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6S管理法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论6S管理法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26-02
幼儿园工作由于其特殊性,不仅对要幼儿进行保教管理,还要对幼儿进行一日三餐午睡的管理。因此,日常用品项目繁多杂乱:储物间里有各班废弃的玩教具、老师们总是感觉柜子不够用、教室里各个台面上经常有随意摆放的物品、每周都进行卫生大检查,可卫生工作依然不能保持……面对上级部门的临时检查时,还需要动员全体人员进行大扫除。这些常见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了教师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有着负面的消极作用。
针对幼儿园管理常见的问题,6S管理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改善“良方”。可以说,提高保教质量――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素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关键;提高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从推行6s管理法开始。
(一)6S管理法的来源
所谓的6S管理法,是集中6个环境管理步骤的概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管理6步骤的英文字母第一个字都是S,因此,称其为“6S”。它是源自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方法。1955年,日本企业对工作现场提出了整理、整顿2S,后来因管理水平的提高陆续增加了后3个S,从而形成了目前广泛推动的6S架构。也将6S活动从原来的品质环境扩展到安全、行动、卫生、效率、品质及成本管理等诸多方面。
(二)关于6S管理法的认识误区
提起6S管理法,不明所以的人总是避之惟恐不及,因为,在传统的认识中,人们对6S管理法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误区1――6S管理就是打扫卫生、折腾人。这类人群,简单把6S管理看成是机械式地环境卫生管理,没有深入地去发现其对人的素养、习惯所带来的影响;误区2――6S就是框框条条死规矩。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只了解6S给员工带来的规章制度上的约束,而忽略了这些制度的灵活变通,以及制度为环境、工作效率带来的变化。实质上,从6S管理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验到,6S管理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幼儿园形象的提升、资源的节约、安全的保障以及效率、品质的提升,更能够带动全体员工提升自身归属感。教职工在简洁、明亮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尊严和成就感,以此来带动其继续改善的意愿,并能对自己的工作付出爱心与耐心。
(三)如何将6S管理法应用于幼儿园管理
步骤一:整理
整理,即按照标准区;分开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物品,对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腾出空间;减少误用、误送;营造清爽工作环境。
步骤二:整顿
整顿,即:将必要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加以标识。该步骤的实施既可以避免寻找时浪费时间,物品摆放一目了然,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它是杜绝浪费的开始,高效率的基础,也是6S管理应用中至关重要的。整顿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规定放置场所:所有物品都应在最便捷、美观的基础上,寻找最合适的放置场所。
2.确定放置容量:放置物品应考虑现场空间的大小,搬运难易程度、使用频率的多少等,减少摆放使用率低的物品。
3.规定放置方法:确定放置方法应考虑的几个方面:简单、易行;取拿方便。
步骤三:清扫
清扫,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灰尘、污垢、异物等),并防止脏污的再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步骤四:清洁
清洁,就是将前面3S(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意即“标准化”。要作到标准化,就应形成制度,定期检查评比。
步骤五:素养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实施都有一个通过规范的流程培养教职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当然,6S的实施不仅影响的是教职工的素养,更在无形中对孩子的品德、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步骤六:安全
幼儿园的所有的工作都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从近些年媒体报道中常见的幼儿园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管理不到位及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从6S角度实施角度,就能够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孩子装伤、跌倒。首先,应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其次,各班合理考虑幼儿坐、站、活动的场所,定点定位;注意班级物品摆放高度合理,最后,还应教给幼儿认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标志、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巧用方法,打造环保整洁6S环境
在幼儿园的环境管理中,除了常见的行迹管理法、图线标识法、文字标签法、照片标识法、连线标识法等方法外,还有一些小窍门,能使环境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1.巧用收纳工具,更加简洁
可利用现成的收纳工具,将各中不同大小的物品分类整理:如收纳箱、收纳筒、收纳盒、收纳罐等。较大的收纳箱可用于整理较大的物件。
2.采取措施,互相监督
6S管理的运用中,互相监督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运用红牌作战法、定点摄影法等,对存在问题的环境给予张贴红牌,要求整改。对于有较大改善的环境位置,给予定点摄影,将杂乱的旧环境与整理后的新环境给予对比,激发教职工更大的改善热情。
3.用心发现,废旧物品巧收纳
在幼儿园环境管理中,尤其提倡环保的理念,其无形中也能够对孩子产生环保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使其成为可以收纳物品的工具。
第二篇: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激励管理是管理的方法之一,在其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激励、管理、满足、情感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有时间、空间、财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做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念,对现代幼儿园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知道,管理的实质就是充分调动所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人司其职、人尽其力、人负其责、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用,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完成组织目标,以收到1 1>2的效果,管理的一切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在不同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施严格地制度管理外,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其它如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凭着它们那种积极的、不可取代的管理效应迅速在各种管理中被接受和采纳,这不仅是人们对管理效率的一种更全面的追求,同时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与尊重。
从幼儿园管理角度讲,教师光荣的使命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人的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激励管理,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明显效果。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激励管理是管理的方法之一,在其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假设两位教师的能力相等,而工作绩效(效果)不等,那么其原因是积极性存在着差别。激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持续稳定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这种积极性指向正确的方向。
一、了解激励过程是管理者科学实施激励管理的前提
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幼儿教师,都无一例外地有着自身的需要,这种有待满足的需要就是产生激励的起点,人的不满足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紧张,产生动机,引起行为,导致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从而缓解激奋心理。在社会中,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达到了目的,需要得到满足,激励也就完成了。随着新需要的产生,人就进入了新的激励过程,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在需要未满足时会产生内心紧张,这时若能采取及时而适当的激励措施,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预期的满足后又进入下一个激励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的关键是采取及时而适当的激励措施,用以激发教师产生积极性的行为动机,以促使她们更好地完成行为目标(组织目标)。
二、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相关分析
办一所优质幼儿园,除了必须的硬件条件外,优质的保教质量是根本,而高水平的保教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我们注重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求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种素质或素质的提高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落实到幼儿身上,则是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了。激励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园而异,因人而异。所以立足园情,了解教师的需要是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基础。
心理学表明,人的需要一般地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需要:吃穿睡、住房、工作、安全需要等;
2.发展需要:友谊、交往、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
3.成就需要:获得尊重、被认可、取得成绩、实现事业理想等。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当然不能摆脱上述范畴,但在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随着其职业的日趋成熟亦会形成与工作性质极具相关性的特殊需要。如:其一,教师职业特点决定多数幼儿教师有较强烈的求知努力,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要;其二,在我国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尚不为人们所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导致幼儿教师在同行中更具有希望被认可、尊重、获得荣誉等成就需要;其三,由于幼儿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付出与经济收入间存在不平衡,她们有希望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质量等发展需要;其四,幼教工作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幼儿教师多为女性群体,她们必须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幼儿教师更需得到亲人、领导、朋友们的关心和爱的回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只有认真地去分析、了解被管理群体需要的种种特点,才会收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同时,在些基础上还要注意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因此,在管理中管理者应尊重不同性格的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看长处能使其特点得到发扬,并在发扬中自然抑制某些弱点。当教师自己的长处能被别人看到,并受到尊重和爱护时,又极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了自尊、自爱、自重,在此基础上才会焕发出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精神。管理者不仅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这样其主体性的发挥,便有了一个良好的人文基础。
除了了解幼儿教师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外,管理者还应注意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为对教师能力的充电既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竞争能力,也能让教师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激励他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对教师的培养意识,加强对教师培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的研究,逐步形成本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系统。管理者对教师的培养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培训,包括学历培训、上岗培训、专题培训、专题观摩和专题研讨会等由外部机构组织的培训;二是内部培训,包括在岗培训、工作主题培训、案例分析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由园所机构直接根据工作需要与教师发展的需要而组织的培训。这种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尽量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选择不同的培训途径以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者还应该把教师的培训吸其业务档案加以记录,存档、考核与奖惩,并建立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三、结合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实践,总结激励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者要具有爱才之心
确立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思想,作为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只有热爱士兵的将军才能指挥打胜仗”的道理。如对家在外地的教师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对生病、生孩子的教师,园长亲临问候;在安排工作时注意用人之长,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对在工作中付出努力,有明显进步或特殊成绩的教师,幼儿园给予及时的鼓励或奖励等。
(二)激励方法要及时、得当
从激励过程循环图可以看出,激励管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激励的时机要及时,激励要有针对性,方法要灵活、得当。如对新来幼儿园工作的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可以介绍园风,宣传办园思想、今后发展规划,上级领导、园长亲自组织谈心,了解新教师所想,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对她们的热情给予鼓励和引导,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新教师大胆工作、勤奋努力等。这种利用岗前培训对新教师给予激励的做法使得新来一个陌生环境工作的人很快建立起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这一激励措施可谓及时而又有针对性。此外,对不同情况、不同的人要运用灵活的激励方法。一般讲,年轻的、新来的教师特别希望在新单位尽快打开局面,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情况下是实施激励的最佳时机。
由此可见,激励方式很多,不一定非物质不可,也不一定是非常正式的表彰,因人、因时、因地地给予一句寻问、一句肯定,一个关怀、一个鼓励,均可以使人在转入新环境时,付出努力有收获时,生病或处于困境时,有某种愿望却未能实现时,甚至在对过错有悔悟之意时,领导给予及时的理解和支持,以缓解人当时激奋的心理,产生新的动机和积极的行为,进而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努力。
(三)激励要务实
幼儿园在激励管理的实施中要立足园情,较好的体现“务实”的特点,即把握激励的“度”和“量”,注意分寸与条件,激励时量力而行,以诚相待。近几年幼儿园都在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其中在硬件设施上会动用幼儿园有限的大笔资金,若单以物质刺激作为激励手段,一则经费有限,二则不利于积极性的持续增长,因为人对事业的努力与追求,其最大动机来源于内部需要,即事业心或成就感。认识到这些,在管理实践中就会更加理性,就不至于主观或者因一时兴起而错误决策。
(四)努力创设一种利教的环境
幼儿园如果很大就管理而言,容易建立一种职责严格、赏罚分明的制度管理,严谨有余却缺少了人们普遍说的“人情味”。熟不知学校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内容是培养人,对教师的管理应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管理,教师的需要也不同于社会上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如前面分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尚且注重人文精神,何况我们教育部门。如美国拥有40万职工,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该公司采用了一系列尊重人、信任人的激励手段,公司创始人沃森曾经说过“我希望IBM公司的推销员受人敬佩,我想让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们为自己的丈夫和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尊重和信任是该公司管理的第一宗旨。因为他们懂得,公司最伟大的财富是人而不是金钱或其它的东西。近几年来,我们作为管理者,也在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管
理观念,努力创设能够满足教师正当需求的条件,园领导、后勤、工会积极为教师办实事,促使教师安于工作,乐学乐教,鼓励大胆创新,凡是对幼儿园有突出贡献者会得到相应的表彰、鼓励和报酬。这既是一种积极地管理氛围,也是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作为管理者,其人格修养、管理理念、工作能力、专业素养等在这种氛围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现代的管理理念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和力量。实现1 1>2的管理效应在于对不同资源的科学调配和整合。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等于个人能力与积极性的乘积,可见,一个人对于组织的贡献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积极性。所以,作为现代幼儿园管理者,在专于幼教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更新管理观念也成为当务之急,“一所好的幼儿园首先要有一名好的园长”,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众多管理方法中,我们可以尝试以激励管理和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为条件,多头并举,有机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取得最佳的管理绩效,以求更好地完成园所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幼儿园管理现状,我们认为激励管理尤其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胡东芳、陈炯编:《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与反思》福建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向科学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新世纪幼儿园管理者新的管理理念和追求目标。几年来,我校为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效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系统”的高效、高质的多媒体网络管理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建起网络管理中心。
该中心由园领导集体及园务委员会具体负责。职责是负责调控各个系统对各项常规目标、制度的制定、落实。因此该中心是连接各个系统的纽带,是常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整个网络管理中起着目标导向、过程检查、信息反馈、调空指导的作用,保证了各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起财物管理系统。
财物管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是幼儿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保教质量的物质基础。因此,充分管好用好现有物质资源,节省人力资源,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不懈目标。我们的做法是,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人人成为管财理财高手。为此,我们使用了山东省中小学校产管理软件,建立起了后勤主任具体分管的校产总管理系统,各班、各科室(图书室、食堂、保健室、会计室、资料室等)负责的部门管理子系统。然后各班、室分工协作,将幼儿园所有的校产一一分类、建帐、设卡,大至一座楼房,小至一桌一椅,全部输入微机管理,并把校产数据通过校园局域网与各班、室进行连接,达到了现有资产的共享和共管,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现如今,教职工通过微机,在自己教室内能够详细了解幼儿园校产的图书、电教器材,实验仪器,VCD光盘等财产分布情况,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对各类资产的借用和管理。如教师想查阅图书室,就可打开微机,依次进入“网络管理中心”——“校产总管理系统”——“部门管理子系统”——“图书管理”进行查阅,甚至能够知道此本书的作者、价格、数量、初处、库存量等,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使用“用友帐务处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每天发生的业务,通过微机10分钟之内很快完成,做到了日日清。月底对每日的输入结果,通过几道命令,很快累计出结果。本月支出、节余、现金等情况一目了然。另外,我们还自编程序将各班对幼儿的出勤、就餐的记录情况,每月底由财务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准确、快速地核算出每月各班幼儿的出勤率、就餐率以及应收的生活费数目等,能够与卫生保健系统进行联络及时迅速地核算出本月幼儿生活费的收支盈亏情况。对于托幼费的收缴,我们通过网络向各班,及时地进行反馈,保证了全园托幼费的收缴在一个周内全部完成,为财务人员赢得了时间和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起卫生保健系统。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环节复杂,数据多,量大,为此,我们使用计算机管理,建起由保健医生具体分管的卫生保健系统,不仅规范了卫生保健工作档案,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连接,建立了区域性儿童保健信息体系,让数据进行流通,推动了我园保健工作的开展。
(1)建立了幼儿保健资料库。按照幼儿的姓名、班级、出生年月、入园时间、家长姓名、身高、体重等信息输入微机,建立起全园幼儿保健资料库,有了数据库,就可以快速完成各类登记、统计与分析,而且很方便地查看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
(2)进行卫生保健工作记录。保健医生晨检、午检以及全日观察、定期体检等工作程序都要及时记录,以便为今后的分析总结提供依据,有了计算机只需依次按规定的程序就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避免了烦琐的手工记录。
(3)进行营养计算。营养计算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保健内容,运用微机输入,把幼儿人日数,食用的食物输入微机,然后用微机打印出标准供给量和食物成分含量,最后两个量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结果分析,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目的,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素。
四、运用信息技术,建起师生管理系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要求的提高,如何使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我们的做法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起由分管业务的副园长具体负责的教师常规管理系统,促进常规管理向高效、有序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为网络管理提供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为此,我们提出了“全园参与、广泛培训、培养骨干、带动全体”的培训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现在,全园教师全部取得微机初级、中级合格证书。
(二)建起信息资料库,为教师工作提供便捷。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年复一年,对于一线教师,有许多教学工作是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建起了优秀教育活动设计资料库、优秀论文资料库、各类教学计划、总结资料库、幼儿各类活动资料库、教科研评价量表库、CAI课件资料库、教师业务考核资料库等十大门类。为丰富信息库的内容,我园通过网络控制中心,让每一台微机上了因特网。网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幼教改革的信息,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我们采用先周备课形式,教师根据教研组长的分工,首先在本园资料库和网上进行查询,其次在微机上进行备课,然后相互间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老师大量查教案、写教案,检索资料的过程,提高了备课质量。再比如在教师业务考核资料库内,将平日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使老师了解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学期末,网络控制中心将有关的数据进行累计统计,每个教师的工作成绩,便一目了然。
(四)依靠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象、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将多媒体引进课堂,辅助于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教学课件,并且通过讲课比赛、CAI课件评选以及用多媒体辅助现代英语、阅读游戏识字等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近年来的探索,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采,各有特色。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常规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精确、迅捷,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在网络管理中心的调控下,较好的发挥了各个系统的协调、整合功能,使复杂、烦琐的常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提高了常规管理的效能。
第四篇:煤矿仓储管理管理中ABC管理法的运用
煤矿仓储管理管理中abc管理法的运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abc分类管理法在煤矿仓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并说明了 abc分类管理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探索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分类管理煤矿仓储
目前煤矿仓储物资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库存储备量过大、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利用和周转率不高等问题。在目前煤矿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紧张、产品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形势下,有效的运用abc管理法来解决煤矿企业在现实生产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abc管理法概述
1.1 abc管理法概念
abc 管理法,又称abc分析法,重点管理法或分类管理法,它是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排队,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一种总量的科学的分类管理技术,它把事物或管理对象,按影响因素或事物属性所占成本比重,划分为a、b、c 三部分,即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物资及找出占用少量资金的大多数物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物资,分别给予重点和一般等不同程度的管理,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1.2 abc管理法的分类标准
a 类物资, 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10 %~20 % , 占用资金70 %~85 %;b 类物资, 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20 %~30 % , 占用资金10 %~20 %;c 类物资, 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50 %~70 % , 占用资金5 %~10 %。
1.3 abc管理法对三类物资的管理
a、b、c 三类物资划分以后, 因其重要程度不同, 对重点的a类物资, 应投入最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重点严格的控制, 尽可能降低订购量, 减少库存储备, 一般采用定期库存控制法进行管理。对b类物资的管理可适当放宽一些, 可选择补充库存进行控制。对c 类物资的管理, 可适当加大订购批量、高保险储备量、采用定量库存进行简单控制, 以减少日常的管理工作。
2.abc分类管理法的具体应用
在对物品进行abc库存分类后,应依据煤矿企业的生产需求,加强库存管理,保证生产供应,节约库存资金。
2.1 a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2.1.1 按照需求、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入库,最好能做到准时制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能够使库存保持最优的有效期,能够降低仓储管理费用,能够及时获得降价的收益;当然季节储备和涨价前的储备也是不可避免的。
2.1.2 随时监控需求的动态变化,分析预测哪些是日常需求,哪些是临时集中需求,使库存与各种需求相适应。尽可能缩短订货提前期,对交货期限加强控制。
2.1.3 科学设置最低定额、安全库存和订货报警点,防止缺货的发生;监控供应商的在途物资品种数量到货时间;制定应急预案,补救措施。
2.1.4加强经常性的盘点,随时清点库存,掌握库存资金占用的具体情况,做到日清月结。
2.2 b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2.2.1 采用定量订货方法,前置期时间较长
2.2.2 每周要进行盘点和检查。
2.2.3 中量采购。
2.3 c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c类物品品种数量巨大,消耗金额比重十分小,不应投入过多的管理力量,集中力量管理a类物品。
2.3.1 大量采购,获得价格上的优惠。由于所消耗金额非常小,即使多储备,也不会增加太多金额。
2.3.2 简化库存管理。如果还像a类物品那样管理,成本效益将十分不合算,还会影响a类物品的管理。
2.3.3 可以多储备一些关键物料,少报警,避免发生缺货现象。
2.3.4 每月循环盘点一遍。
3.abc分类管理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单价对仓储管理的影响
年库存金额相同的两个品种,一个可能单价低、数量多,另一个可能单价高、数量少;这时要重点关注单价高、数量少的品种,不仅因为单价高,数量上,货损一点点,就会造成大的损失;而且因为单价高,库存数量增加一点点,占用总金额的比重就急剧上升。对于单价高的品种,要求每天盘点检查;要求与供应商积极沟通,保证供应,控制库存总量;要与供应商研究替代的方法和可能,尽量减少高单价的商品库存。
因此有必要将单价排序,对贵重物品严格管理和控制,必要时,需要设单独仓库保管,防止丢失被盗。
3.2 关键因素对仓储管理的影响
3.2.1 一些关键的物料对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缺货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甚至会导致停产;季节或战略性物资短缺时,短期内不易补充。尤其是b类物品和c类物品在管理中可能不被重视,他们中的关键商品,就会产生上面的问题,给煤矿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abc库存分类进行更细的分类:
a类物品:重要的、次要的;
b类物品:重要的、次要的、不重要的;
c类物品:重要的、次要的、不重要的;
3.2.2 对重要物品,要加强管理:即使是c类物品,只要是重要物品,就应该加强管理,保证供应,避免缺货。同时要提高安全库存量,在同类物品中,重要物品的安全系数要比次要的物品的安全系数高,一般高1.2~1.5倍。
3.3 采购对仓储管理的影响
3.3.1购周期长或前置期长,导致少批次大批量的进货;
3.3.2季节性商品提前大量储备;
3.3.3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不能信用交易,不能凑齐批量,不能达到库存的最低限额,导致随时有库存物品中断供应的危险;
3.3.4涨价预期或供应商通知下一批涨价,提前大量储备。
3.4 仓库容积不足对仓储管理的影响
仓库容积不足又不能临时增加仓容时,就会对abc库存分类管理法产生致命的打击,需要管理者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重新安排abc库存分类,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利用供应商的仓容为我服务,不要抱怨,加强管理。
3.5 需求预测仓储管理的影响
牛鞭效应会放大需求,供过于求,库存积压;预测量小了就会供不应求,影响生产。
4.结语
通过在日常物资管理工作中对abc管理法的应用,我们发现库存不是简单的越小越好,因为库存太小也会给煤矿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唯有对物资进行科学管理,增强对物资管理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五篇: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在“6S”管理中非常重要性
企业最本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现场,是对把蓝图变成产品的设备和员工的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通过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规范和安全,逐步深化现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正基于此。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列为“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因此,做好“6S”管理,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6S”管理中,设备管理不只是通过清洁打扫设备,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还要预防、降低和消除设备“6源”,通过全员参与,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打扫的同时开展日常维护保养,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目标。
二、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在“6S”管理中,开展设备管理要从规范设备工作环境,预防和消除“6源”,规范设备现场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建立考核体制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规范设备工作环境。
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和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果断的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东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可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做到规范化、色彩标记化、和定置化。
第二,查找和设备有关的“6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查污染源
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加工材屑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扩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2)查清扫困难源
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没人工作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3)查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特种设备,如输变电设备、压力窗口等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
(4)查浪费源
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漏汽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这些泄潜心也可污染环境);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冷气、热风、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提示,以及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5)查故障源
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通过加强冷风机或冷却水来实现等。
(6)查缺陷源
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方面。围绕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或加工环节,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实现。
通过对查出的“6源”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消除、降低和预防“6源”。
第三、编制完善的现场工作规范,规范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1)规范设备现场工作规范 在日常使用中做到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必须有一套和设备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规范。
在编制日常工作规范时,要组织技术骨干,包括设备部门、车间、维护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选典型机台、生产线、典型管理过程进行攻关,调查研究、摸清规律、进行试验,通过“选人、选点、选项、选时、选标、选班、选路”,制定适合设备现状的设备操作、清扫、点检、保养和润滑规范,确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如果在保养检查中发现异常,操作人员自己不能处理时,要通过一定的反馈途径,将保养中发现的故障隐患及时报告到下一环节,直到把异常状况处理完毕为止。并逐步推广到企业所有机台和管理过程,最终达到台台设备有规范,各个环节有规范。设备工作规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视板、图解方式加以宣传和提示。
其中:
1)选人:落实责任,明确生产现场每台设备(包括动力管线)的责任人,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组(机械、电器、仪表工等)的责任,做到现场台台设备有人管;
2)选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项目(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3)选项:根据所选“点”的特点,选择清洁、点检、润滑、保养这四项中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
4)选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操作说明,确定一定的清洁、点检间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检查。
5)选标: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
6)选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
7)选班:确定负责的班次。如多班运行的生产现场(如锅炉、空压站等),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无论精力一现场光线均差。因此,应把现场设备上的操作点按照各个班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均匀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8)选路:根据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生产线、配电室、冷冻站等,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物,对所选的操作点按照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等策略,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操作路径,做到不乱、不漏。
规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设备的现场管理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而设备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和设备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除做到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化外,还要做到设备维修规范化,设备前期管理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规范化,设备技术改造规范化和设备专业管理规范化。努力做到象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做到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消除“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以及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的现象。避免因“一人一个工作方式,一个领导一个思想”的情况,导致在人员调整后设备管理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
第四,提高职工素质
这里讲提高职工素质,指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除规范设备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还要从思想和技术培训上提高人员的素质。在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操作工要主动打扫设备卫生和参加设备排故,把设备的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实现清扫的同时,积极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改善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修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设备。
进行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由国家由资质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使每个设备操作者真正达到“三好四会”(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第五、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持续改进
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要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并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做到持续改进。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有效避免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统计对比应围绕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境、劳动情绪等进行。设备进行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根据统计数据,并以一年为周期,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要建立设备主管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维护组、操作工等多个环节互相协助,交叉的检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同员工的奖酬、激励和晋升相结合。
[ 作者:佚名 出处:精益管理网整理 文章录入:精益管理 ]