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

时间:2019-05-12 12:5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

(执笔:侯晓蕾)

随着第八次课改的深入,如何转变观念,探索实践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模式,成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京口区教科所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作业评价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请林彬、沈志福老师为顾问,广泛吸收区各类不同年段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近一年来,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

现就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简述如下:

一.实验的三个目的:

1、改革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数学评价的科学化、民主化、生活化。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研究与实验,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研究,探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着眼于未来社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信息社会创新时代,面对着众多的阅读载体和阅读信息,需要的是那种迅速接受信息、筛选信息,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学会学习”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而有效的评价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3、推进我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的中青年教师队伍。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使广大中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为新世纪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改意识强、教学方法科学新颖的骨干教师。

二. 实验的三点做法。

1、抓学习进修,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先向课题组成员推荐学习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学习了新《数学课程标准》、《走近新课程》、《有效教学方法》还重点推荐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评价方式的转变》。以此作为实验与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基本依据。在大家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写学习心得,增加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项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对拓宽我们的教科研视野,促进我校数学评价课题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抓课堂实验,探究新的数学课的模式。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相关理论,观摩教学课堂,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上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旋律。目前,我们正在市、区教科所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课堂教研中作业评价制度的研究力度,努力把实验研究引向深入。

3、抓资料积累,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教学实验与研究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工作,我们十分注重文字资料的积累。从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便讨论、拟订了课题的设想和实验方案,同时提供了多部(篇)理论学习文章(文件)。还配合学校的总课题的实验工作要求,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交一篇教案,教学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要求送市一份,留区一份),对有关的研讨活动的记录也善加保存。

三. 实验的二大收获

1、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这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改变,二是产生了一批基于实践,源于实践的理论成果,对我们的评价方式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培养了一批教改对象。通过实践,一批年青教师走上了讲台,得到了锻炼,脱颖而出。他们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自觉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结合自身的个性和特长。侯晓蕾,唐小芳等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镇江市二等奖,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四、实验的几点体会

数学作业评价课题之所以能扎实、深入、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上述可喜的成绩,我们体会到。

1、专家里手的具体指导是搞好实验的有利促进。林彬、沈志福两位专家给我们以理论上的指导,还亲自参加听课、评课,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实验课中评价语言的成功与不足,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益。

2、转变教育理念是搞好实验的第一要务。以生为本,教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三维渗透,以全面提高的全面素养等。我们深知不仅要进行转变教育理念的理论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努力贯彻这些理念,深入自己教学的骨髓之中,这样探究性教学的实验研究才能得以走得更远。

3、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投入是搞好实验的保证。参加实验的课题组成员,都是我、市、区、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有理想、有热情,自觉自愿地参加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课题研究的实验,对教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课题组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但他们都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从事实验,每次实验活动,课题组成员都能踊跃参加,认真听课,评课,发表意见,形成一股浓厚的研究风气,正是这种高涨的热情和踏实的探索精神,才使对课题实验的成功充满信心。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为此,我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

1、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

2、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本着这两条原则,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性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我对分层性作业产生以下的思考。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A、一星级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B、二星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成并能提出练习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此类学生思维能力居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不会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允许学生作业中的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家长或同学之力探讨解决问题。

C、三星级作业,在生字新词的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做作业时以听写代抄写,减少抄抄写写的作业,在掌握课时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布置提高题和拓展提,或是同样的作业给予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积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对小问号一栏和资料袋一栏给予A类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收集有价值的 东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谈谈预习感悟”等灵活机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尽可 能开小灶给他们,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即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自学兴趣同时也给予C类学生学习的机会。

作业初始,兴趣为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活泼、趣味性十足、富于生活气息、富有挑战意味的家庭作业,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更能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的作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一查——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查一查”作业。如教学《长城赞》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画一画——通过画图,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学完《三峡之秋》一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秋天的三峡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请画出你最喜欢的画面?”这样的画画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

演一演——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如学了课文《负荆请罪》后,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将文字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

做一做——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实践体验,既能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养花》后,布置学生动手种植花草,写观察日记,体会其中的乐趣。

问一问——“问”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学完《遗迹》这一主题单元可以亲自考察家乡的石桥、寺庙等,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遗迹的历史和相关故事。唱一唱——“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表达形式,可以唱学过的诗词,如《长江之歌》《送元二使安西》《水调歌头》等,也可以唱与课文相关的歌曲,如与《母亲河》相关的《黄河大合唱》,与《告别童年》相关的《童年》等。

读一读——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如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名著。学了课文《寓言二则》,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忆读书》,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考一考——为同学设计作业或做同学为自己设计的作业总感觉格外“亲切”,并富有挑战性。如引导学生针对课内词语这一专项练习进行作业设计,可先布置学生将某单元或某一册的词语设计为练习题: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找近义词、反义词,选词填空等,允许参考学习资料,并与同学自愿交换答题。

另外,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八一”建军节,给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等。

多元作业,自主探究

不可否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一般情况下,我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课后有一条作业: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则要求一类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二类学生要求略微降低,三类学生则要求把这首词的意思写下来即可。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作业的自主性还体现在学生对作业的自主设计上。在预习新课或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自己设计作业,以促进个体学习目标达成。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自主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提供研究性作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学完《雾凇》一文,可引导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我们扬州地区能否出现雾凇的现象?让学生成立探究小组,熟读课文,查阅资料,走访气象部门,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加以解答。再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以“还仙女一条干净的玉带”为综合实践课题,走访卫生、环保、城建、水利等相关部门,写出调查报告,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环保技能,而且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这正是学习语文的真谛所在。

开放作业,多样操作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找活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宽广,若使语文离开生活,就犹如鱼儿离开了池水,不能存活。如果语文老师仅把语文作业局限在书本的范围里,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视野也不会开阔,思维也是单一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资源与信息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其形成“大语文观”。比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让其学会感恩;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献给最敬爱的老师;“雷锋日”组织学生义务劳动,体会助人为乐的意义;“春节”,让学生查查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与春联,感受祖国节日的文化内涵;节假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等。平时利用班会课,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他们经常会提及的话题,比如:你认为小学生是否可以上网打游戏?面对家长的责骂,我该怎么办?班级管理,谁说了算?等。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不但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怎样为人处事了。作业形式多样

如今语文作业的形式仍然只注重于学生的写,造成重量轻质,重书面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作业的本意,也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为改变传统作业的老面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自主型作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这一类型的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量度、自选难度、自选形式、自定作业,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操作型作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刻。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

3、鉴赏型作业,给学生拓展的机会。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了《月光曲》之后,让学生亲耳聆听一下贝多芬的《月光曲》;学完《桂林山水》、《长城》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4、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

5、生活型作业,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如利用教师节、妇女节、元旦等节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侯信等。再如,春天到来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也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举行“春之颂”摄影展„„

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评价,让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让辅导由“课外”转向“课内”,让教师的教学反馈更加及时,教学实效性更强。同时使用固定又多样性的符号进行评价。例如错的圈个“○”,改正确了打个“√”,不规范或不明题意的用“()?”,有遗漏的用“„”,解题有创意的用“☆”。对于每次作业的总评,用等级表示正确率,而用☆的个数表示书写的认真度等等。专用的符号有助于学生订正时找准自己的错误,也是师生之间简洁明了的交流。

其次,作业批改中偶尔也“画”上一些评语。如对作业中巧解、妙解的,在题旁边画上笑脸;如果是学生“屡教不改”的错误,画上一只大眼睛,表示要注意等等。作业中的“画”语,可以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秀之处或存在的毛病,产生高质量的作业。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

作业做到分层,老师的评价更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鼓起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作业评价应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做到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其次,要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陈 中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的重视。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侧重教师的,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应变能力、教学的即时效果等。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但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上。于是乎,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为了得到同行的称赞和评委的肯定,体育教师常常得花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和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地完成任务。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体育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新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以体育教师的“表演”是否“出色”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上认为的好课现在可能未必是好课,反之亦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优劣。

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体现为学生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很少去考虑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坚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等等。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如果许多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与健康课,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那么,只能将这样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差一类的教学。因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所以说,“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是好课。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

传统上,对一堂体育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

组织是否严密、声音是否宏亮有力、哨音吹得是否富有节奏感、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是否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何在这样的体育课中得以体现呢?我们发现,这样的课实际上是为迎合评委的口味而精心设计的,在所有人的眼里,学生此时学到什么或需要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能表现什么。这种现象在优质课的评比中尤为常见,并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由于这种课的目的是为了评优、获奖,并不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的,我们称之为“中评不中用”体育课。

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评审的体育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始终让自己处于一个“主角”的地位,学生仅是“配角”。为了演好“主角”,教师则需要学生的鼎力配合。如果没有演好“主角”,那么,教师就会将责任推卸给学生。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满足教师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使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由于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也是直指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看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是否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是否达成,这一目标几乎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知道教书育人的道理,但一落到实践中就忘得无影无踪。体育教学虽然离不开运动技能的教学,但它并不等于技能教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其真正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新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认为“只达到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课”不是好课,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才是好课。

四、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融会贯通《课程标准》的能力,如对《课程标准》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掌握从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的情况,如教学设计、讲解、示范、提高、应变、组织教学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能力等等。

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是每一位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体育教师不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很难想象他能够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

五、课堂教学的创新程度

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应把创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体育课堂教学也应如此。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习惯于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加之以往只能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如果有体育教师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则可能被认为是“教学不规范”、“放羊式教学”等等,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想。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全国推出一堂“优秀公开课”或“示范课”,那么马上在各地都会“上演”类似的体育课;如果一位体育教师一直上一个年级的课(如每年都上初二年级的课),虽然他每年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但其体育教学可能并没有什么变化,每年都在“炒冷饭”。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对任何学生都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师不能照搬照抄一些优秀公开课的教案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从头到尾都只用一种教学形式上课,应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应该深刻理解其他教师优秀课中的主要理念和有益的经验,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可以绝对地说,如果有十堂体育课上得基本相同,那么,这十

堂课都不能称之为好课。

新体育课程将给予体育教师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创造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教学是否有新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新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新的评价与之相适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教师创造力的表现,而不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那样,仅仅只是看体育教师的教学表演能力。我们应通过正确、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体育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写作提纲

一、我国传统的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二)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三)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五)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六)被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检查、被批判的地位

二、新课程下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一)教育评价关注学生发展(二)教育评价强调教师成长(三)重视以学论教

(四)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

三、新课程下教育评价的方法选择(一)量化评价法(二)质性评价法

(三)近年来引进的评价方法

四、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一)新课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

(二)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

(三)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四)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五)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六)新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七)新课程评价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

(八)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

五、新课程评价观转变的启示

(一)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二)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

(三)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四)在评价的对象上,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五)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内容摘要: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已不仅仅在于分数所代表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还得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观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一种革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涪陵区同乐乡初级中学校 王联敬

内容摘要: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已不仅仅在于分数所代表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还得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观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一种革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但传统的选拔考试以定量闭卷笔试评价为主,很难直接加入后两维的内容。因此,后两维在定量评价中很难实现,必须要求以定性评价为补充。事实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价值观等的评价研究从未间断。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方法,如改进测验、记录学生表现的“学情卡”法和“席位表教案”法,至今仍很有影响力,成为纸笔测验学力评定方法的有益补充;现今流行于世的“档案袋评价”更是结合了“纸笔测验评价”、“基于表现评价”和“基于观察对话评价”的优点,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成档案,通过相关资料有组织的呈现,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我国基础教育界由于长期受到唯结果和分数至上的选拔性评价的影响,定性评价的研究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薄弱。新课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注重评价的导向功能及“反馈调节”作用,教育评价的对象扩及到学生、教师和课程等方面,评价内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之相应地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该呈现灵活多样的特点。因此新课程在评价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在定量评价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定性评价。把学生的档案袋评价、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引入到定量评价上来,使二者有效地结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价客体的发展情况。

一、我国传统的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智能理论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评价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 已经成为全面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功能方面: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二)评价标准方面:一是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即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忽视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二是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

(三)评价内容方面: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如学业成绩;而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如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和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则相对忽视。

(四)评价方法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书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五)评价主体方面: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老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六)评价对象方面:被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检查、被批判的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拒斥或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发生欺骗、弄虚作假等行为。

现行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确实需要教师们和教育管理者们在新的理论视野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一)关注学生发展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评价观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力挑战,又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适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评价的,内在要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二)强调教师成长

促进教师成长。教育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其实很多教师都存在着:在课堂教学中凭感觉上课,凭感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结果业务水平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缺乏有效评价的反馈和激励。我们应当认识到课堂评价对学生发展和自身提高的重要价值,从而逐步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从“灌输者”向“组织者”的转变。

(三)重视以学论教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

教育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共同精神。但是,反观我国传统教育,由于片面实施终结性评价,以学生学习终端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估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致使人们把结果当成目标,学习目标就是考卷和分数。由此而带来所谓的“高考指挥棒效应”,教和学双方的目光越来越短浅,教育的路也越走越狭窄。

所以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为现代的教育评价,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完整地观察它,不仅能科学的评估教学水平,发挥其对教育的调控作用,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思

维方式的形成,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甚至利于提升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育评价的方法选择

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倡导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相应地必须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注重质性评价方法,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量化评价法

1、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育中就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它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的设计,施测环境与过程,评分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分数转换与解释都必须科学、严密、标准化,以保证测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任何一个测验都无法穷尽所有的行为测量项目,它所包含的只能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

测验法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主要在于其评价信息的处理可以运用一定的数学统计工具,评价结果以一组数据的形式呈现。它可以通过纸笔、操作、口头、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而其测试项目往往都可以赋予一定的分数,并存在标准答案。测验法自身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功能的有限性,主要适用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也就是说它只能用于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而那些无法简单地以数字加以衡量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以及情感体验等,则难以用测验法加以评价。

2、谈话法

谈话,也称访谈、面谈(interview),就是评价者通过与被评者面对面地口头交谈的方式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首先,评价中的访谈有着明确的目的,这是与日常的闲聊最大的不同。

富的评价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3、活动法

4、研讨法

5、日记法

6、专题作业

7、学生成长手册等

(三)近年来引进的评价方法

1、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也可称为“档案袋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就是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种作业收集起来,以“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

2、表现性评价

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就,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这里的“实际任务”是指具有一定情境的、开放性的问题或操作性活动。这种基于实际任务的评价,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一定任务性的具体问题情境或活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搜集他们的表现,取得评价性停息。

3、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属于自我评价,这种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对取得新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自已的学习目标,并参照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总结与反省,既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优长,又看到自已的不足尚须改进之处,这样既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又不断地促使自己寻求新的进步。

4、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属于一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固惑、收获以及各种心理感受。

四、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鉴于我国学校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妨碍了学生与教师自然健康地发展,因此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评价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 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具体地讲,新课程评价将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的考试评价区分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当新课程从设计阶段进入实施阶段,课程评价成为 学校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教师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中考、高考怎么改革?”“升学考试的改革办法不出来,我们学校怎么能有有效的评价方法呢?”“有没有既简便易行又有效的评价方法?请专家们介绍几种让教师来用。”这些问题的中心意思是,教师需要能应对升学考试的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虽 然情有可原,但却反映出教师头脑中仍然将日常课程评价与升学选拔评价混为一谈,以升学选拔评价为指针进行日常课程评价。而新课程评价改革正是主要针对日常 评价的变革,反对以升学选拔评价代替日常课程评价。上文已谈到,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包括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学习历程与状态的信息、促进学生自

我意识的发 展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甄别选拔。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是在日常评价中体现的,而附加性功能是在升学考试、各类 竞赛中体现的,因此要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中恢复评价所应有的本体性功能,而不应将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带进日常评价中。

(二)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被评价者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 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评价要求的差异,能够更自觉地去达到评价者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使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充分调动起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而不是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被评价者都是人,都 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生命,评价不应作为控制被评价者精神和行为的手段,而应是探察被评价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疑问、欣喜、满足等等生命体验的途径。通过评价,评价者理解了被评价者的成功与失败,理解了被评价者的兴奋与焦虑,双方在共情中相互理解,共同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努力。

(四)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 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赞赏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实验者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潜力的。8个月后,通过测验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原来,是因为教师对这20%的学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更和蔼的态度,更经常地微笑、点头、注视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并提供较多的学习材料,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更经 常地称赞这些学生。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造成了学生当前的状态。

(五)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标准是为被评价者设定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新课程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 度。

(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当前学校中实施的课程评价更多地从功利主义的升学目的出发,评价窄化为学科考试,学科考试内容紧紧围绕升学考试目标,而作为学生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却被丢在一旁,很少给予评价。殊不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学校教育不能造就一 批只有知识没有信仰的社会工具或者知识丰富却道德低下、心灵畸形的个性残缺者。新课程评价将抛弃功利主义的评价目的,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规划评 价内容。新课程评价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即使在学科评价中也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

(七)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价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

(八)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情境化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评价本身就提供了有益和有趣的学习经验。真实评价与情境化 评价类似,只是“情境化评价”的提法更强调评价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真实评价”的提法更着意评价所使用的任务的性质,强调评价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相接近。此次新课程评价中倡导运用的真实评价方法有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五、新课程评价观转变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确认学生的不同智力和才能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推动了教学评价的发展,为重新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功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观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过于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发展情况的考查,以偏概全,无法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 真实情况。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内容正在趋于多元化,以把反复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表面化为特征的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由于其自身的缺陷而无法实现对某些智力发展情况的 评价的客观性的承诺,教育的复杂性、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往往涡灭于几个僵硬的数字,从而丢失了课程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应当改 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四)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而且也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

(五)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 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合作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学校不仅仅是传授大纲和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应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健.创新教学评价“以学论教”[J].四川教育》,2003(1)。[2] 钟启泉编著.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 马云鹏等编著.小学教育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 万伟等编著.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5] 重庆教育委员会编著.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M] .2008年。[6] 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7] 王景英编著.教育评价[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的

【内容摘要】:

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的 布置与评价

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中,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深入转换育人思想,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布置作业。完善开展分层作业教学的各项工作。

在布置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到:

1、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特点,作业要具有多样性、挑战、2、注意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在设计作业和评价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新颖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作业和参予的兴趣。

开展分层作业和评价时要注意到细节,‚贵在坚持‛,将分层布置和评价作业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英语分层作业 分层评价

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英语教学中,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对作业的设计和优化,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也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然而‚传统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对课堂强化的层面上,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如:

1、教师布置作业时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了‚题海战术‛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2、作业内容仅限于英语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

3、作业形式单

一、机械、呆板,主要形式是:抄写、背课文、听写等;

4、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语言层面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也往往‚一刀切‛,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挫伤了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英语的热情,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

俯案深思,总结以往英语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中,有一些收获愿于大家分享:

一、继续深入转换育人思想;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布置作业。

当下的孩子已经呈现出了于以往学生截然不同的特点:

1、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孩子们厌恶往日的繁文缛节和无用的官腔更加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

2、他们思想独立、不盲从,敢于创新、质疑,求真务实。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促使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又促使我们对英语作业趋向‚真实‛任务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又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新课程下的‚新型英语作业‛定位于课堂的‚深化‛,指的是:以任务为中心、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体现真实性、生活性、人文性,充分激发学生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健康有效的发展。

这也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深化转变思想,充分地认识到: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业要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作业的技术、方式、性质也应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业正好能运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及其它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化、多层次地深化并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作业布置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作业的选择、层次的流动上要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心理指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作业布置要讲究科学、适量适度,避免作业的随意性与重复性,提高作业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作业旨在开发每一位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创一个将英语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广阔天地。它的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自身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更要求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不能统一要求,要讲究策略、方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的活动中来,通过亲自参与批改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期目的。

二、完善开展分层作业教学

一)、划分学生类别,建立成绩档案

新课程提倡‚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清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类,建立他们的成绩档案,建立的依据可以是平时测试成绩,也可以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尽量缩短了解和建立档案的周期,2、这些档案属教师私人资料,不宜在学生当中公开。不过,学生的类别和成绩档案是立体滚动的,要根据发展因素及时调整。

二)、让学生在‚个性作业‛中展现自我的风采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分层作业,也就是意味着:教师交给学生一个主题,对作业的形式、具体内容,教师不作任何刻板规定,由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根据内在要求、个性特点或小组共性来选择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并能充分享受学习与发扬个性的乐趣。在个性作业中教师可提供主要句型或学生可能会用到的若干词汇,因为学生的水平差异,可由其自由选择ABC等级(即同一主题的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赋予作业以‚个性化‛的特征。

比如说,在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教学中,涉及到职业这一话题,就可以设置这样几个梯层的作业:A、调查你周围朋友的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绘制表格并进行描述。B、设置场景并做出会话,来询问对方喜欢的职业及原因。C、绘画描述你父母的职业,写出不少于五个关键词。D、准备用简短的语句及动作态势语来描绘一种职业供其它学生猜测。这样就在几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乐于完成,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教师在布置完作业任务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告一段落‛,要更细致入微的对学生的作业习作展开辅导,突出分层辅导意识,注重整体提高,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到教学始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

导。一般遵循拔‚尖子‛、稳‚中间‛、扶‚尾巴‛的原则。对‚尖子‛类学生要注重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并有所创新。对‚中间‛类学生要以整体要求为主,强化口语及书写要求。对有困难的学生要以帮为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带领他们摆脱学习困难,并在原有程度上加强学习,获得发展。教师在学生作业面前不是‚居高临下‛的批阅者,而是学生完成各自作业的合作者、资料提供者与参谋者,这是学生个性价值的关注与高扬。

四)、实施分层目标,分层评价

教师鼓励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制定各自的目标,按计划达到目标。对‚尖子‛类学生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中间‛类学生主要以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尾巴‛类学生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

更要定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分类评价,对凡是能完成短期目标任务的学生作出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不断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开展英语分层作业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布置分层作业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几下几点: 一)、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特点,作业要具有多样性、挑战性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作业设计要源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任务,作业的目的是要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业设计要在紧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富有多样性和挑战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稍高层次的作业,让他们都能‚升手‚可以够到,帮助他们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获得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评价,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地评价。可以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面批,互批,优秀作业展,小组评价都是不错的方式。二)、注意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英语学习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英语作业设计一定要循序渐进,精选精练,不能一味地搞‚题海战术‛。一定要有科学性、有效性。结合中学生喜欢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取材,并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得进步!三)、在设计作业和评价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新颖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作业和参予的兴趣。

要使学生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形成自觉的内在动力。要适合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有的学生擅于归纳总结,有的学生擅于演讲朗诵;有的学生好钻研语法,有的学生热衷写作。只要他们喜欢,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能,无论是做作业还是批改、作业小结。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作业便灵活地成为了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成绩,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它不是一种终结也可以是一种延续。

四)、学生对新型英语作业的期待与喜爱,而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磨练,学生的能力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要一直坚持,要坚信:只有‚尊重差异,分层设计;深入实践,激励创造‛才能‚尝试探索,乐在其中‛。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方式,设计有趣、活泼的作业,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感悟,作业就会成为家、校、生紧密联结的纽带,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 岳麓书社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法》 张行涛 周卫勇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有所思》 李镇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视界 》 肖川 岳麓书社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评价阶段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 刘桂清 滦南县第三中学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 在现今社会大开放的时代,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可谓是公众焦点之一。为......

    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的 二次评价(精选)

    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二次评价” 艺术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学习,通常难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它不象数学那样通过数据于规律的分析,可以的出一个结论和导向,也不象语文那样可以......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保证。为了使我市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一个“路标”,使课堂教学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促进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之我见(合集五篇)

    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拦门小学 关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教学新理念,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尝试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举提高了学生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而日趋变化,根据实际需要,多维的评价方式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桃源县第三中学 翦素芬 职务:高中英语教师 职称:中二 在21世纪地球村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而日趋变化,根据实际需要,多维的评价方式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