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5篇

时间:2019-05-12 12: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一篇: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沁阳永威学校副校长 李富兴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实践证明,我校现在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务实之路、勤奋之路、成功之路,是达到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1、什么叫“四清”?“四清”的实质和重点是什么?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所谓“堂堂人人清”,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各科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能力一一过关(都会做,做得对,做错了要更正),学生人人过关。“月月清”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是一部分学生,“四清”的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失差生。

2、“四清”的核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清”的核心是周周清。这四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是周周人人清的基础和前提。周周清的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课后题、语文学科要求背诵的篇目、《基础训练》上的习题。这些内容该读的烂熟于心,该背的滚瓜烂熟,该默写的一字不差,该运用的熟练运用。这里突出“熟”、“准”、“活”三个字,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准确无误,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凡是当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作为“日日清”的重点对象。“日清”的内容主要是所学的各学科的全部知识,第一,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第二,能力过关,即口答例题,习题,并能做类似的题,这一点不可少,少了,“四清”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日日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未达到堂堂清的学生。老师要特别关注最后几名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日日清的时间是利用每天的自习和零散时间。早读,由语文、英语有辅导任务的教师负责;午间辅导,由上午有课的教师负责;课外活动,完成日清的学生去自由活动,培养特长,未完成日清的,由主科教师负责日清、补差。晚饭后,夜自习前,由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教师负责;夜自习,由安排辅导任务的教师以考试的方式来考《基础训练》上的习题。当堂考,当堂评改,当堂纠错。对早读、夜自习“清”不了的学生,再利用零星时间“清”。对“周周清”、“月月清”清不了的学生,则利用双休日补、清。

3、周周清的方法和相互关系

周周清是一种学习方式,变教师讲为学生主动地学。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和训练上。教师从无指导到有指导,再到有效指导,就是既要体现“五个明确”,还要科学求实,更要抓落实,使人人过关。如果不落实,空对空,就谈不上效果,学生不紧张,不重视,教师也会浮在表面上。所以必须抓实抓好“四清”,教务处要落实各班学生每科过关表,每天的日清结果都要认真记录,不放过一个不“清”的学生。

周周清到底怎样操作呢?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试卷考试,不考试、不阅卷、不搞疲劳战术,而是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读书、练习、自背、自练、互背互查、老师抽查,以点带面,人人过关。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下功夫去读课本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用。笔答主要是英语单词,语文的字、词、篇,理科的练习题。不用考卷,就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如果用考卷,就绝没有这么大的容量。

周周清是从堂堂清、日日清开始的,没有堂堂清,就不能保证日日清;没有日日清,周周清就会积重难返。

4、周周清的操作程序 周周清的操作程序一般有五步:

第一步,学生自查。任课教师把本周周清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给每个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对照课本先进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学生自查过关后,接着进行同桌互查(每个教室的座位都是按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后进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时,这个同学拿着那个被查同学的课本,根据清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不熟练的、出错的地方就随时打上问号,作上标记,然后让被查者继续去背,直到熟练过关为止。

第三步,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生,要求的标准是人人满分,人人过关。待全班人人过关后,任课教师再向备课组长汇报。

第四步,备课组长协调班与班之间进行对查。操作的方法是由一名任课教师带5名优秀生到另一个班去查,直到人人过关为止。有时也可以由任课教师组织本班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查。对查过关以后,任课教师再报给备课组长。

第五步,学校教务处随机抽查。任课教师填写周清申报表,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查后打印出该学科周周清人人过关表,由备课组长负责在本年级周周清公布栏内公布,学校根据各学科周清的内容对各班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作为对各学科周清工作的考核,确保周清工作不走过场。

5、对少数基础特别差,几乎门门课都清不了的学生怎么办?

要实事求是,既严格要求,又承认差异,科学管理,使后进生日日有进步,能逐步赶上来。具体办法是:

(1)到周末重点抓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的“清”。

(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这些学科主要抓平时的“随堂清”。具体方法是:①教师出思考题或考卷,发给学生;②学生读书找答案,做题;③教师检测,让学生明确准确的答案和做题的方法;④学生当堂理解、记忆;⑤教师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确保知识点一一过关,学生人人过关;⑥对当堂清不了的学生,再放到每天夜自习前去重点日清。

(3)读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每天都要让学生读书、背书,早读和公共自习时间主要是读书、看书,一定要读熟、记准。(4)摸清学生现有基础,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节假日有计划地给差生补课,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要充分认识到对后进生抓周清的难度,既要抓好教育引导、加大力度,清得后进生规规矩矩地学,又要给他们以实实在在地帮助,还要密切关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造成后进生出走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

6、周周清要有过硬的管理制度作保证

我校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与每一个教师签订《教书育人责任制管理协议书》,与学生和家长签订《家校责任目标管理协议书》,依法治校。学校规定,凡星期六夜自习之前未按时公布周清情况的学科,要扣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的考核积分;凡组织不认真、效果不好的,要加倍扣分。考核积分与教师每月的考核工资挂钩。凡未按时完成周清任务的班级,要扣该班的学习积分,积分多少同该班评选优秀班级以及班主任津贴密切相关。凡周清未过关的学生,双周休息不得回家,要留下来由责任教师负责补课,什么时候过关了再回家休息。一般情况,教师如因周清补课则没有补贴,这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正因为有了这些过硬的措施,所以师生对周清工作都很重视,很认真。每次周清就像打人民战争一样,每到周末,不是老师找学生,而是学生主动找老师,清完了好回家。哪个班有一人不过关,全班师生都会关心和帮助他。

7、周周清是符合学生认知、记忆规律的。

周周清要想效果好,必须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还要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周周清采用的是滚雪球的办法。例如第一周清的是本周所学的内容,从第二周开始,不光要清本周的学习内容,还要清上一周所学的内容,当然是以本周的内容为主,以上一周所学的主要内容和上次周清中发现的问题为辅。所以说,周清一次,等于把前面学过的知识点又复习了一遍乃至几遍。有位语文教师编了四句顺口溜:“你查我,我查你,其实都是查自己;随你问,随你查,查哪问哪都会答。”这几句顺口溜就揭示了周清的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周清,各科教师要做好知识归类,不要零打碎敲,要指导、训练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把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能力。

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这样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每月一次严格的质量检测,学生已经复习了多遍,从而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

8、“周周清”产生的作用

周周清是抓在教师手里的法宝,它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了周周清,又可以促进日日清和堂堂清,学生上课就会十分专注。周周清抓的是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抓好周清的同时,也要注意抓好培尖。周周清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清知识点和人人满分、人人过关上了,学生也就无心思、无时间去做违纪的事情了。所以说,抓好了周周清,可以带来好的学风,好的教风,好的班风和校风。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大局。加强农业基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其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难以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农业,并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已由农产品短缺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总的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市场化程度、农产品科技含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而农业机械化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防灾抗灾,特别是当前春耕抗旱中,是其他措施不能替代的。

提高农业效益必须首先提高农机化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还比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机化作为农业科技的载体,除了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外,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均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而农机化能够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在全国农村形成的小麦跨区机收5年共为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亿元,全国小麦机收水平达到70%以上。当然,我国农机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今后农业机械化的重点,要从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通过农机化水平提高来推动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

发展农机化必须确保农机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机化发展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方针。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就要做好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全国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是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具有量大、面广、分散的特点,农业机械作业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增多,加之部分农民机手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农机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监理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保驾护航作用,保障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第三篇: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教案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教材分析:本文是季羡林先生读了吴全德的《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后写的读后感,文中大量引用了吴全德书中的语句,也转引了许多名家之言,既有原文的直接引用,也有大意的间接引用,并借这些引言来引发和阐释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引言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和理解作者的观点。.本文在思想内容上与本单元前一篇课文密切关联,所以可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学习,更深地体会“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更切实地理解文理交融 “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深奥和枯燥,不易引起中职学生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尽量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本文的教学要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用科学与艺术交融、文与理交融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切实领会科技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明白文理交融 “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文章大量引用名家之言,请学生梳理并理解这些引言,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提高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进一步认识科技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自觉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科技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教学难点:梳理并理解引言,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提高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导读教学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课前请学生小组分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一)作者季羡林。

(二)吴全德和《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技术与人类文明》。

(三)课文中提到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资料。

(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例子。

二、课堂导入

以《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一文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引出“艺术求美”的观点,并展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图片,如以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表现当代科学主题的画作(吴作人的《无极无尽》、吴冠中的《流光》、李可染的《核子重如牛、对撞新生态》等),或者是纳米摄影的精美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及《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三、文本阅读

(一)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具备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思路,即先交代读了何书,然后对该书做总体评价,接着介绍书中主要内容、观点(或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再针对这些内容或观点谈读后感受、认识。请根据这一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二)文章用大量的引用来阐述《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主要观点,也由此引发作者自己的观点,请梳理这些引言,看看哪些是吴全德在自己的书中引用的名言,哪些是季羡林自己引用的名言,这些引言分别起什么作用。

(三)筛选文章关键语句,说说吴全德和季羡林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是什么。

四、学生自主阅读,筛选主要信息

(一)吴全德《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是什么? 认为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强调艺术中“美”与“妙”的区别。

强调了“开发右脑”。提倡应着重开发右脑,这样就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创新欲望,容易激发灵感,令人心平气和、生活平静与协调。

(二)季羡林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有何评价? “真是一部好书。”

“引人入胜,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悟,发人深省。它给科学与艺术架上了一座可靠的桥梁。”

“对科学与艺术交融问题讲得最全面、最彻底、最有系统的,还是吴全德教授的这一本书。”

(三)《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引用了哪些名人的言论和看法?哪些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引用?书中引用这些言论有何作用?

直接引用:

蔡元培先生《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

鲁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爱因斯坦:“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

庞加莱雷:“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是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秩序、纯理智能够把握住的内在美。”

德国数学家魏尔:“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间接引用:

鲁迅《科学大教篇》中指出,仅片面地推崇科学,人生必大归于枯寂。他又指出,人类所当希冀要求者,不仅是牛顿,也应有莎士比亚;不仅要有玻意耳,也要有拉斐尔那样的画家;既要有康德,也必须有贝多芬;既要有达尔文,也必须有卡莱尔似的著作家。

德国科学史家菲舍尔认为,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追求美的感受,他们懂得从美学中获得科学灵感,从而揭示自然界的真理。

引言的作用:

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就是不“全”,“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四)季羡林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

在21 世纪,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是敢肯定的。

(五)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请根据读后感的特点,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

五、教师补充举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一)蔡元培先生说:“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举1-2例加以说明。

(二)怎么理解文章所引的鲁迅的观点?“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三)举例阐释吴全德“开发右脑”的观点。

(四)和学生一起再列举一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实例。

六、课外延伸

1课外收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文字、图片资料,办一份主题为“科学与艺术”的手抄报。2学习本单元后,你对科学与人文、文与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收获。

附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攻英国文学,兼读德国和法国文学,同时选修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课余专心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及散文创作。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潜心学习印度学。1941年荣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1998年)等。

吴全德简介

电子物理学家、电子物理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任教于物理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光电发射材料、埋藏有金属超微粒子(纳米粒)的薄膜、薄膜的成核生长机理等研究,是我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最先解开银氧铯光电阴极发射机理之谜。提出金属超微粒—半导体薄膜光电子发射模型和固体基质中超微粒子的成核、生长理论,国际同行称之为吴氏理论。对光电子发射和超微粒—固态基质薄膜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天人合一,文理互补

季羡林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21世纪理论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第二个是理科和文科互相渗透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我都是野狐谈禅,也可能是胡说八道,请大家“批判”。

第一个问题,21世纪最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大概若干年以来,我们这个地球村里面,自然界发生了很多过去没有的现象,比如气候变暖,淡水缺乏,生态平衡破坏,人口爆炸,动植物灭绝等,这些问题如果有一个解决不了,我们人类的前途和发展就有困难。比如水,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水会发生问题。我看了一篇文章讲:如果现在发生了世界大战,大家不是争油,而是争水。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我举两句话,一句是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说的:“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第二句是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讲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胜利,自然界对我们都进行报复。”这两句话很值得我们品味。

为什么自然界对我们报复呢?我们中国讲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大自然和人类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在欧洲这种情况有些不同。查一下英文字典,“征服”是“conquer”,举的例子有“conquernature”,把自然看作敌对的。最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福利,但带给我们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问题。所以我说的现象就证明自然不能被征服。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大自然来的,我们只能向大自然伸手要,我们才能活。不征服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就是我们和自然做朋友,天人要合一。中国古代也有征服自然的想法,荀子想制天,想能够胜天,能够战胜自然,但现在事实证明,你想制天,必定为天所制。

天人合一不限于中国。在印度也是讲天人合一的,讲个人与宇宙是统一的。我归纳东方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合一。我们讲人和自然是一致的,不是敌对的。

第二个问题是文科和理科的问题。回顾一下北京大学校史,在1917年,蔡元培校长当时提出了一个意见:文科的学生必须学一门理科的课。

蔡校长的想法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做法并没有达到蔡校长原来的想法。将来怎么办?我想再进一步,文理不但互补,而且要互相渗透。互补怎样补法呢?一个文科学生学一点理科的课。比如学哲学的要学一门理科的课。不仅要互补,还要互相渗透。21世纪要发展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非文理结合不可。

清华有两位大家,一位是大物理学家李政道,也是北大的教授;一位是大画家吴冠中,刚在中国美术馆搞了一个科学与艺术展,还出了一本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绝不像以前讲的那样泾渭分明。从一部科学史可以看到,科学越来越深化。最早的时候,只有哲学,后来分出物理、化学,再后来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到了21世纪,我想边缘科学还要增加,增加的同时,文科和理科的互相渗透能不能达到?我想真要创新,应该从这地方创起。

第四篇:理解和信任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昆山国际学校陈兆亚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这新世纪之初的中学生,他们对开拓、创新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心比天高,但他们又缺乏对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喜欢左顾右盼,又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缺少冷静思考;他们自信又脆弱,自负又急躁,他们只想到轻松愉快,不愿吃苦多干事。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当老师的怎

么办,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怎么办?盯住他们的一些“缺点”不放吗?成天用“清规戒律”来责难他们吗?对他们不管不问,抛给社会去教育他们吗?还是抓住他们积极向上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充分理解肯定他们,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帮助他们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答案只能是后者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能用七、八十年代对青年学生教育的标准和方式来要求这些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学生。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激流中前进。评判一个人或一代人,要根据其所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来看待,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没有理解就没有爱,而没有爱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目前在校的中学生,他们大多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呼喊,恩啊爱啊的情歌充满在他们的脑海里,高校扩大招生,上大学较前容易得多,而就业难又成为一个热点,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和厚爱,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曲时代的交响曲,在伴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在他们的身上,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此同时,现在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全面达小康的主力军。今后的中国、明天的世界等待他们的将是高标准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优胜劣汰和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谁胜谁败的关键点就在于参与竞争者自身的素质,也就是才学、能力、品质、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他们的明天,而他们的明天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的前途。依据以上两点,我们找准了如何理解和教育学生的依据和出发点。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到底怎样才能理解学生呢?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爱好,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他们的烦恼有哪些?有哪些需要?这是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不“下海”不知水的深浅,不登山,不知山的高低。不深入到学生中去,就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不少的老师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懂事、不理解老师的“良心苦口”,对老师实行“全封闭”或“半封闭”。其实,这是因老师与学生接触太少的缘故。你离学生一尺,学生就会“敬”你一丈。这样,老师所了解的情况只是老师与学生的假象,如果再依据假象来作分析判断,得出的只能是偏见,而偏见所造成的恶果就是隔阂和对立。如此理解就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多的到学生中去,去参加他们的闲谈,参加他们的活动,参加他们的联欢,一定不要放过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

其次,要和学生平等相待。能经常到学生中去,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如果老师总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人一等,不可一世,永远正确的架势,或者装出一副不苟言笑,深不可测的样子,即使你是天天在学生中间,也未必就是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中去。说不定哪一天,学生已知道你又要“深入”了,他们便会“警戒”起来或故意躲开,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因此,老师对学生有几分真意和诚意,学生会回敬老师几分真情。有的学生说,“我们也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因人而异”。这是学生中的人之常情,而不是他们的狡猾。现在的青少年上了中学,尤其是上了高中,“成人”的意识愈来愈浓,内心深处潜藏着要求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他们渴望象成人一样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希望别人给他们应有的“成人”地位,讨厌别人仍旧把他们当作“孩子”看待。他们要求老师讲真话,讲实话,给他们“指点迷津”。所以,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老师都应尽可能给学生恰到好处地谈些“书外话”,诸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才、什么是人才和竞争等。只要我们出于真诚,说话中肯,学生是十分欢迎的。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我们也应慎重处理,给被教育者留有“余地”。例如,对学生中目前出现的“早恋”现象,一方面我们不能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不应看作为是不可饶恕的“邪恶”,先给他一顿“乱棍”,然后搞他个满城风雨,再“请”出各路诸侯前来助战,让“恋爱者”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实际上,“中学生谈恋爱现象”在哪一代青少年身上没有发生过?如果说现在有向“早”、“多”和“明”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那是因为校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没有很好地做好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工作,绝不是这一代学生就特别“邪门”。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真正从爱护学生的利益出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及承受能力,首先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让他们在心理上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然后再严

肃、坦诚地给他们分析早恋的诸多危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帮助他们把精力、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上来,渡过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难关”。

第三,要给学生创造成才环境。未来社会的理想型人才应当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东西从哪儿来?要靠教育、实践锻炼。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早成才、成高才,就要给学生一点“曲折”,多给学生一点“跌打滚爬”的机会,还要给他们一点自主、自理和思考,使他们在登台表演和实际操作中渐渐成才,使他们在步出校园的大门前,具备比较多的自信心,能动性,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第四,要严格要求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及世界观形式的关键时期。正确的灌输和引导,严格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目前,社会上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教育”和“渗透”着当代中学生。无形之中,校园内外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一些学生陷入了迷惘之中,他们需要学校伸出强大的“手臂”去拉他们一把。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的因素,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战线”。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他们不断剔除身上的“野性”、“惰性”,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文明标准的“现代人”。我们还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种种有效的手段,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今后各条战线的能手。这些不仅是当前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

历史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教师,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要使自己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学生的思想和感情绐终保持共振,保持默契,保持和谐,不断创新,充分理解学生,去除陈旧的教育方法。因为这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通向理想的桥梁。

第五篇:浅谈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读后感

细细品读了何克抗教授的这篇论文,不得不为他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远见卓识所折服。

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说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而义务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

纵观国内外,义务教育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由于城乡差异、家庭经济背景、原有文化差异、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义务教育发展出于一种不均衡的态势。近些年,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步改善这种现状。多采用“补偿教育”、“无线宽带工程”、“农远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试图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结国内外经验,何克抗教授独辟蹊径,认为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要走教育信息化之路,并通过各种理论与试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赞同何教授的观点,无论是政府支持贫困地区教育,还是改变教育测评标准,都只是表面文章。政府投资力度毕竟有限,资金支持不可能长长久久,而且教育水平没有提升的前提下,任何一种测评机制都是无意义的。而教育信息化则不同,它是将文章成于内里,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不单单是教育,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信息化。顺势而行,乃大智也。

其次,就像何教授在论文中解释的那样:教育信息化能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也可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实现教师、学生双主体。无论是教育环境、资源,还是理念,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上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而且全新模式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发展。

最次,信息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的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可以说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塑造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教育全面信息化的推进,义务教育定能更优质、更均衡、更稳定的发展。

下载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

    “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沁阳永威学校副校长 李富兴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紧张高效地学习,当堂达到教学目标,保证人人不欠账,这......

    精细化管理是养成教育的必由之路

    精细化管理是养成教育的必由之路 为期一周的张庄中学培训结束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庄中学的两大特色,注重德育的习惯养成教育,科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都说这两大特色是张庄中学......

    “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必由之路”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精选]

    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优质服务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计划......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信息化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着WTO的挑战,广大施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正面临着是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还是被时代快车所抛弃的艰难抉择......

    励志和勤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励志和勤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励”是鼓舞,劝勉;“志”是关于将来要有所作为的意愿和决心,是有识之士的心愿。“励志”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讨 论 稿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不是放弃发展、停止发展,而是坚持绿色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既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华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光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