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初中生健康的情感 粤教版
如何培养初中生健康的情感
提要 针对中学生情感淡薄的现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情感,要养成互敬互爱、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要营造尊师敬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体贴共同发展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 初中生 健康 情感 亲情 友情 师生情 恩情 真情
古人云:情义无价。人生于世,应有七情六欲,人是世间有灵之物,谁能无情?那么,初中生应有哪些健康的情感呢?
1、亲情
亲情是天下最亲之情,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妹情等。亲情像阳光,当我们寒冷时,会给我们温暖;亲情像雨露,当我们心田干涸时,会给我们滋润;亲情像号角,当我们疲惫时,会激励我们前进;亲情像良药,当我们受伤时,会为我们抚平创伤;亲情像加油站,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会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亲情像一杯白开水,平淡而珍贵。那么,初中生是如何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呢?应当看到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认识到兄弟姐妹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和美妙的未来,这就是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生我养我的父母呢?当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有什么理由责怪父母?当我们的条件不好时,有什么理由埋怨父母?当我们不称心时,有什么理由厌恨父母?当父母做得不公平时,有什么理由痛骂父母?当父母批评得不当时,有什么理由忌恨父母?当父母偏心时,有什么理由厌恨兄弟姐妹?父母所做的一切,我们明白他们的用意吗?我们能领会他们的苦衷吗?我们要珍惜亲情,培养亲情,升华亲情,使我们的母女情、父子情、兄妹情源远流长。生活中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增进父子情和母女情,在家里要帮妈妈做做饭,洗洗衣服,帮爸爸泡泡茶,与父母聊聊天,讲讲生活中学习中的事,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2、友情
友情使人天天快乐,友情能使人得到真诚的关爱,友情能博得真挚的友谊,友情能获得信任,友情能得到真心的帮助,友情能得到敬仰。
什么是朋友?
朋友是给我们支持、鼓励和力量的人;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着哭泣;朋友是巨浪,可以让你热情高涨;朋友是一口井,可以让你倾诉衷肠;朋友是一双手,可以把你从绝望中拉出来;朋友是一把伞,可以为你遮风挡雨;朋友是一件棉衣,可以给你温暖;朋友就像一杯白开水,当你需要时,它就来到你身边------。那么,是什么把朋友的心连在一起?那就是友情和友谊。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呢?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友谊需要宽容与接纳;友谊需要分享与倾听;友谊能给朋友带来幸福。友谊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要将它永远珍藏;友谊能使朋友之间共同进步、奋发向上,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力量,任何东西都不能将朋友分开;友谊是朋友之间心灵的默契、心灵的沟通。友谊是珍贵的,友情是无价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
3、师生情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巨大的重任,既是学生的学友、引路人,又是学生的依靠。
初中生如何与老师建立深厚的情意呢?生活中要尊重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在互尊互爱的基础上进行友好交往。老师是人,不是神。不像同学们想象那么可怕,同学们要多方面了解、认识老师,这样才比较容易沟通。
用心
爱心
专心 同学们仔细想想,老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工作辛苦吗?我们该为老师做点什么?我们该怎样回报老师?该怎样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情?我们能伤害老师的心吗?我们能让老师失望吗?当同学们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时,就会觉得自己长大了,知识丰富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会为自己不该做的事感到羞愧。与老师友好交往是成长的基础,是成功的关键。每位同学应与老师建立深厚的友谊,将老师看成自己的学友,知心朋友,辅导者,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师爱无声,老师是爱我们的,对我们的爱也许在一杯白开水之中,也许在一句言语之中,也许在两片药之中,也许在一个眼神之中,也许在一句问候之中,也许------。
4、恩情
恩情,就是感恩之情。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生活中恩情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们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养儿才知父母恩”和“儿行千里母担忧”。都证明父母对我们的牵挂和关爱。父母养育子女艰辛吗?你有没有因不好好学习被父母批评,那么,父母的批评是对孩子的不满,还是在帮助和保护孩子。父母有没有因孩子生病而焦急,为守护孩子打点滴,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放下田间的农活------。这些是父母的什么情?孩子又该怎样对待父母?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感谢教师的教育培养之恩。没有老师的培养我们就一无所知,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将我们从孩童,培养成为有知识、有素养、有文化的人才,老师要付出多少心血,要流多少汗,要流多少泪。老师对学生要讲“五心”,即细心、真心、耐心、精心和恒心。这是老师的什么情?然而,教学中的许多现象让老师伤心落泪,老师的辛勤耕耘换来是痛苦和泪水,老师的辛勤浇灌换来是不安与恐惧。如:初三学生汪某,不交作业被老师批评,汪某不但不认错,还认为老师对他过不去,由此就忌恨老师,辱骂老师,跟老师作对,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最后,要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同学之间相处几年,有同学情,在危难时是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度过难关;半夜生病时是同学帮助我找到老师,是同学和老师把我送到医院;最痛苦的时候是同学给我带来欢乐;遇到难解的习题时是同学帮我解答。同学在我的学海生涯中给我太多的帮助和关心,难道我不应该感谢他们吗?所以,我们应有一颗感恩之心,学会知恩图报,学会感谢曾经帮助、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人。
5、真情
真情就是真心实意,是纯正的情意。我们知道人世间,有真情,也有虚情假意。我们要的是真情,真心真意。从办事上讲,我们讲求诚实守信,遵守诺言;从情意上讲,我们信奉真心真意、诚心诚意。每个人的心理都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对人对事应爱憎分明,心中有杆秤,有一个标尺。
人是为别人而活着,这样才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那么他就非常渺小。一个人是属于家庭的、朋友的、社会的,这才是一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
真情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电视中,我们看到无数为自己素不相识的病人捐款、捐物,为患难者献上一份爱心和真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对父母、老师、朋友应与真情相待,只有用真情才能换来真情,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难道不是吗?无论父母怎样对我们,他们都是为我们好,哪怕是批评我们,父母也是真心对我们,因为他们有责任教育抚养我们,有责任将我们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也要努力为社会发热发光,为社会多作贡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树人中学 赵金凤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
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
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
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赵
金
凤
树 人 中
学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新课堂背景下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课,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的要求,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堂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
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
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
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
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乎,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 思想、道德、觉
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差异化回归生活迁移与拓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
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黎银夏;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关于新课改模式下政治学科教学的几点体会
自从2010年在我校实行新课改模式试点教学以来,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在模仿中实践,在困惑中探索,在反思中总结,在创新中前进。现就自己任教的政治学科的教学浅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逐渐摸索出适合本班的教学模式,即预习、合作、展示、反馈四大模块贯穿在一起构成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一)关于预习环节: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后(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因为新教学模式下基本上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大部分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的争论、探讨解决的。如果课下学生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对前后知识有很深的了解,是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首先必须要提高预习的水平。在预习阶段大家要做到:
1、明确学习目标,以此为指导,明白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2、阅读课本,要认真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3、做预习笔记,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基本知识点);
4、同时还要阅读课外学习材料,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或拓展知识面;
5、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为展示课做准备。
为了提高预习阶段的质量,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阅读: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一些零乱的知识点,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还是形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部曲”,形成稳固习惯,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几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关于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
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
(三)关于展示环节
1、展示提升:一般是按组顺次展示,也可以打乱顺序,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该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有开场白、过渡语的;
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的;等等,根据精彩性酌情加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2、穿插巩固: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四)关于反馈环节
最后环节一般都是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在小结的内容方面:
1、学生可以总结所学基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也可以交流从其它小组受到的启示,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3、还可以交流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或给教师提建议,或与教师或其它同学交流思想及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在总结的形式上,可以用诗歌、散文、快板、唱歌、舞蹈等各种学生个人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模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惑,但始终没有放弃,积极地寻找对策。现就谈谈在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2、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3、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教给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再进行尝试。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呢?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①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②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 使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4、如何让课堂收放自如?
课堂上放得不开就会“死”,放得太开又会“乱”,而“活”与“乱”有时候就是一线之差,打闹起哄是活,放任自流是活,信口开河也是活,争着回答问题是活,激烈讨论、大胆质疑也是活,如何掌握“活”与“死”和“活”与“乱”的度,是驾驭开放性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到收放自如,要敢于放,同时要研究收。比如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师还是有攥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学生看起来是无序的氛围里“活”,才能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
同时在控制他们的活动时间上要做到足够灵活。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小组了解讨论的实情,弥补他们思维上的漏洞,矫正错误的看法,引导他们深层次地探究,监督学习后进生跟上“大部队”,督促检查合作学习时记笔记的现状,按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来表扬、鼓励优秀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5、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还是形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想,在大力提倡新课改模式的教育环境下,提升教学品位,改变理念,确定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已势在必行;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去开启学生的智慧,是我们的职责。希望不久的明天,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学着乐,乐着学”;希望不久的明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