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市镇中学教育志
济阳县教育志新市镇中学部分
(2001年—2011年)
新市镇中学 2012-11-1
新市镇中学始建于1969年,是新市镇唯一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 12个,在校生600余名。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县级优秀教师13人。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市镇中学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加快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我们学校素质教育,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和我县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和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结合我们学校现有基础和学校特色,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入课程计划,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组长),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负责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管理。
(二)、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们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健康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过程中注重转变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本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课程结构要体现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我们第学校本课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评价的教育和促进发展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信息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学校具有业务素质高,教学观念新,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50%的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我们新市镇中学提供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的机会,教科研气氛浓厚。
(三)、主要做法
1、课程改革的师资保证和培训
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其次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导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认为本次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师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科技教育方面锻炼了一大批教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育方面全面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会了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改革,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造就一大批业务能力强、教学观念新、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
2、教研制度 贵在落实
我们坚持每周教研组集体教研一次,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教师。我们进行了“师生的沟通与合作、如何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关于新课程的备课数学科研讨课、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的师生关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优补差”等主题的教研活动,许多老师在活动中收益非浅。
3、学会反思 做好反思
我们坚持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同时又把备课组以年级分为若
干个学科小组,交流教后记、教学手记、典型个案、教学问题、研讨课情况等。
4、制定计划 检查落实
我们对工作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教研组集中教研活动应根据主题指定教师准备书面发言材料,全体教师交流教后记(1次/周)、听课(1节/周)评课情况,主持人在会后把有关材料交到教务处;每位教师准备典型个案1个/月、教学问题1个/月,在学科研究小组会议时交给备课组长,然后由组长交到教务处;研讨课活动应及时组织评课,并及时把有关教案、评课记录交到教务处;教务处负责以上材料收集的老师应及时把材料转交到领导组并汇报有关情况。
5、校本课程 课题引路
校本研究,即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在校本研究中,校长、教师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的主体。我校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切体会到校长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我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充分调动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以校为本”的工作,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出成效。我我们第四中学从本校实际出发,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确立研究课题。
(四)、课改体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百家到共同发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念,用“心”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模和特点去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时施教,因材施教。要在实施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加强课程改革还要注重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形成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试验与推进的舆论氛围、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 国家课程设置
七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共12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生物、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地理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生物3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4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实践活动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环境保护1节,心理健康1节,文明伴我行1节。
八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年级共13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生物、物理、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地理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生物3节、物理2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3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劳动技术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写字1节,心理健康1节。
九年级开设的国家课程年级共12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历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各门课程每周课时分别是思想政治2节、历史2节、语文4节、数学4节、物理2节、化学3节、英语4节、体育与健康
3节、音乐1节、美术1节、综合实践3节、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2节。综合实践分别是信息技术1节,实践活动1节,研究性学习1节。校本课程分别是安全教育1节,心理健康1节。
第三章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学工作始终以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计划以及我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继续围绕“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开展工作巩固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果加快实施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1、贯彻实施《新市镇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及评价办法》做到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
2、确保“教学开放日”、“六个一工程”、“教师优质课赛课”、“校内优质课”等教学活动扎实开展并收到实效。
3、保证实验课开出率达到百分百。
4、实行对学生无缝隙管理。
5、做好近专任教师教学成绩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工作。
6、加强毕业班管理争取今年中考再创佳绩。
(三)、重点工作
1、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不出现课时偏差。上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上好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卫生、地理、生物等课保证非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我镇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
2、加强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常规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订和完善《新市镇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及评价办法》坚持经常抓好常规教学过程管理。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工作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后要有分析总结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备课。个人备课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教师自身实际出发并超前备课一周制作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期初和期中进行两次集体备课。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有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负责人。
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坚持以夯实“双基”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学生的特性分析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坚决实行执案教学。 作业布置与批改。强化学生的训练和辅导。学科任课教师要做到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做好当堂训练、日训练和单元训练。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学科任课教师每单元要自命出高质量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题。批改要形式多样面批比例要占三分之一以上。每周的“三清”材料要及时整理保存。
课外辅导与活动。成立特长生学习小组制定特长生培训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使特长生得到培养。成立兴趣小组、艺术社团、文学社团等课外活动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学校和专任教师“培优补差”计划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任课教师包保学困生制度实施学困生的考核验收和提高奖励机制。
学业成绩考核考察。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把平时考核、单元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做好期中期末片联考工作及时分析总结客观查摆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四)、认真开展好专项教学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建立“预习问题本”。
2、精心组织4月份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学科全、质量高。
3、开展好“六个一工程”确保课时安排制定计划同时加强笔记质量。
4、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研讨活动。、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十佳教师”评选活动。、6、继续开展40周岁以上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7、开展教学课件制作竞赛活动。
8、、开展“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
9、继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制定计划并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有方案、主题、内容、过程、总结。
10、切实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两周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
(五)、完善“新老三室”使用制度保证实验课开出率。制定“新老三室”使用计划编制“实验安排表”确定时间、负责人保证每节实验课都按计划准时开出。
(六)、其他工作
完善《防控学生流失包保责任制》严防学生辍学。有针对性的家访、宣传、动员工作。集体实践活动每月1次有规范的实践记录和总结。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处理好临时性教学活动。
第四章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的教学,就需要不断地探寻其规律;作为艺术的教育教学,更离不开大胆地改革和手段的创新。本章着重记述的就是利川为探寻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而开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与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情况。
2003年以来,新市镇中学逐步建立完善了教导处、课题组、教研组三级教研体系。
2004年,为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研究、课改引领和有效服务等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教研探索:
1、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育规律;根据本地实际,具体提出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使用教材的可行性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阵地前移的教研工作新理念,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制度和联片教研工作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开展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增强服务意识,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
3、创新科研、教研机制,整合科研、教研力量,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地开展课改整体视导活动;组织优秀教研员和教师到乡镇学校,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和多向对话,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疑惑,提高他们的课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把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4、组织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教师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法;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参与和指导各学科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
5、积极推进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制定教学常规制度,指导学校教学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组织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估和必须的统一命题和测试,科学地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评价和指导;监控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市性的教学质量评估,给教育行政部门当好参谋。
6、深入开展课程研究,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根据规划,组织编写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教学参考资料,组织教材试验工作。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要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制、编写、实验、评价及指导工作。
7、组织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广和应用优秀教学科研成果。组织在职教师的课程、教材培训和专题性研修活动,发现和培养中小学各科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学科教研员。
8、组织一支政治坚定、品格高尚、知识广博、视野开阔、业务娴熟、开拓进取、教学教研能力兼具的教研队伍。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研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教育教学培训和学术 12
研讨活动,让他们尽快成为教学教研专家和课程改革专家,成为全市课程改革的引领力量。
2003年至2011年,每位老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撰写一份课题实验分析报告,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拟订一份工作计划,撰写一份工作总结,讲一次公开课实施“六个一工程 ”
学科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导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其岗位职责(学期任务)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好每学期的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和创新,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本学科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并组织好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组织本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师之间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听课后要及时相互交流,提高本学科的好课率;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组长每月两次听新教师上课;注意积累资料和
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教育科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经验论文或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003年至2011年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教师,如:宋健卿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师,陈拥军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朱宝霞等济南市优秀班主任,赵希春,张言芹,贺文龙,李洪波,王玉凤,周治波等济阳县优秀教师,一大批论文被评为国家级,省市县级一等奖。化学实验操作,物理教具制作发明均获得省一等奖。
五 学校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良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保证,以提高德育队伍管理能力为关键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按照教育局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通过扎实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教育,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学校的工作要点,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工作重点。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促使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要达到100%。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一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按照教体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规定,规范我校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二〉强化职能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1、政教干事: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各尽其责,检查做到科学准确、一视同仁,工作中讲究艺术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2、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卫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3、班主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和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积极的处世态
度影响学生的成长,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4、科任教师:要把抓好课堂纪律作为突破口,抓好德育渗透,用严谨的作风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影响和改变学生。政治教师要做德育教育的带头人,并按要求上好法制课。〈三〉狠抓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认真落实,常抓不懈。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五讲四美”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评价.。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对问题学生强化帮教措施,促使其转化。
〈四〉扎实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强化班、团、队、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团队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校的三风建设
作出贡献。
〈五〉抓好文体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体育工作
组织好每天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证质量。创造条件,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计划和课外体育兴趣活动训练。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跳绳、拔河等健身活动和比赛。积极组队训练并参加上级赛事,争取名次。
2、卫生工作
坚持每天两次打扫校园内外清洁责任区,严格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制度,提高考核准确性。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卫生常识》和《四季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宣传。配合镇卫生院进行学生体检,做好检后分析和传染病学生的治疗隔离处理。
(四)、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的科学性。
2、团委要严格落实既定工作内容,力求活动完美。
3、坚决做到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监督。
4、学校对既定活动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主要活动:每年举行“五四”演讲比赛,“爱我中华”诗文诵读,“国庆节”大合唱,“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征文„„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要着力提高师生道德素质,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降低德育工作的起点和重心,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增
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色。
六 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渠道之一,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逐渐改进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以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一)、领导重视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三育并重原则,把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把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
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学校体育工作,做到议而有决,决而必行。严格按《暂行规定》配备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课,主持和指导体育教师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关心体育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学习和生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体育经费,满足教学和竞赛工作的需要。
认真制定严格的体卫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课程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把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与评先相结合,把贯彻体育工作条例
与升级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条件。主管领导,以身作则,经常听取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指导和监督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二)、认真贯彻体育课程标准,落实体育工作条例
认真贯彻体育课程标准,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教会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加强基础教育,改进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好教育教学计划、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几年来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三)、认真抓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课间操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课间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过课间操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和集体主义观念。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指导思想,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认真组织和辅导课外活动,形成了有布置、有检查、有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我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和班级对抗赛。每年举办春、秋季运动会,定时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足球赛、长跑赛、跳绳踢毽子比赛。
(四)、认真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工作。
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多年来,我校的运动队坚持常年锻炼,运动队的全体学生和辅导教师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经过刻苦的训练,使我校的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在我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
主要成绩:2011年县男子乒乓球团体比赛第六名,2011年县男子羽毛球团体比赛第六名„„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加努力。
第七章 校园文化建设
搞好校园人文建设,是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2001年以后,新市镇中学几经实践,几经修改,逐步确立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师生追求方向,规范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1、办学目标: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创建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人才。
2、办学宗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
3、新市镇中学教师的追求: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4、新市镇中学学生的追求: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5、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文明 守纪 尊师 爱生 校训:团结 奋进 敬业 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 教书育人 学风:勤思 活泼 求实 进取
另外学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近年来,先后有《情系家乡 文明礼貌伴我行》等多本校本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第八章 学校简介
新市镇中学始建于1969年,是新市镇唯一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 12个,在校生600余名。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县级优秀教师13人。
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完善,现有多媒体教室5个、理化生实验室3个、理化生仪器室3个、音体美器材室3个、语音室1个、微机室1
个,实施齐全,管理规范。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镇教育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扬“爱岗敬业、加压奋进、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新市中学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县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济南市绿色学校”、“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县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县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贡献奖”、“县教育科研基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巾帼文明岗”、“县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县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第九章 新市镇中学大事记
一、2007年5月,在济南市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新市镇中学盛冬冬等同学获得柔道比赛两金两银一铜、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指导教练张建国获济阳县优秀教练员称号。
二、2009年7月,在全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大赛中,邢永照、张言芹、柴吉宝老师所设计《电能向机械能转化演示器》的荣获省级二等奖。
三、2011年1月23日至25日,在山东省第二届初中生化学创新实验大赛上,新市镇中学九年级学生孟艳蕾、孟甜甜所设计的《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荣获省级一等奖。指导老师赵成文荣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奖,为我县、我校赢得了荣誉。
四、2011年3 月21日,新市镇中学综合楼开工建设。2011年5月18日上午11时18分,新市镇中学综合楼主体封顶仪式举行。镇有关领导及学校负责人出席了封顶仪式。
新市镇中学综合楼总投资6585410.99元,建筑总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工程预计将于2011年8月底完工,届时将全面提高新市镇的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保障。
五、2011年6月22日上午,县有关领导到校检查校安工程实施情况。
在新市镇中学校园,学校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本校校安工程实施情况,县长王壮审阅了相关图纸、图片、文字资料,并亲自走进综合办公楼,详细察看了校安工程实施现场。副县长王洪忠、县教育局局长魏长亭等陪同视察。
六、2011年9月28日下午,县教研室领导对学校进行了教学专项视导。
首先听了十四位老师的课,接着检查了这些教师的的备课、学科作业、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业务。最后各位领导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认为教师准备充分,学校重视;现代教具运用好,熟练;策略运用好,上课有激情;教材把握好,理解透;学生习惯好;课堂扎实,教师课堂密度大,练习充分。
七、2011年10月19日下午,举行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百案释法进校园”法制报告。
此次法制宣讲活动由县关工委、团县委、县教体局牵头组织,县
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司法局协助开展。
县法院庭长殷同华同志做了关于教育学生珍惜青春、远离犯罪的法制讲座。殷庭长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使师生深受教育。
参加本次宣讲活动的领导还有:县关工委副主任刘方东同志、县关工委副主任冯庆荣同志、县老干部局副局长卢钦光同志、县教体局团委书记张伟等同志。
八、2012年5月15日下午,县教体局副局长王兴海到新市中学检查校安工程进展情况。
在施工现场,王兴海认真查看了新建教学综合楼的施工质量,并详细了解了施工的进展情况。同时,要求施工方要抓紧进度,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学校工程负责人要深入工程一线,制定好工程完成的计划进度表,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要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十 新市镇中学教育志编写小组名单 组长:陈拥军
副组长:赵希春 张言芹
成员:贺文龙 周治波 李洪波 柴吉宝 邢永照
第二篇:新市镇教育成果奖励办法
新市镇教育成果奖励办法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切实展示新市教育成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
1、在国家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德育报》、《中国教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国家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2、在省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湖北日报》、《党员生活》、《湖北教育》(时政新闻版、教学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勤工俭学》、《湖北教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3、在地市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襄樊日报》、《襄樊晚报》、《襄樊教育》、《襄樊教育简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地市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4、在《枣阳市政府网站》、《枣阳教育》、《枣阳电视台》上发表的通讯报道及枣阳市级科研成果(论文、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二、奖项设置
1、国家级一等奖奖励150元;二等奖奖励130元;三等奖奖励100元。
2、省级一等奖奖励100元;二等奖奖励70元;三等奖奖励50元。
3、地市级一等奖奖励50元;二等奖奖励30元。
4、县市级一等奖奖励20元。
5、不分等次的作品按同级一等奖计,但作品(如通讯报道)字数在500字以内的按同级二等奖计。作品字数超过3000字的按上一级的二等奖计(国家级奖300元);超过5000字的按上一级的一等奖计(国家级奖500元)。
三、奖励办法
1、所有获奖成果一律由本人将获奖成果原稿、刊登的报刊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中心学校审核,并登记造册。
2、同一作品只按最高级别计奖一次;多人合作的只按篇数计奖一次。
3、获奖成果一学期兑现一次。
四、其它说明
1、所有获奖成果作为绩效考核及职称评聘时的加分项目。
2、单位获奖成果达到一定数量的,除对学校校长进行经济奖励外,另在校长学期工作实绩考评时进行加分。
3、本办法自2009年3月起施行。
新市镇中心学校
2009年3月5日
第三篇:新市镇中学消防演练活动安排
新市镇中学消防演练活动安排
一、时间:2010.4.28
二、地点:中学篮球场
三、职责分工:
办公室:安排会场,制作横幅“新市镇中学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挂至篮球场西侧醒目位置;负责通信联络工作。由王洪俊主任、贺文刚老师负责。
教导处:组织疏散学生至集合地点(中学篮球场),安排好各排宿舍位置,清点学生人数,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由赵希春主任、柴吉宝主任负责。
总务处:负责灭火事宜。准备好现场、灭火器材等。有张言芹主任、梁鸣老师、卢勤山老师负责。
医疗救护:由尹守琴老师负责
现场照相:由钱金花老师负责。
四、演练程序
1、总指挥宣布演练活动开始。
2、宿舍管理员王爱珍老师给副总指挥打电话称某排某宿舍发生火情危及师生安全。
3、总指挥核实情况后启动预案,副总指挥报警发布警报信息,安排各工作小组迅速到位开始工作。
4、灭火行动组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灭火。
5、赵希春主任安排各负责疏散教师指挥各宿舍长组织本室学生进行疏散。宿舍内按床号顺序由小到大撤离,出宿舍门口成一路纵队撤离。
北一排:周志波老师在5号宿舍门口,徐春亮老师在宿舍大门口,杨宝平老师在西食堂油漆路口。学生出宿舍门口向东经食堂前胡同到油漆路向南至篮球场。
北二排:赵成文老师在5号宿舍门口,盛杰老师在宿舍大门口,张金光老师在西食堂油漆路口。学生出宿舍门口向东经王爱珍老师宿舍前胡同到油漆路向南至篮球场。北三排:朱宝霞老师在5号宿舍门口,卢世玉老师在宿舍大门口,贺文龙老师在篮球场东侧入口。学生出宿舍门口向南至篮球场。
北四排:马飞老师在5号宿舍门口,邢永照老师在宿舍大门口,李洪波老师在篮球场西侧入口。学生出宿舍门口向南至篮球场。
6、赵希春主任、柴吉宝主任负责清点各排宿舍学生人数,清点完毕向总指挥汇报。
7、总指挥总结演练情况。
8、总指挥宣布新市镇中学消防演练活动结束。
五、注意事项
1、各班主任应提前在班会上就演练相关事项通知学生,包括疏散线路、方向、要求等,并要求学生准备好毛巾。教育学生撤离时要有次序,撤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从宿舍撤离;不要拥挤,避免踩踏事件发生;高年级学生要照顾低年级学生,男生要照顾女生。
2、所有参演的学生,应听从负责人指挥。不准乱跑、乱喊,不准打闹,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局面,防止因过度惊慌造成伤害。
3、各疏散组织人员按要求做出撤离指令,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门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4、疏散时各宿舍学生成一路纵队,注意安全,步伐要小,脚步要轻,争取时间,不要被绊倒,防止拥挤和慌乱。按撤离要求直接从寝室疏散到规定位置的开阔场地,远离周围建筑物。
5、疏散组织人员应了解参加演习的学生可能存在的逃生本能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6、医务室要对演练中受到惊吓、对意外磕碰伤的要及时处置。
第四篇:新市镇火青中学乡村少年宫侧记)
点燃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新市镇火青中学乡村少年宫侧记
舞蹈室内,一队女生随着动听的音乐欢快起舞;书画室里,一群孩子正在线条与色彩的海洋里深深沉迷;科技室里,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探究动画制作的奥秘。欣喜的神情,发亮的眼睛,与校园里醒目的标语“用乡村少年宫点燃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新市镇火青中学利用学校乡村少年宫的阵地优势,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年龄、认识及心理特点,学校设置了六大类24个活动兴趣小组,按照先满足在校学生活动需求,后辐射周边街道、乡村的要求,扎实组织开展活动。周围不少村民在闲暇时也会来锻炼一下,少年宫的投入使用让这所中学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少年宫成了学校人气最旺的地方,学生在这里可以参加科普实验、体、音、美学习、观看优秀影片、航模设计制作、计算机应用等活动。
“我现在的业余生活可丰富了!”说到乡村学校少年宫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火青中学八(1)班的符岳晗同学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前每次放学做完作业之后,我就没有事情做了。现在放学之后,我参加唱歌兴趣班,上学期我们合唱团还代表学校到镇政府参加比赛呢,我还学会了刺绣„„”。火青中学校长刘元甫告诉笔者,去年学校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为学生开展了棋类、音乐、书画手工、科技模型等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有6个供学生活动的活动室,共400多平方米。“现在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还有周末、假期,农村孩子都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兴趣班,下一步,将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少年宫的运行管理力度,加强指导,强化管理,组织开展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活动,确保少年宫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青少年学习知识、增长才艺、锻炼身体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地发挥其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成果,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减少城乡差距,进而改善农村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的。
新市镇火青中学通讯员:王春元
第五篇:新市镇基本情况简介
新市镇基本情况简介
一、领导简介
党委书记 吴 涛 办公电话 0531-84310166
镇长许崇勇办公电话 0531-84310169
二、地理地貌
新市镇位于济阳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1公里,西与临邑县搭界,北与商河县毗邻,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版图面积100平方公里,辖77个村,人口3.87万,耕地10万亩。省道249线由东南向西北穿越全境,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宽满,土质肥沃,镇境内有徒骇河、土马河、临商河等河流流经,水利设施完善,灌溉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牧业、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历史文化
新市镇历史悠久,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上原“济阳八景”中的两景“ 苏桥曙色”和“灵泉黑雾”就位于该镇。新市镇民风淳朴,素有革命传统,济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该镇的史家寺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新市镇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和平与自由的斗争一度传为佳话。据考证,新市街曾是一座古县城的城址,最近还在附近发现了明代圆隆寺的遗址和文物。
四、气候物产
新市镇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土地宽满肥沃,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菜、牧草等多种作物
生长。该镇秸秆、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水产养殖、饲料(草)加工等项目。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商贸业。该镇的无公害大棚辣椒、樱桃西红柿、豆腐皮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
五、经济状况
近年来,新市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特色富民、工业强镇”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4.8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13.5亿元的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1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8.12亿元的104.8%;规模企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占全年任务7亿元的104%;高新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达52.83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个(济南华兴新型建材厂、济南名洋胶囊有限公司、济南宇斯顿润滑油有限公司)。完成自营出口107.5万美元。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0元,同比增长12.1%。
六、农业经济
近年来,新市镇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培植壮大了“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农业开发呈现出了蓬勃兴旺的大好局面。截止目前,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7个,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了4500余头;特色蔬菜种植重点突出了辣椒和樱桃西红柿特色,已注册“奥阳”牌辣椒和“苏桥”牌樱桃西红柿2个特色品牌,小圈豆腐皮被授予了第四届“济南名优风味小吃”称号,并编录入了“济南导吃图”。此外,新市镇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经充分调研和考察论证,在狠抓工业经济、特色农牧业的同时,还形成了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积极创建生态文明镇的工作思路,并把其作为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七、工业经济
近年来,新市镇科学整合力量,不断创新招商理念,优化招商环境,落实招商责任,掀起了一场全民招商引资的高潮。一方面走出去,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渠道,组织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青岛、济南等地主动对接、洽谈,积极吸引镇外资金和人才来我镇创业发展;另一方面请进来,采取激励机制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亲情、友情”抓“回归”工程,借本镇在外能人清明、五
一、端午、仲秋、国庆等节假日回乡探亲的时机,加强与其沟通交流,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同时,认真落实了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出台下发了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程式”协助,提高了招商服务水平和质量。截止目前,已引进山东高速生物、朗硕电子、华菱药业、春雨富田、山东光大生物、百事得牧业等40多个企业项目。特别是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加工销售“特地”牌鲜奶已达5吨以上,最多时可达8吨。华菱药业2010年实现出口创汇107.5万美元。镇域民营经济也在稳步发展。
八、城镇建设
近年来,新市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了《新市镇2003-202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确立了“修建一个广场、新建两条道路和改造提升两条道路”的建设任务,拉开了三纵三横小城镇建设的框架格局。目前小城镇建设已基本竣工,大大改善了镇地驻地环境,提高了城镇承载能力。同时,新市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镇村环境整治、通自来水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城乡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城镇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济乐高速的开工,为该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镇计划在出口附近建设一处工业园区,集中引进、安置工业项目,其竣工后,该镇的旅游硬件基础设施和承载能力将大大增强。
九、民生方面
近年来,新市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为民服务中心在评选优秀服务窗口活动中全县排名第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了99%;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加强了敬老院院务管理,提高了供养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了低保范围,加快了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结合全县“双百”工程建设,在全镇共建立了17个“农家书屋”,并完善了相关管理机制;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深入推进了“平安新市”建设;加强了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案件,信访工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镇派出完成了全国一级派出所建设目标。此外,该镇教育、计生、自来水、环境保护、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综合办值班电话:0531—843100010531-8431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