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城古镇调查解读
如城古镇调查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071 卢小伟
指导教师:徐永战
论文摘要:拥有1600年历史的如城是江苏历史文化各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兴建的水绘园是中国国家级“孤本袖珍园林”;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是一座“水环寺、楼抱殿、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在中华佛教建筑中独树一帜。关键词:如城 空间 历史 人文 民居 建筑
Abstract:1,600 years of history, Rucheng is the cultural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many monuments, historical celebrities giving birth.The Ming Dynasty built Shuihui National Park is the “only existing copy pocket garden”;founded in Suikai Huang ten thousand year old temple “Inspirational Wisdom Monastery” is a “water ring Temple, House hold house north gate to the” Millennium temple, unique in the Chinese Buddhist architecture.Keywords:Rucheng,Space,History, Humanities, Houses, Architecture 正文:
一、概述
这里,开疆拓土的名将,清节自励的忠臣,蜚声文坛的才俊,泽被桑梓的乡贤,血沃春泥的先烈,福寿双臻的人瑞,穿越时空,传承文明,绘成了如城如画的历史长卷。
这里,悠久的名胜古迹,绰约的如派盆景,灵动的灯光水影,相映的红花绿叶,温润的碧水良田,淳朴的民风乡韵,编织成如城独特风雅的岁月章回。
这里,便是如城,钟灵毓秀,无限生机……
以下便从古镇历史沿革、古镇空间格局、古镇建筑特色、古镇人文、古镇典型建筑几方面对古镇如城进行分析。
二、古镇历史沿革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时隶扬州之域,周时为海阳地。春秋时为吴国郧地,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秦时归九江郡,汉代曾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因地并海而高得名。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置县。隋时废,并入海宁县,唐武德年间,宁海县复名为海陵县,如皋仍为其属地。宋元明之际,隶属泰州,宋时如皋定为中下县,元至元二十一年升为上等县。清雍正二年升通州为直隶县,如皋划归通州管辖。
1940年新四军东进,将县境沿今通扬运河一分为二,以东为如东县,以西为如西县。后为日军占据,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县城,如西县政府奉命接管,复名如皋县。
1991年6月1日,经民政部批准撤县设市,现辖23镇53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45.28万,面积1477平方公里。
拥有1600年历史的如城是江苏历史文化各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兴建的水绘园是中国国家级“孤本袖珍园林”;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是一座“水环寺、楼抱殿、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在中华佛教建筑中独树一帜;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出生于此,是中国教育史上与孔孟相提并论的大儒;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沐浴着故土如城的阳光雨露,成为名动海内外的文化巨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明代“天(启)崇(祯)五才子”之一李之椿、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襄(辟疆)以及一代名妓董小宛、清嘉庆年间兵部尚书戴联奎、清末教育家、实业家沙员炳先生皆出于斯,近年来,又濡染出著名书画家徐观政、乔林等人。如城是中国著名花木之乡,如派盆景源远流长,花木面积63000亩,专业村8个。如皋是世界长寿养生福地,仅如城镇现有百岁寿星25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0多名,为世界罕见,被联合国誉为“长寿之镇”。
三、古镇空间格局
如城的交通是水陆并举,十字相交的主要陆路交通使古镇形成组团状的街巷空间,水路的发展和防御的需要,亦促使城镇成团块状发展。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如皋城中仅存的一片历史街区,其占地面积为9.6公顷,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北角,水绘园南侧,内城河蜿蜒其中,如泰运河傍其而过。在水运发达的时代尤其是清代,街区内的东大街是如皋城内主要的商业街。街区内现在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区,是水绘园传统风貌的重要物质依托所在。
四、古镇建筑特色
集贤里民居 石合泰民居
1、集贤里民居
位于古城如皋东南隅,东起冒家巷,西至东云路巷,南起内城河,北至市委党校宿舍楼,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有古民居300余间,其中47间被鉴定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朝和民国初年建筑。该建筑得名于北宋,北宋王氏居于此,五代为官,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义相继中进士、状元,乡人引以为荣,名其里曰集贤里。冒氏于此也是五代为官,加上李之椿、戴联奎、袁祖安等居此皆世代为官,且都以“廉政爱民,不畏权势”著称。从北宋至清朝,集贤里计有王、冒、李、胡、戴、周六氏居此,先后出状元1人,进士17人,入《中国名人大辞典》15人,加上元镇南王在此建造的“鞑子府”,民国时期孙中山奉安秘书沈卓吾的沈公馆,该区共有八大名门望族。建筑群中华屋朱门、望衡对宇、名闻遐迩。见证了“金龟压纽,代产伟人”之说。今留存在王学士宅大门楹联上的“经传家学,里有名贤”,虽历经百年风雨洗刷,字体隐约,但世代读书明理,以前贤为范的家风却代代相传、光辉照人。该古民居群还具有珍贵的建筑艺术特色。镇南王后裔门厅的“朝日而开”、“童柱蒙古包顶儿”具有元代早期建筑特色。王学士宅的大门楼为宋朝物,敞厅、穿堂具有明代早期“木柱、板汪、重檐、扣马梁、泥汪帐”建筑特色。“尚书第”、“袁知州府”的“元宝托方”则为晚明时期建筑特色。另集贤里尚保存清朝、民国初年的仿明建筑80余间、清代建筑20余间、民国初建筑60余间。众多名贤故居以及一些富商建于此的深宅大院,随着朝代更替,犬牙交错,自成单元,表现出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特色,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石合泰民居
位于如城内城河燕桥西,系民国初年建筑的商家宅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自东至西分为店房与住宅两区。店房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内分店面营业用房与客户洽谈的银房、作坊、仓库等四部分,形成四合院格局。住宅区占地1200平方米,是—处秀丽而幽静的“小百花园”。主人住居是—所精美的四合院。园东有一口明代古井,园西花木扶疏,北隅秀丽小亭—座,周边植松、桂、梅,间以湖石点缀:园南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之趣,竹篱之内植有菊花、兰花,并置放精致盆景数盆。沿竹篱、墙脚、路边遍栽虞美人、海棠等多种花卉。在商业闹市之后能身处于这由古井、松竹、桂梅、百花等组合而成的清雅、幽静之境,十分难得。
两区之间有走马廊檐沟连,沿北侧有仓库、作坊等附属建筑,使整个宅院呈比较规整的距形。该民居具有木质础、斜铺砖等明代建筑特色。店主石筱舫原为张黄港旅馆零工,曾拾得外商巨款如数归还。外商感佩其品德高尚,遂资助他在张黄港经营“五洋”杂货店,店号“石合泰”。石筱舫笃守诚信,灵活经营,终于积蓄资金在如城营建了此宅,并继续经营“五洋”杂货。
五、古镇人文
早在5000多年前,如城即有人居记载。夏朝为“扬州之域”,周朝为“海阳”。公元411年,如皋建县。如城古城区外城为圆形,内城为方形,内方外圆,圆内有方,形似古钱,自古为生财宝地.如今,城河风光带风景如画,内外两道城河,宛如玉带环绕,两岸桃红柳绿,花木扶疏,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城内定慧禅寺建于隋代,“碧水环寺,群楼抱殿、山门北向”。海内外善男信女赤此礼拜,观光者络绎不绝。水绘园系明末清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隐居之所,楼阁长廊,烟波石栏,被建筑学家誉为“徽派园林孤本”。
如城历来为历代文人荟萃之地。历史上有三国将军吕岱、宋代大教育家胡瑗(胡安定)、著名诗人王观、明末清初才子冒辟疆、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等均生于如皋,当代又走出四们中科院院士,更有美国华人神探李昌钰饮誉全球,为如皋人所引以为荣。
如城民间艺术工艺精美绝伦 清代贴绒、风筝、包灯为如城三大特产,多次在国际获奖。如城丝毯曾作为国家礼品,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如派盆景源远流长。起始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已自成流派,以“二弯半”见长,其形如“云头雨足美人腰”,形成了千姿百态独树一帜的如派盆景风格。
如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闻名全球的长寿养生福地。她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区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国际上十分少有的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
六、古镇典型建筑
水绘园 定慧禅寺
1、水绘园
水绘园位于如皋古城内东北隅,是苏北古典名园之一,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国家一级园林如皋人民公园组成,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人民公园,原为明末清初所建逸园、壶领园(又名古澹园)旧址。1912年(民国元年),姜佐周等人以逸园为基础扩建为公园,占地3.7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41.6%。园内有古城垣“东水关”遗址、古城墙、花厅等多处景点,并附有动物园、儿童游乐园等。
水绘园位于人民公园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如皋冒氏九世祖冒一贯别业。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携其爱姬董小宛栖隐于此。园内构筑有壹默斋、因树楼、寒碧堂、洗钵池、湘中阁、波烟玉亭、妙隐香林、枕烟亭、镜阁、碧落庐、小三吾亭、悬霤山房、澁浪坡等10多处佳境,时为海内名园。
水明楼建筑群为水绘园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建于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盐运副使汪之珩于洗钵池
(宋尊宿曾洗钵于此,故名)西侧建一船舫式水阁,其回廊、庭院临池漏窗,定名水明楼,此名出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寓凭吊冒辟疆、缅怀古水绘园之意。清代遗构雨香庵由敞厅、黄杨厅、流光殿组成,院内有350余年树龄黄杨树一棵。隐玉斋为宋曾文昭公读书处,由牡丹亭、隐玉斋、聆松簃、观桧厅构成,院中六朝古桧(又名六朝松)相传为南宋曾文昭公曾肇手植,树龄800余年。水明楼与雨香庵、隐玉斋,形成以楼带院建筑特色。其造型精美,被已故园林泰斗陈从周教授评价为“徽派园林风格的海内孤本”。水绘园内陈列有冒辟疆、董小宛画像,历代名人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及铁器等历代珍贵文物、文献,可供游客鉴赏。
2、定慧禅寺
定慧禅寺位于如城东南隅,苏北著名古刹。591年(隋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于扬州请高僧设僧会授菩萨戒道,高僧智觊经如皋时诛茅建寺定名“定惠”,并建有10级宝塔。宋天禧年间,僧因惠重修。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僧性乾复建。清廷敕赐“兴教定慧禅寺”,季亲王及太后曾分别御书“慧映中华”、“庄严福地”匾额,悬挂于大雄宝殿内。整个建筑群,占地1.07万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大雄宝殿、藏经楼均座南朝北。寺北有玉带河,寺南有濠河,西有宋龙图阁学士王觌家园内的“五莲池”(已废),东有唐代寺院落成时开浚的“放生池”,具有“水环寺、楼抱殿、山门北向”的特色。寺内佛像毁于“文化大革命”,1983年重新装修塑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其东侧观音楼、关帝殿、云水台、方丈室、祖堂、引堂,西侧华严楼、念佛楼等均已修复。1988年,法宝阁(藏经楼)供奉由美国纽约光明寺住持、纽约佛学研究会会长寿冶老和尚赠送的缅甸产汉白玉卧佛,法身12英尺,重6.5吨。1990年底,于山门内东西两侧建成钟、鼓楼,楼高16米,造型仿唐式。钟为铜铸,高1.5米,重400公斤,鼓直径1.5米。结语:
古镇如城是如皋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素有“区域经济贸易强镇”、“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
通过对古镇如城历史、古镇空间格局、古镇建筑特色、古镇人文、古镇典型建筑几方面的调研分析,相信地方政府对如城古迹的保护利用会做得更好,更好地将历史、人文、古建相融合。参考书目:
1)《如皋地方志》 2)《如皋年鉴》 3)百度网; 4)如皋史志网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爱如茉莉》文本解读
恬淡里的诗意
——《爱如茉莉》文本解读
民主小学
陈炳娃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的妈妈生病住院与爸爸相互照顾的小事,故事平淡,却将深情娓娓道来,作者的文笔也似茉莉般芬芳,恬淡、爱如茉莉,文如茉莉。
一、情感里的诗意倾述 审美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爱如茉莉》是一篇情味很浓的美文。它的美源于作者的父母之间的绵长的深情。爱是永恒的话题,文本父母之间那执手之情让人联想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一提及爱让人感到“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而文章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爱的境界:平平淡淡的才是真爱。平常而幸福,朴素而不失浪漫,而作者也浅入深地理解真爱。
而对于五年级的儿童来说,文本的思想价值又重新定位,上升到了一种大爱。现在的孩子在爱中长大却“看不见”爱,要让他们体会:爱在生活中的点滴,一句叮咛,一次抚摸„„
二、细节里的诗意描写
细节是人物的不可缺部分,正是有了细节,人物才活起来。
(一)“直奔”的焦急及背后的故事
“爸爸没有吃饺子”而是“直奔”医院,焦急之情可见一斑,同时,也不难发现,他与妈妈平时是如何一诺千金,以至于爸爸并不相信“我”的谎话,对于事情的敏觉,而“每天都去”又是一种怎样持久的关怀?
(二)“紧握”里的深情 先从爸爸的睡说起,“坐”“紧握”“伏”这是并不舒服的姿势,而为了妈妈他却乐而为之,“紧握”让人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不仅看出父亲的关爱,握的不仅是手,还有妈妈的心,更是他们之间的真爱。
(三)“包饺子”的一诺千金
妈妈用的是“虚弱”的声音,牵挂的却是出差刚回的那个人,不禁让人感动,还有叮嘱“我”,“先让他吃完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让我们听到了弦外之音,妈妈如此知道爸爸会“吃不下”,可见过去的日子里丈夫是有多少这样的“吃不下”啊,文字表达背后的政事更令人遐思。
(四)心照不宣的“恒” 爸爸为了妈妈,怕她有事不说而伏在床边睡,妈妈怕惊醒爸爸而不敢动,一个满脸憔悴,布满血丝,哈欠连天,一个是手脚麻林,而这一切,他们并未相互表达,而是通过“我”,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心相印”,又是一种怎样无悔的付出?
正因如此,妈妈文中的“两笑”十分有意思,是“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清醒含笑的眸子”,这是种幸福的笑,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被爱是幸福的,施爱也是幸福的。
“我”也有两笑:开始“差点笑出声来”是对爱像茉莉的一种不以为然,而第二次“笑着回头”是一种对父母情的感动的欣然,这也是我对爱的认识加深,从“这也叫爱”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精神成长。
三、情景里的诗意营造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5段中“妈妈睡在床上„„生命的光泽与芳华里”的描写如此流淌的诗,阳光从窗外“探”进来,“探”字妙啊,不用“照”“射”,更多的情味,似乎阳光也不愿打扰这对有情人。茉莉清淡美好,正如感情的开卷有益好,阳光、茉莉这些意想的使用都诠释了真爱的简单美好。
作者从“平淡无奇的茉莉”“一股清香弥漫开来”“缕缕幽香钻进心理”,对爱的认识也
深刻,茉莉既是文脉也是意象,“钻”字妙啊,本是香气钻进鼻子里,怎会钻进心里?其实钻进心里的是那令人心醉的真爱啊!读罢此文,幽香仍在,茉莉芬芳,真爱永存!
质朴、纯净、芬芳 ——品“茉莉之爱”
附小
吕丽恒
一读文题,脑海中便缓缓奏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眼前仿佛看到“茉莉花”洁白淡雅之姿,鼻中似乎嗅到茉莉清新的芬芳。“爱如茉莉”多么美好的一个题眼,“茉莉”虽没有玫瑰之娇艳夺目,没有桂花之芳香四溢,却正是“真爱”的真实写照。细读全文,作者从“我”的视角,见证了父母的“茉莉之爱”,而“我”对于爱的人认识也由最初的“不以为然”转变为“深深震撼”。“文贵曲忌直”,文章起“起、承、转、合”一波三折,让人读之有“恍然大悟”之感。
一、扣住文题,感受“茉莉之爱”的无痕 “茉莉”,平淡无奇的花,用它来诠释爱,对于喜爱“缠绵悱侧,荡气回肠”的“我”来说,真是不以为然。然而,经过“妈妈生病”这一事例,“我”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让我对“茉莉”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茉莉”的缕缕幽香,在我心中萦萦不去。“爱如茉莉”文也如茉莉,没有一开始就夺人眼球,而是一点一滴,慢慢渗入你的心灵。
二、品悟人物,解读“茉莉之爱”的和谐 爱是双方的,爸爸对奶奶的爱,妈妈对爸爸的爱体现在彼此的语言、行动上。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解读父母的“茉莉之爱”。而细细一想,你又会发现父母之间的言行是多么矛盾。
妈妈编诺言为骗爸爸吃饺子,爸爸没吃直奔医院此为矛盾之一,爸爸为照顾妈妈伏在床沿睡着,妈妈不忍惊动爸爸忍着不动以致手脚麻木此为矛盾之二。看似矛盾,其实阐述了爱的和谐。也是因为彼此心中有爱,多为对方考虑,才会有“矛盾”之举。
尤其是文章一处细节描写,更是让这种“茉莉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父母睡着的情景,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恬静” 的微笑,紧握的双手更有初升的阳光笼罩,这个“美”的画面正是“茉莉之爱”的美。这个细节描写不仅让“我”惊呆了,也让读者为之震惊,读着这样的文字,似乎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恐怕惊扰这份静谧、和谐的画面。而“茉莉”的魅力在这一刻深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通过具体描写来反映情感亦是文本的一大亮点。
三、抓住心理,见证“茉莉之爱”的转变
虽“茉莉之爱”讲述的是父母之间平淡、真挚的爱,但文中的“我”也尤为重要,因为“我”是“茉莉之爱”的见证人,由此,可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心理描写,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差点笑出声”“轻视”→“惊住了”→“静静流下泪来”,这些描写直指人物内心。让学生读懂这些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抓住认知冲突不难体会“我”的认知转变。
四、把握茉莉,体悟“茉莉之爱”的深刻
文本中出现“茉莉”有三处,伊始母亲修剪茉莉,然后我带着茉莉看望母亲,最后茉莉在我的泪眼朦胧中尤显美丽芬芳。“茉莉”如一根主线,将情节贯穿始终,而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茉莉的描写由轻变重。
五、细读语言,理解“茉莉之爱”的真谛
文章的质朴语言一如“茉莉”般纯净。作者没用过多的修辞,也无很多华丽的辞藻,然而正是这种最直白的语言却道出了“茉莉之爱”的真谛——“质朴、纯净、芬芳”。
唯一动人处可算最后“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为何反复?为何不“哦,爱如茉莉”,我想这种反复正是作者心情之写照,被“茉莉之爱”感动、震撼。
捧读文本,徜徉在素雅的文字中,平淡中处处收获感动,无味中时时品出芬芳,这不正是“茉莉”的魅力吗?
品味那份平凡的真爱 ——解读《爱如茉莉》
烈桥小学
李灵华
茉莉,总是给人淡淡的感觉,清新宜人,却无法和玫瑰、百合等名贵的花相提并论,似乎很不起眼。茉莉的低调使得它总是在爱情的舞台上缺席——没有人会想起它,特别是年轻如我们。而文本作者围绕茉莉,给我们讲述了父辈的爱情——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平凡生活中的爱情看似平凡,却是实实在在,让人感到温暖,安心的真挚的爱。这爱不是海誓山盟,不是刻骨铭心,却是一生一世,一点一滴。读罢此文,眼眶中似乎有晶莹的泪珠在打转,感动于它的真实,感动于它的心心相惜。这该是玫瑰、百合们无法比拟,无法企及的爱吧?
本文作者映对真爱的探寻引发了茉莉之爱:怀疑爱如茉莉,感受爱如茉莉,坚信爱如茉莉。通过母亲得病住院一事,父母双方互相着想,互相体谅,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对方舒适的情感尽显无遗。其中,母亲叫女儿编谎话煮饺子,母亲怕惊动沉睡的父亲而不敢动,以至于手脚麻木两个情节中,我们看到了母亲对父亲细微却深沉的爱,看似无痕却有心。父亲不听女儿的谎话直奔医院和父亲时刻陪伴母亲床边,放弃舒适休息的情节则把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展露无遗。父母间一件细微的事向我们呈现了真爱中的平凡,平凡中的真爱,女儿映却通过父母各自的语言深刻体会到了:爱如茉莉,宜人宜心,“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茉莉是母亲最爱的花,贯穿了全文始终。由母亲修剪茉莉花枝时母亲对话,到母亲住院时父亲叮嘱女儿剪茉莉,插茉莉,再到女儿泪眼朦胧中看茉莉,感受茉莉。行文流畅、清晰,无声清香的茉莉充当了一个媒价,把对茉莉的爱,把茉莉似的爱悄无声息地表达出来了。文末用“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既是呼应文题,点明主旨,也是引发人深思、感叹的:原来真爱如茉莉般平凡却真心,淡淡的却叫人可心,难心。真爱就是你的一举手一投足。
本文呈现了三个场景:
一、黄昏,母女对爱的探讨,女儿对“爱如茉莉”不屑一顾;
二、母亲住院,父亲急切赴医院;
三、清晨女儿从父母口中悟出“爱如茉莉”。这三个场景,看似无关,实则串联在一起,印证了“爱如茉莉”。作者由疑到感受到深信,围绕着茉莉向我们阐释了真爱是什么。真爱是那一碗未吃成的饺子,真爱是布满血丝的眼,真爱是麻木的手脚,是生活中一点一滴对对方的深切关爱和着想,是不求回报。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这三个场景,体悟文字表达。跟随作者的笔尖,我注意到了作者用词的对比:“编编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平淡无奇”的茉莉花;妈妈的“一本正经”和女儿的“轻视”;“平淡无奇”的茉莉花和“更加洁白纯净”的丛丛簇簇茉莉。从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变化,看到了真爱如茉莉,而且“萦萦不去”。
根据行文和语言表达,我们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训练点:对话描写的训练,本文通过对话,讲述了故事。神态描写词和动词的训练,如“冲口,微红了脸,嗔怪,差点笑出声来,好生奇怪”等等。围绕茉莉花在作者眼中的变化,引导学生体悟“真爱如茉莉”,重点品悟住院时场景,体会如茉莉般恬静温馨的场面,正如真爱。
爱如茉莉,真的是“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文本解读
王慈溪小学
徐偲偲
《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写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他们的爱并不是那样轰轰烈烈,而是如小小的茉莉,那样的平淡无奇,散发幽香。妈妈对爸爸的爱我们可以从妈妈生病时说的那句话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可以从他趴着的动作所说的话语感受出来。全文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我”父母的爱,让读者明白爱就在平凡的生活小事,平凡的话语中。本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语言质朴感人,尤其是倒数第一、二段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解读题目。“爱如茉莉”这一题目优美、清新,将爱比作茉莉令人眼前一亮,因为我们接触到的爱,更多的是轰轰烈烈,缠绵悱恻的大爱。所以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爱会像茉莉一样?”“这份爱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爱?好像茉莉的什么?”这样的题能吸引学生,引发思考。
其次,本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茉莉”展开。文中多次写到茉莉共,一次是母亲在修剪茉莉花枝,一次是父亲去看望母亲时带了一把茉莉花,这两次都是有形的花,真实的花,倒数第二段,看似写真实的茉莉,淡淡的幽香,其实是写了父母之间的爱,进入“我心中的不再是仅仅的茉莉香,而是他们之间的爱,这份爱感动了‘我’”。
第三,本文是记叙文,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动作、语言、心理、对话、环境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且《课标》中指出高段学生在学习记叙性文章应该了解作品的大意,表现出对作品中人物的爱情喜恶之情。本文在叙写中多处用了环境、对话、动作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大意,描写的是“我”的妈妈与爸爸之间的爱,然后分两部分学习本文体会爱。第一部分是妈妈对爸爸的爱,主要是从妈妈与“我”的对话中体会到,如妈妈住院的早晨对我说的话,让爸爸吃完再告诉他这是以免让爸爸担心、饿着;妈妈让我帮她揉胳膊、爬腿,其实也是为了不让爸爸担心休息好而彻夜不敢翻身。第二部分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爸爸没吃早饭直接赶往医院,以“直奔”这个动词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妈妈的爱;爸爸在医院时,“我”看到他的外貌——“憔悴的脸,布满血丝的眼,边打哈欠边说”中可以感受到爸爸彻夜陪伴的辛苦,从“轻轻地放,蹑手蹑脚地走”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他对妈妈的关心,怕打扰到休息,从爸爸睡觉的姿式以及说的“你妈妈有事也不肯叫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醒了。”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其实从这句话中也可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了解,妈妈对爸爸的爱,否则怎么会说“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我”呢?文中有两次的环境描写,第一次是在家中的那个黄昏,让人读了特别温馨,从妈妈的动作、环境描写感受到我的家是一个幸福的温暖的家,妈妈是一个和蔼、温柔、顾家的人;第二次是医院的早晨,从“我”看到的景象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这些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涵,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也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
本文倒数两个段落主要作用是点明主题比较难理解。通过对文中的描写句子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此处应有情感升华,这里的香味不再是平时我们闻到的香味,而是“爱”,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爱见于平凡的话语和事件中。
第三篇:如城小学代课合同
如城小学代课教师聘用合同
聘用单位:(甲方)如皋市如城小学 聘用对象:(乙方)根据工作需要,甲方同意聘用乙方为临时代课教师。为了切实维护双方的权 益,认真履行双方的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特签订合同如下:
一、聘用期限:2018年9月-2019年6月。
二、工资福利待遇 :
1、月基本工资:2000元,其中200元考核发放,一学年按照10个月计算发放工资。
2、工作期限甲方为乙方购买意外保险一份。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进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及辅导; 2.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考核、奖惩; 3.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乙方;
4.根据乙方的工作表现和实绩决定是否聘用; 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甲方有权随时解聘乙方;(1)乙方违法、违纪、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乙方不服从甲方工作安排;
(3)乙方工作随便,不履行岗位职责,在校内外造成不良影响;(4)乙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5)乙方知识能力不够,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 高政治业务素养; 2.热爱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师德规范》,遵纪守法,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参与教育实验工作;
5.严格执行教育五严规定,教育质量教好,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6.乙方发现甲方不履行合同,有权提出同甲方解除聘用合同。为了确保学 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乙方须在正式同甲方解除聘用关系前一个月告知甲方。否则,甲方有权扣发乙方的当月工资及相关考核奖金。四.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签字盖章后有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名)
****年**月**日
第四篇:扬美古镇旅游调查问卷(范文)
扬美古镇旅游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扬美古镇风景区的旅游情况调查。本调查为匿名填写,对您的个人资料我们会妥善保管,希望能得到您的鼎力支持。非常感谢!
1、您的年龄?
A、18以下B、18~25C、26~35D、36~50E、51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B、公司职员C、事业单位职工D、自由职业者F、其他------
3、您的居住地
A、南宁市内B、南宁市外
4、你的出游率是?
A、0次B、每周一次C、每月一次D、不定期
5、您是否听说过广西南宁扬美古镇?
A、是B、否
6、您是否曾经去过扬美古镇?
A、是B、否
7、您是否了解过扬美古镇风景区的相关信息?
A、是B、否
8、您身边去过扬美古镇的人多吗?
A、很多(100人以上)
B、一般(50~100)
C、很少(50以下)
9、你会选择和谁去杨美古镇?
A、家人B、朋友C、恋人D、同事
10、哪些因素让你选择去杨美古镇?
A、距离远近B、时间因素C、经济条件D、到南宁时顺便E、其他-------
11、你认为杨美古镇那些因素吸引你?
A、杨美古景B、古镇人文C古镇美食D、古镇节庆活动
12、你比较喜欢杨美古镇那些景点?(可多选)
A、千年古楼--魁星楼、B、清代一条街C、明清古建筑群
D、梁列亚故居(辛亥革命志士)E、龙潭湾
13、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去扬美古镇旅游的人数不多?(填1~2项)
A、旅游产品内容单调,景点少,可游玩姓不高
B、旅游公共设施落后
C、交通不便
D、在区内知名度不高
14、您对杨美古镇旅游现状及发展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第五篇:陆侃如解读孔雀东南飞
《归园田居》教案
高一语文组 金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诵读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è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老师范读。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五、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屈原:“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而他选择的是“回朕车以复路兮„„之未远„„制芰荷以为衣兮„„长余偑之陆离”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2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六、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七:拓展:
1、陶渊明思想的溯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