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彰显学校诗教特色
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彰显学校诗教特色
——金湖县实验初中创建“诗香校园”工作总结
“诗教进校园”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高雅校园、书香校园”的迫切需要,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开展诗词教育、创建诗词之乡”号召,我校在深入推进诗教活动,打造“诗香校园”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诗教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学习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和爱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展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一、健全组织,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1、成立一个组织,强化领导重视
为加强对诗教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罗梅英校长为组长,鲜启国副校长具体分管负责的“诗香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让他们明确诗教工作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诗教意识,积极推动诗教工作的蓬勃开展。
2、搭建一个平台,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搭建诗词教育和创作的平台,成立了“青萍诗社”,并邀请县诗词协会会长杜渐先生对诗社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先后发展包括师生在内的社员680多人。诗社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有效,积极主动。目前,“青萍诗社”已成为广大师生学诗练诗的“温馨之家”、“幸福之家”。
3、完善一套制度,确保正常开展
为保证学校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有《诗教活动学习制度》、《诗教活动培训制度》等,将诗教活动纳入平时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全方位多渠道的推进诗教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师生诗词培训和讲座,语文组教师平时都备有诗词教学教案,并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做到“三个一”:即每天要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每学期要上一节有关诗词方面的公开课,每学期要写一篇有关诗教方面的研究论文。
二、拓展渠道,加强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教活动。
1、培训活动
我校坚持诗词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师生的诗词素养。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强化教师从事诗教工作的内功。学校除定期为广大师生开展诗词讲座活动外,一年以来先后选派20多人次去参加各级各类诗词培训,并几次邀请县诗词协会会长杜渐主任来我校做讲座,受训师生达600多人次。我们还注意加强诗词创作交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交流形式主要是师徒结对,我校社员与县诗词学会专家领导结对,促成师生间长期、密切的交流,不断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2、常规活动
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诗教常规性工作,让诗词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向学生,积极营造儒雅、清正、诗香浓郁的诗教氛围,我校把诗教工作作为我校打造和谐校园、高雅校园、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有效诗教工作机制,开展有目的的诗教活动,有步骤有计划的落实诗教工作目标。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校已形成浓厚的校园诗教氛围,学生爱诗、学诗、吟诗、写诗、用诗的兴趣盎然。
3、采风活动
我校经常组织社员开展诗词创作采风活动,促进社员专业成长。一年来,我校就选派优秀师生70多人次先后到金湖荷花荡、金湖县湿地公园等地采风,通过采风,不仅开阔了社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题材,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与激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创作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4、吟诵活动
我校努力拓展诗词诵读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利用晨读诵读诗文,开展了如诵读比赛、诗词吟诵会、赛诗会、古诗文知识竞赛、诗句接龙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体会到古人的高远志趣,诵读诗词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5、比赛活动
为促进诗教工作的活泼开展,促进“书香校园”的常态化、个性化发展,激发师生读诗诵诗写诗的兴趣,学校定期举办古诗词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赛诗会、中华诵—经典演讲、诗词创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体验感悟经典的内涵和创作的乐趣。
三、构筑载体,强化宣传,及时展示师生的创作成果。
1、构建墙廊载体,营造诗教氛围
我校因地制宜诗化校园环境,校园开辟了“诗词橱窗”、“校园诗墙”等,将师生创作的优秀诗作在文化长廊里展出,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诗词创作的成就感。因地制宜诗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给整个学校营造了一个立体、深入、广泛的诗教氛围。学校开辟了校园诗墙、视窗、诗廊,在教学楼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由我校师生自己创作的优秀古诗词作品,让每个角落都诗化起来,让学生在诗的氛围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中华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陶冶。我们还将师生创作的优秀诗作在文化长廊上展示,让广大师生感受到诗词创作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2、构建音讯载体,陶冶学生情操
我们在校园广播站开设经典诵读专栏,定期朗诵经典诗文或者我校师生创作的诗文,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陶冶心智,体会自身学诗诵诗的快乐。在我们学校,可以说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全校师生更文明,更有书卷气。
3、构建网络载体,扩大诗教影响。
我们还充分运用校园网站这一载体,及时宣传报道我校诗教工作的成果,发表我校师生创作的诗词作品,邀请优秀老师做好有关诗词讲座,搞好师生之间,校与校之间以及与外地诗友之间的诗词交流和学习,不断扩大诗教影响。
创建诗香校园,彰显学校特色,诗教活动为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我校师生在各级诗词创作及征文大赛中有30多人次获奖,30多位师生的优秀诗作在市教育局、市诗词协会联合主办的《校园诗花》上发表。我校编辑出版第一期师生优秀诗词作品集,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通过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我校诗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江苏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诗香词韵,濡染了师生的心灵,提升了校园的品位,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第二篇:追求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精细管理科学发展
追求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赴江苏省特色名校考察学习汇报材料
刘志荣 为学习借鉴江苏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2012年11月25——12月1日,在教育局刘万斌、王乃前两位局长的带领下,我县一行22人前往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无锡市育红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四所著名小学进行参观考察。整个考察学习活动紧张而有序,内容丰富而充实,大家不辞辛苦,不怕疲劳,认真听取名校校长报告,深入课堂听课,参观校园文化,深层解读了江苏省著名小学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参观、感悟江苏小学的办学亮色,学习江苏小学办学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让我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江苏之行,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深入实地的查看了南京、常州、无锡等市的几所特色名校,他们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所学校通过坚持“发展内涵,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常州市局前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几百年的办学传统,造就了局小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1
成为常州市一流的省级实验小学、省级模范小学,并以其特有的办学魅力在常州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无锡市育红小学始终以“化新教育实践”为核心理念,精心营造“文化润泽,内涵育人”的化新校园环境,努力建立“文化协同,特色发展”的多校区管理模式,倾心打造“智爱并重,教学相长”的化新教师队伍,全力构建传承育红特色的“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化新课程体系。通过努力,全体育红人有效达成了“彰显理念,特色创新,提升学校核心价值;依托校本,整体推进,实现学校高位发展”的共识。
这几所学校无疑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座落在古鸡鸣寺、台城与小九华山之间,校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庭院式的校舍别具一格,教学楼错落有致,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这些学校的校长不仅是文化的倡导者,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而且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打造了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三)追求优质师资持续发展,发挥团队作用,以带动学校整体提升。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这几所名校无一例外的不在凸显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这些学校以长效机制确保优质师资可持续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提升。如无锡市育红小学通过开展“解读化新理念”专题活动,使育红教师人人知理念、懂理念、践理念,并将理念的理解、渗透与贯彻同师德建设、幸福校园创建有机融合。一是新老衔接,老教师悉心当好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引路人。二是搭建平台,丰盈底蕴,为老师们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丰富了业余生活,充实了精神生活。三是强化专业引领,组织外出听课培训写体会或交流、检查评比等方式,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种校本培训平台。此外,还借助江苏名校俱乐部等境内外学校联谊等平台,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帮助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鼓励教师在更高平台上参与教育交流,展示教育思想。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
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想教育真正有所发展,真正发展学校内涵,彰显办学特色,首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必须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
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强烈的成就需
要,他就会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创新的清规戒律,并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事业心和工作动机,也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必须由“礼让风格型”向竞争型发展。
今天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战性,由此也导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竞争性。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教育工作者惟有具备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并成为一名真正专业的学校管理者,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礼让风格型”办教育的校长形象,由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必须由稳重守业的模范型向开拓型发展。
开拓而不是守业是对教育工作者角色转换的又一个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交活动能力,注重谋求学校改革发展方略,不断拓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拓型的教育工作者,在其社交活动中往往通过介绍学校状况,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经费紧缺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交往时能够做到热情大方、坦诚无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攻关才能。当然,在开拓学校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过程中,校长不能失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尊严和风度,更不能违章操作,而应该努力保持一种既奋发进取又品德高尚的专业管理者形象。
(四)必须由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型向科研型发展。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长增强科研意识,自觉充当科研型校
长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都是自己主动抓教育科研,抓学校规划和决策,健全校内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甚至独立承担某项科研课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科研环境。校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由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承担课题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启示与思考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和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下大功夫。
1、重视舆论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江苏之行让我明白管理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有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和躬身实践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全体教职工中去,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没有良好的文化作前提,再好的激励制度也会有疲软的一天。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从建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入手,因为它能靠自身营造出来。健康的舆论氛围也能有力的推动教师在工作上自发的赶、比、超,能促进学校制度的生成和执行,更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沉淀。
2、坚信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管不好的教师
江苏教育的经验使我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一种精神。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学校发展的最宝贵的精神因素。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来激励教师形成团队,强化合作和比学赶帮。充分调动
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使他们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全体教师都用心钻研每一个教育细节,踏实工作,真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的发展便不成问题了。
3、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江苏教育考察中我们发现,先进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应该是学生身上和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对学生持续发展,终生有益的东西。从江苏教育看,无论从现实的缺失,还是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阶段特点看,小学阶段应重点强化习惯养成和规则培养。几所名校的学生无论城乡均非常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引导其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不是为了塑造听话的动物,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4、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在几所名校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考察学校的教师少有闲谈,多见他们在埋头批改作业;少有怨天尤人,多见他们面含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他们忙碌万分而不颓废,发展起来而不自满,抓住某一环节做出经验、做出成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这次考察时间虽然短暂,然而这几所学校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是长远的。我们坚信,只要高举质量大旗,凝聚共识,立足本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就会促进府谷教育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第三篇:培育传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培育传统文化 彰显办学特色
县城之南,汉水之滨,在绵延起伏的卧牛山下,坐落着礼县石桥中心小学。三年前,我们加入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第二次实验行列,开启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研讨、渗透、传承之航程。走过了提升意识、凝聚智慧、收获希望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之路。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体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深厚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适应新课改、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弘扬主流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在全国广泛开展,我校以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开展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培训人员,先后参加课题活动18人次、培训实验教师4次。三年来通过健全管理流程、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认真组织多种活动,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和渠道,创新研究方法与策略,让传统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以课题开展为源头,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方面我们系统组织实施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一、营造立体式的课题研究情境,奠基学校文化发展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促使研究扎实开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的培训。通过构建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积极协助,全体教师跟进实验的课题研究流程,使课题研究有了机制支撑;通过不同形式的理 论学习和资源收集,使课题研究有了方法论的引导;通过教科研方法等业务培训,使课题研究有了工具支持;通过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讨活动,使课题研究有了方向;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做讲座,使课题研究能够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在此基础上,审视教学现状,我校还制定和细化了阶段研究目标和研究实践课计划,实施在理论指导下的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对接和融合。从教案的探讨,研究课的评议,学生表现,效果检测,研究认识的积累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有效训 练的方法,构建立体式的课题研究情境,为学校文化发展提供有效奠基。
二、构建读写教学机制,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为确保课堂教学活而不浮、实而不死,课题研究实而不虚、宽而不泛,我校深入开展以强化课堂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把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校是育人的家园,语文教学是 “塑造国民灵魂”的熔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段话指出传统文化培育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后现代主义和多元价值论的冲击,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传统文化认同遭到不小的危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反而对许多洋节日却表现出不少的热情,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日渐被淡化,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力度被削弱,德育变得越来越苍白。要扭转这种趋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因此,传统文化教学必须永驻语文课堂,在 2 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①搜集文化名人故事,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述文化名人故事,如:“凿壁借光”等勤奋好学的事例,背诵古代名家的诗词名句,讲述钱学森、张海迪等人的优秀事迹,并相互交流。②诵读经典美文,以自然美、人性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启迪学生心灵。如孟郊《游子吟》揭示伟大的母爱,于谦的《石灰吟》所赞颂的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精神。《论语》论述哲理美等。③通过对经典的朗读和情感的植入,感悟诗文魅力。
(3)在写作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①以传统文化之本——“真善美”来教育学生作文要写真情、说真话,发表自己的看法。②以历史名人思想教育学生作文要有思想、有情感。③以传统诗歌和对联教学引领学生作文讲韵律、敲文字。
通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首先是语文教学得到了全面提升,进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文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放大传统文化精华
新课改要求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学校依据地域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积极开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本化课程。
(1)渗透地域特色文化。课文《清明》讲述作者家乡清明节的习俗,学生理解清明节风俗并不得心应手,教者渗透“谈家乡清明习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清明的习俗,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家乡人在清明节一早去登山,去点火,拜祭祖先,扫墓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不 仅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而且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渗透节日文化。近年来,我校为了更好挖掘地方教材,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利用元旦、元宵、清明、端午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作文大赛、故事会、灯谜晚会等,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革命烈士的事迹,唤醒学生“缅怀烈士,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打扫烈士陵墓,向烈士墓碑敬献花圈,新入队的学生举行入队仪式,集体宣誓。然后学生在烈士墓前畅谈理想、心得体会。利用这些传统的节日既丰富了节日的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节日意识,又灌输了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
(3)收集俗语、谚语、歇后语、楹联。它们是我国古文化遗产,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共同财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既挖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4)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如科学课教学古代历法时,可让学生背诵“24节气歌”。让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感知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以传统美德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准则,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德育是立校之基,育人之本。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处感染学生,我校为学生积极构建了一个“德馨满校,书香满楼”的人文环境。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①积极争取美国教育协会为我校捐助经典文化诵读读本,学生人手一册。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心灵为之净化。②开展经典诵读知识 竞赛,每学期一次,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③把传统文化与才艺展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配乐诗朗诵、书法、剪纸、绘画、手工制作等健康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④每班配备图书柜一个,方便学生借阅。⑤开展评选“读书大王”活动。通过面试、口语测试等形式每期每班评选数名“读书大王”,给予奖励。上述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2)召开班级主题班会。通过定期举办的班级主题班会,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蒙启老师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田蝉老师的“讲文明,有诚信”等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感染力强。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并逐步强化成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3)举办诚信考试签名活动。社会需要诚信,校园更需要诚信。为了培养学生“讲诚信,不虚假,言必行,行必果”的良好习惯,我校多次实行无人监考诚信试场,举办了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集体宣誓:要争做石小诚信人,愿做天下诚信人。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诚实守信的健康公民。
(4)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他人帮助之恩及祖国培养之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亲手制作礼物,给父母过生日;给父母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通过开展感恩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歌咏大赛、观看影视作品及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忠孝思想,创新教育形式,提升人文素养。(5)编纂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利用地方文化优势,编写适合小学生解读的人文校本教材。我校校本教材《古诗文名句录》已编写入册的主要内容有:言理、述志、施教、修身、叙情、绘景。《经典文化》读本的内容有三字经、天干地支、百家姓、笠翁对韵、论语(节选)等内容。
(6)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广播每天宣讲传统文化知识10分钟,在家乡文化专栏中选登传统文化宣讲文稿和师生学习心得,读报栏、黑板报、文化长廊每周一期及时呈现传统文化重大新闻、张贴相关文化采集;在墙壁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格言和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图片、文字等。借上述媒体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以学习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实验成果显著,后续科研任重道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年的实验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校得到发扬光大,师生的人文素养明显提高,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标兵和文明之星。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县级示范小学”、“教研教改先进单位”、“陇南市基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2010、2011年三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优秀实验学校”,2009年、2010、2011年学校先后四次获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三年来教师发表论文128篇,其中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入编15 篇,参加省、市、县 课堂教学竞赛获奖12人次 ;2007年在江苏太仓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课堂教学录像比赛中,我校蒙启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辨日》获得一等奖。2008年写话训练《一双手》荣获省级语文教学课堂大赛一等奖。2009年,陈秀娟老师执教的《春晓》获得省级复式教学示范课 奖,2010年在延安结题大会上执教的《游子吟》荣获课堂大赛一等奖,16名同志获得“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08、2010年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在全镇举办的“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成绩,我们愈加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如何有效地守护、传承传统文化,更有效的做到夯实语文基础,提升人文素养,打好传统根基,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所要不断挖掘和探索的新领域。我们将不断努力,寻找现代与传统、课堂与研究的最好契和点,把研究永久地植入课堂,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校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四篇:彰显幼儿版画特色 提升园所内涵
彰显幼儿版画特色 提升园所内涵
——建设局幼儿园特色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特色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幼儿园管理,丰富幼儿园内涵的重要举措。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素质教育》为依据,积极开展幼儿版画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二、背景分析
(一)优势
我园是已创办了24年的江苏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园内有一支素质优良、积极向上、团结奉献的教师队伍,其中大专学历已达到100%。且不乏美术功底好的老师,这为我们开展幼儿版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同时幼儿园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了幼儿版画室,购置了制作版画用的各种材料,各班创设美术区域,为开展幼儿版画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不足
以前,我园在美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幼儿基本功的培养,在提升幼儿想像力、创造力方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教育的方法上也是单一的模仿为主。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理念比较认同,但在行为上跟进不够。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幼儿版画教学中有待解决的地方。
三、特色教育实施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鼓 励他们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我们的版画活动就是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创作欲望,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特色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创建具有幼儿版画教学特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在理论指导下的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课程操作方案,建设具有版画教学特色的积极进取的师资队伍,促进保教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发展。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友好、合作的交往能力。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2年8月)目标:
1.逐步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对教师的绘画、泥工、纸工等基本功进行培训,人人能胜任美术教学。
2.营造特色教育氛围。幼儿园组建版画兴趣小组,在班级创设“美工区”,开辟“版画专栏”。
3.加强对特色教育日常教学的管理。落实到其中的每一环节,必须讲究实效,切忌形式。
4.拓宽版画教学思路。尝试开展多样化的版画特色活动,如剪纸漏印版画、油印纸版画、粉印纸版画等。
5.美术特色教育阶段性成果展示。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4年3月)目标:
1.优化版画资源。探索、开发本土文化资源,逐步增加、开辟富有新意的版画教育特色项目,形成独具风格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特色;
2.加强各阶段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凸显特色教学的优越性。
3.在专家的引领下,力争把幼儿园的特色做优、做强、做美,铸成特色卓越的美术(版画)教育品牌。
4.版画特色教育成果展示。
五、特色教育的实施内容
我园以幼儿版画教学为特色,分四个方面的课题开展活动。
1、基础训练课题。这类课题主要训练幼儿的握笔、运笔、涂色、拓印等方 面的基本技能,此类课题适合小班幼儿。
2、单一形象课题。此类课题主要针对刚开始接触纸版画的中班幼儿,他们 对较复杂的画有困难,需要通过观察实物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物体的感受。
3、启发想象课题。此类课题主要是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诗歌、童话、散文等活动,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呼之欲出的视觉形象,然后运用版画的手法,将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它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4、物体组合课题。它是将幼儿较熟悉的单一物体进行组合,让幼儿进行画 面布局、物体比例、前后关系方面的练习,这类课题适合放在大班下学期。
此外,还有剪纸漏印版画、油印纸版画、粉印纸版画等不同形式的版画,分 别适合放在小、中、大班。
六、特色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幼儿版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实施小班化的集体教学模式,即将每个 班上的孩子人数分成15-20人,每周定好时间段,分别到版画室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请一名专职的版画老师,深入到幼儿版画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为幼儿创设供自由欣赏和创造的外部条件。要注意园内环境的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还要利用活动室、寝室、走廊等活动空间,为幼儿营造艺术的欣赏氛围,如作品观赏长廊、美术欣赏角,不定期出名家、教师、幼儿等系列作品观赏版面,使幼儿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另外,还可以带幼儿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让幼儿充分欣赏、领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既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又可以在头脑中积累大量表象,为版画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特色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注重引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版画教学理论,请相关专家来园定期讲座,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全体教师人人动手,从最简单的版画开始学起。提高全体老师的版画理论和技能
(2)为了改变家长“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 “幼儿版画展”“亲子绘画作品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请家长观摩和参与“小画家”们的现场创作,感受美的氛围,使家长认识到从小就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扎实推进。(1)成立幼儿园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特色教育的领导。组长:韦旭芳 具体负责人:汤雪雁
成员:常正美、刘俊华、严丽云、蒋海燕、于月芳、陈凌华、王芳芳(2)做好园特色教育的规划、统筹、目标的制订以及幼儿园特色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
(3)科学部署,分步推进,逐步深入。制订特色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3.整体着眼,注重整合,系统入手,分工明确。
(1)幼儿园将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规划,分别制订各年龄段的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2)加强对特色教育日常教学的管理。讲究实效,将幼儿版画特色教育落实到每一环节。结合教学改革现状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大胆创新,废止各种滞后和表面形式。同阶段教师进行特色课程的磨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做到备课细致简要,加强对每一堂课的深入研究,确立正确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切忌活动过程与目标脱节。同时,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幼儿切实的学习困难,及时纠正,因材施教,尽量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产生学习的兴趣。
(3)管理上,确立“科研兴特色”的思想。幼儿园有幼儿版画教研的课题,注重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资料的积累。
(4)加强各阶段的衔接工作,凸显特色教学的优越性。在制订版画教学计划时,小、中、大班年级要互相通气,商量制订。一方面,教师要遵循本年级版画活动的阶段目标,达到艺术教育美感、创新、超越的新标准。认真把握好学生教学的各个细节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同轨教师的教法要力争统一。另一方面,各年级教师要向上一届教师讨教,根据她们的教学经验,筛选适合幼儿年龄与兴趣的内容,运用能激发幼儿主动性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汲取精华,不断改善,向孩子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期末的幼儿特色成果展示上,力争每班都能出高质量的特色作品,使全园特色教育更上一个台阶。4.优化师资,落实保障,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1)做好教师特色课程基本功培训。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特色课程稳步发展的关键,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着手,加强个人自学,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学习:专家讲座、案例评析、问题研讨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特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展特色活动开课活动,要求每班上好一堂特色教育精品课,交一篇优秀特色教学案例,为园本课程的积累作准备。每学期都由专职美术教师或有特长的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美术技能培训。
(2)规范训练。为了不断拓宽版画教学的思路,开展多样化的版画特色活动,为了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我们将版画专用活动室划分时间段,让每班幼儿都能到活动室开展教学活动。各班成立版画兴趣小组,在班级创设“美工区”,开辟“版画专栏”“版画作品展”,做到“班班有画展,人人有画作”。
(3)优化美术资源。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景观、民情风俗等,作为版画特色教育的素材来源。订购各种版画杂志、图片等等,丰富幼儿的版画知识,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4)完善特色教育的管理制度。一是导向机制,要建立“人人关心园所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二是活动机制,要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三是考核机制,要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四是激励机制,要建立特长教师、特长幼儿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名誉和物质奖励等,以激发教师、幼儿创特色的积极性;五是经费保障制度,幼儿园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建设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将以创建特色幼儿园为契机,求真务实,用心经营。今天我们提出创建思路,播撒的是希望的种子。我们相信:幼儿版画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
第五篇: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走内涵发展之路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星城小学
一、学校现状
星城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300名学生,50名教师,其中外借、退居二线教师10人。45岁以上20人,36岁至45岁11人,36岁以下19人。存在的问题,由于停办寄宿,生源急减,教师超编。老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学科缺编,如体育学科。教学环境简陋,线路老化;护栏低矮破旧,大门低,消防车辆无法开进校园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教学楼内长久失修,地砖损坏严重、很滑,墙皮脱落,教室里灯也存在老化现象,有3间教室的灯由于老化而整体掉下来的现象。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星小有一支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和谐、进取、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学校,促师生共成长。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燕山教委“十二五”规划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把坚持内涵发展,办特色学校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创新思路、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提升水平,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文化和制度文化,办人民满意学校。
三、目标定位
我校近三年的总体目标:把学校办成平安、礼仪、书香、节约、和谐的校园,让浓浓的书香浸润师生的心灵,让阳光、和谐、进取引领“星小”人前行。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有思想、有责任、执行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塑造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懂心理、会教学、多才多艺的全能教师队伍;培养诚信的学生。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教师全能、学生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学校。
四、具体规划 1、提升管理水平
引进国际ISO9001学校管理质量认证,从学校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及特色办学,全面梳理、规范和提升。
办法:专长引领,做到前卫导航、理论提升、开阔眼界,激活思维。●加强领导们的学习力,领导干部每周结合学校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寻求改进措施,每月要总结提升,在实践中学习。●走出去,走进兄弟学校,在走访中学习。
●领导干部每月要读一本书,撰写体会,垒稳底蕴,智慧工作。2、打造全能教师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竞争机制,搭设展示舞台,促进教师的职业自觉,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志存高远、师德高尚、态度阳光、业务精湛”的全能教师队伍。
● 专家引领:启迪教育智慧,改变心智模式
● 校本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
● 聚焦课堂:通过专题研讨课、“星光杯”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家长开放课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 科研导航: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先导,科研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素质的重要指示,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法。学校会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 交流规划:交流是学习的媒介,交流中思维会被激活,交流是凝聚的助推器,规划让前进中目标明确,步子更坚定,善用交流规划,为教师搭设成长平台。
● 青年讲坛:让青春岁月溢满书香、点亮教育人生,让书伴教师成长 ● 成长在线:开办青年教师成长在线活动,通过成长规划、创造时间、展示团队,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星小的教师要做到: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随手即可画出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声情并茂的朗诵、熟练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深入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至少有一项业余爱好,做全能教师。
3、课题建设
学校在完成国家、地方课程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现开设中华传统浓郁的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空竹、茶艺、线描、剪纸、书法等。今年,将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如: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4、整合德育资源,创新构建德育体系
我们将继续创新落实德育活动,按照“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主线(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化教育)、实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熏陶的结合)”的工作思路,树立在教育思想上,大力倡导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在德育工作上,积极倡导“创新、务实”的作风;在班级管理上积极倡导“向德育要质量“的新的德育理念。
●加快学校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加快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重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
●继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设,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促进养成教育。
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在进一步保持学生上、放学路队的良好秩序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组织“法制教育讲座”、组织收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活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与课间安全教育。
关于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正在谋划、探讨,这仅是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希望领导给予帮助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