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之我见
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拦门小学 关勇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教学新理念,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尝试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举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的作法是:
一、自编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拟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
比如,我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后,学生都为索溪峪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所折服、陶醉。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愿意为这篇优美的课文设计一项作业吗?”同学们听了,都高兴地开始设计作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配乐朗诵。”有的学生说:“仿照文中‘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有的说:“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有的说:“以索溪峪为背景,设计一张特种邮票。”还有的学生说:“为索溪峪设计广告词,让中外游客都到那里观光游玩。”……
学生自编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作业质量也很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让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比如学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称象”的实验,验证一下课文所讲的方法,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一说。比如教学《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相互说说这个故事,也可以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此外,老师还可以提出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如“开卷是否有益?”让学生召开辩论会,进行辩论。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辨析能力。
3、演一演。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落花生》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帮助学习和理解。
5、写一写。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让学生对本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和实际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造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设计创造性作业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改编体裁。在学了《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按照《奴隶英雄》剧本的故事情节,将剧本改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
2、续写故事。学了《穷人》后让学生从《穷人》的结尾接着想下去。即:在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根据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合理的想象,然后用文字写下来。
3、画示意图。如《詹天佑》一课,可让学生画两张示意图,分别说明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不同开凿方法。又如《田忌赛马》,让学生用简单示意图说明田忌和齐威王两场比赛的方法等。
4、直接对话。即让学生和文中人物进行直接对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这一形象之所以感人,这么令人同情,是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分不开的。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们会怎样做?
5、想象情节。如《鲁滨孙漂流记》文中写到:“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充分想象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生活的情形,写一篇具体的短文。
总之,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堂走向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为此,我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
1、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
2、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本着这两条原则,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性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我对分层性作业产生以下的思考。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A、一星级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B、二星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成并能提出练习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此类学生思维能力居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不会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允许学生作业中的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家长或同学之力探讨解决问题。
C、三星级作业,在生字新词的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做作业时以听写代抄写,减少抄抄写写的作业,在掌握课时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布置提高题和拓展提,或是同样的作业给予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积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对小问号一栏和资料袋一栏给予A类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收集有价值的 东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谈谈预习感悟”等灵活机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尽可 能开小灶给他们,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即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自学兴趣同时也给予C类学生学习的机会。
作业初始,兴趣为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活泼、趣味性十足、富于生活气息、富有挑战意味的家庭作业,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更能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的作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一查——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查一查”作业。如教学《长城赞》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画一画——通过画图,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学完《三峡之秋》一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秋天的三峡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请画出你最喜欢的画面?”这样的画画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
演一演——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如学了课文《负荆请罪》后,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将文字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
做一做——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实践体验,既能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养花》后,布置学生动手种植花草,写观察日记,体会其中的乐趣。
问一问——“问”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学完《遗迹》这一主题单元可以亲自考察家乡的石桥、寺庙等,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遗迹的历史和相关故事。唱一唱——“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表达形式,可以唱学过的诗词,如《长江之歌》《送元二使安西》《水调歌头》等,也可以唱与课文相关的歌曲,如与《母亲河》相关的《黄河大合唱》,与《告别童年》相关的《童年》等。
读一读——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如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名著。学了课文《寓言二则》,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忆读书》,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考一考——为同学设计作业或做同学为自己设计的作业总感觉格外“亲切”,并富有挑战性。如引导学生针对课内词语这一专项练习进行作业设计,可先布置学生将某单元或某一册的词语设计为练习题: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找近义词、反义词,选词填空等,允许参考学习资料,并与同学自愿交换答题。
另外,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八一”建军节,给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等。
多元作业,自主探究
不可否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一般情况下,我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课后有一条作业: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则要求一类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二类学生要求略微降低,三类学生则要求把这首词的意思写下来即可。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作业的自主性还体现在学生对作业的自主设计上。在预习新课或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自己设计作业,以促进个体学习目标达成。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自主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提供研究性作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学完《雾凇》一文,可引导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我们扬州地区能否出现雾凇的现象?让学生成立探究小组,熟读课文,查阅资料,走访气象部门,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加以解答。再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以“还仙女一条干净的玉带”为综合实践课题,走访卫生、环保、城建、水利等相关部门,写出调查报告,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环保技能,而且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这正是学习语文的真谛所在。
开放作业,多样操作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找活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宽广,若使语文离开生活,就犹如鱼儿离开了池水,不能存活。如果语文老师仅把语文作业局限在书本的范围里,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视野也不会开阔,思维也是单一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资源与信息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其形成“大语文观”。比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让其学会感恩;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献给最敬爱的老师;“雷锋日”组织学生义务劳动,体会助人为乐的意义;“春节”,让学生查查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与春联,感受祖国节日的文化内涵;节假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等。平时利用班会课,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他们经常会提及的话题,比如:你认为小学生是否可以上网打游戏?面对家长的责骂,我该怎么办?班级管理,谁说了算?等。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不但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怎样为人处事了。作业形式多样
如今语文作业的形式仍然只注重于学生的写,造成重量轻质,重书面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作业的本意,也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为改变传统作业的老面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自主型作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这一类型的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量度、自选难度、自选形式、自定作业,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操作型作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刻。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
3、鉴赏型作业,给学生拓展的机会。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了《月光曲》之后,让学生亲耳聆听一下贝多芬的《月光曲》;学完《桂林山水》、《长城》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4、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
5、生活型作业,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如利用教师节、妇女节、元旦等节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侯信等。再如,春天到来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也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举行“春之颂”摄影展„„
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评价,让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让辅导由“课外”转向“课内”,让教师的教学反馈更加及时,教学实效性更强。同时使用固定又多样性的符号进行评价。例如错的圈个“○”,改正确了打个“√”,不规范或不明题意的用“()?”,有遗漏的用“„”,解题有创意的用“☆”。对于每次作业的总评,用等级表示正确率,而用☆的个数表示书写的认真度等等。专用的符号有助于学生订正时找准自己的错误,也是师生之间简洁明了的交流。
其次,作业批改中偶尔也“画”上一些评语。如对作业中巧解、妙解的,在题旁边画上笑脸;如果是学生“屡教不改”的错误,画上一只大眼睛,表示要注意等等。作业中的“画”语,可以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秀之处或存在的毛病,产生高质量的作业。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
作业做到分层,老师的评价更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鼓起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作业评价应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做到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其次,要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一英语衔接
从2004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将近七个年头。在这几年中,从高一到高三,再从高三到高一,使我深深的认识到高一英语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抓住了高一就抓住了整个高中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又实行了新课程标准,我参加了两次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新课标下,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新课程的讲授,使我更加意识到高一教学的任务之重。首先,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其次,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约1500生词,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常用词语200个左右。而《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词汇量是3300个,语法结构也较初中明显复杂。并且,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着重培养学生的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初中英语学习,学生的依靠性较强,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和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高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另外,初高中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而且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而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学生还需具有逻辑思维,分析、判定和归纳的能力。学校为了与高考接轨,在高一月考中都以高考形式命题。因此,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很难,学生很难看到自己的成就,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易受影响。我所在是一所普通高中,那么可想而知,所面临的问题就无疑更加严峻。教过普通高中的老师,我想,都会有相同的经历—学生的底子薄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面对这重重问题,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四位小女人并没有被吓到,相反,我们认真钻研新教材,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以绝对优异的成绩位居普高第一,不管是本科上线人数还是扑捉率,都是其他普高的几倍。我知道,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努力的最好回报。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
有好多老师会认为,高中任务本来就大,再做一些衔接不是浪费时间吗?这种想法可要不得。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你们班一多半的学生愿意学英语,难道你不想尝试一下吗?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例如,让学生每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这一天内规定同学们不得说汉语,只能说英语,从而练习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另外,还要勤奋刻苦,要有坚强的毅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开学第一天,我让全班学生没人给我写一张纸条,内容是回答我两个问题。想学好英语吗?你学英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后的统计结果很令我振奋,全班所有学生都说很想把英语学好,但又有点担心,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他们连基本的音表都读不准,单词记不住。这种现状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头开始,尽可能让每一个想学习的孩子都不掉队。于是我就从最基本的开始给大家补习基础知识,虽然花了一段时间,但是把大家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并且让大家觉得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半学期之后,我班的平均成绩远远高于其他兄弟班级,并且高分也较多。这使我尝到了事半功倍的感觉。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就应该认真审阅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1)我们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我们不再是课堂的主角,除了一定的知识讲解外,更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把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我们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而非鱼,从而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在学生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摸清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我们深知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安排、教学指导及教学辅助手段等。
3)在教材方面,我们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对高一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4)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要注
重由已知引入未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缓解教学坡度,分解知识难度。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想进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他们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出现,力争全班都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升涨,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增进。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考试)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总之,在高一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初高中英语的过度与衔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也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人的一生的学习就如同接力长跑,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那么高一英语的教学将是成功的。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昌江县峨港中学 许义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掘例题的发散性、变通性,启迪并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看问题,挖掘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数学材料的潜在功能,在变化和引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学习知识和获取创造力统一起来。
四、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背景材料,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会并掌握数学建摸的方法,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一题多解的例子,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如"字母表示什么"一节中,利用火柴棒摆正方形来研究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得到了4种不同表达方式,这一方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应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追求创新的价值,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
七、创设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本例、习题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但例、习题由于作为新知识的应用,解答时往往只与本节的知识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知识挂钩,而且思考方法比较单一,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展开,不能有效发挥例、习题的功能。开放性问题在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乱轻率的否定学生的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传统挑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问题,寻求不同答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这样,既有利于各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八、深刻把握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刨根问底,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兴趣特长,教师如能顺应学生的这些本性,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校园生活也有局限性,所以探究性学习既要走出课本,也应走出课堂,使学生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创设课外的思维空间是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如学习了"代数式的求值"后让学生写一篇运用代数式的求值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论文或编一个能用代数式的求值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愿数学教学能真正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作业布置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方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在数学作业布置方面,但还停留在原处,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就如一个人让他穿了全身的新衣服却只给他穿一双又旧又破的鞋子一样,学生在课堂里激起来的活跃、富有创新的思维突然进入机械枯燥的练习当中,无疑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要能好好利用数学作业,无疑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及创新意识的培训的优秀手段。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的作业。
一、作业要精、少、富有针对性。
好动的儿童的天性,据心理学调查研究证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小学生在历经了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后,本来注意力就到了要涣散的时候,如果这里再布置大量的作业,不但起不到“练”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心里产生烦躁甚至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反之,只有布置的作业精而且量适当,才能让其在注意力涣散之前把作业及时完成,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喜欢完成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富有童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所以我在设计作业时更注重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顺序”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动物王国的作业,让学生替每只小动物找家,这样,克服了原先作业本中枯燥的填百以内的数字,每个学生都兴趣高涨,高兴地投入到作业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