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阅读教案—杨爱玉
《词语接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要求。
要求:一看、二听、三想。
二、揭题,解题。
今天的游戏名字叫词语接龙。会词语接龙吗?请几位同学来试试。
来,读读!像这样上一个词的末尾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这就是词语接龙。
(面包—包子—子女—女人—人口—口头—头痛—痛心—心理—理发——————)
三、分小组比赛,要求观察。
1、小组比赛,引导观察。
2、用上“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心里„„我想到了„„”交流观察。教师酌情板书词,引导学生规范用词,说完整句。
3、小结。
4、评一评:统计每组得分,采访冠军队和名落孙山队。
四、写话。
1、按照如下格式写话。
“开始!”老师一声令下,词语接龙比赛开始了。
2、汇报交流,老师点评。
五、总结。
初步认识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标点符号.2.标点符号有哪些类型呢?
3.能正确使用简单标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些标点符号.到底有些什么呢?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分号,省略号等等!)
二.介绍这些标点符号的简单运用.(1)句号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2)问号疑问句、设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你有困难吗?我不知道吗?知道。有错误难道不应该改正吗?③称呼语放在句末的疑问句,称呼语前用逗号,全句末尾用问号。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3)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调的反问句和祈使句的末尾也用叹号。如:科学的春天来了!世界上哪有没有矛盾的事物!
(4)顿号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如:学会用计算机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运用顿号时要注意:①连用相邻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一天才走了五六里。②并列的分句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今年春天,这个省的沿江地区要完成堤岸加固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③词语并列有不同层次时,不要造成层次混乱。如: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为内容的竞赛。
三.出示练习题.1.你吃饭了吗____
2.妈妈真美呀____
3.我们回家吧____
4.今天____我要去外婆家玩____
5.北京离我们这很远吧____
6.啊____我亲爱的妈妈_____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____
7.小明____要下课了吧____
8.我爱吃苹果____
9.请你不要抽烟____
10.现在九点了____
四.小组合作,完成习题.五.订正习题.六.师总结.《成语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成语。
2、能说出一些简单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师激情导入。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二、新授。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三、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四、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五、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成语故事。
《成语二》教学设计AABB型词语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词语的搭配、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
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和学生完对词语的游戏(对的词语必须是同一类、字数相等的)。
打——裙子——闻了闻——慢吞吞——进进出出——
鲜花盛开——坐井观天——跳来跳去——又大又圆——
美丽的校园——认真地写字——
一、回顾归纳、复习导入
1、回顾词语积累的途径:通过这个学期的学期,我们脑袋瓜里又钻进了许多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哪里来的?(书本上、生活中„„)
2、整体了解词语的简单类型:词语有一个字的、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词语和词语还能组合在一起。
3、走进词语的城堡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
二、创设情境、快乐复习
(一)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
1、显示AABB式的重叠词:许许多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2、指名读词语。
3、回忆AABB式的重叠词的规律。
4、汇报课本里的AABB式的重叠词。
5、汇报课外收集的叠词。
6、如果不用这些叠词,效果会怎样呢?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①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兴地吃起来。
②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8、选择一两个重叠词来说句子。
9、过渡:许许多多的重叠词高高兴兴地走出来欢迎我们,祝我们在词语城堡里快快乐乐玩耍、开开心心学习。
三、小结:有时我们恰当地运用一些重叠词,会使文章语句更加生动,还会起到强调的作用。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积累,而且要学会运用。
“的”、“地”的正确搭配
教学目标:
1、在使用词语的搭配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
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师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现在词语城堡里要举行阅兵式了两列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
二、投影显示词组“的”、“地”的搭配:
仔细地看书可爱的小兔
亲切地告诉温暖的双手
悄悄地跟着翠绿的树苗
紧紧地抱住干净的教室
顺利地过关机灵的猴子
三、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读后发现规律:“的”+名词,“地”+动词
四、师讲解要点。
1.搭配要恰当,否则会出现语病。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搭配,但是“的”和“地”经常混淆。
2、出示平时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对“的”和“地”的错用进行纠正:
▲亲切地笑容
▲甜甜的笑了
3、还有些词语可以搭配不同的“de”字,这就更容易混淆。
五、做练习,让下面机组词语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投影显示):
1、奇怪地眼光
奇怪的问
高兴地心情
高兴的说
师:虽然容易混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不会弄错。学生共同辨析后,在练习纸上做练习题:
2、想一想,填一填
亲切()问不住()点头
亲切()笑容雪白()棉花
()地写字()的水果
()地说()的小路
六、学生汇报展示练习的情况。
七、小结: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教材分析
《夏天的晚霞》《迷人的小河》是《课外阅读》上的两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字优美生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晚霞的美丽和小河的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冬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
2.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四单元——韵味吗?韵味是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
3.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袁鹰感受了枫叶如丹,在张晓风的笔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
4.老师就给你推荐《课外阅读》上的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
二、指导阅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
①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
②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③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
④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
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
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
②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④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
⑤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
⑥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
三、总结
四、拓展推荐
老舍《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春》 何其芳《秋天》
宗璞《紫藤萝瀑布》
〈〈归类识字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词,朗读句子。
(二)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句子中理解词义。能用“整洁”、“漂亮”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纷纷、评比、整洁、盯着”这几个词语的意义学生不容易理解。
(二)用“整洁”一词造句时要符合语言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归类识字
(二)的第5课。咱们比一比,看谁学得好,记得牢。
(二)认读字、词、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先自己读一读书,看谁把这些字、词、句读得正确、流利。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如:××同学把证明的证读成了zh8n。(还有一些后鼻音的字,比如“丁、盯、挡、评、坪、整,也要在评议中正音。)再如:第一句是长句,××同学在读句子时,注意了长句中的停顿,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解重难点词、句。
1.“盯着”
(1)请你读一读句子,想想什么叫“一动不动地盯着”?
如:学生只要答出“一动不动地盯着”。“就是只看着小鱼,心里想着它,别的都不去在意。”这样的意思就行了。
(2)同学们理解得不错,“盯着”就是把视线都集中在一点上。小猫一动不动地盯着小鱼时,它在想些什么呢?
如:小猫在想:我怎样才能吃到美味的金鱼呢?
再如:小猫真想也能跳进鱼缸里和美丽的金鱼一起在水中游来游去。
(3)有语气地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
2.教学“纷纷”。
(1)读句子想想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如:我知道了举手的同学很多,同学们都很爱劳动。
(2)师: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在这表示举手的人很多。
(3)怎样读才能把大家特别爱劳动的语气表现出来呢?
如:大家/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劳动。
3.教学“评比”。
(1)读句子,联系咱们年级的活动,想一想什么是卫生评比?
如:值周生每天到各班检查卫生,给各班打分,看哪个班的卫生好,哪个班的卫生不好,就是卫生评比。
(2)同学们说得很好,评比就是通过比较评定好与坏。
(3)谁能把卫生评比得了第一名的心情读出来?
如:卫生评比/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4.教学“整洁”。
(1)请你读读句子“纪平把房间收拾得很整齐。”
(2)想想什么样的房间才算是整洁呢?
如:东西摆放得很整齐,门窗、地面家具、用品都很干净„„
(3)师:整齐清洁才算是整洁。你们再想想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整洁来形容?
如:教室、车箱、厨房„„
(4)用“整洁”造句。如:我们的教室很整洁。妈妈把厨房收拾得很整洁。
我把自己的小书架收拾得很整洁。(5)有语气地读书上的句子。
(四)自学词、句。
1.读读下列词句,边读边想它们的意思。(1)纪念——这个笔记本留给你做纪念吧!(2)石油——杨华的爸爸是石油工人。(3)挡住——大坝挡住了洪水。(4)漂亮——孔雀的羽毛真漂亮。
(5)露珠——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6)草坪——草坪像一块绿色的地毯。(7)证明——我可以证明小丽没说谎。
2.下面老师出几个练习检验一下哪些同学会自己学习。(1)你得到过纪念品吗,那是什么,从哪儿得到的?
如:我有很多纪念品,我最喜欢那个小足球,它是我过八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2)在正确的意思后面划“√”。(3)你能用“漂亮”造句吗? 如:玉兰花真漂亮。
妈妈送给我一条漂亮的裙子。3.有语气地读读这7个词句。
(五)复习。
1.想一想“纷纷”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如:“雪花纷纷飘落下来。” “同学们纷纷走出会场。”
“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纷纷飘向远方。” 2.读课文。
《归类识字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进一步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并能用来帮助识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纪、分、比、露”的书写要重点指导。“整”的字形要重点教学。
(二)区分“丁——盯、分——纷、坪——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归类识字
(二)的生字。
(二)教学生字。
1.教学“整”
(l)借助拼音读准字形zh7ng,不读zh7n。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整”的?
如:“整”我用结构方法来记,左上中字加三笔:“一”、“丿”、“丶”。右上是四笔反文,下面是正,合起来就是整。
2.教学“比”
(1)看老师板书“比”,注意它的笔顺。
比:
(2)请学生书写“比”。
(3)请你观察它的肩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在练习本上练练。
(4)××同学写得很漂亮,请你到前面来写一写,让大家都向你学。
(5)师生评议,这个“比”哪儿写得好。
如:结构安排得好,“一”写在横虚线上,“”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丿”落笔在中心点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
(6)师:越是笔画少的字越不容易写好,同学们再在本上练练。
(三)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下列生字的音、形、义。看看哪些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字形。
丁、盯、纪、分、纷、油、挡、漂、露、评、坪、证
2.谁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生字?
如:
1)“盯”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盯的意思是一动不动地看,所以左边用“目”表义,右边的“丁”表音,左形右声就念盯。
(2)“油”是液体用三点水表示,“由”和油的音一样,左形右声石油的油。
(3)“纷”左边的纹丝旁表示接二连三的数量很多,右边的分表音。
再如:“挡、漂、露、评、坪、证”都可以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生字表中“分、露、整”的肩架结构,然后在练习本上先试着练一练,看看你能不能写得和书上一样好。(幻灯打出生字“分、露、整”。)
2.就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地加以指导。
(1)你看看这个字哪写得不好看,请你帮助修改好吗?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八字头要分开一些,而且要压在横虚线上。
(2)师:“露”的笔画很多,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上下两部分用横虚线隔开,而且都要写得扁一点。
师:请你上来写给大家看。
(3)师:我请几个同学到前边来写写“整”字,咱们看看谁写得漂亮?
生:××同学的字看上去头重脚轻。××同学把“整”字写得很紧凑。特别是“正”的第一笔写短了才好看。
(4)请同学再在练习本上把这几个字练练。
(五)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并突破难点。
1.读一读看谁记得快。
分开露珠盯着石油
分别露水盯住香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分()丁()评()
纷()盯()坪()
3.选字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
(1)这是丁亮的笔()本。<纪、记>
(2)五星红旗高高()扬。<飘、漂>
(3)老师表扬了张露,批()了李达。<评、平>
4.“纪”哪笔不要写错?如:“”不出头。
如何教学造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造句?
2.造句应该注意些什么内容?
3.让学生初步学会造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二)出示练习:
1.庆祝:——————————————————————。
2.休息:——————————————————————。
3.已经:——————————————————————。
4.优美:——————————————————————。
5.花坛:——————————————————————。
6.告诉:——————————————————————。
7.奇怪:——————————————————————。
8.祖国:——————————————————————。
9.歌曲:——————————————————————。
10.洁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练习,讲解造句的方法.
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四)总结:
最后应提醒同学们的是,造句要自己动脑筋,不要抄书上现成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教学目的:
1.明确什么是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2.把握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种字的特征及区分方法,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构造方面的一种规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汉字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方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三种有规律的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二、讲授新课
(一)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形声字
1.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如:可以通过形旁区别意义。
①楼耧蝼lóu
②篓搂lǒu
2.由不同声旁的字构成 蛐驱岖躯
3.非形声字与形声字构成 克刻课客
练习:从词典中找出一组同音字。
4.同音字的使用规律:同音字由于读音相同,在口语表达中没有什么区别,不用区分。但要把它记录下来,就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同音,这就需要严格区分每一个同音字的意义,经常和什么字一起用。这样才能避免用错写错。
5.出示小黑板,做练习一
(二)形似字
汉字是由点、横、坚、撇、捺、提等笔画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但有些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我们称这些字为形似字。如:
己已巳
折拆析不仅形似,而且意义相近。
区分办法:由于形似字长得像,如果不求甚解,就会念错写错。因此,在读形似字时一定要看准了再读;写的时候特别注意区分。
如:
悼——掉(念)棘——辣(手)舂——春(米)
对成语中的一些字的意思如果了解不透彻,想当然地写出来,也会出错
如火如荼——如火如茶 吹毛求疵——吹毛求庇
做练习二
(三)多音多义字
这类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比如:
盛shâng(茂盛)chãng(盛东西)
弹tán(弹琴)dàn(弹药)
差chā(差别)chà(成绩差)chāi(出差)cī(参差)
注意:
1.认字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只有一个读音,只表示一个意思。如果不是,就要弄清它有几个读音,每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不要弄混淆了。
2.读书遇到这类字,要根据上下文断定它是哪个音,表示哪个意思,这样才能念得对,理解得对。
第二篇:杨爱玉《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老师带来一些题目,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4×3 3×2 5×2 4×5
4×2 5×5 5×3 3×3
3×4 2×2 4×4 5×4
【设计意图:课始设计四组口算练习,既激活学生对2~5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算得不错,相信这节课会学得更棒!
师:瞧,小朋友们在玩木马转转车,一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6人。
师:2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12人。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6+6=12,2个6是12。
师:3次坐多少人呢?4次、5次、6次会算吗?请填写书本第17页的表格。(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
师:坐3次为什么填18呢?30,你是怎么算的?4个6是多少?6个6呢?
生:4个6是24,6个6是36。
师:下面一行的数都与几有关?如果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会学习几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并板书: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1~5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很容易探索出坐的次数和坐的人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这些数都是依次加6,这样设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坐几次就是几个6,为编写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编口诀。
师:1次可以坐6人,1个6是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口诀吗?
生:1个6是6,算式是1×6=6,口诀是一六得六。
师:2次可以坐12人,就是2个6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呢?
生:2个6相加,乘法算式是2×6=12,口诀是二六十二。
师:3个6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对照表格,写完的小朋友可以同桌相互说一说。(小组交流:4个6相加,5个6相加,6个6相加)
生1:3个6相加,算式是3×6=18,口诀是三六十八。
生2:4个6相加,算式是4×6=24,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3:5个6相加,算式是5×6=30,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4:6个6相加,算式是6×6=36,口诀是六六三十六。
师: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汇报4个6、5个6和6个6相加时,改变提问的目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也是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后面练习做好准备。】
2.师:小朋友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
师:我们自豪地来读一读,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六句话,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师:我们一起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在背的时候感觉6的乘法口诀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一些?
生5:好记得有一六得六、六六三十六。
生6:难记的是四六二十四和五六三十。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呢?对口令记一记。
师:再给小朋友半分钟时间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背得好的小朋友同桌给他竖个大拇指。(师生拍手齐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节奏)
【设计意图:记忆口诀的方法不是靠灌输,而是要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获得。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编口诀和记忆口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相互交流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真棒!这有两道题,老师不讲你会不会做呢?
出示:6×2= 6×5=
师:6×2用的是哪句口诀?
生:二六十二。
师:你们看2×6=12,用的也是这句口诀。
师:6×5=30,口诀是五六三十,还有哪道算式也用这句口诀?
师:填写课本第18页第2题,这几组算式用的是哪句口诀?你知道吗?
师(小结):6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其中有一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是哪一句?
生:六六三十六。
师:真不错!看来,小朋友们对6的乘法口诀记得已经很熟练了。
【设计意图:将“想想做做”的第2题提到“想一想”后面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发现一句口诀一般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
四、内化提高,发散思维
1.出示:2×6+6。
师:你知道这题结果是多少吗?
生:18。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生:2个6加1个6是3个6。
师(出示3×6):这两题可以看做是一组。
师:下面两组算式你会算吗?填写书本第2题。
3×6+6= 4×6+6=
4×6= 5×6=
(练习后再出示:5×6-6)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上出现的是三组加法题,后面设计了一道减法题,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为学习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3.抢答游戏。
师: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题,算得快的先站起来报结果)
4.口算课本第18页第3题。
5.练习第5~7题。
6.练习第6和第7题。
师: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就是要算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第三篇:都水小学杨新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孔子拜师教案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言分享,揭示课题
1、老师有一则名言与大家分享。
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指导生齐读。
关于这则名言,你又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从含义、《论语》、孔子等方面交流)
2、师相机补充,揭示课题。
(注意“拜”字,右边是四横一竖。)
【名言导入,激发积累兴趣,名言结束,拓展积累运用,前后照应,整堂课显得有始有终。】
(二)探究分享,检查学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词语:
出示: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传授 止境 佩服 品行
同桌互查,互帮互助。
个别检查,纠正字音。重点处理:
“远近闻名”(闻名——有名、出名、著名)..“风尘仆仆”(“仆”读二声,小土为尘,小做字头不带钩)..师范写“尘”,生练写。
【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习惯和方法。对于有创新的方法,教师要表扬鼓励。】
3、通过读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怕吃苦,有礼,谦虚,好学,知识渊博,远近闻名„„)
【这是对人物的整体感受与概括,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学习层次,以便进一步开展教学。】
(三)读悟分享,体会品行
1、孔子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2、自由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怎样说,说什么,在听说互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
3、全班交流:
①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会从“孔子走了很长时间”、“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等方面回答)
【对于这些体会,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评价,由浅入深,这是学习的规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陌生的成语,让学生读来费解,体会显然浅薄,这时就需要教师搭一台阶,设计铺垫性的问题或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预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没有火车、汽车,没有铁路、公路,这上千里的路,孔子是怎样去的?
生:一步一步走去的。
【这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路上,再利用音乐,创设对应的情感基调,让课堂进入情景。】
师: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这一走,就是数个月后,想一想,这一路,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了赶时间,他又会怎样做?
生:白天赶路,晚上借着月光还赶路。
生: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满头大汗也不歇歇。
生:刮风下雨,他也不停下。
„„
【通过联想,孔子不怕吃苦的形象逐渐丰满了。】
针对回答情况,教师顺势引导。
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黑夜白天,饿了就——(边走边吃),走累了——(就歇上一会儿,继续赶路),这就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带着感受再来读。
师: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日落黄昏,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生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不论是平坦的马路,还是荆棘丛生的小道,我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生再读)
师:这时候,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不怕苦,不怕累。)
概括板书:不怕吃苦
师:他这样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是为了什么?
生:拜师求学。【这是对孔子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体会到了孔子求知若渴的心理。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克服了眼前的困难。】
再读这句话就多了一份崇敬之情。
②交流对话部分:
三言两语,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有礼貌,尊敬老师)
概括板书:彬彬有礼
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疑问语气。从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孔子的礼貌,结合语境理解“纳闷”、“风尘仆仆”两个词的意思。
师:他在纳闷什么?
生:这个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
师:孔子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一走就是几个月,这时看上去会怎样?
生:疲劳、很累
师:这就是——风尘仆仆。
【正是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才成了风尘仆仆的样子,与前文又自然地连接上了。】
③句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一番话,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好学、谦虚)
板书:谦虚好学
教师补充孔子当时的地位和成就。
【资料的填补,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为理解“学无止境”打下基础。】
你身边有没有如此好学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的理解,可深可浅。【教师要积极予以评价。】
小结: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学无止境。
④过渡: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齐读。
4、浅谈老子:
【文中另一主要人物是老子,相对于孔子,文笔略显简单。让学生用品读孔子的方法,谈谈对老子的体会,感受人物形象即可。】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小结:此时的老子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听说孔子要来,仍然跑到城外去迎候,一个“迎候”,让你体会到什么?
(老子有礼,知识渊博)
对照板书,总结引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拓展分享,深化品行
师: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2008北京奥运会,就特别选出了5句孔子名言,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迎接八方来宾。
师生齐读,掀起课堂高潮。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学生
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第四篇:丰碑 教案 杨
《丰碑》教学设计
杨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严峻、思索、镇定、安详、晶莹、丰碑(本义、喻义)”等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体验情感。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情、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将军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情境中体会“丰碑”的含义,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形象,感悟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并将这种品格升华为红军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文本,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以及将军动作、神态的前后几次变化,感悟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格,并将这种品格升华为红军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崇高的内心世界,并理解“丰碑”一词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丰碑”的第一个层面——高大的石碑
出示课题:“丰碑”原指什么?在本文中,它又指什么?让我们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解读“丰碑”的第二个层面——军需处长形象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丰碑”到底指谁?
2、交流并随机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3、指数名学生读句子。
4、出示重点词:晶莹。理解“晶莹”的意思,那“晶莹的丰碑”指——?(军需处长)
5、指导朗读:理解了晶莹,你能把这个句子读的更好吗?指名读再齐读。
6、质疑:“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品读,领悟“丰碑”的第三个层面——军需处长品格
(一)、学习第7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写军需处长形象的关键词。
2、交流:指导理解“镇定、安详”,结合“冻僵、塑像、单薄破旧、贴”进行层层解读,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朗读加深感受(指名数位学生读反复读: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4、说话训练: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牺牲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会想些什么?
5、小结回读: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再来读第7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8—12自然段,通过解读将军的情感变化,深化处长的精神品格。
1、生默读,画出情感变化的词语。(严峻、抽动、吼道、红着眼睛、抖动、跑步过来)
2、生交流,师引导体会将军的的情感经历:恼火—愤怒—气愤至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引导评读第12自然段:抓住“愣住了、眼睛湿润了、敬了一个军礼”等神态动作,指导体会将军的心理活动。(吃惊—内疚—感动—无比崇敬)
5、小练笔:同学们,如果你是将军,你会对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将军向这位跟云中山华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6、指导朗读:你们说出了将军的心声,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再来读读这一段。
(三)、回归主问题,深刻感悟“晶莹的丰碑”之深刻意蕴与精神内涵。
1、导语:同学们,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句普通、僵硬的尸体,而是一个高大的、英雄的灵魂,是一座——(学生:丰碑!)
2、结题:引导学生表述“晶莹的丰碑”含义。
3.悟读:有了这样的理解,我想你们会读得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提升“丰碑”的第三个层面——伟大的红军精神
1、升华情感(指名数位学生读反复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2、延伸:在红军艰难的征途中,这晶莹的丰碑又何止一座呢?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到了谁?
3、总结:提升领会红军精神。
第五篇:杨诚教案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二.教材分析:
1、重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三.教学过程:
给出孔子学院世界分布图 师:截至2010年12月,世界已经创办了300多家孔子学院和300多家孔子课堂,世界主要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孔子也被尊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为什么孔子还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从“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让我们从这节课中去寻求答案。
师:什么是“百家争鸣”?大家请根据课本回答。
生: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派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这些派别分别代表本阶级的思想和主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那么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列出历史规律: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探讨1:“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联系必修2)
生: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政治力量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现实发表各自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改革方案;而当时新的统治者还没有绝对的权威,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受到重用并崛起.当时各诸候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别国,取代周天子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土,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师:刚才人们已经讲到“诸子百家”中比较突出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他们主要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发展过程。
(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这四家,自学每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师: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 生:孔子、孟子、荀子。
师: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讲出一些《论语》中的语句。生:答(略)
师: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人与人之间、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希望通过“克己复礼”达到“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保守和奴隶主阶级的本性。那么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会受到统治者的重用吗? 生:不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师: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生: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师: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严格等级制的教育制度,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既然孔子思想如此好,请大家探讨2:为什么孔子思想没有受到重视呢?
生1:孔子的仁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生2:诸侯争霸用法家思想,能快速提升国家实力。
师:总结(略)孔子思想虽不受重视,但战国时期,儒学经孟子荀子的继承发展成为蔚然大宗。那么他们主要的主张有什么?(给出三段材料,归纳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生1:孟子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仁政,这一思想贯穿着民本精神。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生2: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水舟论;认为人本恶,主张用礼乐来限制。
师:有人认为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是道家思想,用礼乐限制人的行为有法家的思想,请大家探讨3:荀子是哪家?依据是什么? 生1:荀子吸收了其他派别的优秀思想,强调礼的一面也影响了他的学生,但其主要思想仍然是继承发展孔子仁的学说,所以还是儒家。
生2: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这符合法家的严刑峻法,所以荀子是法家。师:肯定学生的观点,指出只要言之成理就值得提倡。
师: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是在吸收和借鉴道家、法家、墨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他三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生:老子、庄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学说。把世界万物看作是相对的。提倡精神自由。
师:道家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经常在朝代初期使用。法家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是什么?
生:韩非子。依法治国,强调改革。顺应时代,为统治阶级接受。
师:这种依法治国的思想和我们的法治有本质区别。墨家的思想是什么? 生: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平民的利益。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掌握了四大派别的主要思想观点,下面我们来探讨4:假如你是一名老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你的做法是什么? 请一名老师回答:(略)生:(略)四.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去粗存精,古为今用。探讨5:你能说出各派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影响的事例吗? 生:各抒己见 版书设计: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受到重用并崛起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1.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老子、庄子 3.法家代表:韩非子 4.墨家代表:墨子 四.“百家争鸣”的影响
布置作业: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课标要点: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