后,我总会找学生个别辅导,使学生明确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习不盲目、效率高。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上相关的话语,深入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明确不足,帮助他们努力取得进步。
三 在对学生上,热爱、服务于全体学生
热爱这份工作,潜心钻研这份工作,当然离不开自己的工作对象——全体学生,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向来都是公平的关爱、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即允许他没犯错,把学生的每一次错误、每一个陋习都看成是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耐心的教育、感化学生,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做好尖子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稳定学生。学生有问题及时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正向引导,树立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总之,细致的工作架起了我们师生间理解、信任的桥梁。我热爱我的学生们,我热爱我的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