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3:3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

第一篇: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

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

——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语文教学大练兵暨“阅读指导课”观

摩研讨活动

2014年10月29日上午第一节课,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五楼电教室内书香涌动,气氛热烈,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一本本耳熟能详的名著握在孩子们手中„„原来是范亚丽老师正在执教《爱的教育》阅读课。至此拉开了“语文阅读指导课”观摩研讨活动的序幕。校长梁洁、副校长宋会婷、任苑、杨丽和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为大家展示的分别是四、五年级的八位语文教师。八位授课老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演绎,独具匠心的设计,或激情飞扬,或机敏风趣,或春风化雨,把阅读课上得深入浅出,使听课者享受了一道道风格各异、味道独特的阅读大餐。课堂上,一本本经典名著的推荐阅读,一个个另辟蹊径的方法指引,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在兴味盎然地互动交流中,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热情。课后,教育教学名师刘鑫荣、李样霞两位老师针对阅读指导课进行精彩点评,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感悟,共同探讨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最后,业务校长宋会婷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总结,她抛出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让老师们逐一发表看法,倡导让孩子享受阅读快乐,培养阅读习惯,用阅读改变孩子气质。希望老师们达成共识,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此次观摩研讨活动旨在引起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高度重视,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书海中自由翱翔,带给孩子们更有意义的童年生活。今后,老师们要将阅读放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位置,将用朗朗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用经典名著强健他们的骨骼,丰满他们的血肉。二实小的老师们将竭尽全力,用阅读为学生生命奠基,为学生打下“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第二篇:读有用之书 做有根之人

读有用之书 做有根之人

摘要: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要有选择,要选择好书。提取书中的精髓,为己所用。不遗余力,把书读好。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书读好,落实到阅读教学中。读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读书.形式多样化。要重视朗读,强调背诵,但形式要灵活多样。读书要用于实践。把书读厚,提倡

“每天阅读半小时”。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提倡“亲子读书”,使书香校园延伸到家庭、社区。读有用之书,做有根之人。在校园营造书香氛围。

关键词: 好读书

读好书

把书读好

把书读厚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读书,可以丰富生活,充实自我;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积淀智慧;读书,可以远离尘嚣,宁静致远;读书,可以滋养心灵,温润生命。

“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美好与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这是余秋雨的原话,读了它,唤起了人们对书籍的珍视。“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原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的话,振聋发聩。读了它,我们明白了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这一切的获得惟有靠阅读。以读书为信仰,坦然而宁静、明朗地面对人生;以读书为己任,无声地润泽学生,默默地葱茏自己。读有用之书,做有根之人。在校园营造书香氛围,把孩子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体会中华文化的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好读书,读好书

人们都说生活就是一切,但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读书。

——洛根•皮尔索斯•史密斯 2010年4月27日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读书的心得曾说,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读书要有选择,浩如烟海的书,恐怕每个人倾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这些书读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书当中值得每个人读的也并不一定那么多。因此,要选择好书。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当然,读书不能只停留在看热闹、消磨时间的层面上,一定要有所得,要提取书中的精髓,为己所用。

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在如画的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有的书像陈年佳酿,百读不厌;有的书如倒啖甘蔗,渐入佳境;有的书像一枚青青的橄榄,苦涩后显清香„„翻开《格林童话》,闻着它淡淡的墨香,我们就像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翻开一本高尔基的《童年》,仿佛经历了寒风的凛冽后,聆听生命在春天里莺歌燕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活着的意义。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懂得要做一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在主人公的勤劳中,我知道了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主人公乐,我会跟着大笑,主人公悲,我会泪流满面„„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见闻,很多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事物,书本都告诉我们,所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其实读一本书,就算其中只有一两句对我有帮助的话,也是值得的。读到一句我们真正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这种心里的快乐,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好书令人拍案叫绝,你笑起来、跳起来,甚或拍着桌子,在心里暗叫:“原来早就有人想到我所想到的,也正说出了我要说的话了!”这种高兴不是世间其他的娱乐能给我们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窦桂梅副校长推荐的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一——六年级)(附目录),分别从经典诵读、必读书目、泛读书目、必背古诗词等方面体现大量的课外阅 读不仅能够使学生识大量的字,而且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俗语说得好,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书是有了,但如何去读,才能读好它?这可是最重要的问题。

二、不遗余力,把书读好

书如花圃,人是园丁。

——谚语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指导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读书意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

郭沫若说读书不妨“读破一本”,就是强调读书一定要读好、读透。清人袁枚说:“蚕食桑而所吐着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着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会吃者长精神,不会吃者长痰瘤。”这也说出读书一定要读出其精髓。读书就要从书本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1.阅读策略化。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交谈时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以求达到信息的共享。把书读好,落实到阅读教学中,正如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提出的要求: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学的教学,注重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如,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初读,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出现在我们眼前,不由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么,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文章读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参加了陕西省、西北五省课堂教学大赛、咸阳市名师学科带头人的评赛工作,选手们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确定两个读书层次仍历历在目:A、执手而眠的画面—初读,感悟几处细腻的细节描写;课件去掉细腻描写的文字,对比读,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爸爸妈妈之间平淡而身后的爱就像茉莉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在文字中,流淌在细节里,要用心才能读出来。B、自主合作阅读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直奔”读出了爸爸心急如焚、一 心牵挂;“每天都去”,那该是一种怎样持久的关怀…..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读书简洁、高效,充分显示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用“教材教”,利用课文的“例”得意、得言、得法,运用更简的教学方式,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会学习”,从“教课文”转向了“教语文”,从“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了“以读书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2.方法趣味化。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的读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演法:许多经典诗词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猜译法:经典诵读中最大的困难是精粹语言的理解。如果教师讲学生听,会很枯燥,在理解中让学生猜经典诗词文句的意思,调动兴趣,帮助理解,学生是很喜欢的。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3.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但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低声玩味,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如人教版第十一册《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一篇富有挑战性的阅读课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千古绝唱。我校青年教师董海英将此作为全国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参赛课。磨课过程中,教者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高山流水深相知;伯牙绝弦谢知音 ”,源于老师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源于老师充满魅力的才气,源于老师“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师生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体会伯牙、子期的相见恨晚。:“原来钟子期不仅在听伯牙的琴声,也听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象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胸怀。伯牙的琴艺妙绝天下,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 的美妙,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这种志向,这种情怀他们能得知吗?(唯有谁能得知?生:钟子期。师:唯有谁必得之?生:钟子期。师:这才叫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古筝乐曲起,师: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生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钟子期也。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真妙。生2: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子期也。”师:伯牙兄,幸会幸会,谁再说说?生3:善哉善哉,终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怀,懂我者,钟子期也。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呀!是呀,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此时,高山默默,流水五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使他们在课堂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课堂是有着灵动的生命,有深沉的人文内涵的。我想,也可以肯定地说,有了这样的文言文启蒙教学,学生是会爱上这些难啃的“文化瑰宝”的。

三、源头活水,把书读厚

一本好书的最大效果,就是鼓励读者去行动。

——托马斯·卡莱尔

温总理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讲的就是读书要用于实践。一本书的厚薄,是由读书人决定的。读书人说它薄,它就是简单的几页,甚至几句话;读书人说它厚,它就没边没沿儿,要多厚有多厚。

读书在于判断,在于寻找,而把书读薄,就是在判断,在寻找。读薄以后的环节应该是读厚。读厚的过程就是自己找乐的一个过程。把书读厚,首先要有一个基础,即掌握最根本的原理。其二是要会用,会联系实际运用书上读到的东西。其三是要学会佐证和延伸。

读书活动是一个长期工程,更是一个序列工程,为确保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须做到:拓宽阅读途径,大力提倡师生广泛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实现纸质书籍与网络阅读的结合;实施“亲子阅读”工程,倡议学生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购买一定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报刊,学校也要适当组织活动,为“亲子阅读”交流展示活动创建良好的平台。.“每天阅读半小时”。知名作家纷纷表达过自己的读书观点。阎崇年说“读书是第二生命”,为读书寄予了生命的热望;白烨则倡导“让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毕淑敏则自己算了一笔小账,如果“每天阅读半小时”,那一个月就是2天,一年就是24天,如果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积少成多,读书就会让人生变得不一样。卢勤则从“仙”、“俗”二字中悟到了不一样的见解:同样是“人”字旁,在山顶的是“仙”,在谷底的却是“俗”,所以说眼光决定未来,书是最好的朋友。谈到如何坚持读书,虹影自有巧妙“绝招”:“如果我们对书的感情就像爱情一样,我们就永远不会遗弃它”。我校的经典诵读已成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坚持每天的晨读、暮吟,认真开展诵读活动,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各班级、各学段每学期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小能手”的评选。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要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在班队会活动时间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课程管理部组织开展阅读与积累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为了能把阅读与积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我们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阅读情况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撰写的读书笔记、作文或日记,创作的优秀书法作品、创办的“读书手抄报”等实践作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及 获奖情况等记录保存下来。如,本学期,六1班学生的读书笔记共一百余篇,其中《我和“名人”面对面》(习作例文)、《源头活水——<观书有感>赏析》(《观书有感》朱熹)、《夹叙夹议有学问》(《学与问》)、《走进“大自然的课堂” 》(《大自然的文字》)、《永恒的爱》(《给家乡孩子的信》赏读)、《 讴歌顽强的生命》(《 青海高原一株柳》)、《追 求幸福》(《 牛郎织女》)、《送给儿子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怎一个美字了得?》(《 草原》)、《用生命铸就师魂》(《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剪纸有爱》(《姥姥的剪纸》)、《只要努力,小草变成大树》(《小草和大树》 夏洛蒂 · 勃朗特)„„并真正实现:阅读一篇文章、一本好书:读完、读懂、读透;学做一点笔记:认真、实用、高效。

3.提倡“亲子读书”,使书香校园延伸到家庭、社区。

一段时间以来,家长成为我校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我们通过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明确了“打造书香底蕴,构建和谐家庭”的要求。

父母和孩子共阅读。有些家长说:“我的小孩就是不爱看书,有什么办法可想?“我们不妨委婉地告诉他:“这很简单!你读书,他们就爱读书了!”没有比这更简单的方法了。父母要成为读书的主体,成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学友,成为孩子读书的引领者。引导孩子边读边写,并把日记、读书笔记、作文以及网络下载、报刊剪辑的资料等分类整合成书,家长为孩子亲自作“序”,与孩子一同制作、装帧,作为家庭的“珍藏版”,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从每周一次的亲自阅读做起,孩子同家长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在分别在孩子的读书笔记中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分享阅读,那种体验要及时捕捉,否则会转瞬即逝的。每当夜晚来临或闲暇假日,和孩子共同读书,书籍的芳香弥漫着清秀的庭院,家庭弥漫着温馨的氛围。这随之而来的必将是知识的增长、精神的滋润,也是实实在在地引领孩子远离浮躁、奔向前程的实际行动。

读书,需要姿态、悟性、精气。当我们引导孩子在知识的“跑道”上,在思想的“楼道”中,在时间的“隧道”里,完成一次又一次“读书之旅”,“就这样把书读好、读厚”的时候,我们会毫无愧色地说“很充实,很快乐!读有用之书,做有根之人!”

第三篇:教国学经典 育有根之人

教国学经典

育有根之人

——赴京参加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大会的收获和思考

2011年7月17至23日,我受隆林一小委派,有幸前往北京大学参加2011年第二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大会。此次培训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小学校长、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共一千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广西只有五所学校派员参加,百色市仅有隆林一小参加。

培训会上,我仔细聆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先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国家“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皇甫军伟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华先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廖明春先生等名家进行的《以国学奠基,促学校发展》、《儒家智慧与时代精神》等精彩发言及专题讲座;认真观摩吉春亚、窦桂梅、李勤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所上的国学教育示范课;认真听取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区、实验基地、实验学校、重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单位的经验分享;倾心欣赏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优秀节目展演。

经过此次培训,我了解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时代意义,学习到了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愿与广大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讨。

一、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 国学经典是指那些展现人文光辉、积淀智慧结晶、浓缩丰富情感、蕴含优美意象、具有美丽风貌的传统经典著作。作为小学课程而言,国学经典教育则是指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以国学经典为教学内容,以诵读经典、注重体悟为主要形式,旨在开启儿童心智的教育形式。

国学经典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逐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夯实他们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引导少年儿童接触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要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气质,变化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促进新一代儿童人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因而它既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博雅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

二、国学经典教育产生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的传承”,最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发出了《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倡导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提出要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就是国学经典教育产生的背景。

三、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让广大学生将生命的根须,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用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的话说就是:“让经典浸润心灵,才不至于忘记中华民族的魂,才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的洋奴,才能做好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四、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使历史的年轮走过了数千年,到了今天,很多文学作品仍旧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仍然具有极其可贵的现实意义,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国学经典却遭到了遗忘。国人的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与古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而且,这个断层还在呈继续扩大的趋势。你比如,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国外,吹捧国外的种种好处,大肆宣扬国内的阴暗面,似乎咱们国家什么都不如国外。这种“洋奴”为数不少,而且,其言行还正影响着一大批“准洋奴”。“洋奴”与“准洋奴”的现象让有良知的中国人忧心如焚、义愤填膺。

其实,“国外”是个什么东西?“国外”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把美英法日意等国家阳光的一面全部加起来,统称之为“国外”而加以追捧。

即使那些个洋奴那么热爱“国外”,“国外”却不怎么喜欢我们的国人。据互联网报道,某国近期作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各国游客的受欢迎度。你猜怎么着?咱们的国人排在倒数第三位。悲哀啊!不过也不应该觉得奇怪:我们的国人是不是到哪都是大呼小叫、令人侧目非常失礼?我们的国人是不是浪费严重全然忘了古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诲?还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守秩序„„这要是让那些彬彬有礼、谦让有加的古代君子见了,能不汗颜?呜呼!这难道不是我们道德缺失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我们价值取向的缺陷吗?怎么办?我们必须立即进行补救!不补救行吗?你看我们的学生,厌学、淘气、贪玩、没教养,迷恋网络游戏,满脸的茫然。怎么补救?首推文化!我们必须重拾传统国学文化的教育,让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心灵,重新孕育迷失的心,重塑中华民族的魂。

五、小学阶段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是打好汉语语言文字基础;二是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三是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四是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五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

校本课程是实践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由“育灵童”教育 研究院组织编著、经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审核通过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可供小学1—6年级使用。该套教材共分为“蒙学阶段”、“四书阶段”、“子、史、集阶段”三个部分,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以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目标会有所不同和侧重。

六、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国学经典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重视。

(二):应该首先进行师资培训。

(三):校本课程是实践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采用合适的、系统的教材,如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 组织编著、经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审核通过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五):教学时间安排:每星期以一节课为宜,最好不要占用原有的课程,若是挤不出一节完整的课,可充分利用每天早读前十分钟、或者每天活动课开始前十分钟等时段,见缝插针,贵在天天坚持。

(六):教学形式: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不求甚解——大量背诵——开展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摘抄积累”比赛、表演课本剧、讲(成语)历史故事、“每日行一善”主题活动等形式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糟粕取精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古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并不是搞复古主义,而是要变古为今用。关键在于促使学生大量积累经典的东西并教育其一生坚持。

只要学生吟诵积累的经典知识多了,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停地“反刍”:可能在其人生某时某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其所积累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发相关联想,从而对接运用:表现为或口吐莲花妙语如珠,或出口成章一气呵成,或引经据典能言善辩,或机智应对幽默诙谐„„若能如此,其能力、气质肯定就会与众不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非但如此,其骨子里流淌的也就一定是咱中华的气节,是咱中华民族的魂魄,是咱中国人的根儿。

基于此,国学经典教育是关乎儿童培养、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的伟大事业,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负起的责任,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隆林县新州一小 玉英红

联系号码:8895963或***

第四篇: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本色语文之我我见

踏踏实实学语文,从从容容用语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色语文的精髓,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读课外书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举措。因为深深明白多读书的重要性,我反复琢磨,反复尝试,也总结了一些引导孩子们读书的有效方法。

一、水滴石穿,贵在坚持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巩固却需要更长的90天。这说明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非一日之寒,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需要长期坚持。

小学阶段孩子自制力较差,虽然他们在老师的耐心教诲下明白看书的重要性,但是真要坚持,谈何容易?所以偶尔有孩子没有按我的要求每天中午读半小时课外书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指责。我总是站在孩子们角度想:自己自己也常常有读书的计划和安排,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只有脸红的份儿。那么自己一个成人都不能做得特别圆满的事,又什么要苛责孩子们呢?但事实证明:在孩子阅读习惯的有头有尾阶段,常常提醒,还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阶段性的,总有孩子把读书的事淡忘了,只要老师一提,他们又会热一段时间的。在我反复地提醒下,孩子们就反复地把扔到一边的故事书以捧起来。是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确没有一如既往地坚持效果好。可是时常打两天鱼,总比不打强啊!更重要的是:在我似漫不经心的提醒下,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整本的书,已经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已经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我常常会滑话找话:“最近你们都在读什么书呀?记住中午读书半小时。”如果是坚持了的同学,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会满脸幸福,目光与我直视,这就叫理直气壮。如果没有读,他们的表情更丰富。我不经意地看他们一眼,其实没有专门看谁的,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他们准会以为我已经知道他没有读,就在看他一个人呢!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坚持看书的。当我觉得他们读书的风气又淡化的时候,我还要再提醒。我反复提醒,再加上班级的集体的力量,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基本做到了我所向往的那样: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必需。

二、亲子共读,贵在浸染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我走家校牵手之路,倡导亲子阅读,重视家长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我以家长会为平台,号召家长朋友们充分重视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使家长们明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更广阔;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质。正如尹健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所以,爱阅读的孩子更讲道理,而且也不容易学坏。

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是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

我给家长支招:鼓励他们常常带孩子去逛书店,让他们置身图书的海洋;鼓励家长在孩子生日和节日时,送图书作为孩子的礼物;鼓励在家中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柜,劝说有条件的家庭把麻将室改成书房,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氛围。

尽可能说服家长们在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固定时间里与孩子们进行亲子共读。把他们从酒桌上,麻将桌上,商场里,电脑前,电视前拉到书桌,陪着自己的孩子读书。我对亲子共读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指导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读过《父与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记这样孩子们觉得有趣,对父母了解孩子内心也有帮助的书;我指导一般的家长在孩子看书的时间里看《特别关注》《楚天都市报》之类的报刊杂志;对于不好,甚至不认识的字的爷爷奶奶们,则支招让孩子把阅读的内容讲给自己听。

最初孩子可能只是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看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那么安静地坐在一起,每个人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没有指责、没有命令,而且还有自己的亲人相伴,孩子们一定特别享受这种亲情流淌,书香弥漫的氛围。偶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同一本书的内容,能愉悦孩子的心声,激发孩子更加强烈的读书欲望。

我借助网络、电话和送放学路队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及时对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的指导。在家长的变化中,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变得爱阅读了。

教育研究也发现: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不爱读书;家长爱读书的,孩子也爱读书。这就是说家有书香之气就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的氛围。所以重视亲子共读,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好书推荐,贵在适时

及时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是鼓励孩子多读书的重要一环。也许家长的文化素养很高,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的确没有老师专业。他们舍得花钱却不知道给孩子购买什么样的书,往往是花了钱买不到适合孩子读的书,还要逼着孩子看。那对孩子可真是一种折磨哟!于是我总是留心为孩子们推荐最适合他们的课外书。

一年级的时候我为孩子们推荐了方本的《三字经》,因为这个版本的纸质好,注的有拼音,而且字大,页数多,内容并不多,孩子们在读背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读后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背那本小书,我总是真诚地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竟然背了一本书。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也能感觉到,他们真的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其实那本书上的三字经只有两张纸那么多。

二年级我为孩子们推荐了《必背古诗70首》那是因为孩子们的记忆力特别好,多背些古诗有好处。而且那70首也是课标要求背诵的,可以说,也为应试教育做了一点小准备,将来孩子上高年级的时候,一来可以减轻点负担,二来也可以再复习巩固,记得牢固些,总之有百益而无一害。

要上《丑小鸭》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把小时父母给他们读的童话故事拿来自己读一读。而且还专门开了童话故事会。当然因为他们读得太熟,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费什么力,其实很多时候课外多读,也是可以帮助课内。这就叫良性循环。

当发现孩子们的读书范围很窄,多仅限于童话故事时,我又推荐他们读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知识大百科》,《植物知识大百科》等。

三年级上学期学了《蜜蜂》这一课,我推荐孩子们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而且还鼓励他们写了读后感。这是第一次让孩子们看整本书写读后感,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总算有了尝试。

四年级上完《争吵》这一课,我又强行要求每个孩子读《爱的教育》,并且提前把他作为五一长假的作业。这是一本写儿童世界的小说,就像在孩子们的身边,而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真是写得好极了。我看过两遍,我知道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后来孩子们写的读后感内容相当丰富,出乎我的意料。

上《太阳》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读《宇宙的未解之迷》我觉得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我知道的也很少,不能给予孩子们什么,所以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从书本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能够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我知道孩子们喜欢刺激,喜欢冒险所以放暑假安排他们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我也知道我推荐的每一本书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完完全全认认真真地看了,但是只要多数同学都积极地去响应就已经不错了,老师不能奢求过分地权威。

四、方法引领,贵在无痕

孩子们太小了,没有太多的读书方法。有时费了力气反而没有好效果,这也会打消他们读书的积极性。于是我总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好像在向他们汇报我读书的方法一样,不露痕迹地教给他们方法。这是因为我要是郑重地提出给他们讲读书方法,他们会很紧张。但孩子特别爱听我讲我的生活,于是我就用了这一招――总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对孩子们说:“同事和朋友们告诉我好的书,我就想办法借了来或者买了来。拿到书我先看看书的目录,大致知道有些什么内容,分哪些部分。我还要看一下前面的序言,说不定就是对这本书的概括呢,像《爱的教育》的前言就能给我们提示好多小伙伴的性格。,而且后面读的正文对前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这个你们都有亲身经历。”这一点孩子是很赞同的。

我还会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往储蓄罐里存钱一样,今天读一页,明天读两页,有时间就了就读点,也不知道哪一天,你会发现:天哪!这么厚一本书我咋就看完了呢!我告诉孩子最近买了一本中央十台热播的《百家讲坛》,有这么大,这么厚,我用手比划着,孩子们发出了啧啧的声音,表示敬佩,同时也表示不可思议。我说我很忙,你们上学的时候我就也要上学。放学了我要买菜做饭,洗衣服,你们写作业的时候我要做家教,因为身体不好,做完家务我还要出去运动。孩子们愣愣地看着我,他们在想我没有时间看书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们我就是用你们积攒零钱的方法读书的:中午做完家务,吃好饭,不能马上睡,于是我就看一会儿;有时午睡起来还没有到上学的时间,我也看一会儿;下午做家教要是学生没有问题问我时我也看一会儿;吃好晚饭,等朋友来叫我去运动,我再看一会儿;晚上运动回来洗了澡很兴奋,不容易睡着,我就坐在床上再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有时候就看点,也没有耽误我做别的事,不知不觉,我已经看了一多半了。”孩子们眼睛亮亮的,盯着我。我看出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有一天我说:“那本书太厚了,看着看着我就不想看了。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跳着看。想看的时候按顺序,不想看的时候就挑自己感觉兴趣的看。我就这样东挑西拣,还没有三天的时间我就把一本童话故事看完了。”我是在告诉他们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挑着看。

我通过轻松随意的聊天,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及时的阅读方法指导,为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榜样示范,贵在引领

在小学阶段,我们老师具有无上的权威,孩子们喜爱老师,也常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我洞察这一点,并让它在引导孩子们读书时发挥到极至。

我常常很认真的告诉他们我最近在读什么书。当然那些书也是精心挑选,想让孩子们在那一时期读的。

学习《蜜蜂》一课之后,我告诉们孩子们:“我正在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看这本书好难哪,其中有一个故事有三四十页,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分成几次才看完的,我觉得写大黄蜂的部分特别有意思。”这是要求他们读的,当时他们才上三年级,原著本读起来是有些难度,但是听我一说,那些好斗的男孩子反而不服输了,在我的激励下,许多孩子在三年级时就读完了原著本的《昆虫记》,而其他同龄孩子读的却是改写的插图版。四年级学过《蟋蟀的住宅》之后,我又找出书来读,班里的孩子也随我又读了一遍。

有一段时间,我故意在课间时坐在讲台上专心地看《木偶奇遇记》,有时我也利用上语文课的时间,给他们绘声绘色地朗读小木偶出生的那一段,还给孩子们讲他讨厌读书,结果跑到了一个可以放心玩耍的地方,那叫玩具王国,整天什么也不做,就是玩。我像说书的人一样,只讲一点儿,勾出他们的瘾来,我反而装作若无其事。不出几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读我正在读、也想让他们读的书。

有时我也告诉他们我正在读《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笑猫日记》《民法通则》等,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读的书很多,内容也很广泛。我还悄悄地把自己看完的厚厚沉沉的法律书籍拿到教室里去“显摆”。孩子们敬佩我自是不言而喻,我记得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学语文就像是熏锅屋,靠的是语文老师长期潜移默化的浸染。”经常在孩子们面前读书,向孩子们通报我的读书情况,这叫身教言传双管齐下。

我想让孩子们读的书,我都先去读,去感受。这一点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有些难度,总觉得小孩子的书太孩子气。但是我觉得做为老师有义务为孩子们挑选课外读物,自己不读,怎么知道好坏呢?读多了,还真的觉得孩子们的书内容也很丰富,也能愉悦身心。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我看了七八遍,每一遍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也会把自己的感动说给孩子们听,现在班里已经悄悄地掀起了一股《草房子》热。

榜样的力量,方法的指导,时常的提醒,长期的坚持,通过我五年的努力,现在这群快上六年级的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课外阅读。他们读起书来绘声绘色,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写起作文来,偶尔也会引经据典。我觉得多读课外书是学好语文最实在的方法。

第五篇: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经典阅读

侧记

“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抗战胜利纪念的丰碑。春光明媚的四月,走进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的受降路小学,琅琅的书声阵阵悦耳;满园的书香令人陶醉。这个有着七十五年历史的名校,十年如一日地引导学生诵读中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六个年级十二册自编教材《中华经典精粹读本》让学生吮吸着文字、文学和文化的营养;晨诵暮读、午间悦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满腹经纶……

每一天 享受晨诵暮读

2010年9月3日的清晨,新学期刚调入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的丁瑶老师,路过邻班去上早读。透过九月热情的晨光,她看到了如下一幕:

二四班语文老师翟翠花正带领学生们读狄金森的《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老师示范读,小组循环读,男女生分读,齐读,个读,然后争先恐后谈感受:“如果,我尽力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校园的洗手池恢复洁净,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蜘蛛网上的一只蝴蝶逃生,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让朋友踩向蚂蚁的脚板停下,我就不虚此生。”……丁瑶惊讶了,眼前的不是一个个小诗人吗?

再看下去,《弟子规》诵读开始了,有几个孩子边诵边加上自己的想象动作,打出节奏,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的孩子都动起来了。顿时,教室里活跃着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丁瑶静静欣赏着这幅美丽的画面,感觉美妙而幸福。她似乎觉得,这不是早读课,而是一个充盈着生命舒展、成长的舞台。这里没有死记硬背,没有检测,有的是积累,是陶冶,是分享,是孩子们享受无比的灿烂笑脸。

“每天的早读都这样,该有多好啊!”丁瑶无比憧憬。

当然,不用丁瑶向往,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用心的她已经明白了那个叫晨诵的早课。

无独有偶,让丁瑶暗暗赞叹的还有下午放学前20分钟的全校经典诵读。学校把下午原本40分钟的三节课设置成了30分钟的小课,节余出来的20分钟,来做全校中华经典同步诵读。这样一来,内容上更加完善,时间上更有保证,充分发挥儿童时期黄金记忆的优势,让学生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把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做到日日诵、日日新。

一个月过后,丁瑶逐渐从学校例会、集体教研、主题班会中明晰了,原来受降路小学自2004年就开展了“诵中华经典 育现代公民”活动。下午的全校同步诵读,只是他们十年坚守、日不间断的一个缩影。

丁瑶老师好感慨:早晨,孩子们用优美的诗歌,别样的朗诵,邀约朝阳,开启一天蓬勃快乐的学习之旅;傍晚,孩子们用丰厚的经典,陪伴夕阳,把经典的温暖融进万家灯火。作为一名教师,如此诗意地栖息在天地间,不也是不虚此生吗?

每一周 落实特色两课

春季教学开放周的活动开始了,五一班新转来的张皓然同学邀请妈妈来校参加,说在这儿上课一定会让她大开眼界。妈妈闻言早早出发,和儿子一起上学去。

一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教学楼上七个红色的大字:让读书成为习惯。她当然知道,这是受降路小学的校风,目的是培养爱读书的学习型教师,培养爱读书的小书迷,让师生学会读书,放飞美好理想;天天读书,享受快乐时光。让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空气阳光。正是冲着书香校园,冲着享誉全市的办学特色,她才把儿子转来的。

儿子自豪地做起了导游:“妈妈,这可是谷建芬《古诗新韵学堂歌》中的《长歌行》,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旋律,这歌词,这叫境界。”“还有,快看妈妈,教学楼的文化墙,全部是优秀图书介绍,老师说是„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一楼是绘本世界、儿童文学天地;二楼是经典文化集锦;三楼是中外名著大观。这上面推荐的书我都看过好多本了。楼梯间漂亮的„书‟形版面上的„凡人名言‟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读书感悟,下学期我也争取在这儿„出镜‟!”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就是如此鲜明地热爱,因为这催人奋读的环境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发生了关联,他们每每看到此,就有了一种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第三节是阅读课,在学生阅览室——七色书吧上。班主任齐艳丽老师稍作安排后,便开始上课了:“同学们,又到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今天继续交流《夏洛的网》,上一周我们读完了原著,今天首先请大家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然后谈谈电影与原著有什么不同?这样改编的优劣在哪里?如果你是编剧,你会怎么改编?”孩子们投入观看,张妈妈很好奇:只见书吧正中央是一个巨大地球仪的书格造型,天花板上绘着蓝天、白云,四周是温馨色块搭配、组成绕室四周、可以席地而坐的书凳。旁边树叶、苹果造型的书架上,摆放着心仪已久的书籍。她想:每每上阅读课,手中好书盈握,身边益友共读,师生思想不时碰撞,那该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在周末的作业本上,张妈妈读到了儿子为下周阅读课准备的一段话(估计是《夏洛的网》的阅读延伸):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辩论。其实任何一个生灵,包括《夏洛的网》中的坦普尔顿,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给他们多一点喜欢。因为多一点喜欢,这个世界将多一份美丽,多一份友爱,多一份温馨。

下午第二节下课,在走廊里,她碰到了满面笑容的赵文清校长。张妈妈上前打招呼,疑惑地问:“赵校长还上课?”赵校长说:“是啊,我和马继红校长、靳玉翠校长都担任有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和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并称„特色两课‟。为保障读书、诵读活动的扎实开展,我们已经把两课设置为了校本课程。”

赵校长如数家珍:“我校„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成长为省、市、区经典诵读窗口学校,迎来了中央文明办、上海、广西、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领导的调研、观摩。目前,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尚未进入国家课程体系,处于课题式研究、试验阶段,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不敢等。所以学校在„请进来走出去‟培训骨干教师外,加紧开发校本教材。现在使用的六级十二册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精粹读本》,是以蒙学经典、四书五经、小古文、经典诗词为课程核心的。上课时,一方面,我们秉承„小朋友,跟我念‟的中国经典诵读六字真言,另一方面,老师通过一些现代化手段,创新诵读方式,如表演朗诵、歌舞伴诵、疯狂背诵等,通过音乐、舞蹈、小品、音乐剧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

的确,赵文清校长和她的优秀团队十年如一日,甘做点灯之人,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经典,走向优秀!正像她说的一样:“一辈子,一件事。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很普通、很平凡,可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读好书,诵经典。因为读书并不是人的本能,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因为读书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事情。”

每一月 陶醉班级共读

有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每天中午一点半,当古韵悠扬的《渔舟唱晚》响起,在我们的操场里,只剩下小鸟和树叶的舞蹈,因为同学们的班级共读开始了。”

班级共读缘起——从2006年,全国著名教师看云(薛瑞萍)、亲近母语发起人徐冬梅等“全国推动读书人物”先后走进校园,特别是参加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亲近母语子课题实验后,受小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睿智、淡定和执着,看到了世界上竟还有这样的书,知道有书还可以这样读,这样读了还可以如此笃定、高远和幸福……

于是,受降路小学做出了决定:有了名家的引领,实践,我们毋庸多虑,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学校。读书,不为功利,只为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清明的人生!

然后,学校把每天中午预备前的20分钟设为“午间悦读”时间,主要进行班级共读,老师依年级不同分别以“绘本讲读”、“大声朗读”、“班级读书会”为主要阅读方式。因为学校班额相对较大,在集中的时间进行共读,有利于老师指导和学生分享探讨。当然所推荐书目,是结合年段教学、学生认知

度,提前以短信方式告知家长:可通过网店、书店、图书馆或亲友借阅均可。另外,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或好书推介,或读书交流,或到书吧自由阅读,或观看经典影片,很好补充了个人阅读的需要。

紧接着,《书香满园阅读指导手册》、阅读等级评价制度诞生。根据书籍内容由浅入深,把100本约1200万字的必读书、122套选读书分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等级。同时对应这七个等级,设计了“读书宝贝”、“读书能手”、“读书标兵”、“读书先锋”、“读书明星”、“读书博士”、“读书超人”的读书晋级卡。要求读完每一级的书,就可以向班主任申报晋级考试。从赤色的《安徒生童话》到紫色的《泰戈尔诗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等,同学们可以拾级而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晋级。那动人的故事书,漂亮的晋级卡,令人神往的响亮称号,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争胜心。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十分高涨,据统计每学期人均读书8—10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也悟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如五一班同学潘若冰的泛读和批读;**班谢欣冉同学的读书三法:融入书籍、多问多思、批注笔记;五二班茹相斐同学的粗读、细读、品读等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考级阅读除涌现出一大批“读书宝贝”、“读书能手”、“读书标兵”、“读书先锋”外,还催生出马乙元、刘瀚阳、孙毓聪等阅读超过150万字的480位“读书明星”,120位“读书博士”、30位“读书超人”。有540多位同学进入亲近母语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决赛,20多位同学进入总决赛,学校也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每一年 出彩主题活动

受降路小学以现当代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两条红线为经轴,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把它们编织得花团锦簇,其舞台就是每学期精彩纷呈的读书节、诵读节。

读书节——“让读书成为习惯”(校风)一直是受小的最爱;“诵读中华经典,培育现代公民;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学校”(办学目标)一直是受小的追求;“广读博学,笃行励志”(校训)一直是受小的期盼。受小人始终肩负理想,满怀希望,孜孜以求地行走在读书的路上。2006年至今,连续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有主题、有影响、有品位的开放式读书节让他们在读书的路上渐行渐远。单看每届读书节的主题:“点燃读书激情”、“好书伴我成长”、“共读经典,共享成长”、“读名人传记,塑美好人生”、“读书,让我更精彩”、“读书,让梦想飞翔”、“奇思妙写,其乐无穷”、“放飞心声,写出真我”,就可以感受到学校读书活动的持续性、创新性、成长性。一系列课内外结合、中外贯通、古今相承、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共读一本书、淘书乐跳蚤书市、经典名片展评、我爱背诵擂台赛、教师读书沙龙、读书小明星评比、朗诵比赛、作家校园行、班级经典诵读比赛、校园小作家作品展等让他们的收获日渐丰盈。

学校最可贵的是坚守,在日不间断地坚守中,孩子阅读的习惯逐步形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净化了灵魂,启迪了智慧,优雅的书卷气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

下面就让我们直接从师生的感悟中来领略读书的快乐,成长的幸福吧——

六一班张婷同学在《买书的乐趣》中写道:“自从上了六年级,我越发热爱文学著作了。衣服可以不漂亮,书一定要优秀。恬静隽永的散文,独领风骚的名人传记,神秘莫测的科幻小说,幽默活泼的小品文,都是我的最爱。”

六二班的张时羽说:“我和妈妈喜欢共读,学校所推荐的共读书目,只要是能找到的,我和老妈都不放过。什么《斑羚飞渡》、《小王子》、《彼得·潘》、《西游记》、《水浒传》、《夏洛的网》、《蟋蟀广场》……妈妈总爱读后评论一番,时而拍案叫绝,时而针锋相对,时而麻辣点评……而我则喜欢呷一口茶水,将百种心情咽下肚中,化为悲伤或欢乐,泪水或笑声。”

张华珍老师:读书使自己学会了包容,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银辉老师:读学校赠书《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生命的品质》、《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优秀是教出来的》、《学校的挑战》、《56号教室的奇迹》、《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领略到了名师风采,让我的课堂游刃有余。

晋丽萍老师: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回到了纯真的童年;从《青铜葵花》,我读到了一种恒久的感动;读《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我悟出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教学真理……我现在能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

青年教师赵敏在活动心得中写道:“读书节,我们与大师对话,与心灵交流,与博览同行。笔墨蓝天,说古道今,其乐无穷。全校师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背诵中丰厚底蕴,在写作中体验成功。有理由相信,若有读书、写作相伴,我们的人生将会永远春暖花开,繁花似锦!”

诵读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是学习诵读经典的良好契机。如今,受小又结合意义重大的时间节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仪式化、节日化、多样化。

仪式化。荀子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鉴于此,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来感受经典的魅力。多年来的9月1日开学,学校都会隆重举行“金秋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一年级300多名新生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感谢亲师、赠书送礼、珍藏心愿等活动,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

节日化。学校每学年通过组织一些节日文化活动,比如清明的“缅怀先贤,拥抱自然”、“过端午,祭屈原,诵经典”、“中秋诗会”,“久久关爱谢重阳”、春节的“过大年,谢父母”“亲子春联展,贺卡展”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同时,把经典诵读与传统节日教育紧密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学校的德育特色——过传统节日,体验浓浓的中国味;品中国文化,感受醇醇的中华情。

多样化。吟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宝贵的汉语言表达方式,急需挖掘、补救和传承。2011年初,马继红副校长带着丁丽、丁瑶等几位老师专门赴扬州、常州等地参加吟诵培训,回校后创办“吟诵兴趣社”,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上路了,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摇头晃脑、依依呀呀,就像唱歌一样,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诵读热情。

受小人无比坚信,虽是古韵,但那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密码,即使相隔千载,一样能沟通全球儿女对母语的热爱。

对于诵读经典,学校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们为背诵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在“口耳相传手把手,游戏故事乐中学”之外,知行合一,以读养德,落实到行为上,落实在日常点滴中。

学经典对小学生重要的方法是“学其事”,即教他怎么做,而不是讲道理。“日行一善”“争受小之星,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开展,就让校园多了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多了一颗颗感受美的心灵——

二年级四班的陈立在日记中画了一个鸡蛋,旁边配了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感恩妈妈,每天早上都给我做好早餐。”

元旦节学校送贺卡和糖给每位同学,老师发现孟琛剩了一颗没吃,问她为什么。她羞涩地说:“百善孝当先。我想带给姥姥尝尝。”

2010年9月27日周一中午放学前,当大红感谢信贴在校门口,感谢五二班刘瀚洋、吴浩田同学大热天主动为小区五楼的一位李奶奶提水时,吴浩田平静地说:“„凡是人,皆须爱。‟《弟子规》早教育我们要泛爱众啊。”刘瀚洋则说:“„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增广贤文》语)李奶奶家没年轻人,楼又那么高,可晚上要吃饭洗漱啊。急人所急,应该的。我们都长大了,出点力,全当运动锻炼。”

受小期待:通过思想上有大智,科学上有大真,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可以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高雅的审美情趣,崇高的道德操守,以及深邃的哲学思想,使他们一生受益,也为社会培养越来越优秀的现代公民。

十年来的读书、诵读历程,他们在撒满书香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写满一串串动人的音符。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已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清澈、灵动、细腻、高尚。他们是读书的践行者,更是读书的受益者。相信他们会坚持天天读、年年读、有毅力地读,相信日有所读,学贵有恒;日有所诵,水滴石穿!

下载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经典名著 做有根之人(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国学经典做儒雅之人

    田黄镇中心小学“读国学经典,做儒雅之人”实施方案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演讲词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 我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饭,强壮了我的身体;书,滋养着我的心......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共5篇)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给家长朋友的一封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今天的世界,电视和网络似乎代替了一切,人类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书本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书,自古以......

    读书演讲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刘方谦老师们,我曾读过的一篇文章介绍说: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在一起交流时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人家对《论语》《孟子》等国学名著能倒背如流,发表见解引经据......

    学习雷锋叔叔做有道德之人大全

    学习雷锋叔叔做有道德之人舜王街道箭口小学:柳王一书籍发到了手中,今天我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开始我读的平平,后来心情激动,眼含泪水。因为雷锋叔叔是个平凡普通......

    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

    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 暑假期间我主要阅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日本作家黑柳砌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两本书均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学著作。针......

    一日一校《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经典阅读侧记 “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抗战胜利纪念的丰碑。春光明媚的四月,走进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的受降路小......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读书活动方案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读书活动方案 ——“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