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上海市杨浦区育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特色解读
诸暨市浣纱中学
陈文汉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清风送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和其他四位同志带着诸几教育局的厚望和嘱托,来到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的上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生活。
我所挂职的育鹰中学坐落于杨浦区东北角五角场地区,自1994年创办以来,学校以“德育为先,育人第一”为办学宗旨,以“发展为本,与时俱进;立德为基,开拓创新”为校训,以开展育鹰快乐家园(即爱心家园、成长家园、健康家园、励志家园)创建为载体,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学为学校谋求发展的基本理念和重要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特长的发展,注重良好学风的营造,使自己成为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学生行为规范“金杯学校”,区篮球特色学校,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市Intel未来教育培训基地,市“百万家庭网上行”指定培训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黄浦江江畔一颗迅速崛起的璀璨明星。育鹰人在短短的十年中,以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创出了育鹰特色,亮出了育鹰风采,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们的信息技术建设特色,现把他们的一些做法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牢固树立以信息技术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思想;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新课改催生新课堂。在新课改轰轰烈烈开展的进程中,育鹰中学积极响应市委、市府提出的“构筑‘数字新城市’,推进城市信息化,实现上海大跨越”的号召,坚决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决定》的要求,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优势,牢固树立以信息技术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努力创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以“学生为本”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师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教书和学习,去探求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使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一点点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服务于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努力创出自己的信息技术建设特色。
二、夯实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深思想超前的教师队伍 为了给信息技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003年,学校兴建了两间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并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
2004年8月,他们开通了校园网,校园网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相通,师生随时可以自由上网浏览查询。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学校设计的“科利华”校园管理软件,覆盖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
2005学年,学校因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被市、区政府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基地,争取到了一大笔资金。2006学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建成11个多媒体教室,以更方便教师制作课件和进行多媒体教学。
当然,毫无疑问,在所有资源中,人是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整个建设中,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
首先是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他们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在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案、编制学习课程时,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独立的主修课列入培训计划,并将其纵向、横向地贯彻始终。分不同年龄段,制订培训计划,对45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Flash和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要求掌握基本动画制作和未来教学所包含的多种软件制作;对45周岁以上教师培训的内容是演示文稿制作和Intel未来教育,让他们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要求。至2005年底,学校所有教师都完成了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并且顺利合格。2005学年数学教研组所有教师参加了使用“几何画板”的软件培训,全部合格并能制作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去。2005年,学校又自主编制Flash MX培训教材,对全校教师进行了flash课件制作的初级培训,在2006年进一步组织了中级班培训,以满足广大教师对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让教师在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学籍和成绩,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的同时,不断向纵深发展。
其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学校安排他们参加市、区的各种相关活动,让他们了解IT行业的最新成果,掌握计算机市场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目前最先进的各种制作平台工具,对校园网进行常规的管理、维护,还能设计开发部分操作平台,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台。一句话,计算机学科教师不仅要承担学校常规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维护工作,还要承担师资的校本培训任务,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通过边培训边开发的办法,教师在一个既有压力而又充满温馨的氛围中,建立了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老年教师的网上求助、青年教师的在线作答、学生的网上求教、家长的网上咨询、教职工的网上建议、各类人员的网上留言都在这里一一呈现。网络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还拉近了家长和家校的联系。为此,教师多了一份监督,工作多了一份压力,人际间多了一份沟通,集体也多了一份温馨。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地实现自我超越。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学校已建成了一支100余名能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独立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软件的师资队伍。从2003年启动至今,学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公开教学共达115节,其中区级公开展示27节,有三位青年教师还在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的11个多媒体教室利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时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学校的电子教案库共收集了教案1200多个,收集的多媒体课件或积件有600多件,其中130多件是计算机教研组老师上网搜索或去图书馆收集的作品,还有更多的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作品,内容涉及所有学科。三年间,学校师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成果展”、“西部杯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竞赛,共有80余人次获得不同等第的奖项。
三、大胆实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建设
为了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育鹰中学从师生实际出发,坚持贯彻人本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成立了以科研室为龙头,由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组,通过对《数学积件库的建立和使用的实践研究》、《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Flash在理化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Flash培训及其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利用电脑小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五个主课题和派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德育实践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积件及积件库建设与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和实践》、《FLASH培训及其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等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让全校教师在课题的引领下,营造研究氛围,倡导技术创新,注重研究成果,扎实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像《育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经验和策略》(顾德康)、《育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研究报告》(陈爱妹、叶言正、张文琴)、《加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科研室)、《坚持优势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创新发展——我校现代信息技术办学特色简论》(柴仁国、过仕明)、《学校文化的认识与创造——浅论我校文化的传承积淀与创新发展》(过仕明执笔)、《让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成长、发展》(过仕明执笔)、《学习型教研组创建的研究和实践——办学策略简述》(过仕明)、《关于成长困难学生“解困”的研究和实践》(秦海莉)等研究论文的发表,充分显示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表明,育鹰中学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设”为切口,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大大推进城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四、注重实效,真正把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育鹰中学作为上海市第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他们从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际出发,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科学的设置,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普遍开设了这门课,把学生对一般课程的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地融合起来。同时,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从最浅显的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知识、photoshop、演示文稿、网页制作到authorware、flash、VB编程、动态网页制作等都作了明确的安排。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再开设了计算机初级、办公自动化、网页三剑客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对生动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多种应用软件,使信息科技与各学科有机地整合,并通过编程,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还创造性地把信息技术引进音、美、劳等课程,增加了这些课程的现代信息技术色彩,力求让学生能够“与技术一起学”。此外,还以最大的可能条件创办了校园绿色网吧,让学生轻松上网,以培养其主动发展,进而全面发展的自我学习精神。
五、全面总结,不断增强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学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实践中,育鹰中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现在:
(1)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实现了由原先单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向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整合的转变。
(2)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并使广大教师在更广阔的信息领域里获取信息,成为既可能又便捷的教育教学行为。
(3)Flash培训和教学积件库的开发研究,使学校信息技术瓶颈开始被打破。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得到了较普遍提升,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为生动活泼。
(4)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应用上基本实现了由教师的操作向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一体化转变。这不仅是方式的转变,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表现。
(5)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各类不同学习素养和学习智能的学生搭建起不同的学习的平台成为可能。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推理能力是举的教育观、质量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校园和谐、生动、活泼、乐观、畅达的成长环境正逐渐生成。
以上是我在育鹰中学挂职期间所深深感悟到的,他们的做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给优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仅就传授知识而言,计算机、互联网几乎可以取代现行的学校功能;然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情感培养和文化熏陶方面,现行学校的功能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所以我们要在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及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法纪观念、道德观念、责任意识等非智力素质。因此,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程度,无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多么广泛,教学生学会做人依然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学生学会学习始终是教师的第一任务。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的教育现代化争创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想,只要我们能借鉴人家好的经验,发扬自己的区域优势,我市的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定为期不远。
2006.11.18.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建设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陈巷志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自查报告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情况,作回顾和汇报:
一、强化认识,科学规划,努力构筑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1、构建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
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领导层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以及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参与层面:全体师生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
辐射层面:将积累的经验向广大教师推广、辐射,人人掌握并会运用。
为切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学校配备专职人员,分工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完善三类管理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了三大管理制度: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日常管理办法,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3、抓好三个覆盖率
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研究水平,致力抓好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0%以上。三是学科覆盖率,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二、完善制度,建好网络,有序保障
1、立规划,建网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推进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有对应的工作计划,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信息专职教师具体分管,成员包括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规划的明确、网络的建立保障了信息工作的有序推进。
2、明职责,促落实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投经费,促效率
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自筹经费,更新校园网,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摄象机、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4、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了无与拟比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率先完成了6兆INTERNET宽带接入,并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立各部门、各年级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内所有电脑实现较为高速上网,为教师们获取教育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
此外,坚持充分发挥硬件设备为教育工作服务,增加扩充了教育基地和设施,学生微机房微机46台,学校大部分班级均已配置班班通。这些现代教育装备的配置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5、合理配置基础资源
自2012年以来,在教育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建立了校园网、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在标配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学校积极主动地通过自筹资金不断增加信息设备。
三、致力内涵发展,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学校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二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 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采取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3、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对教学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率,忌“滥”、“泛”、死”,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投影、一段声音都要用在刀刃上。两年来,我校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级赛教活动中取得佳绩,其课件承载的信息支持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向多纬度、深层次地发展。
四、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虽然专业技术人员少,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学校教师学校信息技术化教学的热情不减。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堂堂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
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试点申报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陈巷镇志成学校 2014年11月13日
第三篇: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建设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建设“节约用水”大型
活动策划书
主办方: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以我做起,节约用水.一.活动目的: 让广大师生做到节约用水.二.活动形式:喷绘展览以及各种途径进行全面的宣传.三.活动地点: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活动人员:青年志愿者协会所有的成员并展望带动全院的师生.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口号: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
七.指导老师: 000
活动流程:
协会分为三个小组: A,普通话标准的为一个小组.B,实践能力强的为一个小组.C , 口齿凛
冽的为一个小组.分别由协会理事带队培养.具体活动内容:
1.音响的播放.(提前向学院广播站说一下)
2.喷绘的画面展览(地点:食堂门口.3.海报的(要求:至少2M长的 DM版面内容丰富.版面如下)
4.横幅.(要求:至少十米长)
5.资料的调查(要求:准备好齐全丰富的问卷表.具有鲜明的说服力度.具体安排:社团里面体面
优秀并且口齿伶俐的委员进行问卷试调查.)
8.落实到每一个信息学院出水口(落实到每一栋耧每一个寝室张贴(请节约用水标语).9.聚集水桶或水盆在食堂门口摆设成“水”字型或者“SOS”型来提倡节约.(准备水桶或水盆若干)
活动前准备工作
1.交递策划书让院领导进行修补其中的漏洞和不足,加以修改直到活动批准为止.2.发动全体社协成员积极的参加,让他们感觉到这即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又是为信息学院公益的奉献.3.节水宣传语: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只有大家都注意节水了,水荒才能远离我们而去,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我们青少年明白这些道理以后,不但要自己身体力行,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告诉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节水。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为社会做贡献啊。水的浪费无处不在:
水的浪费是惊人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一个学校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可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节水的小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刷牙
浪费:不间断放水。
节水:用口杯接水。
二、洗衣
浪费:洗衣机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淋、排水的洗衣方式。
节水: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投放适量。
三、洗浴
浪费: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盆浴时放水过多以至溢出,或一边打开水塞一边注水。节水: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四、炊事
浪费: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烧开水时间过长,水蒸汽大量蒸发;用自来水冲淋西瓜、水果。
节水:先用纸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涤;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宣传标语:
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22、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水资源的未来
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为3万亿立方米,1994年用水量为4.3万亿立方米,2000年用水量为7万亿立方米。
有人分析,2030年以后,世界水资源将供不应求;2050年,亏水2300亿立方米;2070年,亏水4100亿立方米。我国专家分析,中国2050年总需水量为8000亿立方米,比现在增加2400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0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200亿立方米
据科学测定,如果“滴水”不停地流,可在1个小时内集到3.6公斤水,1个月内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给予一个人半年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的。水对地球和地球上的居民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庭、工厂、还是农村,水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人体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来补充流汗和呼吸时失去的水分,以保持健康。一个人超过四天不喝水就不能生存,而一年要一吨水才可以维持健康生命.节水从我做起
1.树立惜水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是浪费挥霍。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
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凉水,而白白放掉许多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用节水器具
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有的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这么多交水费长期下来是不合算的。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从原理来说,有机械式(扳手、按钮的)和全自动(电、磁感应和红外线摇控)两类。
五、节水活动,常抓不懈
节约水电,从我做起。宿舍、办公用水无跑冒滴漏现象,学校公共用水部分无违章现象,师生普遍增强了节约水电的意识,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倡导:
水,让碧草变得更绿。
水,让花儿百花齐放。
水,让大树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着眼泪。
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活动感知:
1.提倡广大市民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
2.了解生活中的浪费水资源现象。
3.宣传环境保护以及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4.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为节约水资源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四.活动中的经费:
1.冲洗照片的费用(浪费水资源现象的照片以及活动照片)
2.传单问卷表的费用.(500份)
3.贴照片的纸板纸张费用.4.写有宣传口号的横幅的费用.5.喷绘的费用.(待定)
6.标语的资料费.(若干)五.活动赞助:待定
活动要求:为了更好的起到宣传效果.全院各个班级在本班内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了以“节水、节电、节能”等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班会,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资源节约氛围。各班、在会后展开充分的讨论,集思广义,积极鼓励同学节约有水并参加相关活动。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档案服务能力建设
信息技术与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社会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电子文档应运而生。在过去,纸张一直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和媒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应用,产生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是电子文件归档保存的形式,它必须满足档案的一切要求。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档案工作者如何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变革中,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现行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及其局限性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馆(室)为满足档案利用需求向用户提供档案并为之服务的一项活动。从总体上讲,现行档案利用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原件的直接提供利用。即直接将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包括“阅览室查阅”、“档案外借”和“电话查询”等形式。
2、复印件的提供利用。即是将档案复制品提供给利用者。根据利用者的需要,对档案原件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通过复印、拍照、摄影、录制光盘等方式制作成档案原件的复制品,再将复制品直接提供给利用者,或者举办档案展览、在公众媒体上播放。
3、编研成果的提供利用,即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一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主题,将大量的、分散的档案内容 1
进行综合、系统整理后,形成档案编研成果材料,包括文字材料、照片、录音、录像等。编研成果材料虽然在形式上改变了档案原貌,但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档案的原始记载。二是根据利用者的申请,依据档案内容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证明。
4、网上提供档案目录和档案信息。通过档案网站,将数字化档案目录和部分数字化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查询。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其需要获取凭证和依据时,即要获取实质的档案内容,还需到档案馆查阅。
在上述四种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中,除了网上利用服务外,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式封闭的模式上,其档案服务模式是由档案利用者向档案部门提出申请,档案部门对利用者的身份进行审查确定,然后,提供者根据档案利用者的申请内容,审查档案信息资源是否能够被利用者查阅,最后再提供给利用者。现行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从利用方式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档案利用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档案信息不得不到档案馆亲自去查阅,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从提供者来看。档案提供者在整个利用过程中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是应利用者的申请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而不是去发现利用者的需求,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3、从利用的结果来看。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在档案利用者和档案提供者之间就缺少了相互沟通的环节。档案的利用效果以及档案利用者的意见没有及时地反馈给档案提供者,档案提供
者不能有效地跟踪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也就无法进一步改进档案利用服务质量。
因此,现行的被动封闭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势必会导致档案利用服务率不高,档案的社会价值不能完全显现,档案的作用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识,社会的档案意识也就难以提高。
在社会广泛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档案事业必须不断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将传统档案推向全面信息化,使其向着更加良性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
1、以人为本,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1.1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创新精神的强弱。档案工作人员要走出原来封闭半封闭的圈子,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竞争参与意识,以竞争取代懒散,以创业取代守业,以经营取代“看摊”,把握时代脉搏,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事业保驾护航。
1.2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在信息时代,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档案干部队伍,就是要努力培养适合档案数字化和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掌握信息理论与信息知识,又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档案专业技能为档案服务。
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规范、标准。在信息时代,政务网、局域网、互联网以及业务网等已经成为信息交换最便捷、快速的途径,人们迫切要求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内容,也应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馆藏转向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新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2.1 首先是要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运用档案管理软件及扫描等形式,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各类存储器,尤其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档案数字化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
2.2 其次是构建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检索功能。建立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并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元数据是检索功能的核心内容,检索功能要充分发挥就必须不断加强元数据的建设。这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的基本条件。
2.3 再次,制定具有适应档案信息化特点的以及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的电子文件管理服务政策、规范和标准,并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范和标准。这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的根本保证。
2.4 最后,坚持文档一体化、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制原则。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元数据数据结构的一致性,从文书到档案的数据畅通、完整性。档案管理服务在规划和组织实施办公自动化时,使档案管理与
档案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这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档案利用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创新服务手段,满足社会需求。
3.1 建立档案门户网站,并开展网上利用服务,这应该成为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利用服务要以网站为平台,以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尤其是电子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利用,使得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得以网络化。
3.2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以电子政务网为平台,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为对象,利用网络端口以一对一的形式,通过下载和上传的形式完成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档案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起来后,建立一个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最后以政务网为平台,向各单位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档案利用服务变得更及时更高效。
3.3 开展在线服务。档案部门可以在档案门户网站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栏、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之间在网上实现速通信,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在其他网站上的相应专栏上载可公开的电子档案信息,如在“党建网”的“三农”专栏提供相应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这使我们的档案利用服务更具针对性,也使得我们的档案能更广泛地发挥作用。
4、加强对外联系,拓宽服务范畴,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作用。
4.1 加强横向联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使各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使得各级档案馆、图书馆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4.2 构建新的档案网络发布与检索系统,实现远程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在政务网或Internet中实现档案的远程服务,应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服务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应有作用。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新课标下教学环境的搭建和教学资源建设。我以为,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长期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一、教学环境的搭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远比其它学科的教学环境复杂的多。它不仅有硬环境,还有软环境。即使是硬环境也与其它学科不同,是由价格昂贵、构造复杂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构成,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在设备不足、机型陈旧、硬件设备常常损坏的计算机教室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任务。今天硬盘坏了,明天显示器不亮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忙碌于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与维护之中,不少教师花在修机器上的时间要比上课时间多的多。
以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各类软件为主的软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第二个难题,病毒的不断侵入,学生好奇心的不断发现,常常使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网络中断,也使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下的教学环境要在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来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将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下面将结合我多年来软硬资源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一年来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
1.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尖锐,靠早期的手工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
计算机的软驱和光驱主要用于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和各种软件,但对于公用的计算机教室来说,由于使用者众多,无意间也就为各种病毒提供了入口。具有局域网的计算机教室可以利用网络维护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软件,硬件上完全可以不安装软驱和光驱,当然也可以从软件上加以控制。有些计算机教室还可以做成无盘工作站。
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采用硬盘保护卡。这样虽然可以保证再次启动计算机时将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但在开机的状态下使用者还是可以做他想做的一切,还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也经历了手工管理和硬盘还原卡管理阶段。总结分析这两个阶段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发现我们缺乏对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保障措施。任何一位使用者都是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手中都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试想,一台计算机有 20 人使用,20 个人都是管理员,这台机器还能管理的好吗?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我们给予了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太大的操作权限!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造成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在 Windows95 系统下,我通过自行设计的登录系统实现了不同的用户访问不同的硬盘分区,用于管理学生的作业。而在 Windows 2000 系统下,我通过活动目录对全校所有的计算机和使用者实行了统一管理。
(1)通过活动目录AD,实现校园计算机及用户的统一管理
有了管理目标,就可以寻找恰当的方法去实现目标。Windows 2000 的活动目录(AD-Active Directory)可以设置不同的域,如学生域、教师域;可以将不同的使用者作为不同的用户加入相应的域中,如学生加入学生域中,教师加入教师域中;还可以将计算机加入不同的域中。从而在域上对所有的用户和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便于管理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组,如一个班设置为一个组,或一个年级设置为一个组。当然,建立活动目录需要一台适当的服务器作为域控制器,并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或 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学生用的计算机都要安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注: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考相关技术资料)
只有域控制器的超级用户才可以在域控制器上管理加入域的所有用户和计算机,如设置用户及权限,为计算机设置策略、编写命令脚本,进行统一系统操作等等。
这样,每个师生都有唯一的域用户名(ID)和密码(Password),使用它可以在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由于只是域用户,所以只能登录到相应的域,不能登录本机,这样一来,只要在域上设置好用户的权限,这些用户就只能根据各自的使用权限使用计算机上的相应资源,没有权限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做了,也就不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任何的设置和修改了。图 1 所示为用 AD 管理的用户和计算机。
图 1 AD 管理下的用户(组)和计算机
为了便于管理,我通常设置学生对本机的硬盘只有读的权限,没有写或改的权限。其实,对于教师用户和教师所用计算机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管理。这样管理之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大的下降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在本机保存任何内容,那么必要的学习资料保存在哪里呢?
(2)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也为了师生所用数据的安全性,我在服务器的硬盘上为每个师生开设了一定数据空间(如学生 100M,教师 300M)的文件夹,并以他们的域用户命名,同时将该文件夹与相应的域用户名相连接,并把该文件夹的所有权交给相应的用户。这样,只要用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计算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网络驱动器,对应着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如图 2 所示的“g0720101”盘为学号为 0720101 的高一学生的网上存储空间,我们就把它们称作网络文件夹。
图 2 在 AD 域上可以为每个用户指定一个网络空间
几年来,这种“域用户 + 网络文件夹”的管理方式既解决了软硬件资源管理的难题,同时还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有了网络文件夹,老师们在办公室计算机上做好的课件或演示文稿,只要放在网络文件夹里,然后到教室计算机上以自己的域用户登录,网络文件夹仍然会出现在“我的电脑”里。学生再也不用为想不起自己的资料存放在计算机教室的哪台计算机上而发愁了。网络文件夹就像师生们的“影子”,师生在哪台计算机上登录,它就出现在那台计算机器上,教师们再也不要用软盘或 U 盘把资料备份来备份去了。他们知道“放在网上的资源是跟着人走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为每个教研组设置了组内教师间相互交流用的网络文件夹,同一组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读写;还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班级网络文件夹供同学间相互交流;为各教研组进行交流的“组间共享”网络文件夹等等。这样,在校园网中每个人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根据需求,每个人所拥有的网络驱动器也各不相同。如图 3 所示,是我在校园网内登录时看到的驱动器。
图 3 每个人登录域后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
使用网络文件夹除了可以让“信息资源跟着人走”外,由于信息资源均保存在服务器上,只要定期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就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当然也方便了资源的管理。
2.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1)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素材、案例、学习指导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了“ resource(资源)”、“初中教学”、“高中教学”等网络驱动器,其中动态存储着丰富的素材、案例、教师教案及进行学习交流的活动空间。图 4 所示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图 4 高中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
此外,各具特色的教学网站,从另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 5 所示为我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网站。
(2)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
3.学生作业的管理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的管理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从早期的软盘保存,到“网络邻居”的共享文件夹,再到邮件、FTP 提交等等,我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共享文件夹为学生的恶作剧提供了条件,由于同学之间的文件夹可以互相访问,一些同学刚刚提交的作业就被另一些同学改的面目全非。邮件提交作业又为教师增加的负担。经常长时间的试验,我采用了在 AD 域用户下为每位学生建立作业提交的网络文件夹,并设置只有学生本人有完成控制权,任课教师有访问权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也方便了教师批作业。如图 8 所示。
图 8 学生的作业提交区
此外,我还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展示区,如图 9 所示。
教学环境的设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只是提出作者个人的想法与实践,权当抛砖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